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公共管理学原理
(修订版)
陈振明等著第1章导论本章重点·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学的范式变化·公共管理的学科定位与学科发展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1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1.1“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1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1.2“公共部门”和“公共物品”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广义上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上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第三部门第三部门主要是一些从事公益事业的组织,第三部门市场化程度较低或非市场化,第三部门为社会提供的产品也往往是一种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1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1.2“公共部门”和“公共物品”将政府的基本职能概括为提供公共物品(publicgoods),这几乎成为当代西方经济学家的共识。公共物品的界定:1.“任何由集体或社会集团决定,为了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布坎南2.“与来自纯粹的私有物品的效益不同,来自公共物品的效益牵涉到对一个人以上的不可分割的外部消费效果。相比之下,如果一种物品能够加以分割,因而每一部分能够分别按竞争价格卖给不同的个人,而且对其他人没有产生外部效果的话,那么,这种物品就是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常常要求集体行动,而私有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被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济学》(萨缪尔森)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1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1.2“公共部门”和“公共物品”3.“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排他性的物品。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这些特征使得对公共物品的消费进行收费是不可能的,因而私人提供者就没有提供这种物品的积极性。”——《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
由此可见,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1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1.2“公共部门”和“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划分。1.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凡是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都是纯公共物品。凡是不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都是准公共物品。2.分为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物品)和无形的公共物品(软公共物品)。有形的或“硬”的公共物品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物品,无形的或“软”的公共物品主要是指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一类的服务。3.分为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全国性的公共物品是指由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地方性的公共物品是指由地方政府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1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1.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公共管理在许多重要的方面是与私人管理存在着差别的。按照西方学者的概括,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第二,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第三,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第四,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复杂和严格。第五,公共部门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1.1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1.4“治理”和“善治”“治理”及“善治”日益成为公共管理的核心概念。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治理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科学界尤其是公共管理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治理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和自组织网络等六种不同的用法。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了“善治”的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力的主要标准。1.2西方公共管理学的范式变化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西方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研究领域经历了多次“范式”的变化——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与政策科学再到“新公共管理”以及公共治理的转换。1.2.1传统的公共行政学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思想基础则是由伍德罗·威尔逊和马克斯·韦伯(MaxWeber)等人所奠定的。威尔逊的行政学思想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划分的基础上的。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科层制)理论构成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另一个思想基础。此外,公共行政学的形成也受到了(工商)管理学的强烈影响,即受到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科学管理学派的示范性影响。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2西方公共管理学的范式变化1.2.1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主要以狭义政府(行政机关)及其行政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公共行政学的传统或“范式”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第一,公共行政学研究对象及主题涉及组织原理、官僚体制、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行政职能、行政原则、行政方法、行政效率等主题。第二,公共行政学主要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或途径,并以正式的政府组织(官僚体制)作为研究的主要领域。第三,就其理论基础来说,传统行政学坚持政治—行政二分法观点,国家或政府的职能及过程被一分为二。第四,公共行政学强调以效率原则作为最高标准。1.2西方公共管理学的范式变化1.2.2“新公共行政学”与政策科学范式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两种取代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尝试:一种是以弗雷德里克森(HGFrederickson)等人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NewPublicAdministration),它强调一种民主取向的公共行政学。另一种是政策分析(PolicyAnalysis)或政策科学(PublicSciences)。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2西方公共管理学的范式变化1.2.3“新公共管理”范式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出现了声势浩大的公共部门改革或政府改革浪潮(“新公共管理”“管理主义”“重塑政府”或“企业化政府”运动)。