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道路规划与管理手册TOC\o"1-2"\h\u8155第一章交通道路规划概述 2211351.1交通道路规划的意义与目的 2182821.2交通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 247021.3交通道路规划的主要内容 3936第二章交通调查与分析 334052.1交通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371722.1.1交通调查方法 3246692.1.2交通调查步骤 4101202.2交通数据分析与处理 492982.2.1数据整理 4190122.2.2数据分析 425462.2.3数据处理 4253572.3交通需求预测 4187452.3.1预测方法 4216112.3.2预测步骤 5810第三章道路网络规划 5106523.1道路网络规划的原则 5294773.2道路网络布局设计 584773.3道路等级与功能划分 629673第四章道路设计与施工 6123184.1道路设计标准与规范 6157854.2道路线路设计 7283444.3道路施工与管理 711750第五章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 869035.1交通信号控制原理 8120055.2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 843265.3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策略 917399第六章道路交通组织与管理 9184926.1道路交通组织原则 9104826.2道路交通组织设计 9113746.3道路交通管理措施 109871第七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 1025927.1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原则 1026897.2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布局 11259367.3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 1127012第八章静态交通规划与管理 12260328.1静态交通规划原则 12170868.2停车设施规划与设计 12130728.3停车管理策略 135910第九章交通安全规划与管理 13106899.1交通安全规划原则 13236759.2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14203069.3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1413358第十章交通规划与管理评价 152922210.1交通规划评价方法 151754610.2交通规划评价体系 152935110.3交通规划与管理效果评价 15第一章交通道路规划概述1.1交通道路规划的意义与目的交通道路规划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保障交通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其主要目的如下:(1)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通过科学合理的交通道路规划,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2)提高交通效率:合理规划交通道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降低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3)保障交通安全:保证交通道路规划与设计符合安全标准,降低交通发生概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4)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交通道路规划与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有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1.2交通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交通道路规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为出发点,关注民生,保证交通道路规划符合人民群众的期望。(2)可持续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能源利用等因素,实现交通道路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3)科学合理:依据城市发展规划,结合地形地貌、交通流量等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交通道路规划。(4)经济适用:在保证交通道路规划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5)兼顾远近:既考虑长远发展,又兼顾当前需求,保证交通道路规划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1.3交通道路规划的主要内容交通道路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道路网络规划:确定城市道路网络布局,包括道路等级、道路宽度、交叉口设置等。(2)道路线形设计:根据地形地貌、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道路线形设计,保证道路平顺、舒适、安全。(3)道路交叉口设计:合理设置交叉口,优化交通组织,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4)交通组织与管理:制定交通组织方案,包括交通信号灯设置、交通标志标线等,提高交通运行效率。(5)交通枢纽规划:规划城市交通枢纽,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便捷换乘,提高城市交通一体化水平。(6)交通需求分析:预测交通需求,为交通道路规划提供依据。(7)交通环境影响评价:评估交通道路规划对环境的影响,保证规划方案的环保性。(8)交通规划实施与监管:制定交通规划实施方案,加强交通规划监管,保证规划目标顺利实现。第二章交通调查与分析2.1交通调查的方法与步骤交通调查是交通规划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交通现状,为后续的交通规划与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下是交通调查的主要方法与步骤:2.1.1交通调查方法(1)现场调查法:通过实地观测、询问、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交通流量、车速、车辆类型、交通设施等信息。(2)遥感技术法: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获取交通地理信息、土地利用情况等数据。(3)数据挖掘法: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交通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4)模型模拟法:利用交通模型,模拟交通系统运行状态,预测交通发展趋势。2.1.2交通调查步骤(1)确定调查目标:明确调查的目的、任务和要求,确定调查范围和对象。(2)制定调查方案:根据调查目标,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包括调查内容、方法、时间、地点等。(3)组织调查队伍:组建专业的调查队伍,进行培训,保证调查质量。(4)实施调查:按照调查方案,开展现场调查和数据收集工作。(5)数据整理与审核: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和审核,保证数据的准确性。2.2交通数据分析与处理交通数据分析与处理是交通调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交通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2.2.1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交通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校验和数据汇总等。2.2.2数据分析(1)描述性分析:对交通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包括交通流量、车速、车辆类型等指标的分布、变化趋势等。