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鲁教新版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十)_第1页
2024-2025学年鲁教新版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十)_第2页
2024-2025学年鲁教新版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十)_第3页
2024-2025学年鲁教新版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十)_第4页
2024-2025学年鲁教新版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鲁教新版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十)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24•江西模拟)小明同学在做“CO2的实验室制取、收集及性质探究”实验时,进行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制CO2的试剂 C.收集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2.(2025•五华区校级一模)昆明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A.植树造林 B.太阳能发电 C.绿色出行 D.酒精作燃料3.(2024•汨罗市模拟)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 B.通常情况下,CO2、CO均易溶于水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4.(2024•汨罗市模拟)2022年在卡塔尔举办了世界杯足球赛,化学中C60的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 B.重要档案用碳素墨水书写只利用了碳的物理性质 C.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结构不同 D.由于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石墨可用于制高铁的电刷5.(2024•汨罗市模拟)用如图所示4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用石蕊染成紫色并干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终只有实验④中的紫色石蕊小花会变红 B.实验④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C.由实验①④推断,实验④中有酸性物质生成 D.在实验④中,若对比小花放入集气瓶前后的现象,可以不必做实验③6.(2024•安徽模拟)用如图实验研究CO2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室可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CO2 B.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纸花2不变色,纸花1、3变红,说明CO2能与水反应 C.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纸花3比纸花1先变红,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D.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可得出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7.(2024•监利市模拟)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X表示反应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B.“CO→CO2”的反应类型一定是化合反应 C.“CO2→H2CO3”的反应可以用石蕊溶液检验 D.“CO2→CaCO3”的反应可以用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8.(2024•长沙模拟)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C.C2O3不能与氧化铜反应 D.C2O3能与水反应9.(2024•大余县模拟)2024年1月3日消息,中美科研人员联合研制出全球首个由石墨烯制成的功能性半导体。石墨烯属于()A.单质 B.氧化物 C.有机物 D.混合物10.(2024•武城县二模)“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B.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 C.燃烧塑料垃圾 D.鼓励乘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11.(2024•开福区校级三模)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目标体现了最大的雄心壮志。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B.固体二氧化碳升华时吸热,因此可用作人工降雨 C.木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因此都可用作燃料 D.木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因此都可用于冶炼金属12.(2024•汕头模拟)(传统文化)如图,东晋王珣的《伯远帖》被列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保存至今仍不变色,主要是因为其所用墨汁中的炭黑()A.是黑色固体 B.具有吸附性 C.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具有还原性13.(2024•凉州区三模)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用于制铅笔芯 C.明矾能加速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可作净化水的絮凝剂 D.干冰升华需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14.(2024•定边县一模)下列跨学科实践活动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选项实践活动化学知识A给大棚蔬菜施加气体肥料CO2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雨水活性炭起到杀菌消毒作用C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仪测SO2含量SO2属于空气污染物D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中A.A B.B C.C D.D15.(2024•黑龙江四模)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B.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16.(2024•苍梧县模拟)“碳家族”的成员很多。下列关于其成员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不具有润滑性 B.C60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C.金刚石和石墨都能导电 D.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二.填空题(共3小题)17.(2024•台江区模拟)2024年5月8日,“福建舰”圆满完成首次海试,航母弹射器使用了一种电池黑科技技术:将一种石墨烯与碳纳米管组合形成一种新的材料(如图1),杂化后塞进泡沫铝,用来作为电池极。(1)碳纳米管、石墨烯与金刚石结构如图2所示,三者均是由(填名称)元素组成的单质;三者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其原因是。(2)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3所示,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某电池的工作原理为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采用题中电池极的电池,放电速度将提高3~4倍,该电池放电时的能量转化形式为。18.(2024•新罗区模拟)碳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利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Ⅰ.碳的多样性(1)金刚石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因是。Ⅱ.“碳中和”的实现“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CO2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2)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的加剧。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直接贡献的一种措施:。(3)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经吸收剂处理可实现CO2的捕集。①NaOH吸收。NaOH溶液吸收CO2生成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②CaO吸收。CaC2O4在高温下分解制得疏松多孔的CaO,同时产生CO、CO2。该反应所得CO、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4)CO2与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CH4(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虚线处部分中间产物略去),可实现CO2再利用。①该反应中,除CH4外另一种生成物为(填化学式),MgO的作用是。