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ST公司企业战略方案_第1页
PBST公司企业战略方案_第2页
PBST公司企业战略方案_第3页
PBST公司企业战略方案_第4页
PBST公司企业战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BST公司

企业战略方案

目录

一、企业研究与发展管理.............................................3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组织模式....................................8

三、技术创新的含义................................................12

四、技术创新的过程与模式..........................................16

五、知识产权管理..................................................26

六、技术贸易......................................................32

七、产品出产进度的安排............................................46

八、生产计划的含义与指标..........................................48

九、生产作业计划概述..............................................52

十、期量标准......................................................54

十一、生产调度....................................................59

十二、生产进度控制................................................63

十三、渠道战略联盟................................................65

十五、渠道差距评估................................................70

十六、分销渠道运行绩效评估........................................73

十七、公司基本情况................................................77

十八、产业环境分析................................................80

十九、推动纤维新材料高端化发展...................................80

二十、必要性分析..................................................81

二十一、SWOT分析说明............................................82

二十二、项目风险分析..............................................88

二十三、项目风险对策..............................................90

二十四、法人治理..................................................91

二十五、人力资源配置分析.........................................108

劳动定员一览表....................................................108

一、企业研究与发展管理

研究与发展通常简称为研发,包括所有科研与技术发展工作。研

究是针对某个重大主题进行大量、系统、反复探索,以求揭示事物的

本质;发展是运用科学知识对相关思想或原理做进一步的开发,以求

产生新的物质形态。研究旨在探索未知,发展则主要从潜在或基本的

因素中创造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诸如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

(一)研究与发展的主要类型

国际上通常把研究与发展分为以下三类。

(1)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也称纯理论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

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其目的在

于认识世界,为推进科技进步进行初步探索。基础研究是技术创新的

源泉,这种研究没有特定的商业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有关现象和事

实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其成果一般是普遍知识、原则或定律。基础研

究没有特定的应用目的或目标,主要表现在进行研究时对其成果的实

际应用前景如何并不很清楚,或者虽然确知其应用前景但并不知道达

到应用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技术途径。企业的基础研究或多或少地关系

到其当前或未来的经营范围,因此,企业的基础研究往往是一种定向

的基础研究。例如,飞机制造业将气流中的压力条件与固定浮力作为

其定向基础研究。

(2)应用研究Q应用研究是指为了获得某一具体领域的新知识而

进行的创造性研究活动。这种研究具有与产品和工艺相关的特定商业

目的,主要是运用基础研究所取得的科学知识,探寻有使用目的的新

知识和新技术,其成果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技术知识。应用

研究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具有特定的实际目的或应用目标,应用研究的目标一般是探寻

为实现预定自标应采取的新方法或新途径。

2)在围绕特定目的或目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为解

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3)研究结果一般只影响科学技术的有限范围,并具有专门的性质,

针对具体的领域、问题或情况,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

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一般可以这样说,应用矿究就是将理论发展

成为实际运用的形式。

4)在工业企业中,应月研究一般表现为与新产品、新工艺、新材

料有关的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更加专门化,而对技术领域的影响比

基础研究更有限,不像基础研究成果那样具有蔚遍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价值。

(3)开发研究。开发研究也称试验开发与发展,是指应用基础研

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开发新产品、新材料、新装置、新方法,或者

为了对现有材料和中间生产做重大改进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Q

发展项目一般包括新产品开发与工艺改造两大类。其中,新产品开发

是根据应用研究的成果以及市场的需求,运用新材料、采用新设计来

开发创造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工艺改造是为了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采用新的知识与技术,追求更经济的方法来

改进现有产品的研究。

客观地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

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础研究可以促进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发

展;反过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不能解决的难题,也会为基础研究

提供新的方向,从而促进基础研究更快地发展,到产品设计、工艺实

现、生产制造、营销服务产品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企业实

施自主研发有以下好处:

①研发成果最大限度地集中在企业内部,不易被竞争者所利用,

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的专有性;

②研发成果具有专门的实用性,可以快速、顺利地实现成果转化;

③有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技术学习与技术开发能力;

④有利于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培育核心竞争优势。

2、合作研发

合作研发是指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基金会和政府等

组织机构,为了克服研发中的高额投入和不确定性,规避风险,缩短

产品的研发周期,应对紧急事件的威胁,节约交易成本而结成的伙伴

关系。它是以合作创新为目的,以组织成员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优

势资源互补为前提,通过契约或者隐形契约的约束联合行动而自愿形

成的研发组织体。该组织体在形成之后,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和合作期

限,共同遵守契约规定的合作行为规则、成果分配规则、风险承担规

则。合作研发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合作的组织方式。合作研发通常

有以下四种组织方式。

(1)联合开发。双方并不组建实体,而是依据相互之间签署的协

议共同开展相关研发。在这种情况下,合作项目通常被细分成多项任

务,合作者分别承担自己擅长的任务最后对各方研制的成果进行集成,

合作成员共享研发成果。

(2)建立联盟。若干企业通过共享彼此的研发资源、分担成本和

风险、实现共同的研发目标而建立的联盟组织。

(3)共建机构。这里王要是指企业在大学、科研院所等建立研发

机构,通常是大学提供平台、人员,企业提供资金c例如,微软公司

在清华大学建立的“微软一清华多媒体实验室”、在浙江大学建立的

“微软一浙大视觉感知实验室”、在哈尔滨王业大学建立的“微软一

哈工大机器翻译实验室”等。

(4)项目合作Q例如,IBM公司从一些著名高校中挑选出有重要

价值的科研项目,与高校共同研发,并将此称为“共享的大学研究项

目”。也有一些企业与企业,或企业与大学合作投标争取政府的科技

计划支持。

3、委托研发

委托研发又称研发外包,即企业将所需技术的研发工作通过协议

委托给外部的企业或者机构来完成。委托研发有助于企业集中精力完

成自身可以完成的科研任务,更经济地获得自己不能研发的技术,从

而从整体上增强企业的技术获取能力。在研发外包形式下,委托方与

受托方就具体研发工作达成协议,其后不进行研发的过程合作,但最

后享用研发成果、实现创新目标。

委托研发与合作研发的区别是:在委托研发过程中,受托方投人

研发的知识和技术,委托方投入资金,研发的失败风险和成本风险不

是共担的;而合作研发是合作伙伴共同投入资金、知识、技术,共同

承担研发的失败风险和成本风险。目前,对于企业需要的非核心技术,

很多企业主张将其外包,委托其他企业来完成,由此即可使委托方企

业集中精力于核心技术的研发。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组织模式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在内部形成一整套技术创新体系,

