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五)_第1页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五)_第2页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五)_第3页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五)_第4页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五)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4秋•合肥校级期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二者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 D.氧气和液氧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2.(2024秋•石家庄校级期中)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可将C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共涉及四种分子 B.“”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C.参加反应的H2和CO2的分子个数比为4:1 D.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种类、数目改变3.(2025•五华区校级一模)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近十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关于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铟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g C.铟原子的质子数为49 D.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4.(2024•济南)如图为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和两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g C.氖原子与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D.氖原子与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5.(2024•南漳县自主招生)F2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最早制得的稀有气体化合物即为氟化物。在He、Ne、Ar、Xe中,你认为最容易与F2反应制备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元素是()A.氙(Xe) B.氩(Ar) C.氖(Ne) D.氦(He)6.(2024秋•曲靖期中)2024年8月16日15时35分,长征四号乙遥七十二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遥感四十三号01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探索空间的火箭一般使用液氢作为燃料。氢气液化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质量 D.分子间隔7.(2023秋•海伦市校级期末)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的一组是()A.锰、钛 B.氩、金 C.铅、铂 D.氦、汞8.(2023秋•辛集市期末)钙元素被称为人体中的“白色钢筋混凝土”。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钙是金属元素 B.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 C.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10 D.钙离子的符号为Ca+29.(2024秋•郾城区校级期中)不同元素的原子中,①中子数;②质子数;③电子总数;④电子层数;⑤最外层电子数;⑥核电荷数,肯定不相同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②10.(2024秋•东坡区期中)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碳原子和氧分子 B.二氧化碳分子 C.碳分子和氧分子 D.碳原子和氧原子11.(2024秋•郾城区校级期中)“宏观一微观一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下图是几种处子的模型,请由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含有氧元素,由氧原子构成 B.氢气由2个氢原子构成 C.1个氨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 D.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属于混合物12.(2024秋•惠城区校级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以下与钛有关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钛元素是金属元素 B.钛的原子序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C.钛元素与钾元素、钙元素等位于同一族 D.钾、钙、钪、钛等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13.(2024秋•昭平县期中)第24届冬奥会运用的5G通信技术是一大科技亮点,5G通信芯片是用氮化镓材料制成的。如图是镓(G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B.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 C.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Ga3+ D.氯化镓的化学式为GaCl14.(2024秋•彬州市期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铷(Rb)原子钟被称为北斗卫星的“心脏”。图1为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1中n=8 B.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C.图2中与铷化学性质相似的微观粒子是D D.图2中B和C属于同一种元素15.(2024秋•惠城区校级期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尘土飞扬——分子在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体积改变 C.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D.水结成冰——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二.填空题(共3小题)16.(2024秋•商城县校级期中)南昌大学研发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是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写出镓离子符号:。(2)图乙中原子结构示意图所对应的元素与镓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序号)。(3)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5,核电荷数为49,则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2024秋•安岳县校级期中)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IA0一1H1.008ⅡAⅢAⅣAVAⅥAⅦA24.003二3Li6.9414Be9.0125B10.8l6C12.017N14.0l8O16.009F19.0010Ne20.18三11Na22.9912Mg24.3113Al26.9814Si28.0915P30.9716S32.0617Cl35.4518Ar39.95(1)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属(填“金属”或“非金属”);Ne的化学性质比较(填“稳定”或“不稳定”);F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如图()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周期.18.(2024秋•大田县期中)走进微观世界,探索微观奥秘。(1)原子理论的发展。卢瑟福提出有核原子模型,图1中符合该模型的是(填字母)。(2)图2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a表示的是。构成水蒸气的微观粒子是;构成氯化钠的微观粒子是(填符号)。(3)图3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①与②的(填“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相同。若m﹣n<10,则粒子③是(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三.实验题(共2小题)19.(2024秋•东坡区期中)如图1所示,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1)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2)由该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3)如图2中A、B、C三个装置的实验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试管中的无色酚酞最快变红的是,不变色的是。通过实验B、C,你得出的结论是:。20.(2024秋•怀来县期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填“是或否”),依据是。(2)图2是几个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a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选填字母)的化学性质相似;②图b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用化学符号表示)。③上述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选填字母)。(3)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①按图3进行实验,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填“甲”或“乙”),该现象说明(从微观角度解释)。②按图4进行实验时,在A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B试管中放入一张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4连接好。(ⅰ)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ⅱ)小明发现图4实验完成需等待较长时间,他采取(填实验操作)的方式,很快就观察到了现象,这说明。