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2。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所示是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方钵。该器物的简介为:“这是一只梨毛倒竖的野猪,身上填满雨丝、水滴和植物纹。猪为水畜,此钵很可能是一件用于稻作祈雨巫术仪式的祭器。”据此可知,河姆渡遗址的先民()A.已经大量饲养了猪 B.定居生活得到发展C.借助陶器进行灌溉 D.以种植稻和麦为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猪为水畜,此钵很可能是一件用于稻作祈雨巫术仪式的祭器”可知,新石器时期,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陶器的出现、猪的饲养、稻作的发展等体现了当时河姆渡遗址的先民定居生活得到发展,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猪的数量,且“大量”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表面河姆渡先民借助陶器进行祭祀,并非灌溉,排除C项;河姆渡先民种植水稻,并不以种植小麦为主,排除D项。故选B项。2.汉承秦制,但汉代丞相一职的名称和职权却发生过多次变动(见表)。据表可知,汉代()汉惠帝时期不再设相国,改置左右丞相,名次以右丞相为先。汉武帝时期增加大批侍从和随员,将听事地点从外朝迁移到内廷,内廷确定之后再交与丞相去办。汉昭帝时期霍尤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辅政,此时大将军权越丞相之上。汉光武帝时期加强尚书台的权力,丞相改称司徒,掌民政、考课、建议、制度等事。A.相权日益加强威胁皇权 B.中央决策主体不断发生变动C.中央机构形成制衡机制 D.集权体制影响中枢职务调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将听事地点从外朝迁移到内廷,内廷确定之后再交与丞相去办”“加强尚书台的权力”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汉光武帝时期加强尚书台的权力,体现了两汉时期皇帝权力的加强,而宰相职权和名称的变动是君主权力加强的侧面反映,体现了集权体制影响中枢职务调整,D项正确;从汉武帝到汉光武帝,皇帝的权力在加强,相对而言宰相权力在下降,排除A项;决策主体一直都是皇帝,主体并未发生变动,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宰相职权的变化,看不出制衡机制的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3.(隋朝)官员高颎建议说,租调虽是固定的,但逐年征纳,有些户被除去了,加上吏员作弊,户籍依据不准确,于是将体貌与户籍比对,“输籍定样,请遍下诸州,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巡人,各随近便⋯⋯依样定户上下”。该建议要求()A.借助黄籍登记户口 B.每年正月对貌阅进行编核C.实施白籍土断制度 D.对诸色户计定期进行核查【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是隋朝的户籍制度,为了重新登录户口数字,并确保赋役征收,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推行“大索貌阅”,B项正确;借助黄籍登记户口是西晋的户籍制度,排除A项;实施白籍土断制度是东晋的户籍制度,排除C项;对诸色户计定期进行核查是元朝的户籍制度“诸色户计”,排除D项。故选B项。4.下图所示为考古出土的西夏文物西夏文《论语》(左)、西夏文佛经(右)。由此可知,西夏王朝()A.与北宋文化交流频繁 B.政治制度已完全汉化C.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特征 D.把佛教当作官方宗教【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宋时期的中国。材料体现的是少数民族政权西夏通过西夏文对论语和佛经的学习,说明的是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特征,C项正确;西夏曾同北宋、南宋对峙,因此无法得出是同哪个朝代进行交流,排除A项;西夏政治制度保留了自身特色,排除B项;西夏并未将佛教当做官方宗教,排除D项。故选C项。5.如表所示是明初官营手工业工匠的服役规定(部分)。这些规定()时段政府的服役规定明太祖时期轮班匠人以三年为限,轮番到京城“(听工部安排)输作三月”除服役三个月外,其余时间不再服役,可以自由从事手工业劳动明成祖时期住坐匠人就地服役,每月为官府服务十天外地匠人不必长途跋涉来京;每月服役外的时间,可自由生产手工业品出售A.保证了工匠技艺传承 B.体现了劳动方式的改进C.适应了商品经济要求 D.弘扬了勤劳致富的理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轮班匠“除服役三个月外,其余时间不再服役,可以自由从事手工业劳动”,住坐匠“每月服役外的时间,可自由生产手工业品出售”,这使得明朝匠人生产的手工业产品得以更多地投入社会的商品流通中,这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C项正确;材料中的规定无法保证工匠技艺的传承,排除A项;材料与劳动方式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服役规定并没有鼓励工匠勤劳致富,排除D项。故选C项。6.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前,浙江绍兴府通判一职出缺,结果顺天籍张廷泰中选。但在乾隆帝接见张廷泰时,听出了他的绍兴口音,便下旨对张廷泰漠视回避制严厉批判,并将其降职调往福建,还将审查御史等人一同论处。乾隆帝强调回避制旨在()A.规范官员选拔 B.学习明朝制度 C.维护君主专制 D.加强官员管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材料中乾隆帝强调落实回避制度,以此防止官员因亲友等关系徇私舞弊,有助于加强官员管理,旨在维护君主专制权威,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官员选拔,且清朝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排除A项;虽然此举是学习明朝等中原王朝的制度,但学习明朝制度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加强官员管理并非乾隆帝强调落实回避制度的根本意图,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C项。7.《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的社会生活固定在“两”的基层组织中,“两”的头领称为两司马,负责管理国库,决定并经营本单位中一切公共财物的收支。农民的一切产品均归于两司马所管理的国库。这一规定()A.说明太平天国福利制度完善 B.旨在维护小农阶级的利益C.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利于满足农民的物质需求【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和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农民的一切产品均归于两司马所管理的国库”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且一切产品上交国家不利于农民积极性的调动,C项正确;受当时生产力水平的局限性,当时不可能建立完善的福利制度,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实行绝对平均主义,且农民所有产品上交国家并不利于维护农民利益,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产品最终归属,且全部产品上交国家并不利于满足农民的物质需求,排除D项。故选C项。8.1908年3月英商电车公司经营的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后,电车和马路上的汽车一样安排“男女杂坐”。