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8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A.群落的物种组成B.群落的物种丰(富)度C.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的水平分布2、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中生物数量的多少称为丰富度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不同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营养结构越复杂3、下图表示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丁为年龄结构,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依据C.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4、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日照长短影响植物开花,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B.花的芬芳属于化学信息,吸引了彩蝶飞舞C.黄莺的鸣叫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还可来自非生物环境D.江畔的花、蝶、莺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群落5、某兴趣小组调查了某块玉米田、大豆间种试验田的基本成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种类基本成分植物玉米、大豆、杂草动物人、畜禽、灰鹤、蜗牛、玉米螟等微生物多种细菌和真菌
A.玉米和大豆间种有利于提高群落空间结构中垂直结构结构的复杂性B.与单种相比,间种可以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对空间和资源的利用C.大豆与其根部的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D.玉米螟是玉米主要害虫之一,可以通过施用性外激素对雄虫进行诱捕,进行化学防治6、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弃耕后的农田通过长时间的发展就能演替到森林阶段B.一个群落中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增加不属于演替过程C.顶极群落的形成与当地的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决定D.人类活动既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也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7、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已知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在甲、乙之间的传递效率一定为10%~20%B.甲为被捕食者,甲、乙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C.决定两种昆虫数量的直接因素为出生率、死亡率和年龄结构D.甲昆虫的环境容纳量为1.4×106头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8、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黑松老龄(砍伐后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0~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见下表。据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黑松林碳量生产者活生物量(g/m2·年)净初级生产力(g/m2·年)异养呼吸(g/m2·年)老龄12730470440幼龄1460420380注:净初级生产力指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A.黑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幼龄黑松群落每平方米有360g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入非生物环境D.根据年碳收支分析,老龄黑松群落能降低大气碳总量,避免温室效应加剧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便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得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D.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只能在10%~20%10、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净化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B.“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净化污水的生态工程C.“人工湿地”成本低、无耗能D.“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实现的11、图甲是某种植食性动物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析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000只B.种内竞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1850~1865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C.分析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时D.图乙中第15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中1880年的种群数量情况12、如图甲是1820年人们将某种生物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乙是该生物在某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析图甲可知,该生物在1840年左右增长速率最大B.分析图乙可知,该生物在第10年时种群数量最多C.图甲显示的100年间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和不规则的小幅度波动D.图乙第15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1880年的种群数量情况13、由于人们过度垦荒,某些草原出现了石漠化,在雨水冲刷下,石头上薄薄的土壤流失掉,剩下了寸草不生的石头,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将石漠化地区的人搬迁后,该地区将会在较短时间内演替为草原B.发生在石漠化地区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石漠化的灾难告诉我们,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的演替D.人类应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破坏,适当对草原进行开发利用14、下列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是()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15、某农业生态工程的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生态工程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有利于可持续发展B.该农业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C.为提高或恢复土壤肥力,可对农作物进行间种D.实施秸秆的多途径利用,可提高能量利用率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6、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_。17、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_______减少,_______增加,植被破坏,水、矿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18、动物的_______,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_______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如雄鸟在求偶是会进行复杂的________。19、_______观念已是针对全球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其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20、______越复杂,_______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_______。_______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生态系统的_______和_______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2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_______;食物链和_______。2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的。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3题,共27分)23、为了提高某地区的生态建设;一研究小组对该地区的一些已建设的生态工程和存在的一些生态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了改善河流的水生生态环境,在水面上设置了许多生态浮床,生态浮床就是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如图甲);为了缓解蝗灾,保护该地区的草地,研究小组调查了几种主要的蝗虫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食取量)的影响(如图乙)。
