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真题重组卷】_第1页
第2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真题重组卷】_第2页
第2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真题重组卷】_第3页
第2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真题重组卷】_第4页
第2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测试·真题重组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真题重组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23·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宋代以武举来选拔武将。但据张希清先生研究,北宋武举共开科取士28

榜,取士868人,还不及一榜文举取士之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B.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强

C.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D.印刷术取得重大突破

2.(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宋朝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注民生的政策,设立了专门的社会福利机构,

救济的对象包括孤寡老人、贫困人口等诸多无法自立的群体。专业的消防队伍、巡夜队伍也在京城建立(见

下图)。可见,宋朝()

A.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南移完成B.儒家学说和传统节日备受欢迎

C.城市管理和社会保障受到重视D.民族交融和科举取士范围扩大

3.(2022·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

宗并未进宫。这说明()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能够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4.(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最适合用来研

第1页共15页.

究,中国古代()

秦半两钱唐开元通宝契丹货币西夏货币

A.民族交融的加强B.冶铁技术的进步C.抑商政策的演变D.征税方式的变化

5.(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说,我也从中国智慧中学到很多经验,比如1005

年的澶渊之盟,交战双方提出,我们不能够打败对方,但可以商讨一个条约,形成对抗的伙伴关系,在一

些领域里激烈敌对,但在另外一些领域内结为伙伴。艾利森对澶渊之盟的叙述()

A.比较符合历史史实B.完全违背历史真相

C.是研究澶渊之盟的重要史料D.属于恶意诋毁中国的言论

6.(2022·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不能反映的主题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B.中外政权的纷争

C.民族的交流与交融D.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

7.(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了四幅中国古代史上政权并立局面示意图,其中绘制正

确的是()

A.B.

C.D.

第2页共15页.

8.(2022·广东深圳·中考真题)公主赵姬因战乱流落到今天的深圳一带并结婚生子,到南宋光宗时期才追认

为皇姑,并追封为郡主。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

A.金灭北宋B.蒙古灭金C.元朝建立D.元灭南宋

9.(2022·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

以北占到54.5%;《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

则为40.9%。与唐代天宝年间相比,北宋初期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增长幅度较大,这一变化可以推

断()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

C.北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D.北民南迁进一步促进了南方发展

10.(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下侧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

宋代()

A.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B.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C.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D.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11.(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下侧柱状图说明两宋时期()

A.宰相权力的削弱B.纸币的大量发行

C.海外贸易的发展D.商标广告的出现

12.(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以图证史是通达史识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页共15页.

A.是研究北宋城市生活的一手史料B.完整再现了北宋社会的繁荣景象

C.说明北宋东京城内尚未出现夜市D.应与考古材料印证才有史料价值

13.(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南宋《中兴礼书》记载:绍兴十三年,宋高宗举行郊祭,所用的一批

陶瓷器交由“平江府烧变”。但“平江官窑”具体位置长期悬而未决,直至2023年3月,经专家论证,苏州元

和塘古窑址群为其所在地,从而解开了这一难题。该考古发现()

A.可证明相关文献记载基本可信B.表明宋高宗对北方故土的怀念

C.确证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D.说明苏州是南宋制瓷业的中心

14.(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下图中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

根本原因是()

A.明清社会文化繁荣B.科举考试快速发展

C.南方政局更加稳定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15.(2023·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综合下列信息可说明,宋代()

“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民间谚语

A.海外贸易兴盛B.民族政权分立

第4页共15页.

