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北师大版必修1生物下册月考试卷45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各细胞液浓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实验前BA>C③实验后B≥A=C④实验后BA.①③B.②③C.①④C.②④2、图是某同学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的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作根尖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板上C.乙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被拉向两极D.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甲的2倍,DNA含量与甲相同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熟个体内不存在细胞分化B.细胞分化导致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始终同步进行D.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4、氧气和二氧化碳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A.渗透作用B.自由扩散C.易化扩散D.主动运输5、你注意过棉、棕榈和麻类植物吗?它们都有长长的纤维细丝。下列关于这些植物纤维细丝的叙述,正确的是()A.这些植物纤维细丝的成分有:淀粉、纤维素、糖原B.这些植物纤维细丝主要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C.这些植物的纤维细丝燃烧后会有烧焦的羽毛味D.这些植物的纤维细丝与斐林试剂混合,水浴加热后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6、研究人员从菠菜中分离类囊体,将其与16种酶等物质一起用单层脂质分子包裹成油包水液滴,从而构建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在光照条件下可实现连续的CO2固定与还原,并不断产生有机物乙醇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产生乙醇酸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B.该反应体系不断消耗的物质不仅是CO2C.类囊体产生的ATP和O2参与CO2还原D.与叶绿体相比,该反应体系不含光合作用色素7、某十九肽含4个天冬氨酸(C4H7NO4),分别位于第7、8、14、19位(如下图所示),且天冬氨酸的R基上有一个羧基。肽酶E1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E2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十九肽含有19个肽键B.该十九肽至少含有6个游离的羧基C.肽酶E1完全作用于该十九肽后产生的多肽有七肽、六肽、四肽D.肽酶E2完全作用于该十九肽,产生的多肽中的氧原子比该十九肽少了4个8、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癌变及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烟草花叶病毒是致癌因素B.癌细胞可由正常细胞转化而来C.能无限增殖是癌细胞最重要的特点D.细胞癌变后仍保留原细胞的某些特点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常见的多糖有______。10、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的组织培养:①植物组织培养:胡萝卜韧皮部细胞→放入特定培养基→形成_________________→新的植株。②结论: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11、填空题。

(1)细胞中常见的微量元素有_____。

(2)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细胞内含有_____和_____。

(3)动植物以_____为基础的各项生理活动,以_____为基础的生长发育,都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2、单细胞生物体通过_____而繁衍,多细胞生物从_____开始,要经过细胞的_____逐渐发育为成体。生物体内,也不断地有细胞_____,需要通过_____加以补充。因此,_____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_____、发育_____、遗传的基础。13、请将下列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概念图补充完整。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14、遗传信息就像细胞生命活动的“蓝图”,细胞依据这个“蓝图”,进行物质_____、能量_____和信息_____,完成生长、_____、_____、和凋亡。正是由于这张“蓝图”储藏在细胞核里,细胞核才具有_____细胞代谢的功能。15、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___________也有生物催化功能。16、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措施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____等。17、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______,利用______,把______和______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______,并且释放______的过程。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8、动物和人体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分化成各种组织细胞。______A.正确B.错误19、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______A.正确B.错误20、Ca、Mg、Fe、Mn、Cu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A.正确B.错误21、虽然红细胞没有具膜细胞器,但将其放入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也能发生渗透作用()A.正确B.错误22、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A.正确B.错误23、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A.正确B.错误24、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唯一来源()A.正确B.错误25、叶绿体中只有叶绿素吸收的光能才能用于光合作用。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非选择题(共3题,共12分)26、为探究水稻幼苗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实际光合速率,某科研小组将长势相同的同种水稻幼苗置于多组密闭装置中,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并计算出单位时间内O2的产生量(如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m值是在______条件下测得的;甲曲线表示_______(填“CO2释放量”或“O2产生量”);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2)当光照强度为c时,若适当提高CO2浓度,则短时间叶绿体内C3/C5的值将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ATP/ADP的值将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水稻幼苗的光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为图中的____点,此时水稻叶肉细胞的线粒体中[H]的移动方向有___________。27、将A、B两种长势相同的植物置于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光照恒定的密闭小室中,测得每个小室内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当时间在10~20min时,A、B两种植物中,CO2利用率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A;B植物单独种植在干旱程度不同的土壤中;更适合生活在干旱土壤中的植物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季晴朗白天中午12:00时;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会降低,A;B植物降低较快的是___________。

(4)叶片吸收的CO2需先___________(填“还原”或“固定”)成为C3,才能转变为糖类。28、图1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图解,其中①—⑤表示代谢过程,A—F表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图2为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物质E是________,物质D是________,过程①为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O→t1段,细胞中C6H12O6的含量____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若在t2时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将___________(选填“增强”、“减弱”或“不变”);t3→t4段,图1中①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选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3)提取该绿色植物叶片中的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小的是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1题,共9分)29、神经肽Y是由36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一条多肽链;与动物的摄食行为和血压调节具有密切关系。下图是神经肽Y的部分氨基酸组成示意图和谷氨酸(Glu)的结构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肽Y可与__________试剂发生颜色反应显紫色。连接Leu和Ala的化学键称为________,若该化学键发生水解,所需水中的氢用于形成_________________。

