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北师大新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7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民族文化得以发展。下列图片符合这一趋势的是A.B.C.D.2、如表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整理归纳的表格;通过此表,可得出。
发展历程。
。古代。
阶段。
时间。
概况。
起源。
上古。
多元一体。
多元一体。
奠基。
先秦。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形成。
秦汉。
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
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
创新发展。
魏晋至隋唐。
儒佛道交汇融通;文化灿烂。
儒佛道交汇融通;文化灿烂。
宋元。
理学形成;科技文化繁荣。
宋元。
理学形成;科技文化繁荣。
衰落。
明清之际。
批判思想;经世致用。
批判思想;经世致用。
清康雍乾。
君主专制;钳制思想,禁锢文化。
清康雍乾。
君主专制;钳制思想,禁锢文化。
近代。
转型。
鸦片战争后。
向西方学习成为主流。
新文化运动。
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
新文化运动。
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
复兴。
五四运动后。
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主流。
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主流。
A.中华文化渊源流长一成不变B.中华文化别具一格C.中华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D.中华文化随时代变化而发展3、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不少思想家在其著述中论及中国历史文化,伏尔泰还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中国热”的出现表明A.中外交流开始触及文化领域B.中国是启蒙思想的源头C.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深远D.中国历史文化领先西方4、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以来,大批华人移居南洋,同时也带去了汉字文化。虽然由官方派出的“遣唐使”时断时续,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与中国之间的人口迁移从未间断。这可用于解释()A.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政治目的B.古代东亚、东南亚文化的相关性C.海外华侨群体形成的历史渊源D.倭寇影响海外贸易发展的缘由5、美国亨廷顿教授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1965年希望减少美国的移民的人只占美国人口的33%,1977年占42%,1986年占49%,在1990年和1993年占61%。20世纪90年代的民意测验持续表明60%或以上的美国民众赞同减少移民人数。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在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加重B.移民增多导致美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并严重对立C.大量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D.美国政府推行的歧视性移民政策的必然影响6、有学者认为,蒙古西征把原来因地理、政治、经济条件不同而互相阻隔的地区连成一片,丝绸之路一度畅通无阻,实现了人类文明的大交流;也有学者认为,欧洲战争的种族主义和专制主义始于东欧,在某种程度上可将其归因于蒙古西征后对俄罗斯人的个性和俄罗斯制度的影响。这表明A.历史研究无法取得一致的结论B.战争对人类文明具有双重影响C.蒙古西征使丝绸之路从此畅通D.蒙古西征实现亚欧大陆的统一7、我国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截至2019年7月,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项目已达55项,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这表明我国()A.遗留的传统文化世界最多B.遗产保护事业的成果较显著C.极力支持世界遗产保护法D.主动承担世界遗产保护责任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8、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9、(近现代音乐)
材料一民国的流行歌曲,最早可追溯到清末民初的学堂“乐歌”。辛亥革命时期,广大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对音乐进行改良,主张以西乐为本改良中乐,希望在社会、学校、家庭中全面普及音乐教育。除了学堂乐歌,当时还有大量流行歌曲以排遣个体感情为基础,如《夜上海》唱的是歌女的无奈和觉醒,《金丝鸟》唱出被束缚女性的苦恼,《卖报歌》唱的是报童生活,《得不到的爱情》唱的是爱情的追寻。左翼音乐家以民族危机为题材创作了《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成为民国流行音乐的另一道风景线。上海的各式饭店、酒吧、咖啡馆等娱乐场所为流行歌曲提供了发展空间。那时的上海是霓虹闪烁、商业发达的远东大都会,是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心,还是具有浓厚殖民文化色彩的“十里洋场”,以其独特的社会条件,促进了民国时期流行乐的繁荣。——摘编自尤静波《中国流行音乐简史》等材料二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两极对峙格局下政治气氛紧张,这一时期青少年群体物质生活条件富足,思想上感到空虚压抑。摇滚乐契合了年轻人的叛逆精神和反权威性心理,他们通过摇滚乐表达感情、交流思想。摇滚乐是黑人音乐家的“节奏和布鲁斯”与美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的融合,其对黑人文化的认同和接受使得在后来的黑人民权运动中,很多白人青年与美国黑人并肩作战,要求平等并追求自由。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越南战争不断升级,美国国内对于反战的呼声日益高涨,鲍勃·迪伦的经典摇滚作品《敲响天堂之门》透露出一代人对于和平的向往和渴望。因此摇滚乐一度成为自由、平等与爱的文化标志向世界展示和传播美国的价值观。但与此同时摇滚乐在一些范围之内也成为一种迷乱躁动的象征,如迷幻摇滚常借助毒品增强感知力,运用灯光效果和强劲的节奏使受众进入迷幻状态,以此逃避现实、释放压力。——摘编自杨斯坦《美国摇滚乐的兴起与社会影响》等(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流行音乐出现和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美国摇滚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摇滚乐流行的影响。10、社会的变迁涵盖多方面并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建筑室内空间的顶棚;藻井通常只用在宫殿。唐代“一凡王公以下屋舍,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中庸”的观念体现在建筑平面作对称布置,布局上必须有一条庄重的南北中轴主线,起着中枢神经的作用,也显“中为适应之谓,庸为经久不渝之意”建筑“以天为尊”并“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据尹晖《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思想》等整理材料三20世纪初;当人们还在跪拜君上;礼拜神佛的时候,所穿礼服已有用新式机织衣料者,甚至出现了“批洋衣揖孔孟”现象;当人们还在以牲醴笾豆于春秋岁时祭祀祖先的时候,西点西肴、洋酒洋饮料已悄悄进入日常饮食中;当有的贵族、官吏建房逾制遭到参奏的时候,西式洋楼已矗立于通都大邑閱闠之中。
