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系统维护与优化指南_第1页
IT系统维护与优化指南_第2页
IT系统维护与优化指南_第3页
IT系统维护与优化指南_第4页
IT系统维护与优化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T系统维护与优化指南TOC\o"1-2"\h\u22821第一章:IT系统维护概述 21991.1维护的定义与目标 263381.1.1维护的定义 2193521.1.2维护的目标 231851.2维护的类型与级别 383861.2.1维护的类型 3303161.2.2维护的级别 314348第二章:系统监控与管理 4317492.1系统监控工具的选择 4254662.2监控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4269232.3系统功能优化策略 524918第三章:硬件设备维护 5258033.1硬件设备的检查与更换 5162543.1.1检查频率与内容 5177653.1.2硬件设备的更换 6251163.2硬件故障的预防与处理 6285153.2.1硬件故障预防措施 644093.2.2硬件故障处理流程 613028第四章:软件维护与更新 6194014.1软件版本控制与兼容性 733544.2软件漏洞的修复与更新 7215304.3软件功能优化与升级 84466第五章:数据备份与恢复 8186455.1数据备份策略的制定 884745.1.1确定备份范围 8304505.1.2选择备份类型 929825.1.3制定备份计划 9133825.1.4确定备份存储方式 9189105.1.5制定备份策略评估与优化 9203815.2备份设备的选用与管理 9194535.2.1备份设备选用 9190635.2.2备份设备管理 9242975.2.3备份介质管理 9291565.2.4备份软件管理 920925.3数据恢复的方法与技巧 10222965.3.1使用备份恢复 10303925.3.2利用磁盘镜像 10280665.3.3使用数据恢复软件 10221975.3.4采用文件系统修复工具 1011425.3.5咨询专业数据恢复服务 102293第六章:网络安全防护 10143746.1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106976.1.1数据泄露风险 10122846.1.2网络攻击风险 102376.1.3网络病毒风险 11176256.1.4内部威胁风险 11210056.2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11266186.2.1防火墙 11215726.2.2入侵检测系统 1143846.3网络病毒的预防与清除 11290726.3.1预防措施 11303746.3.2清除方法 1129159第七章:系统故障处理 12101167.1故障排除的基本流程 12316757.2常见系统故障的处理方法 137777第八章:用户支持与服务 1374918.1用户需求分析与服务策略 13240818.2用户培训与技术支持 1419833第九章:维护团队建设与管理 15274519.1维护团队的组建与培训 1524859.1.1组建原则 15214999.1.2组建步骤 1574819.1.3培训内容 15158009.2维护团队的工作流程与考核 16190099.2.1工作流程 16293209.2.2考核指标 1621149.2.3考核流程 1629397第十章:IT系统维护与优化展望 162701410.1新技术对维护工作的影响 162999310.2维护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 17第一章:IT系统维护概述1.1维护的定义与目标1.1.1维护的定义IT系统维护是指在系统生命周期内,对系统进行持续的监控、检测、调整和改进,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满足业务需求并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活动。维护工作是保证系统稳定、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对于降低系统故障风险、提高系统可用性具有重要意义。1.1.2维护的目标IT系统维护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几点:(1)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通过定期检查、故障排除和功能优化,使系统保持稳定运行,满足业务需求。(2)提高系统可用性:通过持续改进,提高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降低故障率和故障恢复时间。(3)保障系统安全性:加强系统安全防护,防止恶意攻击和内部泄露,保证数据安全。(4)降低维护成本:通过优化维护策略,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1.2维护的类型与级别1.2.1维护的类型IT系统维护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预防性维护:针对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定期进行系统检查、更新和优化,以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2)纠正性维护:针对已经发生的系统故障,进行故障排除和修复,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行。(3)适应性维护:针对系统运行环境的变化,对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新的环境。(4)完善性维护:针对系统功能和功能的不足,进行功能增强和功能优化,提高系统整体水平。1.2.2维护的级别IT系统维护可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一级维护:针对系统日常运行中的小故障,由系统管理员或运维人员现场处理。(2)二级维护:针对系统运行中的较大故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远程或现场支持。(3)三级维护:针对系统运行中的严重故障,需要组织专家团队进行现场诊断和处理。(4)四级维护:针对系统运行中的重大故障,需要跨部门协作,进行紧急抢修和恢复。