C.制瓷技术高超D.南方经济繁荣

16.(2023·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东京梦华录》记载: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干脯。梅家、鹿家鹅鸭

鸡兔、肚肺、鳝鱼等,每个不过十五文。至朱雀门,白肠、红丝、辣萝卜……各类小吃不计其数,丰富多

彩。材料反映宋朝()

A.商品经济繁荣B.市民生活富裕C.奢靡之风盛行D.社会阶层分化

17.(2023·安徽·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某朝代的都城平面示意图。该朝代是()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8.(2023·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10-13世纪,经过300多年的分裂和对峙,中华大地逐渐走向大统一。

这一历史进程中,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蒙古灭西夏和金朝

②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统一

③宋太祖和其后继者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④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

A.①②④③B.③④①②C.②③①④D.④②③①

19.(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在相应的空格

内依次填入秦→□→东汉→三国→西晋→……□→唐→……→□→明→清()

A.西汉、宋、元B.汉、东晋、元

C.西汉、隋、元D.汉、五代、宋

20.(2023·广东·统考中考真题)元朝时,运粮船每年二月由长江口之刘家港入海,取直线北行,绕胶东半

岛入渤海,抵直沽(今天津)。这()

A.提高了全国粮食产量B.沟通了五大水系

C.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D.促进了民族交融

第5页共15页.

21.(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秦汉至唐主要依据自然界限来划分行政区划,而元代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

限,人为地造成区划边界处于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这种“打破”是为了

()

A.保护自然环境B.方便信息传递

C.加强中央集权D.开发江南地区

22.(2023·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1313年,元仁宗下诏,“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词章

次之”,强调官吏选拔考试的内容要以儒家经典为主,次年开始考试,设进士科。这表明当时()

A.推行了行省制度B.沿用了科举制度C.加强了边疆治理D.废除了丞相制度

23.(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北宋时,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街道两旁商店、货摊林立,客商往来

不绝,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买卖甚至通宵达旦。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时期()

A.科学技术领先B.城市商业繁荣C.民族关系发展D.对外交流频繁

24.(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岳飞、辛

弃疾在各自的词中表达的共同情感是()

A.豪迈的报国之情B.浓郁的思乡之情

C.飘逸的山水之情D.凄婉的惜别之情

25.(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从图1和图2,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火药运用到军事领域始于宋朝时期

B.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从元朝开始

C.火药武器的威力呈现出增强的趋势

D.中国的火药和火器已经传入了欧洲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0分。

26.(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研读史料,回答问题。

第6页共15页.

史料二南宋持罗

史料一宋《萍洲可谈》史料三泉州出土宋代海船(残存船底)

盘陶俑

朱彧(yù)在1119年写

据考古研究,此船的长度应为34

成《萍洲可谈》一书,书

中写道:“舟师①识地理,

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超过200吨,不仅体

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

量大,而且还使用水密隔舱技术。从船舱出土物来看,

晦则观指南针。”①舟师,

数量最多的是香料和胡椒等,都是我国从南洋诸国进口

船上的技术人员。

的大宗货物。

(1)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碑史料和数字化史料等类型。据此判断,史料一、史料二分别属于

什么史料类型?这两则史料共同反映的科技发明是什么?

(2)结合所学,指出史料一、史料二所示发明是通过哪一地区的商人传到欧洲的?它的外传对世界产生了

什么影响?

(3)依据史料三海船的考古介绍,概括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据史籍记载,北宋元祐二年,朝廷在泉

州设立市舶司。市舶司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27.(2023·海南·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碰撞、交流,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读左图,写出建立政权①的民族是;政权②的名称是读右图,

写出西夏都城所在的位置(填字母),在今(填城市名)

材料二我们不能只认为宋、明这样的王朝可以代表中国,而忽略边疆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区域

政权,……没有边疆何以中国?中国的历史就是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历史。

——魏坚《不理解草原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历史》

第7页共15页.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共同做法。

材料三

政权民族关系

辽与宋共存165年,和平时期122年,失和时期仅43年

宋与夏1038年开始不断有边境战争,1044年议和,1084年再次交战,1098年后再无大规模战争

夏与金共存110多年,1122—1123年边境战争后议和,维持至1211年蒙古攻金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简述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对“中国”国家发展

的作用。

28.(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宋代以前,统治者们都是把作为商业贺易中心的“市”和作为居民区的“坊”阻挡开来的……