这一现象的普遍化,使得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观念随之发生变化。这说明当时()A.交通技术的进步助推社会习俗变迁 B.公路建设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C.汽车成为民众广泛使用的代步工具 D.交通运输业具有半殖民地的色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上海有轨电车的推行,打破了“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说明的是交通技术的进步助推社会习俗变迁,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公路建设对汽车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排除B项;受时代局限性影响,汽车并未成为群众广泛的代步工具,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交通工具的近代化,与半殖民地色彩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体上同苏联1936年宪法接近,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原则,同时又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A.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体现人民性与前瞻性的统一C.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凸显民主性与通俗性的统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时,中国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其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体现了前瞻性,同时又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即人民性,B项正确;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排除A项;1954年通过全国第一届人大建立了人大制度,但材料没有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通俗性,排除D项。故选B项。10.《四川省县域商业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中明确提出,在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陆续推进“村村通”的过程中,进一步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村村通”工程的建设()A.推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B.凸显我国融入世界市场的决心C.表明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推进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村村通”指在农村发展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物流商业配送网点等,这有利于加强农村和农村、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联系,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D项正确;材料所述“村村通”主要在农村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方面,有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村村通”体现了我国国内的连通,并非融入世界市场,排除B项;我国西部大开发早在1999年就已经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11.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的主人公在面对残酷的命运安排时仍旧拥有高贵的品质,他正直、善良、光明磊落,勇于承担责任。在城邦遭受瘟疫的祸害时,他说:“我的悲痛同时是为城邦,为自己,也为你们。”由此可见,该作品()A.歌颂牺牲精神 B.称赞城邦民主 C.宗教色彩浓厚 D.宣扬集体意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我的悲痛同时是为城邦,为自己,也为你们”可知,《俄狄浦斯》强调主人公勇于承担责任,在城邦遭受瘟疫的时候其悲痛城邦,体现了明显的集体意识,D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说明主人公的结局,看不出牺牲精神,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城邦民主无关,排除B项;《俄狄浦斯》有一定神话情节,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中世纪的欧洲,大量农业人口转变成商业人口,刺激了交易市场的发展。城市模式适应了商品交易的发展,中世纪城市也就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经济中心。这说明中世纪城市()A.加速了庄园经济的全面瓦解 B.摆脱了基督教会的控制C.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D.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城市模式适应了商品交易的发展,中世纪城市也就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经济中心”可知,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兴起,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庄园经济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与城市发展无关,排除A项;基督教会对城市的控制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民族国家兴起于16世纪以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某作物在世界的传播路径: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国家(6世纪)—欧洲(15世纪后)—锡兰岛(1658年)—爪哇(1690—1696年)—拉美(18世纪初)。该作物的传播()A.对拉美和亚洲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B.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C.催生了18世纪欧美社会生活的新习惯 D.是借助新航路探险传入了西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国家(6世纪)—欧洲(15世纪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作物是原产于非洲的咖啡,咖啡传入欧美,使得欧美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喝咖啡的习惯,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咖啡的传播没有对拉美和亚洲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排除A项;咖啡作为一种饮品原料,不能提高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排除B项;新航路探险开始于15世纪前后,与6世纪咖啡传到阿拉伯国家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从格劳秀斯开始,几乎所有的国际法学者都把国际法主体锁定在欧洲国家这个范围——当时的国际法学术界普遍认为欧洲以外的民族和国家尚处在“野蛮状态”或“半野蛮状态”中。