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满分:100分作答时间:75分钟)注意: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应在答题卡各题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赐贝是商末至西周早期广泛开展的政治活动。商王的赐贝对象多为内服近臣;西周早期,除内服近臣外,周天子还向四方诸侯、周边部族首领等赐贝。这反映了()A.商末贝币尚未广泛流通 B.华夏认同观念基本形成C.天子强化政治统属关系 D.西周借赐贝笼络股贵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据材料“一般由最高统治者主持,受赏者为近臣或四方诸侯、宗室贵族、内服王官等,受赏者可将王所赐之贝分赐臣下或宗嗣”和所学可知,赐贝活动为王赐臣服对象,通过赐贝的方式确立双方的关系,是为维护统治,天子强化政治统属关系,C项正确;赐贝并非用于经济目的,而是政治目的,商末贝币是否流通和题干无关,排除A项;华夏认同感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产生,排除B项;西周借赐贝并非笼络股贵族,而是明确臣属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2.对如表解读正确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初税亩(开始按亩征税),非礼也。”——《左传·宣公十五年》(李悝答魏文侯)“食有劳而禄有功。”——《说苑·政理》“令民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史记·商君列传》A.制度变革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列国确立封建政治制度C.社会转型助推基层治理完善 D.土地私有制已广泛推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初税亩(开始按亩征税)”、“食有劳而禄有功”、“令民为什伍”等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按照田亩进行征税,李悝认为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给付出劳动的人以衣食,封赏有功劳的人,商鞅认为老百姓分为什伍进行编制,如果有人犯罪,与其相连坐的人也要受到惩罚,结合这一时期社会的变革可知,制度变革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封建政治制度确立是在秦朝,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到基层治理的完善,排除C项;材料只提及按田亩征税,不能说明土地私有制已广泛推行,排除D项。故选A项。3.汉代以来儒法互补、霸王杂之的治理思想,奠定了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下列主张与之相符的是()A.“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B.“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C.“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D.“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汉代以来儒法互补、霸王杂之的治理思想,体现了律令的儒家化趋势;“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是指在安定社会里推行教化,要把礼义放在首位,在乱世里执政,要把刑法放在第一位,与汉朝国家治理思想相符,A项正确;“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是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与汉朝国家治理思想不符,排除B项;“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是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的思想,与汉朝国家治理思想不符,排除C项;“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其“仁政”是孟子的思想,与汉朝国家治理思想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4.曹魏西晋时期,高昌置戊己校尉,受中原政权设置的西域长史节制。前凉政权于公元327年置高昌郡,下设县乡里。后继的前秦等政权亦将高昌作为属郡,委派当地大姓为太守进行管理。据此可推断,魏晋南北朝时期()A.高昌是丝路贸易的重要节点 B.政权更迭打破原有民族布局C.经略西北为后世大一统奠基 D.高昌地区逐渐盛行门阀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高昌置戊己校尉”、“置高昌郡,下设县乡里”、“将高昌作为属郡,委派当地大姓为太守进行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但多个政权对于高昌地区都进行了治理,为后世大一统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高昌的政治治理,与贸易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高昌的民族布局,无法得知是否被打破,排除B项;材料强调西昌地区的机构设置,没有涉及门阀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5.唐宰相杜佑所撰《通典》,是我国典章制度专史开创之作,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典,食货居首。《通典》的成书()A.体现政府将税收视为立国之本 B.得益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C.标志史学政治借鉴功能的产生 D.说明官僚系统整体素质提升【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通典》分为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典,这些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通典》的成书得益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B项正确;中国古代立国之本是农业,排除A项;史学借鉴功能在唐朝之前就已经产生,且材料主题与史学功能无关,排除C项;科举制的推行有利于官僚系统素质的提升,这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宋代,任用转运使、提点刑狱等地方官员时,实行亲嫌回避制度,即与所辖地区的知州、通判等地方长官之间,不许有亲属关系。这一制度()A.提高文官地位 B.维护司法公正 C.