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E/3D/wKhkGWd7s3WAZd7xAAIdlgRuGZY323.jpg)
![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E/3D/wKhkGWd7s3WAZd7xAAIdlgRuGZY3232.jpg)
![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E/3D/wKhkGWd7s3WAZd7xAAIdlgRuGZY3233.jpg)
![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E/3D/wKhkGWd7s3WAZd7xAAIdlgRuGZY3234.jpg)
![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E/3D/wKhkGWd7s3WAZd7xAAIdlgRuGZY32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3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据统计,1960年我国农业产值占工农业产值的比重仅为21.8%,工业的比重达到78.2%;1964年,这一比例调整到农业占38.2%、工业占61.8%;1978年,农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占24.8%,而工业则高达75.2%。这表明,此时期我国A.经济建设陷入误区B.产业结构趋于合理C.尚未实行经济调整D.工业产能稳步提升2、某学者在其论文中谈到,唐朝统治者通过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赈灾送药、战争之后下诏埋葬骸骨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样,政府也注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以下结论符合材料的是A.唐朝已形成完备的城市排污体系B.战争之后埋葬骸骨成为预防疾病的主要手段C.唐朝政府将疾病防控与公共卫生有效结合D.唐朝通过建立公共卫生体系来防控疾病3、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提及“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方式不同B.宗教信仰不同C.生活习俗不同D.历史传统不同4、《周礼·夏官》中有关于傩(音挪,驱逐疫鬼的仪式)的描述:方相士披着熊皮戴着面具,玄衣朱裳,执戈扬盾,率“百隶”在房间里驱逐疫鬼,还会在埋葬死人前进入坟墓驱逐疫鬼。材料表明了A.商代迷信思想盛行B.当时已具有防疫意识C.礼乐文明逐渐普及D.统治者对民众的愚弄5、1800—1889年各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
据上表可知,19世纪末A.俄国的农奴制阻碍了外贸发展B.英国丧失全球贸易霸主地位C.世界其他地区工业化程度更高D.世界整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6、中国最早的红绿灯出现在上海英租界。改革开放后,随着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自助红绿灯、触摸红绿灯、语音红绿灯等接连出现,以保证道路的顺畅。由此可知,科技进步A.遏制了城市化带来的弊端B.彻底改善了城市交通的面貌C.消除了城市严重的社会问题D.促进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7、下图展示了世界专利中心在几个主要国家的发展历程,据图可知()
A.思想解放是专利中心确立的直接动力B.专利中心随同世界经济中心发生转移C.专利中心与科学中心的转移趋于一致D.社会革命是专利中心确立的重要前提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8、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___________者。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4题,共28分)10、下表是《展望二十一世纪一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的部分节选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汤因比。
自从我们的祖先作为人开始生活以来;人类就一直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环境,以求使其更符合人类自身的要求。
池田大作。
现代的科学文明是以对立关系处理人和自然界的;它的出发点是为了人的利益要去征服。
汤因比。
人类若要避免毁灭自己;只有从现在起彻底治理自已造成的污染,并不再使其发生。如今我们发现了污染威胁着人类生存,也发觉了如果不对贪欲加以制约,就不能根除污染。
池田大作。
科学技术是不应该被用于征服和统治包括各种生物在内的自然界这一目的的。科学应该是用来使人类与自然的节奏协调;使其有规律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由人类反叛自然界而产生的灾害,也即人灾。
(1)参照以上对话;编写一幕两人关于城市环境遭到破坏的对话内容。(要求: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综上,请指出人类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方面应做的努力。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代以来引进中国的重要作物时空表。
。作物。
引进的时间。
首先引种的地区。
原产地。
苜蓿;葡萄、安石榴、胡桃、胡豆、胡瓜、胡麻、胡葱、胡萝卜。
公元前2世纪(汉代)
西北地区。
中亚;西亚。
胡椒。
汉晋南北朝。
西北;华南。
印度;缅甸。
亚洲棉。
3—5世纪。
地区不详。
北方和南方边界地区。
早熟稻。
11世纪(宋代)
福建。
印度。
高粱。
12—13世纪。
台湾;四川。
中亚。
辣椒。
16世纪(明代)
台湾;广东、贵州。
美洲。
甜薯。
16世纪。
福建;云南。
美洲。
烟草。
16世纪。
福建。
美洲。
玉米。
16世纪。
福建;浙江。
美洲。
花生。
16世纪。
广东;福建。
美洲。
番茄。
明代。
地区不详。
南美洲。
番瓜。
明代。
地区不详。
美洲。
马铃薯。
17世纪。
福建。
美洲。
美洲棉。
19世纪后期。
黄河流域。
美洲。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根据材料信息,从任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唐时期贵族官僚,不仅继承南北朝传统,在住宅后部或宅旁掘池造山,建造较大的园林,还在风景优美的郊外营建别墅。洛阳杨氏旧宅,宅广十七亩,房屋约占面积三分之一,水占面积五分之一,竹占面积九分之一,园中以岛、树、桥、道相间,池中有岛,岛中建亭,并引水至小院卧室阶下。这一时期欣赏奇石的风气也逐渐普遍起来,园林中往往用怪石夹廊或叠石为山,形成咫尺山岩的意境。材料二隋唐时期贵族官僚,不仅继承南北朝传统,在住宅后部或宅旁掘池造山,建造较大的园林,还在风景优美的郊外营建别墅。洛阳杨氏旧宅,宅广十七亩,房屋约占面积三分之一,水占面积五分之一,竹占面积九分之一,园中以岛、树、桥、道相间,池中有岛,岛中建亭,并引水至小院卧室阶下。这一时期欣赏奇石的风气也逐渐普遍起来,园林中往往用怪石夹廊或叠石为山,形成咫尺山岩的意境。
根据材料,围绕“民居建筑”面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论述。(要求:论题合理,论述史实充分、逻辑清晰)材料三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代近现代先秦:传说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扁鹊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病。
