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粤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4年粤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4年粤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4年粤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4年粤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粤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53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硫酸是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下列有关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硫酸中硫、氧、氢元素的个数比为1:4:2B.硫酸是由硫、氧、氢三种原子直接构成的C.硫酸分子是由硫、氧、氢三种原子构成的D.硫酸是由硫、氧、氢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单质,后者为混合物的是()A.干冰、天然气B.白磷、冰水混合物C.金刚石、洁净的空气D.铁粉、二氧化碳3、下列物质中能与其他三种物质都能反应的是()

A.铁。

B.稀盐酸。

C.碳酸钙。

D.氢氧化钠。

4、(2015•上海)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干冰:人工降雨​B.稀盐酸:除铁锈C.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D.氧气:光合作用的原料5、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rm{(}rm{)}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放出热量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20℃时,甲、乙两者的溶解度相等B.大于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D.将40℃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可变成不饱和溶液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广东已初步形成以反渗透技术为主体的海水淡化技术产业群体.下列有关海水的认识与利用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用静置、吸附和过滤的方法,可使海水淡化B.将海水通过一种高分子膜,可以除去所含离子C.海水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D.利用海洋潮汐发电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8、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方案1方案2A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用适量稀盐酸洗用适量稀硫酸洗B鉴别NaOH和Na2CO3固体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C干燥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固体CaO将气体通过浓硫酸D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滴加无色酚酞溶液A.AB.BC.CD.D9、你注意到了吗?在我们课本上有一幅彩图;其内容是一只漂亮的金丝雀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A.绝热。

B.透气。

C.导电。

D.隔水。

10、下列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B.纸张燃烧。

C.铁生锈。

D.瓷碗破碎。

11、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1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常常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不加二氧化锰,就不会放出氧气B.如果不加二氧化锰,放出氧气的速度会变慢C.如果不加二氧化锰,放出氧气的质量会减少D.不仅二氧化锰可以催化此反应,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催化此反应13、阅读下文:在通常情况下,硫化氢是一种没有颜色、具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经空气重,能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化氢气体有二氧化硫和水生成.硫化氢的实验室制法是用块状硫化亚铁和液体状稀硫酸反应,则属硫化氢的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B.有臭鸡蛋气味C.空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和水D.能燃烧14、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在一个化学反应里不能同时得到的是()A.H2O2B.AgZnCl2C.BaSO4Cu(OH)2D.FeCl3H215、(2010•烟台)要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A.CaCl2固体(CaCO3)加足量稀硫酸、蒸发、结晶B.NaCl固体(Na2CO3)加足量稀盐酸、蒸发、结晶C.Fe粉(Cu)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MnO2固体(KCl)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6、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是____.17、如图是原子序数11-17元素的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一格;请结合如图回答。

(1)图中共有____种金属元素.

(2)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

(3)钠原子与氯原子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

(4)从11-17,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其原子结构呈现出的变化规律是____.(写一条)18、如图中的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画出它的原子结构示意____;

(2)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周期,C表示的粒子符号是____.

(3)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

(4)A和B两种粒子的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____(得到或失去)电子.

(5)钠原子和氯原子反应所形成的化合物是由____(填“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最近科学家宣布人工合成了第116号元素,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____;

(6)从D图中你获得的信息有____(答一条).19、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仪器和药品时;某小组同学发现氢氧化钠试剂瓶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物质,他们认为可能是氢氧化钠变质了,为此它们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并解答相应问题:

[查阅资料]

①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易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但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如何检验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1)用A;B、C三支试管;分别取等量露置过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请填写下表中实验现象)

。试管滴加试剂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论A石蕊试液____没有变质B足量稀盐酸____已经变质C氯化钙溶液____已经变质(2)B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一定发生的反应____;

②可能发生的反应____.

(3)很明显,他们的结论是矛盾的,你认为根据试管____(填A或B或C)的现象做出的结论肯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20、分别将NaCl、NH4NO3、NaOH固体加入到水中,使它们充分溶解,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____,明显降低的是____,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____.21、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1)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_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pH小于7.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____过量.

(2)方案二:向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先滴加酚酞试液,后滴加稀硫酸至过量,观察到____的现象.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____.