而1856年的巴黎会议却将土耳其加入欧洲国际法体系,此举使得()A.国际法迈出了其走向世界性的第一步 B.土耳其成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C.国际法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手段 D.欧洲国家建立了近代外交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材料明确近代之初,“几乎所有的国际法学者都把国际法主体锁定在欧洲国家这个范围”,因此巴黎会议将土耳其加入欧洲国际法体系这一做法突破了原有的国际法范围,使国际法“迈出了其走向世界性的第一步”,A项正确;土耳其成为近代民族国家是凯末尔改革的成果,排除B项;C项表述夸大了巴黎会议将土耳其加入欧洲国际法体系这一举措的作用,排除C项;近代外交制度形成于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5.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参考中心,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想兑换黄金,必须先换成美元,再以固定价格35美元去兑换1盎司黄金。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这一变革()A.加速了世界贸易体系的瓦解 B.体现了美国经济优势的相对削弱C.导致了美国金本位制的破产 D.宣告了美元霸权地位的彻底丧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并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这是因为其遭遇严重的经济“滞胀”,再加上日本、西德的崛起,经济优势相对削弱,B项正确;“世界贸易体系的瓦解”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导致金本位制破产,排除C项;此举使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美元的霸权地位遭到冲击,并非彻底丧失,排除D项。故选B项。16.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为了解决南北问题,设立专门机关,确立了基于全球的国际协力开发的基本理念,1964年召开的联合国贸易开发会议成为商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开发的场所。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B.美苏两极格局趋向瓦解C.新兴民族国家力量的崛起 D.传统国际秩序难以维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联合国为了解决南北问题,设立专门机关,确立了基于全球的国际协力开发的基本理念”“成为商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开发的场所”可知,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对南北协力开发问题、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关注,这侧面反映了当时发展中国家实力增强,联合国对新兴势力表示关注,C项正确;发展中国家并未结成区域集团,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A项;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才瓦解,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传统国际秩序直到现在依然在发挥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1至图6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有关红军长征的邮票。从材料中选取一张(或多张)邮票,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长征精神的内涵。【答案】示例一选取邮票:图5、图6。精神内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解读: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实际,中共中央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导致反“围剿”斗争失利,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红军一方面要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另一方面还要克服雪山、草地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止人对正义事业的信念。中央红军翻雪山、过草地,历经艰难险阻,于1935年10月抵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示例二选取邮票:图3。精神内涵: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读: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在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脱离实际、部分中共中央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盲目执行共产国际的决定。长征初期,中央红军严重受挫,红军在突破四道封锁线时伤亡惨重,为了纠正博古、李德等人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批评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红军的任务和战略方针,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遵义会议树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典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从幼年走向成熟。【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现代中国。首先,选取邮票,根据材料图片信息选取相互关联的事件,如选择图3,遵义会议。其次,说明精神内涵,结合所学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可知,遵义会议体现的精神内涵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后,对遵义会议反映的精神从背景、过程和意义方面进行解读,如背景方面,结合所学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在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脱离实际、部分中共中央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盲目执行共产国际的决定,长征初期,中央红军严重受挫,红军在突破四道封锁线时伤亡惨重;过程方面,为了纠正博古、李德等人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批评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红军的任务和战略方针,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意义方面,遵义会议树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典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从幼年走向成熟。