宋代不仅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更和现代一样开设了早市和夜市……

材料二唐时全国人口在10万户以上的城市只有13个,而北宋10万户以上的城市约有40多个,到

宋徽宗年间则上升到50多个。

材料三宋以前的城市功能主要是作为行政中心,在宋时的城市由于坊市制度的打破,并且“交子”也

逐步推广,商业大都市不断增加……宋代城市也逐渐演变为政治、经济并重的城市。

材料四瓦舍的出现更是佐证了宋代市民丰富多样的生活,瓦舍是一个民间艺术演出场所,也就是普

通老百姓娱乐的归处,在宋以前,这样的娱乐活动在普通老百姓面前是显得如此的奢侈……

——均摘自田利兰《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

(1)分别概括以上四则材料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因。

第8页共15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代武举开科28榜取士的人数不及一帮文举取士的人数,主要是因为宋代实行重

文轻武的治国政策,A项正确;科举制促使社会阶层流动加强,但材料强调重文轻武政策,排除B项;北

宋时,与辽、西夏并立,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但与材料

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根据图片和材料“设立了专门的社会福利机构,救济的对象包括孤寡老人、贫困人口等诸多无法自

立的群体。”得出宋朝有社会福利制度,根据图片和材料“专业的消防队伍、巡夜队伍也在京城建立”得出宋

朝社会管理得到重视,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的南移,排除A项;儒家学说和传统

节日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内容是社会保障和城市管理,与民族交融和科举无关,排除

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

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体现出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B项正确;历史事实也可以通过

实物证据来呈现,排除A项;历史叙述不一定能够准确再现历史事实,排除C项;综合多种叙述也不一定

确认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秦朝的货币和唐朝的货币,在货币制造方面结合中国“天圆地方”的文化进

行创制。而契丹和西夏的货币形态与中原王朝货币有一定的相似性,体现了其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反映了

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加强。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都是货币,不能看出冶铸技术的进步,排除B项;材料

体现的是是货币的形制,不能反映抑商政策,征税方式的变化,排除C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据题干“比如1005年的澶渊之盟,交战双方提出,我们不能够打败对方,但可以商讨一个条约,形

成对抗的伙伴关系,在一些领域里激烈敌对,但在另外一些领域内结为伙伴。”可知,艾利森认为军事上对

抗可以转变为其它领域的合作。结合所学可知,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保持了长久的和平,边境贸易兴盛。

因此,艾利森的观点比较符合历史史实,A项正确;“完全违背历史真相”表述错误,排除B项;对历史史

实看法,不能成为研究历史的资料,排除C项;属于恶意诋毁中国的言论,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

A项。

6.B

【详解】依据题干“澶渊之盟、宋夏和议、榷场”,结合所学知识,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

第9页共15页.

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宋夏议和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有利于

双方和平相处。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从而得出以上反映的主题是

民族政权的并立、民族的交流与交融、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但是不能体现出中外政权的纷争,B

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038年建立的西夏在我国的西北,1115年建立的金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125年金灭

辽后,1127年靖康之变消灭北宋,同年南宋建立,定都临安,D项正确;三国时期的魏也叫曹魏,北魏是

鲜卑族建立,排除A项;南宋建立时辽已经灭亡,排除B项;西晋被灭亡后建立了东晋,而不是同时存在,

分割中国为两个部分,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127年,金灭北宋,北宋皇族流落民间,于是出现了这种情况:公主赵姬因战乱

流落到今天的深圳一带并结婚生子,到南宋光宗时期才追认为皇姑,并追封为郡主,A项正确;蒙古灭金、

元朝建立与北宋皇族流落民间没有关系,排除BC二项;材料是说南宋光宗时期才追认,元灭南宋晚于此,

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天宝末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北方大量民众被迫南迁,进一步促

进了南方发展,到北宋时期南方的人口超过了北方,D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西晋末年

出现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北宋只是局部统一,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唐朝时期主要使用铜币,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纸币出现的

