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镇江、徐州等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江苏省南京、镇江、徐州等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江苏省南京、镇江、徐州等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江苏省南京、镇江、徐州等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江苏省南京、镇江、徐州等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12月质量监测试卷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加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劳动者再没有以往那么单纯,人和机器人建立了多重内部关系,这都体现了劳动者的深刻变化。劳动者的变化,已不是蓝领、白领、金领之类的升级和变化,也不是体力型、知识型、科技型的智能化升级。当下,人的健康、安全和长寿,以及人的体质和智能,是劳动者最重要的内涵。劳动者质量取决于人的体质和智能。农业科技促进了粮食增产,现代医学科技渐渐普惠大众,这都使更多劳动者的健康和营养得到保障。老弱病残虽然不是直接的劳动者,但如果他们的疾病能够得到治疗,生活能够得到保障,也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实际上也能间接改善劳动者工作、生活的条件和环境。教育科技(特别是这些年数字技术)的兴起,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跻身劳动者行列,促使了劳动生产的精准化,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智能技能水平,进而提高了劳动效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取代了劳动者的一些急难险重的岗位,这能大大减少人类劳动的风险,使人可以更加安全、舒适地劳动。可以预见,未来机器人、人工智能作为新的劳动力将取代部分人的劳动和工作,人类将主要从事科技、研究、娱乐、游戏、创作等获得精神快乐的智能劳动,这更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生物技术与基因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的跟进,诸如生产新器官、大脑记忆体、骨干、皮肤等医药产品,加之健康护理服务不断完善,在减少病痛的基础上,使人类的寿命得到了普遍延长。这都有可能激活劳动者的活力,潜在地延长劳动者的有效劳动时间。总而言之,我们体会到恩格斯所说的劳动创造的“人”是一种未完成的、开放的存在。劳动与人也不是终极定义,而是一个发展和开放的体系。数字智能科技对人的积极影响揭示了人在持续进化,我们有可能对人进行重新定义,人和劳动都将会有新的内涵。(摘编自邵春堡《劳动力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材料二:近年来,人们享受着数字劳动带来的自由与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被数字平台和智能算法遮藏的危机。数字劳动是随着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兴起,由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共同创造的劳动新形态。在数字劳动中,作为劳动者的用户和数字平台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再单纯。这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反思数字劳动。第一,用户主体被异化。数字劳动依托数字平台,以创造价值为目的。当下,用户主体可以随时随地在微信、抖音等平台更新状态、图片、轨迹,平台将用户更新的内容生成数据,这使得平台上的用户拥有了“数字身体”。“数字身体”具有经济价值,有时候还会对现实身体产生数据霸权,从而控制人的行为。此外,数字劳动主体在线分享、点赞、发帖、转发等行为,隐含了情感倾向、伦理道德原则与消费理念等。你是否发现,每次打开熟悉的APP,都能看到你想看到的推送?这是因为,平台会不断监控用户兴趣、浏览内容、社会关系等,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以一种定制化的方式共享给更多用户。这种把用户注意力和意识进行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行为,也被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而在此过程中,用户自身情感状态和影响力往往会被隐蔽地让渡给数字平台,但并不会因此得到相应的报酬。