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十二)一.试题(共18小题)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污涩安祥畏罪潜逃 B.消耗冤枉怒气冲天 C.虐待怅然提心掉胆 D.蜷伏乞丏妄下断语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我变成一朵金色花,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藏在新叶里匿(ruò)笑。 B.你沐浴(yù)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C.我们园里最初开三帝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zǐ)妹。 D.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jī)斜。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元宵节到了,街头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 B.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老师反复斟酌,不求甚解;聚精会神地研究了一遍又一遍。 C.听了妈妈的教导,我恍然大悟,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双眼…… D.柳宗元携弟一行游览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小石潭,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啊!4.小文在活动中跟同学们分享了有关春天的小知识,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等。 B.在二十四节气中,属于春天的节气有四个,它们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和春分。 C.春,是四季的第一季,有三个月,即农历正月(孟春)、二月(仲春)和三月(季春)。 D.“东风”“杨柳风”在古典诗词中多指春风,它们常被用来代指春天。5.同学们制作的PPT封面上少了一个字,请你选择一个合适的字()A. B. C. D.6.下面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穿井/得一人 B.若屈伸/呼吸 C.得一人/之使 D.有闻而传之/者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 B.“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正面描写了先生的外貌。 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通过描写先生的行为,烘托出先生虽然严厉,但对学生还是很爱护的。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散文诗集《呐喊》《彷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彷徨》。8.静静同学搜集到了一幅书法作品,准备向大家展示,但她拿不准作品中的字体的特征,请你来帮忙,选出对这幅书法作品赏析最恰当的一项()A.字形方正,结构严谨,重心平稳。 B.字形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蚕头燕尾。 C.字体化繁为简,用笔牵丝连带,行笔连环流畅。9.小天在班会中分享了这样几个情境,其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A.奶奶的手机字号太小,她无法看清,想让小天帮忙调一下,正在做作业的小天说:“奶奶,您稍等会儿,我做完这道题就帮您弄!” B.周六早上八点,妈妈敲门催小天起床,他这样回答:“敲什么敲,烦不烦呀!周末也不让人清静一下,想睡个懒觉都不行吗?” C.爷爷爱听京剧,晚上经常把声音开得很大,吵得小天无法安心做功课,早上见到爷爷,小天说:“爷爷,早上好!我知道您爱听京剧,可是我每天晚上都得做功课,能麻烦您把声音调小一些吗?” D.父亲节前夕,小天给爸爸发了一条微信:“爸爸,感谢您十几年的精心呵护,让我在您的关爱下快乐成长!父亲节快乐!”10.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奋斗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奋斗是实现自身成长的阶梯。②千千万万的奋斗者就像海中的舵手,面对风浪紧紧抓住舵,最终寻得前进的方向。③成就更美好的明天,遇见更好的自己,呼唤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奋斗精神。④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唯有奋斗能留下深深的印记,唯有奋斗者能永葆青春的朝气。A.语段中加点的“奋斗”“洪流”“印记”都是名词。 B.②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奋斗者面对困难时的无畏。 C.③句中“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之间应用顿号。 D.“奋斗是奋斗者永远的座右铭”这句话适合接在④句后。11.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我们的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C.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D.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12.书信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为表示不同的种类,古人使用了不同的别称,如:函:“便函”就是便信,“公函”就是公文。书:“家书”就是家信,“手书”就是亲笔信。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如“大札”“惠札”“便札”。简:原指写字用的竹片,引申为书信。如“书简”“小简”。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如“便笺”“锦笺”“华笺”。