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株洲市景美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株洲市景美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株洲市景美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株洲市景美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2024-2025学年度湖南省株洲市景美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株洲景美高一年级2024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48分)1.清政府规定,白银是清朝法定货币,与铜钱兼用,完粮纳税须用白银支付。据统计,18世纪末一两白银换铜钱一千文左右而到了19世纪30年代后期,一两白银可换铜钱一千六七百文。这种状况的出现()A.加重了中国人民经济负担B.说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改变了中外贸易出超局面D.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后期,随着鸦片的输入,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出现了银贵钱贱的局面,而清政府规定完粮纳税须用白银支付,这直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A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白银外流、银贵钱贱不能改善中外贸易的出超局面,排除C项;材料所述现象是白银大量外流的结果,逻辑关系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2.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大概意思是说,这个不平等条约里面规定,如果法国在五个通商口岸出现纠纷,应该交给法国官员办理,法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争执,中国官员不必过问,这应指的是领事裁判权,故选A;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3.宋初,行“恤商”之法,如宋太宗诏曰:“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这一政策直接造成了A.商品经济的活跃B.土地兼并的炽烈C.重农抑商的放松D.重利风气的盛行【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恤商”、“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土地问题,故无法说明土地兼并的炽烈,故B选项错误;“恤商”之法也不等于重农抑商的放松,故C选项错误;重利风气的盛行,不属于直接后果,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学生容易错选C或D。其原因在于对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性与总体性认识不足,对于直接作用和间接影响的区分不够。作出正确判断的关键仍然是紧扣材料、注意设问方式。4.汉初诸侯王国官吏任免,除了由中央直接任命傅、相外,“皆令自置吏”,所谓“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诸侯国内之税收归诸侯,无须上缴中央。据此可知()A.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B.大一统观念遭到质疑C.中央已无法控制地方D.容易造成地方割据【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掌握着王国的官吏任免权和财政税收,权力很大,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存在矛盾,容易造成地方割据,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诸侯国势力较大,没有涉及对大一统观念的质疑,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虽然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威胁中央集权,但没有达到中央无法控制地方的程度,虽然爆发了七国之乱,但也被中央镇压,排除C项。故选D项。5.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汉武帝此举A.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B.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C.削弱了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D.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这体现了宰相受到了皇帝的制约,宰相要更加依附于皇帝,A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B错误;宰相这一职位不是由刘氏家族担任,C说法错误;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D错误。6.下列原始文明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③②④①B.③①④②C.③②①④D.③④①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原始文明的有关知识。①是干栏式房屋,是距今六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②是黄帝,生活时间是距今四五千年。③是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生活时间是距今70-20万年。④是半地穴式房屋,是生活在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按照原始文明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④①②。所以选D项,排除ABC项。7.清朝前中期真正开启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一向争战不休的东北、北部与西北变成和平的边疆;强悍的蒙古族变成能与其他各族和谐共处的民族;藏族与中原汉、满等民族的距离被大大拉近。这反映出清朝前中期()A.民族平等的真正实现B.边疆治理能力的提升C.周边环境的长期稳定D.改土归流政策的成效【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清朝前中期东北、北部与西北边疆地区和平、各民族和谐相处,这主要得益于清廷对边疆管理措施得当,反映出清朝边疆治理能力的提升,B项正确;清朝并未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排除A项;C项中的“长期稳定”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清初改土归流政策主要针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8.20世纪的大幕刚刚拉开,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个国耻。这里的“国耻”应是A.中英鸦片战争中方战败B.中日甲午战争中方战败C.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D.签订“中日民四条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的大幕刚刚拉开...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个国耻”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中国与西方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发生于19世纪40年代,排除A项;中日甲午战争战败于1895年,排除B项;《中日民四条约》是袁世凯政府与日方因《二十一条》谈判多次最终确定的修正案,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9.近代中国的租界制度以最早建立的上海租界为蓝本,其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这表明,近代中国内的“租界”A.已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B.凸显了浓厚的半封建色彩C.把西方民主照搬到了中国D.