原因是商业的繁荣,图片反映宋代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C项正确;图片没有体现商业活动时间、

空间不再受限,排除A项;图片没有涉及外贸所得,排除B项;图片没有体现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

所,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两宋市舶司收入”结合所学可知,市舶司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因此图示反映的是两

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与宰相权力无关,排除A项;纸币的大量发

行与市舶司收入无关,排除B项;商标广告的出现体现的是宋代商业的发展,不能反映市舶司的发展,排

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写

了北宋首都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北宋都城开封,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清明上河图》,代表了宋代社

会风俗画的最高成就,“正居”室当时的灯箱广告,反映了展示了当时丰富多彩的市民物质和文化生活,A项

第10页共15页.

正确;《清明上河图》是当时人对北宋都城的描绘,排除B项;宋代时期城市的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

夜市比较活跃,排除C项;《清明上河图》是文献史料,无需与考古材料印证就有史料价值,排除D项。故

选A项。

13.A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平江官窑具体位置长期悬而未决,直至2023年3月,经专家论证,苏州元和塘古

窑址群为其所在地,从而解开了这一难题”可知,考古终于确定了平江官窑具体位置,这说明文献记载大体

可信,也就是说,该考古发现可证明相关文献记载基本可信,A项正确;宋高宗举行郊祭不能体现宋高宗

对北方故土的怀念,排除B项;平江府烧制瓷器不能体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C项;“平江府烧

变”,说明它的位置重要,但不能体现苏州是南宋制瓷业的中心,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古代南北方人才比重”可以看出,在北宋之前北方人才比重超过南方,南方人才在北

宋之后开始超过北方。根据题干“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南方经济发

展逐渐超过北方,所以说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项正确;根据题干

可知,在北宋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与明清无关,排除A项;科举考试快速发展不是南北方人才比重

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南方政局更加稳定是重要原因,不是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

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两宋时期南北财政收入比较”分析可知,南方收入明显高于北方,依据材料信息“苏

湖熟,天下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南方粮食产量占据重

要地位,依据材料“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

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综合以上分析可知,

南方经济繁荣,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海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政权分立”,排除B

项;C项概括不全面,排除C项。故选D项。

16.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各类小吃不计其数,丰富多彩”可知,北宋的东京开封小吃店众多,这反映宋朝

商品经济的繁荣,A项正确;材料只展示了小吃的众多,没有展示市民的购买情况,无法反映出市民生活

富裕,也没有展示市民购买商品浪费的情况,无法反映当时是否盛行奢靡之风,也没有通过一部分人能买

得起而另一部分人无法购买的情况反映当时社会阶层分化的情况,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7.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元大都城东、南、西三面各三门,北面二门,元大都是中国古代

最后一座按完善规划平地新建的都城,也是惟一的一座按街巷制创建的新都城。全城规划的中轴线,南起

丽正门,穿过皇城的棂星门,宫城的崇天门和厚载门,经万宁桥,直达中心阁。在这全城格局的核心地带

第11页共15页.

筑有皇城,中轴在线安排着皇城中最主要宫殿。元大都的街道,规划整齐,经纬分明,相对的城门之间一

般都有大道相通。故都城平面示意图为元大都平面图,C项正确;唐朝时,长安城建筑分三大部分:宫城、

皇城和外郭城,宫城位于全城北部中心,皇城在宫城之南,外郭城则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向东西南三面

展开,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110座里坊,此外还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工商业区,市和坊是分开的,

元大都时,市和坊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排除A项;北宋的都城开封,共有外城、内城及皇城三重,皇城

内宫阙大都依西京洛阳建制,都城布局为东西短、南北长的长方形,排除B项;明朝北京城有故宫、皇城、

内城和外城,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有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

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排除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1227年,蒙古军队灭西夏;1234年,蒙古军队灭金;②1276年,元军攻入

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③960年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及其后

继者依照先北后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实现了局部统

一;④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

列应是③④①②,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9.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西汉灭亡以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建立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