如选择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即可,如选择图5和图6,反映的精神内涵是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解读时从过程和内涵展开即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6年不同经营面积的农户纯收入数据表(以四地177家农户为调查数据来源)经营面积户均纯收入/元亩均纯收入/元每劳动单位纯收入/元5亩未满122.65930.912500515—10亩174.24323.55166.69110—15亩251.57321.06577.40715—20亩372.93422.26987.68020—25亩397.19317.596103.88025—30亩563.78021.240129.56230—35亩535.23516.264125.44635—40亩517.68013.91697.08940亩以上73617513.007120.290材料二1978年以后,中国逐渐形成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土地制度,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当时,大、中、小型机械已经进入农户家,农户主要经营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也开始进入农户的经营领域。从1979年以后,中国的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人均占有土地状况大大改善;农户拥有先进机械的比例大大提高,传统生产工具占比不断降低。2009年至今,家庭经营性收入异军突起,进城务工收入有所减少,农户生产或经营方式都高度市场化。——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余勇亮《农户经营方式转型研究—三大历史时点的比较与不同区域的实证分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概括1936年农户经营面积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农户采用的主要耕作模式。(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后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答案】(1)关系:随着经营面积的增加,户均纯收入和每劳动单位纯收入呈现增加趋势(户均纯收人与经营面积总体上呈正比)但亩均纯收入呈现递减趋势;小土地所有者单位面积收入更高;经营面积为25一35亩的农户单位劳动力经济效益较高。(答出两点即可)主要耕作模式:精耕细作。(2)变化趋势:市场化,科技化程度逐渐提高。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激发了农户生产积极性;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关系:由材料一中的表格“户均纯收入/元“、“亩均纯收入/元”、”每劳动单位纯收入/元”三栏纵项数据看,随着经营面积的增加,户均纯收入和每劳动单位纯收入呈现增加趋势,但亩均纯收入呈现递减趋势;小土地所有者单位面积收入更高,经营面积为25一35亩的农户单位劳动力经济效益较高。主要耕作模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农户采用的主要耕作模式是:精耕细作。(2)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二“农户拥有先进机械的比例大大提高,传统生产工具占比不断降低。2009年至今,家庭经营性收入异军突起,进城务工收入有所减少,农户生产或经营方式都高度市场化”可以概括出:市场化,科技化程度逐渐提高。原因:根据材料二“1978年以后,中国逐渐形成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土地制度,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结合改革开放相关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激发了农户生产积极性;根据材料二“大、中、小型机械已经进入农户家,农户主要经营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也开始进入农户的经营领域。”结合食物生产现代化部分所学可知,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结合改革开放相关所学还可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早期的股份公司是今天跨国公司的雏形。这些新组织是进行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最有效的工具。伦敦的羊毛商、巴黎的零售店店主、哈莱姆的捕鲱鱼人、安特卫普的银行家或约克郡的地主,均将他们的储蓄投入股份公司。于是,世界商业落入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以及荷兰和法国的西印度公司等股份公司手中。这些公司由国家给予铸币、拥有武器,同时还有对外宣战等特权。——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美国垄断资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了横财,积累了空前庞大的资本。二战后,随着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进一步加剧,垄断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1950年,美国资产在1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有700家,占公司总数的0.1%,其资产占全部公司资产总额的50.8%。到1968年,这样规模的大公司增加到2300家,占公司总数的0.2%,其资产竞占全部公司资产总额的63.9%。1960年,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有96家,到1971年就增加到289家,资产在100亿美元以上的特大公司有6家,到1970年增至15家,1971年又增至20家。——摘编自任廷祚、王光振《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原因的探索》(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股份公司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大型垄断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答案】(1)特点:投资主体广泛;政府主导;借助殖民掠夺垄断对外贸易。(2)原因:美国在二战中积累了大量资本;现代科技进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和调节);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世界市场的拓展。(答出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一“伦敦的羊毛商、巴黎的零售店店主、哈莱姆的捕鲱鱼人、安特卫普的银行家或约克郡的地主”可知,投资主体广泛;根据材料一“由国家给予铸币、拥有武器,同时还有对外宣战等特权”可知,政府主导;根据材料一“世界商业落入英国和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以及荷兰和法国的西印度公司等股份公司手中”可知,借助殖民掠夺垄断对外贸易。