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简,狭长方形,长约一尺,故称“尺牍”。尺素:素,纸未发明前,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尺素引申为书信。鸿雁:典出自《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成语有“鸿雁传书”。你知道古代书信的别称吗?13.按要求古诗文默写:(1)水何澹澹,。树木丛生,。(曹操)(2)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3),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4)夜阑卧听风吹雨,。(陆游)《观沧海》中展示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5)《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句子是:,。(6),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7)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的颔联和颈联补充完整: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8)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4.(2021秋•庐阳区期末)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灵作怪的懂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成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金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诗言冷语,10次逐我。”(1)以上文段选自《西游记》,作者是,鲁迅评价该作品为。(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jǐ梁lǚ次谗言冷语(3)“唆嘴”在文中的意思是:。(4)把选段中划线句子改为陈述句:。(5)文中的白骨夫人三次变化依次为、、。15.(2021秋•朝阳区校级月考)阅读李白的两首送别诗,完成各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①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①[踏歌]唐代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这种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运用想象遥寄深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2)上面两首诗都有对于声音的描写,请你从“子规啼”和“踏歌声”中,分析诗人不同的心情。16.(2023秋•衡阳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注】:“庞恭”一作“庞葱”(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B、王信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C、寡人自为知/屠自后断其股(《狼》)D、而谗言先至/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久之,目似瞑(《狼》)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C、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D、夫君子之行(《诫子书》)(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②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17.(2023秋•郓城县校级月考)阅读文章,回答各题。一些麻雀带来了春的消息张君燕①早起,乡间小路是湿的,但并不泥泞,只是恰到好处地安抚了浮尘躁动的心。昨晚下了雨,有一股清新的泥土味道,还有淡淡的植物清香。原来,在枝头未见新绿、大地未换上新装之时,一种强大的生命气场已然形成。春天就是这样,从来不会大张旗鼓,而是悄无声息、四面埋伏。②路人走过,惊起田野旁干枯的灌木丛中的一群麻雀。大概是惊扰了麻雀甜美的梦吧,它们扇动着翅膀,叽叽喳喳地发出抗议。但很快,它们就将恼怒抛之脑后,欢快地去觅食了。③在乡间,麻雀司空见惯。比起冬去春回的小燕子总是受到客人般的礼遇,麻雀更像是乡亲们自家养的孩子,野生野长,整日在泥地里滚来滚去,却也长得皮实、健壮。在豫西北地区,人们习惯称呼麻雀为“小虫”,这缘于麻雀体形娇小,也包含了无尽的亲切与怜爱。④每年最冷的时候,麻雀就不见了,估计是躲在某个树洞中避风,与伙伴们挤在一起取暖,只在饥饿时飞出来寻找食物。麻雀胃口不大,也不贪心,吃饱了就回到巢穴中,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⑤某个阳光和煦的清晨,麻雀突然多了起来。先是一阵阵热闹的鸟鸣,然后便成群结队地出现在人们眼前。它们并不追求高远,只尽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电线杆是它们的乐园,在电线上谱出乐曲并陶醉地演奏,最让它们感到快乐。⑥春江水暖鸭先知,麻雀则最先感受到空气中的暖意。当成群的麻雀开始活跃时,春也从岁月深处款款而来。仿若有人在天地之间按动了某个开关,接下来的事情便顺理成章地发生:柳树发芽了,榆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杏花开了,梨花开了,粉嫩嫩的桃花也开了……⑦麻雀迫不及待地想要宣告这一喜讯。它们在宽广的天地间肆意奔跑——乡下没有高楼和车流,整个世界都属于它们。累了,它们就到溪边躺着,听潺潺的水声;困了,它们就趴在草窝里打个盹,除了昆虫的鸣叫,恐怕没有人会打扰它们。村口的大槐树、山脚下的野草地和返青的麦田都是它们爱去的地方,它们可以和耕牛、山羊聊聊天,还可以顺势在地上打几个滚儿,不用怕弄脏了身体,春雨会为它们沐浴,春风会替它们理顺每一根羽毛。⑧傍晚时分,天空中飞过一只麻雀,嘴里衔着一根小小的枝条。紧接着,又一只麻雀飞过,爪子上缠着一丝枯草。这些小东西们一定是玩够了,终于想起来要筑一个新的巢,好安安稳稳地迎接春天。(1)班级举办以“春天”为主题的诵读会,有同学打算朗诵这篇文章,你觉得应该选用下面哪种风格的配乐?A.