(4)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____(选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H2SO4与NaOH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____次.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27分)22、连接玻璃导管和胶皮管的正确操作是把玻璃导管磨细后插入胶皮导管中.____.23、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____.24、用烧杯给固体;液体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判断:____.改正____.评卷人得分五、科普阅读题(共4题,共24分)25、(2011秋•仪征市校级期末)铝被称为“年轻的金属”;据世界化学史记载,金属铝是在1825年才被英国化学家戴维制得.今天,铝已经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1)①铝在地壳中的含量居所有金属元素的第____位,根据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身份证”,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如图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____(填序号)

A.铝原子B.铝离子C.铝分子。

②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制取金属铝,同时生成一种常见的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

③工业上从铝土矿中获得氧化物X,从空气中获得氮气,再将物质X、N2和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AlN和CO.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

(2)铝合金比单质铝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已知某合金粉末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合金粉末中铁、铜的存在情况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方程式:2Al+2NaOH+2H2O=2NaAlO2+3H2↑(产物NaAlO2溶于水);Fe;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猜想]猜想1: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

猜想2: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____.

猜想3: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

[实验探究]下列实验仅供选择的试剂:10%盐酸;30%NaOH溶液.

。实验方案实现现象结论①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30%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合金中一定含有____.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的____,充分反应.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合金中一定含有____.[探究结论]猜想3成立.

[反思]一般来说,活泼金属能与盐酸等酸反应,而铝与酸、碱都能反应,说明铝具有特殊的性质.等质量铝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比其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氢气____(选填序号)

A.多B.少C.相等D.无法比较

(3)在烧杯中加入4.28g久置空气中的铝箔;再滴加稀盐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产生氢气____g.

②刚开始没有氢气放出的原因是铝箔表面有____(选填“致密”或“疏松”)的氧化层.氧化层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铝和水,反应方程式为____.

③所滴加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6、概念图对一些知识点进行整理,十分有用.请把①稀硝酸②石蕊试液③碳酸钠溶液④pH试纸的序号分别选填在下列有关溶液概念图中的A____B____C____D____处(每个序号只能选填一次):

27、根据物质(或分子)的组成或构成等知识;分析下列物质或元素性质不同的原因.

(1)金刚石和石墨____;

(2)CO和CO2____;

(3)钠元素和氯元素____.28、简答题:“老者生来脾气躁,每逢喝水必高烧,高寿虽已九十八,性情依旧不可开交”,这则迷语的谜底是____,在配制或稀释该物质的溶液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评卷人得分六、推断题(共2题,共12分)29、猜谜语:血汗钱(打一元素名称)____;敢怒不敢言(打一物质名称)____.30、A、rm{B}rm{C}rm{D}rm{E}是初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rm{E}是黑色固体,且与rm{B}在一定条件。

下反应有红色物质生成,rm{C}的固体俗称干冰。rm{垄脵}rm{垄脷}rm{垄脹}rm{垄脺}的反应类型分别是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图中“rm{-}”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rm{隆煤}”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rm{D}______,rm{C}______。

rm{(2)}写出rm{B}与rm{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分析】A;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计个数进行分析;

B;根据硫酸是由硫酸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硫酸中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进行分析.【解析】【解答】解:A;元素只讲种类;不计个数,故A错误;

B;硫酸是由硫酸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硫酸分子是由硫、氧、氢三种原子构成的,故C正确;

D;硫酸中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故D错误.

故选:C.2、C【分析】【分析】根据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单质是指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解析】【解答】解:A;干冰属于氧化物;天然气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白磷属于单质;冰水混合物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金刚石属于单质;洁净的空气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铁粉属于单质;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

故选C.3、B【分析】

四种物质中只有稀盐酸可以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水,其他物质均不具备能跟其他三种物质反应的特点.

故选B.