并形成与企业战略、技术、规模以及人员素质相适应的技术创新组织

结构模式。

(一)内企业

美国学者吉福德・平肖第三在其著作《创新者与企业革命》一书

中提出了内企业家的概念。企业为了鼓励创新,允许自己的员工在一

定限度的时间内离开本岗位工作,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创新活动,并且

可以利用企业的现有条件,如资金、设备等。由于这些员工的创新行

为独具企业家的特征,但是创新的风险和收益均由所在企业承担,因

此称这些从事创新活动的员工为“内企业家”,由内企业家创建的企

业称为“内企业”。内企业家与企业家是有差别的,其根本的不同在

于,内企业家的活动局限在企业内部,其行动受到企业的规定、政策

和制度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

内企业由少数几个人组成,基本上没有分工,自主决策、自主开

发,而且其运作方式基本上是非正式的,所以,内企业是结构最为筒

单、行动最为灵活的创新组织形式Q它对激发创新意识,实现创新人

员的成就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生产和营销也纳入了所在企业的

轨道。

围绕产品创新改变生产方式和营销方式,使原企业摆脱了旧的运

行机制,实现了一部分资本和人员的优化重组。实践证明,这类模式

较好地处理了企业制度约束与创新的自由运作这一矛盾。

(二)技术创新小组

技术创新小组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英国的

科学家和技术专家为解决对德军轰炸等复杂的军事技术问题,相继成

立了“作业分析小组”,进行技术攻关,这便是早期的技术创新小组

形式。经过几十年的演化,技术创新小组日益成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

角色,甚至起着核心技术创新小组是指为完成某一创新项目临时从各

部门抽调若干专业人员而成立的一种创新组织。其主要特点是;

①技术创新小组是针对复杂的技术创新项目中的技术难题或较简

单小型的技术项目而成立的,组成人员少,但工作效率却很高;

②一般情况下,技术创新小组可由企业研究开发、生产、营销和

财务等部门人员组成,这些人员在一定时期内脱离原部门工作,完成

创新任务之后就随之解散;

技术创新小组是一个开放性组织,小组成员随着技术项目的需要

增加或减少;

④技术创新小组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任务,企业高层主管对创

新小组充分授权,完全由创新小组成员自主决定工作方式;

⑤小组成员既要接受原部门的领导,又要接受技术创新小组的领

导,其组织形式是一种典型的简单矩阵式结构;

⑥技术创新小组成员之间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而是

工作中的协作与合作关系,多为扁平型结构。因此,技术创新小组是

一个自由联合体,可以消除由于职能部门分工不同而造成的跨部门的

效率损失,而且体制灵活,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的一种技术创新组织形

式。技术创新小组的优点:淡化纵向和横向的直线权力制,个人决策

变为小组成员共同决策,减少由纵向信息交流所产生的等级影响和横

向信息交流障碍导致的部门之间的矛盾,小组接近“自由人联合体”,

更容易具有认同感、归属感、成就感,具有更多的自由意识。

(三)新事业发展部

新事业发展部是大企业为了开创全新事业而单独设立的组织形式,

是独立于现有企业运行体系之外的分权组织。全新事业可能是重大的

产品创新,也可能是全新的工艺创新。由于重大的技术创新伴有很大

的风险,所以建立这种创新组织形式是十分必要的c新事业发展部拥

有很大的决策权,只接受企业最高层的领导。这类组织是一种固定性

的纽织,多数由若干部门抽调专人组成,是企业进入新的技术领域和

产业领域的重要方式之一。

新事业发展部的设立和发展,为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提供了组织

支持,也为企业进行重大创新提供了一种适宜的组织环境。因为重大

创新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将它纳入某一事业部,就有可能使这个

财务独立核算单位的收益受到影响;扰乱正常的经营秩序,从而很容

易受到排斥。此外,重大创新在管理模式、协作关系甚至价值体系、

工作方式等方面都与现有体系发生冲突,因此,重大创新很难在现有

体系内开展;识能借助于设立新的部门来开展这种全新的事业。创新

不能一味地追求分权,重大创新需要集权;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意味

着风险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在设立新事业发展部以后,应该充

分授权,使它在创新过程中表现出高效率。

企业技术中心也称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或企业科技中心,是企业特

别是大中型企业实施高度集中管理的科技开发组织,在本企业(行业)

的科技开发活动中,起着主导和牵奖作用,具有权威性,处于核心和

中心地位。技术中心并不仅仅从事研究开发,同时它还是企业的试验

检测中心、情报信息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和教育培训中心。它是科学

与生产整体化发展的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形式之一。

企业技术中心一般采取矩阵式组织架构。技术中心的大部分项目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由不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跨部门的课题组。根据

项目的进展情况,企业技术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

①开展有市场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储备性研究,

促进其产生经济效益;

开展企业重大产品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对引进的新技术进行

消化吸收,并进行二次开发;

③开展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和商品的中间试验;

④参与企业重大技术引进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的技术审定以及企

业技术进步发展规划的制定和执行;

③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三、技术创新的含义

(一)创新的含义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德文著作《经济发展

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innovation)的概念。熊彼特认为,

“钊新”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之中,“建

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获取潜在的利润°生产函数是在一

定时间内,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投入同产出或劳动

的最大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它表示产出是投入的函数。每一生产函

数都假定一个已知的技术水平,如果技术水平不同,生产函数也不同,

报酬或利润水平也不同。这种“创新”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包括以下

五种情况Q

(1)引进新的产品,即产品创新。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即工艺创新或生产技术创新。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即市场创新。