秦汉:《黄帝内经》是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葛洪记载了青蒿治疗疟疾的功用。
隋唐:日本多次派药师来中国学习医学;鉴真赴日本传授医学;唐代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政府颁布的药典;孙思邈的《千金方》集唐以前医方学之大成。
宋元:政府派医官到高丽教授医学;王唯一撰《铜人俞穴针灸图经》。
明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后由朝廷颁行;传教士卜弥格翻译《中国医药概说》《中国诊脉秘法》等书。1914年,各省中医组织请愿团向政府请求保存中医,政府申明“非有废弃中医之意”。
1950年,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确定“团结中西医”的方针。
1955年,中医研究院成立。
1956年,苏联派专家来华学习针灸。
1986年,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后更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0年,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5年,屠呦呦凭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摘编自陈邦贤《中国医学史》等
表为中医药学发展史大事简表。请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主题,从表中提取相关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14分)14、算一算,1911、1924年的铁路总长(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1。2万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因。15、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滯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别是文革时期,我国工农业产值中,农业产值占比远低于工业产值,表明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发展不足,经济建设陷入误区,A项正确;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与1978年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比不到四分之一不符,B项错误;1960年代前期,我国曾实行过经济调整,C项错误;工业产能稳步提升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D项错误。2、C【分析】【详解】
材料体现了唐朝政府疾病防控的手段以及对饮食饮水卫生的重视,这表明唐朝政府将疾病防控与公共卫生有效结合,C项正确;材料中只提及唐朝设置了城市排污系统,并未说明其城市排污系统完备,A排除;唐朝战争之后埋葬骸骨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但此举并不是预防疾病的主要手段,排除B;材料并不能说明唐朝建立了公共卫生体系,排除D。3、A【分析】【详解】
在东方的农耕文明中,牛是最重要的农用畜力,所以不可能会出现多吃牛肉的现象;西欧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内,畜牧业较为发达,所以食牛肉的较多。归根到底,生产方式的不同造成了饮食文化的不同,故选A项;是否食用牛肉与宗教信仰没有必然关系,故B项排除;C饮食文化本身属于生活习俗的一个方面,C项是表象,不是原因,排除;饮食文化的区别本身就是历史传统不同的一个表现,因此D项是表象,不是原因,排除。4、B【分析】【详解】
傩的仪式目的是为了驱逐疫鬼,说明当时有一定的防疫意识,B正确;《周礼》是西周典章制度著作,不能说明商代迷信思想盛行,排除A;题干内容与礼乐文明无关,排除C;傩的仪式目的性较强,驱逐疫鬼与愚弄百姓不同,排除D。5、D【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已经废除了农奴制,19世纪末俄国已不存在农奴制,故A排除;材料数据反映了英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仍然最大,不能说明英国丧失全球贸易霸主地位,故B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英法德美俄之外世界其他地区工业化的程度,故C排除;材料数据反映了主要欧美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说明19世纪末世界贸易发展,世界整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故D正确。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数据,学生应该紧扣题干时间:19世纪末。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市场的形成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6、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与改进有助于促进城市交通规范,有利于规范人们交通行为方式,即有利于促进城市的文明程度的提高,故D项正确。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与改进有助于促进城市交通规范发展,不能推断出遏制了城市化带来的弊端,排除A。B彻底改善的说法错误,且材料强调科技进步促进了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排除。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与改进有助于促进城市交通规范发展,不能推断出消除了城市严重的社会问题,排除C。7、D【分析】【详解】
图展示了世界专利中心在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之间的转移,貌似思想解放是科学中心确立的直接动力,意大利的历史经验表明,其并未在思想解放之后获得快速发展,而只有在完成社会革命(西方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国家统一)之后,专利中心能真正的得到确立和发展,D项正确;A错在直接动力一词,排除A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专利中心的确立与发展并不是近代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而转移,排除B项;英国、美国的历史经验表明,专利中心早于科学中心的转移存在明显不一致性,排除C项。故选D项。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8、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生产者。故填空生产。【解析】生产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9、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一战改为二战。四、论述题(共4题,共28分)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第(1)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作答时要通读两人对话,并紧紧围绕举例阐述现代科技文明对城市环境破坏这一主题,组织两人对话内容。
第(2)问要求说明人类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方面应做的.努力,作答时一要用足材料,二要联系中外现实。【解析】(1)开放性试题。主题:主题明确;紧扣现代科学文明破坏城市环境这一主题。