杜绝贪污腐败 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任用一些官员时,实行亲嫌回避制度,防止这些官员与知州等地方长官有亲属关系,进而威胁中央集权,因此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措施没有提高文官地位,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地方行政官员的回避设置,没有涉及到司法,排除B项;“杜绝”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7.元代重视社学,各村五十家为一社,社长先经社众推举,再由官方认定,官方划拨土地作为学产。社学子弟学习儒家经典及农业生产知识,“如学文有成者,申复官司照验”。这表明元代基层治理()A.凸显地方宗族地位 B.注重官民双向互动C.蕴含浓厚民主色彩 D.突破传统教化模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元代重视社学,各村五十家为一社,社长先经社众推举,再由官方认定,官方划拨土地作为学产,社学子弟学习儒家经典及农业生产知识,“如学文有成者,申复官司照验”,这表明元代基层治理凸显了官民双向互动的特点,注重官民间的沟通与合作,B项正确;材料强调官民之间的互动,未涉及到宗族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元朝时期,中国是一个专制社会,排除C项;元朝的教化仍然是学习儒家经典及农业生产知识,并没有突破传统模式,排除D项。故选B项。8.明初罢丞相,政归六部。后设内阁,渐以阁臣意见为重,但“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这一变化反映出()A.内阁决策地位上升 B.中枢机构逐渐臃肿C.宦官专权问题突出 D.君主权力更加集中【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可知,内阁的地位及权力有所提升,有了拟票权,但皇帝赋予司礼监批红权,牵制内阁,这一变化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反映出君主权力更加集中,D项正确;内阁并没有决策权,不存在决策地位的说法,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中枢机构人数,并不能说明机构臃肿,排除B项;材料不仅涉及宦官专权问题,还有内阁,排除C项。故选D项。9.图1和图2选自《皇清职贡图》,该图册于清朝乾隆年间编绘,介绍国内外诸多“民族”和“国家”向皇帝觐见纳贡的相关人物形象。这表明()图1朝鲜国夷官图2安南国夷官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风格转型 B.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C.朝廷对四海归化政权永固理想的追求 D.朝贡体制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皇清职贡图》描绘了国内外诸多“民族”和“国家”向皇帝觐见纳贡的场景,同时图中朝鲜国夷官和安南国夷官穿着汉服,体现了朝廷对四海归化政权永固理想的追求,C项正确;对外交流会影响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朝贡体制有利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0.明清慈善组织活动内容基本没有超出“养育”的范畴。戊戌维新运动兴起后,戒烟会、阅报社、不缠足会、新学堂等新兴慈善机构纷纷出现。这些新兴慈善机构()A.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B.维护封建统治根本利益C.拓展慈善组织的社会功能 D.固守儒家传统忠孝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根据材料“戒烟会、阅报社、不缠足会、新学堂等新兴慈善机构纷纷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以来,新兴慈善机构出现,超出了“养育”范畴,拓展慈善组织的社会功能,C项正确;此时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排除A项;新兴慈善机构与封建统治根本利益无关,这些慈善机构并不以维护封建统治根本利益为目的,排除B项;慈善机构不能体现出儒家传统忠孝思想,传统忠孝思想强调对家庭和国家的双重责任,即对父母的孝敬和对国家的忠诚应该统一,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传统忠孝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1.1948年8月,蒋介石颁布财政经济处分令,要求整理财政并加强管制经济以稳定物价。同年10月,物价的批发指数比8月高涨35.6%,这可用于佐证()A.解放区的军事封锁阻断物资供应 B.美国的经济掠夺造成财政紧张C.官僚资本主义发展已经陷入绝境 D.国民党倒行逆施加剧经济困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中国)。据材料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了维持内战的消耗,大肆滥发货币,导致国统区经济通货膨胀严重,处于崩溃的边缘,据此可知,国民党倒行逆施加剧经济困局,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国民党的做法,不是解放区的封锁,也不是美国的掠夺,排除A、B项;此时的官僚资本正在疯狂侵吞掠夺社会资产,排除C项。故选D项。12.2021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对《家庭教育促进法》《湿地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草案)进行审议。这说明我国()A.立法工作注重回应民生关切 B.开始重视维护公民基本权利C.市场经济保障机制走向成熟 D.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1年(中国)。根据材料“《家庭教育促进法》《湿地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法律涉及到家庭教育、环境保护、网络诈骗,都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出立法工作注重回应民生关切,A项正确;“开始”一词错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市场经济保障机制,排除C项;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13.公元前29年,屋大维获得“元首”称号。公元前27年,屋大维在元老院会议上宣布,“我要将国家事务从我的手里转交到元老院和罗马人民的仲裁下”。不久,元老院正式授予他“奥古斯都”(缔造最高大权的第一人)尊号。这表明罗马元首制()A.实质是隐蔽的专制君主制 B.强化了元老院权力C.标志着罗马进入鼎盛时期 D.旨在维护共和传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公元前29年至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根据材料可知,屋大维获得“元首”称号后,掌握了国家的绝大部分权力,表明屋大维的“元首”制实质是隐蔽的专制君主制,A项正确;元首制下,元老院的权力被弱化,排除B项;元首制的确立,不是罗马进入鼎盛的标志,排除C项;元首制的建立,没有维护共和传统,排除D项。