(4)获得一种原料或乂成品新的供给来源,即开发新的资源,不

管这种资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首次创造出来的。

(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即组织管理创新,如形成新的

产业组织形态,建立或打破某种垄断。

由此可见,创新的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既涉及技术性变化的创

新,又涉及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后来人们根据这一论述把创新归纳

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知组织创新。从彼

特提出创新的本义来看,创新指的是一种经济活动,技术创新和制度

创新都是从创新概念演化而来的,它们都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技术创新的含义

技术创新理论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从彼特创新理论中分

化出来的。关于技术创新,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技术创新的

内涵应当包含创新过程、创新内容和创新结果三个方面。目前,我国

学术界公认的定义是;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盈利机会,

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重组生产条件和要素,不断研制推出新产品

新工艺、新技术,以获得市场认同的一个综合性过程Q技术创新的主

要特点包括以下五点。

(1)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研究开发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

究和实验开发三种活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都是技术行

为,它们的主体是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其产出是研发成果。而

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其核心是企业家,技术创新的产出成果是

新产品和新工艺等,其目的是获取潜在的利润,而市场利益是检验创

新成功与否的标准。创新者不是发明家,而是能够发现潜在利益、敢

于冒风险并具备组织能力的企业家。创新联结了技术与经济,是将技

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是一个综合化的系统工程c但是,研发活动

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技术创新多数是从研究开发开始的,没有研究开

发活动就淡不上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在技术创新中起着关键作用。

(2)技术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技术创新过程中各种未知因素

往往难以预测,其努力的结果普遍呈随机分布,再加上未来市场的不

确定性,给创新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技术创新活动最终有三种可能的

结果:一是创新成功,实现了预期目标;二是创新失败,未能实现预

期目标,甚至可能无法收回前期投入的资金;三是技术创新没有达到

理想的效果,仅使投入与收益基本持平。所以在风险类型上,技术创

新风险属于投机风险。同时,技术创新的风险随创新过程的推进而具

有积累性。国外的研究表明,应用研究阶段的成功率一般低于25%,开

发研究阶段的成功率一般为25%-50%,产业化或商品化阶段的成功率一

般为50婷70%,但技术创新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技术经济活动。

通过对技术创新系统的组织管理,尤其是树立风险意识、完善风险管

理,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控制风险损失的发生和发展,使受控

的技术创新活动向预期目标发展。

(3)技术创新时间的差异性。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所需的时间因

其性质不同而异。据统计,大部分技术创新需要2To年的时间。工厂

企业开发部门从事发展性开发属于短期创新,一般需要2-3年。应用

性技术开发属于中期创新,需要5年左右,如应用电子技术开发出电

子手表以替换齿轮机械表就属此类&另外,基础性开发由于是技术原理

的发现和新技术的发明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为8T0年。

(4)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件事对他人产生有利(正外部性)或

不利(负外部性)的影响,但不需要他人对此支付报酬或进行补偿。

对于技术创新活动来说,外部性是指由于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了

周围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如对创新成果的无偿模仿等。由于科

技创新成果的使用具有非排他性,创新投入主体很难对成果实现独占,

所以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C而其他受益企业

却都不愿意为此支付更多的费用,因此,对以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

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特征的高技术创新,更需要政府给予恰当的资助

和支持以避免企业投入的不足。

(5)一体化与国际化。技术创新的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企业外部,即产学研形成一体化,实现优势互补,保证技术开

发的顺利进行;二是在企业内部,即技术开发部门与生产现场及质量

管理和销售部门形成一体化。技术创新的国际化也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国际性、地区性机构正在发挥作用,即国家间的技术创新合作趋

势正在逐渐加强;二是技术开发机构多国籍化,即跨国公司技术开发

或技术创新正在崛起。20世纪60年代以前,跨国公司一般通过投资来

推进国际产业的重新组合,现在则是通过技术开发来进行多国间的产

业合作。

四、技术创新的过程与模式

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创新的根本竞争力,是企业把科技进步和市

场需求结合起来以提高企业效益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产生、

创造和应用的进化过程,更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促使资源从低

效率、低附加值利用的方面向高效率、高附加值利用的方面转变。同

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创新难度大,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一次创新就

成功,也不可能在创新成功后一次性地确保其竞争优势。因而,技术

创新也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复杂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

出现了六代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过程模式。

这种模式的基本观点是研究开发是创新构思的主要来源,因而,

这种观点被称作创新的技术推动或发现推动模式。科技推动的创新是

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从基础研究开始,到应用研究,再到生产制造,

直到商业化的新产品在市场上销售。这种创新过程模式主要在20世纪

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得到发展。在这一阶段中,市场占有率可以

说是企业从事科技研发所渴望得到的成果,因此,投入越多的技术研

发等于可以获得越高的市场占有率。显然,市场只是被动地接受研究

开发成果。

对于计算机这类根本性的创新,技术推动模式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然而对大多数创新来说并非如此。国际上对开发与创新关系的实证研

究表明,研究开发投入越多,所产生的创新并不一定就越多。这对我

国是个警示:如果只强调科技投入,而对创新过程的组织方式缺乏考

虑,就很有可能造成大量科技成果未被转化,或者会使这些成果大多

一开始就先天不足,要么缺少市场导向,要么距工业化要求太远而没

有商业价值,结果又会减弱科技投入的动力。

(一)需求拉动创新模式

在需求拉动创新模式中,指明市场需求信息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出

发点。它对产品和技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创造

出适合这一需求的适销产品或服务Q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创新过程着重

点在于先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再进行研究开发继而生产制造。各企业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激烈竞争后,对市场需求高度重视,因此,产生了