在过去的一二十年,公共管理的实践进入了所谓“后新公共管理”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发端于20世纪末的“公共治理”“新治理”“网络治理”和“新公共服务”一类的理论及研究视角或途径流行起来,以至于可以说出现了“公共治理”及“公共服务”的新范式。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学科发展的机遇巨大的现实与理论需求促进了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迅速发展。学术研究的进展学科社会建制的成熟近10年来,本领域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研究成果数量有了显著增加。学科社会建制即学科的制度化建设。成果应用的加强目前,我国公共管理研究机构以及学者活跃在党和政府决策的各个领域,1.3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研究现状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3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与研究较为突出的问题包括: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第三,理论建构及学术创新不足。第一,学科研究范式的不成熟。第二,严谨研究方法的缺乏。第四,学科的本土化有待加强。问题1.4为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划界1.4.1对作为一个学科的公共管理学的三种不同理解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一是将“公共管理学”等同于“公共行政学”,这种用法常见于日常公共部门管理活动中,也来自坚持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或途径的学者们。二是把公共管理学当作公共行政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三是将公共管理学看作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和政策分析的一种新途径、新范式或新的学科框架。1.4为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划界1.4.2公共管理学的对象与性质公共管理学可以被界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事务管理,即公共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公共管理的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可以归纳为:第一,就研究对象与范围来说,公共管理学把研究对象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第二,公共管理学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第三,公共管理学将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4为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划界第四,公共管理学也涉及大量的公共行政学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第五,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重视经验研究,从经验中汲取知识),又是规范的(提倡研究“应该不应该”的问题,用以规范公共管理行为)。第六,公共管理学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国家或政府治理变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4为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划界1.4.3公共管理学的主题范围从二级学科或专业设置的角度,1996年公布的我国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五个二级学科或专业。笔者主张将公共管理划分为公共组织理论、政府改革与治理、公共政策分析、财政预算与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部门管理伦理、非营利(第三部门)管理、领导科学、危机管理(应急管理)、社会管理(社会政策)、公共服务管理、公共管理与法律、比较和国际公共行政、数据管理与研究方法、政府间关系、政府工具、司法行政、政治管理等相对独立的主题领域或分支。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4为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划界1.4.4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公共行政学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研究途径或研究方法。公共管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它可以有不同的研究途径、方法或观点。美国学者戴维·H.罗森布鲁姆认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有三种主要的研究途径: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管理途径法律途径政治途径1.5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前瞻1.5.1为公共管理学“划界”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为公共管理学“划界”就是要弄清公共管理的学科性质,限定研究范围,梳理核心的研究领域和提炼重要主题。公共管理学或公共行政学是一个跨学科而又分散的知识领域,许多学科为其发展做出贡献。有学者认为,有两个核心议题贯穿公共行政学发展历史的始终:一是公私部门的异同以及公共行政区别于工商管理的特点;二是政治—行政的分界。1.5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前瞻1.5.2引入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针对缺乏严谨研究方法的问题,学界应该加强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论的探索,引入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这包括从问题或假说的提出到理论的形成、检验和发展的整个研究过程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及技术。当前,要特别关注大数据和智能化时代来临及其所引起的思维方式与认知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大数据时代人类行为的可预测性大大增强。这对以人类集体行动以及决策与管理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公共管理学将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1.5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前瞻1.5.3推动公共管理的理论创新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中国公共管理学应立足于我国及当代世界的公共管理实践的研究,着力进行理论建构和学术创新,形成中国学派与中国风格,促进公共管理知识的增长和积累,进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一般认为,当代公共管理研究有三种主要的研究模式或知识增长的途径——解释性(实证性)研究、诠释性(历史—解释)研究和批判性(辩证—批判)研究。公共管理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交叉学科和综合性的专业领域,必须关注后学科时代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这一新趋势。1.5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前瞻1.5.4促进公共管理的知识应用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现代化,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等,都迫切需要公共管理理论的指导及其知识的更广泛应用。必须顺应当代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推动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Thanks!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修订版)陈振明等著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第2章公共组织本章重点·公共组织的内涵、结构、组织过程与行为·组织环境与组织变革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2.1了解公共组织2.1.1公共组织的特征1.