第二章:系统监控与管理2.1系统监控工具的选择系统监控工具是保证IT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在选择合适的系统监控工具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功能需求:根据企业业务需求,选择具备全面监控功能的工具,如监控CPU、内存、磁盘、网络等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系统功能指标。(2)兼容性:保证监控工具能够兼容企业现有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环境。(3)扩展性:监控工具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够企业业务的扩展而增加监控范围。(4)界面友好:选择界面清晰、操作简便的监控工具,便于管理员快速掌握和使用。(5)报警机制:监控工具应具备实时报警功能,能够在异常情况发生时立即通知管理员。(6)功能影响:监控工具在运行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系统功能的影响。(7)售后服务:选择具有良好售后服务的监控工具,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解决。2.2监控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监控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是系统监控管理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对监控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方法:(1)数据收集:通过监控工具收集系统功能指标、资源使用情况等数据。(2)数据存储:将收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便于后续分析和查询。(3)数据展示:通过图表、报表等形式展示监控数据,便于管理员直观了解系统状况。(4)数据分析:对监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系统功能瓶颈、资源浪费等问题。(5)数据预警:根据预设的阈值,对异常数据进行预警,便于管理员及时处理。(6)数据优化:针对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提高系统功能。2.3系统功能优化策略系统功能优化是保证IT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系统功能优化策略:(1)硬件升级:根据业务需求,合理配置服务器硬件资源,提高系统处理能力。(2)软件优化:调整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参数,提高系统功能。(3)负载均衡: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合理分配系统负载,提高系统并发处理能力。(4)数据库优化:对数据库进行索引优化、查询优化等,提高数据处理速度。(5)网络优化:优化网络拓扑结构,提高网络传输速度。(6)应用优化:对应用程序进行代码优化、模块划分等,提高应用程序运行效率。(7)系统监控: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功能指标,发觉并解决系统功能问题。第三章:硬件设备维护3.1硬件设备的检查与更换3.1.1检查频率与内容为保证IT系统的稳定运行,硬件设备的定期检查。检查频率应根据设备的类型和使用年限来确定,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1)每月检查:针对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关键硬件,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2)季度检查:针对一般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等,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3)年度检查:针对所有硬件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外观:检查设备外壳、线缆接口等是否有破损、变形、松动等现象。(2)设备运行状态:检查设备运行指示灯、风扇、硬盘等是否正常工作。(3)系统温度:检查设备内部温度,保证散热系统正常运行。(4)软件状态:检查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是否正常运行。3.1.2硬件设备的更换(1)更换原则:硬件设备更换应遵循以下原则:a.保证更换设备与原设备兼容。b.更换设备功能不低于原设备。c.更换设备成本合理。(2)更换流程:a.确定更换设备型号、规格。b.提交更换申请,经批准后进行更换。c.更换过程中,保证数据安全,避免数据丢失。d.更换完成后,对设备进行调试,保证正常运行。3.2硬件故障的预防与处理3.2.1硬件故障预防措施(1)定期检查:按照检查频率进行硬件设备检查,发觉隐患及时处理。(2)环境优化:保持设备运行环境整洁,避免灰尘、高温、潮湿等影响设备运行的因素。(3)设备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等保养工作。(4)数据备份: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以应对硬件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3.2.2硬件故障处理流程(1)故障报告:当发觉硬件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2)故障诊断: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可能的原因,进行初步诊断。(3)故障处理:针对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更换硬件、修复故障等。(4)故障记录:将故障处理过程及结果进行记录,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5)故障预防:针对已发生的故障,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第四章:软件维护与更新4.1软件版本控制与兼容性软件版本控制是保证软件开发、发布及维护过程中版本一致性管理的重要手段。