新的创新模式技术研发在企业的创新过程中,不再扮演主动的角色,

反而成为市场需求的被动配合角色。这一阶段,企业的策略主要集中

于探究市场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从理论上来讲,这种方法能让创新适

于某一特定的市场需求,但它毕竟只考虑了一种因素将企业所有资源

全部投向单纯依靠来自市场需求的项目而未考虑潜在的技术机会,有

朱偏颇。

(二)交互作用创新模式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技术的综合程度越来越高,技术

创新涉及的因素越来越复杂。我们很难明确断定,哪种是纯粹的技术

推动模式的创新,哪种是纯粹的需求拉动模式的创新。通常的情况是,

创新是科学、技术与市场之间的耦合过程。美国的研究表明,大多数

的创新构思来自市场需求和生产需求,而非来自对技术机会的确认。

这一结论认为,如果不能很好地在创新过程早期将营销与创新过程相

联结,就难以预料消费者会不会对引人市场的新产品做出正向反应,

常常会严重影响新产品引入市场后的命运。因此,技术与市场的因素

应放在起考虑。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又有学者提出了技术

和市场交互作用创新模式。

该模式表明,技术创新是技术和市场交互作用共同引发的,技术

推动和需求拉动的相对重要性在产业及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可能

有着显著的不同。单纯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仓新过程模式只是技术

和市场交互作用创新模式的特例。但是,尽管该模式内各要素之间存

在着交互作用,但却忽略了要素随着时间演变具有连续变化的特性。

(三)A-U过程创新模式

A-U过程创新模式从产业层面进行探讨分析,它是美国哈佛大学的

阿伯纳西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厄特拜克通过对大量产业成长实例进行研

究后提出的。他们发现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在产业成长的不同

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相互关系。他们把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产业组织

的演化分为不稳定阶段、过渡阶段、稳定阶段三个阶段,并与产品的

生命周期联系起来,提出了描述以产品创新为中心的产品创新分布形

式,即A-U过程创新模式,A-U过程创新模式的总低特征表现为:在产

业成长的前期阶段,产品创新比工艺创新活跃,创新成果更多;而在

产业成长的后期阶段,则是工艺创新较产品创新有更丰富的成果。

(1)不稳定阶段。此阶段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都呈上升趋势,

但产品创新明显强于工艺创新,这是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在行业发

展的早期,由于技术本身处于发展和变动的状态,技术的潜在市场有

待确认,因此,创新的重心是进行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寻找该技术

可以开发的、消费者喜欢的、有价值的产品,于是多种产品设计进入

市场且频繁变动。相对于变动频繁的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和产业组织

也显示出不稳定的特征,工艺创新从属于产品创新C

这是一个在商业与技术上不断“尝试、纠错”的阶段。这一阶段

的研究开发具有探索性,研发经费支出较高,不易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2)过渡阶段。此阶段的产品创新逐渐减少,而工艺创新继续呈

上升趋势,且超越产品创新,通过“纠错”形成了主导设计。随着企

业技术经验的积累和消费者消费倾向的明晰,会出现一个技术资源与

市场需求联结起来的主导设计,如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福特T型车

和计算机产业发展过程中的IBMS/360系统。主导设计为产业的发展提

供了“标准”,降低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在主导设计确定后,产品基

本稳定,产品创新率下降,工艺创新取代产品创新成为关注的焦点。

这是一个主导设计被消费市场接受和推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

企业市场地位出现分化,不能向市场提供符合主导设计产品的企业将

被竞争者挤出市场,但能够围绕主导设计推出有价值产品的企业将会

赢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3)稳定阶段。此阶段的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均表现为下降趋势,

工艺创新较产品创新仍然有相对优势,产业发展进入成熟期。由于主

导设计的出现使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与生产工艺日趋标准化,市场需

求相对稳定,大规模生产使制造效率大大提高,企业由此享受到规模

经济带来的好处,故该阶段创新的重点是以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为目

标的渐进性的工艺创新。

(四)系统集成和网络创新模式

系统集成和网络创新模式是第五代创新过程模式,是一体化模式

的理想化发展。系统集成和网络创新模式表明,在创新过程中,除了

需要内部系统整合外,还需要与企业以外其他公司建立良好的网络关

系,通过策略联盟或联合开发形式,达到快速且低成本的创新。也就

是说,企业必须考虑实际环境中所有存在的因素和结构,以使公司任

何部门都能更有效率地发展。系统集成和网络创新模式最为显著的特

征是它代表了创新的电子化和信息化过程,更多地使用专家系统来辅

助开发工作,使用仿真技术逐步取代实物原型。系统集成和网络创新

模式将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作为新产品合作开发

过程的一部分,强调合作企业之间紧密的战略联系,重视电子产品设

计与制造的密切联系。系统集成和网络创新模式不仅将创新看成是交

叉职能联结过程,还把它看作是多机构网络过程。美国政府1994年组

织的最新半导体技术的开发就是以多机构网络联结的方式进行的。

系统集成和网络创新模式已经具有国家创新系统的雏形了,其强

调企业需要注意内在、外在环境的变化,采取适当的经营策略,但是

仍然没有明确指出企业在建立竞争优势的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

境-国家。当国家环境有助于某些产业发展时,这些产业将兴盛起来,

国家的竞争力也会随之增强。企业的竞争更与国家息息相关,如企业

的运作、特定技术人才的供应、本地市场需求、本地投资者的目标等

因素都与国家息息相关。

(五)国家创新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是指由公共机构和私有机构组成的网络系统,强调

系统中各行为主体的制度安排及相互作用。该网络系统中各个行为主

体的活动及其相互作用旨在创造、引入、改进和扩散新的知识和技术,

使一国的创新取得更好的绩效。它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

中介机构之间寻求一系列夫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而建设性地相互作用,

并将创新作为变革和发展关键的动力系统。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

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协调国家的创新活动。

国家创新体系最早由英国著名技术创新研究专家弗里曼于1982年

提出。他在1987年对日本的研究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完整论述。弗里

曼发现,日本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以技术创新为主导,辅以组织创

新和制度创新,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便使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强劲的

发展势头,成为工业化大国。这说明国家在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中起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6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明确指出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

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改为决定性作用)、各类

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强调建设以企业为主

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

建设的突破口。

现阶段,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在于以下五点:0建设以企业

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

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

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切实增强国家竞争力。只有产学研结合,

才能更有效配置科技资源,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并使企业获得

持续创新的能力。必须在大幅度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

建立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积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服务、产学研多

