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讲 常见的碱 中和反应》同步练习_第1页
《第05讲 常见的碱 中和反应》同步练习_第2页
《第05讲 常见的碱 中和反应》同步练习_第3页
《第05讲 常见的碱 中和反应》同步练习_第4页
《第05讲 常见的碱 中和反应》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③作建筑材料:用石灰浆粉刷墙等。(3)当石灰水中存在较多未溶解的熟石灰时,称为石灰乳或石灰浆。氢氧化钙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4)其他常见的碱: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钡Ba(OH)2,氨水NH3·H2O。二、碱的化学性质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注意:难溶于水的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氢氧化镁等。2.与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反应(1)与二氧化碳的反应①氢氧化钠:2NaOH+CO2=Na2CO3+H2O②氢氧化钙:Ca(OH)2+CO2=CaCO3↓+H2O(2)与二氧化硫的反应①氢氧化钠:2NaOH+SO2=Na2SO3+H2O②氢氧化钙:Ca(OH)2+SO2=CaSO3↓+H2O(3)与三氧化硫的反应①氢氧化钠:2NaOH+SO3=Na2SO4+H2O②氢氧化钙:Ca(OH)2+SO3=CaSO4↓+H2O3.与酸反应①氢氧化钠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H2O②氢氧化钙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4.与部分盐反应①氢氧化钠:2NaOH+CuSO4=Cu(OH)2↓+Na2SO4②氢氧化钙:Na2CO3+Ca(OH)2=CaCO3↓+2NaOH课时2eq\b\lc\|\rc\(\a\vs4\al\co1(,,,))溶液的导电性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原因中和反应一、溶液的导电性1.实验步骤:分别将NaCl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酒精溶液、蔗糖溶液装入烧杯,插入电极,接通直流电源。2.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发现,接入酒精溶液和蔗糖溶液电路中的灯泡不发光,而接入NaCl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电路中的灯泡发光。3.实验结论:酒精溶液和蔗糖溶液不导电,NaCl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能导电。4.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原因:经研究发现NaCl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等酸碱盐溶液中,存在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离子。二、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原因1.酸碱组成的特点(1)酸:组成中含有氢和酸根的化合物。(2)碱:组成中含有金属元素(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的化合物。2.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原因(1)酸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H+或氢离子。(2)碱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OH-或氢氧根。三、中和反应1.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2.实质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即H++OH-→H2O。由此可知H+和OH-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3.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统称为盐。例如: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钠等属于盐类物质。应用(1)改良土壤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土壤中生长,如果土壤酸性或碱性太强都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若某地区土壤显酸性,可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中,以中和酸性物质。注意:不用氢氧化钠,因为NaOH的碱性、腐蚀性很强。(2)处理工厂废水①一般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废水。②若工厂的废水显碱性,则可用硫酸中和。(3)用于医药①人的胃液中含有适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胃酸过多,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可以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中和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注意:不用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因为Ca(OH)2和NaOH都有腐蚀性。②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显碱性)可以涂抹食醋减轻痛痒;被蚊虫叮咬(分泌蚁酸)后涂抹碱性物质,如肥皂水、牙膏等物质可以减轻痛痒。一、干燥剂和干燥器的选择1.干燥剂的选择根据被干燥气体的性质选择,不能让干燥剂与被干燥的气体反应。干燥剂可干燥的气体不能干燥的气体碱性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碱石灰碱性气体:NH3;中性气体:H2、O2、CO、CH4、N2等酸性气体:H2S、CO2、SO2、HCl等酸性浓硫酸酸性气体:CO2、SO2、HCl等;中性气体:H2、O2、CO、CH4、N2等碱性气体:NH3;还原性气体:H2S等(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中性无水氯化钙(CaCl2)绝大多数气体NH3(无水CaCl2与NH3反应生成CaCl2·8NH3)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部分变质1.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证明方法①取样(如果是固体,就需要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过量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碳酸钠存在,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Na2CO3+CaCl2=2NaCl+CaCO3↓或Na2CO3+Ca(NO3)2=2NaNO3+CaCO3↓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滤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钠存在,氢氧化钠部分变质。2.氢氧化钙固体部分变质的证明方法①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钙存在,证明氢氧化钙已经变质。CaCO3+2HCl=CaCl2+H2O+CO2↑②另取少量固体,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色,说明有氢氧化钙存在,氢氧化钙部分变质。三、氢氧化钠固体的称量方法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要放在玻璃皿中,不能放在纸上,防止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后沾到纸片上;也不能用托盘直接测量,防止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后腐蚀天平的托盘。错误操作:正确操作:酸、碱、盐类物质的比较名称构成粒子水溶液中解离出的离子特点举例酸分子H+和酸根离子阳离子全部是H+HCl、H2SO4碱离子或分子OH-和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全部是OH-NaOH、Ca(OH)2、Ba(OH)2盐离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除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外,可能还含有其他离子NaCl、K2SO4、NaHSO4、CuSO4五、中和反应1.中和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它特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2.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Fe2O3+3H2SO4=Fe2(SO4)3+3H2O、2NaOH+CO2=Na2CO3+H2O。考点剖析考点一:常见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1.(2023·湖南省株洲市中考真题)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但易吸收水蒸气而潮解,还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潮解过程是物理变化;②变质过程是化学变化;③变质过程是物理变化;④潮解过程是化学变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潮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二氧化碳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答案:A。