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五)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AABAADAABBC题号12131415答案CDBC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4秋•合肥校级期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二者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 D.氧气和液氧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答案】A【分析】根据微粒的基本特征:微粒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微粒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氧气和液氧都支持燃烧,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微粒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微粒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2024秋•石家庄校级期中)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可将C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共涉及四种分子 B.“”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C.参加反应的H2和CO2的分子个数比为4:1 D.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种类、数目改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答案】A【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解答】解:由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催化剂¯△C2H4+4H2A、由图可知,该反应涉及二氧化碳分子、氢分子、乙烯分子、水分子共四种分子,故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为水,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水分子构成,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6:2=3:1,其中2个氢分子未参与反应,故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关键是能够根据小球代表的原子结构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相关的问题分析即可。3.(2025•五华区校级一模)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近十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关于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铟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g C.铟原子的质子数为49 D.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考点】周期表信息示意图及结构示意图的综合考查.【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答案】B【分析】A、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钅”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钅”字旁。B、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C、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D、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解答】解:A、由“金”字旁可知,铟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正确。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该选项不正确。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故铟原子的质子数为49,该选项正确。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49=2+X+18+18+3,X=8,该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4.(2024•济南)如图为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和两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氖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g C.氖原子与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D.氖原子与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考点】周期表信息示意图及结构示意图的综合考查.【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答案】A【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根据钠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氖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氖原子与钠原子的电子层数分别是2、3,原子的电子层数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氖原子与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2024•南漳县自主招生)F2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最早制得的稀有气体化合物即为氟化物。在He、Ne、Ar、Xe中,你认为最容易与F2反应制备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元素是()A.氙(Xe) B.氩(Ar) C.氖(Ne) D.氦(He)【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答案】A【分析】根据原子半径最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弱,越容易失去电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由题意,F2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最早制得的稀有气体化合物即为氟化物。He、Ne、Ar、Xe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依次递增,Xe的核外电子层数最多,原子半径最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最弱,最容易失去电子,则Xe是最容易与F2反应制备稀有气体化合物。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2024秋•曲靖期中)2024年8月16日15时35分,长征四号乙遥七十二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遥感四十三号01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探索空间的火箭一般使用液氢作为燃料。氢气液化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质量 D.分子间隔【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答案】D【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在氢气液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温度降低,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氢分子的种类、氢分子的质量、原子种类均不变。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2023秋•海伦市校级期末)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不相同的一组是()A.锰、钛 B.氩、金 C.铅、铂 D.氦、汞【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元素符号的记忆情况,只要熟记常见的27种元素符号,经过互相比较即可解答。【解答】解:A、锰:Mn,钛:Ti,第一个字母不相同,故A正确;B、氩:Ar,金:Au,第一个字母相同,故B错误;C、铅:Pb,铂:Pt,第一个字母相同,故C错误;D、氦:He,汞:Hg,第一个字母相同,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较简单,关键是要熟记常见元素的符号,要注意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一定大写,第二氩、金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规则。8.(2023秋•辛集市期末)钙元素被称为人体中的“白色钢筋混凝土”。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钙是金属元素 B.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 C.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10 D.钙离子的符号为Ca+2【考点】周期表信息示意图及结构示意图的综合考查.【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答案】A【分析】A、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B、钙原子核外电子数是20。C、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D、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解答】解:A、钙元素是金属元素,该选项正确。B、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0,该选项不正确。C、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20﹣2﹣8﹣2=8,该选项不正确。D、钙离子的符号为Ca2+,该选项不正确。故选:A。【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9.