种形式结合的新机制。2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

体系。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促进科研

院所之间、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之间的结合和费源集成。加强社会公

益科研体系建设,发展研究型大学,努力形成一批高水平的、资源共

享的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基地。图建设军民结合、于军于民的国

防科技创新体系。从宏观管理、发展战略和计划、研究开发活动、科

技产业化等多个方面,促进军民科技的紧密结合,加强军民两用技术

的开发,形成全国优秀科技力量服务国防科技创新、国防科技成果迅

速向民用转化的良好格局。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充

分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和优势,统筹规划区域创新体系和

创新能力建设。深化地方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中央与地方科技力量的

有机结合。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区

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

力度。加强中西部区域科技发展能力建设。切实加强县(市)等基层

科技体系建设。

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针对科技中介服务行

业规模小、功能单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

技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类社团在科技中

介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

范化方向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Q创新是引领发展

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

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

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创新技术,为建设科技强国、

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

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和技

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

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

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大批具有国际水

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坚持创

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

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强化国家战

略科技力量。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提

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

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

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Q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

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发挥大企业引

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

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激发人

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

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

五、知识产权管理

(一)知识产权的主要形式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6传统的

知识产权可分为工业产权和著作权(版权)两类。

《知识产权协定》对其适用的知识产权类型进行了列举,即穷尽

式地列举了其所适用的各类知识产权,对于此外的知识产权不予适用。

这些知识产权包括版权和相关权利、商标、地理标识、工业设计、专

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拓扑图)和未披露信息,并对协议许可中的反竞争行为的控制

做出了规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把知识产权界定为:

①关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权利;

②关于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以及唱片和广播节目的权利;

③关于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发明的权利;

④关于科学发现的权利;

③关于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权利;

⑥关于商标、服务标记以及商业名称和标志的权利;⑦关于制止

不正当竞争的权利;⑧在工业、科学、文学艺术领域内由于智力创造

活动而产生的一切其他权利

我国承认并以法律形式加以保护的主要知识产权为:

①著作权;

②专利权;

③商标权;

④商业秘密;

1、专利权

专利权是指国家专利机关依据专利法授予申请人在法定期限内对

其发明创造所享有的专有权。世界各国专利的保护期,一是随其保护

对象的不同而异,一般而言,发明专利的保护期较长,15-20年不等,

而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保护期较短,通常低于10年;二是专利保护

期限的长短与经济和科技发展状况相联系,工业发达国家的专利保护

期限一般较长,而发展中国家的专利保护期限一般较短。《专利法》

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

为10年,均自申请之日起计算。

此外,专利权体系各国标准也不尽相同。美国、加拿大、菲律宾

等国专利权体系采用的标准是只要研究者证明是他们首先发明的就可

以申请专利保护(即发明在先原则);而欧洲采用的标准是谁先申请

就给予其专利权保护(即申请在先原则)。我国采用的体系与欧洲相

同,即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2、商标权

注册商标是一种识别公司产品的独特名称、标志或符号。商标权

是一种集合的概念,包括商标所有权和与之相联系的商标专用权、商

标禁止权、商标使用许可权、商标续展权以及质押权等。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的规定,注册商标的有

效期为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注册商标有效期期满,需要继

续使用的,商标注册人应当在期满前12个月内按照规定办理续展手续;

在此期间未能办理的,可以给予6个月的宽展期。每次续展注册的有

效期为10年,自该商标上一届有效期满次日起计算。期满未办理续展

手续的,注销其注册商标。

3、商业秘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

竞争法》),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

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

业秘密的行为。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

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

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

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仍获取、使用或者披露

他人的商业秘密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二)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关系

(1)技术创新对知识产权的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随着技术创

新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技术创新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首先,技术创新促成了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技术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技术本身成为一种比任何

自然资源都更为稀缺和重要的资源,并且这种资源如同资本、劳动力

一样都在市场上流通。但技术创新成果由于其无形性和低成本的传播

费用导致极易被扩散和被他人无偿使用,使技术创新主体蒙受巨大损

失,因而也无法收回其预期的投资利润,从而严重挫伤其进行技术再

创新的积极性Q因此,在客观上要求人们寻求一种知识产权制度安排,

依法保护技术创新主体的创造性智力成果。

其次,技术创新也推动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知识产权制度从

创立至今,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推动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因素有很多,

但主要因素是技术创新。

(2)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的作用。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是把智力

成昊当作财产来保护以国家法律形式赋予知识产品所有者或创造者在

一定期限内对知识产品享有排他的专有独占权,独享此成果的经济效

益。当这种利益受到侵害时,权利主体可使用法律赚予的手段进行维

护与救济。因而,知识产权制度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种内在的动力机

制和一个外部的公平竞争法律环境,对促进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主要由《民法典》《专利法》《商标法》