热烈奔放B.平和舒缓C.哀伤低沉D.慷慨激昂(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比起冬去春回的小燕子总是受到客人般的礼遇,麻雀更像是乡亲们自家养的孩子,野生野长,整日在泥地里滚来滚去,却也长得皮实、健壮。(3)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累了,它们就到溪边躺着,听潺潺的水声;困了,它们就趴在草窝里打个盹,除了昆虫的鸣叫,恐怕没有人会打扰它们。(4)麻雀并不追求高远,只尽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请你结合全文,说说麻雀做了哪些自己能做的事来传播春的消息。1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少年正是读书时,在我们美好的青春里,读书故事一串串,温馨书香一阵阵……很多故事,和书有关。阿长目不识丁,却克服困难,给鲁迅买来了《山海经》,让小鲁迅对她产生了空前的敬意。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把生平智慧化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言传身教皆是后世的楷模。朱德的母亲在家庭极其拮据的境遇中,仍东挪西借学费供朱德上私塾,去成都读书求学。在读书过程中,你可以遇见一本好书,一个故事,一位读书人。每一本书,都是独特的风景;每一个故事,都有心灵相通的感动;每一位读书人,都有着世间最美的样子。你是否也有和书有关的故事呢?请以“读书,最美的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2024-2025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寒假作业(十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BBBDBDCBDB一.试题(共18小题)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污涩安祥畏罪潜逃 B.消耗冤枉怒气冲天 C.虐待怅然提心掉胆 D.蜷伏乞丏妄下断语【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解答】A.有误,“安祥”的“祥”应为“详”。B.正确。C.有误,“提心掉胆”的“掉”应为“吊”。D.有误,“乞丏”的“丏”应为“丐”。故选:B。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我变成一朵金色花,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藏在新叶里匿(ruò)笑。 B.你沐浴(yù)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C.我们园里最初开三帝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zǐ)妹。 D.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jī)斜。【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和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解答】A.有误,“匿笑”的“匿”应读作“nì”。B.正确。C.有误,“三帝莲”的“帝”应为“蒂”。D.有误,“攲斜”的“攲”应读作“qī”。故选:B。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元宵节到了,街头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 B.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老师反复斟酌,不求甚解;聚精会神地研究了一遍又一遍。 C.听了妈妈的教导,我恍然大悟,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双眼…… D.柳宗元携弟一行游览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小石潭,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啊!【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CD.正确;B.有误,不求甚解:只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该成语和“老师反复斟酌”“聚精会神地研究了一遍又一遍”意思不符。望文生义。故选:B。4.小文在活动中跟同学们分享了有关春天的小知识,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等。 B.在二十四节气中,属于春天的节气有四个,它们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和春分。 C.春,是四季的第一季,有三个月,即农历正月(孟春)、二月(仲春)和三月(季春)。 D.“东风”“杨柳风”在古典诗词中多指春风,它们常被用来代指春天。【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解答】ACD.正确。B.有误,在二十四节气中,属于春天的节气有六个,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故选:B。5.同学们制作的PPT封面上少了一个字,请你选择一个合适的字()A. B. C. D.【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书法字体的识别。解答时认真观察字体,然后根据字体特点进行选择。【解答】PPT上的字体如行云流水,应该是行书。A.是篆书;B.是隶书;C.是草书;D.是行书。故选:D。6.下面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穿井/得一人 B.若屈伸/呼吸 C.得一人/之使 D.有闻而传之/者【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解答】A.正确;B.错误,若/屈伸呼吸;C.正确;D.正确。故选:B。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 B.“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正面描写了先生的外貌。 