组织与公共组织的内涵在公共管理学研究中,组织被定义为,“追求一定目标的人的集合体”或“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分配工作的任何结构和过程”。通过对各种组织的研究,人们发现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组织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一定行为关系的集合;(2)组织有着某种特定的目标;(3)组织有一定的结构和行为方式;(4)组织有其内在的精神意识,最终系统化为组织文化;(5)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随着组织环境的变化而有机发展。2.1了解公共组织2.1.1公共组织的特征根据上述特征,我们可以将组织定义为:我们可以将公共组织界定为: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组织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主要指国家或政府组织(广义的公共组织包含第三部门组织)。2.1了解公共组织2.1.1公共组织的特征2.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关系关于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的关系,大致有三种基本观点: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第一种观点认为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都属于组织,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第二种认为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之间有本质差别,“它们在次要的方面是相似的,在重要的方面是不同的”;第三种观点,认为这两种组织有同有异,难以截然分开。三种观点2.1了解公共组织2.1.1公共组织的特征3.公共组织的构成因素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公共组织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以下12个方面:组织人员权责划分组织目标规章制度职能范围团体意识机构设置组织设计职位设置支持硬件权力与职权技术和信息2.1了解公共组织2.1.2公共组织的类型公共组织是一个多样化的组织系统,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出多种类型。1.按财务—会计标准分类对公共组织按财务—会计标准分类,有利于加强审计和对公共组织的监督。
总体上,公共组织大体可分为六种类型: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2.1了解公共组织2.1.2公共组织的类型2.按公共权力标准分类按照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大小,公共组织可分为三种类型: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强制型公共组织。这类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强制型公共组织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行强制性管理。(2)半强制型公共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是“有限管理”,即在市场失灵的一定范围内实施管理。(3)非强制型公共组织。这类公共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其中多数是非营利组织。2.1了解公共组织2.1.2公共组织的类型3.按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分类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古典模型古典模型建立在行政管理等古典组织理论的基础上,这一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官僚模型第三部门行政模型官僚模型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斯·韦伯创立的官僚理论。韦伯认为,官僚模型是最适合复杂组织的形式。第三部门行政模型向古典模型和官僚模型提出了挑战,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在组织理论中的应用则支持了这种挑战。2.1了解公共组织2.1.3公共组织理论概观目前,公共组织领域需要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6)公共组织领导行为的研究(1)公共组织的特征、类型及其与私人组织的关系(4)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研究理论问题(5)公共组织的变异和权力制约研究2.2公共组织的结构与体制2.2.1公共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横向差异:部门化和专业化组织结构的横向差异是指一个组织内成员之间受教育和培训的差异程度,专业方向和技能、工作的性质和任务等方面的差异程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组织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或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组织成员间的上述差异以及组织活动的复杂性必然会影响组织内的部门化和专业化。纵向差异: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组织结构的纵向差异是指组织结构中纵向垂直管理的层级数及层级之间的差异程度,这就是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及其关系。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单位或部门的数量。2.2公共组织的结构与体制2.2.2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3.直线—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是在综合直线结构和职能结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1.直线结构:直线结构的特点是单一垂直领导,其结构简单,领导隶属关系明确。2.职能结构:职能结构是相关部门在水平方向依职能不同进行分工,再分别对下级部门实施领导的结构。4.矩阵结构:矩阵结构是以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临时机构来履行工作任务的结构。组织结构2.2公共组织的结构与体制2.2.3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1.纵向结构纵向结构也被称为层次结构,它反映了行政组织内若干层次中特别是上下层次之间的领导与服从关系。我国的行政组织可分为中央行政组织和地方行政组织两大层次。中央层次即指中央人民政府一级,地方行政组织的层次划分有三种类型:(1)两级制。即直辖市—区。(2)三级制。包括四种情况:直辖市—区—乡、镇;直辖市—县—乡、镇;省、自治区—地级市—区;省、自治区—县、县级市—乡、镇。(3)四级制。包括四种情况:省、自治区—地级市—县—乡、镇;省、自治区—地级市—区—乡、镇;省、自治区—自治州—县级市—区;省、自治区—自治州—县、县级市—乡、镇。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2.2公共组织的结构与体制2.2.3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2.横向结构横向结构又称分部结构,它反映的是同级行政组织之间和各行政组织构成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的来往关系。行政组织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仅仅按职能方式划分设置部门是不够的,还应结合其他方式来进行划分:(1)按地区划分。(2)按服务对象划分。(3)按行业和产品类型划分(这曾经是我国行政组织的一种划分方法)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2.2公共组织的结构与体制2.2.4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首长制与委员制首长制又称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归一个行政首长执掌的组织体制。优点: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敏有力,易于保守秘密,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损耗,能迅速完成任务。缺点:由于行政决策大权由首长一人独揽,容易导致滥用权力,独断专行,压制民主,营私舞弊而无人牵制监督。委员制又称合议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的委员通过委员会议集体执掌的组织体制。优点:能够集思广益,容纳多方面的意见,处事考察周全,委员互相牵制,有利于权力监督。缺点:责任不明确,容易造成争功诿过的问题,委员间相互协调不易,力量难以集中,决策迟缓,并且容易泄露决策机密。2.2公共组织的结构与体制2.2.4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2.