(2024秋•郾城区校级期中)不同元素的原子中,①中子数;②质子数;③电子总数;④电子层数;⑤最外层电子数;⑥核电荷数,肯定不相同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②【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答案】B【分析】根据元素的定义解答,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存在状态有两种:游离态和化合态。【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离子中核电荷数不等于电子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不同种元素之间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肯定不同,但电子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存在状态可能相同,如钠离子和镁离子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元素,但电子数都为10,电子层数相同,都是两层,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都是8个,存在状态也都以化合态存在;故选:B。【点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质子数不同,电子数可能相同。10.(2024秋•东坡区期中)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碳原子和氧分子 B.二氧化碳分子 C.碳分子和氧分子 D.碳原子和氧原子【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答案】B【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解答】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题目难度较小。11.(2024秋•郾城区校级期中)“宏观一微观一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下图是几种处子的模型,请由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含有氧元素,由氧原子构成 B.氢气由2个氢原子构成 C.1个氨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 D.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属于混合物【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答案】C【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B、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C、根据分子结构模型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解答】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故A说法错误;B、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每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B说法错误;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1个氨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故C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但二氧化碳中只含一种物质,因此属于纯净物,故D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以及分子结构模型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12.(2024秋•惠城区校级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以下与钛有关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钛元素是金属元素 B.钛的原子序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C.钛元素与钾元素、钙元素等位于同一族 D.钾、钙、钪、钛等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考点】元素周期表结构及简单规律.【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答案】C【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钛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钛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故选项说法正确;C、钛元素与钾元素、钙元素等位于同一横行,位于同一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钾、钙、钪、钛等原子位于同一周期,则钾、钙、钪、钛等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2024秋•昭平县期中)第24届冬奥会运用的5G通信技术是一大科技亮点,5G通信芯片是用氮化镓材料制成的。如图是镓(G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B.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 C.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Ga3+ D.氯化镓的化学式为GaCl【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答案】D【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为稀有气体元素,属于相对稳定结构;若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解答】解:A、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镓元素的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则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故选项说法正确。C、最外层电子数是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形成Ga3+,故选项说法正确。D、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由Ga3+,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氯元素显﹣1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GaCl3,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4.(2024秋•彬州市期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铷(Rb)原子钟被称为北斗卫星的“心脏”。图1为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1中n=8 B.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C.图2中与铷化学性质相似的微观粒子是D D.图2中B和C属于同一种元素【考点】周期表信息示意图及结构示意图的综合考查.【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答案】B【分析】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B、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C、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D、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解答】解:A、图1中n=37﹣2﹣8﹣18﹣1=8,该选项正确。B、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该选项不正确。C、图2中与铷化学性质相似的微观粒子是D,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该选项正确。D、图2中B和C属于同一种元素,即氯元素,是因为它们核内质子数相等,该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15.(2024秋•惠城区校级期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尘土飞扬——分子在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体积改变 C.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D.水结成冰——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答案】C【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尘土飞扬尘土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错误;B、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错误;C、轮胎充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加压使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正确;D、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3小题)16.(2024秋•商城县校级期中)南昌大学研发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是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写出镓离子符号:Ga3+。(2)图乙中原子结构示意图所对应的元素与镓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填序号)。(3)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5,核电荷数为49,则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9。【考点】周期表信息示意图及结构示意图的综合考查.【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答案】(1)Ga3+。(2)B。(3)49。【分析】(1)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2)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3)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解答】解:(1)镓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小于4,容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带3个正电荷的镓离子,符号为:Ga3+;(2)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如图乙对应的元素与镓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这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3)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9,则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9。