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通过描写先生的行为,烘托出先生虽然严厉,但对学生还是很爱护的。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散文诗集《呐喊》《彷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彷徨》。【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解答】ABC.正确;D.有误,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朝花夕拾》。故选:D。8.静静同学搜集到了一幅书法作品,准备向大家展示,但她拿不准作品中的字体的特征,请你来帮忙,选出对这幅书法作品赏析最恰当的一项()A.字形方正,结构严谨,重心平稳。 B.字形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蚕头燕尾。 C.字体化繁为简,用笔牵丝连带,行笔连环流畅。【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字体辨别。【解答】这幅作品笔势连绵,是行书。A项是对楷书的赏析,不恰当;B项是对隶书的赏析,不恰当。故选:C。9.小天在班会中分享了这样几个情境,其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A.奶奶的手机字号太小,她无法看清,想让小天帮忙调一下,正在做作业的小天说:“奶奶,您稍等会儿,我做完这道题就帮您弄!” B.周六早上八点,妈妈敲门催小天起床,他这样回答:“敲什么敲,烦不烦呀!周末也不让人清静一下,想睡个懒觉都不行吗?” C.爷爷爱听京剧,晚上经常把声音开得很大,吵得小天无法安心做功课,早上见到爷爷,小天说:“爷爷,早上好!我知道您爱听京剧,可是我每天晚上都得做功课,能麻烦您把声音调小一些吗?” D.父亲节前夕,小天给爸爸发了一条微信:“爸爸,感谢您十几年的精心呵护,让我在您的关爱下快乐成长!父亲节快乐!”【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解答】ACD.得体;B.不得体,“敲什么敲,烦死人了!周末也不让人清静一下,想睡个懒觉都不行吗”使用祈使句和反问句,语气强硬,对妈妈说话极不礼貌,对长辈不尊敬。故选:B。10.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奋斗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奋斗是实现自身成长的阶梯。②千千万万的奋斗者就像海中的舵手,面对风浪紧紧抓住舵,最终寻得前进的方向。③成就更美好的明天,遇见更好的自己,呼唤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奋斗精神。④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唯有奋斗能留下深深的印记,唯有奋斗者能永葆青春的朝气。A.语段中加点的“奋斗”“洪流”“印记”都是名词。 B.②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奋斗者面对困难时的无畏。 C.③句中“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之间应用顿号。 D.“奋斗是奋斗者永远的座右铭”这句话适合接在④句后。【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认真阅读题干,结合自己所学作答。【解答】ABC.正确。D.有误,这句话适合接在①句后。故选:D。11.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我们的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B.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C.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D.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认真阅读题干结合自己所学作答。【解答】ACD.没有使用修辞手法;B.使用修辞手法,比喻,把“母亲”比作“荷叶”,把“我”比作“红莲”。故选:B。12.书信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为表示不同的种类,古人使用了不同的别称,如:函:“便函”就是便信,“公函”就是公文。书:“家书”就是家信,“手书”就是亲笔信。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如“大札”“惠札”“便札”。简:原指写字用的竹片,引申为书信。如“书简”“小简”。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如“便笺”“锦笺”“华笺”。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简,狭长方形,长约一尺,故称“尺牍”。尺素:素,纸未发明前,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尺素引申为书信。鸿雁:典出自《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成语有“鸿雁传书”。你知道古代书信的别称吗?【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掌握。书信文化是文化常识中的一种,需要平时多做积累,也可从材料中进行一定的推敲分析,得出答案。【解答】答案:示例:鱼书、尺鲤、鲤鱼、鱼肠、鲤素、素鲤、鱼素、鱼中素、鱼缄、鱼信、鱼讯、鱼函、鱼封、文鳞、鳞素、锦鲤、锦素、锦鳞书。13.按要求古诗文默写:(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观沧海》中展示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5)《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7)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的颔联和颈联补充完整: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8)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山岛竦峙;百草丰茂(注意“竦峙”的书写)(2)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霄”的书写)(3)何当共剪西窗烛(4)铁马冰河入梦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注意“汉”的书写)(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注意“涯”的书写)(6)终古高云簇此城(7)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注意“升”的书写)(8)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书写)14.