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粤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清朝时,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A.西域都护B.伊犁将军C.驻藏大臣D.安西都护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B.C.D.3、如图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什么时期()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4、下列作品和作者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农政全书》--徐光启B.《资治通鉴》--司马光C.《本草纲目》--李时珍D.《天工开物》--吴道子5、下图反映的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南方人开辟湖田C.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南方人兴修水利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6、汉代,“丝绸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B.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国丝绸C.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7、18、《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而“唐僧”的原型是()A.鉴真B.阿倍仲麻吕C.玄奘D.晁衡8、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A.开封B.临安C.广州D.泉州9、在某一博物馆中,讲解员在讲解下图器物时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它应是()A.四羊方尊B.编钟C.青铜立人像D.司母戊鼎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下列国王中,导致国家灭亡的有()A.夏桀B.商纣C.周厉王D.周幽王1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有()A.铁农具的使用与普及B.牛耕的使用与推广C.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的产生D.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12、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A.南方战乱少B.许多中原人南迁C.自然条件优越D.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13、唐朝诗人辈出,最著名的诗人有()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阎立本14、南北朝时期两大著名的石窟是()A.龙门石窟B.敦煌莫高窟C.云冈石窟D.麦积山石窟15、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等.从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A.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B.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C.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16、道家的代表有()A.荀子B.老子C.孟子D.庄子17、现存最早的一部农学著作是()A.《农政全书》B.《水经注》C.《齐民要术》D.《汜胜之书》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8、祖国境内已知最早的远古人类是北京人。错误:;正确:。19、史实材料与历史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填对,错误的填错。史实材料历史推论正确与否(1)《荀子》一书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初期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周王的亲族。____(2)在中国古代的两个历史时期,先后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局面。这反映了西周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状况。____(3)据《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报仇雪恨,“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诸侯国的国君是我国春秋时期吴国的国王夫差。____(4)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反映了秦始皇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大事都由他决定。____20、春秋时期,____衰落,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号令天下的政治权威,为了争夺地盘,取得号令诸侯的____,诸侯国之间多次发生激战。21、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1)原始社会末期;尧;舜、禹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被称为____________;
(2)西周时期;为巩固统治,采取的制度是______________;
(3)秦朝时为统治广大的区域;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是____________;
(4)隋朝时打破了门第限制,创立的选官制度是_____________。22、______、______被华夏子孙尊奉为人文始祖。23、根据诗句写出相关的人物名称:
(1)轩辕湖畔步石梯;杏子葡萄豆角低。似是先皇勤教化,民风淳朴古风遗。______
(2)双瞳四目读千象;鸟兽蹄爪察印迹。奎星圜曲观运势,手握乾坤造句章。______
(3)乐师之祖韵之先,音乐鼻祖律起源。自成谱曲传万世,万物之音荡心间。______。2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_(朝代)开始。25、31、隋朝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杬,全长两千多公里。26、目前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出土于______遗址,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6分)27、()苏轼是豪放派词人,他继承了辛弃疾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加雄奇阔大。评卷人得分五、列举题(共4题,共32分)28、【题文】列举唐时三个著名的诗人。(6分)29、两宋时期是我国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1)两宋时期的元旦就是今天的____(节日)。(2)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____。(3)宋代城市风行____之戏,类似现在的足球运动。(4)实行____的国策,使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30、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语言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请举出三个出自该时期的成语典故。31、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文学主流形式,唐诗宋____元曲。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是______.评卷人得分六、识图题(共1题,共8分)32、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列文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文物1是哪个朝代高度发达文明的代表?该文物的发现有何历史价值?