(1)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_________;该群落及生存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生态浮床中种植的植物具有食用、药用、美化环境、净化水体等功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价值。
(3)请据图分析,生态浮床能够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原因: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4)图乙结果为研究者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________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小于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美国白蛾是一种严重危害果林木;农作物的食叶性害虫;自入侵以来对我国多个省市造成了严重危害。周氏啮小蜂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坚硬的蛹表皮,将卵产在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蛹中全部营养,从而杀死美国白蛾等害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可以通过侵染美国白蛾幼虫,使其部分死亡。
(1)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美国白蛾属于_____,HcNPV与美国白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
(2)科研人员分别对放蜂区(按比例释放一定数量的周氏啮小蜂;不用农药)和对照区(常规农药防治)美国白蛾蛹被周氏啮小蜂和其他天敌寄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
统计数据发现;放蜂区其他天敌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升高,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为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科研人员计划使用HcNPV和周氏啮小蜂共同防蛾。假设“带毒蛹”(被HcNPV感染的虫蛹)对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影响。为验证该假设,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a~f填入①~④处,选择g~i填入⑤处。
。组别。
实验处理。
统计并记录。
实验组。
_____;产卵于_____中。
分别计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_____
对照组。
_____;产卵于_____中。
a.“带毒”美国白蛾成虫b.“带毒”美国白蛾蛹c.“不带毒”美国白蛾成虫d.“不带毒”美国白蛾蛹e.HcNPV病毒f.周氏啮小蜂g.总出蜂量h.雌蜂量i.雌雄蜂寿命。
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则二者可以共同用于同一区域美国白蛾的防治。25、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生态瓶编号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B-++++
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
(1)A瓶中微生物、浮游模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网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五、综合题(共4题,共28分)26、无瓣海桑与芦苇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都具有净化作用;但净化效果有差异。科研人员在热带某地区设置3个水质监测实验点:样地1是未经植物净化的水体,样地2;3分别是流经芦苇湿地和无瓣海桑湿地的水体,按不同季节连续釆样,对水样的生化需氧量(BOD,是一种用微生物代谢作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来间接表示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总氮(TN)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无瓣海桑与芦苇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组成成分),能净化水体的主能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净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价值。
(2).据图1推测,__________(季节)的有机物污染较为严重,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3).据图2可知,夏季水体中总N含量较低,一方面由于雨季使水流量增大以及土壤的吸附能力增强,另一方面由于夏季植物_________________,对N的需求量增加,用于合成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
(4).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湿地系统对水体的净化效果较好,且________(季节)净化效率更显著。
(5).在城市建立湿地景观公园对环境污染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设计方案时提高其净化能力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27、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风沙肆虐。自1962年开始,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回答下列问题:
(1)建设者们的辛勤劳作,阻止了塞罕坝林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使其由荒原变为了林海,这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林场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演替,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当林场荒原演替至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时,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数量减少,其原因是______。
(3)为了解决荒漠治理种子匮乏的难题,有人提议引入外来抗旱品种的植物支援荒漠的改造。从群落的形成和种间关系的角度考虑,对引入的外来抗旱品种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28、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区;这里物种较为丰富,有海藻、藤壶和海星等。在泥质海滩上,栖息着大量的蛤、沙蚕和甲壳动物。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活动对海岸带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要研究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_____,在此基础上进行群落空间结构的研究,大多数群落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_____现象。泥质海滩上的生物群落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垂直结构。