层级制与职能制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层缩小的组织体制。优点:组织系统业务相通,便于沟通领导;权力集中,从上到下辐射开来,有助于统一指挥。缺点:上级任务繁杂,往往顾此失彼;缺乏专业分工,工作弹性小;各层级行政首长权力集中,要求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容易造成独断专行。职能制又称分职制,指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平行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优点:分工明确,有助于工作专业化,提高行政效率。缺点:分工单位无力进行全局协调,责任不明。2.2公共组织的结构与体制2.2.4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3.集权制与分权制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机关,下级机关仅有有限的裁量权,须依靠上级机关的指令办事的组织体制。优点:政令统一,可在行政组织系统内实行一致标准,便于集中力量,发挥优势,统筹兼顾。缺点:层级节制过严,下级的行为带有被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不能因地制宜。分权制是指下级组织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裁量权,上级组织不予干涉的组织体制。优点:各级行政组织可以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特长处理事务,行政措施紧贴实际。缺点:权力过于分散,上级组织的目标、意图难以实现,上级反受下级牵制。2.2公共组织的结构与体制2.2.4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4.完整制与分离制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优点:权责集中分明,组织结构简单统一,机构之间分工合作好。缺点:行政首长权力过分集中,下属单位缺乏自主性,容易造成因循守旧的工作作风。分离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受两个以上的机关或行政首长的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优点:行政机关独立性大,措施灵活,通过发挥专业部门优势,对某些局部事务能够采取有力的措施。缺点:机构间协调合作有一定难度,个别部门的独自行动可能造成整个行政组织的工作混乱,降低行政效率。2.3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2.3.1组织权力及其运作1.权力的来源权力是一个组织中的个人或部门影响他人以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权力是影响组织中其他成员的潜在力,但其目标是达到权力拥有者的预期结果。对于组织高层管理者而言,权力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1)正式的职位。(2)所控制的资源。(3)对决策前提和信息的控制。(4)居于组织中心位置。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2.3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2.3.1组织权力及其运作2.权力的运行组织中权力的运行不是单纯自上而下的,个人的权力可以流向任何方向,因此,可以将权力划分为自上而下的权力、自下而上的权力和横向权力。自上而下的权力运行的目的是控制下属,主要包括六个方面。自下而上的权力运行的目的是控制上级。横向权力运行的目的是控制处在左右的同级成员或部门。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2.3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2.3.1组织权力及其运作3.组织授权授权已成为当代组织管理的重要趋势。组织授权包括外部授权和内部授权。外部授权指组织间的授权,如中央对地方的授权、政府通过合同授权企业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等。内部授权指上级把权力委派给下属,让下属更加自主地完成任务。事实表明,授权有利于提高组织效能,增强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适应性,增进组织活力。授权也面临着很大的障碍,特别是上级组织或高层管理者们害怕失去权力后自己的地位受到影响。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2.3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2.3.2组织冲突与协调1.组织冲突最常见的组织冲突主要有三种形式: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组织冲突(1)目标与顾客的冲突。(2)功能与领域的冲突。(3)目标间的冲突。2.3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2.3.2组织冲突与协调2.组织协调组织协调可分为水平协调与垂直协调两类。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水平协调(2)垂直协调垂直协调不同于水平协调,它依靠组织的等级权威来完成协调,是上级对下级组织冲突进行的协调。通常,水平协调无法解决的冲突都会自动交给相关组织的共同上级来进行垂直协调。水平协调是指组织间水平方向上的合作。主要的方式包括:一是利益相关的组织通过协商达成协议,以明确相互间的边界;二是在共同参与的领域;三是根据组织领导准则,指定某个机构来协调特定范围内所有组织的活动;四是建立一定的决策程序。2.3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2.3.2组织冲突与协调3.组织合作模型组织合作模型的主要特征包括:实行小团体控制;发展具有高参与性质的组织文化;竞争以时间为基础,是效率的竞争;成立自我管理团队;等等。组织合作模型可以有效克服冲突导致的精力分散和资源浪费,增强组织成员的团结,避免因激烈冲突引起的对组织问题判断力的减退,消除不主动承担责任反而积极寻找替罪羊的失败者效应,增进组织间协调,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性。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2.3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2.3.3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X理论与Y理论根据人的本性的假定,人们倾向于采取两种不同的组织管理方式。第一类假定称为X理论。X理论的假定:第一,人一般生来厌恶工作;第二,对大多数人必须动用惩罚措施进行强迫、控制、指挥与威胁;第三,人一般愿意受人指挥,希望逃避责任。另一类假定称作Y理论。Y理论假定:第一,一般人并非天生不喜欢工作;第二,外界的控制与惩罚并非导致向组织目标努力的唯一手段;第三,对任务所做出的承诺和完成任务后所得到的回报成正比;第四,逃避责任、丧失进取心、强调安全感通常是后天经验的结果;第五,在多数情况下,解决组织问题需要员工相对较高水平的想象力、发明和创造能力;第六,在现代工业生活条件下,一般人的智力潜能只是部分得到了利用。2.3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2.3.3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2.公共行政人员行为有三种基本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公共行政人员的行为。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成人发展模型”。成人发展模型基于社会心理学关于人生发展阶段特征的观念。(2)“文化行为模型”。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行政人员的行为各不相同。(3)“政治行为模型”。政治行为模型通过政治因素来描述个体行为。三种模型2.3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2.3.3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3.公共选择理论与组织行为公共选择理论假定组织中的个体是“经济人”,个体行为具有“经济人”的特征:其一,经济人是理性的,总是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其二,经济人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行为的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重要论点,便是政府及其官员是预算最大化者。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2.4公共组织的环境与变革2.4.1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
