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假期提升专项练习历史解密之秦朝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25高考假期提升专项练习历史解密之秦朝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25高考假期提升专项练习历史解密之秦朝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25高考假期提升专项练习历史解密之秦朝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25高考假期提升专项练习历史解密之秦朝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菁优高考历史解密之秦朝一.选择题(共26小题)1.(2024•潍坊一模)唐律规定:一般人斗殴,所处的刑罚为“答四十”;“诸殴兄姊者”,要处以“徒二年半”;“殴祖父母、父母者”,要处以斩刑。上述规定体现了唐代法律的特点是()A.体系完备 B.礼法结合 C.细密严苛 D.轻罪重刑2.(2024春•汕头期末)秦末,反秦领袖楚怀王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入秦无暴掠”。在楚汉之争中,刘邦集团始终强调怀王之约,并将“负怀王之约”列为项羽首罪。刘邦此举意在()A.塑造正统形象 B.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C.强化怀王权威 D.巩固大一统的局面3.(2023秋•海安市校级期中)在秦朝,《仓律》规定了种子入仓、存贮、检验、出仓等程序规则及亩播种量。《戍律》规定,一户不准同时征调两个以上劳动力服役,违者罚交两副铠甲。这表明秦朝()A.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服务于战争的需要 C.农业生产取得长足发展 D.注重对小农经济的法律保护4.(2023•河南学业考试)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修筑万里长城 B.整顺社会风俗 C.推广郡县制度 D.实行郡国并行5.(2023秋•滨海新区期末)秦法规定,老人控告子女不孝要立即拘捕子女;针对不孝行为,秦律甚至施以流放、断足等严厉刑罚,赡养老人渐成强制性义务。这反映出秦朝的社会治理中()A.蕴含儒学思想 B.致力提高民众素质 C.重点强调法治 D.注重基层组织建设6.(2024•重庆模拟)《史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东巡郡县,南登琅邪,于琅邪台上刻石立碑,其文曰:“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这反映出秦朝()A.着力于强化基层政权建设 B.德治与法治的争论已消除 C.注重神权与皇权的结合 D.重视儒家伦理教化作用7.(2024春•东城区期末)唐律规定:父辈、祖辈的不良恶行或一般刑事犯罪行为,子孙只能谏诤而不能告官,但如果其行为涉及谋反、谋叛、谋大逆,而子孙揭发告官则另当别论,不再以不孝罪论处。这表明唐律的目的在于()A.把儒家孝的伦理引入法律 B.引导儿孙辈自律约束 C.弘扬大义灭亲的政治伦理 D.维护皇权统治的稳定8.(2023秋•朝阳区期末)《_______》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_______》中可填写的是()①唐律疏议②永徽律疏③二年律令④问刑条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9.(2024•泰山区校级开学)秦律法典《法律问答》中载:“殴大父母,黥为城旦春。”即殴打祖父母的,男性犯罪者要罚去修城墙,女性犯罪者则被罚春米。这体现出秦朝()A.法律条文过于严苛 B.注重维护人伦秩序 C.严厉惩罚违法犯罪 D.礼制色彩较为浓厚10.(2023秋•厦门期中)秦统一后,启动了大规模的土木建设工程,其中有“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褒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阴山,逶蛇以北”的修建长城工程。秦能够修建大型工程的主要因素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思想文化统一的需要 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D.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11.(2024•湖北)《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令皆明焉,以为恒。不从令者,赀(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这表明秦朝()A.相权挑战皇权 B.延续秦国耕战国策 C.统治残暴严苛 D.崇尚儒家民本思想12.(2024•安徽开学)春秋时期,秦武公曾攻取邦、冀戎,并在其地设县;晋侯也曾以“瓜衍之县”“先茅之县”赏赐有功者。其他诸侯国的县也由君主委派官员进行直接管理,“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这反映出()A.中央集权制度取代了分封制 B.官僚政治的发展趋向 C.西周政治传统遭到完全破坏 D.各国变法的成效显著13.(2024•禅城区二模)如表为秦国历史上的部分君主情况表。这反映了秦的统一()称号在位时间重大事件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率兵救周有功,被赐封,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灭掉西方戎族12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任用商鞅进行变法,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秦王嬴政前247年—前221年灭六国,一统天下A.受益于法家思想的指导 B.缘于数代秦王励精图治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D.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14.(2024•湖北一模)据统计,唐前期重大立法活动16次,有关经济民事的唐律和唐令在初唐即已完成;唐朝后期比较重大的立法活动只有7次,主要集中于涉及经济、民事行为的皇帝的敕令的分类整理,国家成文法制度建设停滞,作为民事法源的礼的重要性在唐后期则迅速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A.唐前期立法使法律体系完备无缺 B.国家对社会的制度化强制力削弱 C.商品经济发展和专制皇权的强化 D.皇帝的敕令具有灵活制宜的优势15.