故答案为:(1)Ga3+。(2)B。(3)49。【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17.(2024秋•安岳县校级期中)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IA0一1H1.008ⅡAⅢAⅣAVAⅥAⅦA24.003二3Li6.9414Be9.0125B10.8l6C12.017N14.0l8O16.009F19.0010Ne20.18三11Na22.9912Mg24.3113Al26.9814Si28.0915P30.9716S32.0617Cl35.4518Ar39.95(1)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012;(2)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属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Ne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填“稳定”或“不稳定”);F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3)如图()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元素位置之间的相互推断;原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每一小方格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解答;元素周期表每一小方格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解答】解:(1)由元素周期表每一小方格中的信息可知,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012;(2)由元素周期表每一小方格中的信息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是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Ne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稳定.F元素是第9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3)由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故答案为:(1)9.012;(2)金属,稳定,7;(3)三.【点评】明确元素周期表每一小方格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解答本题关键.18.(2024秋•大田县期中)走进微观世界,探索微观奥秘。(1)原子理论的发展。卢瑟福提出有核原子模型,图1中符合该模型的是C(填字母)。(2)图2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a表示的是原子。构成水蒸气的微观粒子是水分子;构成氯化钠的微观粒子是Na+和Cl﹣(填符号)。(3)图3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①与②的质子数(填“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相同。若m﹣n<10,则粒子③是阴离子(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论观点发展;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答案】(1)C;(2)原子;水分子;Na+和Cl﹣;(3)质子数;阴离子。【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2)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3)根据图中信息,以及离子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1)A表示原子是不可分的粒子,B表示原子没有原子核,C表示卢瑟福提出有核原子模型,故选C;(2)图2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a表示的是原子,原子可通过得失电子变为离子,也可结合为分子,构成水蒸气的微观粒子是水分子;构成氯化钠的微观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符号分别为:Na+和Cl﹣;(3)图中①与②的质子数相同;若m﹣n<10,即m<10+n,则表示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阴离子。故答案为:(1)C;(2)原子;水分子;Na+和Cl﹣;(3)质子数;阴离子。【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三.实验题(共2小题)19.(2024秋•东坡区期中)如图1所示,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1)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A中液体变红。(2)由该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分子在不断运动。(3)如图2中A、B、C三个装置的实验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小试管中的无色酚酞最快变红的是C,不变色的是A。通过实验B、C,你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答案】(1)A中液体变红;(2)分子在不断运动;(3)C;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析】根据氨气分子的性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和无色酚酞的性质(遇碱性溶液变红,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进行分析。【解答】解:(1)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运动,并溶解在A烧杯水中生成氨水,氨水使A烧杯中酚酞试液变红色,即A中液体变红;(2)A、B烧杯所盛放的物质相同,由于A烧杯被大烧杯罩住,大烧杯内气体分子运动不出来,A、B烧杯内实验的现象不同,通过实验现象的对比,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3)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滴有酚酞的棉花上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无色酚酞变红最快的是C,不变色的是A;②通过实验B、C,C中无色酚酞变红速度比B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答案为:(1)A中液体变红;(2)分子在不断运动;(3)C;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性质和酸碱指示剂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2024秋•怀来县期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否填“是或否”),依据是质子数不同。(2)图2是几个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a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b(选填字母)的化学性质相似;②图b表示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O2﹣(用化学符号表示)。③上述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d(选填字母)。(3)某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的有关情况,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①按图3进行实验,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甲(填“甲”或“乙”),该现象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从微观角度解释)。②按图4进行实验时,在A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B试管中放入一张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4连接好。(ⅰ)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滤纸条从左至右依次出现红点的现象;(ⅱ)小明发现图4实验完成需等待较长时间,他采取加热(填实验操作)的方式,很快就观察到了现象,这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答案】(1)否;质子数不同;(2))①b;②得到;O2﹣;③d;(3)①甲;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②(ⅰ)滤纸条从左至右依次出现红点;(ⅱ)加热;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析】(1)根据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分析。(2)①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分析。②根据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③根据在阴离子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分析。(3)①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运动到烧杯甲中,与烧杯甲中的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分析;②(ⅰ)根据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析;(ⅱ)根据加热可以加速分子运动分析。【解答】解:(1)图1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不属于同种元素,依据是质子数不同。(2)①a与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二者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②图b表示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氧离子,符号为:O2﹣。③上述粒子中,在d属中质子数相遇电子数,属于阴离子。