按照现代组织理论,组织环境可分为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一般环境影响社会中一切组织;具体环境则直接地影响个别组织,指那些与具体组织活动过程相关的特殊环境因素。一般环境包括九个方面因素:文化、技术、教育、政治、法制、自然资源、人口、社会、经济。也有的组织理论家认为,除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外,还应包括国际环境,现代组织无时无刻不受国际因素的影响。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2.4公共组织的环境与变革2.4.2公共组织环境的要素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3.文化环境:文化是公共组织行为方式的凝固化表现,1.政治环境:政治环境直接对公共组织产生影响,对公共组织行为加以规范和引导。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对公共组织动机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任何公共组织的利益,归根到底都是经济利益。4.技术环境:技术本身是组织因素之一,制约着组织管理和活动的方式方法。要素2.4公共组织的环境与变革2.4.3公共组织的持续变革公共组织持续变革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开放使公共组织能够建立起完善的新陈代谢机制。其二,开放的公共组织具有再生功能,能够实现组织的再生产。1.组织的生命周期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产生(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精细阶段2.4公共组织的环境与变革2.4.3公共组织的持续变革2.组织的变革过程组织变革及组织发展是组织理论的主要议题之一。组织变革不是一个自发适应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过程。组织变革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对危机的感知;(2)对变革方向的确定;(3)变革,即变革方案的实施;(4)监督调整。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公共组织变革的三大趋势:一是着眼于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特征及内部个体作用的变化,二是着眼于组织结构的变化,三是着眼于组织功能的变化,重塑政府的结构与职能。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Thanks!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修订版)陈振明等著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第3章政府改革与治理3.1治理理论3.2当代国外的政府改革3.3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3.1治理理论3.1.1治理理论的研究途径治理理论体系有着不同的研究途径,主要有如下三个: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政府管理”的途径:这一途径将治理等同于政府管理,侧重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理解市场化条件下的公共管理改革,主要包括“最小国家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等用法。2.“公民社会”的途径:与将治理等同于“政府管理”的用法不同,在“公民社会”途径看来,治理是公民社会的“自组织网络”。3.合作网络的途径:这一途径试图在“网络管理”的框架内整合上述两种研究途径。它认为,非政府部门与政府部门联结起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即网络关系),就共同关心的问题采取集体行动。3.1治理理论3.1.1治理理论的研究途径网络治理的新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2)反思理性的“复杂人”(4)共同学习的政策过程(3)合作互惠的行动策略3.1治理理论3.1.2网络治理的实践类型按照网络涉及的对象和作用的范围,网络治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的类型:1.全球治理全球治理是对国际合作网络的管理。詹姆斯·N.罗泽瑙将全球治理看作“没有政府的治理”,认为这是“一种缺乏中央权威却仍能在全球范围内强制实施某些决定的秩序”,它具有以下特点: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治理的主体是世界范围的公共行动者。(2)治理的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包括公益问题和公害问题。(3)治理的机制是一系列用以解决跨国性问题和管理全球公共事务的制度安排。3.1治理理论3.1.2网络治理的实践类型2.民族国家的治理这里特指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对政府主导的公共物品供给过程的管理。政府部门与各种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非政府行动者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政府的任务在于借助合作网络来“保证服务提供得以实现”。这些合作网络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政府间合作网络。公共事务的管理就需要多个辖区政府的共同努力和联合行动。(2)政府项目执行网络。政府并不一定要通过科层制来亲自提供产品,而可以通过服务网络来执行供给项目。(3)公私合伙网络。这主要是指政府通过吸纳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源来共同从事公共基础建设,一起承担公共事业责任。3.1治理理论3.1.2网络治理的实践类型3.社区治理社区治理是对社区合作网络的管理。社区部门是相对自治的,是一种源自社区群体内的合作需要而产生的以自助为基本特征的组织。社区部门经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供公共服务,促成公民与政府合作: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一是志愿服务,即由社区发动公众参与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二是利用各种非营利组织或私营机构来整合社区的公共服务资源。三是消费者控制。当政府统一提供的公共服务难以满足不同社群的不同需求时,这些社群就可能自己组织起来,自行寻找有效的供给方式。三种方式3.1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3.1.1私人部门的含义1.私人部门的概念私人部门,即私人领域的行动主体,是指参加市场交换活动的各种组织和个人。具体地讲,私人部门包括各类企业组织以及家庭和个人。2.私人部门的特征(1)行动主体的自主性。(2)行动主体的平等性。(3)私人行为的互惠性。(4)市场交易的竞争性。(5)私人行为的契约性。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3.1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3.1.2私人部门的优势私人部门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商品生产者、消费者以及为买卖提供服务的中介人。私人部门的分散决策能够较快地实现供需平衡。市场价格的信息传导机制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市场主体的利益驱动有利于激励创新。优势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3.1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3.1.3网络治理的多重困境治理的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可治理问题合法性问题并非任何社会问题都可以通过合作网络来解决,在市场和政府起不了作用的地方,合作网络也不一定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这就向合作网络提出了可治理性问题。这主要是指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社会公众对民主政治的认同危机。哈贝马斯认为,合法性危机是一种直接的认同危机,它是由于“履行政府计划的各项任务使公共领域失去政治意义的结构受到怀疑,从而使确保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形式民主受到质疑”。3.1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3.1.3网络治理的多重困境治理的困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有效性问题责任性问题治理能力与治理需求之间的差距是产生有效性问题的直接原因。提升合作网络的有效性,只能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由于合作网络建立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共享权力、分担责任的机制上,带来了公私界限模糊、责任认定困难的问题,这为公共行动者互相推诿、转嫁责任提供了可能。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第一,加强行政伦理建设,重塑职业主义精神。第二,完善公共责任制度,确保公民权利的实现。第三,在合作网络中,政府也有特殊的责任定位。3.2当代国外的政府改革3.2.1全球性的政府治理变革浪潮1.全球性政府治理变革的动因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一是经济和政治因素在将改革提上议事日程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是当代政府治理变革的一个推动力。