(2)相关性分析:分析各交通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交通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3)回归分析:建立交通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预测交通发展趋势。2.2.3数据处理(1)数据可视化:通过图表、地图等方式,直观展示交通数据。(2)数据挖掘: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大量交通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2.3交通需求预测交通需求预测是交通规划与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交通需求,为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组织优化等提供依据。2.3.1预测方法(1)趋势预测:根据历史数据,分析交通需求的趋势,预测未来需求。(2)相关性预测:分析交通需求与其他因素(如人口、经济、土地利用等)的相关性,预测未来需求。(3)模型预测:建立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结合历史数据和现状,预测未来需求。2.3.2预测步骤(1)确定预测目标:明确预测的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和预测指标。(2)选择预测方法:根据预测目标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3)建立预测模型:根据所选预测方法,建立交通需求预测模型。(4)模型参数估计:利用历史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5)模型验证与修正:通过对比实际数据与预测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6)预测结果分析: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交通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第三章道路网络规划3.1道路网络规划的原则道路网络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其原则如下:(1)整体性原则:道路网络规划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充分考虑城市布局、土地利用、交通需求等因素,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布局协调的网络系统。(2)前瞻性原则:道路网络规划应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城市长远发展需求,预测未来交通发展趋势,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3)安全性原则:道路网络规划应重视安全性,保证道路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的安全功能,降低交通风险。(4)经济性原则:道路网络规划应注重经济性,合理利用资源,提高道路投资效益,降低运营成本。(5)环保性原则:道路网络规划应遵循环保性原则,充分考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优化道路布局,降低交通污染。3.2道路网络布局设计道路网络布局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道路等级:根据城市规模、交通需求等因素,合理划分道路等级,形成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等不同级别的道路系统。(2)优化路网结构:合理规划道路布局,形成网格状、环形、放射状等多种形式的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行效率。(3)确定道路宽度:根据道路等级、交通流量等因素,合理确定道路宽度,保证道路通行能力。(4)交叉口设计:交叉口设计应考虑交通流线、交通组织、安全等因素,合理设置交叉口形式和规模。(5)交通组织设计: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需求,合理设置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等交通组织设施。3.3道路等级与功能划分道路等级与功能划分是道路网络规划的重要内容,具体如下:(1)快速路:快速路是连接城市重要区域、承担大量交通流的主要道路,具有较高的设计速度和通行能力。快速路主要包括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2)主干道:主干道是城市交通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城市主要交通流量,具有较高的设计速度和通行能力。主干道主要包括城市主干道、国道、省道等。(3)次干道:次干道是城市交通网络的辅助道路,承担一定交通流量,具有中等设计速度和通行能力。次干道主要包括城市次干道、县道等。(4)支路:支路是城市交通网络的末端道路,承担较小交通流量,具有较低设计速度和通行能力。支路主要包括城市支路、乡道等。(5)特殊功能道路:特殊功能道路包括公园道路、景区道路、专用道路等,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服务对象。第四章道路设计与施工4.1道路设计标准与规范道路设计是交通道路规划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标准与规范是保证道路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基础。道路设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道路等级与功能:根据道路的功能、交通流量和地理条件,将道路划分为不同等级,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等。(2)设计速度:道路设计速度应根据道路等级、交通流量、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以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和高效。(3)路基设计:路基设计应考虑地形、地质、气候、交通荷载等因素,保证路基稳定、排水畅通。(4)路面设计:路面设计应满足车辆载重、耐磨、抗滑、平整等要求,选用合适的路面材料和结构。(5)道路交叉设计:道路交叉设计应保证行车安全、顺畅,减少交叉冲突点,提高道路通行能力。(6)道路附属设施设计:道路附属设施包括交通标志、标线、照明、排水、防护等,其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4.2道路线路设计道路线路设计是道路设计的基础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1)线路规划:根据地形、地质、气候、交通需求等因素,确定道路线路走向、长度、宽度、纵坡等。(2)线路平面设计:道路线路平面设计应考虑道路等级、设计速度、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线路平面线形、曲线半径、超高、加宽等。(3)线路纵断面设计:道路线路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地形、交通需求、路基稳定性等因素,确定线路纵坡、坡长、竖曲线等。(4)线路横断面设计:道路线路横断面设计应考虑道路等级、设计速度、交通荷载等因素,确定道路宽度、路面结构、路基结构等。4.3道路施工与管理道路施工是道路工程实施的关键环节,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道路工程的安全、质量和使用寿命。道路施工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准备:包括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施工队伍、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2)路基施工:路基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路基稳定、排水畅通。(3)路面施工:路面施工应选用合适的施工工艺和设备,保证路面质量。(4)交通组织施工:交通组织施工应保证施工现场交通安全、有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5)施工监理:施工监理是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6)施工验收:施工验收是对道路工程质量的评估,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7)后期养护:道路后期养护是对道路工程的保养和维护,保证道路使用寿命和功能。