②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已成为居民的生活用气,是因为CH4在空气中燃烧时(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9.(2024•红塔区校级三模)我国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筑梦”活动小组开展了“低碳有我”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中和”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等于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①;②消耗二氧化碳。观察图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写一条即可)。(2)调查发现,我国的碳排放80%以上来自能源使用。化石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要减少能源使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下列措施合理的是(填标号)。A.严禁使用化石燃料B.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C.捕集能源使用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进行封存处理(3)同学们通过调查后了解到:CO2、CH4等气体都会产生温室效应;相同条件下,阳光照射时,温室气体含量越高环境升温越快。于是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研究温室效应。①将图2装置的A瓶装满CO2气体,B瓶装满空气,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红墨水向(填“左”或“右”)移动;②将图2装置的A瓶装满CO2气体,B瓶装满CH4,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动,该现象说明。三.实验题(共2小题)20.(2024•江西模拟)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写出A图中标有编号a的仪器名称:。(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制取装置为B、F或C、F,你认为选用C作为发生装置,优点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选择正确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用D装置验证其部分化学性质,D装置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D装置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已知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则所选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21.(2024•深圳一模)某学习小组以“气体制备”为主题开展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1)基础实验:实验室利用装置A和B制取O2和CO2,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仪器a的名称是。②小明用A装置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小松利用B装置制取CO2,并将产生的CO2依次通入C、D装置中,可观察到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填化学方程式)。D中观察到气球(填“上浮”或“下沉”),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2)跨学科实践:利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小辰自制了装置E的家庭简易制氧机。①利用可以抽拉的线绳,可以实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接触与分离,这样设计的优点(答一点)。②若想监测产生氧气的气流速度,E中有一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将(填“a”或“b”)端导管伸入水面下。

2024-2025学年鲁教新版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十)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DCDCABBACB题号1213141516答案CBBBD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24•江西模拟)小明同学在做“CO2的实验室制取、收集及性质探究”实验时,进行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制CO2的试剂 C.收集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考点】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答案】B【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B、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试剂来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收集方法来分析;D、根据比较二氧化碳密度与空气密度大小的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A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试剂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物质,会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应的发生,故B图中所示操作不正确;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万用瓶收集气体时应“长进短出”,故C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实验中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D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2025•五华区校级一模)昆明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A.植树造林 B.太阳能发电 C.绿色出行 D.酒精作燃料【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答案】D【分析】根据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解:A、植树造林,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故A正确;B、太阳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故B正确;C、绿色出行,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C正确;D、酒精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3.(2024•汨罗市模拟)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 B.通常情况下,CO2、CO均易溶于水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考点】碳的氧化物的全面比较.【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答案】C【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一氧化碳能燃烧,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B、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C、CO2本身没有毒性,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因此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2024•汨罗市模拟)2022年在卡塔尔举办了世界杯足球赛,化学中C60的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 B.重要档案用碳素墨水书写只利用了碳的物理性质 C.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结构不同 D.由于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石墨可用于制高铁的电刷【考点】碳的化学性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答案】D【分析】A、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碳素墨水是用炭黑制成的,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碳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不是只能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B、碳素墨水是用炭黑制成的,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重要档案用碳素墨水书写,利用了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C、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D、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高铁的电刷,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2024•汨罗市模拟)用如图所示4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用石蕊染成紫色并干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终只有实验④中的紫色石蕊小花会变红 B.