三是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是政府治理变革的一种催化剂。四是传统的官僚体制(科层制)的失效以及商业管理模式的示范性影响。五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以及对更好生活的期望。3.2当代国外的政府改革3.2.1全球性的政府治理变革浪潮2.政府改革与治理的不同类型或模式当代全球性的政府改革与治理有不同类型或模式。就区域而言,当代西方形成了如下几种有典型意义的政府改革与治理模式: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一是英国或英联邦国家模式,即英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二是北美模式,主要包括美国的“企业化政府”或“政府再造”运动和加拿大的公共服务改革;三是欧洲大陆模式,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行政现代化运动;四是北欧模式,斯堪的纳维亚各国的政府改革,尤其是福利国家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3.2当代国外的政府改革3.2.1全球性的政府治理变革浪潮3.研究国外政府改革与治理实践的意义国外政府改革与治理的实践为其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推动了政府治理与改革的理论发展。无论是理论进展还是实践变迁,国外的公共治理体系和政府改革模式都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研究素材和实践的经验教训借鉴。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3.2当代国外的政府改革3.2.2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1.“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英国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源地之一。美国是现代管理科学的摇篮,20世纪的美国文化是以信奉管理为特征的。新西兰、澳大利亚与英国一起被人们视为新公共管理改革最为迅速、系统、全面和激进的国家。欧洲大陆各国(德国、法国、荷兰、瑞典等)的行政改革有所不同,它不具有英、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的行政改革的那种系统、全面、连续和激进的特点。但是欧洲大陆的行政改革同样带有明显的管理主义色彩,或多或少以“新公共管理”为取向。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3.2当代国外的政府改革3.2.2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2.“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内容及措施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概括来说,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措施有:(1)政府职能的优化。政府从大量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由社会经济组织或中介组织去承担,政府则制定法律和规章制度,监督和执行法律和法规。(2)竞争机制的引入。引入竞争机制的目的就是确立公众的顾客选择权。(3)分权及权力下放。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目标之一在于分散政府管理职能,缩小政府行政范围,因而必然要实行分权与权力下放。(4)采用现代管理技术。(5)人力资源管理改革。(6)机构的重组。3.2当代国外的政府改革3.2.2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3.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评价对于新模式的有效性,人们也提出了种种批评。首先,人们批评“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意识形态倾向,其次,人们批评“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市场化和管理主义的总方向,再次,人们还对“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各种具体措施提出批评,最后,人们还揭示了“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内在价值冲突及矛盾。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3.2当代国外的政府改革3.2.3西方政府改革与治理的新进展1.推进政府内部改革,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3)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增强政府的弹性。(1)建立强有力的政府改革实施机构,制订改革计划。(2)削减公共支出,减少政府财政赤字。(4)整合政府职能机构,提高政府运行效率。3.2当代国外的政府改革3.2.3西方政府改革与治理的新进展2.推动政府规制改革,给予市场更大的发展空间(1)精简管制法律法规,减少政府繁文缛节。(2)简化管制流程,消除企业不必要的行政负担。3.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1)简化公共服务流程,提供高效服务。(2)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增强服务便捷性。(3)实行公共服务标准化,提升公共服务质量。(4)建设电子政务,提供无缝隙服务。(5)实施社会保护政策,确保基础性服务供给。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3.2当代国外的政府改革3.2.3西方政府改革与治理的新进展4.增强政府的开放性,鼓励社会主体参与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开放透明的政府。(2)创新参与渠道,吸引社会主体参与。(3)广泛开展合作,真正实现协同治理。3.3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3.3.1历次机构改革的简要回顾1.前五次机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进行了五次政府机构改革(见表33)。2.第六次机构改革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新的探索。本轮改革的另一个着力点是推行“大部制”改革。实行大部制的本意在于减少政府部门之间由于职能交叉而造成的效率低下,解决“九龙治水”的问题,也是为了能让我国更好地应对金融、能源、环保等方面的挑战,有助于建立统一、精简、高效的符合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要求的现代化政府体制。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3.3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3.3.2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考综观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我们认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应注意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处理好机构改革与其他配套改革的关系。三个关系2.处理好实质理性(价值层面改革)和工具理性(工具层面改革)的关系。3.处理好中央政府改革与地方政府改革以及自上而下改革与自下而上改革的关系。3.3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3.3.3我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的新趋势1.我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的顶层设计指导性文件为我国政府新一轮改革与治理勾画出路线图,指明了新方向。(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中央政府改革是上篇,地方政府改革是下篇,需要整体构思、通盘考虑、上下贯通,把政府改革的整篇文章做好。(3)理顺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4)以简政放权为着力点,放管结合,推动政府职能转变。(5)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3.3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3.3.3我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的新趋势2.