《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构成,由于各专门法基本功能不

同,保护的知识产权客体也不同,对高新技术保护的效果和方式具有

明显的差异,因而,企业必须确定采用何种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知识

产权

(1)考虑取得技术权利的排他性程度。知识产权的排他性又称垄

断性、独占牲,是法律赋予知识产权权利人专有的权利。专利权具有

很强的排他性,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和授权,他人不得以生产经营为目

的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或进口该专利产品或使用该专利方法

获得产品。《商标法》在保护商品名称方面具有很强的排他性,但很

难保护技术本身;《著作权法》只保护作者思想的表达方式,而不延

及思想、产品、方法、公式、工艺等。对于采用商业秘密来保护技术

秘密,他人完全可以以合法方式通过研究开发或者采用反向工程获得

该项技术;采用技术措施也可以保护知识产权,如力口密、软件锁、防

火墙等,但随着解密技术的发展,其排他性也会逐渐减弱。因此,以

取得技术排他权为目标,企业选择的顺序是专利法、技术秘密保护、

著作权法、商标法。

(2)考虑知识产权费月的因素。知识产权费用是指取得、维持、

保护知识产权的费用,即采取保护措施的费用以及相关的申请费、维

持费、审查费、诉讼费等。在实施的过程中,专利的保护费用最高,

其次是商标、技术措施、商业秘密。著作权因实行自动获得权利的制

度,除了计算机软件外,一般不必支付任何费用。因此,若考虑知识

产权费用因素,选择的顺序是著作权法、技术秘密保护、商标法、专

利法。

(3)考虑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

权的保护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限均为10

年°超过各自规定的年限,就不再称为专利了,也不再受到《专利法》

的保护,从而成为公用物品。我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

期为10年,但期满前可以续展10年,并且也可以一直续展下去。如

果期满前不办理续展手续,注册商标权也就自动失效了。这是与专利

权的保护期限不同的。著作权的保护期限较复杂,其修改权、署名权

以及保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均不受时间限制,但作品的使用权、发表

权、获得f酬的权利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及死后50年。企业采用何种

方式保护其知识产权视当时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而定。

(4)考虑知识产权的风险因素。知识产权的风险是指技术成果被

竞争对手取得并在市场上竞争的可能性。专利保护的风险最低,技术

秘密保护的风险也较低,但著作权保护的风险却较大,商标保护的风

险最大。物理技术保护的风险取决于保密技术本身的可解密性,风险

也是很大的。因此,若以减少风险为目标,选择的顺序是专利法、技

术秘密保护、著作权法。

六、技术贸易

(一)技术贸易的含义与特点

技术贸易是指技术供求双方按照一定的商业条件买卖技术的商业

行为。一切有益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技术、技术信息,

均可以进行交易。技术贸易不受地区、行业、隶属关系以及经济性质

和专业范围的限制。

(二)技术合同的类型

技术合同是当事人就技术开发、转让、许可、咨询或者服务订立

的确立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以下简称《民法典》),目前我国技术合同主要有技术开发合同、

技术转让合同和技术许可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

1、技术开发合同

技术开发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品种

或者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就具有实

用俭值的科技成果实施转化订立的合同,参照技术开发合同的有关规

定。

技术开发合同包括委托开发合同和合作开发合同。

(1)委托开发合同。委托开发合同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研

究开发经费和报酬,提供技术资料,提出研究开发要求,完成协作事

项,接受研究开发成果。委托开发合同的研究开发人应当按照约定制

订和实施研究开发计划,合理使用研究开发经费,按期完成研究开发

工作,交付研究开发成果,提供有关的技术资料和必要的技术指导,

帮助委托人掌握研究开发成果。委托开发合同的当事人违反约定造成

研究开发工作停滞、延误或者失败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合作开发合同。合作开发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进行投

资,包括以技术进行投资、分工参与研究开发工作、协作配合研究开

发工作。合作开发合同的当事人违反约定造成研究开发作停滞、延误

或者失败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作为技术开发合同标的的技术已经由他人公开,致使技术开发合

同的履行没有意义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技术开发合同履行过程中,因出现无法克服的技术困难,致使研

究开发失败或者部分失败的,该风险由当事人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

定不明确的,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风

险由当事人合理分担。

委托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

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研究开发人。研究开发人取得专利权的,委

托人可以依法实施该专利。研究开发人转让专利申请权的,委托人享

有以同等条件优先受让的权利。

合作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合作开发的当事

人共有;当事人一方转让其共有的专利申请权的,其他各方享有以同

等条件优先受让的权利。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合作开发的当事人一方声明放弃其共有的专利申请权的,除当事

人另有约定外,可以由另一方单独申请或者由其他各方共同申请。申

请人取得专利权的,放弃专利申请权的一方可以免费实施该专利。合

作开发的当事人一方不同意申请专利的,另一方或者其他各方不得申

请专利。

委托开发或者合作开发完成的技术秘密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以

及收益的分配办法,由当事人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在没有相同技术方案

被授予专利权前,当事人均有使用和转让的权利。但是,委托开发的

研究开发人不得在向委托人交付研究开发成果之前,将研究开发成果

转让给第三人。

2、技术转让合同和技术许可合同

技术转让合同是合法拥有技术的权利人,将现有特定的专利、专

利申请、技术秘密的相关权利让与他人所订立的合同。技术转让合同

包括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技术秘密转让等合同技术许可合

同是合法拥有技术的权利人,将现有特定的专利、技术秘密的相关权

利许可他(实施、使用所订立的合同。技术许可合同包括专利实施许

可、技术秘密使用许可等合同。技术转让合同和技术许可合同可以约

定实施专利或者使用技术秘密的范围,但是不得限制技术竞争和技术

发展。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仅在该专利权的存续期限内有效。专利权有效

期限届满或者专利权被宣告无效的,专利权人不得就该专利与他人订

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许可人应当按照约定许可

被许可人实施专利,交付实施专利有关的技术资料,提供必要的技术

指导。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应当按照约定实施专利,不得许

可约定以外的第三人实施该专利,并按照约定支付使用费。

技术秘密转让合同的让与人和技术秘密使用许可合同的许可人应

当按照约定提供技术资料,进行技术指导,保证技术的实用性、可靠

性,承担保密义务。保密义务不限制许可人申请专利,但是当事人另

有约定的除外。技术秘密转让合同的受让人和技术秘密使用许可合同

的被许可人应当按照约定使用技术,支付转让费、使用费,承担保密

义务。

技术转让合同的让与人和技术许可合同的许可人应当保证自己是

所提供的技术的合法拥有者,并保证所提供的技术完整、无误、有效,

能够达到约定的目标。技术转让合同的受让人和技术许可合同的被许

可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范围和期限,对让与人、许可人提供的技术中尚

未公开的秘密部分,承担保密义务。

许可人未按照约定许可技术的,应当返还部分或者全部使用费,

并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实施专利或者使用技术秘密超越约定的范围的,

违反约定擅自许可第三人实施该项专利或者使用该项技术秘密的,应

当停止违约行为,承担违约责任;违反约定的保密义务的,应当承担

违约责任。

被许可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使用费的,应当补交使用费并按照约定

支付违约金;不补交使用费或者支付违约金的,应当停止实施专利或

者使用技术秘密,交还技术资料,承担违约责任;实施专利或者使用

技术秘密超越约定的范围的,未经许可人同意擅自许可第三人实施该

专利或者使用该技术秘密的,应当停止违约行为,承担违约责任;违

反约定的保密义务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受让人或者被许可人按照约定实施专利、使用技术秘密侵害他人

