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浙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浙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浙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浙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浙教版高二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10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各句中不包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B.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C.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D.放浪形骸之外2、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骠(piāo)骑破斧沉舟令行禁止忧愁幽思B.数奇力能扛(gāng)鼎博闻强志股肱之臣C.狱掾高山仰止徇(xún)私舞弊刎刭之交D.稗益暗度陈仓按步就班暴虎冯(píng)河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根据“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对目前住房的满意率为38.24%。他们的住房环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B.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我们发展道路上的坚实根基,我们要永怀对传统文化的珍惜和崇敬。C.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国际上产生了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相关学者呼吁人们都来关注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问题。D.奥运会期间,中国队传统强项都遭遇了一定的波折,射击项目的新规则导致不确定性陡然增加,多名中国射手在决赛中错失金牌。4、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____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远近。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悉火焚之。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____。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惭韩伯休,何容二价?”买者又曰:“君但卖四十六万,一万见与。”慰祖曰:“岂是我心乎?”____。与丹阳丞刘沨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曰,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____自首,系尚方,病____。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____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夤、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选自《南齐书•崔慰祖传》,有改动)【注】韩伯休,东汉人士,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B.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C.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D.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5、将下列语句组成一段连贯的文字,恰当的一项是()①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②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产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③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严谨精神;④例子举不胜举,道理也说不完;⑤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的好习惯A.④③①②⑤B.④③⑤②①

C.③⑤④②①D.③⑤④①②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6、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本文情节情节跌宕起伏,气氛张弛有度;文中有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分别是____和____。7、“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属于____

描写,它们的作用是____。8、尔来四万八千岁____。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9、“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这句话翻译为____。10、周立明,____,曾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____,重要作品有《____》《会“说话”的动物》等。11、全文通过对____的说明,向我们展示了____及____和____,引发世人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激发献身宇宙科学、造福人类的勇气和斗志。12、名句填空。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____,此去经年,____,____,更与何人说。13、结合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狼嚎的声音在荒原上____(荡来荡去飘来飘去弥漫开来);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

②他蹲在苔藓地上,嘴里____(咬吃衔)着一根骨头。

③但是内在的生命却____(逼推拥)着他前进。

④他的另一只手已经慢慢____(抓伸摸)过来,一下把狼抓住。14、根据提示默写词句。

1.《醉花阴》中形象地抒发相思之情的三句是____,____,____。

2.《醉花阴》中化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是____。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句是____。

3.《醉花阴》的主旨句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诗歌鉴赏(共8题,共16分)15、阅读下面的诗歌。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①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释: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①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缪。”随遇而安之意。②筱(xiǎo):细小的竹子。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③裛(yì):滋润。红蕖:粉红色的荷花。冉冉香:阵阵清香。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暗示诗人操守。“即”字有知足意味,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

B.颔联描写草堂景物;景中含情。上句言翠竹迎风,呈其疏秀;下句言红荷沾雨,吐其芬芳。

C.颈联写客中少助;生活局促的情境。昔日厚禄故人书信断绝,稚子形色凄凉。用语十分沉痛,欲扬先抑,为下文张本;

D.尾联点题;升华主旨。诗人不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狂傲的态度来对待世俗人生,这就是诗人的“疏放”。

E.尾联“填沟壑”本为悲哀之事;而诗人却能以“疏放”的态度对待,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却使世俗中人耻笑其“老来更狂”。

(2)“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一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出。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注】张辑;宋代词人。字宗瑞,号东泽,鄱阳人。受诗法于姜夔。

(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两项是______

A.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城(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楼坐山临江,风景佳绝,米芾称之为“天下江山第一楼”。

B.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馀等,起源唐,兴盛于宋。

C。“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一起二句,只道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D.此词原调名为《乌夜啼》;作者取末句意改为《月上瓜洲》,自然也含有对国事的忧愤和失望之意。

E。“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表现了词人无忧无虑的闲适心境。

(2)词的下阕“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17、课内古诗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请简要赏析“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三句的艺术手法。

(2)下列对这首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以明丽的春景来抒写哀情。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C.词的上阕写景;主要通过渲染气氛,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D.“波心荡,冷月无声”情景交融,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18、课外: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从军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塞上听吹笛高適。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1)按内容分类,这两首诗属于______。两首诗都写了______和__________;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2)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19、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

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①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②香一缕,宿酒③醒迟,恼破④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⑤路。【注】①止:通“只”。②沉烟:点燃的沉香的烟气。③宿酒:昨晚所饮的酒。④恼破:恼煞;极尽烦恼。恼:撩惹。⑤西江:古诗词中常泛称江河为西江。