(2023秋•宣威市校级期中)秦朝末年大泽乡起义,天下云集响应:王莽篡汉时期绿林赤眉起义,为东汉开国奠定了基础;黄巾军起义,加速了东汉王朝覆灭,这此史实印证了()A.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B.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C.古代中国西北民风彪悍 D.秦汉时期国家尚未统一16.(2024•广东学业考试)秦朝建立后,采取了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编制户籍等措施。这些措施()A.导致了秦末的农民起义 B.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C.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出现 D.促进了租庸调制的实施17.(2024秋•静海区校级月考)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此后,楚国旧贵族项梁、项羽叔侄以恢复楚国为旗号,在吴地毅然起兵反秦。韩国贵族后裔张良,亦在反秦浪潮中积极谋划。而儒生郦食其、陆贾等人,也投身于反秦斗争之中。这表明()A.反秦斗争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秦朝的速亡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C.反秦力量主要来自旧贵族阶层 D.大泽乡起义促成了各阶层联合18.(2023秋•大连期末)柳宗元认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是“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意在强调,秦朝推行郡县制()A.加速了秦朝灭亡 B.激化了社会矛盾 C.巩固了国家统一 D.是地方行政创新19.(2023秋•乌鲁木齐期末)汉景帝时期,因父亲被继母所杀害,百姓防年杀死了继母。廷尉根据汉律规定判处防年大逆之罪,并上奏景帝。年仅12岁的太子刘彻认为:所谓继母如母,毕竟不同于亲生父母,如今继母亲手杀死防年之父,下手之时,母恩已经断绝,所以防年杀死继母之罪与普通杀人罪同,不应判处大逆之罪,景帝纳其议。这体现出汉代()A.依法治国 B.以礼入法 C.外儒内法 D.轻罪重罚20.(2023秋•密山市期末)秦始皇即位之初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号曰皇帝,闻太古有…死而以行为溢。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除溢法。这反映了()A.王权与神权结合 B.中央集权高度集中 C.皇权至上的理念 D.文化专制达到顶峰21.(2024秋•东湖区校级月考)秦朝沿袭商鞅时代的奖励军功制:杀敌一人者赐爵一级,可以任五十石之官;杀敌二人者赐爵二级,可以任百石之官,由此出现大批军吏担任地方官员的现象。据此推测,这一现象()A.为阶级矛盾激化埋下隐患 B.标志秦代官僚政治的形成 C.推动了秦统一天下的步伐 D.加速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22.(2024•辽阳一模)属邦是秦针对境内少数民族设置的管理机构,在秦统一六国前具有中央与地方双重属性,管理归服的“臣邦”和有蛮夷聚居的“道”;统一六国后,属邦与郡平级,主要在陇西地区辖有县、道,管辖界内的蛮夷和秦人。这一变化()A.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促进了中央机构的完善 C.推动西北地区融入版图 D.加强了对民族地区管辖23.(2024•河南开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发布“书同文”的诏令,以小篆为全国统一书体,令李斯、赵高等用小篆书写《仓颉篇》《爰历篇》等为统一文字范本。其根本目的在于()A.巩固秦朝统一 B.推进文化传承 C.规范文字书写 D.宣传儒学思想24.(2023秋•大武口区校级期末)《睡虎地秦墓竹简•置吏律》规定,任用吏和尉时,若有不应任用就行使职权,或私下谋划就派往就任的,“以律论之”;任免吏、佐和各府属员时,“十二月朔日免除,尽三月而止之,其有死亡及故有夬(缺)者,为补之,毋须时”。这些规定()A.体现了官吏任免程序的规范性 B.反映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推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D.防治了官吏选拔过程中的腐败问题25.(2024•湖北模拟)秦朝文书的传递主要有“以次传”和“以邮行”两种方法。“以次传”是在政府中按郡、县、道的次序逐级下发,不得延误;“以邮行”是通过政府设立的邮舍逐程送达。负责传递文书的多为御史属下的卒人,“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则不准参与递送文书。由此可知,秦朝()A.交通运输系统发达 B.地方监察体系健全 C.官僚政治日益成熟 D.注重政府工作效率26.(2024•黑龙江二模)唐以前并无关于侵犯受业师的专门律法。至唐朝,唐律中出现了“殴伤见(现)受业师”条,规定:“殴伤见受业师,加凡人二等,死者,斩。”并注云:“谓伏膺(胸)儒业而非私学者”。此外,实科、职业类“受业师”即使有品级与公职,也不适用于此条。唐律这一变化()A.折射出当时教师社会地位较高 B.反映了唐律贯彻德主刑辅的原则 C.意在加强教化以维护统治秩序 D.体现了唐律专业化和体系化特征

2025年菁优高考历史解密之秦朝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6小题)1.(2024•潍坊一模)唐律规定:一般人斗殴,所处的刑罚为“答四十”;“诸殴兄姊者”,要处以“徒二年半”;“殴祖父母、父母者”,要处以斩刑。上述规定体现了唐代法律的特点是()A.体系完备 B.礼法结合 C.细密严苛 D.轻罪重刑【分析】本题考查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唐律对于斗殴的处罚,根据亲疏远近而不同,这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只有体现对于斗殴的处罚,无法得知是否体系完备,排除A项;法律细密严苛至少在范围上呈现出宽广,涉及方方面面,材料中不能体现出法律的细密严苛特点,排除C项;轻罪重刑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2.(2024春•汕头期末)秦末,反秦领袖楚怀王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入秦无暴掠”。在楚汉之争中,刘邦集团始终强调怀王之约,并将“负怀王之约”列为项羽首罪。刘邦此举意在()A.塑造正统形象 B.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C.强化怀王权威 D.