——摘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基本观点,并简要分析“邪辟之说灭息”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建筑所体现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例举凸显“中庸”观念的中国古代建筑两例。
(3)阅读材料三,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有学者认为“一种文化对于异质文化的吸纳,往往学开始于最表面的生活习尚层次”。试以清末民初的服饰和婚姻礼俗变化为例加以说明,并科指出这段时期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②有学者认为“旧事物的异变往往需网要内外力量的相互作用”。请列举20世纪初社会习俗存在“旧事物”的现象,并指出导致它发生“异变”的外力因素。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秦时期是古代中国民族精神构建的时代。《礼记·礼运》语谓:“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周易·乾卦·象传》语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们从天象而感悟人道,认为人应当像自然的运行那样生生不息,不断前进。《礼记·中庸》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种精神,在先秦时期常常被称为“中和”或“和合”。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载认为“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当然,理学家也会把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等熔铸其中。这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的民族特色。——摘编自郑师渠《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材料二15世纪以来,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科技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欧洲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1)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说明文化的“包容与创新”。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元素为世界文明的转变所做的贡献。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时;孔于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揪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管子·牧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以强盛的国力为依据,以朝气蓬勃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唐文化首先体现出来的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的兼容并包的大气派隋唐皇室以胡汉混杂的血统奄有天下,胡、汉文化相融合的文化效应也相应得到最为充分的释放。盛唐人不仅气质上“大有胡气”,而且礼法颇富“胡风”。胡人礼法观念淡薄,胡曲与胡舞在唐代大为流行;唐文化还以博大的胸襟,如“长鲸吸百川”似地吸收外域文化,从它文化系统中采撷英华。材料二以强盛的国力为依据,以朝气蓬勃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唐文化首先体现出来的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的兼容并包的大气派隋唐皇室以胡汉混杂的血统奄有天下,胡、汉文化相融合的文化效应也相应得到最为充分的释放。盛唐人不仅气质上“大有胡气”,而且礼法颇富“胡风”。胡人礼法观念淡薄,胡曲与胡舞在唐代大为流行;唐文化还以博大的胸襟,如“长鲸吸百川”似地吸收外域文化,从它文化系统中采撷英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产生的政治文化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文化在唐代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富含“仁”“爱”“和”的优秀基因。孔子说,“泛爱众,能亲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子主张“见素抱朴”“道法自然”;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孙子反对战争,他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墨翟更为博爱,他提出要“兼相爱,交相利”。习近平多次赞誉的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主张“天下一家”,“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天下之人,皆相视如一家之亲”。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繁荣的精神支柱,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富含“仁”“爱”“和”的优秀基因。孔子说,“泛爱众,能亲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子主张“见素抱朴”“道法自然”;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孙子反对战争,他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墨翟更为博爱,他提出要“兼相爱,交相利”。习近平多次赞誉的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主张“天下一家”,“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天下之人,皆相视如一家之亲”。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繁荣的精神支柱,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摘编自冯颜利、唐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当今世界,有200材料二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当今世界,有250060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个民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该如何应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挑战。