(1)词中上片的“寒”字与下片中的“又”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请简要分析。

(2)请对词的最后两句作简要赏析。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這像肃清高①。

三分割据纡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③,指挥若定失萧曹④。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注释】①肃清高:清高品格令人肃然起敬。②纡;苦心谋划。③伊吕:辅佐商汤的伊尹和辅佐周文王;武王的吕尚(姜子牙).④萧曹:刘邦的得力谋臣萧何、曹参。

(1)下列对这前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首联写诸葛亮名满實宇;万世不朽;进人祠堂,瞧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

B.颔联概括了诸葛亮的才能;功绩;赞扬他如鸾凤高翔,独步云霄。

C.颈联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但指挥才能不如萧何、曹参。

D.“宗臣”二字;总领金诗。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浩气炽情动人肺腑。

E.全诗以叙述为主;句句含情,层层深人,荡人胸襟,动尔情怀。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杨君之任永康。

欧阳修。

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

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

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

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①.【注】①承明:即承明殿;汉代天子的宫殿名。

(1)颔联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2)全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22、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思①

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②;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③.【注】:①本诗写于嘉泰三年(1203年);这年陆游七十九岁,居住在山阴故乡。

②火牛: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双角绑上利刃,尾巴绑上易燃物点燃令其冲向敌军,最早春秋时齐将田单破燕军时用了火牛。

③元龙百尺楼:汉末许汜去下邳看望陈登(字元龙);陈不理睬他,自卧高处的大床上,让许卧下床。后来刘备对许氾说:“陈登希望你忧国忘家,具有匡扶汉室之志,可你却向他提出买田宅屋舍的要求,陈登讨厌你。假如我是陈登,当卧百尺楼上,让你以地为床。”后来便用“元龙百尺楼”形容崇高的形式,或表示高下悬殊。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首联中“沙鸥”这一意象和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的“天地一沙鸥”的“沙鸥”意象相同。

B.颔联中作者借酒浇愁;度日如年,属于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

C.颈联“砧杵敲残深巷月”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将砧杵捣衣之声与月亮的残缺之形相结合,烘托了诗人落寞的心境。

D.诗歌的颈联借助“寒砧”“残月”“梧桐落叶”等意象;描绘出一幅凄清冷寂的画面,情寓景中。

E.诗歌的尾联借助陈元龙的典故;写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英雄迟暮的无奈及欲获高位而不得的惆怅心情。

(2)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内心世界,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评卷人得分四、名句名篇(共1题,共4分)2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1.往者不可谏,____。(《微子》)2.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为政》)3.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路》4.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述而》)5.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远怨矣。(《卫灵公》)评卷人得分五、古代诗歌阅读(共1题,共3分)24、阅读下列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马致远睡海棠,春将晩,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小题1】“南吕”是宫调;“四块玉”是__________,“马嵬坡”是__________。