(2)海岸带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比较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_____(填“不同”或“相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通常泥质海滩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比较高,这些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有_____。
(3)生态位可以分成不同类型,营养生态位反映了物种间食物组成的相似程度,空间生态位反映的是不同物种在空间分布上的重叠程度。在泥质沙滩上A和B两物种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从生态位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29、生态足迹又称为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代表了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例如,碳足迹是指扣除海洋对碳吸收之后,吸收化石燃料排放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除化石燃料燃烧外,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还有_____。
(2)生态足迹越大,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以减小生态足迹,若将动物(草食)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2,则其生态足迹为原来的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3)科学家统计了从1961年到2014年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表示_____与生态足迹总量之间的大小关系,且从1961年至2014年全球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据图分析判断,“生态赤字”越来越大的原因是_____。
(4)下列哪一举措不利于使生态超载的地球减小“生态赤字”?_____。A.进行垃圾分类B.大力植树造林C.工厂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D.沿海兴建化工厂,污水直接排入海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
故选C。
【点睛】2、A【分析】【分析】
物种的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详解】
A;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而不是生物的个体数目,A错误;
B;不同群落物种数目不同;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正确;
C;从赤道到北极;随着水分和温度等条件的变化,物种数量逐渐减少,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C正确;
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物种数量越多,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D正确。
故选A。3、B【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图。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因此图中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
【详解】
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A错误;
B;丁为年龄结构;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依据,B正确;
C;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而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D错误。
故选B。4、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详解】
A;日照时间的长短为物理信息;其对植物开花期的调节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A正确;
B;芬芳的花香实际上是化学物质挥发形成的;属于化学信息,B正确;
C;黄莺的鸣叫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可来自生物;也可来自于非生物环境,C正确;
D;生态系统包括是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江畔的花、蝶、莺和微生物没有无机环境,不属于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D。5、D【分析】【分析】
分析表格:各种植物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各种微生物属于分解者;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大小,主要取决它自身结构特点,即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大。
【详解】
AB;玉米和大豆间种有利于提高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复杂性;与单种相比,间种可以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对空间和资源的利用,AB正确;
C;大豆为根瘤菌提供营养物质;根瘤菌生物固氮供大豆利用,两者之间为互利共生,C正确;
D;通过施用性外激素对雄虫进行诱捕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
故选D。6、A【分析】【分析】
1、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2、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
(2)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3;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主要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
A;弃耕后的农田通过长时间的发展不一定能演替到森林阶段;还受水分、光照等因素限制,A错误;
B;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与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没有关系,B正确;
C;温度和年降雨量等气候对演替的最终结果有很大的影响;能否演替成为顶极群落取决于气候,C正确;
D;人类活动既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使群落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正确。
故选A。
【点睛】
易错点:如果环境适宜,那么演替可以进行到最后的阶段,演替成为森林;若环境不适宜,则不能到达森林阶段,次生演替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7、B【分析】【分析】
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对于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详解】
A;能量在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若甲、乙分别为两个营养级中的部分个体,则传递效率不在10%~20%之间,A错误;
B;甲为被捕食者;甲、乙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B正确;
C;决定两种昆虫数量的直接因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C错误;
D、甲昆虫的种群数量围绕K值发生波动,故其环境容纳量不是1.4×106头;D错误。
故选B。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8、C: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受破坏后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来状态属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流经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是自身呼吸消耗散失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分析表格可知;黑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老龄群落。
【详解】
A;黑松群落被砍伐后;一段时间内会形成自然幼龄群体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