故选A项。14.英国享利一世(1068-1135年)即位后,经常调换郡守任区,指派近臣兼任重要地区的郡守。此外,还建立了王室法官巡回审判制度,检查郡守工作。这些措施()A.推动司法走向独立 B.冲击教会权威 C.促进民族意识形成 D.强化王权统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经常调换郡守的任区,防止地方势力过大;建立了王室法官巡回审判制度,对地方进行监督控制;以上措施有利于削弱地方,强化王权的统治,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强化王权,而非司法独立,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强化王权,没有提及教会的信息,排除B项;英国的民族意识形成大约在14世纪,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5.自1883年起,德国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事故保险法》《伤残及养老保险法》等法律,为工人及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这一系列法律的颁布是源于()A.德意志统一进程的推进 B.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C.“福利国家”的基本建成 D.议会政治走向了成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3年(德国)。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工业革命深入开展,工人阶级不断壮大,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俾斯麦政府颁布了法律,建立社会福利制度,B项正确;这时期德意志已完成统一,排除A项;“福利国家”的基本建成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议会政治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16.二战后,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的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款。”与此同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却迅速增加,约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一半以上。这说明战后()A.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变动C.美苏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D.美日西欧鼎立局面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的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款”可知,二战后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英国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B项正确;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说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材料中未涉及到这些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了美国,但未提及苏联,排除C项;丘吉尔的讲话发生在战后初期,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个小题,第17题8分,第18题8分,第19题2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2年1月,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国联调查团成立。10月,《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发表,以报告书为基础,国联制定了旨在促成中日和解的决议草案,主要内容包括: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计划性和占领中国东北的非法性以及东北伪政权的傀儡性;承认中国在东北的主权,同时又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地位和权益;主张“国际共管”中国东北地区。1933年2月,国联大会以42票赞成、1票弃权、1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决议。3月,日本宣布退出国联,中日和解失败。——摘编自马海天《国际联盟促使中日和解的尝试》等从国际法的角度,就国联对九一八事变的处理进行合理的解释。【答案】国联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国际秩序。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国联成立调查团,否定日本的侵略行为,承认中国在东北地区的主权,力图促进中日和解;体现了用谈判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符合国联的宗旨。但承认日本在东北地区的特权,主张“国际共管”表明英法等国对日本侵略行为采取绥靖政策。从最终结果来看,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解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932年中国。首先,明晰要求从国际法的角度,就国联对九一八事变的处理进行合理的解释,从而确定对国联角度入题,如从国联成立的背景、性质作答,即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其次,对国联的调查的内容进行概括整理,如国联成立调查团,否定日本的侵略行为,承认中国在东北地区的主权,力图促进中日和解;体现了用谈判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符合国联的宗旨。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但承认日本在东北地区的特权,主张“国际共管”表明英法等国对日本侵略行为采取绥靖政策。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05-1907年,革命派和立宪派出现了激烈的论争。革命派力主通过革命,推翻满清,变君主为共和;立宪派认为君主作为神圣的政治权威关乎秩序的稳定,关键在于立宪。民国肇始,在经历了短暂的政党政治的尝试后,1915-1917年,国体问题再度引发激烈的辩论,这些论争主要是关于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这两种政治制度何者更适合中国。立宪派认为,君主制可以使国家定于一、确立起国家象征和政治权威。拥护共和者认为,君主制也未必能做到天下定于一、共和制如果规范选举法规,一样能稳定秩序。