【小题2】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A.“睡海棠,春将晚”,这里是以花喻人,说杨贵妃就像晚春时节的睡海棠一样娇柔妩媚。B.第三句说杨贵妃恨不得让唐明皇把她像海棠般放在手掌上把玩观赏,表现她恃宠娇恣。C.此曲前半部分主要是描写,着重写唐明皇与杨贵妃荒淫作乐的生活,为后文议论作铺垫。D.此曲化用李白“蜀道难”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唐明皇因红颜误国而仓皇西逃,前路莫测。【小题3】有人说此曲后半部分把安史之乱的主要责任归咎于杨贵妃,是沿袭了“女色误国”的传统论见,是作者的偏见,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简要谈谈看法。评卷人得分六、写作题(共4题,共32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公家的地太干净;俺的鞋子太脏,还是脱掉鞋子,赤脚进公家的厕所好了。”60多岁的民工易师傅在湖南株洲国家高新区管委会所在地火炬大厦附近干活,一时内急,到大厦里上厕所。因为鞋子太脏大旧,怕弄脏干净的地面,便将鞋脱下,放在厕所外面。他说:“不能太给公家添麻烦,让我进来免费上厕所,已经十分感激了。”鞋子的照片和易师傅的话被路过的李先生发到网上后,众多网友大呼感动。但也有一些网友质疑:民工兄弟上趟公家厕所,需要如此感激吗?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26、玫瑰花枯萎了,蜜蜂仍然拼命吮吸,因为它以前从这朵花上吮吸过甜蜜。但是,现在这朵花上,蜜蜂吮吸的是毒汁。蜜蜂知道这一点,因为毒汁苦涩,与以前的味道有天壤之别。于是,蜜蜂愤愤不平,它吸一口就抬起头来向整个世界抱怨,为什么味道变了?!终于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蜜蜂振动翅膀,飞高了一点。此时,它发现,枯萎的玫瑰花周围,处处是鲜花。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27、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正是兴趣和事业心推动了丁教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并使他获得巨大的成功。以“兴趣”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2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与众人一起前行是美好的。一个人孤独地跋涉更是珍贵的。有的人从善如流,有的人同流合污,有的人孤独坚守着自我的信念,有的人跻身热闹的场所排遣藏在内心的寂寞人们走在各自的路上,各有各的风景,各有各的感悟。根据材料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本不限。③800字左右。④不得抄袭套作。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试题分析:A项,“告诉”,报告申诉;“私情”,内心的情感,B项“扶持”,留意;C项“意气”,情意。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析】【答案】D2、B【分析】试题分析:A“piāo”应为“piào”,“破斧沉舟”应为“破釜沉舟”;C“xún”应为“xùn”,“刎刭之交”应为“刎颈之交”D“稗益”应为“裨益”,“按步就班”应为“按部就班”。这是一道字音、字形的综合考核的题目,字音主要考核的是多音字和形声字,字形考核的主要是音近形似字,字音中的形声字要重点记忆,字形要据义定形。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析】【答案】B3、D【分析】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A项,“根据‘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句式杂糅:应改为“根据调查报告”,或“调查报告显示”;B项,“我们要永怀对传统文化的珍惜和崇敬”成分残缺:“永怀”缺宾语,应在句末加“之情”;C项,“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搭配不当:“日益严重的生态”应改为“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故选D。【解析】D4、【小题1】B【小题2】C【小题3】A【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应当分三步走: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2、先易后难,攻破难点;3、寻找标志,辅助标点;4、灵活运用排除法。寻找标志的方法有:1、找名词(或代词),若做主语在其前定句读,作宾语一般在其后断开。2、找虚词,定句读。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3、凭对话、引文定句读。“曰”“白”“语”“道”“谓”“对”“云”“言”等。不过,一定要分清对话、转述及引用等不同情况。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4、据修辞,定句读。5、依总分,定句读。6、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此题“慰祖亲自取与”中,“慰祖”做主语,主语前应该断开,排除C;“邻里年少好事者”是个名词性短语,在这作主语,缺少谓语,不能表达完整意思,排除A和D。故选B。

此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时要重视文化常识的积累,比如古代地理、天文历法、史书体例、古代文学体裁、诗人别称、人的称谓、古代年龄的称谓、古代职官职责、古代刑罚、官职的任免升降等。C项,此题涉及中国古代对死亡的不同称谓。古代有森严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死”有不同的称呼。据《礼记•曲礼》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故,C项中“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错误,“死”是指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其他所有人的死亡。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把握信息要点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这类题,需学生仔细阅读,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深入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征,然后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张冠李戴,“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错误,应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担任“奉朝请”的是崔慰祖。故选A。【解析】。【小题1】B【小题2】C【小题3】A5、B【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连贯性的把握。排序题要注意句子前后的关联,如词语(关联词、指代词)的照应、话题一致、结构一致、语言风格一致,逻辑联系等。本题要掌握句子内在逻辑关系,首先要确定首句或者首尾两句,④承上启下,可以作为此段的首句。其次寻找紧密联系的句子,⑤紧随③的“严谨精神”。最后小结并指出途径和希望。故选B。【解析】B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6、林冲在沧州的行踪陆虞侯商议暗害林冲的过程【分析】【分析】本文的明线是林冲在沧州的所见;所言、所闻和所感。暗线是陆虞侯等人追杀林冲到沧州之后;首先是在李小二的茶馆密谋,接着安排林冲到大军草料场,最后是在雪夜点燃草料,想借此烧死林冲。明线和暗线的交汇就是林冲雪夜怒杀仇敌。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根据相应语境稍加分析,便可得出答案。7、环境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渲染了悲惨起来的氛围,更好的衬托出了诗人当时的心境。【分析】【分析】前句烘托送别时的感伤;凄冷的心情;后句烘托了琵琶女演奏记忆的高超。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当中环境描写语句作用的理解能力。做该题时,学生应首先找到诗歌中的描写景物的语句,通过景色所表现出的色彩明暗、动静结合等等方面感受人物的心情以及作者的情感。8、不与秦塞通人烟可以横绝峨眉巅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猿猱欲度愁攀援【分析】【分析】默写时不能出现误写;漏写、增写字的情况。答案是不与秦塞通人烟、可以横绝峨眉巅、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和猿猱欲度愁攀援。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言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再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把握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的意思,并且还要准确无误的默写出来。9、可是应有的成功和失败发生了不同平常的变化,功业完全相反。【分析】【分析】首先要注意“成败”;“易变”、“功业”等这几个实词的意思;然后再把它们融到句子里,用流畅的语言把句子翻译出来。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是否正确的判断辨别能力,要求学生仔细分辨句子中重要实虚词的意思以及文言现象的正确翻译。10、国际行为分析协会会员科普作家《动物游戏之谜》【分析】【分析】周立明;,曾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重要作品有《会“说话”的动物》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掌握情况,平时要多记。11、众多宇宙画面宇宙空间的奥秘天体的物理特征遨游太空的收获【分析】【分析】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明;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空间的奥秘及天体的物理特征和遨游太空的收获,引发世人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激发献身宇宙科学;造福人类的勇气和斗志。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主旨的把握能力。要想把握主旨,一定要学生通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分清文章的文体。感受作者寄予作品中的感情倾向,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作品的主旨。12、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杨柳岸晓风残月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分析】【分析】要求学生背诵和默写柳永词中的名句。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句的背诵和默写掌握情况。13、飘来飘去衔逼摸【分析】【分析】①“弥漫开来”主要用于烟尘或水雾;不用于声音;“荡来荡去”指来回摇晃,主体多是实物;“飘来飘去”的主体比较广泛,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声音等。