【解析】【答案】利用物质的性质;判断物质间是否可以发生反应;酸可以与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酸也可与某些盐反应复分解反应,还可以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4、D【分析】【解答】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用作人工降雨,故正确;

B.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故正确;

D.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故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用途来分析解答.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5、C【分析】解:rm{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热;产生白烟,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rm{C}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现象和结论、烟和雾的区别.【解析】rm{C}6、D【分析】【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很大;而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影响不大;在2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一个交点;大于20℃时,甲的溶解度曲线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上面,所以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溶解度进行有关的分析与计算.【解析】【解答】解:A;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2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一个交叉点,所以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选项正确;

B;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大于20℃时,甲的溶解度曲线在乙的溶解度曲线上面,所以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B选项正确;

C、由甲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4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3%.故C选项正确;

D;由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40℃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不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D.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7、BC【分析】【分析】淡化海水就是将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除去的过程,可根据淡化原理进行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淡化海水的方法有加热蒸发;结冰脱盐、淡化膜法、多级闪急蒸馏法;共同点都是使海水脱盐.

A;静置、吸附和过滤法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而海水淡化的过程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故不能使海水淡化,故错误;

B;可以用将海水通过高分子膜的方法淡化海水;故正确;

C;海水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说法正确;

D;利用海洋潮汐发电是通过潮汐动能提供的能量;故错误;

故选BC8、BD【分析】【分析】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A;根据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分析;金属氧化物能和酸反应;

B;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

C;除杂一般有两种方法:将杂质彻底除去或将杂质转化为主物质;所选物质不能与主物质发生反应;

D、氢氧化钠变质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解析】【解答】解:A;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方案一:加适量稀盐酸,铁锈的主要成份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合理;方案二:用适量稀硫酸酸洗,氧化铁与硫酸反应,合理;故不正确.

B、鉴别NaOH和Na2CO3固体;滴加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方案一可行,方案二:加滴加酚酞试液,都变红色,不能鉴别,不合理.符合题意.

C;干燥二氧化碳;方案一,将气体通过固体CaO,CaO的水溶液呈碱性,不能干燥酸性气体,所以C不符合题意.

D;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成碳酸钠;方案一:滴加稀盐酸,碳酸钠能和盐酸生成气体,可以鉴别,合理;方案二:加滴加酚酞试液,都变红色,不能鉴别,不合理.符合题意;

故选BD9、BD【分析】

A;根据题目材料给出的信息;不能确定它是否有绝热性,故A错误;

B;根据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制鸟笼子;分析可知它有透气性,故B正确;

C;根据题目材料给出的信息;不能确定它是否有导电性,故C错误;

D;根据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做鱼缸;分析它有隔水性,故D正确.

故选BD.

【解析】【答案】根据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做鱼缸;分析它有隔水性,根据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制鸟笼子,分析可知它有透气性.

10、AD【分析】

A、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的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瓷碗破碎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D.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11、AD【分析】【分析】分析实验原理:通过铜粉在密闭注射器里的空气中的燃烧,消耗了氧气,压强减小,注射器里的空气的减小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了全部消耗掉氧气,铜粉的量必须是足量的;空气中除了氧气;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还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剩余的气体还是混合物;气体的体积要受温度的影响,读数时必须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解析】【解答】解:A;要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有使用铜粉的量是足量的,才能全部消耗掉密闭注射器里的空气中的氧气,A错;

B;气体的体积要受温度的影响;读数时必须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再读,不等装置冷却至室温就读数,读数偏小,B正确.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空,C正确;

D、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和玻璃管中气体总体积的;D错;

故选AD12、BD【分析】【分析】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判断.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解析】【解答】解:A;如果不加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也能分解放出氧气,但速度太慢,故A不正确;

B;如果不加二氧化锰;放出氧气的速度会变慢.B说法正确;

C;如果不加二氧化锰;放出氧气的速率会减慢,但放出氧气的质量不变,C说法不正确;

D;催化剂不是唯一的;不仅二氧化锰可以催化此反应,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催化此反应.故D说法正确.