——摘编自宋宏《共和还是君主——重思民国初期关于国体问题的论争(1915-1917)》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两次国体论争的焦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5-1917年国体问题再度引发激烈辩论的政治背景。【答案】焦点:政治制度的选择(若答“民主共和还是君主立宪”亦可)政治背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后,逐步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政党政治尝试的失败;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之后北洋军阀混战割据,政治格局混乱不堪。(答对其中3点即可)【解析】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焦点:根据材料“革命派力主通过革命,推翻满清,变君主为共和;立宪派认为君主作为神圣的政治权威关乎秩序的稳定,关键在于立宪”可分析出政治制度的选择。政治背景:结合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可分析出,1911年10月爆发辛亥革命,最终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合北洋政府的统治可分析出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后,逐步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政党政治尝试的失败;结合所学可分析出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之后北洋军阀混战割据,政治格局混乱不堪。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辽建立之初,主要通过世选制从契丹贵族中选拔人才.938年,辽开始在幽云地区举行科举考试,“以登汉民之俊秀者”,但契丹人禁止参加。此时考试无定期,负责官员为临时委派,管理机构也非常设。976年,辽在幽州设礼部贡院,主管科举事务。988年,辽全境推行科举,考试内容以五经为主。初每岁举行,但此后20次开科,进士及第者仅101人;1014年,改为三岁一试,平均每次及第者达88人。辽后期,甚至有契丹、白蕾等族士人及第,诵经习儒成为辽朝社会生活中的时尚。——摘编自吴志坚等著《中国科举制度通史·辽金元卷》材料二17-18世纪,法国在国际竞争中屡败于英国,消耗巨大,为填补国库,捐税日增。在强化君权的改革中,国王陆续增设机构转移权力,以致有些机构互不承认管理权限,在当时的法国,人们迫切需要新的制度结构来实现国家的变革。18世纪中期,启蒙思想家在构建理论时,认为中国没有世袭贵族,科举制考试选官,倡导平等,官吏都是有学问的人,工匠子弟也能当上总督,经过启蒙思想家的传播,科举制在当时的西方广为人知,“以学识孕育政府”成为法国社会的新理念。1791年,法国国民议会试行用公开竞争考试的办法选拔文官。19世纪后,法国陆续建立文官管理制度。——摘编自张慧《“中学西渐”推动近代法国政治变革》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辽朝科举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法国社会推崇科举制的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制度借鉴应遵循原则。【答案】(1)变化:选拔对象从仅限汉族扩大到辽境内各族;考试从不定期到定期;负责官员和机构从临时到常设;实施区域扩大;取士人数增加。(答对其中3点即可)历史作用:促进辽文化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促进北方民族交融;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封建化;强化了制度认同和文化认同;为元明清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法国专制制度危机;(若答“机构重叠效率低下;财政危机,捐税日增”等具体表现,答对一点)国际竞争处于劣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建立高效政府的需要;启蒙思想家的大力推崇;科举制度自身的优越性。(3)符合国情要求;契合时代发展;制度的科学性;循序渐进推行。(答对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辽朝中国。变化:根据材料“契丹人禁止参加”、“甚至有契丹、白蕾等族士人及第”可分析出选拔对象从仅限汉族扩大到辽境内各族;根据材料“考试无定期”、“改为三岁一试”可分析出考试从不定期到定期;根据材料“负责官员为临时委派,管理机构也非常设”、“辽在幽州设礼部贡院,主管科举事务”可分析出负责官员和机构从临时到常设;根据材料“幽云地区举行科举考试”、“辽全境推行科举”可分析出实施区域扩大;根据材料“平均每次及第者达88人”可分析出取士人数增加。历史作用:可从文化教育发展、民族交融、文化认同、大一统局面等角度进行分析。促进辽文化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促进北方民族交融;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封建化;强化了制度认同和文化认同;为元明清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法国。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法国专制制度危机;根据材料“法国在国际竞争中屡败于英国,消耗巨大,为填补国库,捐税日增”可分析出国际竞争处于劣势;结合工业革命的开展可分析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建立高效政府的需要;根据材料“经过启蒙思想家的传播,科举制在当时的西方广为人知”可分析出启蒙思想家的大力推崇;根据材料“科举制考试选官,倡导平等,官吏都是有学问的人,工匠子弟也能当上总督”可分析出科举制度自身的优越性。【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可从制度应适应国情、时代发展、制度科学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符合国情要求;契合时代发展;制度的科学性;循序渐进推行。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历次国庆招待会上发表的讲话文本进行量化处理,形成如下所示的演讲文本语义网络分析图。——郭道久《政治仪式图景下的政治能量聚合:国庆招待会的政治现象学考察》根据材料,围绕“国家治理”这一主题,从以上两个时段中各选取2至3个相关联的词语,并运用中国现代史的史实加以阐释。(要求: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词语:1950-1978,社会主义、建设;1978-2012,社会主义、改革。