在IT系统中,版本控制能够有效跟踪软件的变更历史,便于问题的定位与修复。同时版本控制也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避免开发过程中的冲突。为了实现软件版本控制,常用的方法有:版本号管理、管理、配置管理等。在制定版本控制策略时,需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版本号的命名规则:应具备唯一性、可读性、可排序性,以便于识别和追踪。(2)管理工具的选择:需根据团队规模、项目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管理工具,如Git、SVN等。(3)配置管理策略:保证软件环境、依赖库、参数配置等的一致性,降低系统运行风险。软件兼容性是指软件在不同操作系统、硬件环境、网络环境等条件下正常运行的能力。为了保证软件兼容性,以下措施应当采取:(1)确定软件支持的操作系统、硬件环境等范围,并在开发、测试过程中遵循相关标准。(2)采用跨平台开发框架,如Qt、Java等,降低软件在不同平台上的开发难度。(3)对第三方依赖库进行版本控制,保证其兼容性。(4)定期进行软件兼容性测试,发觉并解决潜在问题。4.2软件漏洞的修复与更新软件漏洞是指软件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的设计缺陷、逻辑错误或编码错误,可能导致系统安全风险、功能下降等问题。漏洞修复与更新是保证软件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以下为软件漏洞修复与更新的关键步骤:(1)漏洞识别:通过安全测试、代码审计、用户反馈等渠道,发觉潜在漏洞。(2)漏洞评估:对发觉的问题进行分类、评估,确定漏洞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3)漏洞修复:针对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如修改代码、优化算法等。(4)漏洞验证:修复后进行测试,保证漏洞已被有效解决。(5)更新发布:将修复后的软件版本发布给用户,提醒用户进行更新。4.3软件功能优化与升级软件功能优化是指在保证软件功能完整的前提下,提高系统运行速度、降低资源消耗的过程。软件升级则是指对软件进行功能扩展、功能提升、修复漏洞等操作,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变化。以下为软件功能优化与升级的关键步骤:(1)功能测试:通过压力测试、功能分析等手段,了解软件在当前环境下的功能状况。(2)功能瓶颈分析:针对测试结果,找出影响功能的关键因素,如算法复杂度、资源竞争等。(3)功能优化: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如优化算法、减少资源消耗、并发控制等。(4)功能验证:优化后进行测试,验证功能是否得到提升。(5)软件升级:在功能优化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展、修复漏洞等操作,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变化。在软件功能优化与升级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保持软件的稳定性:优化过程中,保证软件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2)考虑用户需求:根据用户需求,合理安排优化和升级计划。(3)持续迭代:软件优化与升级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迭代和完善。第五章:数据备份与恢复5.1数据备份策略的制定为保证IT系统的数据安全,制定合理的数据备份策略。以下是数据备份策略制定的关键要素:5.1.1确定备份范围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重要性,明确需要备份的数据类型、存储位置以及备份频率。5.1.2选择备份类型备份类型包括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全备份是对整个数据集的完整备份,适用于数据量较小或变化不频繁的场景。增量备份仅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适用于数据变化频繁的场景。差异备份则备份自上次全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适用于数据量较大且变化不频繁的场景。5.1.3制定备份计划根据备份类型和业务需求,制定定期备份计划,保证数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备份。5.1.4确定备份存储方式根据数据量、备份频率和预算,选择合适的备份存储方式,如磁带、硬盘、光盘或云存储等。5.1.5制定备份策略评估与优化定期评估备份策略的有效性,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策略进行调整,保证备份效果达到预期。5.2备份设备的选用与管理备份设备的选用与管理是保证数据备份成功的关键环节。5.2.1备份设备选用根据数据量、备份频率和预算,选择合适的备份设备。常见的备份设备有磁带库、硬盘阵列、光盘库等。5.2.2备份设备管理保证备份设备正常运行,定期检查设备状态,及时更换故障设备。同时对备份设备进行合理布局,保证数据传输效率。5.2.3备份介质管理备份介质包括磁带、硬盘、光盘等,需定期检查备份介质的完好性,防止数据损坏。同时对备份介质进行分类、编号,便于查找和管理。5.2.4备份软件管理选用合适的备份软件,保证备份任务的自动化、高效执行。定期更新备份软件,修复已知漏洞,提高备份安全性。5.3数据恢复的方法与技巧数据恢复是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采取有效措施将数据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以下是数据恢复的几种方法与技巧:5.3.1使用备份恢复当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可使用备份文件进行恢复。根据备份类型,选择合适的备份文件进行恢复。5.3.2利用磁盘镜像磁盘镜像是一种将磁盘数据完整复制到另一块磁盘的技术。当原磁盘出现故障时,可通过磁盘镜像快速恢复数据。5.3.3使用数据恢复软件数据恢复软件可以帮助用户从损坏或丢失的磁盘、分区中恢复数据。选择合适的恢复软件,根据软件提示进行操作。5.3.4采用文件系统修复工具文件系统修复工具可以修复损坏的文件系统,从而恢复丢失的数据。