故选:BD.13、CD【分析】【分析】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可以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综合解释.【解析】【解答】解;A;硫化氢是无色气体;颜色属于物理性质;

B;硫化氢气味有臭鸡蛋气味;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C;硫化氢在空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属于化学性质;

D;硫化氢能燃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CD.14、BD【分析】【分析】根据两种物质中的组成元素,利用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来判断是否可用同一反应得到.【解析】【解答】解:A、由H2和O2的组成元素;可利用水分解来同时生成这两种物质,则在一个反应中能同时得到,故A错误;

B、由Ag和ZnCl2的组成元素;根据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则可以利用锌和氯化银反应得到这两种物质,而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必须是可溶性的盐溶液,而氯化银是不溶性的,所以银河氯化锌不能同时生成.故B正确;

C、由BaSO4和Cu(OH)2的组成元素;可利用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发生复分解反应同时得到这两种物质,故C错误;

D、由FeCl3和H2的组成元素;铁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但不能生成氯化铁,则在一个反应中不能同时得到这两种物质,故D正确;

故选BD.15、BD【分析】

A;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水、二氧化碳;生成的硫酸钙是新杂质,所以错误.

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无新杂质产生,蒸发后可得纯净的氯化钠,所以正确.

C;铁和盐酸反应而被除去;但杂质铜却和盐酸不反应,不能被除去,所以错误.

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能溶于水,加足量水溶解后过滤,可得滤渣二氧化锰,再洗涤、干燥,可得纯净的二氧化锰.

故选BD.

【解析】【答案】A;根据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水、二氧化碳的性质判断.

B;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的性质判断.

C;根据铁和盐酸反应;而铜却和盐酸不反应判断.

D;根据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能溶于水判断.

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6、略

【分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进行分析,化学变化中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解析】【解答】解: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化学变化中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17、略

【分析】【分析】(1)根据图示内容分析解答本题;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的含义;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解答;

(3)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进行解答.

(4)从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出原子序数的递增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解析】【解答】解:

(1)图示中11号是钠元素;12号是镁元素,13号是铝元素,根据金属元素的书写除汞外,都有金字旁,故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有3种;

(2)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97;

(3)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由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和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

(4)从题目中给出的11-17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看出;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结构呈现的变化规律是: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

答案:

(1)3

(2)30.97

(3)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4)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18、11二Cl-BC最外层电子数得到离子116原子序数为20【分析】【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为11;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核外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层上有1个电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根据周期数=电子层数和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以及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大小关系分析;

(3)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5)钠原子和氯原子反应所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和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6)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析】【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11,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核外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层上有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A是氟原子结构示意图,有2个电子层,应该位于第二周期;C是17号元素--氯元素,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是氯离子--Cl-;

(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B和C;

(4)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于A;B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5)钠原子和氯原子反应所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因为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所以第116号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6;(6)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元素的名称是钙,属于金属元素等.

故答案为:

(1)11;

(2)二;Cl-;

(3)BC;

(4)最外层电子数;得到;

(5)离子;116;

(6)原子序数为20等.19、略

【分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进行解答: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碳酸钠能够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而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氯化钙溶液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根据结论:已经变质;则一定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可能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

(3)氢氧化钠若变质则生成碳酸钠,而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解析】【解答】解:(1)A试管中的结论: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根据氢氧化钠使石蕊变蓝的性质;所以可以判断滴加石蕊试液后该溶液变为蓝色;

B试管中滴入盐酸;结论为氢氧化钠已变质,因为氢氧化钠变质后的产物为碳酸钠,故可以判断试管B中的现象为产生了气体;

C试管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结论为已经变质,氯化钙溶液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据此判断C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产生了白色沉淀;

(2)B试管中氢氧化钠已经变质,则B试管中所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由于不知道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所以可能发生的反应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3)氢氧化钠若变质则生成碳酸钠;而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仅仅根据溶液变蓝就判定氢氧化钠变质是不合适的,所以可以判断:根据A试管中的现象来判断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试管滴加试剂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论A紫色石蕊试液变蓝B有气泡生成C有白色沉淀生成(2)Na2CO3+2HCl═2NaCl+H2O+CO2↑;NaOH+HCl═NaCl+H2O;

(3)A;碳酸钠也显碱性,也能使紫色石蕊变蓝.20、略

【分析】【分析】固体加入到水中使它们充分溶解,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这就要求所加入的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固体加入到水中使它们充分溶解,使溶液温度明显降低,则要求所加入的固体物质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解析】【解答】解:NaCl、NH4NO3、NaOH三种固体物质中,只有NaOH溶于水能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也只有NH4NO3溶于水能吸收大量的热而使溶液温度明显降低;NaCl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