阐释:1950-1978,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中国各族人民在领导下,通过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等,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78-2012,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为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题干要求围绕“国家治理”这一主题,从以上两个时段中各选取2至3个相关联的词语,并运用中国现代史的史实加以阐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使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因此考生可以选择: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作为关键词。词语:1950-1978,社会主义建设;1978-2012,社会主义改革。阐述:考生在进行论述时的思路是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两段:第一段:1950-1978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第二段:1978-2012年(改革开放新时期)。考生第一步先论述1950-1978年,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中国各族人民在领导下,通过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等,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考生第二步论述1978-2012年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了思想,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解释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最后,考生进行总结和升华,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为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满分:100分作答时间:75分钟)注意: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应在答题卡各题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赐贝是商末至西周早期广泛开展的政治活动。商王的赐贝对象多为内服近臣;西周早期,除内服近臣外,周天子还向四方诸侯、周边部族首领等赐贝。这反映了()A.商末贝币尚未广泛流通 B.华夏认同观念基本形成C.天子强化政治统属关系 D.西周借赐贝笼络股贵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据材料“一般由最高统治者主持,受赏者为近臣或四方诸侯、宗室贵族、内服王官等,受赏者可将王所赐之贝分赐臣下或宗嗣”和所学可知,赐贝活动为王赐臣服对象,通过赐贝的方式确立双方的关系,是为维护统治,天子强化政治统属关系,C项正确;赐贝并非用于经济目的,而是政治目的,商末贝币是否流通和题干无关,排除A项;华夏认同感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产生,排除B项;西周借赐贝并非笼络股贵族,而是明确臣属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2.对如表解读正确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初税亩(开始按亩征税),非礼也。”——《左传·宣公十五年》(李悝答魏文侯)“食有劳而禄有功。”——《说苑·政理》“令民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史记·商君列传》A.制度变革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列国确立封建政治制度C.社会转型助推基层治理完善 D.土地私有制已广泛推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初税亩(开始按亩征税)”、“食有劳而禄有功”、“令民为什伍”等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按照田亩进行征税,李悝认为治理国家的原则就是,给付出劳动的人以衣食,封赏有功劳的人,商鞅认为老百姓分为什伍进行编制,如果有人犯罪,与其相连坐的人也要受到惩罚,结合这一时期社会的变革可知,制度变革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封建政治制度确立是在秦朝,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到基层治理的完善,排除C项;材料只提及按田亩征税,不能说明土地私有制已广泛推行,排除D项。故选A项。3.汉代以来儒法互补、霸王杂之的治理思想,奠定了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下列主张与之相符的是()A.“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B.“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C.“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D.“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汉代以来儒法互补、霸王杂之的治理思想,体现了律令的儒家化趋势;“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是指在安定社会里推行教化,要把礼义放在首位,在乱世里执政,要把刑法放在第一位,与汉朝国家治理思想相符,A项正确;“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是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与汉朝国家治理思想不符,排除B项;“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是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的思想,与汉朝国家治理思想不符,排除C项;“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其“仁政”是孟子的思想,与汉朝国家治理思想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4.曹魏西晋时期,高昌置戊己校尉,受中原政权设置的西域长史节制。前凉政权于公元327年置高昌郡,下设县乡里。后继的前秦等政权亦将高昌作为属郡,委派当地大姓为太守进行管理。据此可推断,魏晋南北朝时期()A.高昌是丝路贸易的重要节点 B.政权更迭打破原有民族布局C.经略西北为后世大一统奠基 D.