多种语言。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修昔底德全面继承并改进了希罗多德史学编纂方法,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被认为是古代史家“如实直书”的典范,受到近现代史家的一致肯定和推崇。修昔底德面对丰富多样、可信度参差不齐的史料,提出了自己处理史料的原则:“在叙事方面,我绝不是一拿到什么材料就写下来,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观察就一定可靠。我所记载的,一部分是根据我亲身的经历,一部分是根据其他目击其事的人向我提供的材料。这些材料的确凿性,我总是尽可能用最严格、最仔细的方法检验过的。”对于时代久远的史料,修昔底德主要采取理性主义的态度,用其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质疑、批判,保留信史的成分。“在探究过去的时代而给出结论时,我认为很难相信每一个具体的细节。大多数人不用批判的方式去处理所有的传说——就是对那些和他们本国有关的传说,他们也是这样不加批判地接受的。”——徐松岩《修昔底德选用史料方法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修昔底德史书编纂方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史书编写的因素。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从此,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世界扩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乔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失控的风险。因此,各国既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也要注意保卫自己的经乔安全。另外,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英国最终脱欧,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措施。——《中外历史纲要》(2019年12月第1版)请回答:
(1)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哪些?
(2)我们应当怎样评价经济全球化?你又是如何看待一些国家出现的所谓“逆全球化”现象的?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代教育;前期集唐宋以来学校体制之大成以科举取士为正途,而科举必由学校。一方面,学校为天下士子的晋身之阶,承担王朝储才养士的职责,关系人才盛衰;另一方面,学校又是典礼教化的重要场所以及学政;学官整饬士习士风的机构,引导士林风习,端正世道人心,至关重要。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材料二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学技术学堂和军事学堂,专门培养科技;工程、制造和军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这类科技和军事学堂大多集中于沿海沿江的商埠或各省省会,如福州船政学堂(1866年)、天津电报学堂(1879年)、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0年)、天津武备学堂(1885年)、广东陆师学堂(1886年)、广东水师学堂(1887年)、南京水师学堂(1890年)、湖北自强学堂(1893年)等等。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三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并经邓小平亲自修改,制定出《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过论了高等学校招生问题。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予以批转。明确了废除“群众推荐”,进行文化考试;高中毕业生可以直接报考;实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摘编自王炳照等编《简明中国教育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前期学校教育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开办洋务学堂和恢复高考制度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教育发展演变的历史肩示。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3题,共12分)18、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9、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20、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详解】
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宣传海报是以韩国传统舞蹈扇子舞为基础设计的,五个扇子象征奥运的五环,圆形象征世界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这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的产物,故A项正确;故宫博物院、泰姬陵、圆明园均修建于二战前,排除B、C、D。2、D【分析】【分析】
【详解】
从表格看出;中华传统文化从上古的多元一体,秦汉至明清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并不断继承创新,再到近代吸收西方文化,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思想,说明中国文化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故选D;A项“一成不变”表述错误,排除;中国文化吸收佛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材料无法体现“中华文化别具一格”,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不能说明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排除C。
【点睛】3、C【分析】【详解】