考点二:碱的化学性质2.(2023·年甘肃省白银市中考真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请你一起参与探究。【实验过程与分析】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操作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无明显现象实验结论氢氧化钠能与紫色石蕊反应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氢氧化钠不能与盐酸反应(1)实验一的现象:__________。(2)实验二的现象:__________。【实验反思与拓展】(3)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4)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再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__色变为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5)由实验三联想到把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本实验中忽略CO2溶于水)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当观察到_______现象时,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取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CO2,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_______溶液,当观察到_______现象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答案】(1)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2)产生蓝色沉淀(3)2NaOH+CuSO4=Na2SO4+Cu(OH)2↓(4)红HCl+NaOH=NaCl+H2O(5)①气球膨胀②CaCl2有白色沉淀【解析】(1)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会变蓝;所以实验一的现象: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2)氢氧化钠溶液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所以实验二的现象:产生蓝色沉淀;(3)氢氧化钠溶液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所以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uSO4=Na2SO4+Cu(OH)2↓;(4)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会变红,再滴入稀盐酸,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所以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5)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装置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压强,就会观察到气球膨胀,即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检验碳酸钠的存在即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可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钙等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当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考点三:中和反应及应用3.(2023·湖北省荆州市中考真题)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A.加氢氧化铜固体生成蓝色溶液 B.加入镁粉,没有气体生成C.测得该溶液的pH=7 D.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答案】C【解析】A、加入氢氧化铜固体,氢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生成蓝色溶液,说明含盐酸,不符合题意;B、加入镁粉,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没有气体生成,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氢氧化钠过量,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只含氯化钠,则pH=7,符合题意;D、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说明溶液中含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四:酸碱反应的实质4.(2023·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真题)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实质。由下面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质可表示为H++OH-=H2O,像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按以下步骤:以Na2CO3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为例。①【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2H2O+CO2↑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如:强酸、强碱和大部分可溶性盐)写成离子形式,沉淀、气体和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上述化学方程式可改写成:2Na++COeq\o\al(2-,3)+2H++SOeq\o\al(2-,4)=2Na++SOeq\o\al(2-,4)+H2O+CO2↑③【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并将方程式化为最简;COeq\o\al(2-,3)+2H+=H2O+CO2↑④【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1)请写出BaCl2溶液与H2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2)H++OH-=H2O,该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还可以表示H2SO4+2KOH=K2SO4+2H2O等强碱与强酸反应,所以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请写出与Ag++Cl-=AgCl↓相对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答案】(1)SOeq\o\al(2-,4)+Ba2+=BaSO4↓(2)AgNO3+HCl=AgCl↓+HNO3(合理即可)【解析】(1)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Cl2=BaSO4↓+2HCl,氯化钡为可溶性盐,硫酸和盐酸为强酸,则可改为离子,则可改写为:Ba2++2Cl-+2H++SOeq\o\al(2-,4)=BaSO4↓+2Cl-+2H+,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离子方程式为:SOeq\o\al(2-,4)+Ba2+=BaSO4↓。(2)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NO3+HCl=AgCl↓+HNO3,由于硝酸银为可溶性盐,盐酸和硝酸为强酸,则可拆分为Ag++NOeq\o\al(-,3)+Cl-+H+=AgCl↓+NOeq\o\al(-,3)+H+,则删去相同的离子后,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考点五:酸碱反应的综合5.(2023·辽宁省铁岭市、葫芦岛市中考化学真题)在学习了酸、碱的性质后,为加深对酸和碱主要性质的认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活动。(1)实验活动一: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仍为蓝色。写出产生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继续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振荡,观察到蓝色沉淀消失。【实验分析】同学们对此时试管中溶液成分分析后认为:溶液中溶质一定有,可能有。【实验验证】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到,证明了可能存在的物质是存在的。