实验④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C.由实验①④推断,实验④中有酸性物质生成 D.在实验④中,若对比小花放入集气瓶前后的现象,可以不必做实验③【考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及实验.【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答案】C【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也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进行分析。【解答】解: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也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A.实验①中喷醋酸,④中生成了碳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该选项说法错误;B.实验④需要与实验③对照,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该选项说法错误;C.①中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④中紫色石蕊也变红,对比可知实验④中有酸性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D.实验④需要与实验③对照,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水,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6.(2024•安徽模拟)用如图实验研究CO2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室可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CO2 B.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纸花2不变色,纸花1、3变红,说明CO2能与水反应 C.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纸花3比纸花1先变红,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D.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可得出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答案】A【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观察到纸花3比纸花1先变红,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燃着的木条熄灭,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故选项说法错误。B、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通二氧化碳前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通二氧化碳后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纸花2不变色,纸花1、3变红,说明CO2能与水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C、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纸花3比纸花1先变红,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故选项说法正确。D、燃着的木条熄灭,可得出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注意是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色。7.(2024•监利市模拟)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X表示反应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B.“CO→CO2”的反应类型一定是化合反应 C.“CO2→H2CO3”的反应可以用石蕊溶液检验 D.“CO2→CaCO3”的反应可以用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考点】碳及其化合物间相互转化;反应类型的判定;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答案】B【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以及单质碳、含碳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A、C可以与O2、CuO反应生成CO2,故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故该选项说法正确;B、CO可以与O2反应生成CO2,该反应为化合反应,一氧化碳可以与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该选项说法错误;C、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故该选项说法正确;D、CO2可以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故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需要学生根据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的类型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8.(2024•长沙模拟)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C.C2O3不能与氧化铜反应 D.C2O3能与水反应【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答案】B【分析】由题意“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先回顾一氧化碳的性质:可以燃烧、可作还原剂;类比一氧化碳,可知三氧化二碳的性质,故可知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则:A.一氧化碳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C2O3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A错误;B.一氧化碳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故B正确;C.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铜,则C2O3也能在一定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故C错误;D.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反应,则C2O3也不与水反应,故D错误;故选:B。【点评】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利用知识迁移的思想,运用类比的方法,处理有关三氧化二碳(C2O3)的问题。9.(2024•大余县模拟)2024年1月3日消息,中美科研人员联合研制出全球首个由石墨烯制成的功能性半导体。石墨烯属于()A.单质 B.氧化物 C.有机物 D.混合物【考点】根据新信息判断碳单质的性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专题】物质的分类.【答案】A【分析】A、根据石墨烯是只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B、根据石墨烯只含一种碳元素进行分析。C、根据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进行分析。D、根据石墨烯是只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解答】解:A、石墨烯是只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A正确;B、石墨烯只含一种碳元素,氧化物含两种元素,故B错误;C、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石墨烯是一种单质,不属于有机物,故C错误;D、石墨烯是只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10.(2024•武城县二模)“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A.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B.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 C.燃烧塑料垃圾 D.鼓励乘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答案】C【分析】根据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解:A.垃圾分类回收,既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也能够避免环境污染,故A正确;B.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会造成温室效应和空气污染,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故B正确;C.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与烟尘,加重空气的污染,故C不正确;D.