(2).组成神经肽Y的11种氨基酸中,Glu占全部氨基酸的其他氨基酸分子中仅有一个羧基,则神经肽Y含有的游离羧基有________个。

(3).组成鱼和人的神经肽Y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但两者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别,那么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鱼体内提纯神经肽Y并喂养小鼠后,小鼠的摄食行为和血压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试题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外界溶液中;会发生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量=吸水量,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平衡状态。分析图形可知,当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后,A;C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但C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更加明显,说明实验前AC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均小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且C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更低,到达平衡状态后A、C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均与外界溶液浓度相同;B细胞放入蔗糖溶液前后均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说明B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在实验前应高于蔗糖溶液浓度,实验后大于或等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所以B正确,ACD错误。

考点:植物细胞的失水与吸水。

【名师点睛】1.成熟植物细胞具有发生渗透作用所需的2大条件:1)原生质层是一种半透膜;2)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2.分析图形可知,当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后,A、C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但C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更加明显,说明实验前AC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均小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且C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更低,到达平衡状态后A、C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均与外界溶液浓度相同;B细胞放入蔗糖溶液前后均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说明B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在实验前应高于蔗糖溶液浓度,实验后大于或等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2、B【分析】【分析】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然后换成高倍镜观。

【详解】

A;制作根尖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正确;

B;由图可知;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特点为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

C;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在纺锤丝牵引下被拉向两极,C正确;

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故选B。3、D【分析】【分析】

1;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详解】

A;细胞分化贯穿整个生命历程;A错误;

B;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B错误;

C;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不同步进行,C错误;

D;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癌变和细胞衰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的特征,能正确区分三者,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4、B【分析】氧气和二氧化碳出入细胞膜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B正确,A、C、D均错误。5、B【分析】【分析】

1;植物纤维细丝的化学本质是纤维素;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2;羽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详解】

A;棉、棕榈和麻类植物都有长长的纤维细丝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淀粉是植物细胞里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这些植物纤维细丝不含淀粉和糖原,A错误;

B;纤维素是植物性多糖;由葡萄糖聚合而成,B正确;

C;纤维细丝是纤维素;燃烧后不会出现烧焦的羽毛味,C错误;

D;纤维素不是还原性糖;不与斐林试剂反应,D错误。

故选B。

【点睛】6、B【分析】【分析】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

A;乙醇酸是在光合作用暗反应产生的;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所以产生乙醇酸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A错误;

B、该反应体系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整个过程,不断消耗的物质有CO2和H2O;B正确;

C、类囊体产生的ATP参与C3的还原,产生的O2用于呼吸作用或释放到周围环境中;C错误;

D;该体系含有类囊体;而类囊体的薄膜上含有光合作用色素,D错误。

故选B。7、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该十九肽是由一条肽链组成的,则其含有的肽键数目=19-1=18个;该十九肽含游离的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条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则羧基数目至少4+1=5个;肽酶E1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因此该酶将7、8、14位右侧的肽键切断,产生的多肽有七肽、六肽、五肽,另外还有一个游离的氨基酸;肽酶E2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共断开四个肽键,分别位于第6和7,7和8,13和14,18和19位氨基酸之间,并且形成3个多肽(六肽;六肽、五肽)。

【详解】

A;某十九肽是一条肽链;根据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一肽链条数,故十九肽含有肽键数目应是19一1=18个,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天门冬氨酸的R基中含有一个羧基,根据图示该十九肽含游离的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条数十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则羧基数目至少为4+1=5个,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肽酶E1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因此肽酶E1作用于该十九肽后;可将该十九肽中的第7;8、14位右侧的肽键切断,产生的多肽有七肽、六肽、五肽,C错误;

D、肽酶E2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肽酶E2完全作用该多肽链后;共断开四个肽键(分别位于第6和7,7和8,13和14,18和19位氨基酸之间),消耗4个水分子,恢复原来的氨基和羧基,但其中的第7位和第19位天门冬氨酸会脱离肽链,带走8个0原子,这样产生的三条多肽中0原子数目比十九肽少4个,D正确。

故选D。8、A【分析】【分析】

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是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癌细胞的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显著变化、细胞表面发生改变。

【详解】

目前认为致癌因子大致分为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烟草花叶病毒属于植物病毒,不是致癌因素,A错误;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畸形分化形成的,B正确;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C正确;癌细胞是正常细胞转化而来的,癌细胞会保留原来细胞的某些特点,D正确。

故选A。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淀粉、糖原、纤维素10、略

【解析】①.细胞团块②.根、茎和叶③.全能性11、略

【分析】【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详解】

(1)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2)蓝细菌为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3)许多事例都能够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比如动植物中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各种生理活动,以细胞增殖和分化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变异。

