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外研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外研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外研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外研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外研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外研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沙漠中生物稀少,生物生存主要受到哪种因素的制约?()A.营养物质B.温度C.水D.阳光2、植物体需要的无机盐中;()的需要量最大.

A.含铁的无机盐。

B.含氮的无机盐。

C.含钾的无机盐。

D.含磷的无机盐。

3、稻田中杂草与水稻会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水稻与杂草的关系是()A.竞争关系B.合作关系C.捕食关系D.寄生关系4、北宋欧阳修的诗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唐朝刘禹锡的诗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主要描述的植物类群是()A.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B.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D.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5、下列哪项不是种子萌发必备的环境条件()A.适宜的温度B.足够的水分C.充足的空气D.光照6、在水圈中;距海平面200米以下几乎没有植物,这主要是因为()

A.水压太大。

B.光线太弱。

C.盐度太高。

D.温度太低。

7、【题文】植物体的根、茎、叶都能进行()A.光合作用B.吸收作用C.蒸腾作用D.呼吸作用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____和____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9、如图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图中所示血管为______;与其他血管相比,管内血流速度最______.

(2)该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______(填某器官的名称)吸收进入血液.

(3)经过物质交换后;从该血管流出的是______血.

(4)进入组织细胞内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______内被利用.10、回忆所做的“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

(1)实验中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制作的玻片标本叫____装片.

(2)在制作洋葱装片时表皮细胞核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开始在载玻片上分别用滴管滴一滴____和____.

(3)“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染色用的染料都是____.

(4)通过实验,你认为动、植物细胞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答____.11、人和动物细胞都没有细胞壁,细胞质中也没有叶绿体.____.12、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仍然是一个____国家.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3、呼吸道黏膜能够清除空气中所有的有害物质.14、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作用。15、每条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只能控制生物的一种性状.______(判断对错)16、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______(判断对错)17、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的每个发育阶段都具有六种器官。()18、常见的有氧运动有散步、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活动....()19、茎中的导管是运输水分的管道,导管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评卷人得分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7分)20、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①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分成2等份。②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③取2支洁净试管,编为1号和2号,分别加入等量馒头碎屑,然后向1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向2号试管中加入2毫升唾液,充分振荡,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④取出2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仔细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1)实验中1、2号试管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振荡试管,分别模拟了________________。(3)实验过程中,要用37℃的温水为试管保温,是因为食物的消化需要______________。(4)预测实验现象:不会变蓝色的是________号试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5)通过以上实验可以推测,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________作用。21、下图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部分过程,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中,将一盆天竺葵黑暗处理24小时,选取其中一片叶片,进行了如图一所示实验。将叶片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的目的是设置一组______实验,这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黑暗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2)图二是对叶片脱色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______,稍候片刻用清水冲洗,观察叶片见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有淀粉产生。(3)该实验说明______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22、“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中;小风以当年饱满的大豆种子为材料进行探究,方案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瓶号1234种子10粒相同种子10粒相同种子10粒相同种子10粒相同种子环境条件不放水,置于温暖处放适量水,置于温暖处放适量水,置于冰箱保鲜层放过量水,置于温暖处(1)即使环境条件适宜;被虫咬坏胚的种子也不能萌发。因此,实验所用的种子应具有______的胚。

(2)实验结果:只有2号瓶的种子能够正常萌发。实验结果表明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和充足的空气。

(3)要证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小风应选择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填瓶号数字)。

(4)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原因是萌发的种子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利用大量氧气,分解______,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5)1号瓶和3号瓶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4题,共28分)23、将下列代谢废物相应的代谢方式填到对应的题号后。

A.呼吸B.形成汗液C.形成尿液。

①二氧化碳______②水______

③无机盐______④尿素______.24、分析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2015年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致力于青蒿素对疟疾治疗的重大贡献获诺贝尔奖。疟疾是由疟原虫(单细胞生物)所致的急性传染病,通过按蚊叮咬传播。她发现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资料二:自去年底安哥拉黄热病疫情暴发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已经发现输入性病例。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人对黄热病毒普遍易感,感染或接种疫苗可获得持久免疫力。资料三:中国疾控卫生应急中心倪大新指出:任何地方传染病引起的健康威胁都是全球性的.“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致病率极高.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已经通过了灵长类动物的安全检测,志愿者已陈成功接受了实验性疫苗的早期测试.某科研所在测试埃博拉疫苗对灵长类动物的免疫效果实验中,用身体状况相当的20只猴子平均分成A、B两组,进行了如下的实验:(1)疟疾、黄热病的病原体分别是____。(2)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角度分析,消灭蚊子属于____。(3)接种黄热病疫苗可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____,提高抵抗力。这种免疫类型是____免疫。这种预防措施属于____。(4)2016年3月19日,山东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假疫苗案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假疫苗对传染病的预防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如果在资料一的实验中给A组猴子第一次处理时注射的是假疫苗,则在经过第二次处理后,A组猴子和B组猴子一样会患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5)我国某边境口岸发现了输入性塞卡病毒感染案例,疾控防疫部门立即对该病人进行隔离治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_________.(6)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有效抵抗传染病.从获得途径上看,这种免疫属于____。25、如图画的是四种现代类人猿。