巩固大一统的局面【分析】本题考查秦亡汉立,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从材料“先入关中者王之”“入秦无暴掠”“负怀王之约”“列为项羽首罪”和所学知识可知,刘邦是想通过共同的盟约来确立正统地位,塑造正面形象,A正确;BCD选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秦亡汉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3.(2023秋•海安市校级期中)在秦朝,《仓律》规定了种子入仓、存贮、检验、出仓等程序规则及亩播种量。《戍律》规定,一户不准同时征调两个以上劳动力服役,违者罚交两副铠甲。这表明秦朝()A.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服务于战争的需要 C.农业生产取得长足发展 D.注重对小农经济的法律保护【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根据材料“规定了种子入仓、存贮、检验、出仓等程序规则及亩播种量“一户不准同时征调两个以上劳动力服役,违者罚交两副铠甲。”可知,秦朝通过立法加强对农业的重视,注重保护劳动力,保证不干扰农业生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商业的打击,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农业生产的目的,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了秦朝对农业的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无从得出,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4.(2023•河南学业考试)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修筑万里长城 B.整顺社会风俗 C.推广郡县制度 D.实行郡国并行【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依据题干要求“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采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结合所学可知,秦统一后,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管理,在地方上推广郡县制,故C正确;修筑万里长城是为了抵御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故排除A;秦始皇整顿社会风俗和管理地方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B;郡国并行制实行于西汉初期,故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加强统治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5.(2023秋•滨海新区期末)秦法规定,老人控告子女不孝要立即拘捕子女;针对不孝行为,秦律甚至施以流放、断足等严厉刑罚,赡养老人渐成强制性义务。这反映出秦朝的社会治理中()A.蕴含儒学思想 B.致力提高民众素质 C.重点强调法治 D.注重基层组织建设【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法律与教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秦法对于子女不孝有严格的规定和严厉的惩罚措施,这表明秦朝的法律与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治国蕴含儒学思想,A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关于孝的记载,而民众素质表现在多个方面,并且惩治不孝的目的也不是提升民众素质,排除B项;材料中的做法就是通过法律惩治不孝,强调的是儒学思想,不是强调法治,排除C项;材料中的措施是面向整个社会的,不是专门针对基层治理的,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法律与教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6.(2024•重庆模拟)《史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东巡郡县,南登琅邪,于琅邪台上刻石立碑,其文曰:“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这反映出秦朝()A.着力于强化基层政权建设 B.德治与法治的争论已消除 C.注重神权与皇权的结合 D.重视儒家伦理教化作用【分析】本题考查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由材料可知,秦始皇重视明人伦、讲仁义、君臣父子、长幼尊卑等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D项正确;材料与基层政权建设无关,排除A项;B项所述与史实不符,争论并未消除,排除B项;C项所述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学生需理解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的演变趋势。7.(2024春•东城区期末)唐律规定:父辈、祖辈的不良恶行或一般刑事犯罪行为,子孙只能谏诤而不能告官,但如果其行为涉及谋反、谋叛、谋大逆,而子孙揭发告官则另当别论,不再以不孝罪论处。这表明唐律的目的在于()A.把儒家孝的伦理引入法律 B.引导儿孙辈自律约束 C.弘扬大义灭亲的政治伦理 D.维护皇权统治的稳定【分析】本题考查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根据材料“但如果其行为涉及谋反、谋叛、谋大逆,而子孙揭发告官则另当别论,不再以不孝罪论处”和所学可知,唐律对于谋反、谋叛、谋大逆等反政府行为十分重视,这说明唐律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政治统治的维护,非儒家思想影响法律,排除A项;材料强调对父辈犯罪子孙的做法,与引导儿孙辈自律约束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对父辈犯罪子孙只能谏诤二不能告官,只有谋反大罪可以揭发,不能体现大义灭亲,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学生需理解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的演变趋势。8.