鼓励乘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能减少机动车尾气的排放量,减少空气污染,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11.(2024•开福区校级三模)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目标体现了最大的雄心壮志。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B.固体二氧化碳升华时吸热,因此可用作人工降雨 C.木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因此都可用作燃料 D.木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因此都可用于冶炼金属【考点】碳的氧化物的全面比较.【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答案】B【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固体二氧化碳升华时吸热,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木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木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故选项说法错误。B、固体二氧化碳升华时吸热,使温度降低,可用作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C、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D、木炭、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木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2024•汕头模拟)(传统文化)如图,东晋王珣的《伯远帖》被列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保存至今仍不变色,主要是因为其所用墨汁中的炭黑()A.是黑色固体 B.具有吸附性 C.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具有还原性【考点】碳的稳定性及应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答案】C【分析】根据墨的主要成分为炭黑,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进行分析。【解答】解:A.用墨汁写的字不易褪色,是因为常温下墨汁中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与碳是黑色固体无关,故A错误;B.用墨汁写的字不易褪色,是因为常温下墨汁中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与碳的吸附性无关,故B错误;C.用墨汁写的字不易褪色,是因为常温下墨汁中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故C正确;D.用墨汁写的字不易褪色,是因为常温下墨汁中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与碳的还原性无关,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3.(2024•凉州区三模)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用于制铅笔芯 C.明矾能加速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可作净化水的絮凝剂 D.干冰升华需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水的净化方法;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空气与水.【答案】B【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故选项说法正确;B、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用于做电极,故选项说法错误;C、明矾能加速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可作净化水的絮凝剂,故选项说法正确;D、干冰升华需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使用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14.(2024•定边县一模)下列跨学科实践活动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选项实践活动化学知识A给大棚蔬菜施加气体肥料CO2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雨水活性炭起到杀菌消毒作用C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仪测SO2含量SO2属于空气污染物D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中A.A B.B C.C D.D【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水的净化方法;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跨学科题;物质的分类;空气与水;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答案】B【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分析;B、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C、根据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分析;D、根据垃圾分类分析。【解答】解:A、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用作气体肥料,故A选项说法正确;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是活性炭不能起到杀菌消毒作用,故B选项说法错误;C、SO2属于空气污染物,可以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仪测SO2含量,故C选项说法正确;D、用过的塑料矿泉水瓶可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应放入可回收垃圾桶内,故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化学与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有化学知识去了解人的健康与化学物质的关系,用化学知识与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具体问题。15.(2024•黑龙江四模)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B.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答案】B【分析】A、根据它们的溶解性考虑;B、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考虑;C、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考虑;D、根据分子中的原子构成考虑.【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光合作用,故说法错误;C、CO2会使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说法正确;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故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16.(2024•苍梧县模拟)“碳家族”的成员很多。下列关于其成员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不具有润滑性 B.C60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C.金刚石和石墨都能导电 D.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考点】碳的稳定性及应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答案】D【分析】根据常见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微观构成、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石墨是自然界存在的最软的矿物之一,有滑腻感,具有润滑性,故选项说法错误。B、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金刚石不具有导电性,故选项说法错误。D、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它物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微观构成、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3小题)17.(2024•台江区模拟)2024年5月8日,“福建舰”圆满完成首次海试,航母弹射器使用了一种电池黑科技技术:将一种石墨烯与碳纳米管组合形成一种新的材料(如图1),杂化后塞进泡沫铝,用来作为电池极。(1)碳纳米管、石墨烯与金刚石结构如图2所示,三者均是由碳(填名称)元素组成的单质;三者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3所示,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3)某电池的工作原理为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CuSO4=Cu+ZnSO4。(4)采用题中电池极的电池,放电速度将提高3~4倍,该电池放电时的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考点】根据新信息判断碳单质的性质;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专题】化学与生活.