B;表格中的数值是净初级生产力;幼龄黑松群落每平方米有420g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错误;
C、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入非生物环境;C正确;
D;根据年碳收支分析;老龄黑松群落的净初级生产力为470g,异养呼吸消耗量为440g,净初级生产力大于异养呼吸消耗量,会有有机物的积累,即老龄黑松群落能降低大气碳总量,避免温室效应加剧,D正确。
故选CD。9、A:B:D【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动物粪便中的能量是没有被同化的,属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
【详解】
A;由于大象粪便是大象消化后没有吸收的能量;所以不属于大象同化的能量,而是上一营养级的能量,所以一种专以大象粪为食的蜣螂,不能从大象同化的能量中获取能量,其从大象粪便中获取的能量应该属于大象的上一营养级,A错误;
B;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的;所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生产者,而兔子应该属于第二营养级,所以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C正确;
D;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可以少于10%,但一般不会超过20%,D错误。
故选ABD。10、C:D【分析】【分析】
“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净化污水的人为建设的生态工程;成本低;耗能少。其净化作用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实现的。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的美称。
【详解】
A;“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利用自然的一个表现,A正确;
B;“人工湿地”利用了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原理而打造的生态工程;B正确;
C;生态系统都是消耗能量的;“人工湿地”也不例外,C错误;
D;“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是需要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后才能供给水生植物吸收利用;D错误。
故选CD。
【点睛】11、A:B:C【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甲:1820~1850年;由于环境较适宜,种群的数量快速增长,1850~1865年间由于受环境资源的影响,导致种内斗争加剧,进而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1865年以后,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达到K值;图乙:0~10年,λ>1,种群数量增加,10~20年,λ<1,种群数量减少,20~25年,λ=1,种群数量稳定。
【详解】
A;由题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000只;A正确;
B;种内竞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1850~1865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B正确;
C;分析题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时;C正确;
D;题图乙中第2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D错误。
故选ABC。12、A:B【分析】【分析】
图甲:1820~1850年;由于环境较适宜,种群的数量快速增长;1850~1865年间由于受环境资源的影响,导致种内斗争加剧,进而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1865年以后,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达到K值。
图乙:0~10年;λ>1,种群数量增加;10~20年,λ<1,种群数量减少,第20年种群的数量最少。
【详解】
A;分析图甲曲线可知;该生物在1840年左右斜率最大,则增长速率最大,A正确;
B;0~10年;λ>1,种群数量增加,但是在第10年后开始下降,因此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B正确;
C;图甲显示1820~1850年间;种群的数量快速增长,1860年以后年间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和不规则的小幅度波动,C错误;
D;图乙10~20年;λ<1,种群数量减少,第2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D错误。
故选AB。13、C:D【分析】【分析】
1;初生演替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物、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地演替。
【详解】
AB;石漠化地区连最基本的土壤条件都已不复存在;因此发生在该地区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初生演替的过程漫长,演替为草原需要很多年,因此即使人们搬离该地区,该地区也不会在较短时间内演替为草原,AB错误;
C;该实例中过度垦荒导致了石漠化;即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的演替,C正确;
D;人类应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破坏,适当对草原进行开发利用,D正确。
故选CD。14、A:B:D【分析】【分析】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①人均耕地减少;②燃料需求增加;③环境污染加剧;④水;矿产资源短缺;⑤植被破坏。
【详解】
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A符合题意;
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B符合题意;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这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C不符合题意;
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D符合题意。
故选ABD。15、A:B:D【分析】【分析】
农业生态工程是应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再生产的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而设计的分层次多级别物质的农业生态系统。
【详解】
A;农业生态工程以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为依据;有利于可持续发展,A正确;
B;农业生态工程是应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再生产的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该农业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B正确;
C、对农作物进行间种可充分利用光能和CO2;与提高或恢复土壤肥力无关,C错误;
D;实施秸秆的多途径利用;如作为家畜的食物或沼气池的有机原料,可提高能量利用率,D正确。
故选ABD。三、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6、略
【分析】【分析】
物种的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详解】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物种丰富度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点睛】【解析】丰富度17、略
【解析】①.人均耕地②.燃料需求18、略
【解析】①.特殊行为②.生物的行为特征③.求偶炫耀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可持续发展自然、经济、社会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网生态系统强食物链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成分食物网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CO2四、实验题(共3题,共27分)23、略
【分析】【分析】
分析曲线可知;曲线纵轴表示牧草产量,横轴表示蝗虫密度,是牧草量随蝗虫密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实验的自变量是蝗虫密度及蝗虫的种类,因变量是牧草量。
【详解】
(1)生态浮床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可以为鸟类及鱼类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进行的渠道。