(2023秋•朝阳区期末)《_______》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_______》中可填写的是()①唐律疏议②永徽律疏③二年律令④问刑条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永徽律疏》一般指《唐律疏议》,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二年律令》是西汉早期的一部重要法律文献,③与材料无关,排除B、C项;《问刑条例》是明代的一种法律形式,它是《大明律》的子法律,④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9.(2024•泰山区校级开学)秦律法典《法律问答》中载:“殴大父母,黥为城旦春。”即殴打祖父母的,男性犯罪者要罚去修城墙,女性犯罪者则被罚春米。这体现出秦朝()A.法律条文过于严苛 B.注重维护人伦秩序 C.严厉惩罚违法犯罪 D.礼制色彩较为浓厚【分析】本题考查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材料可知,秦律规定殴打祖父母的,男性犯罪者要罚去修城墙,女性犯罪者则被罚春米,说明秦统治者在依靠法律手段的同时,已认识到道德在保障社会安定方面的作用,体现了秦律注重维护人伦秩序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具体的法律条文,无法直接得出秦律过于严苛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秦律关于惩罚违法犯罪行为的具体内容,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礼制指的是通过礼仪定式与礼制规范塑造人们的行为与思想。材料未涉及秦朝礼制色彩较为浓厚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2023秋•厦门期中)秦统一后,启动了大规模的土木建设工程,其中有“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褒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阴山,逶蛇以北”的修建长城工程。秦能够修建大型工程的主要因素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思想文化统一的需要 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D.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地组织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因此A项正确;秦长城的快速完成与思想文化统一的需要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是秦长城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其他影响因素,而非主要原因,排除C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11.(2024•湖北)《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令皆明焉,以为恒。不从令者,赀(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这表明秦朝()A.相权挑战皇权 B.延续秦国耕战国策 C.统治残暴严苛 D.崇尚儒家民本思想【分析】本题考查郡县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材料“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可知,秦朝时期,中央要求地方官员不能实行苛刻的徭役抢夺百姓春夏农时,这说明秦朝建立后依然很重视农业生产,延续秦国耕战国策,B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强调秦朝重视农业生产,没有涉及相权挑战皇权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统治比较合理,不实行苛刻的徭役,排除C项;秦朝尚法,非崇儒,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郡县制,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2024•安徽开学)春秋时期,秦武公曾攻取邦、冀戎,并在其地设县;晋侯也曾以“瓜衍之县”“先茅之县”赏赐有功者。其他诸侯国的县也由君主委派官员进行直接管理,“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这反映出()A.中央集权制度取代了分封制 B.官僚政治的发展趋向 C.西周政治传统遭到完全破坏 D.各国变法的成效显著【分析】本题考查了郡县制,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吏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说明官僚政治在形成之中,B项正确;秦朝建立后中央集权制度取代分封制,与材料时空不符,排除A项;春秋时期尚未“完全破坏”,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各国变法的效果,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13.(2024•禅城区二模)如表为秦国历史上的部分君主情况表。这反映了秦的统一()称号在位时间重大事件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率兵救周有功,被赐封,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灭掉西方戎族12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任用商鞅进行变法,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秦王嬴政前247年—前221年灭六国,一统天下A.受益于法家思想的指导 B.缘于数代秦王励精图治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D.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分析】本题考查秦的统一,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材料中并非单单只列举商鞅变法的内容,说明法家思想是秦统一的原因之一,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图表,列举了四位秦王对秦国的贡献,从中可知,秦朝之所以可以统一全国,靠的就是数代秦王的励精图治,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秦国统一与历史发展潮流的联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秦国统一﹣中国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和灾难,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秦的统一,学生需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14.