【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美国。根据材料一“美国垄断资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了横财,积累了空前庞大资本”可知,美国在二战中积累了大量资本;结合所学二战后科技发展的相关知识可知,现代科技的进步;根据材料一“随着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进一步加剧”可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和调节);结合所学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知识可知,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结合所学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可知,世界市场的拓展。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中原与周边各民族之间形成了长期的交往、交流和交融。这些交流和交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源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原民族与周边各民族的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示例观点:古代西域地区各民族与中原地区民族进行了长期的交流与交融。阐述: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促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中原的养蚕缭丝技术和冶铁技术等传入西域,西域的汗血宝马﹑葡萄、首蓿、胡桃、胡瓜,胡椒、胡萝卜等传入内地,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隋唐统治者注意保持中原与西域的联系,特别是唐朝建立后,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与交流,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西域胡人的服饰、饮食﹑歌舞等对唐代社会也影响很大。清代前期在西域设置伊犁将军,注意对西域的开发和管理,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与交融。【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如由材料“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国家,中原与周边各民族之间形成了长期的交往、交流和交融”结合古代西域地区各民族和中原地区民族的交流得出论题:古代西域地区各民族与中原地区的民族进行了长期的交流与交融。其次,结合古代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交往的史实,尤其是汉代、隋唐、清代等历史史实进行分析阐述,如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促进了西域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中原的养蚕缭丝技术和冶铁技术等传入西域,西域的汗血宝马﹑葡萄、首蓿、胡桃、胡瓜,胡椒、胡萝卜等传入内地,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隋唐统治者注意保持中原与西域的联系,特别是唐朝建立后,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与交流,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西域胡人的服饰、饮食﹑歌舞等对唐代社会也影响很大;清代前期在西域设置伊犁将军,注意对西域的开发和管理,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与交融。最后,在论述的同时补充古代西域地区各民族与中原地区的民族进行了长期的交流与交融的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2。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所示是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方钵。该器物的简介为:“这是一只梨毛倒竖的野猪,身上填满雨丝、水滴和植物纹。猪为水畜,此钵很可能是一件用于稻作祈雨巫术仪式的祭器。”据此可知,河姆渡遗址的先民()A.已经大量饲养了猪 B.定居生活得到发展C.借助陶器进行灌溉 D.以种植稻和麦为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猪为水畜,此钵很可能是一件用于稻作祈雨巫术仪式的祭器”可知,新石器时期,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陶器的出现、猪的饲养、稻作的发展等体现了当时河姆渡遗址的先民定居生活得到发展,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猪的数量,且“大量”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表面河姆渡先民借助陶器进行祭祀,并非灌溉,排除C项;河姆渡先民种植水稻,并不以种植小麦为主,排除D项。故选B项。2.汉承秦制,但汉代丞相一职的名称和职权却发生过多次变动(见表)。据表可知,汉代()汉惠帝时期不再设相国,改置左右丞相,名次以右丞相为先。汉武帝时期增加大批侍从和随员,将听事地点从外朝迁移到内廷,内廷确定之后再交与丞相去办。汉昭帝时期霍尤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辅政,此时大将军权越丞相之上。汉光武帝时期加强尚书台的权力,丞相改称司徒,掌民政、考课、建议、制度等事。A.相权日益加强威胁皇权 B.中央决策主体不断发生变动C.中央机构形成制衡机制 D.集权体制影响中枢职务调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将听事地点从外朝迁移到内廷,内廷确定之后再交与丞相去办”“加强尚书台的权力”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汉光武帝时期加强尚书台的权力,体现了两汉时期皇帝权力的加强,而宰相职权和名称的变动是君主权力加强的侧面反映,体现了集权体制影响中枢职务调整,D项正确;从汉武帝到汉光武帝,皇帝的权力在加强,相对而言宰相权力在下降,排除A项;决策主体一直都是皇帝,主体并未发生变动,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宰相职权的变化,看不出制衡机制的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3.(隋朝)官员高颎建议说,租调虽是固定的,但逐年征纳,有些户被除去了,加上吏员作弊,户籍依据不准确,于是将体貌与户籍比对,“输籍定样,请遍下诸州,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巡人,各随近便⋯⋯依样定户上下”。该建议要求()A.借助黄籍登记户口 B.每年正月对貌阅进行编核C.实施白籍土断制度 D.对诸色户计定期进行核查【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是隋朝的户籍制度,为了重新登录户口数字,并确保赋役征收,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推行“大索貌阅”,B项正确;借助黄籍登记户口是西晋的户籍制度,排除A项;实施白籍土断制度是东晋的户籍制度,排除C项;对诸色户计定期进行核查是元朝的户籍制度“诸色户计”,排除D项。故选B项。4.下图所示为考古出土的西夏文物西夏文《论语》(左)、西夏文佛经(右)。由此可知,西夏王朝()A.与北宋文化交流频繁 B.政治制度已完全汉化C.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特征 D.