高昌地区逐渐盛行门阀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高昌置戊己校尉”、“置高昌郡,下设县乡里”、“将高昌作为属郡,委派当地大姓为太守进行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但多个政权对于高昌地区都进行了治理,为后世大一统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高昌的政治治理,与贸易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高昌的民族布局,无法得知是否被打破,排除B项;材料强调西昌地区的机构设置,没有涉及门阀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5.唐宰相杜佑所撰《通典》,是我国典章制度专史开创之作,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典,食货居首。《通典》的成书()A.体现政府将税收视为立国之本 B.得益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C.标志史学政治借鉴功能的产生 D.说明官僚系统整体素质提升【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通典》分为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典,这些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通典》的成书得益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B项正确;中国古代立国之本是农业,排除A项;史学借鉴功能在唐朝之前就已经产生,且材料主题与史学功能无关,排除C项;科举制的推行有利于官僚系统素质的提升,这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宋代,任用转运使、提点刑狱等地方官员时,实行亲嫌回避制度,即与所辖地区的知州、通判等地方长官之间,不许有亲属关系。这一制度()A.提高文官地位 B.维护司法公正 C.杜绝贪污腐败 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任用一些官员时,实行亲嫌回避制度,防止这些官员与知州等地方长官有亲属关系,进而威胁中央集权,因此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材料措施没有提高文官地位,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地方行政官员的回避设置,没有涉及到司法,排除B项;“杜绝”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7.元代重视社学,各村五十家为一社,社长先经社众推举,再由官方认定,官方划拨土地作为学产。社学子弟学习儒家经典及农业生产知识,“如学文有成者,申复官司照验”。这表明元代基层治理()A.凸显地方宗族地位 B.注重官民双向互动C.蕴含浓厚民主色彩 D.突破传统教化模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元代重视社学,各村五十家为一社,社长先经社众推举,再由官方认定,官方划拨土地作为学产,社学子弟学习儒家经典及农业生产知识,“如学文有成者,申复官司照验”,这表明元代基层治理凸显了官民双向互动的特点,注重官民间的沟通与合作,B项正确;材料强调官民之间的互动,未涉及到宗族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元朝时期,中国是一个专制社会,排除C项;元朝的教化仍然是学习儒家经典及农业生产知识,并没有突破传统模式,排除D项。故选B项。8.明初罢丞相,政归六部。后设内阁,渐以阁臣意见为重,但“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这一变化反映出()A.内阁决策地位上升 B.中枢机构逐渐臃肿C.宦官专权问题突出 D.君主权力更加集中【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可知,内阁的地位及权力有所提升,有了拟票权,但皇帝赋予司礼监批红权,牵制内阁,这一变化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反映出君主权力更加集中,D项正确;内阁并没有决策权,不存在决策地位的说法,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中枢机构人数,并不能说明机构臃肿,排除B项;材料不仅涉及宦官专权问题,还有内阁,排除C项。故选D项。9.图1和图2选自《皇清职贡图》,该图册于清朝乾隆年间编绘,介绍国内外诸多“民族”和“国家”向皇帝觐见纳贡的相关人物形象。这表明()图1朝鲜国夷官图2安南国夷官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风格转型 B.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C.朝廷对四海归化政权永固理想的追求 D.朝贡体制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皇清职贡图》描绘了国内外诸多“民族”和“国家”向皇帝觐见纳贡的场景,同时图中朝鲜国夷官和安南国夷官穿着汉服,体现了朝廷对四海归化政权永固理想的追求,C项正确;对外交流会影响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朝贡体制有利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0.明清慈善组织活动内容基本没有超出“养育”的范畴。戊戌维新运动兴起后,戒烟会、阅报社、不缠足会、新学堂等新兴慈善机构纷纷出现。这些新兴慈善机构()A.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B.维护封建统治根本利益C.拓展慈善组织的社会功能 D.固守儒家传统忠孝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根据材料“戒烟会、阅报社、不缠足会、新学堂等新兴慈善机构纷纷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以来,新兴慈善机构出现,超出了“养育”范畴,拓展慈善组织的社会功能,C项正确;此时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排除A项;新兴慈善机构与封建统治根本利益无关,这些慈善机构并不以维护封建统治根本利益为目的,排除B项;慈善机构不能体现出儒家传统忠孝思想,传统忠孝思想强调对家庭和国家的双重责任,即对父母的孝敬和对国家的忠诚应该统一,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传统忠孝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1.1948年8月,蒋介石颁布财政经济处分令,要求整理财政并加强管制经济以稳定物价。同年10月,物价的批发指数比8月高涨35.6%,这可用于佐证()A.解放区的军事封锁阻断物资供应 B.美国的经济掠夺造成财政紧张C.官僚资本主义发展已经陷入绝境 D.国民党倒行逆施加剧经济困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中国)。据材料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了维持内战的消耗,大肆滥发货币,导致国统区经济通货膨胀严重,处于崩溃的边缘,据此可知,国民党倒行逆施加剧经济困局,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国民党的做法,不是解放区的封锁,也不是美国的掠夺,排除A、B项;此时的官僚资本正在疯狂侵吞掠夺社会资产,排除C项。