对话内容: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层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
示例:现代科技文明造成城市环境不堪重负。
汤因比: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生,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世界各地都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
池田大作:是呀;现在千万级人口大城市越来越多。诸如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白色垃圾随处可见,城市高楼大厦林立,人与人的感情冷漠、疏远,城市治安环境恶劣,城市犯罪问题严重。
汤因比:对;除此以往,还有更严重的问题。城市市民生活垃圾使城市不堪重负;空气及水源污染日益严重;汽车尾气和工业企业污染造成城市雾霾严重,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健康;城市就业困难;城市住房短缺,贫民窟比比皆是,这些问题严重困扰着人类的生存。
池田大作:所以;政府;企业、市民、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都应该高度关注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治理任重而道远呀!
(注: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2)努力: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文明观;各国依法加强环境治理、根除环境污染;实现全球合作,谋求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个人担当责任;尊重自然规律;正确发挥科学技术作用;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11、略
【分析】【详解】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从试题提供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发现历史问题,进而结合所学知识对所发现问题进行阐释,论证的能力,要求考生能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并能对其作出正确解释。本题所提供的表格涵盖了汉代以来引进中国的重要作物的种类,原产地和传入的时间等信息。根据首先引种的地区,可拟定论题:中国古代引进作物的首种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可知中国古代引进作物的首种区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是因为在宋代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南方的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人地矛盾突出,对高产新物种的需求动力较大;其次是中国古代之对外贸易和交流的港口大多集中在南方区,外来作物大都首先登陆南方;还有就是南方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比较优越,适合新物种的种植与推广。总之,正是因为南方地区的不断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优越才使引进作物首种主要在南方。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据表格中的其他信息拟定论题,如中外文化的交流推动外来作物传入中国;新航路的开辟推动物种的交流。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地理知识、交通、技术等原因)等等,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论题:中国古代引进作物的首种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方。
中国古代引进作物的首种区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是因为:首先在宋代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南方的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较多,人地矛盾突出,对高产新物种的需求动力较大;其次是中国古代之对外贸易和交流的港口大多集中在南方区,外来作物大都首先登陆南方;还有就是南方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比较优越,适合新物种的种植与推广。
总之;正是因为南方地区的不断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优越才使引进作物首种主要在南方。
论题:中外文化的交流推动外来作物传入中国在中国古代的大部分时期都是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从汉代开通丝绸之路开始;中外之间就进行着广泛的交流,范围囊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从汉代开始西域和西方各国的作物就不断的传入中国,如苜蓿、葡萄、安石榴等;唐宋时期,中国不仅有陆上丝绸之路还有比较发达的海上丝绸之路,对外交往和交流的范围更加广泛,更是推动了早熟稻等作物传入中国。
总之;频繁的中外交流,推动外来作物传入中国。
其他论题:新航路的开辟推动物种的交流。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地理知识、交通、技术等原因)12、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陕西半坡遗址住房复原图、干栏式陶屋(广州汉墓出土)、明清时期北京四合院复原图”及所学可得出论题: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影响着民居建筑的风格等。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半坡遗址的住房样式是半地穴式房屋。居住区内有一座很大的长方形房屋,为氏族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或方形小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半地穴式建筑是中国北方的建筑风格,北方地区寒冷干燥,这种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干栏式建筑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明清四合院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具有良好的冬暖夏凉环境特点,能够形成私密性居住环境,其建筑和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格式无误,最后明确结论,代的民居建筑深受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的影响,体现出了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解析】主题: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影响着民居建筑的风格等。