②“吃”含有嚼;咽等动作;“咬”指用牙齿用力压碎某物,“衔”表用嘴或压叼着、含着。

③“推”是外在具体可见的动作;“逼”多指内在心理的逼迫,“拥”指多人围着。

④“抓”与后边“抓”重复;“伸”没有“摸”字形象,“摸”也更适合当时的语言环境。

【点评】考查近义字、词含义,熟悉课文,可以轻松解决。1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佳节又重阳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抒写了对远方丈夫刻骨铭心、又委婉动人的相思之情【分析】【分析】要求学生在理解全词的基础上;根据题干提示作答。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醉花阴》一词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背诵默写句子。三、诗歌鉴赏(共8题,共16分)15、略

【分析】(1)C.“欲扬先抑”错误;没有“抑扬”之分。D.“疏放”的理解不对,应是“既有饱经忧患,从不被生活磨难压倒的倔强,也有政治理想遭遇挫折后身居乡野的超脱豁达”。

(2)作答本题;注意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等角度赏析。从词语使用的角度看,“娟娟”“冉冉”是运用叠音词;从手法看,“含”“裛”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从情感的表达看,写草堂的美景与“狂夫”恶劣的现实处境形成对比,是反衬。在指出手法和分析手法具体运用的基础上,再分析手法的表达效果。

答案:

(1)CD

(2)①运用拟人手法;“含”“裛”两字,赋予了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生动地写出了风的轻微;雨的细小,给人以小心爱护之感。②运用叠词,“娟娟”写出竹子秀美之态,“冉冉”写红荷的娇美之貌。无堆砌之感却平添了音韵之美。③以乐写哀,写草堂的美景主要是反衬“狂夫”恶劣的现实处境,进而表现“狂夫”贫贱不移的形象。

参考译文:

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的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

赏析: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成都南门外有座小石桥;相传为诸葛亮送费祎处,名“万里桥”。过桥向东,就来到“百花潭”(即浣花溪),这一带地处水乡,景致幽美。当年杜甫就在这里营建草堂。饱经丧乱之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旷放了。首联“即沧浪”三字,暗寓《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略相映带,似对非对,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联之中涵四专名,由于它们展现极有次第,使读者目接一路风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沧浪”),便令人不觉痕迹。“万里”;百花”这类字面,使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预作铺垫。

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别饶情趣: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微风细雨全从境界见出。“含”“裛”两个动词运用极细腻生动。“含”比通常写微风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浓,有小心爱护意味,则风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两句分咏风雨,而第三句风中有雨,这从“净”字可以体味(雨后翠筿如洗,方“净”);第四句雨中有风,这从“香”字可以会心(没有微风,是嗅不到细香的)。这也就是通常使诗句更为凝炼精警的“互文”之妙了。两句中各有三个形容词:翠、娟娟(美好貌)、净;红、冉冉(娇柔貌)、香,却安置妥贴,无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叠词,又平添音韵之美。要之,此联意蕴丰富,形式精工,充分体现作者的“晚节渐于诗律细”。

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颈联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从声律要求说是为了粘对,从诗意看,则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接下去“欲填沟壑”的夸张说法不至有失实之感。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你看,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哩!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优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服从内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

(1)本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综合考核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核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等角度赏析。

赏析句子大致要注意先要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住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对于个别句子,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句子,其内容有精深之处,情感有共通性,它们本身就是赏析的对象。再要注意从语言特点出发:有的句子倒装,有种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种整饬的美;有的句子互文,有种开合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种凝练的美。从这个角度说,立足于语言的赏析就是平日里做的炼字题。【解析】CD16、略