故而,用户的主体性被遮蔽,甚至被异化。第二,休闲时间劳动化。数字劳动场所也发生了变化,工作地点从“工厂”扩展至“生活世界”,社会成为工厂的一种功能,即社会的工厂化。社会工厂的形成,导致数字劳动具有了娱乐性与生产性的双重维度,工作和娱乐的关系正在发生改变。在此意义上,数字劳动重构了娱乐与工作的界限,对生活世界的时间进行了侵蚀和掠夺。为获得更多利润,企业会尽可能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或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996”“007”等工作模式正成为许多打工人无法避免的困境。因此,数字加速主义正在诞生,数字劳动不再是简单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是把休闲时间变成了劳动时间。第三,数字平台的规训力量。作为人和生活世界的技术中介,数字平台通过量化、提取的方式,将生活简化为可被记录和交换的数据和商品。数字劳动尽可能利用算法攫取非物质生产劳动中的信息交流、情感、认知、合作等一般智力要素,进而将这些要素在用户持续生成、复制和反复使用一系列数字化过程中升值。对于更广大的层面而言,数字平台可以通过分类识别各类人员、数字劳动行为和结构偏好,重塑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劳动方式。更有甚者,数字平台通过信息收集与整合、判断与决策、执行和反馈,塑造了强大的数字劳动秩序。(摘编自张灿《多维反思数字劳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农业科技、医学科技和教育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劳动者体质和智能的提升,从而提高了劳动者的质量。B.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等科技的发展,延长了人类寿命,可激活劳动者的活力,潜在地延长了有效劳动时间。C.数字劳动以数字平台为场域,使用户主体拥有数字身体,相对于现实身体,数字身体更能控制人的行为。D.数字劳动尽可能攫取平台上情感、认知等要素,并在用户持续数字化运作过程中实现对要素的利用与升值。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新劳动力,未来机器人、人工智能将取代部分急难险重的工作,这让人们探索智能劳动更有动力。B.依据恩格斯的观点,未来劳动者的内涵可能会超越“人的健康、安全和长寿,以及人的体质和智能”等范畴。C.数字劳动具有娱乐性与生产性的双重维度,社会变得工厂化,这使得工作地点从“工厂”扩展至“生活世界”。D.两则材料都运用举例论证的手法,以具体生动、贴近生活的事例,呈现了数字科技发展塑造的新型劳动样态。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是()A.教育科技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兴起,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短期培训得到发展,劳动者能够即时学习。B.AI翻唱孙燕姿歌曲说明无论人的情绪多么复杂,AI都可能以细腻表达叩击灵魂深处,取代人类歌声。C.ChatGPT拓展了机器人取代人类劳动的边界,在许多岗位上有望取代人类,这促使劳动者提升劳动力。D.随着医疗水平和粮食供给的改善,中国人平均寿命增长至2023年的77.3岁,我国人口数量平稳增长。4.两则材料对“劳动者”的看法和态度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5.请依据材料,从数字技术对劳动者影响这一角度简要分析以下材料。某公司员工小A在上午11点下单,半小时后,便收到“外卖已送达”的送餐提示;加班至晚上10点,他打开网约车平台,5分钟内坐上了回家的车;洗漱过后,小A如往常一样刷着手机,各大APP推送的内容正是他最近关注的话题,他看到一个关于“效率提升”的知识付费项目与其工作息息相关,于是立即购买了该课程。【答案】1.C2.A3.C4.材料一认可劳动者的进步,认为劳动者能利用数字智能科技,全面提升自己素质。材料二担心在数字时代,劳动者被异化,休闲时间被侵占,劳动秩序也被重塑。5.“半小时后”“5分钟内”等时间词及“送餐提示”,体现了数字技术促使了劳动生产的精准化,进而提高了劳动效率。“各大APP”“网约车平台”等的使用及“购买了该课程”,体现了数字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智能技能水平,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推送的内容正是他最近关注的话题,他看到一个关于‘效率提升’的知识付费项目与其工作息息相关”,体现了数字技术使得劳动者拥有了“数字身体”,主体性被遮蔽,甚至可能被异化。(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弦歌(节选)李骏虎过了雨霖桥,就望见当地人叫“一颗印”的两层居所了。