把佛教当作官方宗教【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宋时期的中国。材料体现的是少数民族政权西夏通过西夏文对论语和佛经的学习,说明的是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特征,C项正确;西夏曾同北宋、南宋对峙,因此无法得出是同哪个朝代进行交流,排除A项;西夏政治制度保留了自身特色,排除B项;西夏并未将佛教当做官方宗教,排除D项。故选C项。5.如表所示是明初官营手工业工匠的服役规定(部分)。这些规定()时段政府的服役规定明太祖时期轮班匠人以三年为限,轮番到京城“(听工部安排)输作三月”除服役三个月外,其余时间不再服役,可以自由从事手工业劳动明成祖时期住坐匠人就地服役,每月为官府服务十天外地匠人不必长途跋涉来京;每月服役外的时间,可自由生产手工业品出售A.保证了工匠技艺传承 B.体现了劳动方式的改进C.适应了商品经济要求 D.弘扬了勤劳致富的理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轮班匠“除服役三个月外,其余时间不再服役,可以自由从事手工业劳动”,住坐匠“每月服役外的时间,可自由生产手工业品出售”,这使得明朝匠人生产的手工业产品得以更多地投入社会的商品流通中,这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C项正确;材料中的规定无法保证工匠技艺的传承,排除A项;材料与劳动方式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服役规定并没有鼓励工匠勤劳致富,排除D项。故选C项。6.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前,浙江绍兴府通判一职出缺,结果顺天籍张廷泰中选。但在乾隆帝接见张廷泰时,听出了他的绍兴口音,便下旨对张廷泰漠视回避制严厉批判,并将其降职调往福建,还将审查御史等人一同论处。乾隆帝强调回避制旨在()A.规范官员选拔 B.学习明朝制度 C.维护君主专制 D.加强官员管理【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材料中乾隆帝强调落实回避制度,以此防止官员因亲友等关系徇私舞弊,有助于加强官员管理,旨在维护君主专制权威,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官员选拔,且清朝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排除A项;虽然此举是学习明朝等中原王朝的制度,但学习明朝制度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加强官员管理并非乾隆帝强调落实回避制度的根本意图,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C项。7.《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的社会生活固定在“两”的基层组织中,“两”的头领称为两司马,负责管理国库,决定并经营本单位中一切公共财物的收支。农民的一切产品均归于两司马所管理的国库。这一规定()A.说明太平天国福利制度完善 B.旨在维护小农阶级的利益C.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利于满足农民的物质需求【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和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农民的一切产品均归于两司马所管理的国库”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且一切产品上交国家不利于农民积极性的调动,C项正确;受当时生产力水平的局限性,当时不可能建立完善的福利制度,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实行绝对平均主义,且农民所有产品上交国家并不利于维护农民利益,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产品最终归属,且全部产品上交国家并不利于满足农民的物质需求,排除D项。故选C项。8.1908年3月英商电车公司经营的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通车营业后,电车和马路上的汽车一样安排“男女杂坐”。这一现象的普遍化,使得传统的“男女授受不亲”观念随之发生变化。这说明当时()A.交通技术的进步助推社会习俗变迁 B.公路建设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C.汽车成为民众广泛使用的代步工具 D.交通运输业具有半殖民地的色彩【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上海有轨电车的推行,打破了“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说明的是交通技术的进步助推社会习俗变迁,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公路建设对汽车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排除B项;受时代局限性影响,汽车并未成为群众广泛的代步工具,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交通工具的近代化,与半殖民地色彩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体上同苏联1936年宪法接近,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原则,同时又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A.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体现人民性与前瞻性的统一C.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凸显民主性与通俗性的统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时,中国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其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体现了前瞻性,同时又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即人民性,B项正确;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排除A项;1954年通过全国第一届人大建立了人大制度,但材料没有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通俗性,排除D项。故选B项。10.《四川省县域商业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中明确提出,在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陆续推进“村村通”的过程中,进一步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村村通”工程的建设()A.推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B.凸显我国融入世界市场的决心C.表明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推进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村村通”指在农村发展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物流商业配送网点等,这有利于加强农村和农村、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联系,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D项正确;材料所述“村村通”主要在农村公路、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方面,有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村村通”体现了我国国内的连通,并非融入世界市场,排除B项;我国西部大开发早在1999年就已经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11.