材料“伏尔泰还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欧洲的影响,C正确;在此之间中外就已经有了文化方面的交流,A排除;B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4、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量华人移居南洋以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与中国之间的人口迁移,促进了古代东亚、东南亚文化交流,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政治目的,排除A项;材料强调古代东亚、东南亚文化的相关性,而不是海外华侨群体形成的历史渊源,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倭寇影响海外贸易发展,而是古代东亚、东南亚文化的相关性,排除D项。故选B项。5、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1965年希望减少美国的移民的持续表明60%或以上的美国民众赞同减少移民人数”可知,从1965年到20世纪90年代,希望减少美国移民人口的美国人比例逐渐增高,这说明不断涌入的外来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因此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移民持排斥态度,C项正确;材料强调美国人对移民的态度,与人口增长无关,排除A项;移民增多只会扩大本土居民与移民的文化和生活冲突,并不会导致美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并严重对立,排除B项;材料属于美国民众的态度,与政府政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蒙古人西征一方面促进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另一方面则使得种族主义和专制主义逐渐西传,这说明古代战争对于人类文明有双重影响,B项正确;历史研究可以得出一致结论,排除A项;“丝绸之路一度畅通无阻”而非一直畅通无阻,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7、B【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说明我国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较多,也说明我国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成果显著,B项正确;从材料无法得出传统文化最多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世界遗产保护法以及中国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对自身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未体现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排除D项。故选B项。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8、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9、略
【分析】【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广大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对音乐进行改良;主张以西乐为本改良中乐,希望在社会;学校、家庭中全面普及音乐教育”“《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成为民国流行音乐的另一道风景线”可知,社会改良和挽救民族危机的需求;根据“大量流行歌曲以排遣个体感情为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文化传播及新文化运动等的推动;根据“上海的各式饭店、酒吧、咖啡馆等娱乐场所为流行歌曲提供了发展空间”“上海是霓虹闪烁、商业发达的远东大都会,是中国的文化艺术中心,还是具有浓厚殖民文化色彩的‘十里洋场’,以其独特的社会条件,促进了民国时期流行乐的繁荣”,结合所学知识,从物质、技术和主观努力等方面分析可知,中国近代流行音乐出现和发展的原因还包括,近代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有效推动,新式技术的发展、应用和电影公司及从业人员的努力等。
(2)不同:根据材料二中“摇滚乐契合了年轻人的叛逆精神和反权威性心理”可知,关注青年群体;根据“摇滚乐是黑人音乐家的‘节奏和布鲁斯’与美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的融合”可知,内容多元;根据“(摇滚乐)对黑人文化的认同和接受使得在后来的黑人民权运动中,很多白人青年与美国黑人并肩作战,要求平等并追求自由”可知,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摇滚乐注重创新。影响:根据“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越南战争不断升级,美国国内对于反战的呼声日益高涨,鲍勃·迪伦的经典摇滚作品《敲响天堂之门》透露出一代人对于和平的向往和渴望”“(摇滚乐)对黑人文化的认同和接受使得在后来的黑人民权运动中,很多白人青年与美国黑人并肩作战,要求平等并追求自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批判现实问题,推动美国反战浪潮和民权运动发展;根据“摇滚乐一度成为自由、平等与爱的文化标志向世界展示和传播美国的价值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摇滚乐传播了美国价值观,服务于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强调意识形态对立,有利于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峙;根据“迷幻摇滚常借助毒品增强感知力,运用灯光效果和强劲的节奏使受众进入迷幻状态,以此逃避现实、释放压力”可知,摇滚乐也传播了某种消极的生活方式,不利于部分青年人成长。【解析】(1)原因:近代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有效推动;社会改良和挽救民族危机的需求;西方文化传播及新文化运动等的推动;新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影公司及从业人员的努力;
(2)不同:关注青年群体;内容多元;具有社会现实意义;注重创新。
影响:批判现实问题,推动美国反战浪潮和民权运动发展;传播了美国价值观,服务于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强调意识形态对立,有利于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峙;传播了某种消极的生活方式,不利于部分青年人成长。10、略
【分析】【详解】
(1)基本观点:根据“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化上的“一统”和政治上的“一统”是一致的,文化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带来的影响主要是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特点:根据“一凡王公以下屋舍;不得施重拱;藻井及五色文采为饰”得出等级森严;根据“‘中庸’的观念体现在建筑平面作对称布置,布局上必须有一条庄重的南北中轴主线,起着中枢神经的作用”得出凸显“中庸”理念,注重中轴对称;根据“建筑‘以天为尊’并‘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得出体现“天人合一”;例子可举明清故宫、颐和园、平遥古城、大昭寺等。
(3)如果选择①,根据“以清末民初的服饰和婚姻礼俗变化为例加以说明”和所学知识可知,综合中西方服装特点的中山装成为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改良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一批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所以主要特征是中西合璧,土洋并存。如果选择②,根据“列举20世纪初社会习俗存在‘旧事物’的现象,并指出导致它发生‘异变’的外力因素”和所学知识可知,有包办婚姻;农村更多实行传统丧礼;缠足、跪拜作揖等现象依然存在。外力主要是列强的侵略,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外来文化的影响。【解析】(1)基本观点:文化上的“一统”和政治上的“一统”是一致的;文化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