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和“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中国社会逐渐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即“租界”名义上是中国的,但实际上由列强控制,故选D项;近代中国的“租界”虽然是列强侵略中国主权的表现,但没有表明是殖民地,故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对“租界”的行政管理,并没有涉及其它方面,排除B项,“租界”并不是把西方民主照搬到了中国,而是西方列强利用“租界”进行侵华,故排除C项。10.宋庆历年间规定:“钱出中国界及一贯文,罪处死”、海船“往来兴贩,夹带铜钱五百文随行,离岸五里,便以出界条法。”甚至要求打造海船时要将政府的禁令雕刻在船梁上,违者杖八十。这反映出当时()A.民间海外贸易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强化C.政府严禁货币外流D.通货膨胀问题突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宋代(中国)。依据材料可知,宋朝政府严厉禁止铜钱通过走私流往海外,其原因主要是宋钱对蔷货的购买力很强,几乎获得了地区性的国际货币地位,所以当时民间走私铜钱出境的活动屡禁不止,因此政府作出了立法规定与惩罚措施,C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出民间海外贸易繁荣,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强化不符合宋代事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通货膨胀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11.晋孝武帝时,贾弼之在朝廷的支持下广收百氏谱记,写成了《姓氏簿状》,建立了正式的士族家谱档案;王僧孺受梁武帝之命改定百家谱,著有《十八州谱》等著作。这些举措()A.深受门阀制度的影响B.完善了血缘宗法制度C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D.践行了儒家治国理念【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根据所学,门阀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政治制度,其特点是以家族门第高低作为选官和联姻的主要标准。在这一时期,士族(即高门大姓)拥有特权,社会地位显赫。材料中提到的贾弼之和王僧孺分别受朝廷之命编订士族家谱档案和改定百家谱,正是为了明确和巩固士族的地位和特权,这明显受到了门阀制度的影响,A项正确;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整理士族家谱档案,与完善血缘宗法制度关系不大,排除B项;这些举措强化了士族的地位,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C项;题干中这些举措主要是围绕士族家谱档案展开,与儒家治国理念的直接联系不明显,排除D项。故选A项。12.据记载,十六国时期,前赵刘渊“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前秦苻坚经学造诣很深,曾巡视太学,问难五经,博士多不能对。据此可知当时()A.社会环境稳定B.思想实现统一C.儒学影响扩大大D.民族认同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十六国时期(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十六国时期,前赵和前秦君主都熟知汉文化,因此这可以证明十六国统治者认同华夏文化,D项正确;十六国时期,战乱频仍,排除A项;十六国时期,非大一统时期,思想多样化,排除B项;材料中不仅涉及儒家文化,还包括了兵家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13.元代行省机构的总体权力颇大,“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其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等六七人组成,分别掌行政、财赋、军事等政务,重要政务还需行省官员集议,会议结果要议者署名画押形成定议。元代行省的权力运作()A.缓和了君权相权之间的矛盾B.促进了边疆管理与内地的一体化C.兼顾了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D.开创了地方官员集体议政的先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元代行省机构的总体权力颇大,但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等六七人组成且重要政务还需行省官员集议,会议结果要议者署名画押形成定议,这种权力运作方式兼顾了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C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提到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行省的运作方式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兼顾,没有涉及便将管理与内地的一体化,排除B项;“开创”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4.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廷开始禁止汉民到蒙地耕种,明令:“民人(汉族)所典蒙古地亩,应计所典年份,依次还给原主”,而内地诸省百姓往往蜂拥而至,难以阻挡。到道光元年(1821年),清廷遂议定:“(蒙古)敖汉旗招民(汉族)开垦之地一律给予印照,按亩交租”。清政府这一政策调整反映出,当时()A.国家财政亏空愈发严重B.内地人地矛盾日趋尖锐C.朝廷极力奉行重农理念D.蒙汉边地互市数量增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材料“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廷开始禁止汉民到蒙地耕种,......到道光元年(1821年),清廷遂议定:(蒙古)敖汉旗招民(汉族)开垦之地一律给予印照,按亩交租。”及所学可知,清前期,政府对汉民入蒙的禁令日益严苛,这源于清政府担心汉民大量入蒙,会危及其政权统治;道光年间,清政府允许内地汉民向蒙地迁移开垦土地,规定移民按亩交租。由此可见,清政府对蒙地开发政策的调整折射出了内地人地矛盾日趋尖锐的问题,B项正确;材料无法直接得出国家财政亏空愈发严重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重农理念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移民开垦蒙地的信息,与蒙汉边地互市数量的增多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5.中国古代官府对手工业人户编制特别户籍,称为匠籍,世代相袭。很多工匠困不堪忍一受沉重剥削,常以逃亡、息工等方式进行反抗,明政府不得不采取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以银代役”法。明代匠籍制度的改革()A.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B.反映了工匠人身依附的削弱C.促进了赋税制度改革D.瓦解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中国古代官府对手工业人户编制特别户籍,称为匠籍,世代相袭。......明政府不得不采取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以银代役'法。”可知,明朝通过雇佣进行官营手工业生产,从而放松了政府对工匠的人身束缚,B项正确;由匠籍到“以银代役”都属于手工业的内容,与重农抑商的政策不符,排除A项;匠籍制度改革反映的是手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与赋税制度改革没有关系,排除C项;小农经济在鸦片战争之后才开始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16.据史料记载,秦人“畏有司而顺”,楚人“好游侠”“易发怒”。秦末,六国旧地都出现了反秦斗争,其中楚地声势最大,反应最为激烈。这可用于()A.证实秦对楚地的统治最为严苛B.说明秦楚之间文化冲突无法弥合C.证明秦朝制度不适用于楚地D.解释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认为秦朝单纯实行郡县制,未能充分考虑到各地的差异和历史文化背景,导致地方统治缺乏根基,容易引发反抗。而楚地在秦朝时就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情绪,这使得汉初统治者认识到,对于像楚地这样具有独特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地区,不能完全采用单一的郡县制进行管理。