【答案】(1)碳;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26.98;(3)Zn+CuSO4=Cu+ZnSO4;(4)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来分析;(2)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4)根据能量的转化来分析。【解答】解:(1)碳纳米管、石墨烯与金刚石结构如图2所示,三者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三者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答案为:碳;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3所示,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故答案为:26.98;(3)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Cu+ZnSO4;故答案为:Zn+CuSO4=Cu+ZnSO4;(4)采用题中电池极的电池,放电速度将提高3~4倍,该电池放电时的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答案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18.(2024•新罗区模拟)碳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利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Ⅰ.碳的多样性(1)金刚石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Ⅱ.“碳中和”的实现“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CO2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2)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直接贡献的一种措施:采用公共出行。(3)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经吸收剂处理可实现CO2的捕集。①NaOH吸收。NaOH溶液吸收CO2生成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CO2+NaOH=NaHCO3。②CaO吸收。CaC2O4在高温下分解制得疏松多孔的CaO,同时产生CO、CO2。该反应所得CO、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4)CO2与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CH4(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虚线处部分中间产物略去),可实现CO2再利用。①该反应中,除CH4外另一种生成物为H2O(填化学式),MgO的作用是催化作用。②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已成为居民的生活用气,是因为CH4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考点】根据新信息判断碳单质的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专题】物质的制备;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答案】(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温室效应;采用公共出行;(3)①CO2+NaOH=NaHCO3;②1:1;(4)①H2O;催化作用;②放出。【分析】(1)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2)根据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直接贡献进行分析;(3)①根据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进行分析;②根据CaC2O4在高温下分解制得疏松多孔的CaO,同时产生CO、CO2,进行分析;(4)①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故另一生成物为H2O;由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镁不发生变化进行分析;②根据CH4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热量进行分析。【解答】解:(1)金刚石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尽量采用公共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直接贡献;(3)①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CO2+NaOH=NaHCO3;②CaC2O4在高温下分解制得疏松多孔的CaO,同时产生CO、CO2,化学方程式为:CaC2O4高温¯CaO+CO↑+CO2↑,所以该反应所得CO、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4)①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故另一生成物为H2O;由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镁不发生变化,故作用是:催化作用;②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已成为居民的生活用气,是因为CH4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热量。故答案为:(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温室效应;采用公共出行;(3)①CO2+NaOH=NaHCO3;②1:1;(4)①H2O;催化作用;②放出。【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19.(2024•红塔区校级三模)我国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筑梦”活动小组开展了“低碳有我”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中和”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等于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②消耗二氧化碳。观察图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写一条即可)。(2)调查发现,我国的碳排放80%以上来自能源使用。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要减少能源使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下列措施合理的是BC(填标号)。A.严禁使用化石燃料B.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C.捕集能源使用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进行封存处理(3)同学们通过调查后了解到:CO2、CH4等气体都会产生温室效应;相同条件下,阳光照射时,温室气体含量越高环境升温越快。于是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研究温室效应。①将图2装置的A瓶装满CO2气体,B瓶装满空气,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红墨水向右(填“左”或“右”)移动;②将图2装置的A瓶装满CO2气体,B瓶装满CH4,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动,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比甲烷强。【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答案】(1)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光合作用;(2)煤;温室效应加剧;BC;(3)右;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比甲烷强。【分析】(1)根据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2)根据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的措施进行分析。(3)根据左侧装置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会导致温室效应,CO2、CH4等气体都会产生温室效应,进行分析。【解答】解:(1)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②消耗二氧化碳;根据图1,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光合作用或海水吸收;(2)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A、化石燃料是目前主要的能源,不能禁止使用,应合理使用,不符合题意;B、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题意;C、对CO2进行捕集、封存处理,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符合题意;故选BC;(3)①由图可知,左侧装置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会导致温室效应,左侧瓶中气体升温快导致左侧压强大于右侧,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中间封存的红墨水会慢慢向右移动;②CO2、CH4等气体都会产生温室效应,将图2装置的A瓶装满CO2气体,B瓶装满CH4气体,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红墨水明显向右移动,说明左侧压强大,即左侧温度升高的更快,说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比甲烷强。