(2)实验活动二:同学们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氢氧化钙的性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各加入0.1g氢氧化钙粉末,分别加入10mL水和mL稀盐酸,振荡;再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试管甲中固体未完全溶解,试管乙中固体完全溶解,溶液为无色氢氧化钙的性质为通过以上实验,兴趣小组同学们对酸、碱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答案】(1)2NaOH+CuSO4=Na2SO4+Cu(OH)2↓;Na2SO4、CuSO4;H2SO4/硫酸;无蓝色沉淀产生(合理即可);(2)10;试管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微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解析】(1)产生蓝色沉淀的反应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实验分析: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观察到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仍为蓝色,说明硫酸铜还未完全反应,滴加稀硫酸,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此时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硫酸铜、硫酸钠,可能含有硫酸;实验验证: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溶液中存在硫酸,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待硫酸完全反应后,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故观察到无蓝色沉淀产生,说明可能存在的物质是存在的;(2)要验证氢氧化钙的性质,根据控制变量法,加入水和稀盐酸的体积应相同,则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0.1g氢氧化钙粉末,分别加入10mL水和10mL稀盐酸,振荡;再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结论为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无色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故现象为:试管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向10mL水中加入0.1g氢氧化钙,固体不能全部溶解,说明室温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氢氧化钙的质量小于1g,说明室温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于1g,说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无色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不变色,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而试管乙中固体完全溶解,溶液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

过关检测1.(2023·辽宁省阜新市中考化学真题)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以用来除铁锈B.熟石灰和氢氧化钠都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C.用汽油、洗涤剂去除油污都属于乳化现象D.氯化钠和亚硝酸钠在生活中都可以作调味品【答案】A【解析】A、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氧化铁反应,故都能用于除铁锈,选项正确;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是一种碱性的物质,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改良土壤,氢氧化钠具有碱性,但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选项错误;C、用汽油去油污是溶解原理,不是乳化现象,洗涤剂去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选项错误;D、氯化钠在生活中可以作调味品,但亚硝酸钠有毒,不能作调味品,选项错误。故选A。2.(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有关NaOH说法错误的是A.NaOH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 B.NaOH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

C.NaOH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NaOH应密封保存【答案】C【解析】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故A说法正确;B、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属于腐蚀品,故B说法正确;C、氢氧化钠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是不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氢氧化钠显碱性,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故C说法错误;D、氢氧化钠易吸收水分而潮解,易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应该密封保存,故D说法正确;故选C。3.(2023·广东中考真题改编)项目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将树叶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煮沸,叶肉变黄时取出,洗刷干净后制成叶脉书签,如图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下列与制作叶脉书签项目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NaOH溶液可以腐蚀叶肉B.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C.制作完成后废液需回收处理D.NaOH固体存放处应张贴如图乙所示标志【答案】D【解析】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能腐蚀叶肉,故选项说法正确;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能腐蚀叶肉,制作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直接排放会污染水体,制作完成后废液需回收处理,故选项说法正确;D、NaOH固体存放处应张贴腐蚀品标志,不能贴图乙所示标志,故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4.(2023·山东省枣庄市中考真题)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下列选用的物质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A.紫色石蕊试液 B.镁条 C.氧化铜 D.硫酸钠溶液【答案】D【解析】A、紫色石蕊试液遇稀盐酸变红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蓝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B、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镁,固体溶解、有气泡,镁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C、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氧化铜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D、硫酸钠溶液与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符合题意;故选D。5.(2023·四川省眉山市中考真题)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3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C.60s时,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D.该实验是将稀盐酸加入稀NaOH溶液【答案】D【解析】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有热量放出,说法正确;B、由图可知30s时溶液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盐酸未完全反应,故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说法正确;C、由图可知60s时,pH大于7,所以溶液显碱性,加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变成蓝色,说法正确;D、根据pH图,反应前溶液显酸性,pH小于7,反应后溶液pH大于7,是氢氧化钠加入稀盐酸中,说法错误。故选:D。6.(2023·湖南省郴州市中考真题)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反应为:Al(OH)3+3HCl=AlCl3+3H2O,其中未涉及的物质类别是A.酸 B.碱 C.单质 D.氧化物【答案】C【解析】此反应涉及了四种物质,从物质的分类来看,A1(OH)3属于碱,HCl属于酸,AlCl3属于盐。H2O属于氧化物,未涉及的物质类别是单质,故选C。7.(2023·江苏省苏州市中考真题)常温下,将10mL5%NaOH溶液逐滴加入盛有5mL5%稀盐酸(含2滴酚酞)的锥形瓶中,边滴边振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滴加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中的数目不断增加B.滴加过程中,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红色时,溶液pH为7C.滴加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温度不断升高D.