政府自身的改革党的十八大报告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第一,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第二,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第三,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健全部门职责体系;第四,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3.3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3.3.3我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的新趋势2.政府自身的改革第五,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减少机构数量和领导职数,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第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3.3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3.3.3我国政府改革与治理的新趋势3.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4.围绕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改革(1)政府购买社会服务。(2)扶持社会组织发展。(3)探索社区自治模式。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单式管理模式工商登记制度改革Thanks!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修订版)陈振明等著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第4章政府间关系4.1政府间关系研究概述4.2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4.3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4.1政府间关系研究概述4.1.1什么是政府间关系1.“政府间关系”的词源按照美国学者赖特在《理解政府间关系》一文中的说法,作为一个术语,IGR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新政的实施和联邦政府为克服大萧条时期的经济社会恐慌所做的全面的努力。IGR的一个简化的定义是:政府之间以及它们的机构之间的联结、互动、相互依存以及公共官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在美国,IGR的发展经历了八个阶段,对每个阶段来说,有三个主要的因素要考虑:什么政策问题支配着公共议程?主要参与者有什么支配性的洞察力?什么样的定位或思维定式指导着他们的行为?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4.1政府间关系研究概述4.1.1什么是政府间关系2.“政府间关系”的本土化理解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政府间关系政府间关系是指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包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多层次、多主体、网络状和动态性等特征。4.1政府间关系研究概述4.1.2政府间关系研究的进展1.国外的政府间关系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研究主要关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注点由宪政规范转到动态运作,由政府间纵向关系扩展到政府间横向关系。2.国内的政府间关系研究改革开放前二十来年,随着分权化和市场化改革的展开,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备受学者们的重视,研究的重心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和财政关系。进入21世纪,地方政府间关系特别是地方政府竞争成为政府间关系研究的一个焦点。与此同时,以政治学家和公共行政学家为主的一批公共管理学者开始探讨区域公共管理(区域行政)以及区域政府间关系问题。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4.1政府间关系研究概述4.1.3政府间关系研究的网络途径政府间关系是一个多学科、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领域,形成了多种研究途径或模式。1.中央政府的控制在等级制的政府体系中十分明显。在中央控制模式中,中央政府掌控一切,它从等级制的顶端对政府体系进行管理,而不是着眼于整个体系。地方政府在等级制体系中是被控制的。2.地方自治模式源自世界性的地方分权潮流,以及民主政策的执行问题(如缺乏合作),它是对传统中央控制模式的一种批判。3.网络理论的形成源于传统等级制组织的困惑和网络时代对新型组织模式的呼唤。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4.1政府间关系研究概述4.1.3政府间关系研究的网络途径网络模式作为政府间关系的新型模式,其特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行动者的多样性与等级制色彩的弱化2.相互依赖与分权3.策略活动与合作特征4.2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4.2.1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演进
早期的西方政府间关系主要表现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两次世界性的中央高度集权态势。第一次是在西欧封建社会末期及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第二次世界性中央高度集权态势的出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拉焦尔模式拉焦尔根据分权的程度将政府间关系的类型分为三种:一是政治性分权,二是行政性分权,三是行政权转让。赖特模式罗斯构想赖特把美国联邦与州二元对立的联邦主义扩大自由主义政府职能、慢慢集权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该模式着重于中央与地方的依存,认为不是一个中央与一个地方的关系,而是复数中央与多数地方之间的关系,而且地方上也有自律性。村松岐夫模式日本学者村松岐夫在《地方自治》一书中将不同时期日本的政府间关系模式概括为垂直式行政统制模式和相互依存模式。罗兹模式该模式将政府间的管理结构分为三种:官僚体制、市场方法和网络管理。4.2.2西方政府间关系的若干模式4.2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4.2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4.2.3西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网络模式的出现政府间关系新趋势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三种趋势1.政府间关系等级制色彩的弱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都市区管辖单位的“碎片化”(fragmentation),二是城市地位的上升改变了城市与州和联邦的关系。2.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倾向。使政府间关系朝向增加地方自主性的方向发展,改变地方过分依赖中央的局面,使政府间的资源分配更趋平衡,以提高相互依赖的程度。3.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日渐普遍。地方政府之间已不仅仅是竞争者,它们在许多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成为西方各国地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一种主要趋势。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4.3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4.3.1中国政府间关系的传统模式:等级控制模式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体制,政府间关系在总体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高度一体化的等级控制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政府间关系主要有三个显著的特征。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第一,私人部门的分散决策能够较快地实现供需平衡。第二,在政府间的权力分配上,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第三,在政府间的横向关系上,阻隔多而联系少。特征4.3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4.3.2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新发展:网络模式的端倪1.