故答案为:(1)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光合作用;(2)煤;温室效应加剧;BC;(3)右;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比甲烷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三.实验题(共2小题)20.(2024•江西模拟)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写出A图中标有编号a的仪器名称:酒精灯。(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制取装置为B、F或C、F,你认为选用C作为发生装置,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3)选择正确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用D装置验证其部分化学性质,D装置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装置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4)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已知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则所选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E或AG。【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答案】(1)酒精灯;(2)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CaCO3+2HCl=CaCl2+H2O+CO2↑;(3)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Ca(OH)2=CaCO3↓+H2O;(4)AE或AG。【分析】(1)仪器的名称和用途;(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4)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因此需要加热;已知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则所选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E或AG。【解答】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2)选用C作为发生装置,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CaCO3+2HCl=CaCl2+H2O+CO2↑;(3)D装置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Ca(OH)2=CaCO3↓+H2O;(4)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因此需要加热;已知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则所选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E或AG;故答案为:AE或AG。【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21.(2024•深圳一模)某学习小组以“气体制备”为主题开展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1)基础实验:实验室利用装置A和B制取O2和CO2,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②小明用A装置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③小松利用B装置制取CO2,并将产生的CO2依次通入C、D装置中,可观察到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H2O+CO2=H2CO3(填化学方程式)。D中观察到气球上浮(填“上浮”或“下沉”),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2)跨学科实践:利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小辰自制了装置E的家庭简易制氧机。①利用可以抽拉的线绳,可以实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接触与分离,这样设计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起始与停止(答一点)。②若想监测产生氧气的气流速度,E中有一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是将a(填“a”或“b”)端导管伸入水面下。【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跨学科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答案】(1)①锥形瓶;②2KClO3MnO2¯△2KCl+3O2↑;③H2O+CO2=H(2)①可以控制反应的起始与停止;②a。【分析】(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以及气体密度分析;(2)根据改进装置图进行分析。【解答】解:(1)①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可知,仪器a是锥形瓶,故答案为:锥形瓶;②A装置是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且试管口没有放棉花,所以利用该装置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是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氯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ClO3MnO2¯¯③将二氧化碳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会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石蕊变红,反应方程式为:H2O+CO2=H2CO3。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后,二氧化碳会沉到底部,使气球上浮。故答案为:H2O+CO2=H2CO3;上浮;(2)①利用可以上下抽拉的线绳,可以实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接触与分离,抽走线绳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分离,反应停止,放下线绳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接触,反应发生,所以这样设计可以控制反应的起始和停止,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的起始和停止;②E中发生反应产生氧气,氧气通过导管a进入装置空饮料瓶,若想监测产生氧气的气流速度,需要将导管a浸入水中,可以通过观察水中气泡产生的速度监测产生氧气的气流速度,气泡产生快说明氧气产生快,气泡产生慢说明氧气产生慢,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考点卡片1.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知识点的认识】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就是指氧化物的具体辨析,也就是从氧化物的组成特点上,来分析判断一下某物质是不是氧化物.所谓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根据氧化物的概念,不能看出氧化物的组成特点是含有两种元素,并且其中一种必须是氧元素(如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铜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氧化物的概念及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元素的名称(或分类、元素符号)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氧化物的概念及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有关概念和氧化物的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简单分类、有关概念和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时,切不可将其和物质的简单分类孤立开来;要注意氧化物的概念是建立在化合物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要判断某物质是不是氧化物,要先看看它是不是纯净物,是不是化合物,然后,再从组成上识别它是不是氧化物.而不能只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不管它是否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就盲目地来妄加判断;否则将会事倍功半.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知识点的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是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或特点,来对某物质进行辨析、推断,看它到底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具体的判别方法或技巧是:1.从宏观角度来说,主要看它含有几种物质,含有一种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的是混合物.