合法权益的,由让与人或者许可人承担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

除外。当事人可以按照互利的原则,在合同中约定实施专利、使用技

术秘密后续改进的技术成果的分享办法;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

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方后续改进的技术

成果,其他各方无权分享。

3、技术咨询合同和技大服务合同

(1)技术咨询合同。技术咨询合同是当事人一方以技术知识为对

方就特定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

评价报告等所订立的合同。

技术咨询合同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阐明咨询的问题,提供技术

背景材料及有关技术资料,接受受托人的工作成果,支付报酬。技术

咨询合同的受托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完成咨询报告或者解答问题,

提出的咨询报告应当达到约定的要求。技术咨询合同的委托人未按照

丝定提供必要的资料,影响工作进度和质量,不接受或者逾期接受工

作成果的,支付的报酬不得追回,未支付的报酬应当支付。技术咨询

合同的受托人未按期提出咨询报告或者提出的咨询报告不符合约定的,

应当承担减收或者免收报酬等违约责任。技术咨询合同的委托人按照

受托人符合约定要求的咨询报告和意见作出决策所造成的损失,由委

托人承担,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技术服务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是当事人一方以技术知识为对

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所订立的合同,不包括承揽合同和建设工程合同。

技术服务合同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提供工作条件,完成配合事

项,接受工作成果并支付报酬。技术服务合同的受托人应当按照约定

完成服务项目,解决技术问题,保证工作质量,并传授解决技术问题

的知识。技术服务合同的委托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

符合约定,影响工作进度和质量,不接受或者逾期接受工作成果的,

支付的报酬不得追回,未支付的报酬应当支付。技术服务合同的受托

人未按照约定完成服务工作的,应当承担免收报酬等违约责任。

技术咨询合同、技术服务合同履行过程中,受托人利用委托人提

供的技术资料和工作条件完成的新的技术成果,属于受托人。委托人

利用受托人的工作成果完成的新的技术成果,属于委托人。当事人另

有药定的,按照其约定。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对受托人正常

开展工作所需费用的负担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受托人负担。

法律、行政法规对技术中介合同、技术培训合同另有规定的,依照其

规定。

(三)技术价值的评估方法

1、成本模型

成本模型引入了不同于一般商品生产成本计量的“复杂系数”。

它表明,技术生产的创造性劳动的等量时间和物质消耗得到的补偿应

大于一般商品生产的消耗。在模型中还考虑了风险因素。这一模型在

理论上表示了技术商品的价格应按照完全补偿技术生产消耗的原则来

确定的原理。

2、市场模拟模型

市场模拟模型主要是模拟市场条件,假定在技术市场上交易时,

估算可能的成交价格。其计算方法是,参照市场上已交易过的类似技

术的价格,进行适当的修正。

技术经济性能修正系数可通过比较被评估技术和交易实例技术的

性能指标确定,比较时主要考虑技术的经济特性;时间修正系数是实

例技术贸易时间至评估日期间内技术价格水平变动修正系数;技术寿

命修正系数为被评估技术的寿命与实例技术从评估至停止使用的时间

长度之比。

(四)国际技术贸易的内容

国际技术贸易是以无形的技术知识作为主要交易标的,这些技术

知识构成了国际技术贸易的内容,它主要包括专利、商标、工业产权

和专有技术。商标虽不属于技术,但它与技术密切用关,所以常将它

作为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内容之一。

(1)专利。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规定,专利是“由政府机构

或代表几个国家的地区机构根据申请而发给的一种文件,文件中说明

一项发明并给予它一种法律上的地位,即此项得到专利的发明,通常

只能在专利持有人的授权下,才能予以利用(制造、使用、出售、进

口)。在这里,“专利”被理解为三层意思:

指专利证书这种专利文件;

指专利机关给发明本身授予的特定法律地位,技术发明获得了这

种法律地位就成了专利发明或专利技术;

指专利权,即获得法律地位的发明的发明人所获得的使用专利发

明的独占权利,它包括专有权(所有权)、实施权(包括制造权和使

用权)、许可使用权、销售进口权和放弃权。在我国,专利权是以申

请在先原则授予的。专利权受到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以下简称《专利法》)的保护

(2)商标。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使自己的商品同他人

的商品相区别而在其商品上所加的一种具有显著性特征的标记。常见

的商标有文字商标和图形商标。国外有立体商标,如“可口可乐”饮

料瓶子的特殊形状,还有音响商标、气味商标等形式。商标大体上可

分为三类;制造商标、商业商标和服务商标。

(3)工业产权。工业产权是指法律赋予产业活动中的知识产品所

有人对其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一种专有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均

属工业产权。工业产权和版权合称为知识产权。它们都受到专门法律

的保护,在国内受到各国国内法的保护;由于国际间的货物和技术贸

易,使得工业产权的国际保护成为必要,为此产生了保护工业产权的

国际公约。

(4)专有技术。专有技术的英文名称叫“know-how”,意为“知

道如何制造”。它有许多中文名称;技术诀窍、技术秘密、专门知识

等。还有直译成“诺浩”的,但最常用的名称是“专有技术”°专有

技术是指在实践中已使用过了的没有专门的法律保护的具有秘密性质

的技术知识、经验和技巧。专有技术可以是产品的构思,也可以是方

法的构思,但它在不少方面与专利技术不同。专有技术也是一种无形

的知识财产,除需用保密手段得到保护以外,还需要法律的保护。在

实际中,专有技术是援引合同法、侵权行为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

法取得保护的但专有技术受法律保护的力度远比专利技术受到《专利

法》保护的力度小。

(五)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方式

国际技术贸易有单纯的技术贸易与混合的技术贸易两种方式或途

径。单纯的技术贸易有许可贸易、专有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咨询等;