(1)它们的共同祖先是谁______。

(2)它们由树栖生活变为陆地生活的原因是______。

(3)你认为环境与人类的进化有什么关系?26、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图解:

(1)雄蕊的______结构产生的花粉中含有______;将会进入雌蕊参与受精作用;

(2)在受精后;子房中的子房壁继续发育,形成______;

(3)子房中的胚珠在受精后继续发育,形成种子,其中胚珠中的受精卵发育成种子中的______,胚珠的珠被发育成种子中的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试题分析:水分、温度、阳光、湿度、土壤等是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在地表面的分布格局。沙漠严重缺水,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少的植物都不适于沙漠中生存,只有少部分的植物适于生活在沙漠中,并且有相应的结构特点与之相适应,如仙人掌的叶片退化成刺,降低蒸腾作用;再如有些植物根系发达,可以伸入土壤的深层吸收水分。故选C。考点:本题考水是影响沙漠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解析】【答案】C2、B【分析】

A;铁属于微量无机盐;需要量比较少,故不符合题意.

B;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使枝繁叶茂.植物先要进行营养器官生长,含氮的无机盐主要促进枝叶生长,而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过程主要是由叶来完成的.所以需要量较大,故符合题意.

C;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需要量不如氮肥多,故不符合题意.

D;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和种子提早成熟.需要量不如氮肥多,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的是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意义;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3、A【分析】【解答】解:稻田中杂草与水稻会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因此水稻与杂草的关系是竞争关系.故选:A

【分析】(1)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2)寄生从活的生物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维持生活的方式,对寄主造成伤害.4、A【分析】解: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有的单细胞,有的多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来了,气温升高,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些藻类在水中自养飘浮,使春水荡漾着绿波;苔藓植物没有输导组织、没有根,吸水能力,保水能力较差,适宜生活在温度潮湿的环境中。“苔痕印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的是夏季,降水较多,土壤地面潮湿,苔藓植物大量繁殖,连台阶都被苔藓植物覆盖变绿了。

故选:A。

此题考查的是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据此答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结合分析诗句,灵活答题。【解析】A5、D【分析】试题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外界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其中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条件。考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答案】D6、B【分析】

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在距海平面200米以内的水层中阳光分布较多

生长了大量的浮游植物,因此适合以浮游植物为食的动物的生存,故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200米以内的水层中,因为20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阳光,几乎没有植物,因此生物较少.

故选B.

【解析】【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深处几乎没有光线.

7、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的吸收作用依靠根完成;茎;叶不具有吸收功能;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窗口”是气孔,根内没有气孔。不能进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植物的根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根、茎、叶细胞内都有线粒体,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答案】D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8、叶绿体线粒体【分析】【解答】解: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部位;能将有机物分解把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利用;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分析】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作用是为细胞新陈代谢提供能量.叶绿体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9、毛细血管;慢;小肠;静脉;线粒体【分析】解:(1)图中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故血管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具有数量多;管壁薄、管腔窄、血流慢的特点,故与其他血管相比,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故血管中的营养物质主要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

(3)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为含氧少的静脉血,故经过物质交换后,流出的是静脉血;

(4)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这个结构进行了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的生命活动.

故答案为:(1)毛细血管;慢(2)小肠(3)静脉(4)线粒体。

根据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推断血管类型,再根据推断出的血管得出血流速度;根据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进行回答第2题;根据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进入血液得出血液类型;根据呼吸作用发生的部位是线粒体进行分析回答;

本题考查了物质交换的有关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一道不错的综合题.【解析】毛细血管;慢;小肠;静脉;线粒体10、略

【分析】

(1)根据玻片标本能否长时间保存;将玻片标本分为长久的和临时的.实验中所做的玻片标本是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临时观察动植物细胞所用的,是临时装片.

(2)制作动;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为了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不一样的: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要滴加清水;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要滴加生理盐水.

(3)染色可以使细胞的结构显示得更清楚.在“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染色时用的染料都是碘液.

(4)细胞的真实形态是立体的;因此细胞模型也应该是立体的.

故答案为:(1)临时装片;(2)清水;生理盐水;(3)稀碘液;(4)立体的.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了制作动;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的一些注意事项和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11、略

【分析】

与植物细胞相比;人和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但人和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因此人和动物细胞都没有细胞壁,细胞质中也没有叶绿体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和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解此题运用比较法;比较人和动物细胞和植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2、少林【分析】【解答】尽管我国的植物种类丰富;但是我国仍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

故答案为:少林。

【分析】尽管我国的植物种类丰富,但是我国仍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3、×【分析】【解答】解:呼吸道能对进入人体的气体做初步的处理;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温暖和湿润,但这种处理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如感冒病毒仍然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使人患流感.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能对进入人体的气体做初步的处理,分析解答.14、√【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血液中各组成成分的功能。【解答】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的水分有调节体温的作用;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综上所述血液有运输、防御和保护、调节体温的功能。故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故选T。【解析】T15、×【分析】解: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而不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表现出隐性性状时控制的基因只有一种:如aa;表现出显性性状时控制的基因有两种:如AA或Aa.因此生物的性状通常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

故答案为:×.