当然,也有一定的规律或技巧所在,那就是只要它是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或合金时,就不用再细分析了,它一定是混合物.还有,由于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并且有且只有一个化学式;所以只要某物质有化学式,也就不用再细分析了,它一定是纯净物.2.从微观角度来说,如果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含有一种分子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分子的是混合物.如果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那么含有一种原子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原子的是混合物.【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方法或技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及进一步分类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类别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方法或技巧,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在判别某物质是纯净物或混合物时,不要只看表面字眼“纯”或“混”,而要看其实质(即它的物质组成,也就是它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否则,就会误入圈套,进而导致出错失分.例如,纯净的盐酸就不是纯净物而是混合物(因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当然是混合物);而冰和水的混合物却不是混合物而是纯净物(因为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它们是同一种物质).3.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知识点的认识】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是根据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它们的不同点,来对某纯净物进一步地辨析、推断,看它到底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具体的判别方法或技巧是:1.从宏观角度来说,首先,要看它是不是纯净物,只有当它是纯净物时,它才有可能是单质或化合物.千万不能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就是单质,也不能认为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例如,白磷和红磷,虽然都由磷元素组成,但它们不属于一种物质,因此,它们混合后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更谈不上单质了.又如,空气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氮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等不同种元素组成,但是由于它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更不是化合物了.然后,在确认它是纯净物的前提下,再看它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由一种元素的是单质;由多种元素的就是化合物.2.从微观角度来说,首先,也要看它是不是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原子或分子);当确认它是纯净物时,再看它其中含有几种原子,含有一种的是单质;含有多种的是化合物.【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及元素的分类和类别辨析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单质和化合物的类别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方法或技巧,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4.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知识点的认识】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是含不含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是无机物.但是,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物.【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及其判定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分类和类别辨析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及其判定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及其判定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机物的辨析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及其判定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辨析其组成特点,看看是不是含有碳元素,1.在对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判别时,首先要明确它们都是化合物的一类;只有确认某物质是化合物以后,才可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即宏观组成特点),来确认它到底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2.在对有机物进行判别时,不能只看该化合物是否含有碳元素,还要看它是不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特殊化合物中的一种.如果是其中的一种,那么它应该属于无机物(因为这类特殊化合物具有无机物的特点,所以把它们看做无机物);如果不是其中的一种又含有碳元素,那么才可以判定它是有机物.3.值得一提的是: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少数含有碳元素的特殊化合物就属于无机物;还有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也含有碳元素,但它属于单质);同理,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无机物,但是无机物不一定都不含碳元素(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少数的特殊无机化合物就含有碳元素).5.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知识点的认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是指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等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并且,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也都与空气污染有关.就空气污染物的来源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生产是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有烟尘、硫的氧化物(如二氧化硫等)、氮的氧化物(如二氧化氮等)、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2.人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3.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燃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4.森林火灾、意外事故火灾等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空气污染及其危害的相关知识,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空气污染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空气污染源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对这一块知识考查重点.其中,有害气体的来源是这块考查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尤其是空气的污染及其污染物的来源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6.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知识点的认识】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主要是指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具体如下表所示:当然,还会经常考查到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作吸附剂,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单质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吸附剂、水的净化、物质的推断和鉴别、铁的冶炼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等.