闻太太照旧伫立在桥头迎接,夕阳把她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白天五华山又拉警报了。”她迎上来接过闻先生的包抱在怀里说,“我给你炒了新的烟丝……”一边与何新之互相问好。“城里也听到了,我很担心你们。”闻先生下意识去摸摸袍襟处尚有余温的烟斗,“孩子们呢?都好吧?”闻太太轻声地回答:“孩子们都好,等着你吃晚饭。”何新之把伞递给先生,先行告辞。“新之,一起吃晚饭吧。”闻先生挽留他。“不了,谢谢先生!他们约了我的……”①何新之匆匆走了,他想到了闻先生家里有很多人要吃饭,闻先生总是夤夜秉烛制印养家。“去江边站一站吧。”闻先生扶着太太的臂膀说。闻太太看着何新之远去,轻声问:“青年们都去了哪里?一直都有很多人跟你一起回来,更多人在这里接你,怎么——真是因你不写诗了吗?”闻先生望着江畔树影下的波光,慢慢地说:“青年们总会懂得的,没有比历史更伟大的诗篇。我是要抗战,不要内战的,这就是我加入民盟的原因。我是要从历史中看清这民族的病症,我已为她开出了药方!青年们会懂得并回来跟我一起,很快,不信你就看!”闻太太笑着问:“到底是你引领青年前进,还是青年推着你在走,我看不清。”“你自是看不清,我也未必非要弄个清楚。”闻先生看一看太太,“我知道的是,青年代表着进步的力量,青年就是进步的方向!”闻先生伸出手臂,一指眼前那东去的江水,说:“就像这不息的江水,不舍昼夜执着地奔向大海,这就是进步的方向、进步的精神。他们创造着历史的诗篇,而大海就是真理的存在。”闻太太笑起来了,说:“还说不作诗了,这不就是诗吗?走吧,回去吃饭了,孩子们等得着急了。”推开大门,走过天井,上到二楼。朱自清先生一家正在吃晚饭,看到他们回来,朱先生放下筷子,出来笑着说:“我还在担心下那么大的雨,路一定不好走,怕你们回来得太晚。刚才新之先回来报平安了,我才放心。”又望着闻太太笑着夸赞,“今天是领略了闻太太制作烟丝的高超手艺了,滴了好几滴香油和酒进去,就那么慢慢地文火翻炒,倾注了多少的温馨甜蜜在里面啊!”闻先生笑道:“你哪里知道,这是我半夜刻字倦了提神用的!”②两位先生相对大笑,引得楼上浦江清先生用昆曲念白问道:“何处笑声,倒隐含着一丝苍凉?”闻先生学着他腔调念道:“乃是‘清华双清’加一个姓闻的疯子!”三人又一阵笑,惊飞窗外栖息的鸟雀,几个住在一楼的研究生也跑到天井来抻长脖子朝上张望。三人笑罢,各自回去吃晚饭。夜,静得使人忘却今夕何夕、此地何地,若不是手中刮骨疗毒似的刻刀,真让人怀疑置身的是静夜中的清华园。闻先生吹吹刻好的印章上的石屑,又用软毛刷清理字面,在朱砂印泥上摁几下,捏过一方宣纸来,试钤一个印,颇为满意。他轻叹一声,擦过手,拿起烟斗把白日里太太炒的烟丝填了结实的一斗,点着了,深吸一口,又咳着吐出抖抖的青烟来,起身推开窗去望那星空。③月辉如霰,幽幽洒满江树,此刻的自己真就比在清华园时更为通透了。然而闻先生心里自然是颇不平静的,想起傍晚在江边太太所提出的问题来,自己以江水作答,而他又何尝不似那滚滚入海的大江?他引领青年,同时也被青年们裹挟,就像一个冲浪的弄潮儿,必定要经受惊涛骇浪的考验。这星月交辉、江山无恙的静夜,闻先生想起了在《北平晨报·诗刊》、在青岛大学的自己,那时跟着他的青年们很多,他领着他们作诗,他们高声朗诵他的《死水》《口供》,跟着他从“一沟绝望的死水”里向着一个理想——“咱们的中国”挣扎、呐喊,而自从自己有了“考据癖”并以学者自居后,青年们就渐渐地离开了他。这时候,独对这万籁俱寂的宇宙,在这仿佛无声的世界里,他听到了自己胸中又响起战鼓一般沉闷而有力的心跳声——静夜!我不能,接受你的贿赂。谁稀罕你这墙内方尺的和平!我的世界还有更辽阔的边境。这四墙既隔不断战争的喧嚣,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是放下刻刀,从故纸堆里抬起头来做回一个斗士的时候了。案头这部唯物史观的《中国文学更稿》还没有完成大纲,而他已经为这民族开出了药方,明白自己应该去做一个披荆斩棘的实践者了。这注定是一个无眠之夜,然而白天照常光临了。“昨夜望见你的窗口烛光彻夜地燃着,想到你定是在思考什么大事,没想到今天就宣布要举家搬回城里去了!”朱自清先生讶异地把茶杯放回桌案上,望着闻先生,“听说是民盟要你去主编《民主周刊》,你是要跳出学术去从事政治了吗?”浦江清先生惊异道:“你知道政治吗?你不懂政治的吧!”他抬起双手来甩一甩看不见的水袖,“唉,你这一去,我们开创的中国文学史研究的‘闻一多派’就算终结了,这可是你开辟的一条新的研究道路,你好忍心!”闻先生举着烟斗,抖动着胡须,因为熬夜嗓音有些沙哑,眼也是发红的。他昂然道:“我今天请二位喝茶宣布这件事,为的是说出我长久的痛来。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我迟早要炸开那禁锢我的地壳,放射出光和热来。”朱先生和浦先生面面相觑。④“这是会受青年们的热烈欢迎的。”朱先生笑着说。(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太太做好晚饭后在桥头迎接闻先生,给闻先生用香油和酒炒提神的烟丝,从这些行为都可以看出闻太太贤惠能干。B.闻先生和闻太太在江边的对话,交代了闻先生现在的处境,从中可以看出闻先生想要带领青年解决民族问题的决心和担当。C.闻先生静夜沉思,内心颇不平静,“他引领青年,同时也被青年们裹挟”回答了“是你引领青年前进,还是青年推着你在走”的问题。