(2024•湖北一模)据统计,唐前期重大立法活动16次,有关经济民事的唐律和唐令在初唐即已完成;唐朝后期比较重大的立法活动只有7次,主要集中于涉及经济、民事行为的皇帝的敕令的分类整理,国家成文法制度建设停滞,作为民事法源的礼的重要性在唐后期则迅速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A.唐前期立法使法律体系完备无缺 B.国家对社会的制度化强制力削弱 C.商品经济发展和专制皇权的强化 D.皇帝的敕令具有灵活制宜的优势【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前期立法活动频繁,后期法制建设趋缓,主要是因为经“安史之乱”的冲击,唐中央权威衰落,均田,赋税、府兵等多项制度崩溃,国家制度化了的全面强制力的下降,社会迫切需要相应的规范加以调整。于是,灵活制宜的敕令和习惯成为应对社会、填补空缺的重要法源,作为民事法源的礼的重要性在唐后期迅速上升,B项正确;“唐前期立法使法律体系完备无缺”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社会的制度化强制力削弱,与“商品经济发展和专制皇权的强化”无关,排除C项;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社会的制度化强制力削弱,D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5.(2023秋•宣威市校级期中)秦朝末年大泽乡起义,天下云集响应:王莽篡汉时期绿林赤眉起义,为东汉开国奠定了基础;黄巾军起义,加速了东汉王朝覆灭,这此史实印证了()A.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B.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C.古代中国西北民风彪悍 D.秦汉时期国家尚未统一【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亡汉立,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农民阶级发动的大泽乡起义、绿林赤眉起义以及黄巾起义打击了旧政权,推动了社会发展,证明人民对历史有推动作用,A项正确;材料是对农民阶级的肯定,而非批判,排除B项;黄巾起义不是起于西北,排除C项;秦汉实现了大一统,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秦亡汉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6.(2024•广东学业考试)秦朝建立后,采取了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编制户籍等措施。这些措施()A.导致了秦末的农民起义 B.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C.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出现 D.促进了租庸调制的实施【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统一,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从材料“秦朝建立后,采取了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编制户籍等措施”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B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导致了秦末的农民起义,A排除;材料体现不出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出现,C排除;材料体现不出促进了租庸调制的实施,D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统一,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2024秋•静海区校级月考)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揭开了反秦起义的序幕。此后,楚国旧贵族项梁、项羽叔侄以恢复楚国为旗号,在吴地毅然起兵反秦。韩国贵族后裔张良,亦在反秦浪潮中积极谋划。而儒生郦食其、陆贾等人,也投身于反秦斗争之中。这表明()A.反秦斗争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秦朝的速亡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C.反秦力量主要来自旧贵族阶层 D.大泽乡起义促成了各阶层联合【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秦亡汉立,解题关键信息是“此后,楚国旧贵族项梁、项羽叔侄以恢复楚国为旗号,在吴地毅然起兵反秦。韩国贵族后裔张良,亦在反秦浪潮中积极谋划。而儒生郦食其、陆贾等人,也投身于反秦斗争之中”。【解答】A.陈胜、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后,楚国旧贵族、韩国贵族后裔、儒生等都纷纷投身于反秦斗争之中,这表明反秦斗争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正确;B.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反秦力量的广泛性,而非秦速亡的偶然性,排除;C.反秦力量除了旧贵族阶层还包括农民、儒生等其他阶层,不能说主要来自旧贵族阶层,排除;D.材料只是体现了各阶层纷纷参与反秦斗争,没有反映出大泽乡起义促成了各阶层联合,排除。故选: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秦亡汉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8.(2023秋•大连期末)柳宗元认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是“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意在强调,秦朝推行郡县制()A.加速了秦朝灭亡 B.激化了社会矛盾 C.巩固了国家统一 D.