⑵据文物2和文物3,指出商鞅变法与秦始皇巩固统一均采取的经济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铜权上文字的字体。
⑶文物4中的“廿六年”指的是公元哪一年?该文物主要反映了哪些史实?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清朝民族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清代中央政府派驻西藏地方的行政长官。全称是“钦差驻藏办事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会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监理西藏地方事务,A是汉武帝在新疆地区设立的西域都护,B是清政府在东北设立的最高职位,D是唐太宗在东北地区设立的机构,本题选C。考点:驻藏大臣【解析】【答案】C2、C【分析】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故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C。
故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辽;西夏、宋的并立;注意各政权之间的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掌握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大体方位。【解析】C3、B【分析】据题干图片及“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可知;这是商朝的司母戊鼎。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故题干中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铸造于商朝。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司母戊鼎。商朝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如著名的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掌握并灵活识记我国古代青铜器的相关史实。【解析】B4、D【分析】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吴道子的搭配是错误的。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作品和作者的搭配。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科学家,积极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明代《天工开物》的作者。【解析】D5、D【分析】【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由于战乱,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间的关系逐渐融合起来,其中把小麦等的种植方法也带去了南方,这样,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栗米饭等北方食品,因此本题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的识记能力。6、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丝绸之路”的知识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的贸易,是东西方的重要交通要道,C符合题意;A项不是材料所表达的意思;B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C。【解析】C7、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玄奘西游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是以唐代高僧玄奘西行求佛法为原型的。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研究佛学。贞观十九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口述并由弟子编写了《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故选C。
【解析】C8、B【分析】本题考查南宋都城临安的有关史实。南宋时期由于临安经济基础好,被选为南宋都城,此后便扩建原有吴越宫殿,增建礼制坛庙,疏浚河湖,增辟道路,改善交通,发展商业、手工业,实质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解析】B9、D【分析】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故选D.
本题以在某一博物馆中;讲解员在讲解器物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司母戊鼎造型和历史地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司母戊鼎造型和历史地位.【解析】D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10、ABD【分析】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夏桀;商纣、周厉王、周幽王都是历史上的暴君,但周厉王的残暴没有导致亡国.
故选ABD.
本题考查夏朝;商朝和西周的灭亡.
本题考查夏朝、商朝和西周的灭亡,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知道夏桀、商纣、周幽王导致国家灭亡.【解析】【答案】ABD11、AB【分析】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由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铁农具和牛耕到战国时期的进一步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故选AB.
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注意准确识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解析】【答案】AB12、ABC【分析】略【解析】ABC13、AB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诗人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唐朝诗人辈出,最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的诗雄奇飘逸,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的诗杜甫的诗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易懂。阎立本是唐朝著名画家。综合分析,ABC符合题意。故选ABC。【解析】ABC14、AC【分析】略【解析】AC15、ABCD【分析】唐朝出现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清前期的康乾盛世都是历史上的治世局面,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国内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故选A;B、C、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注意理解各个时期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注意理解和把握各个历史时期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解析】ABCD16、BD【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故选BD.
本题考查道家学派.
本题以道家学派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解析】BD17、CD【分析】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著有《齐民要术》,这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被称为“中国五大农书之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解析】【答案】CD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8、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元谋人遗址在我国云南省,距今约170万年。考点: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远古人类【解析】【答案】错误:北京人。(1分)正确:元谋人。(2分)19、对错错对【分析】【分析】(1)结合所学;西周为巩固为周边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主要分封对象除了同姓和婚姻关系外,还分封了前代贵族的后裔及功臣等。分析材料,“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以看出西周初期主要的分封对象是周王的宗室贵族。故描述是正确的。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描述的是西周时期;此时的西周周王室仍拥有很多的权威,故“自天子出”;到东周时期,周天子的势力衰微,各诸侯国开始竞相争霸,以取代周天子往日的权威,故“自诸侯出”。故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和东周时期的状况,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
(3)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卧薪尝胆”的典故,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中,越国曾经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不忘战败之耻,卧薪尝胆,越过终于灭掉吴国,吴王夫差自杀。实际上,勾践尝胆,史书上有明文记载,而卧薪则为后人所附加。
(4)结合秦始皇中央集权制的措施进行分析。秦始皇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统属,都只对皇帝负责。在地方设立郡县制,长官都有中央任命。反映了秦始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利。
【点评】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20、王权霸权【分析】【分析】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号令天下的政治权威,为了争夺地盘,取得号令诸侯的霸权,诸侯国之间多次发生激战。出现了齐桓公;秦穆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五大霸主,史称“春秋五霸”。故答案为:王权;霸权。
【点评】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特征。21、略
【分析】本题考查了原始社会、西周和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和隋朝时期的考试制度,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和识记能力。(1)本小题主要考查了禅让制的知识点。在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故填禅让制。(2)本小题主要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的知识点。武王伐纣灭亡商朝后,建立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周武王在地方推行了分封制,故填分封制。(3)本小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政治措施。秦朝统一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废分封,推行郡县制,故填郡县制。(4)本小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知识点。隋朝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考试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考试正式诞生。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故填科举制。【解析】(1)禅让(制)(2)分封制(3)郡县制(4)科举制22、略
【分析】依据材料“轩辕氏(即黄帝)联合炎帝;打败了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蚩尤的故事”可知与炎黄战蚩尤有关.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一个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大魔头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人文始祖.