混合的技术贸易主要有合作生产、合资经营、补偿贸易、含有知识产

权和专有技术转让的设备买卖、租赁贸易、特许专营等。

(1)许可贸易。许可贸易有时称为许可证贸易。它是指知识产权

或专有技术的所有人作为许可方,通过与被许可方(引进方)签订许

可合同,将其所拥有的技术授予被许可方,允许被许可方按照合同约

定的条件使用该项技术制造或销售合同产品,并由被许可方支付一定

数额的技术使用费的技术贸易行为。

许可贸易按其标的内容可分为专利许可、商标许可和专有技术许

可等形式。在国际技术贸易实践中,一项许可贸易可能包括上述一项

内容,成为单纯的专利许可;也可能包括上述两项或两项以上内容,

成为一揽子许可。许可贸易实际上是一种许可方用授权的形式向被许

可方转让技术使用权。根据其授权程度大小,许可贸易可分为独占许

可、排他许可、普通许可、可转让许可、互换许可五种形式。

(2)特许专营。特许专营是指由一家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企业,

将其商标、商号名称、服务标志、专利、专有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的方

式或经验等全盘地转让给另一家企业使用;由被特许方向特许方支付

一定金额的特许费的技术贸易行为。

特许专营的被特许方与特许方经营的行业、生产和出售的产品、

提供的服务、使用的商号名称和商标(或服务标志)都完全相同,甚

至商店门面的装潢、用具,员工的工作服,产品的制作方法,提供服

务的方式也都完全一样。特许专营类似许可,但它的特许方和一般的

许可方相比更多地涉及对方的业务活动,从而使其更符合特许方的要

求。因为是全盘转让,特别是商号、商标(服务标志)的转让关系到

其自身的声誉。

特许专营的被特许方与特许方之间仅是一种买卖关系。各个特许

专营企业并不是由一个企业主营的,被特许方的企业不是特许方企业

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也不是各个独立企业的自由联合。它们都是独

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特许方并不保证被特许方的企业一定能盈

利,对其盈亏也不负责任。

特许专营合同是一种长期合同,它可以适用于商业和服务业,也

可以适用于工业。特许专营是发达国家的企业进入发展中国家的一种

非常有用的形式。由于风险小,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也乐于接受。

(3)技术服务和咨询。技术服务和咨询是指独立的专家或专家小

组或咨询机构作为服务方,应委托方的要求,就某一个具体的技术课

题向委托方提供高知识性服务,并由委托方支付一定数额技术服务费

的活动。技术服务和咨询的范围和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产品无发、成

果推广、技术改造、工程建设、科技管理等方面,大到大型工程项目

的工程设计、可行性研究,小到对某个设备的改进而产品质量的控制

等。企业利用外部智囊机构,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技术问题,

可弥补自身技术力量的不足,减少失误,加速发展C

(4)合作生产。对于合作生产,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从国际技术

贸易的角度来看,合作生产是指分属不同国家的企业根据它们签订的

合同,由一方提供有关生产技术或各方提供不同的有关生产技术,共

同生产某种合同产品,并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国际技术转让的一种经济

合作方式。合作生产作为一种国际技术贸易方式,并不是一种独立的、

基本的技术贸易方式,实际上它只不过是建立在各方合作生产目的之

上的许可贸易和技术服务咨询而已。这种技术贸易的目的与单纯的技

术贸易不同,它是为各方的合作生产服务的。

(5)含有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转让的设备买卖。在国际贸易实际

业务中,在购买设备特别是关键设备时,有时也会含有知识产权或专

有技术的转让内容。这种设备买卖也属于技术贸易的一种方式。但是,

不含有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转让的设备买卖,属于普通商品贸易,不

是技术贸易。

含有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转让的设备买卖,其交易标的包含两个

方面的内容;一是硬件技术,即设备本身;二是软件技术,即设备中

所含有的或与设备有关的技术知识。这些技术知识又分为两部分:一

部分属于一般的技术知识,另一部分是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这种设

备的成交价格中不仅包括设备的生产成本和预期利润,而且也包括有

关的专利或专有技术的价值。在这种设备的买卖合同中含有专利和专

有技术转让条款以及技术服务和咨询条款。这种方式的技术转让在发

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也常用于工程

承包中。

七、产品出产进度的安排

生产计划指标确定后,需进一步将全年的总产量指标按品种、规

格和数量安排到各季、月中去,制订产品出产进度计划,以便合理分

配并指导企业的生产活动。产品出产进度应做到:保证交货时期的需

要、均衡出产、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一)大量大批生产企业

大量大批生产企业安排出产进度的主要内容是确定计划年度内各

季、月的产量。

(1)各期产量年均分配法。各期产量年均分配法也叫均匀分配法,

即将全年计划产量平均分配到各季、月。这种方法适用于社会对该产

品需要比较稳定的情况。

(2)各期产量均匀增长分配法。将全年计划产量均匀地安排到各

季、月6这种方法适用于社会对该产品需要不断增加的情况。

(3)各期产量抛物线形增长分配法。将全年计划产量按照开始增

长较快、以后增长较慢的要求安排各月任务,使产量增长的曲线呈抛

物线形状。这种方法适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且对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

加的情况Q

(二)成批生产企业

成批生产的产品,由于各批的数量大小不一,企业在计划内生产

的产品种类必然比较多,因此安排产品出产进度更为复杂。通常方法

如下。

(1)将产量较大的产品,用“细水长流”的方式大致均匀地分配

到各季、月生产。

(2)将产量较少的产品,用集中生产方式参照用户要求的交货期

和产品结构工艺的相似程度及设备负荷情况,安排当月生产。集中生

产可以减少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作业准备的工作量,扩大批量,有利

于建立生产秩序和均衡生产,但其可能与用户要求的交货期不完全一

致。

(3)安排老产品,要考虑新老产品的逐渐交替。

(4)精密产品和一般产品、高档产品和低档产品也要很好地搭配,

以充分利用企业各种设备和生产能力,为均衡生产创造条件。

(三)单件小批生产企业

这类企业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多,产量少,同一种产品很少重复生

产。在编制年度生产计划时,不可能知道全年具体的生产任务,因此

生产任务应灵活安排。单件小批生产任务时紧时松,设备负荷忙闲不

均,安排生产进度的出发点只能是尽量提高企业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为此,这类企业安排进度时应注意到以下五点。

(1)优先安排延期罚款多的订货。

(2)优先安排国家重点项目的订货。

(3)优先安排生产周期长、工序多的订货。

(4)优先安排原材料价值和产值高的订货。

(5)优先安排交货期紧的订货。

八、生产计划的含义与指标

(一)生产计划的含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