汉。隋朝灭亡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明军

占领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综上所述西汉后的主要朝代是东汉、隋朝后的主要朝代是唐、明朝前面

的朝代是元,C项正确;北宋位于五代十国以后,南宋被元所灭,排除A项;汉朝分为西汉、东汉,题干

示意图已有西汉,排除B项;五代是在唐朝灭亡后,排除D项。故选C项。

20.C

【详解】根据材料“运粮船每年二月由长江口之刘家港入海,取直线北行,绕胶东半岛入渤海,抵直沽(今

天津)”可知,南方的粮食运输到北方,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C项正确;运输粮食不会增加粮食产量,排

除A项;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运输粮食与

民族交融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1.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元代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区划边界处于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丧

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可知,描述的是元朝的行省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

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了加强中央集

权制度,元朝设立了行省制,C项正确;行省制的设立不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排除A项;方便信息传递

与行省制无关,排除B项;行省制的设立不是为了开发江南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

22.B

第12页共15页.

【详解】根据题干“1313年,元仁宗下诏”、“强调官吏选拔考试的内容要以儒家经典为主,次年开始考试,

设进士科”可知,这表明当时沿用了科举制度。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创立进

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B项正确;行省制度开创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先河,与考试无关,排除A

项;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与加强边疆治理无关,排除C项;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3.B

【详解】根据材料“北宋时,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街道两旁商店、货摊林立,客商往来不绝,十分热

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买卖甚至通宵达旦”可知,北宋时期城市繁荣,商业出现夜市,商业买卖往来不断,

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反映城市商业繁荣,没有体现科学技术情况,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反映城市商业

繁荣,没有体现民族关系情况,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反映城市商业繁荣,材料中没有体现对外交流情况,

排除D项。故选B项。

24.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岳飞、辛弃疾的词中,都表达了豪迈的报国之情,A项正确;浓郁的思乡之

情、飘逸的山水之情、凄婉的惜别之情,都与岳飞、辛弃疾在各自的词中表达的共同情感无关,排除BCD

项。故选A项。

25.C

【详解】根据图示可知,图一是宋代的火箭,图二是元代的火铳,从图一到图二,火器威力更强了,C项正

确;火药运用到军事领域始于唐朝末年,排除A项;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排除B项;材料中

体现的是中国的火器,并不能得出火药和火器已经传入了欧洲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26.(1)类型:史料一是文字史料,史料二是实物史料。

科技发明:指南针(罗盘)

(2)商人:阿拉伯

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世界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

世界贸易的发展。(答出一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且言之成理亦可)

(3)情况:造船技术水平高;海外贸易发展。(其它符合题意且言之成理亦可)

主要职能:管理海外贸易

【详解】(1)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字资料是记载,描写,评论历史的文字,书籍,卷宗。实物史

料指各类文物、古迹、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虽然多为片断性的,但它却是历史的

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所以史料一宋《萍洲可谈》

属于文字史料,史料二南宋持罗盘陶俑是实物史料。

科技发明:根据材料一“朱彧(yù)在1119年写成《萍洲可谈》一书,书中写道:“朱彧(yù)在1119年写

成《萍洲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舟师,船上的技

术人员”和史料二“南宋持罗盘陶俑”可知,这两则史料共同反映的科技文明是指南针。

第13页共15页.

(2)商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中外海上贸易十分频繁,其中,经常来华的阿拉伯地区的商人

习惯乘坐高大安全的中国船只,后来便顺便学习了指南针技术,之后便将该技术进一步传播到了西方。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的外传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世界地理大发现(新航

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答出一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且言之成理亦可)

(3)情况:根据史料三“据考古研究,此船的长度应为34米,宽11米,深4米左右,载重量超过200吨,

不仅体量大,而且还使用水密隔舱技术。从船舱出土物来看,数量最多的是香料和胡椒等,都是我国从南

洋诸国进口的大宗货物”可知,这反应了这一时期造船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