故答案为:
黄帝;炎帝.
本题主要考查了黄帝和炎帝贡献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炎黄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和华夏族的形成.【解析】黄帝;炎帝23、略
【分析】(1)根据诗句中提示信息“轩辕”结合课本所学;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署,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通,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被称为人文始祖.故诗中相关的人物是黄帝.
(2)根据诗句中“手握乾坤造句章”;结合课本所学理解意思,有文字可以写成句子;文章.黄帝时期,仓颉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故诗中相关人物是仓颉.
(3)依据题干“乐师之祖韵之先”;相关人物是乐和韵的祖先,即在音乐方面做出贡献的祖先.结合课本所学,黄帝时期,伶伦制作音律,是发明律吕据以制乐的始祖.故诗中相关人物是伶伦.
故答案为:
(1)黄帝.
(2)仓颉.
(3)伶伦.
本题以三句诗句图片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黄帝;仓颉、伶伦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黄帝、仓颉、伶伦的贡献.【解析】黄帝;仓颉;伶伦24、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文字的起源。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记录的是商朝的历史,因此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填写:商朝。【解析】商朝25、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史实。解答本题可以从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上分析。隋统治者为了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开凿了大运河,以为洛阳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杬,全长两千多公里。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故本题说法错误,应将“长安”改为“洛阳”。【解析】x长安改洛阳26、河姆渡司母戊鼎【分析】河姆渡人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象牙雕刻是我国最早的象牙雕刻.商朝时期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故答案为:
河姆渡;司母戊鼎.
本题以中国出土的最早象牙雕刻和最重的青铜器为依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青铜文明的知识.
本题以中国出土的最早象牙雕刻和最重的青铜器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青铜文明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河姆渡司母戊鼎四、判断题(共1题,共6分)27、×【分析】本题考查宋词。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唐朝时已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其中三位杰出的词人是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苏轼是北宋,词风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是南宋的词人,他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本题是错误的。故选F。【解析】F五、列举题(共4题,共32分)28、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唐代诗人的认识;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学生一般都能答出这三个历史人物。
考点:唐代三大诗人。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李白是盛唐时代的诗人,被称为诗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唐代,被称为诗圣,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解析】【答案】
李白.杜甫.白居易。29、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宋代的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城春节在元旦、最受重视。元旦前几天,人们就洒扫庭户,准备过节。除夕之夜百姓要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合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元旦就是今天春节。故填春节。(2)本题主要考查了瓦子(瓦舍)的相关内容。瓦子也叫瓦舍,它的出现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宋代市民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在东京城内有很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或者瓦舍。瓦舍中圈出很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里面卖艺谋生,有说书、唱曲、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卖饮食、药材的、古玩字画,剃头、相面、算卦等,十分热闹。瓦舍的出现打破了市坊界限,说明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也说明了东京的商品经济水平高于唐朝的长安。故填瓦子(瓦舍)。
(3)本题主要考查了宋代的蹴鞠运动。宋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大量涌现,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南宋都城临安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瓦舍中有看棚、勾栏。瓦舍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宋代城市风行蹴鞠之戏,类似现代的足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与市政工程第三方质量安全巡查的意义与作用
- 二零二五年度船舶配件五金采购合同范本6篇
- 2025版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及演练验收合同3篇
- 石油工程师的工作总结
- 工业企业保安岗位职责
- 二零二五版卫浴建材市场推广与销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学生走读课外实践活动协议2篇
- 二零二五版水电站电力系统智能控制权转让协议3篇
- 2025版消防设备安装及验收服务协议2篇
- 2025版专业园艺中心花卉种植与订购合作协议3篇
- 2025-2030年中国减肥连锁市场发展前景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女性私密项目培训
- 车辆定损情况确认书范本
- 玻璃反应釜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 高中英语新课标词汇表(附词组)
- 证券公司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中金公司
- 2022年高考湖南卷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 GB/T 20909-2007钢门窗
- GB/T 17854-1999埋弧焊用不锈钢焊丝和焊剂
- GB/T 15593-2020输血(液)器具用聚氯乙烯塑料
- 员工岗位能力评价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