故选D项。12.2021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对《家庭教育促进法》《湿地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草案)进行审议。这说明我国()A.立法工作注重回应民生关切 B.开始重视维护公民基本权利C.市场经济保障机制走向成熟 D.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1年(中国)。根据材料“《家庭教育促进法》《湿地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法律涉及到家庭教育、环境保护、网络诈骗,都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出立法工作注重回应民生关切,A项正确;“开始”一词错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市场经济保障机制,排除C项;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13.公元前29年,屋大维获得“元首”称号。公元前27年,屋大维在元老院会议上宣布,“我要将国家事务从我的手里转交到元老院和罗马人民的仲裁下”。不久,元老院正式授予他“奥古斯都”(缔造最高大权的第一人)尊号。这表明罗马元首制()A.实质是隐蔽的专制君主制 B.强化了元老院权力C.标志着罗马进入鼎盛时期 D.旨在维护共和传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公元前29年至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根据材料可知,屋大维获得“元首”称号后,掌握了国家的绝大部分权力,表明屋大维的“元首”制实质是隐蔽的专制君主制,A项正确;元首制下,元老院的权力被弱化,排除B项;元首制的确立,不是罗马进入鼎盛的标志,排除C项;元首制的建立,没有维护共和传统,排除D项。故选A项。14.英国享利一世(1068-1135年)即位后,经常调换郡守任区,指派近臣兼任重要地区的郡守。此外,还建立了王室法官巡回审判制度,检查郡守工作。这些措施()A.推动司法走向独立 B.冲击教会权威 C.促进民族意识形成 D.强化王权统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经常调换郡守的任区,防止地方势力过大;建立了王室法官巡回审判制度,对地方进行监督控制;以上措施有利于削弱地方,强化王权的统治,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强化王权,而非司法独立,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强化王权,没有提及教会的信息,排除B项;英国的民族意识形成大约在14世纪,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5.自1883年起,德国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事故保险法》《伤残及养老保险法》等法律,为工人及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这一系列法律的颁布是源于()A.德意志统一进程的推进 B.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C.“福利国家”的基本建成 D.议会政治走向了成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3年(德国)。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工业革命深入开展,工人阶级不断壮大,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俾斯麦政府颁布了法律,建立社会福利制度,B项正确;这时期德意志已完成统一,排除A项;“福利国家”的基本建成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议会政治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16.二战后,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的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款。”与此同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却迅速增加,约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一半以上。这说明战后()A.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国际经济格局发生变动C.美苏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D.美日西欧鼎立局面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的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款”可知,二战后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持,英国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B项正确;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说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材料中未涉及到这些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了美国,但未提及苏联,排除C项;丘吉尔的讲话发生在战后初期,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则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个小题,第17题8分,第18题8分,第19题2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32年1月,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国联调查团成立。10月,《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发表,以报告书为基础,国联制定了旨在促成中日和解的决议草案,主要内容包括: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计划性和占领中国东北的非法性以及东北伪政权的傀儡性;承认中国在东北的主权,同时又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地位和权益;主张“国际共管”中国东北地区。1933年2月,国联大会以42票赞成、1票弃权、1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决议。3月,日本宣布退出国联,中日和解失败。