【分析】(1)B项;“起源唐”表述不严谨,应是“起源隋唐”;C项,“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一起二句,道出了三种愁苦: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大地支离,中原地区沦陷于金兵之手;③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收复无望;E项,“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表现了词人抑郁孤独和无可奈何的悲慨。

(2)注意分析下阕内容;把握“英雄恨,古今泪”的所指,结合南宋时国家残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现实,体会词人“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壮志难酬的孤独、无奈、忧愤、失望等复杂感情。

答案:

(1)AD(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2)寄托词人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和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写扁舟一叶,持竿垂钓,又见新秋的明月冉冉从瓜洲升起。纵使有英雄人物,也是报国无门,只好逍遥于江海之上了,写出了词人抑郁孤独和无可奈何的悲慨。

赏析:

这首词借写月下之景;抒发词人报国无门,落魄抑郁的思想感情,同时,也饱含作者的爱国深情。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城(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楼坐山临江,风景佳绝,米芾称之为“天下江山第一楼”。自古以来的文人墨客,登北固山,临多景楼,常有题咏。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一起二句,透出感恨无限。京口地区,“一水横陈,凤鸣玄泰,神妃合唱,麟舞鸾迈”(《三洞珠囊》),引起古代失意之人的无限遐思,然而,梦幻消散,心头沉重的压力却一直不能减轻。因此,他们热情开始衰退,作品也充满伤感。他们追忆前世的美好,以及极认真的期盼飞升时刻的到来,就越表明了心头的失望和怀疑。

这首词表现的就是这种求仙不成;“梦中作梦,忆往事落花流水”的苦闷。在写作方法上,现实和幻想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迷惘境界。这里面有“前世”美景幻觉式的展现,有旧地重游;人事皆非的伤感,有求仙不成的感叹,全词又隐约化用刘、阮入天台遇仙女的典故,表现的却是再入神山不见仙女的失望之情。

过片三句;悲愤至极。壮丽的河山,古往今来留下过多少英雄人物的足迹。三国时的孙权和刘备曾在这里联合抗曹,两晋;隋唐时期,这里也发生过许多值得怀念之事。可是,如今只留下英雄们无尽的遗恨,徒令登临的人们洒一掬吊古伤今的悲泪。而昔日的一切,都随着江水东流而逝去了,包括朝廷恢复中原的大计和个人施展抱负的雄心,都逝去了--“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扁舟一叶,持竿垂钓,又见新秋的明月,冉冉从瓜洲升起。就是说纵使有英雄人物,也是报国无门,只好逍遥于江海之上了。末句表现了词人抑郁孤独和无可奈何的悲慨。瓜洲,在长江北岸,是运河入长江处,有渡口与镇江相通。《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阅读答案。

本词原调名为《乌夜啼》;作者取末句意改为《月上瓜洲》,自然也含有对国事的忧愤和失望之意。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题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

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

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

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解析】AD17、略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从修辞;语言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豆蔻”“青楼”运用杜牧的典故,突出内心的感慨,表明一种悲怆的情怀。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意的能力。A项,是萧条的冬景,而非明丽的春景;是今昔对比,而非以乐景写哀情。

答案:

(1)(6分)答题要点:①反衬(或对比);用杜牧笔下昔日扬州的繁华反衬今日的萧条残破;(2分)②用典,化用杜牧“豆蔻”“青楼”等诗句,强调此时的扬州已面目全非,即使有杜牧的才华也难以描摹;(2分)③这三句表达了对扬州遭金兵洗劫后繁华不再的悲怆及哀恸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答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3分)A

译文: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是淮河东边著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过去是十里春风一派繁荣景色,而我如今看到却长满荠麦叶草一片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赏析:

姜夔在这首词里用了他常用的小序。小序的好处就在于交代写作的缘由和写作的背景。而这首小序则更明确地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原因、内容、和主旨。让人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词人写作此词时的心理情怀。

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写出了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败坏景象。词人先从自己的行踪写起,写自己初次经过扬州城,在著名的竹西亭解鞍下马,稍作停留。走在漫长的扬州道上,词人所见到的全部是长得旺盛而齐整的荠麦。而昔日那个晚唐诗人杜牧对扬州城美景的由衷溢誉一去不复返。自金人入侵后,烧杀掳掠,扬州城所剩下的也只是“废池乔木”的了。人们说起那场战争,至今还觉得心有余悸和刻骨痛恨。一个“厌”字,很恰当地写出了人民的苦难,朝廷的昏聩和胡人的罪恶。日落黄昏,凄厉的号角声又四处响起,回荡在扬州城孤寂的上空,也回荡在词人惨淡的心灵间。词人很自然地实现了由视觉到听觉的转移。