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的主人公在面对残酷的命运安排时仍旧拥有高贵的品质,他正直、善良、光明磊落,勇于承担责任。在城邦遭受瘟疫的祸害时,他说:“我的悲痛同时是为城邦,为自己,也为你们。”由此可见,该作品()A.歌颂牺牲精神 B.称赞城邦民主 C.宗教色彩浓厚 D.宣扬集体意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我的悲痛同时是为城邦,为自己,也为你们”可知,《俄狄浦斯》强调主人公勇于承担责任,在城邦遭受瘟疫的时候其悲痛城邦,体现了明显的集体意识,D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说明主人公的结局,看不出牺牲精神,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城邦民主无关,排除B项;《俄狄浦斯》有一定神话情节,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中世纪的欧洲,大量农业人口转变成商业人口,刺激了交易市场的发展。城市模式适应了商品交易的发展,中世纪城市也就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经济中心。这说明中世纪城市()A.加速了庄园经济的全面瓦解 B.摆脱了基督教会的控制C.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D.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城市模式适应了商品交易的发展,中世纪城市也就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经济中心”可知,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兴起,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庄园经济主要集中于农村地区,与城市发展无关,排除A项;基督教会对城市的控制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民族国家兴起于16世纪以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某作物在世界的传播路径: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国家(6世纪)—欧洲(15世纪后)—锡兰岛(1658年)—爪哇(1690—1696年)—拉美(18世纪初)。该作物的传播()A.对拉美和亚洲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B.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C.催生了18世纪欧美社会生活的新习惯 D.是借助新航路探险传入了西亚【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国家(6世纪)—欧洲(15世纪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作物是原产于非洲的咖啡,咖啡传入欧美,使得欧美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喝咖啡的习惯,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咖啡的传播没有对拉美和亚洲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排除A项;咖啡作为一种饮品原料,不能提高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排除B项;新航路探险开始于15世纪前后,与6世纪咖啡传到阿拉伯国家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从格劳秀斯开始,几乎所有的国际法学者都把国际法主体锁定在欧洲国家这个范围——当时的国际法学术界普遍认为欧洲以外的民族和国家尚处在“野蛮状态”或“半野蛮状态”中。而1856年的巴黎会议却将土耳其加入欧洲国际法体系,此举使得()A.国际法迈出了其走向世界性的第一步 B.土耳其成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C.国际法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手段 D.欧洲国家建立了近代外交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材料明确近代之初,“几乎所有的国际法学者都把国际法主体锁定在欧洲国家这个范围”,因此巴黎会议将土耳其加入欧洲国际法体系这一做法突破了原有的国际法范围,使国际法“迈出了其走向世界性的第一步”,A项正确;土耳其成为近代民族国家是凯末尔改革的成果,排除B项;C项表述夸大了巴黎会议将土耳其加入欧洲国际法体系这一举措的作用,排除C项;近代外交制度形成于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5.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参考中心,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想兑换黄金,必须先换成美元,再以固定价格35美元去兑换1盎司黄金。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这一变革()A.加速了世界贸易体系的瓦解 B.体现了美国经济优势的相对削弱C.导致了美国金本位制的破产 D.宣告了美元霸权地位的彻底丧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并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这是因为其遭遇严重的经济“滞胀”,再加上日本、西德的崛起,经济优势相对削弱,B项正确;“世界贸易体系的瓦解”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导致金本位制破产,排除C项;此举使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美元的霸权地位遭到冲击,并非彻底丧失,排除D项。故选B项。16.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为了解决南北问题,设立专门机关,确立了基于全球的国际协力开发的基本理念,1964年召开的联合国贸易开发会议成为商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开发的场所。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B.美苏两极格局趋向瓦解C.新兴民族国家力量的崛起 D.传统国际秩序难以维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联合国为了解决南北问题,设立专门机关,确立了基于全球的国际协力开发的基本理念”“成为商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开发的场所”可知,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对南北协力开发问题、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关注,这侧面反映了当时发展中国家实力增强,联合国对新兴势力表示关注,C项正确;发展中国家并未结成区域集团,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A项;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才瓦解,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传统国际秩序直到现在依然在发挥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1至图6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有关红军长征的邮票。