(2021秋•庐阳区期末)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灵作怪的懂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成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金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诗言冷语,10次逐我。”(1)以上文段选自《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鲁迅评价该作品为“神魔小说”。(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jǐ脊梁lǚ屡次谗chán言冷语(3)“唆嘴”在文中的意思是:搬弄是非、挑拨。(4)把选段中划线句子改为陈述句:教我不能脱身。(5)文中的白骨夫人三次变化依次为姑娘、老婆婆、老头。【答案】(1)吴承恩“神魔小说”(2)脊屡chán(3)搬弄是非、挑拨(4)教我不能脱身(5)姑娘老婆婆老头【分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现实。【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以上文段选自《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鲁迅评价该作品为“神魔小说”。(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jǐ梁”写作“脊梁”,“lǚ次”写作“屡次”,“谗言冷语”的“谗”读作“chán”。(3)本题考查词语释义。“唆嘴”在文中的意思是搬弄是非、挑拨。(4)本题考查句式转换。原文是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为:教我不能脱身。(5)本题考查名著情节。文中的白骨夫人三次变化依次为村姑、老婆婆、老头。答案:(1)吴承恩“神魔小说”(2)脊屡chán(3)搬弄是非、挑拨(4)教我不能脱身(5)姑娘老婆婆老头15.(2021秋•朝阳区校级月考)阅读李白的两首送别诗,完成各小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①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①[踏歌]唐代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这种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运用想象遥寄深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2)上面两首诗都有对于声音的描写,请你从“子规啼”和“踏歌声”中,分析诗人不同的心情。【答案】(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愁心”寄托给了“明月”,让“明月”随风陪伴友人直到夜郎西,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牵挂和同情也带到那里,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2)“子规啼”写杜鹃鸟的叫声哀婉凄切,反映了诗人沉重忧伤的心情;“踏歌声”写用歌声送别,悠扬轻快,反映出诗人轻松的心情。【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心之情。《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诗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写给被贬远调朋友的诗,诗人表达对朋友遭遇的同情和牵挂思念之情,这份情感怎样表达呢,诗的后两句,李白就把这份同情、思念与牵挂朋友的“愁心”托付给了“明月”,想象着让月亮替他传达这份情感。(2)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的理解能力。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中往往寄托着诗人的情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子规啼”,子规,就是杜鹃鸟,一个“啼”字,写出了杜鹃鸟叫声的哀婉凄切,衬托出诗人沉重忧伤的心情。而《赠汪伦》中,汪伦用歌舞的形式为李白送别,诗人听到节奏整齐、音调悠扬欢快的“踏歌声”,内心自然是轻松愉悦的。答案:(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愁心”寄托给了“明月”,让“明月”随风陪伴友人直到夜郎西,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牵挂和同情也带到那里,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2)“子规啼”写杜鹃鸟的叫声哀婉凄切,反映了诗人沉重忧伤的心情;“踏歌声”写用歌声送别,悠扬轻快,反映出诗人轻松的心情。译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赠汪伦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16.