D.闻先生、朱先生、浦先生三位是同事也是挚友,对于闻先生跳出学术去从事政治的做法,朱先生和浦先生都坚决反对。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通过何新之的心理描写,从侧面写出了闻先生家庭负担很重,要靠制印养家。B.句子②中写浦江清先生用昆曲念白询问,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鲜明,颇具个性化。C.句子③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皎洁,洒满了江树,营造了安谧的氛围。D.句子④中朱先生的话指出闻先生定能引领青年向前,也流露出对青年投身政治的期待。8.小说中的画波浪线的诗句出自闻一多的《静夜》,引用这些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9.小说中闻先生的原型是闻一多,闻一多的人物标签有“诗人”“学者”“艺术家”“民主战士”“爱国主义者”等,请结合本文和教材中的《红烛》,从五个人物标签中选择三个并加以分析。【答案】6.D7.D8.①有助于刻画闻先生的人物形象。诗句中写诗人不接受静夜的贿赂,不稀罕尺寸的和平,刻画了他勇于直面现实、敢于斗争的人物形象。②引出下文的内容。结构上,引用的这些诗句引出下文闻先生决心做一个斗士的内容。③突出小说的主旨。赞扬了以闻先生为代表的怀有满腔热血、想要振兴民族大业的爱国之士。④增添了小说的诗意,激情洋溢,富有感染力。9.①诗人:无论是《死水》《口供》《静夜》还是《红烛》,闻一多的诗作都注重格律之美,表现出了很高的审美意趣。②学者:他开创的中国文学史研究的“闻一多派”,是一条新的研究道路。③艺术家:他艺术造诣高,他的诗歌具有艺术美,他可以靠篆刻印章养活全家。④民主战士:他参与抗战,拒绝内战,加入民盟,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⑤爱国主义者:小说中他“从历史中看清这民族的病症,我已为她开出了药方”,《红烛》中“他”为了照亮他人不惜牺牲自己。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焉,此其所以异于人者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马之在厩也,驽骥杂处,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不屡策,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褭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铢量其能而审处之。如是则士之愚蒙鄙陋者,皆能奋其所知以效小事,况其贤能、智力卓荦者乎?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画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人,斯至矣。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选自王安石《材论》,有删改)材料二:古之取士,取于盗贼,取于夷狄。古之人非以盗贼、夷狄之事可为也,以贤之所在而已矣。夫贤之所在,贵而贵取焉,贱而贱取焉。是以盗贼、夷狄,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而绳趋尺步、华言华服者,往往摈弃不用。何则?天下之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者,众也。朝廷之政、郡国之事,非特如此而可治也。彼虽不能绳趋而尺步、华言而华服,然而其才果可用于此,则居此位可也。布衣寒士而贤,则用之;公卿子弟而贤,则用之;巫医方技而贤,则用之;胥吏贱吏而贤,则用之。(选自苏洵《广士》,有删改)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材A之用B国C之栋梁也D得之E则安F以荣G失之则亡以辱。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许多,与《师说》中“今之众人”的“众”意思相同。B.铢量,形容极精细地衡量、推究。铢,古代重量单位,重量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C.徒,同一类的人,与《师说》中“郯子之徒”的“徒”意思相同。D.巫医,古代主要以祝祷、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与《师说》中的“巫医”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认为人才和一般人的区别在于,遇到事情时能把事情治理好,出谋划策时能分清利害关系,治理国家能使国家安定。B.王安石认为在马棚里很难辨别出良马和劣马,而二者一起拉车时,则能够看出劣马即使拉断缰绳,昼夜不停,也追赶不上良马。C.王安石用刘邦、项羽、唐太宗等人的例子,说明如果国君真正渴求人才,会激励人才的出现,提醒统治者应该广泛寻求人才。