根据文件系统类型,选择合适的修复工具进行操作。5.3.5咨询专业数据恢复服务在数据恢复过程中,如遇到复杂问题,可寻求专业数据恢复服务的帮助。专业数据恢复服务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能够提高数据恢复成功率。第六章:网络安全防护6.1网络安全风险分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企业运营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网络安全的威胁也日益严峻。本节将分析当前常见的网络安全风险。6.1.1数据泄露风险数据泄露是指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篡改、销毁或传输企业或个人信息。数据泄露可能导致企业商业秘密泄露、客户隐私泄露等严重后果。6.1.2网络攻击风险网络攻击是指利用网络漏洞对系统、网络或设备进行非法访问、破坏、干扰等行为。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有:拒绝服务攻击(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钓鱼攻击、跨站脚本攻击(XSS)等。6.1.3网络病毒风险网络病毒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恶意软件,包括木马、蠕虫、病毒等。网络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破坏性强、难以防范等特点。6.1.4内部威胁风险内部威胁是指企业内部人员或合作伙伴利用职权、权限等非法操作对企业网络安全造成威胁。内部威胁包括误操作、离职员工泄露信息、内鬼等。6.2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是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手段,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技术。6.2.1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监控和控制进出网络的流量。防火墙可以根据预设的安全策略,对网络流量进行过滤、阻断或放行。常见的防火墙技术包括包过滤、状态检测、应用代理等。6.2.2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用于检测和防范网络攻击的技术。它通过分析网络流量、系统日志等信息,识别出异常行为和攻击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基于特征的入侵检测和基于行为的入侵检测两种。6.3网络病毒的预防与清除网络病毒的预防和清除是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任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与清除方法。6.3.1预防措施(1)定期更新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等软件,修复安全漏洞。(2)建立严格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安装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4)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查,发觉并修复安全隐患。(5)对重要数据和系统进行备份,以便在病毒攻击后迅速恢复。6.3.2清除方法(1)使用专业病毒清除工具,如杀毒软件、木马专杀工具等。(2)手动删除病毒文件和注册表项。(3)修复受损的系统文件和应用程序。(4)更新病毒库,提高病毒识别能力。(5)对网络进行隔离,防止病毒传播。第七章:系统故障处理7.1故障排除的基本流程系统故障的排除是保证IT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以下是故障排除的基本流程:(1)故障识别接收故障报告:系统管理员或用户发觉系统异常时,应及时报告。收集信息:了解故障现象、发生时间、影响范围等信息,为后续故障排查提供依据。(2)故障定位分析故障现象:根据故障报告,分析可能的原因。检查相关日志:查看系统日志、应用日志等,找出故障发生的线索。测试与验证:通过模拟故障现象,验证故障原因。(3)故障原因分析分析系统配置:检查系统配置是否存在问题。分析软件版本:确认软件版本是否兼容。分析硬件设备:检查硬件设备是否存在故障。(4)故障修复制定修复方案:根据故障原因,制定相应的修复措施。执行修复操作:按照修复方案,逐步执行修复操作。验证修复效果:确认故障是否已经被解决。(5)故障总结与预防记录故障处理过程:记录故障处理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为后续故障排查提供参考。分析故障原因:总结故障原因,制定预防措施。更新文档与知识库:将故障处理经验分享给团队成员,提高整体故障处理能力。7.2常见系统故障的处理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系统故障及其处理方法:(1)系统启动失败检查电源及硬件设备:确认电源是否正常,检查硬件设备是否损坏。修复启动文件:检查系统启动文件是否完整,如有损坏,可尝试修复。检查硬盘分区:确认硬盘分区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可尝试修复。(2)网络故障检查网络设备:确认网络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路由器、交换机等。检查网络配置:检查网络配置是否存在问题,如IP地址、子网掩码等。分析网络日志:查看网络日志,找出故障原因。(3)系统蓝屏分析蓝屏代码:根据蓝屏代码,查找故障原因。检查内存条:确认内存条是否损坏,如有损坏,更换内存条。更新驱动程序:更新硬件设备的驱动程序,以解决兼容性问题。(4)系统运行缓慢清理磁盘:删除不必要的文件,清理磁盘空间。优化系统配置:调整系统配置,提高系统运行速度。检查病毒:使用杀毒软件检查系统是否感染病毒,如有感染,及时清除。(5)数据丢失恢复数据备份:如有数据备份,可尝试恢复。使用数据恢复软件:使用数据恢复软件尝试恢复丢失的数据。检查硬件设备:确认硬件设备是否存在故障,如有故障,及时修复。