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特点:等级森严;凸显“中庸”理念;注重中轴对称;体现“天人合一”;例举:明清故宫;颐和园、平遥古城、大昭寺。
(3)选择①:综合中西方服装特点的中山装成为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改良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一批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主要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选择②:包办婚姻;农村更多实行传统丧礼;缠足;跪拜作揖等现象依然存在。(从婚俗、丧葬、其他习俗三方面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外力:列强的侵略,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外来文化的影响。11、略
【分析】【详解】
(1)基本内涵:根据“圣人耐(能)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得出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根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得出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根据“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得出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包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明理学融合先秦以来中国内生的民族精神,接受外来佛教思想的精华;以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包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学术观点不同的流派。创新主要是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使儒学更具思辨性和哲学性。
(2)贡献:根据“15世纪以来,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科技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欧洲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得出中国先进的科技成果为欧洲开辟新航路和海外扩张、科技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根据“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得出中国的儒学思想成为他们作为批判专制王权,提出民主政治等主张的重要依据。【解析】(1)基本内涵:天下一.家的统一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包容:融合先秦以来中国内生的民族精神;接受外来佛教思想的精华;以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包含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等学术观点不同的流派。
创新: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使儒学更具思辨性和哲学性。
(2)贡献:中国先进的科技成果为欧洲开辟新航路和海外扩张、科技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中国的儒学思想成为他们作为批判专制王权,提出民主政治等主张的重要依据。12、略
【分析】【详解】
(1)据材料一“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以及儒学在各个朝代的发展可归纳为传承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贯穿始终;据材料一“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可归纳为多样性,古代传统文化领域广阔,有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据材料一“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可归纳为包容性和本土性,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据材料一“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后,便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注重人伦秩序,即重伦理。
(2)据材料二“他们碱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可归纳为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教;据材料二“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理学要求压抑人的个性,可归纳为由压抑人的个性转为重视人的个性;据材料二“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可归纳为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同时由重等级秩序的旧道德转变为重自由平等的新道德。【解析】(1)传承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贯穿始终;多样性:古代传统文化领域广阔,有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包容性: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本土性: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重伦理: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秩序。
(2)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教;由压抑人的个性转变为重视人的个性;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由重等级秩序转变为重自由平等。13、略
【分析】【分析】
(1)
内容:根据材料“孝弟(悌)也者”可归纳出孝悌仁爱;根据材料“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可归纳出以民为本;根据材料“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可归纳出崇德尚贤;天下为公;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礼崩乐坏,王室衰微、百家争鸣、士的阶层崛起及小农经济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2)