第五章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5.1交通信号控制原理交通信号控制是通过对交通信号灯的时序、相位和绿信比等参数的合理设置,实现交通流的有序、高效运行的一种管理手段。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饱和流原理:在信号周期内,当交叉口某一方向的车辆数达到最大时,该方向的交通流将处于饱和状态。此时,信号控制的目标是使各个方向的饱和流之和达到最大。(2)最小延误原理:通过调整信号灯的时序和绿信比,使得各个方向的车流在交叉口处的平均延误最小。(3)最大通行能力原理:在保证交通流安全、顺畅的前提下,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达到最大。(4)公平性原则:在信号控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个方向的交通需求,实现交通流的公平分配。5.2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交叉口交通流调查与分析:通过对交叉口的交通流量、交通组成、交通拥堵状况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为信号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基础数据。(2)信号周期和绿信比设计: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特性,确定合适的信号周期和绿信比。信号周期应满足各个方向的饱和流之和最大,绿信比应满足最小延误原则。(3)信号相位设计: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需求和交叉口几何条件,确定合理的信号相位。信号相位应满足各个方向交通流的顺畅通行,并兼顾安全性和公平性。(4)信号控制系统实施与优化:在信号控制系统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对信号参数进行实时调整和优化,以实现交通流的高效运行。5.3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策略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交通信号控制与管理策略:(1)固定周期控制策略: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特性,预先设置固定的信号周期和绿信比。适用于交通流相对稳定的交叉口。(2)自适应控制策略:根据实时交通流变化,自动调整信号周期、绿信比和相位差。适用于交通流变化较大的交叉口。(3)协调控制策略:通过对多个交叉口的信号周期、绿信比和相位差进行协调,实现区域交通流的高效运行。(4)优先控制策略:针对特殊车辆(如救护车、消防车等)和特殊时段(如高峰时段、节假日等),优先保证其通行需求。(5)事件响应控制策略:在突发事件(如交通、恶劣天气等)发生时,及时调整信号参数,以减轻事件对交通流的影响。(6)智能控制策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交通信号控制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第六章道路交通组织与管理6.1道路交通组织原则道路交通组织原则是保证道路安全、畅通、高效的基础。以下为道路交通组织的几个基本原则:(1)安全性原则:在道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行人和车辆的安全性,保证道路设施、交通信号、交通标志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降低交通发生的风险。(2)公平性原则:道路交通组织应遵循公平原则,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满足各类交通需求,保障不同交通参与者之间的权益。(3)效率性原则:在道路设计中,要充分考虑道路通行效率,优化交通流线,减少交通拥堵现象,提高道路利用率。(4)可持续性原则:道路交通组织应考虑长远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满足未来交通需求,为城市交通发展预留空间。6.2道路交通组织设计道路交通组织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道路平面设计:根据道路功能、交通流量、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设计道路平面线形、交叉口形式、车道数量等。(2)道路纵断面设计:根据道路等级、交通需求、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设计道路纵断面线形,保证道路纵坡、竖曲线等指标满足规范要求。(3)道路横断面设计:根据道路等级、交通流量、用地条件等因素,合理设计道路横断面形式、车道宽度、路缘石等。(4)交通组织设计:合理设置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等,保证交通流顺畅、有序。(5)交叉口设计:交叉口设计应考虑交叉口形式、进出口道宽度、转弯半径等,保证交叉口通行效率。6.3道路交通管理措施道路交通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信号管理: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优化信号配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2)交通标志管理:合理设置交通标志,明确交通规则,引导交通参与者遵守交通法规。(3)交通标线管理:合理设置交通标线,规范交通流线,提高道路通行安全。(4)交通组织措施:采取单向交通、潮汐交通、可变车道等交通组织措施,缓解交通拥堵。(5)交通执法管理:加强交通执法力度,严查交通违法行为,提高交通参与者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6)交通宣传教育:开展交通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第七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7.1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原则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以城市实际情况为依据,充分考虑城市地理、人口、经济、交通等因素,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可持续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采用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和技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3)综合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充分考虑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融合,提高城市交通整体效率。(4)服务性原则: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为出发点,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为市民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5)动态调整原则: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城市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规划内容,保证公共交通系统的适应性。7.2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布局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网络完整性: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应覆盖城市主要区域,实现交通线路的互联互通,为市民提供全面的出行选择。(2)优化线路布局: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应根据城市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交通需求等因素进行优化布局,提高线路运行效率。