D.苏洵认为古人往往舍弃循规蹈矩、言辞堂皇、服饰华美的人不用,因此提倡应多从身份卑贱的人中选拔人才。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2)是以盗贼、夷狄,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1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两则材料在任用人才方面的观点。【答案】10.BDG11.A12.D13.(1)有才能的人,他的外表凭什么和一般人区别开呢?(2)因此盗贼小偷、外族人,即使是奴隶也认为他们可耻,可是(他们)往往能够进入朝廷。14.①王安石认为应该仔细考察人才并审慎任用人才,让其承担符合他能力的职务;②苏洵认为应该不看身份,而看能力(贤能)。参考译文文本一:国家所担忧的,不是担心人才不多,而是担忧在上层的人不希望人才太多;不是担心才士们不想有所作为,而是担忧在上层的人不让他们去干事。人才的作用就好像是国家的栋梁,得到人才,国家就会安定而繁荣;失去人才,国家就会灭亡而遭受耻辱。有才能的人,他的外表凭什么与一般人区别开呢?只有当他办事,事情就能处理得好,出谋划策就能趋利避害,治理国家就能使国家安定富强,这才是他不同凡人的地方。在上层的人如果不能仔细地考察他,慎重地使用他,那么,即使有皋、夔、稷、契那样的才智,尚且不能使自己有别于一般人,何况那些才智比他低下的呢?马在马棚里,劣马和好马混杂在一起,寻找两者不同的地方确实很少。等到好马拉重车,不必多次鞭打,只要一拉缰绳,千里的路程就跑到了。在这个时候,让劣马和好马并驾齐驱,那么即使车轮歪斜了,缰绳拉断了,昼夜不停地追赶,劣马还是远远地落在后面而赶不上。在这之后骏马与劣马就能区别开了。古代的君王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而是用尽一切方法去寻找人才、考察人才。考察人才的方法,就在于给他才能相当的工作罢了,特别仔细地衡量人才的本领而慎重地任用。像这样,即使愚昧浅陋的人也都能发挥他们的智能去干好小事,何况那些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英杰呢?唉!现在国家还常常担心没有人才。我听说战国时期六国合纵,辩论游说的人才就出现了;刘邦项羽并起相争,出谋划策、能征惯战的这类人才就涌现了;唐太宗想天下大治,而出谋献策、直言规劝的辅佐大臣就来到朝廷。这些人才就来到了。天下那么广大,人物那么众多,却说的确没有人才可用,我是不相信的。材料二:古代选择人才,从盗贼小偷当中选择,从外族人当中获得。古代的人并不认为盗贼小偷、外族人那样的事是可以做的,只是因为小偷强盗、外族人里面也有人才罢了。贤士在高贵的人中间,那么就从高贵的人中间选拔;若卑贱的人中有贤士,那么贤士就在卑贱的人中间选择。因此盗贼小偷、外族人,即使是奴隶也认为他们可耻,可是(他们)往往能够进入朝廷:相反,那些举手迈步,循规蹈矩,言辞堂皇,服饰华美的人,常常被弃而不用。这是什么缘故呢?天下那些举手迈步,循规蹈矩言辞堂皇,服饰华美的人太多了。朝廷的政务、州郡的事务,并非这样就能处理好的。那些人虽不能循规蹈矩,说堂皇的言辞,穿华美的服饰,但如果他们的才能在这里果真能得到发挥,那么在这个职位上就是合适的。普通百姓、贫寒士者如果贤能,就任用他们;公卿大臣于子弟如果贤能,就任用他们:巫师、医生、打卦的、相面的如果贤能,就任用他们:职位卑微的官吏如果贤能,就任用他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刘长卿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注】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左右,诗人结束了十多年的赋闲乡居生活,到鄂州担任转运使判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御命赴任写起,通过探问路途寄寓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探索。B.颔联写所见之景,千峰一同在夕阳照耀下,呈现出气象万千之态,宛如一幅色彩鲜明的夕阳秋峰图,表达了诗人与千峰共赏夕阳的闲适、愉悦。C.颈联回扣标题“怀旧居”。对诗人来说,此去一行,昔日交游的友人和故乡已经越来越遥远。D.尾联回应首联中的“路何长”。诗人跋涉深山,露水沾湿衣衫,可见旅途跋涉的风霜劳顿。1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怀才不遇之感。首联写诗人为多年未报皇恩而深感惭愧,不知道前方的路还有多长,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郁闷之情以及对前途的茫然。②孤独寂寥之叹。颔朕写诗人看到秋雁从万里之外的家乡飞来,夕阳映照群山,透露出诗人在途中的孤独寂寥。③思念家乡之情。颈联写诗人离旧友和家乡越来越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旧友的思念。④旅途漂泊之悲。尾联写诗人跋涉于深山,每日露水沾湿衣衫,表现了诗人风餐露宿、旅途劳顿的辛酸悲苦。