(2023秋•衡阳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三人成虎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注】:“庞恭”一作“庞葱”(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B、王信之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C、寡人自为知/屠自后断其股(《狼》)D、而谗言先至/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久之,目似瞑(《狼》)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C、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D、夫君子之行(《诫子书》)(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②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参考译文:穿井得一人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三人成虎战国时代,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不信!”魏王立刻答道。“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我会怀疑。”魏王回答道。“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恭接着问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我会相信。”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此事。”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可是,庞恭走前就有人毁谤他。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A.句意为: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去:距离;/句意为:到了中午朋友没有来,太丘就舍弃他离开了。去:离开。B.句意为:大王您相不相信。信:相信;/句意为: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信:诚信。C.句意为:魏王说一切我自己知道。自:自己;/句意为:屠夫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自:从。D.句意为:庞恭走前就有人毁谤他。至:到/句意为: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狼又赶到了。至:到。故选:D。(2)本题考查“之”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之是代词,这件事。A.虚词;B.用在主谓之间;C.代词穿井得一人这件事与例句同;D.用在主谓之间;故选:C。(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词语有:使,使用;非,不是;于,从;句子翻译为: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②重点词语有:明,明显。然,然而,但是。句意为:集市上没有老虎是很明显的事,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好像真的有老虎了。(4)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由第一篇选文中“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可见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派人询问实情,体现了求实精神;第二篇选文中由“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可见魏王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根据上述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答案:(1)D(2)C(3)①我是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是说从(在)井里挖到一个活人。②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4)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现实生活中对于传言我们要不听谣,不信谣,做到谣言止于智者。提高自身素质。17.(2023秋•郓城县校级月考)阅读文章,回答各题。一些麻雀带来了春的消息张君燕①早起,乡间小路是湿的,但并不泥泞,只是恰到好处地安抚了浮尘躁动的心。昨晚下了雨,有一股清新的泥土味道,还有淡淡的植物清香。原来,在枝头未见新绿、大地未换上新装之时,一种强大的生命气场已然形成。春天就是这样,从来不会大张旗鼓,而是悄无声息、四面埋伏。②路人走过,惊起田野旁干枯的灌木丛中的一群麻雀。大概是惊扰了麻雀甜美的梦吧,它们扇动着翅膀,叽叽喳喳地发出抗议。但很快,它们就将恼怒抛之脑后,欢快地去觅食了。③在乡间,麻雀司空见惯。比起冬去春回的小燕子总是受到客人般的礼遇,麻雀更像是乡亲们自家养的孩子,野生野长,整日在泥地里滚来滚去,却也长得皮实、健壮。在豫西北地区,人们习惯称呼麻雀为“小虫”,这缘于麻雀体形娇小,也包含了无尽的亲切与怜爱。④每年最冷的时候,麻雀就不见了,估计是躲在某个树洞中避风,与伙伴们挤在一起取暖,只在饥饿时飞出来寻找食物。麻雀胃口不大,也不贪心,吃饱了就回到巢穴中,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⑤某个阳光和煦的清晨,麻雀突然多了起来。先是一阵阵热闹的鸟鸣,然后便成群结队地出现在人们眼前。它们并不追求高远,只尽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电线杆是它们的乐园,在电线上谱出乐曲并陶醉地演奏,最让它们感到快乐。⑥春江水暖鸭先知,麻雀则最先感受到空气中的暖意。当成群的麻雀开始活跃时,春也从岁月深处款款而来。仿若有人在天地之间按动了某个开关,接下来的事情便顺理成章地发生:柳树发芽了,榆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杏花开了,梨花开了,粉嫩嫩的桃花也开了……⑦麻雀迫不及待地想要宣告这一喜讯。它们在宽广的天地间肆意奔跑——乡下没有高楼和车流,整个世界都属于它们。累了,它们就到溪边躺着,听潺潺的水声;困了,它们就趴在草窝里打个盹,除了昆虫的鸣叫,恐怕没有人会打扰它们。村口的大槐树、山脚下的野草地和返青的麦田都是它们爱去的地方,它们可以和耕牛、山羊聊聊天,还可以顺势在地上打几个滚儿,不用怕弄脏了身体,春雨会为它们沐浴,春风会替它们理顺每一根羽毛。