变化:根据材料“胡;汉文化相融合的文化效应也相应得到最为充分的释放”可归纳出唐代文化出现了胡、汉文化的融合;根据材料“唐文化还以博大的胸襟;如‘长鲸吸百川’似地吸收外域文化,从它文化系统中采撷英华”可归纳出唐文化吸收学习外来文化;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国家统一、文化政策开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强、民族交融加强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解析】(1)孝悌仁爱;以民为本、崇德尚贤、天下为公;政治:分封宗法制遭破坏;诸侯争霸、战乱频繁,各国急需新的思想重建社会秩序;文化:礼崩乐坏,百家争鸣,士阶层崛起;
(2)唐代文化出现了胡、汉文化的融合;唐文化吸收学习外来文化;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文化政策开放、兼收并蓄;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强;民族交融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14、略
【分析】【详解】
详解
(1)精神内涵:根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富含‘仁’‘爱’‘和’的优秀基因”得出是“仁”;“爱”、“和”;历史作用:根据“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繁荣的精神支柱,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可得出中华传统文化维护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有利于以家庭为中心的伦理观念的形成;有助于培育以“德”为中心的个体价值取向;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繁荣的精神支柱。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面对世界文化多样性,应该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解析】(1)精神内涵:“仁”;“爱”、“和”;历史作用:中华传统文化维护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有利于以家庭为中心的伦理观念的形成;有助于培育以“德”为中心的个体价值取向;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繁荣的精神支柱。
(2)我们的应对:面对世界文化多样性,我们应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15、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修昔底德全面继承并改进了希罗多德史学编纂方法”可知;昔底德史书编纂继承传统并改进;根据材料“对于时代久远的史料,修昔底德主要采取理性主义的态度”可知,修昔底德史书编纂蕴含理性精神;根据材料“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被认为是古代史家“如实直书”的典范”可知,修昔底德史书编纂严谨求实,追求客观真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修昔底德史书编纂有独特见解;有创新性。
(2)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史书编写的不确定因素多,比如作者的阶级立场、价值观;史料的选用,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还有时代变迁等等。【解析】(1)继承传统并改进;蕴含理性精神;严谨求实;追求客观真实;有独特见解;有创新性;
(2)时代变迁;史学家的立场、价值观;史料的选用、考证;历史研究方法;(4点)16、略
【分析】【详解】
(1)为什么:根据所学回答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即可。原因:根据所学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传统商路被阻、传播宗教的热情等角度概括。
(2)评价:根据“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乔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失控的风险”可得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根据“各国既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也要注意保卫自己的经乔安全”可得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日益“边缘化”。看待:结合所学可从“逆全球化”的目的是为维护本国利益;“逆全球化”某种程度上不符合时代潮流;国际经济交往中我们要力求合作共赢;应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等方面概括。【解析】(1)为什么:因为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马可·波罗行记》引发人们渴望到东方“寻金”;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传统东西方商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活动;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2)评价: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资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审计理论与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华女子学院《朝鲜语会话(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个人和商业信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音乐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菜品月度销售总结模板
- 保险业新产品及市场趋势模板
- 升学决策与规划未来
- 全球变暖对小寒的影响模板
-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版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升级合同2篇
- 外配处方章管理制度
- 2025年四川长宁县城投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MOOC】PLC技术及应用(三菱FX系列)-职教MOOC建设委员会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中国的世界遗产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培训
- 2023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数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表(WHOQOL-BREF)
- 某送电线路安全健康环境与文明施工监理细则
- PEP-3心理教育量表-评估报告
-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项目竞争性磋商招标文件评标办法、采购需求和技术参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