(3)①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运动到烧杯甲中,与烧杯甲中的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该现象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②(ⅰ)一段时间后,滤纸条从左至右依次出现红点,是因为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时,与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ⅱ)加热可以加速分子运动,所以发现滤纸上的酚酞溶液需等待较长时间才变红,应采取加热方法,就很快观察到相同现象,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答案为:(1)否;质子数不同;(2))①b;②得到;O2﹣;③d;(3)①甲;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②(ⅰ)滤纸条从左至右依次出现红点;(ⅱ)加热;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考点卡片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知识点的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是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或特点,来对某物质进行辨析、推断,看它到底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具体的判别方法或技巧是:1.从宏观角度来说,主要看它含有几种物质,含有一种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的是混合物.当然,也有一定的规律或技巧所在,那就是只要它是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或合金时,就不用再细分析了,它一定是混合物.还有,由于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并且有且只有一个化学式;所以只要某物质有化学式,也就不用再细分析了,它一定是纯净物.2.从微观角度来说,如果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么含有一种分子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分子的是混合物.如果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那么含有一种原子的是纯净物,含有多种原子的是混合物.【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方法或技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及进一步分类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类别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方法或技巧,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在判别某物质是纯净物或混合物时,不要只看表面字眼“纯”或“混”,而要看其实质(即它的物质组成,也就是它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否则,就会误入圈套,进而导致出错失分.例如,纯净的盐酸就不是纯净物而是混合物(因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当然是混合物);而冰和水的混合物却不是混合物而是纯净物(因为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它们是同一种物质).2.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知识点的认识】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的性质,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和本质区别、溶解现象与溶解的原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分子与原子的彼此之间有间隔,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以及它们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和本质区别等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八个字.在利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先看看与哪种粒子(即分子还是原子)有关,然后再联系着该粒子的有关性质进行分析解答之.2.在解释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等问题时,一定要联系着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和本质区别来进行思考、分析.但是,不能认为“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当然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确实是该分子保持的,而构成该分子的原子是不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可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中是没有分子存在的,此时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原子所保持的.例如,水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水分子保持的,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而对金属(如铁、铜等)、固态非金属(如碳、硫)、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这三类物质来说,它们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中是不含分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就不是由分子保持的了,而是由构成它的原子保持的.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知识点的认识】微粒观点的应用就是从物质的微粒性角度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运用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知识来分析解释实际问题.例如,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是由于水受热时,水分子获得的能力大,运动加剧,分子间隔逐渐变大,从而使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而模型图的应用是指把看不见的、抽象的微观粒子,用能够看到的模型图的形式形象展现出来,以便用来解释抽象的概念、化学反应或实际问题等.例如,分析图1中的模型图可知:(1)A表示的是某种原子(因为原子模型之间没有连接起来);当该原子是能够直接物质的原子(即金属元素的原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和能够构成固态非金属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时,该图还能表示由这种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2)B表示的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因为原子模型之间连接起来了,即原子结合构成了分子),还表示由该分子构成的单质.(3)C表示的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还表示由该分子构成的化合物.(4)D表示的是两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不同的分子,还表示由这两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5)原子模型之间没有连接起来的表示是原子;原子模型之间连接起来的表示是分子(即原子结合构成了分子).(6)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原子或分子(指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的物质;化合物是只含有一种分子(指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的物质;混合物是含有多种分子的物质.又如,分析图2中的模型图可知:(1)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2)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和乙物质都属于单质.(3)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5)甲、乙、丙的化学式分别是BA3(或A3B)、A2和B2.(6)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BA3(或A3B)=B2+3A2(由于不知条件和物质的状态,所以暂时不够全面).(7)该反应的类型是分解反应.【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尤其是借助微观粒子反应模型图考查分子、原子知识是近年中考的新亮点.此类试题提高了试题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分子和原子的辨析、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类型、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运用分子观点来分析解释实际问题和运用模型图分析解答有关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和化学反应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运用微粒观点解释实际问题时,要先看看与哪种粒子有关,然后再联系着该粒子的有关性质进行分析解答之.2.运用模型图来解答有关题目时,要先留意单个原子模型图的说明(即原子模型图所代表的意义和相应的元素符号),然后再逐一分析,综合考虑.尤其是,在解答用模型图来表示化学反应的题目时,一定要特别细心地进行全面思考才行;一般要做到以下“六抓”:(1)抓分子、原子的性质,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能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3)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4)抓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5)抓反应基本类型及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6)抓单个分子的构成情况;等等.4.原子论观点发展【知识点的认识】1.原子结构:这是中考化学中的一个重要考点,涉及原子的组成、电子排布等基本概念。2.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性质和分类。3.推理思维:在化学学习中,推理是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例如,通过已知信息推断未知信息,这在中考题目中经常出现。【命题方向】1.基础知识的考察:中考命题通常会围绕原子论的基础知识展开,如原子的组成、元素的分类等。2.