第八章:用户支持与服务8.1用户需求分析与服务策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IT系统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为了保证用户能够高效、便捷地使用系统,进行用户需求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服务策略。用户需求分析是对用户在使用IT系统过程中的各种需求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这包括用户的基本需求、功能需求、功能需求、安全需求等。以下是对用户需求分析的几个关键步骤:(1)收集用户信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用户反馈等途径,了解用户的基本信息、使用习惯和需求。(2)分析用户行为:观察用户在使用系统过程中的行为,发觉潜在的问题和需求。(3)识别关键需求:从收集到的信息中,提炼出用户最关注的需求,为后续服务策略提供依据。(4)制定服务策略:根据用户需求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服务策略。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服务策略:(1)提供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方案。(2)优化用户体验:简化操作流程,提高系统响应速度,保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便捷和高效。(3)强化安全保障:加强系统安全防护,保证用户数据安全。(4)定期更新和优化:根据用户反馈,及时更新和优化系统功能,满足用户持续变化的需求。8.2用户培训与技术支持为了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IT系统,提高系统使用效率,用户培训和技术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1)用户培训用户培训旨在帮助用户熟悉系统操作,掌握基本功能,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用户培训措施:(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用户需求和系统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2)提供多样化培训形式:包括线上培训、线下培训、视频教程、操作手册等。(3)注重培训效果:通过测试、评估等方式,保证培训效果达到预期。(4)持续更新培训内容:系统功能的更新和优化,不断更新培训内容,以满足用户持续学习的需求。(2)技术支持技术支持是指为用户提供在使用IT系统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答和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技术支持措施:(1)建立技术支持团队:组建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负责解答用户问题,提供解决方案。(2)提供多渠道支持:通过电话、邮件、在线聊天等方式,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技术支持。(3)快速响应: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及时响应,尽快提供解决方案。(4)持续优化支持服务: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优化技术支持服务,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为用户提供全面、专业的用户支持与服务,保证IT系统的高效运行。第九章:维护团队建设与管理9.1维护团队的组建与培训9.1.1组建原则维护团队的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1)人员结构合理:保证团队成员具备不同的专业技能,实现技能互补,提高团队整体实力。(2)技能匹配:根据团队职责,选拔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的员工,保证团队成员能够胜任工作。(3)团队协作: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团队工作效率。9.1.2组建步骤(1)明确团队职责:根据IT系统的维护需求,明确团队职责,为团队成员分配工作。(2)招聘选拔:通过内部选拔、外部招聘等方式,选拔具备相关专业技能和经验的员工。(3)培训提升:对团队成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9.1.3培训内容(1)技能培训:针对团队成员的技能短板,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2)管理培训:提升团队成员的管理能力,包括沟通、协作、项目管理等方面。(3)安全意识培训:强化团队成员的安全意识,保证系统维护过程中的数据安全。9.2维护团队的工作流程与考核9.2.1工作流程(1)接收任务:团队成员根据系统维护需求,接收并明确任务目标。(2)任务分析:对任务进行详细分析,明确任务的关键点和难点。(3)制定方案:根据任务需求,制定合理的维护方案。(4)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执行维护工作。(5)验收成果:对维护成果进行验收,保证达到预期效果。(6)汇报工作:向上级领导汇报维护工作情况,反馈问题及改进措施。9.2.2考核指标(1)工作效率:评估团队成员完成任务的速度和质量。(2)技能水平:考察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和成长情况。(3)团队协作:评价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效果。(4)成果质量:检查维护成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5)安全意识:评估团队成员在维护过程中对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9.2.3考核流程(1)制定考核标准:根据团队职责和工作流程,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2)收集考核数据:通过工作记录、汇报材料等途径,收集团队成员的考核数据。(3)分析考核数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