——摘编自马海天《国际联盟促使中日和解的尝试》等从国际法的角度,就国联对九一八事变的处理进行合理的解释。【答案】国联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国际秩序。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国联成立调查团,否定日本的侵略行为,承认中国在东北地区的主权,力图促进中日和解;体现了用谈判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符合国联的宗旨。但承认日本在东北地区的特权,主张“国际共管”表明英法等国对日本侵略行为采取绥靖政策。从最终结果来看,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解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932年中国。首先,明晰要求从国际法的角度,就国联对九一八事变的处理进行合理的解释,从而确定对国联角度入题,如从国联成立的背景、性质作答,即国联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其次,对国联的调查的内容进行概括整理,如国联成立调查团,否定日本的侵略行为,承认中国在东北地区的主权,力图促进中日和解;体现了用谈判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符合国联的宗旨。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但承认日本在东北地区的特权,主张“国际共管”表明英法等国对日本侵略行为采取绥靖政策。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05-1907年,革命派和立宪派出现了激烈的论争。革命派力主通过革命,推翻满清,变君主为共和;立宪派认为君主作为神圣的政治权威关乎秩序的稳定,关键在于立宪。民国肇始,在经历了短暂的政党政治的尝试后,1915-1917年,国体问题再度引发激烈的辩论,这些论争主要是关于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这两种政治制度何者更适合中国。立宪派认为,君主制可以使国家定于一、确立起国家象征和政治权威。拥护共和者认为,君主制也未必能做到天下定于一、共和制如果规范选举法规,一样能稳定秩序。——摘编自宋宏《共和还是君主——重思民国初期关于国体问题的论争(1915-1917)》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两次国体论争的焦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5-1917年国体问题再度引发激烈辩论的政治背景。【答案】焦点:政治制度的选择(若答“民主共和还是君主立宪”亦可)政治背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后,逐步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政党政治尝试的失败;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之后北洋军阀混战割据,政治格局混乱不堪。(答对其中3点即可)【解析】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焦点:根据材料“革命派力主通过革命,推翻满清,变君主为共和;立宪派认为君主作为神圣的政治权威关乎秩序的稳定,关键在于立宪”可分析出政治制度的选择。政治背景:结合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可分析出,1911年10月爆发辛亥革命,最终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合北洋政府的统治可分析出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后,逐步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政党政治尝试的失败;结合所学可分析出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之后北洋军阀混战割据,政治格局混乱不堪。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辽建立之初,主要通过世选制从契丹贵族中选拔人才.938年,辽开始在幽云地区举行科举考试,“以登汉民之俊秀者”,但契丹人禁止参加。此时考试无定期,负责官员为临时委派,管理机构也非常设。976年,辽在幽州设礼部贡院,主管科举事务。988年,辽全境推行科举,考试内容以五经为主。初每岁举行,但此后20次开科,进士及第者仅101人;1014年,改为三岁一试,平均每次及第者达88人。辽后期,甚至有契丹、白蕾等族士人及第,诵经习儒成为辽朝社会生活中的时尚。——摘编自吴志坚等著《中国科举制度通史·辽金元卷》材料二17-18世纪,法国在国际竞争中屡败于英国,消耗巨大,为填补国库,捐税日增。在强化君权的改革中,国王陆续增设机构转移权力,以致有些机构互不承认管理权限,在当时的法国,人们迫切需要新的制度结构来实现国家的变革。18世纪中期,启蒙思想家在构建理论时,认为中国没有世袭贵族,科举制考试选官,倡导平等,官吏都是有学问的人,工匠子弟也能当上总督,经过启蒙思想家的传播,科举制在当时的西方广为人知,“以学识孕育政府”成为法国社会的新理念。1791年,法国国民议会试行用公开竞争考试的办法选拔文官。19世纪后,法国陆续建立文官管理制度。——摘编自张慧《“中学西渐”推动近代法国政治变革》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辽朝科举制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老师工作总结(合集5篇)
- 2025版锚具研发与技术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金融交易介绍合同
- 2024年绿色环保木工模板研发、生产与施工总承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体育产业财务战略规划合同3篇
- 2024年网络游戏知识产权许可合同
- 2024年赠与合同赠与物品的交付程序
- 2025版水利工程增项补充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品牌战略规划与品牌管理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环保设备运行维护及升级改造合同
- GB 2714-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酱腌菜
- 业委会年终总结报告
- 中国移动集团客户经理的工作总结
- 中医护理质量指标
- 患者告知及知情同意签字制度
- 公司各中心事业部独立核算运营实施方案
- 幼儿园大班综合《我们和手机》课件
-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第二版)项目五:销售业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 中铁二局工程项目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试题(普工)附答案
- 08坦白检举教育
- 10、美的微波炉美食创意拍摄脚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