郡国并行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地方一定的自治权,特别是对于那些文化传统深厚、地方特色鲜明的地区,能够更好地安抚民心,稳定统治,D项正确;仅从楚地反秦斗争声势最大不能直接证实秦对楚地的统治最为严苛,排除A项;“秦楚之间文化冲突无法弥合”这种说法过于绝对,秦统一六国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排除B项;秦朝的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不能简单地说不适用于楚地,而是秦朝的统治方式在楚地未能充分考虑当地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唐朝的相权可谓是由集体领导的,在这一集体领导体制下,至少有皇帝、中央政府和朝廷监督的代表三方共同构成一个集体权力机构......且这种集体领导体制自此在中国历朝延续,直至清代。-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中西文明的对照》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1、图2所示是哪个时期的政治制度,并说明这些政治制度本质上的区别。(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中央政府组织的特点,并分析这一设计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3所示政府构架出现的直接原因。【答案】(1)图3:西周。图4:秦朝。区别: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本质上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本质上是封建地主阶级专政。(2)特点:相权三分,职责明确,相互牵制。作用: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原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政务负担加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对比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图1有“嫡长子继承制”,属于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同时图中有“天子”“诸侯”“大夫”“士”,属于分封制的内容。因此,图1是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图2中有三公、九卿等内容,因此图2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区别: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本质上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本质上是封建地主阶级专政。【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题、影响题。时空是唐朝(中国)。特点:根据材料皇帝、中央政府和朝廷监督的代表三方共同构成一个集体权力机构”得出相权三分,职责明确,相互牵制。作用:根据材料唐朝的相权可谓是由集体领导的,在这一集体领导体制下,至少有皇帝、中央政府和朝廷监督的代表三方共同构成一个集体权力机构”可知,三省六部制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服务,三个部门相互约束则有利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三省之间责任明确,则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根据材料“且这种集体领导体制自此在中国历朝延续,直至清代”可知,三省六部制度为历代政治体制的变革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因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问3详解】本题是背景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三说明当时增设了内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初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统领六部,加强皇权的同时也增加了皇帝的政务负担,于是增设内阁,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由此可得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政务负担加重。18.晚清重臣的思想张之洞,清末著名的地方重臣代表人物,曾主持筹办了三十多个工厂和五条铁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张之洞撰写了《劝学篇》一书,该书分为内外篇。内九外十五,共二十四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今日之世变,岂特春秋所未有,抑秦汉以至元明所未有也。......海内志士,发愤扼捥,於是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莫衷於一。旧者因噎而食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兹内篇所言,皆求仁之事也,外篇所言,皆求智求勇之事也。内篇:同心第一、教忠第二、明纲第三、知类第四、宗经第五、正权第六、循序第七、守约第八、去毒第九;外篇:益智第一、游学第二、设学第三、学制第四、广译第五、阅报第六、变法第七、变科举第八、农工商学第九、兵学第十、矿学第十一、铁路第十二、会通第十三、非弭兵第十四、非攻教第十五。二十四篇之义,括之以五知:一知耻,耻不如日本,耻不如土耳其,耻不如暹罗,耻不如古巴;二知惧,惧为印度,惧为越南缅甸朝鲜,惧为为埃及,惧波兰;三知变,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四知要,中学考古非要,致用为要,西学亦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五知本,在海外不忘国,见异俗不忘亲,多智巧不忘圣。-摘编自(清)张之洞《劝学篇》问题:(1)《劝学篇》成书的时代,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张之洞属于哪一派别?(2)与以往思想相比,张之洞思想有哪些新特点?(3)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晚清张之洞的思想?【答案】(1)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甲午战败,维新变法运动。洋务派。(2)具有全球视野,重视教育变革,扩大了西学的内涵,“中体西用”思想系统化(其他言之有理皆可酌情赋分)。(3)评分项一:观点。水平1:能置于中国近代社会大背景中辩证考察近代“中体西用”思想的变迁。思想变化是社会现实变化的反映,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折射了19世纪末在救亡图存的忧患意识背景下,中国已开始有一定的世界视野,改革从坚船利炮向政治层面转变逐步成为洋务运动后期的社会新共识;然而面对维新变革等新思想,其实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试图用比较保守的方式和政治方案来推进中国的变革实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最终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水平2:仅强调某一方面。水平3: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评分项二:史实与材料。水平1:能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能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水平2:仅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或仅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水平3:没有使用信息和史实评分项三:论述。水平1: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证;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一致,逻辑完整;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水平4:回避问题评分项四:组织。水平1:叙述成结构;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水平3:仅罗列史实。【解析】【详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