是地方行政创新【分析】本题考查了郡县制,解答本题需结合“裂都会而为之郡邑”“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等信息分析。【解答】材料体现的是肯定郡县制的积极意义,并非消极,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柳宗元对郡县制的认可,排除B项;材料“裂都会而为之郡邑”“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体现的是柳宗元认为秦朝通过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对地方制度的创新,主要强调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郡县制,考查了考生正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19.(2023秋•乌鲁木齐期末)汉景帝时期,因父亲被继母所杀害,百姓防年杀死了继母。廷尉根据汉律规定判处防年大逆之罪,并上奏景帝。年仅12岁的太子刘彻认为:所谓继母如母,毕竟不同于亲生父母,如今继母亲手杀死防年之父,下手之时,母恩已经断绝,所以防年杀死继母之罪与普通杀人罪同,不应判处大逆之罪,景帝纳其议。这体现出汉代()A.依法治国 B.以礼入法 C.外儒内法 D.轻罪重罚【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通过材料“如今继母亲手杀死防年之父,下手之时,母恩已经断绝,所以防年杀死继母之罪与普通杀人罪同,不应判处大逆之罪,景帝纳其议”可知,汉代体现了以礼入法的相关内容,选择B;材料的重点是以礼入法,不是依法治国,排除A;“外儒内法”属于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与时间不符,排除C;材料中没有体现“轻罪重罚”,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20.(2023秋•密山市期末)秦始皇即位之初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号曰皇帝,闻太古有…死而以行为溢。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除溢法。这反映了()A.王权与神权结合 B.中央集权高度集中 C.皇权至上的理念 D.文化专制达到顶峰【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秦朝的政治制度【解答】根据材料中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不能“子议父,臣议君…除溢法”可知皇权至高无上,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神权”色彩,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和中央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知文化专制是否到达顶峰,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政治制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21.(2024秋•东湖区校级月考)秦朝沿袭商鞅时代的奖励军功制:杀敌一人者赐爵一级,可以任五十石之官;杀敌二人者赐爵二级,可以任百石之官,由此出现大批军吏担任地方官员的现象。据此推测,这一现象()A.为阶级矛盾激化埋下隐患 B.标志秦代官僚政治的形成 C.推动了秦统一天下的步伐 D.加速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材料反映了秦朝沿袭商鞅时代奖励军功的传统,导致统一后的秦朝出现了大批军吏担任地方官员的现象,军人从政加强了秦朝政治管理军事化,加剧了秦朝统治的暴政倾向,为阶级矛盾激化埋下隐患,A项正确;秦朝推行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B项;“秦朝”一词说明这时期秦已经完成统一,排除C项;早期国家在夏商周时期已经形成,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作答。22.(2024•辽阳一模)属邦是秦针对境内少数民族设置的管理机构,在秦统一六国前具有中央与地方双重属性,管理归服的“臣邦”和有蛮夷聚居的“道”;统一六国后,属邦与郡平级,主要在陇西地区辖有县、道,管辖界内的蛮夷和秦人。这一变化()A.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促进了中央机构的完善 C.推动西北地区融入版图 D.加强了对民族地区管辖【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统一,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解答】根据材料“在秦统一六国前具有中央与地方双重属性”“统一六国后,属邦与郡平级”可知,秦朝统一六国后,属帮的中央属性丧失,与郡平级,成为管辖少数民族的地方机构,加强了对民族地区管辖,D项正确;属帮属性的变化是在秦统一六国后,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机构,非中央机构,排除B项;西北地区是秦国的发源地,因此推动西北地区融入版图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统一,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3.(2024•河南开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发布“书同文”的诏令,以小篆为全国统一书体,令李斯、赵高等用小篆书写《仓颉篇》《爰历篇》等为统一文字范本。其根本目的在于()A.巩固秦朝统一 B.推进文化传承 C.规范文字书写 D.宣传儒学思想【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统一,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秦朝统一。【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书同文、车同轨等措施,A项正确;书同文有利于推进文化传承,但不是秦始皇的根本目的,排除B项;规范文字书写是其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排除C项;秦朝治国思想是法家,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统一,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4.(2023秋•大武口区校级期末)《睡虎地秦墓竹简•置吏律》规定,任用吏和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