⑧傍晚时分,天空中飞过一只麻雀,嘴里衔着一根小小的枝条。紧接着,又一只麻雀飞过,爪子上缠着一丝枯草。这些小东西们一定是玩够了,终于想起来要筑一个新的巢,好安安稳稳地迎接春天。(1)班级举办以“春天”为主题的诵读会,有同学打算朗诵这篇文章,你觉得应该选用下面哪种风格的配乐?BA.热烈奔放B.平和舒缓C.哀伤低沉D.慷慨激昂(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比起冬去春回的小燕子总是受到客人般的礼遇,麻雀更像是乡亲们自家养的孩子,野生野长,整日在泥地里滚来滚去,却也长得皮实、健壮。(3)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累了,它们就到溪边躺着,听潺潺的水声;困了,它们就趴在草窝里打个盹,除了昆虫的鸣叫,恐怕没有人会打扰它们。(4)麻雀并不追求高远,只尽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请你结合全文,说说麻雀做了哪些自己能做的事来传播春的消息。【答案】(1)B(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燕子比作客人,把麻雀比作自家养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麻雀的亲切、活泼,表达了作者对麻雀的喜爱之情。(3)“躺”“听”“趴”三个动词极富表现力,准确传神地写出了麻雀休息的场景,表现了麻雀的自由自在。(4)感受到空气中的暖意,成群的麻雀开始活跃;在电线上谱出乐曲并陶醉地演奏;在宽广的天地间肆意奔跑;和耕牛、山羊聊聊天,顺势在地上打几个滚儿;筑一个新的巢,安安稳稳地迎接春天。【分析】本文记叙了春天雨后麻雀欢快地觅食,表现了它们无忧无虑、欢快生活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安闲、自在的美好画面。文章启示我们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解答】(1)本题考查的文章的风格的分析。通读全文,从“春天就是这样,从来不会大张旗鼓,而是悄无声息、四面埋伏”可以看出文章是平和舒缓的。故选:B。(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比起冬去春回的小燕子总是受到客人般的礼遇,麻雀更像是乡亲们自家养的孩子,野生野长,整日在泥地里滚来滚去,却也长得皮实、健壮”中“比起冬去春回的小燕子总是受到客人般的礼遇”“麻雀更像是乡亲们自家养的孩子”,文章采用了比喻,把小燕子比作客人,起到了对比的作用,“自家养的孩子”相比“客人”,更亲密无间,对麻雀的喜爱溢于言表。(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躺着”“打个盹”表明这里描写的是麻雀休息的场景。麻雀想躺着就躺着,想趴着就趴着,想打盹就打盹,没有人打扰,由此可以看出它们的自由自在。(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麻雀迫不及待地想要宣告这一喜讯。它们在宽广的天地间肆意奔跑——乡下没有高楼和车流,整个世界都属于它们”“傍晚时分,天空中飞过一只麻雀,嘴里衔着一根小小的枝条。紧接着,又一只麻雀飞过,爪子上缠着一丝枯草。这些小东西们一定是玩够了,终于想起来要筑一个新的巢,好安安稳稳地迎接春天”可概括出感受到空气中的暖意,成群的麻雀开始活跃;在电线上谱出乐曲并陶醉地演奏;在宽广的天地间肆意奔跑;和耕牛、山羊聊聊天,顺势在地上打几个滚儿;筑一个新的巢,安安稳稳地迎接春天。答案:(1)B(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燕子比作客人,把麻雀比作自家养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麻雀的亲切、活泼,表达了作者对麻雀的喜爱之情。(3)“躺”“听”“趴”三个动词极富表现力,准确传神地写出了麻雀休息的场景,表现了麻雀的自由自在。(4)感受到空气中的暖意,成群的麻雀开始活跃;在电线上谱出乐曲并陶醉地演奏;在宽广的天地间肆意奔跑;和耕牛、山羊聊聊天,顺势在地上打几个滚儿;筑一个新的巢,安安稳稳地迎接春天。1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少年正是读书时,在我们美好的青春里,读书故事一串串,温馨书香一阵阵……很多故事,和书有关。阿长目不识丁,却克服困难,给鲁迅买来了《山海经》,让小鲁迅对她产生了空前的敬意。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把生平智慧化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言传身教皆是后世的楷模。朱德的母亲在家庭极其拮据的境遇中,仍东挪西借学费供朱德上私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模具行业法律法规与标准考核试卷
- 玻璃涂层技术考核试卷
- 电气安装工程的监理与验收程序规范标准考核试卷
- 相机购买指南与消费建议考核试卷
- 玻璃太阳能集热器考核试卷
- 景区旅游市场秩序维护考核试卷
- 玩具设计中的故事性与品牌塑造考核试卷
- 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考核试卷
- 粮油企业绿色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考核试卷
-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进展与创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店铺装修施工方案
- 2025火灾报警产品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细则
- 中考数学《数与式》专题训练(含答案)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查房
- 体外诊断试剂培训课件
- 《ICC概述》课件:揭秘国际刑事法院的职能与运作
-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图设计》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 DB33T 1214-202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检查用表标准
-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 液体配制安全
- 《电动航空器电推进系统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