阐述:半坡遗址的住房样式是半地穴式房屋。居住区内有一座很大的长方形房屋,为氏族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或方形小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半地穴式建筑是中国北方的建筑风格,北方地区寒冷干燥,这种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干栏式建筑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明清四合院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具有良好的冬暖夏凉环境特点,能够形成私密性居住环境,其建筑和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由此可见,古代的民居建筑深受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的影响,体现出了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13、略
【分析】【详解】
论题,材料反映了古代和近现代中医药学发展的成就,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主题,提取相关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例如:中医药学传统文化在传承中有发展,在发展中又有创新。阐述,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个人经验、政府组织、中医诊疗、政府重视、科学成就等方面加以阐释。其它论题,论从史出、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评分建议:
第一层次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找到分析论证问题的多个要点;并将这些要点有机地整合起来;同时能够对所分析的问题进行抽象概括,从理论的高度分析问题,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第二层次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找到分析论证问题的多个要点;但不能将这些要点整合起来,缺少理论的抽象。
第三层次学生基本上无法发现和论证问题;或只提供了逻辑混乱没有论据支撑的答案;再或找到了一个问题要点,但单凭一点就直接得出答案。
示例1:以中医药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有发展;在发展中又有创新。
早期的中医药学发展受个人经验积累影响较大.现代中医药学在个人研究与政府组织之间形成了合力。先秦时期;名医扁鹊根据经验提出“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此后中医诊疗的重要方法。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视科学研究和医学发展,成立中医研究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进行统筹管理。生物学、医学领域的科学家在结晶牛胰岛素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屠呦呦凭借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医药学走出了一条“传承一发展一创新”的路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示例2:早期的中医药学受农业时代的限制经验性较强;现代中医药学更加强调临床经验与科学的结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葛洪凭借经验,记载了青蒿这种植物治疗疟疾的功用。20世纪中后期,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生物科学愈发重要,科学家开始在作物中提取相关成分,推动了中医药学发展。屠呦呦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
中医药学走出了一条“传承一发展一创新”的路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示例3:古代中医药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中医药学受西方医学影响,并进一步发展。
《黄帝内经》总结前人经验;是中医基础理论著作。唐代,孙思邈《千金方》集唐以前医方学之大成。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集此前药物学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近代以来,西方自然科学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医药学吸收了西方医学的经验和方法。民国政府强调中医的地位,新中国确定了“团结中西医”的方针,促进了中西医的结合,推动了中医药学的传承与创新。
中医药学走出了一条“传承一发展一创新”的路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示例4:从古至今;中医药学作为一种优秀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
在古代东亚朝贡贸易体系下;中国是地区的中心。中医从中国传播到以朝鲜;日本为代表的周边国家。唐代,日本派遣药师来中国学医;宋代,政府派医官到高丽教授医学。上述交流推动了中医的传播,扩大了中医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两极格局下,中国奉行“一边倒”,加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苏两国关系密切。一方面,苏联援助中国开展“一五计划”,另一方面,也派专家来华学习,比如针灸,促进了中医在苏联的传播。
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示例5:国家力量的支持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
在古代;随着封建大一统国家的发展,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5 We're family (说课稿)-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1《学习伴我成长》(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Unit 2 Different families Part B Let's talk(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用水计量时间》说课稿-2024-2025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 2025产品购销合同样书
- 2023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25章 投影与视图25.1 投影第2课时 正投影说课稿 (新版)沪科版001
- 2025城市民用户燃气工程实施合同书范本范文
- 2025妇女发展监测评估项目工程合同管理
- 2025合同模板合伙人利润分配协议范本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 第3单元 第6课 第1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3001
- 汽修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第五版)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病例展示(皮肤科)
- GB/T 39750-2021光伏发电系统直流电弧保护技术要求
- DB31T 685-2019 养老机构设施与服务要求
- 燕子山风电场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
- 高一英语课本必修1各单元重点短语
- 糖尿病运动指导课件
- 完整版金属学与热处理课件
- T∕CSTM 00640-2022 烤炉用耐高温粉末涂料
- 心脑血管病的危害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