【点睛】

本题考查教材中基本概念和结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解析】FeMnBZnMoCu叶绿素藻蓝素细胞代谢细胞增殖分化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细胞增殖受精卵增殖和分化衰老死亡细胞增殖细胞增殖生长繁殖13、略

【分析】【详解】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其中细胞质又包含两部分,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细胞器有线粒体、中心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溶酶体。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又称”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有的依附在内质网上称为附着核糖体,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称为游离核糖体。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

中心体与低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构成。【解析】细胞质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内质网与有丝分裂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场所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合成转换交流发育衰老控制15、A:N:R16、略

【解析】疏松土壤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叶绿体光能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8、B【分析】【详解】

动物和人体内依然保留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做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能分出多种组织细胞,而不是各种组织细胞,故错误。19、A【分析】【详解】

酶具有专一性;其中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故正确。20、B【分析】【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微量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详解】

Ca、Mg是大量元素。故题干说法错误。21、A【分析】【详解】

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1)浓度差;(2)具有半透膜。

2、红细胞虽然没有具膜细胞器,但是将其放入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红细胞膜内和外界溶液形成一定的浓度差,红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即半透膜,因此可以发生渗透作用,故正确。22、B【分析】【详解】

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包括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而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不生成ATP,错误。23、B【分析】【详解】

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依然可以快速转换而达到动态平衡。

故错误。24、B【分析】略25、B【分析】【详解】

叶绿体中类胡萝卜素吸收的光能也能用于光合作用,故错误。四、非选择题(共3题,共12分)26、略

【分析】【分析】

本题是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净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和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曲线模型、净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和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的表达式,然后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结合问题的具体要求进行解答。图示分析:甲曲线表示单位时间内O2的生成量,乙曲线表示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大,乙曲线表示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减少,甲曲线表示单位时间内O2的生成量增多,b点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即光的补偿点,c为光的饱和点。

【详解】

(1)图中乙曲线表示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减少,m值是光照强度为0即黑暗环境测定的,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甲曲线表示O2产生量;判断的依据是当光照强度为0时甲曲线从0开始,随光照强度上升,曲线上升。

(2)c点为光的饱和点,限制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的因素不是光照强度,而是其他因素如CO2浓度,若适当提高CO2浓度,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增强,C3含量增加,C5减少,则短时间叶绿体内C3/C5的值将升高;ATP/ADP的值将降低。

(3)b点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即光的补偿点,线粒体中[H]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场所在线粒体内膜,故此时水稻叶肉细胞的线粒体中[H]的移动方向是线粒体基质到线粒体内膜。

【点睛】

对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及影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图文转换能力及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能力。【解析】黑暗O2产生量当光照强度为0时甲曲线从0开始,随光照强度上升,曲线上升升高降低b线粒体基质到线粒体内膜27、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图示纵坐标表示密闭小室中CO2浓度。随着时间的递增,在0~20min时段内,玻璃罩内的CO2含量逐渐降低,说明此时段内被植物吸收并且用于光合作用的CO2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但在10~20min时段内,B植物所在的密闭小室内CO2浓度下降的幅度比A植物的大,说明在10~20min时段内,B植物对CO2的利用率较A植物高。

(2)当玻璃罩内的CO2含量不发生变化时,A植物所在的玻璃罩内CO2浓度高于B植物,说明B植物在低浓度CO2时仍可进行光合作用,其固定CO2的能力较A植物强。土壤干旱,造成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减少,加之植物还会通过蒸腾作用失去部分水分,因此会导致植物的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而B植物在低浓度CO2时仍可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在干旱土壤中,B植物固定CO2的能力较A植物强;因此B植物更适合生活在干旱土壤中。

(3)夏季睛朗白天中午12:00时,光照强,环境温度高,蒸腾作用旺盛,部分保卫细胞因失水而导致气孔关闭,使得CO2的供应不足,暗反应减弱,进而引起叶片的光合速率下降。因B植物固定CO2的能力较A植物强;所以A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降低较B植物快。

(4)CO2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叶片吸收的CO2需先与C5结合被固定成为C3,之后在ATP提供能量的前提下被[H]还原为C5和糖类(CH2O)。

【点睛】

图中A、B两种植物均处于密闭透光的小室内,它们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可来源于自身的呼吸作用和从密闭小室中吸收;当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时,会导致密闭小室内CO2浓度逐渐降低,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密闭小室内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可见,密闭小室内CO2浓度的变化反映的是净光合速率。在此基础上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并结合题意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解析】B植物CO2浓度降低说明CO2被植物吸收利用,10~20min时B植物所在的密闭小室内CO2浓度下降的幅度比A植物的大,说明在10~20min时,B植物对CO2的利用率较高B植物干旱会导致植物的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B植物在低浓度CO2时仍可进行光合作用,说明B植物种植在干旱土壤中固定CO2的能力较A植物强,因此B植物更适合生活在干旱土壤中A植物固定28、略

【分析】【分析】

考点是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利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1)物质E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H],物质D是暗反应的原料,是二氧化碳,过程①分解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