政府间关系等级制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间关系的等级制结构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准层级大大减少,二是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发展对等级制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准层级的压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的层级结构调整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由于正式层级稳定性较强,因而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准层级的减少上。(2)中心城市的发展对等级制的影响中心城市是指在经济上有着十分重要地位,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具有强大的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城市。我国为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采取了两项重大的改革措施:一是对若干中心城市实行计划单列,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副省级市;二是实行市管县体制。4.3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4.3.2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新发展:网络模式的端倪2.地方分权改革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调整中的权力下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沿着政府向企业放权、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放权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向下层层放权的方向进行。因此,它的总体思路就是“简政放权”或“放权让利”。(2)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调整中的地方扩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适应对外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中央主动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引起的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的调整,也不断地影响着社会主义传统的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管理体制,推动着传统政治体制进行缓慢的调整和变革。4.3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4.3.2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新发展:网络模式的端倪3.横向联系的扩展(1)地方政府横向联系的类型。中国主要区域合作与经济网络组织的类型包括:一是省区间的经济协作区;二是省区毗邻地区经济协作区;三是省区内经济协作区;四是城市经济技术协作网络。(2)地方政府横向联系的典型案例。在横向合作的事例中,西南协调会和金三角区在合作发展基础设施、扩大区域生产可能性边界方面所取得的绩效比较显著。(3)地方政府间横向联系对政府间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合作密切了地方之间的经济关系,从而增加了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第二,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的发展改变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格局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4.3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4.3.3我国政府间关系的调整1.我国政府间关系调整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3)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及政府事务的日渐交织也推动着政府间关系做出适应性调整,推动政府间横向合作的发展。(1)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政府的生存环境,要求政府压缩层级,分散决策权力。(2)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也必然要求地方适度分权。(4)我国政府间关系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使得政府间关系的进一步调整显得更加迫切。必然性和必要性4.3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4.3.3我国政府间关系的调整2.我国政府间关系调整的措施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1)简化政府组织间的层级结构。(2)地方的合理分权。(3)加强横向合作。措施4.3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4.3.3我国政府间关系的调整3.走向一种网络模式的中国政府间关系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网络模式的政府间关系以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政府间的分权与相互合作为特征,它正在成为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未来走势。首先,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间的组织结构将不再以科层体系为基础,而是建立在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网络组织之上。其次,政府间的关系将从单向依赖走向相互依赖。总之,政府间关系朝向网络模式的发展显然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这一模式也必将逐步走向完善,并确立其独特地位。Thanks!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学原理
(修订版)陈振明等著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第5章政府作用5.1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角色5.2转型期我国政府的角色定位5.3政府失败及其防范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5.1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角色5.1.1关于市场体制下政府作用的争论公共管理学原理(修订版)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市场经济体制及秩序在西方各国确立之后,人们对国家作用的认识及所采取的政策发生了变化,自由放任、限制国家干预的观点取代了古典的国家干预论。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市场机制本身的局限性,这在客观上促使凯恩斯主义兴起。然而,人们逐步发现,如同市场有缺陷,市场会失灵一样,政府的干预也是有缺陷的,西方新自由主义或新保守主义经济学思潮在这一背景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世界范围内的新公共管理改革始于1979年英国的私有化运动。而在我国,同一时期开始了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进程。今天的现实是:政府已经日益由划桨者变为掌舵者,政府提供服务的方式亦发生了改变。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水电改造与校园建筑装修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国际环保技术引进商务招标-2025版国际贸易合同3篇
- 2024汽车4S店租赁及汽车美容保养合同3篇
- 2025年度办公楼租赁合同附带企业品牌形象设计合同3篇
- 2024外汇借款合同:跨境电商融资方案汇编9篇
- 2024年知识产权许可合同违约金处理3篇
- 2025年度文化中心停车场车位租赁合同模板6篇
- 二零二五年宠物运送车辆租赁服务合同范本2篇
- 东亚区域科技交流项目实施合同
- 企业合规风险评估咨询合同
- 亚马逊卫浴行业分析
- 发运工作总结
- 地方蚕丝被质量整改方案
-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 智慧农业行业政策分析
-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练习题及答案三篇
- GB/T 10739-2023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 铁三角管理办法(试行)
- 高考小说阅读分类导练:诗化小说(知识导读+强化训练+答案解析)
- 《公司法培训》课件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书:83.《供需适配性理论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资源供需匹配度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