词的下阕;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昔日扬州城繁华,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关于扬州城不朽的诗作。可是,假如这位多情的诗人今日再重游故地,他也必定会为今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杜牧算是个俊才情种,他有写“豆蔻”词的微妙精当,他有赋“青楼”诗的神乎其神。可是,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扬州的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籁无声。唉,试想下,尽管那桥边的芍药花年年如期盛放,也很难有人有情思去欣赏它们的艳丽。词人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

纵观全词;行文的基调都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无论是词人所见到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还是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和“空城”还是词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亡国恨的“桥边红药”,都是一种悲剧的写照。

情景交融是这首词在写作表现手法上最显著的一个特点。移情入景;乐景写哀,都是词人经常使用的手法。特别是乐景写哀,词人在文中写了大量的乐景:名都,佳处,二十四桥可是,写乐景是为了衬托哀情,是为了对比“现在”的惨状:名都的凋残,佳处的弊坏,二十桥的冷寂正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下片写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评论和怀念杜牧,而是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一种“情思”: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逗出和反衬“难赋”之苦。“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特写镜头。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缭绕,余味不尽,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扬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有四处之多),又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

人称姜夔的词风清雅空灵;此词表现得非常突出。此词的清雅空灵不但表现在词语上,如“清”“寒”“空”“波心”“冷月”,而且还表现在造境上,如用“犹厌言兵”表现兵燹之后的残破,用杜郎名句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用“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用“桥边红药”表现“寂寞开无主”的荒凉。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意的能力。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解析】A18、略

【分析】(1)两首诗都是描写边塞风光的;所以是边塞诗.《从军行》中有“关山”与“月明”,而《塞上听吹笛》一诗中也有“关山”和“秋月”句,从句中可以得出答案.

(2)“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合的手法,将梅花散落的位置以及笛子曲的名称进行拆分,突出其特点.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寄托了他们的思乡之情.

答案:

(1)边塞诗乐曲声月色(3分)

(2)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译文:

《从军行》: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听到《关山月》的曲调,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

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连绵起伏的长城.

《塞上听吹笛》: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落》飘向何处?笛声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赏析:

《从军行》: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或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既然是“换新声”,应该能给人以一些新的情趣;新的感受.但是,“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没有一个不是离乡背井乃至别妇抛雏的.“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乐府古题要解》云:“《关山月》,伤离也.”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次句强调别情之“旧”,但这乐曲也并不是太乏味.“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扬.“听不尽”三字,或是怨,或是叹,或是赞,意味深长.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然作“听不够”讲,则又含有赞美了.所以这句提到的“边愁”既是久戍思归的苦情,又未尝没有更多的意味.当时北方边患未除,尚不能尽息甲兵,言念及此,征戍者也会心不宁意不平的.前人多只看到它“意调酸楚”的一面,未必十分全面.

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可以有多种理解:无限的乡愁,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等等.

读者也许会感到;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成一汪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正因为情不可尽,诗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才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此诗之臻于七绝上乘之境,除了音情曲折外,这绝处生姿的一笔也是不容轻忽的.

《塞上听吹笛》:高适的诗有一种苍劲之感;充满了边塞情怀.这与他在边关生活过,心中充满保家卫国的思绪有关.但这首诗展示了他的另一种风格,与其他写边塞生活的诗不太相同.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这首七言绝句;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

(1)本题考查对唐诗分类的掌握和对两首诗内容的正确理解的基本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识记;侧重于理解性的记忆.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形式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以及诗歌情感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其结合上的特点.

比较鉴赏这类题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做这类题要(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解析】边塞诗;乐曲声;月色19、略

【分析】

《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是北宋词人赵令畤创作。这首词描写春日闺中怀人。全词情测缠绵悱恻;造语却深婉空灵,意象迭起,境界迷潆。细腻地传达了思妇内心复杂的情感起伏。

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解析】(1)此题考查了炼字。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此题中“寒”和“又”的分析要结合全诗怀人的情感进行分析。

(2)此题考查了赏析佳句。佳句赏析答题步骤与要点: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该句所描述的内容;说说该句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根据题目要求,拟写答案。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题干要求分析词的最后两句,这两句都是写景,所以手法可以明确为情景交融,“飞燕又将归信误”明显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对远方之人的怀念。

答案:

(1)这是首闺怨词。上片的“寒”字;一方面写气候之寒(1分),另一方面也是写主人公心绪的凄凉(1分)。而下片的“又”字表达的是两人分别的时间太长(1分)。

(2)看到空中有燕子飞过来时;主人公不禁欢喜雀跃,以为传来了夫君归家的喜讯,谁知道却是空欢喜一场,便不由将一腔恼怨都发向飞燕。(1分)莫名的怨恨正表达了主人公对离人的深切思念。(1分)主人公只有空对着屏风,黯然神伤,这不由又让自己回想起昔日离别时爱人消失于西江路上的情景,哀怨绵长。(1分)词人构思巧妙,以情景交融;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1分)将离情写得含蓄深婉,耐人寻味。(1分)

译文:想要脱掉厚重的外套;怎奈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寒气尚未完全消歇。门上的珠帘懒懒地垂着,闷在闺阁深处的人儿,实在是无心卷起帘儿,就这样独自闷坐在家中。余寒未消,那枝头的杏花,又能绽放得了多久?深闺思妇的青春就如这凋零的杏花一般,韶颜易逝,红颜不觉已老,清明的雨淅淅沥沥,淋雨的花瓣儿就像那花儿啼哭的泪痕。她惆怅难安,不由得怨恨起这不眠不休的细雨来,恨它过于无情,寒气袭人,苦雨摧花。

昨夜借酒浇愁以忘忧;宿酒过量而醒来很迟。酒醒后的她,终日只有一缕沉香相伴。本已百无聊赖,她又被这恼人的天气撩得愈发心烦意乱。空中有燕子飞过,她不禁欢喜雀跃,以为传来了夫君归家的喜讯,谁知却是空欢喜一场,着实让人烦恼难堪,她不由将一腔恼怨都发向飞燕。这莫名的怨恨正表达了她对离人的深切相思。她想象着离人在异乡的种种来排遣寂寞,就像他仍在自己身边一样。

赏析:首句别开生面;不以景语起兴,而纯以陈述语气,描写闺中女子心绪:“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寒未去“说明此时尚是早春,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受天气影响,女子的心情必定也起伏无常。“深深处“点出女子忧闷之深,渲染出一种深重;孤寂的氛围。“不卷珠帘“的原因,可能是女子愁绪萦怀而心生恹懒;也可能是她害怕卷起珠帘之后,望见满目春色,更添愁绪。愁之深沉难去,可见一斑。

春来;百花盛开。本来是春光骀荡,美景无限,“红杏枝头花几许?“红杏满枝,繁花怒放,可是她却想到,它究竟能开多久呢?“惜春长怕花开早。“既盼又怕,对花是如此,对自己的青春又何尝不如此。愿青春如花朵般娇艳,而青春又不会久驻,不正像枝头的红杏花,很快就不会剩有多少么?对于久望游子的闺中人,岂不更怕“一朝春尽红颜老“?于是,泪流满面,更恨起“清明雨“来。说“止恨清明雨“,可能所思之人因雨不能迅速归来的意思。不过另方面,“清明雨“也可说是泛指。因为这雨,如“雨横风狂三月暮“的雨,如“雨打梨花深闭门“的雨。总之,它会使得花儿凋残,人的青春老去,那怎么能不恨它呢?“止恨“,分量很重,映照出人的恨深怨极而又无可奈何的苦闷之情。

“尽日沉烟香一缕“;这一句写闺中情景,女主人公的生活是多么寂静凄清,她终日对着一缕袅袅香烟出神,心中苦闷至极。她的愁闷无法排遣,唯有借酒浇愁。“宿酒醒迟“,她心中有无限恨,不觉中喝了很多酒,以至于久睡不醒。紧接着一句“恼破春情绪“,径直说出她的春愁。

结尾两句“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让我们知道了女主人公愁思重重的真正原因:原来她是盼望着春燕给她带来远人的信息,而它们却又令人失望。一个“又“字,点明了失望之久。这里不说所惦记着的人没有捎信回来,却怪燕子忘了带信,构思巧妙。于是她只好空对屏风怅望。画屏上烟水茫茫,那条蜿蜒的水路,不正是当初心爱的人远去时所走的西江之路吗?写出了闺中佳人对心上人的一往情深,读之令人感到意犹未尽,一咏三叹。20、略