特别是,对金刚石的硬和夺目光泽及相应的用途,石墨的软、润滑和导电及相应的用途,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活性炭的吸附性及用作吸附剂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关于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可以根据“结构性质用途”这个相互关系来互推巧记和理解.2.虽然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的单质,但是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而石墨却可以说是天然存在的最软的物质.它们的物理性质之所以相差这么大,是由于其中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的.3.金属光泽一般是金属的特性,可是石墨却具有金属光泽,但是它不是金属;这一点有特别注意.4.至于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还要注意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的更强些,所以牵扯的安全方面的用作吸附剂时,一般都用活性炭.例如,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制糖工业中也利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还有自来水厂净水和净水器中也都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过滤水中的不溶性和一些可溶性的杂质,以及除去臭味的.7.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点的认识】碳的化学性质主要有三个:1.常温时,具有稳定性.例如,我国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深日久仍不变色;就是利用了碳的这个性质.2.点燃时,具有可燃性.不过,它的燃烧还有两种情况:(1)当碳在氧气或空气里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十O2点燃¯CO2;(2)当碳燃烧不充分的时候,生成一氧化碳,同时也放出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十O2点燃¯2CO.利用该性质,可以把碳用作燃料.例如,在以煤(主要成分是碳)为燃料的煤炉里,就经常发生这两个反应.3.高温时,具有还原性.也就是说,在较高温度下它能夺取某些含氧化合物里的氧,使其它元素被还原.如题所示:,就是利用木炭来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是氧化铜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十2Cu高温¯2Cu十CO2↑.还有,工业上经常用焦炭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2O3十3C高温¯4Fe十3CO2↑.【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和用途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单质的用途、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铁的冶炼、金属的化学性质、空气的污染、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和用途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反应现象、用途等有关的表达,来推断碳的化学性质及书写化学方程式,或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碳的不充分燃烧与空气污染、碳的还原性与冶金、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及有关的实验操作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和用途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虽然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有所不同,有的还相差很大,但是,由于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其化学性质是相同的.2.关于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可以根据“性质用途”这个相互关系来互推巧记和理解.但是,根据性质推断物质的用途时,还要考虑到其经济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等.3.在典型实验木条还原氧化铜时,若用酒精灯加热,可加一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其温度;最好使用酒精喷灯.在实验结束时,要先把导气管移出液面,再移走并熄灭酒精灯(以防有水倒吸到试管里,炸裂试管);并且,要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以防刚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变黑,变成氧化铜).8.碳的稳定性及应用【知识点的认识】一、碳的稳定性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所以碳单质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2、在较高温度下,碳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二、碳的稳定性的应用1、书写和绘制字画。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褪色,就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2、制造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材料等,可长时间保存。3、用于制造电极。如石墨电极,因为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稳定性。4、用于冶金工业。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中还原出来,在高温条件下,碳表现出还原性,但其化学组成在反应前后保持相对稳定。【命题方向】1、化学性质方面考查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如单质碳在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及实例。对比碳在不同条件(如高温、点燃等)下化学性质的变化,分析其稳定性的改变及原因。2、物质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探究碳的不同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石墨、C60等)的结构特点对其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和杂化轨道类型与碳化合物稳定性的关联。3、实际应用方面基于碳的稳定性,考察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如碳纤维、石墨电极等材料的性能和优势。研究碳在储存和保护文物中的作用,例如用碳材料来保存珍贵的书画、金属制品等。4、化学反应中的应用以含碳化合物的反应为例,分析碳元素在反应过程中的稳定性变化以及对反应方向和产物的影响。探究如何利用碳的稳定性来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和速率。5、环境和能源领域思考碳的稳定性在碳储存技术(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稳定的碳化合物进行储存)中的应用。研究碳材料在新能源电池(如锂离子电池中的石墨负极)中的稳定性和性能表现。6、综合分析给出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复杂情境,要求综合运用碳的稳定性知识来解决问题,如化工生产流程的优化、材料的选择等。7、实验探究设计实验来验证碳的稳定性,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碳稳定性的因素,如温度、酸碱度、氧化剂等。【解题方法点拨】一、理解碳的稳定性1、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需要明确这一性质使得碳在常温下能长期保存而不易发生化学变化。2、碳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解题时要注意区分不同温度下碳的化学性质差异。二、分析碳的稳定性应用1、从单质碳的角度,例如金刚石硬度大,性质稳定,可用于制作钻头等;石墨质软、能导电,性质稳定,可用于制作电极等。要清楚不同碳单质的性质与应用的对应关系。2、从含碳化合物的角度,如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其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性质稳定。三、解题技巧1、对于选择题,要认真审查每个选项,判断其关于碳的稳定性及应用的描述是否准确。2、简答题中,先阐述碳稳定性的表现,再详细列举其相关应用,并解释原因。3、材料分析题,要从给定的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与所学的碳的稳定性及应用知识进行联系和整合。9.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知识点的认识】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主要是指金刚石、石墨和C60;当然,碳单质不止这些,还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以及1991年日本的科学家合成、发现的布基管(即碳纳米管)和1992年瑞士科学家合成、发现的布基洋葱等一些新发现的科学前沿物质.【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的名称、性质及其用途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分类和类别辨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