推理与应用:命题会通过具体的化学现象或实验结果,要求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3.综合应用:命题可能会结合多个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通过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化学反应的过程。【解题方法点拨】1.夯实基础:首先要扎实掌握原子论的基本知识,确保对每一个概念都有清晰的理解。2.逻辑推理: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从已知信息出发,逐步推导出未知结论。3.模拟练习:通过大量的模拟练习,熟悉各种类型的题目和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知识点的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如表所示:【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微观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性质及其本质区别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分子大(或重),原子小(或轻)”.当然,分子确实比构成的它的任何一个原子都要大(或重).例如,水分子比构成它的氢原子或氧原子都要大(或重),但水分子与其它原子相比就不一定了.2.我们也不能笼统地说“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当然,构成分子的哪些原子确实不能直接构成该分子构成的物质,但是它们也可能直接构成其它的物质.例如,水是水分子构成的,而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不能直接水的;但是,氢原子可以直接构成氢气,氧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氧气(或臭氧).3.这种说法:“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也是错误的.当然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确实是该分子保持的,而构成该分子的原子是不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但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中是没有分子存在的,此时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原子所保持的.例如,水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水分子保持的,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而对金属(如铁、铜等)、固态非金属(如碳、硫)、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这三类物质来说,它们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中是不含分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就不是由分子保持的了,而是由构成它的原子保持的.4.分子和原子的最本质的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够分解,而原子不能够再分.6.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知识点的认识】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是这样的:最外层电子不稳定的原子通过得、失最外层的电子,从而变成了阴、阳离子;当然,阴、阳离子如果再失、得相应的电子,就又变成了原来的原子了.总之,它们的相互转化是通过电子的得失来完成的.如图所示:.例如,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钠原子通过失去一个电子,而变成了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的钠离子(它属于阳离子);反过来,钠离子通过得到一个电子,又会变成了原来的钠原子.同样,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氯原子通过得到一个电子,而变成了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的氯离子(它属于阴离子),反过来,氯离子通过失去一个电子,也会变成了原来的氯原子.【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或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合价、离子符号的书写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原子转化离子时的电子得失情况和得失数目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原子得失电子的目的都是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2.原子得失电子是由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即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所得的电子数是8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差),变成相应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就是所得的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即是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所失的电子数就是其最外层电子数),变成相应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就是所失的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得电子,也不失电子.由此可见,原子的得失电子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是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这个关系来彼此相互推断.3.原子的得失电子与其元素的化合价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几个电子,该阴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该元素就显负几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几个电子,该阳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该元素就显正几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得失电子,该元素就显零价.反过来,依然成立.所以,还可以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判断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得失情况和得失数目,以及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等等.4.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只是原子有电子的得失,离子也有电子的得失.只不过,阳离子是通过得电子变成原子的,它所得电子的数目就是该原子原来所失电子的数目;而阴离子是通过失电子变成原子的,它所失电子的数目就是该原子原来所得电子的数目.7.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知识点的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决定着该原子在化学反应时是否得失电子,也就是决定了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因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的稳定性(即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非常密切.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少于4个时,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从而达到稳定结构;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多于4个时,容易获得电子,从而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为8个电子时,本身就是于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时一般不会有电子的得失,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稳定.这里所说的稳定结构是指相对稳定结构,也就是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所以还可以说,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br/>【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或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合价、离子符号的书写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最外层电子的得失情况和得失数目的判断、是否是稳定结构的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br/>【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br/>1.原子得失电子的目的都是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br/>2.原子得失电子是由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即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所得的电子数是8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差),变成相应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就是所得的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即是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所失的电子数就是其最外层电子数),变成相应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就是所失的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得电子,也不失电子.由此可见,原子的得失电子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是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这个关系来彼此相互推断.<br/>3.