(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听蜀僧濬弹琴》中,“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从侧面烘托音乐的巨大感染力和弹琴者技艺的高超,《琵琶行(并序)》中也有类似的诗句“______,______”。(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异族祠堂香火旺盛,传达出对收复中原的隐忧。(3)叠词用得好,可将自然景色或人物描绘得生动形象。古代诗词中运用叠词而又能产生这种效果的有很多,如:“______,______。”【答案】①.东船西舫悄无言②.唯见江心秋月白③.佛狸祠下④.一片神鸦社鼓⑤.漠漠水田飞白鹭⑥.阴阴夏木啭黄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语段,完成各题。①被称为“中国游戏行业的里程碑与工业奇迹”的《黑神话:悟空》,②是设计团队围绕中国神话为背景,③深度挖掘《西游记》中的经典元素,④并融入现代游戏设计理念,⑤打造出既熟悉又新颖的西游世界。在《黑神话:悟空》中,山西的“木头”成为震撼世界的中国符号。世代居住于此的山西人用木头搭建了无数的古建奇观。一望无际的塞北草原上,甲的应县木塔是我们实实在在能见到木构建筑征服天空的极致高度。在应县木塔的身上,古人使用了现代修建摩天大楼时常用的双层套筒结构,67米的高度甚至已经超过了如今绝大多数居民楼。然而这些古人所钟爱的木头材料又生得太过娇贵,怕水、怕火、怕虫蛀、更怕人为破坏,这些无可避免的短板使得木构建筑天生“短命”。永宁寺塔建成后仅16年便毁于雷火。这并非材料与技术不足的无奈之举,因为华夏先民早就已搭建了4000年来不朽不化的石峁古城。古人的想法或许有些浪漫到匪夷所思:他们相信木头是有生命力的。树木的春荣秋枯,就如同人的乙,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用树木搭建的众生居所,便自然地拥有了自己的生命力。木头是有极限的。但有些极限的意义,就在于超越。中国人则将榫卯的艺术雕琢到了极致,创造出不逊色于汉字的伟大发明:斗栱。数十个方形“斗”与弯弓形的“栱”彼此榫卯交织,如同乐高积木一般搭建出一个无比精巧的承重结构。正是这种精巧的结构,造就了应县木塔历经40余次地震、200多发炮击而900年不倒的奇迹。古人选用木头修葺房屋,为它们注入了灵魂与生命,同时也注定了他们不会永恒存在。正因如此,每一座从时光的罅隙中遗落下的建筑,更显得丙。18.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成语。19.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黑神话:悟空》问世,引起全球范围的互动狂欢,这也是促成中华文化软实力输出的机会,请你依据材料内容,使用转折关系的语句,为外国友人介绍木质建筑。(70字以内)【答案】18.高耸入云(巍然屹立、拔地而起)生老病死弥足珍贵19.②将“围绕”改为“以”或将“为”删掉。⑤将“打造出”的“出”改为“的”或在“打造出”后加“的”。20.木质建筑虽然有难以保存且易于损毁的缺陷,但以其结构精巧(承托能力强)、富有生命力的特点,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奇观。欢迎大家前来欣赏。或者:各位外国朋友,大家好!木质建筑虽然结构精巧(承托能力强),富有生命力,但也有难以保存且易于损毁的缺陷。现存木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奇观。(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共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桂花原产南方低纬度地区,属于短日照植物,也就是说日照时间缩短到一定程度就会开花。可是,每年日照开始缩短的时间都一样,按理说,开花时间也应该差不多,那么为什么会出现2024年桂花开花这么晚的现象呢?原来,虽然日照时间的周期每年都一样,但是①。在温度足够的情况下,即便日照减少,植物仍然可以维持一定效率的光合作用,多积累一些营养。所以,②,桂花还会考虑环境温度来作为是否开花的另一个决定因子。桂花树考虑多个因素来决定自己开花的时间,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植物在努力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学会的“本领”。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本领”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总之,在任何工作中,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B.传说小满为蚕神生日,在江浙一带还有一个“祈蚕节”。C.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