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72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战役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捍卫中华民族利益的是()A.东京保卫战B.郾城大战C.北京保卫战D.雅克萨之战2、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A.黄河流域B.东北地区C.江南地区D.长江流域3、在秦汉长达400多年(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的统一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300多年的政权分立时期,结束这种局面是在哪个朝代建立之后()A.东晋B.西晋C.陈朝D.隋朝4、奠定西周建立的重要战争是()A.阪泉之战B.鸣条之战C.涿鹿之战D.牧野之战5、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A.B.C.D.6、《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A.魏、蜀、西晋B.魏、蜀、吴C.吴、东晋、梁D.宋、齐、梁7、元朝时,我国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这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A.蒙古族B.女真族C.回族D.藏族8、与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秦末农民战争B.楚汉之争C.长平之战D.秦统一六国9、假如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宋朝,我们不能做到的是A.游夜市,吃冷饮B.坐牛车,住邸店C.挂年画,贴“桃符”D.逛“瓦子”,看京剧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题文】“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描述的是唐太宗的统治11、唐朝都城洛阳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是国际性的大都会。______(判断对错)12、唐朝时期出现了两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______(判断对错)13、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周王的活动和当朝的政治、经济情况。______(判断对错)14、266年,司马懿的孙子______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______为都,史称西晋。他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______,统一了全国。15、中国古代的神话中有“神农氏教人擒种五谷”黄帝教人养蚕抽丝”。这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______。16、文化遗址;满天星斗。

距今约四五千年前后,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以为____中心的聚落群;表明那里可能存在着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

东西南北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交融,最终融合为以____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17、历朝的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非常重视思想的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____”18、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9、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20、春秋战国时期,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对社会发展的看法,其中在治理国家方面,观点对立的思想家是庄子和韩非。()21、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22、商朝又称为殷商,是因为商朝开国国君盘庚定都在殷。()23、清入关后,顺治帝接见并正式赐予西藏首领达赖五世“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A.正确B.错误24、“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通称‘蔡侯纸’”。材料说明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辨析题(共4题,共24分)25、西晋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又分别为北齐、北周取代,统称北朝。26、2017年是现行公历,是阳历的一种。中国古代的历法又称天干地支纪年法,包括制定二十四节气的内容。27、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得益于秦朝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筑的都江堰。()28、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青铜器或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任何价值。

判断上述材料正误;理由是什么?评卷人得分五、改错题(共4题,共24分)29、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横线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______(1)夏朝建立者是禹;由于夏桀的暴政,夏朝被商朝取代。

改正:______

______(2)商朝多次迁都;最著名的是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

改正:______

______(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镐京,后人把周平王东迁以后的周称为“东周”。

改正:______。30、东晋的画家贾思勰,擅长人物画,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______(判断对错)31、“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说明华夏民族是多民族融合交流而逐渐形成的。______(判断对错)32、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太尉掌管行政事务,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错误:______。

理由:______。评卷人得分六、识图题(共4题,共20分)33、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从上面文字和图片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信息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点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材料反映了宋代哪方面的成就?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1)上述材料所示的是我国古代的哪项伟大工程?(2)材料一图中的A、B、C三处地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时统治者开通这一工程的目的是什么,又有何意义?35、识图并回答问题。

(1)图A;图B中的器物是什么朝代的青铜器?分别叫什么?

(2)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3)图C、图D分别反映什么历史事件?(4)作为当代中学生的我们,可从图C、图D人物身上学到什么优秀品质?36、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地图回答问题。图一

(1)根据地图和所学知识写出战国七雄的名称。什么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不能和秦国相抗衡?图二

(2)根据地图和所学知识写出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并指出秦朝疆域四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民族间的战争和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ABC三项分别是宋和金,明和北方少数民族瓦剌之间的战争,都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战争,D项是清朝康熙帝率军和沙俄侵略军之间的战争,属于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之间只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没有侵略和被侵略之说,中华民族间,和是主流,战争是次要的,郑成功,康熙,林则徐等都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同学们要注意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民族之间的战争进行区分,注意比较他们之间的区别。2、A【分析】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黄河流域。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黄河流域。【解析】A3、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统一的相关知识点,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解析】D4、D【分析】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纣王自焚,商朝灭亡.此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故奠定西周建立的重要战争是牧野之战.

故选D.

本题考查牧野之战.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牧野之战的史实.【解析】D5、A【分析】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对应图片A。

故选:A。

本题以图片为依托;考查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夏商周青铜文化成就。【解析】A6、B【分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解析】【答案】B7、C【分析】元朝时;原先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同我国汉、蒙、畏兀儿等族杂居相处,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故选C.

本题考查元朝时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

此外还应掌握元朝民族融合的其它表现:汉族人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等.【解析】【答案】C8、B【分析】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楚河汉界”可知是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原来的农民反秦领袖刘邦和项羽为争夺统治权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结果,项羽连战失利,在乌江自刎.刘邦因势利导,终于战胜了项羽,登上了西汉皇帝的宝座.

故选B.

本题考查楚汉之争的史实.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掌握楚之战争的相关史实.【解析】B9、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城市风貌有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京城里的食品很多,夜市上的小吃很多,夏季还有冷饮。贴春联和燃放烟花爆竹,更增加了节日的欢乐喜庆气氛。宋朝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交通发达,供住宿的邸店很多。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业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故答案为D。【解析】D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武则天统治时期的相关内容。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有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美誉,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唐太宗的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女皇武则天【解析】【答案】错误“唐太宗”,应改为“武则天”11、略

【分析】唐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它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都城;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唐朝的都城.【解析】×12、略

【分析】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开元盛世”。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本题考查唐太宗、唐玄宗。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13、略

【分析】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把握甲骨文出现的朝代.