原子的得失电子与其元素的化合价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几个电子,该阴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该元素就显负几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几个电子,该阳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该元素就显正几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得失电子,该元素就显零价.反过来,依然成立.所以,还可以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判断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得失情况和得失数目,以及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等等.<br/>4.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只是原子有电子的得失,离子也有电子的得失.只不过,阳离子是通过得电子变成原子的,它所得电子的数目就是该原子原来所失电子的数目;而阴离子是通过失电子变成原子的,它所失电子的数目就是该原子原来所得电子的数目.8.原子结构示意图【知识点的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为了形象地描述极其微小的原子的结构,而采用图示的方法,将原子结构直观的表现出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以钠原子为例,介绍如下:离子结构示意图就是指原子得失电子以后的结构示意图。当原子通过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变成阳离子时,该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不仅减少了一个电子层,而且电子数也减少了,小于了核内质子数;当原子通过获得电子,而变成阴离子时,该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电子层数是一样的,但是电子数比原来多了,大于了核内质子数。还是以钠原子所变成的钠离子为例吧,其结构示意图应该为:具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比较,如表所示【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元素或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判断、最外层电子的得失情况和得失数目的判断、是否是稳定结构的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且还能用来推断该离子所带的电荷和该元素的化合价。也就是,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几个电子(即8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差),该阴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该元素就显负几价;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几个电子(即其最外层电子数),该阳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该元素就显正几价;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得失电子,该元素就显零价。反过来,依然成立。因此,还可以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判断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最外层电子数,以及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等等。2.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3.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主要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如果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那么该粒子结构示意图就是原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原子了;如果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等,那么该粒子结构示意图就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离子了;不过,此时又分两种情况:当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结构示意图是阳离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阳离子了;当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结构示意图是阴离子结构示意图,它所表示的粒子也就是阴离子了。因此,在辨别某粒子结构示意图是原子结构示意图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时,一定要抓住它们的这个主要区别,进行细心地分析判断。4.在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相互推断时,一定要根据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来进行思考、分析。也就是,原子得失电子是由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一般来说,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即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所得的电子数是8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差),变成相应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就是所得的电子数),此时电子层数不变,只是最外层电子增多了,从而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即是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所失的电子数就是其最外层电子数),变成相应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就是所失的电子数),此时电子层数减少了一层,并且原来的最外层电子也减少掉了,从而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由此可见,原子的得失电子与离子所带的电荷是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这个关系来彼此相互推断其结构示意图。9.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知识点的认识】分子的定义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分子的特性主要有这样4个:“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间有间隔”.并且,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和本质区别、溶解现象与溶解的原理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分子的彼此之间有间隔,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以及它与原子的概念、联系和本质区别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以及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和本质区别等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分子的定义的理解,不要只局限于它的内涵,要站在全局的立场上,全面地领会.也就是,分子确实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是反过来说“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分子”是不正确的.因为,原子或离子也是能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从根本上说,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构成它的粒子所保持的.可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不仅仅是分子,还有原子或离子等.当然,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确实是分子保持的;例如,水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水分子保持的,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而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中是没有分子存在的,此时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原子所保持的;例如,金属(如铁、铜等)、固态非金属(如碳、硫)、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这三类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其中是不含分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就不是由分子保持的了,而是由构成它的原子保持的.还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中也是没有分子存在的,此时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离子所保持的;例如,氯化钠的化学性质就是由构成它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共同保持的.2.分子的主要特性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四个字.在利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先看看与分子的哪一个特性有关,然后再根据该特性进行细致地分析解答之.3.在解释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等问题时,一定要联系着分子与原子的概念、联系和本质区别来进行思考、分析.10.离子结构示意图【知识点的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为了形象地描述极其微小的原子的结构,而采用图示的方法,将原子结构直观的表现出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以钠原子为例,介绍如下:离子结构示意图就是指原子得失电子以后的结构示意图。当原子通过失去最外层电子,而变成阳离子时,该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相比,不仅减少了一个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