滴加结束后,取少量溶液蒸干,所得白色固体是NaCl【答案】A【解析】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本质反应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所以滴加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中Na+的数目不断增加,故A正确;B、溶液为红色说明氢氧化钠过量,则溶液显碱性,pH>7,故B错误;C、中和反应放热,反应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等盐酸完全反应后,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温度不再升高,故C错误;D、滴加结束后,氢氧化钠过量,所以取少量溶液蒸干,所得白色固体是NaCl、NaOH,故D错误。故选A。8.(2023·吉林省中考真题)下列实验,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B.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C.取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的溶液,蒸干得到白色固体D.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并不断测定混合溶液的pH【答案】C【解析】A、无色酚酞遇酸性溶液、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将酚酞溶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没有变化。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HCl+NaOH=NaCl+H2O,刚开始溶液无明显现象,直到氢氧化钠过量,溶液变红,可以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无色酚酞遇酸性溶液、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将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变红,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HCl+NaOH=NaCl+H2O,刚开始溶液无明显现象,溶液颜色依旧为红色,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则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变为无色,可以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若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HCl+NaOH=NaCl+H2O,产物为氯化钠,蒸干可以得到白色固体,若氢氧化钠和盐酸不反应,蒸干后盐酸会挥发成氯化氢气体,氢氧化钠变为白色固体,故无法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C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7,盐酸呈酸性,pH<7,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7,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并不断测定混合溶液的pH,开始时,测得pH>7,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测得pH=7,稀盐酸过量,测得pH<7,可以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9.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钾溶液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B.氢氧化钾能去油污,原理是乳化C.氢氧化钾不慎沾到手上,应用大量水冲洗,并涂硼酸溶液D.称量氢氧化钾固体时应在托盘两边各垫一张质量相同的称量纸【答案】C【解析】A、氢氧化钾溶液不能与CO反应,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B、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能与油类发生反应,也可用于去油污,故选项说法错误;C、氢氧化钾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氢氧化钾不慎沾到手上,应用大量水冲洗,并涂硼酸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D、氢氧化钾有很强的腐蚀性,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0.下列试剂中,可用来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A.酚酞试液 B.石蕊试液 C.稀盐酸 D.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A、酚酞试液遇到二者均会变红,无法判断。故A错误;B、石蕊试液遇到二者均会变蓝,无法判断。故B错误;C、稀盐酸和二者都发生反应,但均无明显的现象,无法判断。故C错误;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现象。故D正确。故选D。11.(2023·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B.加入b克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C.加入c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Cl-D.NaOH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答案】C【解析】A、由于稀盐酸中含有水,则最开始水的质量不为零,则甲表示水的质量,乙表示氯化钠的质量,该选项说法正确;B、由图可知,加入bg氢氧化钠时,氯化钠质量不变,表示此时恰好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C、加入cg氢氧化钠时,氢氧化钠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则其中的阴离子为OH-和Cl-,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溶液中的盐酸不断减少,则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2.(2023·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怎样证明NaOH溶液分别与CO2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分析讨论】(1)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思路I:验证有_______;思路Ⅱ: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实验探究】同学们分两组分别设计方案进行探究。组别第一组第二组实验示意图

【实验结论】(2)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观察到_______,认为NaOH溶液和CO2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指出,还应进行CO2与_______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3)第二组的小明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_______,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l,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4)第二组同学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_______(填“>”“<”或“=”)7时,则能证明有氯化钠生成。【反思与拓展】(5)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为了防止该药品变质,该药品要_______保存。(6)下列物质,能进一步证明第二组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___(填字母)。A.铜片 B.氧化铜 C.紫色石蕊溶液【答案】(1)新物质生成(2)试管内液面升高水/H2O(3)仍为无色不合理(4)=(5)密封(6)C【解析】(1)化学反应发生时,反应物减少,生成了新的物质,因此可以根据反应物减少,或者有新物质的生成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思路一:验证新物质生成;思路二: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2)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根据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所以可观察到试管内液面升高;氢氧化钠溶液由水和氢氧化钠组成,二氧化碳会与水和氢氧化钠都接触并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因此需要设计对比实验排除水的影响,还应进行CO2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3)酚酞加入碱性溶液会显红色,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根据实验结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反应后氢氧化钠被消耗,溶液不显碱性,所以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仍为无色,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硝酸银中的银离子会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盐酸本身含有氯离子,稀盐酸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也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l,该结论是不合理的;(4)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根据结论有氯化钠生成,即得到的晶体为氯化钠,溶于水形成中性溶液,此时溶液的pH=7;(5)氢氧化钠的变质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为了防止该药品变质,该药品要密封保存;(6)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与酸不反应,与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均不反应,因此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只与盐酸反应,与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均不反应,因此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故不符合题意;C、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在中性溶液中仍为紫色,遇碱变蓝,当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仍为紫色,则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符合题意;13.