从材料中选取一张(或多张)邮票,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长征精神的内涵。【答案】示例一选取邮票:图5、图6。精神内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解读: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实际,中共中央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导致反“围剿”斗争失利,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途中,红军一方面要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另一方面还要克服雪山、草地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止人对正义事业的信念。中央红军翻雪山、过草地,历经艰难险阻,于1935年10月抵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示例二选取邮票:图3。精神内涵: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解读: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在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脱离实际、部分中共中央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盲目执行共产国际的决定。长征初期,中央红军严重受挫,红军在突破四道封锁线时伤亡惨重,为了纠正博古、李德等人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批评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红军的任务和战略方针,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遵义会议树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典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从幼年走向成熟。【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现代中国。首先,选取邮票,根据材料图片信息选取相互关联的事件,如选择图3,遵义会议。其次,说明精神内涵,结合所学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可知,遵义会议体现的精神内涵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后,对遵义会议反映的精神从背景、过程和意义方面进行解读,如背景方面,结合所学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在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脱离实际、部分中共中央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盲目执行共产国际的决定,长征初期,中央红军严重受挫,红军在突破四道封锁线时伤亡惨重;过程方面,为了纠正博古、李德等人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批评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红军的任务和战略方针,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意义方面,遵义会议树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典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从幼年走向成熟。如选择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即可,如选择图5和图6,反映的精神内涵是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解读时从过程和内涵展开即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6年不同经营面积的农户纯收入数据表(以四地177家农户为调查数据来源)经营面积户均纯收入/元亩均纯收入/元每劳动单位纯收入/元5亩未满122.65930.912500515—10亩174.24323.55166.69110—15亩251.57321.06577.40715—20亩372.93422.26987.68020—25亩397.19317.596103.88025—30亩563.78021.240129.56230—35亩535.23516.264125.44635—40亩517.68013.91697.08940亩以上73617513.007120.290材料二1978年以后,中国逐渐形成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土地制度,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当时,大、中、小型机械已经进入农户家,农户主要经营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也开始进入农户的经营领域。从1979年以后,中国的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人均占有土地状况大大改善;农户拥有先进机械的比例大大提高,传统生产工具占比不断降低。2009年至今,家庭经营性收入异军突起,进城务工收入有所减少,农户生产或经营方式都高度市场化。——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余勇亮《农户经营方式转型研究—三大历史时点的比较与不同区域的实证分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概括1936年农户经营面积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农户采用的主要耕作模式。(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后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答案】(1)关系:随着经营面积的增加,户均纯收入和每劳动单位纯收入呈现增加趋势(户均纯收人与经营面积总体上呈正比)但亩均纯收入呈现递减趋势;小土地所有者单位面积收入更高;经营面积为25一35亩的农户单位劳动力经济效益较高。(答出两点即可)主要耕作模式:精耕细作。(2)变化趋势:市场化,科技化程度逐渐提高。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激发了农户生产积极性;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关系:由材料一中的表格“户均纯收入/元“、“亩均纯收入/元”、”每劳动单位纯收入/元”三栏纵项数据看,随着经营面积的增加,户均纯收入和每劳动单位纯收入呈现增加趋势,但亩均纯收入呈现递减趋势;小土地所有者单位面积收入更高,经营面积为25一35亩的农户单位劳动力经济效益较高。主要耕作模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农户采用的主要耕作模式是:精耕细作。(2)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二“农户拥有先进机械的比例大大提高,传统生产工具占比不断降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