故答:NaOH;NH4NO3;NaCl.21、略

【分析】【分析】(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2)由图示可以看出;此实验为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3)无论是测溶液的PH;还是酚酞颜色的变化,都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的;

(4)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解析】【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故答案为:大于,稀H2SO4;

(2)由图示可以看出,此实验为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酚酞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答案为:红色消失;2NaOH+H2SO4=Na2SO4+2H2O;

(3)无论是测溶液的PH;还是酚酞颜色的变化,都与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有关,故答案为:测定溶液反应前后的酸碱性变化来确定两种溶液混合后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4)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来进行确定,反应前测起始温度,反应中测温度是否升高,加入过量的硫酸再测溶液的温度是否降低,故答案为:放热,三.四、判断题(共3题,共27分)22、×【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连接,注意左软右硬,用水湿润后连接.【解析】【解答】解:连接玻璃导管和胶皮管的正确操作是右手玻璃导管用水湿润使其润滑;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胶皮导管中;

故答案为:×.23、√【分析】【分析】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解析】【解答】解:化学科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离开化学实验,化学科学就不会产生和发展.因此作为化学科学知识的化学教学,也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故答案为:√.24、×【分析】【分析】加热底面积较大的玻璃容器时要垫石棉网,烧杯不能用于固体加热.【解析】【解答】解:使用烧杯给液体加热时应垫上石棉网;防止烧杯受热不均而炸裂.但烧杯不能用于固体加热.

故答案为:×;烧杯不能用于固体加热.五、科普阅读题(共4题,共24分)25、略

【分析】【分析】(1)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和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在验证合金中是否有铝时,我们可以利用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来鉴定.而铁和铜在鉴定时,可以根据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而与盐酸反应,铜两者都不反应来进行;

(3)根据铝箔和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结合题干中的右图所示,看出开始加稀盐酸没产生氢气,当加入14.6g稀盐酸时才产生氢气,说明久置的铝箔表面被氧化,当加稀盐酸的量至160.6g时,铝箔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4g氢气,再根据所产生氢气的质量求出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和铝的质量,那么题干中的求答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解析】【解答】解:

(1)①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铝在地壳中的含量居所有金属元素的第1位;根据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身份证”,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核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故表示铝离子,故选B;

②由题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在通电的条件下,氧化铝分解得到金属铝和氧气,电解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4Al+3O2↑.

③根据氧化铝、氮气和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A1N和CO,化学方程式为:Al2O3+N2+3C2AlN+3CO;

(2)根据所给的猜想我们可以确定猜想2;可能含有铜.而在检验合金的组成时,可以利用合金中不同的金属的不同化学性质和所给的信息来进行了鉴定.检验是否含有铝时,用氢氧化钠和铝反应生成氢气来确定.而检验是否有铁时,可用稀盐酸来检验.检验是否有铜时,利用铜和稀盐酸不能反应来进行.

故答案为:

【猜想】猜测2:铜。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30%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合金中一定含有铝.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的10%盐酸,充分反应.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合金中一定含有铁和铜.【反思】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

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NaAlO2+H2↑;

由方程式可以看出;相同质量的铝与盐酸反应放出的氢气比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的氢气多;

(3)①由图可以看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4g;

②刚开始没有氢气放出的原因是铝箔表面有致密的氧化层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方程式为:Al2O3+6HCl=2AlCl3+3H2O;

③与铝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160.6g-14.6g=146g;设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2Al+6HCl=2AlCl3+3H2↑

2196

146g×x0.4g

解得x=10%

答:所用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故答案为:(1)①1;13;B;②2Al2O34Al+3O2↑;③Al2O3+N2+3C2AlN+3CO;

(2)【猜想】猜测2:铜。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30%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合金中一定含有铝.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的10%盐酸,充分反应.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合金中一定含有铁和铜.【反思】A;

(3)①0.4;②致密;Al2O3+6HCl=2AlCl3+3H2O;③10%;26、略

【分析】【分析】利用酸碱性溶液与指示剂的变色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已知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呈中性的不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