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称为相对性状;例如豌豆花色有红色和白色,种子形状有圆和皱等,位于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就是等位基因.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而不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具体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解析】×16、√【分析】解:由分析可知;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在生活的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的;而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也储存在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库中.

故答案为:√

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遗传信息库.【解析】√17、×【分析】试题分析:花在成熟期才有。考点:植物发育【解析】【答案】错18、×【分析】常见的有氧运动有:快走、慢跑、爬楼梯、爬山、游泳、舞蹈、健身操、骑自行车等。【解析】【答案】×19、×【分析】【解答】解: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植物体内木质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不需要能量.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因此导管变成了上下中空的管道,就像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水管,水可以在里面自由流动.不但茎的内部有导管,根和叶里面也有导管,它们是相互连通的.植物体就是靠根;茎、叶的导管把水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此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并被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导管的位置及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茎的结构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分析.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7分)20、(1)唾液(唾液淀粉酶)(2)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3)适宜的温度(4)2唾液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了(5)消化物理性化学性(位置可颠倒)

【分析】【分析】此题考查了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食物消化实验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的实验的原理、科学探究原则。【解答】(1)实验中在1号和2号试管中都加入了等量的馒头碎屑,而1号试管中加入了2毫升清水,2号试管中加入了毫升唾液,所以变量是唾液。(2)实验中将馒头切成碎屑,是为了模拟牙齿的咀嚼;充分震荡是为了模拟舌的搅拌。因此小明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振荡试管,分别模拟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3)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因此将实验装置放在室温环境中不利于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应放在37℃的温水中水浴5-10分钟,是因为食物的消化需要适宜的温度。(4)淀粉与碘变蓝是淀粉的一大特性。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2号试管中加入了唾液,因此预测实验现象:不会变蓝色的是2号试管,因为唾液淀粉酶能够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了,所以滴加碘液,试管不会变蓝。(5)通过以上实验可以推测,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

【解析】(1)唾液(唾液淀粉酶)(2)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3)适宜的温度(4)2唾液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了(5)消化物理性化学性(位置可颠倒)

21、(1)对照光(阳光/太阳光)将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淀粉)运走、耗尽(耗掉)

(2)B碘液

(3)光(阳光/太阳光)【分析】【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解答】

(1)对照实验是指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如图一所示实验,将叶片上下两面用黑纸遮盖的目的是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实验时,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淀粉)运走;耗尽(耗掉),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图二中的B装置是正确的,目的是使叶片内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片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稍候片刻用清水冲洗,观察叶片见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有淀粉产生。

(3)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光(阳光/太阳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还可以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解析】(1)对照光(阳光/太阳光)将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淀粉)运走、耗尽(耗掉)(2)B碘液(3)光(阳光/太阳光)22、完整(活)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2号与4号有机物有两个变量【分析】解:(1)种子的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即使环境条件适宜;被虫咬坏胚的种子也不能萌发”。因此,实验所用的种子应具有完整(活)的胚。

(2)1号缺乏一定的水分种子不萌发;2号具备了种子萌发的条件,即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所以2号种子萌发,3号温度低种子不萌发,4号放过量水,淹没种子缺乏充足的空气种子不萌发,因此实验结果是:只有2号瓶的种子能够正常萌发。

(3)如果要证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空气,因此应选择2号与4号瓶为一组对照实验。

(4)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原因是萌发的种子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利用大量氧气,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5)对照试验是唯一变量实验;1号瓶和3号瓶有两个变量水分;温度,因此1号瓶和3号瓶不能(填“能”或“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原因是有两个变量。

故答案为:(1)完整(活)

(2)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3)2号与4号。

(4)有机物。

(5)有两个变量。

(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解析】完整(活)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2号与4号有机物有两个变量五、简答题(共4题,共28分)23、A;ABC;BC;BC【分析】解: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故答案为:①A;②ABC;③BC;④BC.

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人体的代谢废物及其排出方式.【解析】A;ABC;BC;BC24、

(1)疟原虫、黄热病毒(2)切断传播途径(3)抗体特异性保护易感人群(4)A组猴子第一次处理时注射的是假疫苗,不会促使猴子体内产生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因此则在经过第二次处理后,A组猴子和B组猴子一样会患病(5)控制传染源(6)非特异性免疫【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传染病和免疫的有关知识,掌握传染病的概念、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及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等内容是解题的关键。【解答】(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引起病原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据资料可知,疟疾、黄热病的病原体分别是疟原虫、黄热病毒。(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蛟子属于传播途径,因而消灭蚊子属于切断传传播途径。(3)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因此,接种黄热病疫苗能刺激人休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休,这种抗休只能对黄热病毒起作用,而对其它病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