(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1)向少量Fe(OH)3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______,可判断发生了反应。(2)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观察到______,可判断发生了反应。(3)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两位同学欲获取反应发生的证据。①甲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足量,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溶液中______,可判断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②乙同学将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然后检验了混合液中含有Ca2+和Cl-,他据此认为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CaCl2。你认为乙同学是否找到了反应发生的证据?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______。(4)如图a所示,向NaOH稀溶液中缓缓通入HCl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b(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可忽略)①分析A→B段变化,其他条件相同,导电能力:OH-______Cl-。(填“>”“<”或“=”)②分析B→C段变化,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______有关。【答案】(1)固体溶解或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2)溶液变浑浊(3)氢氧化钙消失了没有找到反应发生的证据,因为氢氧化钙溶液中有钙离子、盐酸中有氯离子,混合后即使不反应也会存在钙离子和氯离子(4)>离子的浓度【解析】(1)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固体溶解说明反应物氢氧化铁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说明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说明发生了反应。(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变浑浊,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能说明发生了反应。(3)①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钙消失了,则说明氢氧化钙和盐酸发生了反应。②氢氧化钙在水中解离出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氯化氢在水中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即使氢氧化钙和盐酸不反应混合后也会有钙离子和氯离子。所以没有找到反应发生的证据。(4)①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忽略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则相当于,相同数目的氢氧根离子替换为氯离子,导电能力下降了,则导电能力:OH->Cl-。②BC段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继续通入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且不再发生反应,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增加了,但溶液体积不变,所以BC段导电能力增加,说明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离子的浓度有关。14.(2023·山西中考真题)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小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氢氧化钠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1)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________。(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水后的热量变化为________。(3)氢氧化钠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原因是________。(4)检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答案】(1)去除油污(合理即可)(2)放热(3)有强腐蚀性(4)用pH试纸检测(5)2NaOH+CuSO4=Na2SO4+Cu(OH)2↓【解析】(1)氢氧化钠可以与油脂发生反应,所以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合理即可);(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所以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水后的热量变化为放热;(3)氢氧化钠属于碱,具有强腐蚀性,所以使用氢氧化钠必须十分小心;(4)检验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检测;(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15.(2023·辽宁省阜新市中考真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想检验实验室内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NaOH固体是否变质?【猜想假设】猜想一:没有变质,成分全部为NaOH。猜想二:发生变质,成分为(写化学式)。猜想的依据是。【实验活动1】甲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NaOH样品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猜想二正确该实验中一定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实验活动2】乙组同学为了证明该NaOH样品变质程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后,向其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取少许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证明NaOH样品发生了部分变质。【实验活动3】丙组同学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案并利用乙组剩余的滤液进行以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取少许滤液,滴加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取少许滤液,滴加CuSO4溶液既有白色沉淀又有蓝色沉淀产生(3)取少许滤液,通入CO2气体产生白色沉淀通过【实验活动3】证明该NaOH样品发生部分变质。【总结提升】乙、丙两组同学通过实验证明NaOH样品发生部分变质的共同思路是。【答案】Na2CO3或Na2CO3和NaOH;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或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或CO2+2NaOH=Na2CO3+H2O);有气泡产生;Na2CO3+2HCl=2NaCl+H2O+CO2↑;变红;检验样品中含有NaOH【解析】猜想假设: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变质,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若氢氧化钠全部变质,成分为碳酸钠;若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成分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猜想二:发生变质,成分为Na2CO3或Na2CO3和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