熟练掌握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的历程.【解析】×14、司马炎洛阳吴国【分析】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他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国,统一了全国。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故答案为:

司马炎;洛阳,吴国。

本题考查了西晋。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司马炎建立西晋统一全国的史实。【解析】司马炎洛阳吴国15、农耕文明【分析】据“神农氏教人播种五谷”黄帝教人养蚕抽丝”可知;这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都是关于农耕文明的神话传说,题干中的神农教种五谷,这属于农业,因为种五谷要耕地,所以叫农耕。养蚕缫丝是农业中的副业,也属于农耕的范畴。

故答案为:

农耕文明。

本题考查的内容是原始的农耕生活。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是农耕文明的杰出代表。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相关史实。【解析】农耕文明16、城堡华夏族【分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我国文化遗址的分布;以及出现的部落联盟,我国形成的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文化共同体。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结合教材识记知识点。17、焚书坑儒【分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点评】需要学生的对基础知识的识记。18、略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故填写:秦朝。

【解析】秦朝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9、√【分析】【分析】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点评】注意识记《本草纲目》的有关知识点。20、√【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庄子的思想是以老子的学说为基础而发展的;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法治。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所以,春秋战国时期,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对社会发展的看法,其中在治理国家方面,观点对立的思想家是庄子和韩非。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要注意区分百家争鸣各家的思想主张。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三家分晋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战国即由此起始。故:正确。【解析】T22、×【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盘庚迁都的史实。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商朝的废墟叫殷墟,殷墟遗址向人们展现的是商朝的社会风貌。不是盘庚定都在殷。盘庚也不是商朝开国国君,汤是商朝开国国君。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夏商周更替的事件。23、×【分析】本题考查对西藏的管理。顺治封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康熙封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本题是错误的。故选B。【解析】B24、√【分析】“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通称“蔡侯纸”意思是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因此材料说明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结论正确。

故答案为:

√。

本题以“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通称‘蔡侯纸’”为切入点,考查纸的发明与改进。

本题以纸的发明与改进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四、辨析题(共4题,共24分)25、判断:错误;改正:把西晋改为北魏。【分析】【分析】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不是西晋。故答案为:判断:错误;改正:把西晋改为北魏。

【点评】本题考查了北朝。26、判断:错误;改正:天干地支纪年法改为农历。【分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历法又称农历,包括制定二十四节气的内容。我国最早在战国时期出现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故答案为:判断:错误;改正:天干地支纪年法改为农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十四节气。27、错误:秦朝。改正:秦国。【分析】【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不是秦朝,在岷江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秦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而秦朝是后来的一个统一王朝。故答案为:错误:秦朝。改正:秦国。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都江堰的相关知识点。28、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金文。【分析】【分析】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任何价值。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金文(或铭文)。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知道甲骨文和铭文的区别。关于甲骨文,学生还要掌握它记录反映的是商朝的历史,对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之有着渊源关系。五、改错题(共4题,共24分)29、略

【分析】(1)约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不是禹,夏朝建立者是启,由于夏桀的暴政,夏朝被商朝取代.

(2)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商朝的废墟叫殷墟,殷墟遗址向人们展现的是商朝的社会风貌.

(3)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镐京,后人把周平王东迁以后的周称为“东周”.

故答案为:

(1)×;改正:禹改为启.

(2)√.改正:√.

(3)×;改正:镐京改为洛邑.

本题考查夏商周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夏商周更替的事件.【解析】×;禹改为启;√;√;×;镐京改为洛邑30、略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较大的发展,著名画家很多,以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佛家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无所不画.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他一生创作的画很多,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学家,著有《齐民要术》.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绘画艺术.重点掌握顾恺之的绘画成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解析】×31、略

【分析】由题干中“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可知,华夏族是由多民族融合形成的.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华夏族的形成.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华夏族的形成.【解析】√32、略

【分析】秦朝建立后;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所以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的专门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是御使大夫.

故答案为:

错误:秦始皇设太尉掌管行政事务.理由:秦始皇在中央设丞相掌管行政事务.太尉是掌管军事事务的.

本题考查的秦始皇巩固政权的措施.

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识记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析】秦始皇设太尉掌管行政事务;秦始皇在中央设丞相掌管行政事务.太尉是掌管军事事务的六、识图题(共4题,共20分)33、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结合图片“宋朝白釉孩儿瓷枕、宋朝天青釉三栖尊、宋朝冰裂瓷器碗”可以得到信息有朝代(宋朝)、制作材料(瓷器)、用途(枕、尊、碗)、样式(造型)(即图片形状)、制作工艺(白釉瓷、天青釉、冰裂纹)、颜色(白、天青)、发源地等信息。(2)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制瓷业相关知识。结合图片“宋朝白釉孩儿瓷枕、宋朝天青釉三栖尊、宋朝冰纹裂瓷器碗”可知,材料反映了宋代瓷器制作(制瓷业)的成就。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宋代制瓷业出现了一大批瓷窑,北宋兴起的景德镇是其中著名的一个,被誉为瓷都。【解析】(1)朝代、制作材料、用途、样式(造型)、制作工艺、颜色、发源地等方面回答。(答服饰、发型不给分)(2)瓷器制作(制瓷业)34、略

【分析】(1)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上述材料所示的是我国隋朝大运河。(2)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所以,本题的ABC三处地名依次是涿郡、洛阳和余杭。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