【分析】(1)C项,“但指挥才能不如萧何、曹参”表述错误,指挥才能使萧何、曹参黯然失色。E项,“全诗以叙述为主”错误,全诗以议论为主。(2)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本诗中“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写诸葛亮功绩名垂天地流芳千古,写出对诸葛亮的赞美之情;“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写出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用了比喻的手法,赞美诸葛亮的丰功伟绩;“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表现出对诸葛亮的人品及指挥才能赞美之情。“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表达对如此杰出人物竟因为汉运已终而难酬壮志,最后鞠躬尽瘁积劳成疾而死的一种深惋长叹。可据此概括得出。答案:(1)CE(2)①赞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丰功伟绩。②对诸葛亮功业未遂深切叹惋。③寄托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悲伤之感。④抒发了诗人烈士暮年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译文: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万古流芳,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无比敬仰。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筹划的结果,他犹如展翅高翔在云霄的鸾凤。才华超绝与伊尹吕尚难分高下,指挥千军万马非曹参萧何能比。汉朝的气运已经衰落难以恢复,他意志坚决终因军务繁忙殉职。赏析: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最末一篇。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宗臣”二字,总领全诗。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到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想及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胆略,使人如见其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这,一则表现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见。刘克庄曰:“卧龙没已千载,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许之。此诗侪之伊吕伯仲间,而以萧曹为不足道,此论皆自子美发之。”黄生曰:此论出,“区区以成败持评者,皆可废矣。”可见诗人这一论断的深远影响。最后,“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竟未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这首诗,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故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情动人肺腑,成为咏古名篇。诗中除了“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三分霸业,在后人看来已是赫赫功绩了,而对诸葛亮来说,轻若一羽耳;“萧曹”尚不足道,那区区“三分”就更不值挂齿。如此曲折回宕,处处都是抬高了诸葛亮。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推选:如果把首联比作一雷乍起,倾盆而下的暴雨,那么,颔联、颈联则如江河奔注,波涛翻卷,愈涨愈高,至尾联蓄势已足,突遇万丈绝壁,瀑布而下,空谷传响──“志决身歼军务劳”──全诗就结于这动人心弦的最强音上。(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步骤为:①总说;全诗(诗歌的某些句子)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具体的意象、诗句进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达思想情感时用了表达技巧,请点明。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解析】CE21、略

【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先展开联想描述景象,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主旨和作者情感态度。命题从全局入手;直接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分析和概括。此类试题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在历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中都有重要体现。考查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就诗词中某一句或几句话设题,要求结合诗歌的意象特征;诗歌的表现手法去分析情感;一种是从整体入手,要求考生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鉴赏诗歌表达效果题的答题思路:一、结构上,作用有照应上文、引出下文等;二、手法上,从描写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等入手,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述这种手法,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解析】(1)颔联的意思是“道路危险得如同登天般悬在空中;只有鸟能飞过去,下面就是千仞绝壁;万丈深渊,只能听到谷底江水流泻的涛声”。这就可以看出,此联用夸张的手法,“悬”“泻”用词生动形象。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道路的高险。

(2)“新河柳色千株暗;故国云帆万里归。离乱要知君到处,寄书须及雁南飞”,抒发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和牵挂之情。“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表达出对友人关注民生;勤政谦虚的劝勉情怀。

答案:

(1)(5分)夸张;视听结合,由上到下,想象(虚写).突出山势的险峻(2分)。

(2)(6分)①对友人赴任路途艰险的担忧;(2分)②对友人到任关注民生、谦虚勤政的劝勉;(2分)③对友人才德兼备、必受重用的期许。(2分)22、略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A项,两个“沙鸥”意象特征不同,本诗中“沙鸥”是“闲适”的象征,杜甫诗中“沙鸥”是“凄苦”的意象;E项,“欲获高位而不得的惆怅心情”错误,应该是“忧国忧民的情怀”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突出了一种闲情逸致,“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表明上是写的对海鸥的赞美,但实际上是突出了了一种内心的烦闷抑郁,“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则突出对家人的思念,表明一种人生的无可奈何之举.

答案:

(1)AE

(2)①本诗写秋日所感;表现了作者向往闲适而又不能闲居的矛盾心情.②诗人虽然赞美沙鸥闲适,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③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闻砧杵声而生感慨,见梧桐叶落而思念故园之秋.④诗人要放眼远望,而又无元龙百尺楼可登.种种矛盾在心中纠缠,使其郁闷难释.

译文:

利欲驱使人东奔西走;如同万头火牛奔突一样,倒不如做个江湖上人,浪迹天涯,像沙鸥鸟那样自由自在.

一日长似一年;闲暇无所事事的时候才感觉如此,即使是天大的事,喝醉了也就无事了.

在捣衣棒的敲击声中;深巷里的明月渐渐西沉,井边的梧桐树忽然摇动叶落,方知故乡也是秋天了.

想极目远眺;苦于没有登高的地方,哪能像陈登站在百尺楼上,高论天下大事呢.

赏析:

写秋日所感;表现了作者向往闲适而又不能闲居的心情.虽然诗人赞美沙鸥闲逸,但又说闲时度日如年;虽说事大如天,醉后亦休,但又闻砧杵声而生感,见梧桐叶落而念故园之秋.他要放眼远望,而又无楼可登.诗人之心何曾清闲得了?倒是种种矛盾想法在心中纠缠;使得他更加郁闷.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