(3)节点衔接: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应注重各种交通方式的节点衔接,提高换乘便捷性,减少市民出行时间。(4)线路密度与覆盖范围: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应合理设置线路密度,保证覆盖范围,满足不同区域市民的出行需求。(5)网络灵活性: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城市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变化,调整线路布局,适应城市交通发展。7.3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运营组织: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应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运营秩序和效率。(2)调度管理: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应实施科学的调度管理,合理调整车辆运行时间、班次和线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3)安全管理: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应加强安全管理,保证车辆安全、乘客安全和设施安全,预防交通发生。(4)服务质量: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应注重服务质量,提高车辆舒适度、准点率和便捷性,提升市民出行满意度。(5)信息化管理: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运营数据实时监控、分析与处理,提高运营管理水平。(6)财务管理: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合理使用资金,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7)人力资源管理: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应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素质,提升运营团队整体实力。第八章静态交通规划与管理8.1静态交通规划原则静态交通规划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对停车设施、交通枢纽等静态交通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以下为静态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1)遵循城市发展战略:静态交通规划应与城市发展战略相协调,充分考虑到城市规模、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等因素,保证交通设施与城市功能相适应。(2)满足交通需求:静态交通规划应满足居民、企事业单位及外来人员的交通需求,合理预测交通流量,保证停车设施供需平衡。(3)提高土地利用率: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土地成本。(4)保障交通安全:静态交通规划应充分考虑交通安全因素,合理设置交通标志、标线,保证交通设施的安全、顺畅运行。(5)兼顾环境保护: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减少交通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8.2停车设施规划与设计停车设施规划与设计是静态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停车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关键要素:(1)停车设施布局:停车设施布局应遵循“合理分布、便捷服务、高效利用”的原则,结合城市功能分区,合理设置停车设施。(2)停车设施规模:根据交通需求预测,合理确定停车设施规模,保证停车设施供需平衡。(3)停车设施类型:根据停车需求及用地条件,选择合适的停车设施类型,如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等。(4)停车设施设计:停车设施设计应考虑车辆停放、进出便捷、安全等因素,合理设置停车泊位、通道、电梯等设施。(5)停车设施智能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停车设施智能化水平,实现停车信息实时查询、支付、导航等功能。8.3停车管理策略停车管理策略是静态交通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手段,以下为停车管理策略的几个方面:(1)停车收费政策:合理制定停车收费政策,通过价格杠杆调节停车需求,引导车辆合理停放。(2)停车诱导系统:建立停车诱导系统,提供实时停车信息,引导车辆有序停放。(3)停车换乘政策:鼓励居民采用公共交通出行,提供停车换乘设施,减少私人小汽车使用。(4)违规停车处罚:加强对违规停车的处罚力度,维护交通秩序,保障停车设施正常运行。(5)停车设施维护:加强停车设施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保证停车设施的安全、顺畅运行。第九章交通安全规划与管理9.1交通安全规划原则交通安全规划是交通道路规划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降低交通发生的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下为交通安全规划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原则:以预防交通发生为主,注重原因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2)系统优化原则:将交通安全纳入交通道路规划的整体框架,实现交通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体安全功能。(3)科学合理原则:遵循科学规律,合理规划交通设施布局,保证交通流顺畅,降低发生的可能性。(4)动态调整原则:根据交通发展需求和发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交通安全规划,保证规划的有效性和适应性。9.2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人性化设计:充分考虑行人和驾驶员的需求,提高交通安全设施的易用性,降低发生风险。(2)可靠性设计:保证交通安全设施的质量和稳定性,避免因设施故障导致的交通。(3)经济性设计: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以下为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的具体内容:(1)交通标志设计:包括交通标志的设置位置、尺寸、颜色、形状等,保证标志信息的清晰、醒目。(2)交通信号设计: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信号标志,优化交通流线,提高交通效率。(3)交通隔离设施设计:包括隔离栅、隔离墩等,用于分离不同交通流,降低风险。(4)行人过街设施设计:包括人行横道、地下通道、过街天桥等,保障行人安全过街。9.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种植体支抗的力学分析模型-洞察分析
- 通货膨胀控制策略-洞察分析
- 2025年度运输合同运输方式及货物交付时间2篇
- 软件运维合同模板
- 药物毒性作用靶点分析-洞察分析
- 个人劳务分包合同简本
- 药品审批流程改革-洞察分析
- 学校食堂肉类采购的合同书
- 陶瓷行业供应链精益管理-洞察分析
- 架子工劳动合同年
- 跆拳道专业队训练计划书
- DL-T1848-2018220kV和110kV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技术规范
-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施方案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大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 减速机的培训课件
- 六西格玛-DMAIC-报告
- 老年人护理风险管理
-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课件
- 《根号2有多大》课件
-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课件
- 全新特种设备安全操作培训课件完整版下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