(2)生态系统具有直接;间接和潜在价值;食用、药用属于人类直接利用的价值,美化环境、净化水体是对生态系统起调节作用的功能,属于间接价值。
(3)据图分析;生态浮床能够有效进行水体修复是因为,根系富集的微生物将污染物生化降解;植物遮蔽阳光抑制藻类生长。
(4)图示结果是蝗虫密度与牧草产量的曲线图关系,属于数学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小于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结合题目信息,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食取量,说明牧草产量增加,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的食取量;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范围内,蝗虫对生态系统不会构成危害。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旨在学生分析题图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获取结论的能力,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解析】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组成成分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直接和间接根系富集的微生物将污染物生化降解,植物遮蔽阳光抑制藻类生长数学牧草补偿量大于蝗虫食取量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24、略
【分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周氏啮小蜂能将产卵器刺入美国白蛾等害虫坚硬的蛹表皮;将卵产在蛹内,并在蛹内发育成长,吸尽蛹中全部营养,从而杀死美国白蛾等害虫”分析,周氏啮小蜂与美国白蛾蛹属于寄生关系,所以周氏啮小蜂属于消费者;这种寄生关系导致有害生物死亡而控制其种群数量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但见效慢。
【详解】
(1)美国白蛾是一种严重危害果林木;农作物的食叶性害虫;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美国白蛾属于消费者,HcNPV是病毒,与美国白蛾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
(2)统计数据发现;放蜂区其他天敌对美国白蛾蛹的寄生率升高,可能是因为放蜂区不使用农药,降低了美国白蛾其他天敌的死亡率。
(3)实验目的为验证“带毒蛹”(被HcNPV感染的虫蛹)对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影响。故实验组处理应为周氏啮小蜂将卵产于“带毒”美国白蛾蛹;对照组为周氏啮小蜂将卵产于“不带毒”美国白蛾蛹,观察并统计总出蜂量;雌蜂量和雌雄蜂寿命。若“带毒蛹”(被HcNPV感染的虫蛹)对周氏啮小蜂的繁殖没有影响,则实验结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大,二者可以共同用于同一区域美国白蛾的防治。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防治和种群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实验时需理清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自变量和因变量,再结合题意答题。【解析】消费者寄生放蜂区不使用农药,降低了美国白蛾其他天敌的死亡率fbfdghi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大25、略
【分析】【分析】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全部生物的总和;群落中生物间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互利共生、寄生、捕食,这些生物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瓶有光照即有能量的输入,较为稳定,B瓶没有光照即没有能量的输入,不能维持较长的时间,所以不如B瓶稳定。
【详解】
(1)A瓶中微生物;浮游模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网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浮游藻类和水草争夺阳光和养料,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竞争。
(2)B瓶没有光照;藻类无法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降低;植物的种群密度降低,为浮游动物提供的氧气和食物不足,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降低。
(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重新供生产者利用。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识记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生物群落竞争降低没有光照;藻类无法光合作用降低氧气和食物不足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五、综合题(共4题,共28分)26、略
【分析】【分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植物体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小问1】
无瓣海桑与芦苇是植物;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无瓣海桑与芦苇能过虑;吸附污染物,同时能吸收水体中的无机盐,从而净化水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小问2】
据图1推测可知;样地1中秋;冬季BOD值较大,说明有机物污染程度高,因此,相对而言,秋、冬季有机物污染更为严重。【小问3】
夏季雨水增大;更多的低氮土壤被带到湿地,增强了湿地土壤的对N的吸附能力,同时,夏季植物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快,对N的需求量增加,更多的N被用于合蛋白质、核酸等,因此,夏季水体中总N含量较低。【小问4】
通过图2分析可知;相较于未经植物净化的水体,芦苇湿地在夏秋冬三个季度对水体有明显的净化作用,无瓣海桑湿四季无对水体有明显的净化作用,从净化的效果上来说,无瓣海桑的净化效果更好,尤其是在冬季最好。【小问5】
在城市建立湿地景观公园时;选择净化效果较好的动植物种类并适当增加数量,完善群落结构以便分层治理,适当增加湿地面积等均可有效发挥公园对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作用。
【点睛】
掌握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能从题干获取关键信息与所知识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是解题的关键。【解析】【小题1】①.生产者②.无瓣海桑与芦苇能过虑;吸附污染物;同时能吸收水体中的无机盐③.间接。
【小题2】①.秋;冬季②.样地1中秋、冬季BOD值较大;说明有机物污染程度高。
【小题3】①.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快②.蛋白质、核酸。
【小题4】①.无瓣海桑②.冬季。
【小题5】选择净化效果较好的动植物种类,并适当增加数量:完善群落结构,以便分层治理:适当增加湿地面积等27、略
【分析】【分析】
演替类型:(1)初生演替:发生于以前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原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叫做初生演替;如光裸岩石上进行的演替;(2)次生演替:在次生裸地(原群落被破坏;有植物繁殖体)上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发生的演替。
【详解】
(1)塞罕坝林场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是在人类活动下发生的不同于自然演替的过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人类活动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艺术教育年度发展报告
- 长春健康职业学院《测绘案例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食品加工取样与检测流程
- AR眼镜产品投资导览模板
- 同学聚会讲话稿
- 二零二五年度未成年人监护权及抚养费支付协议书3篇
- 重庆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建设工程技术咨询合同05013篇
-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python与数据处理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合同
- GB/T 44823-2024绿色矿山评价通则
- 华为C语言通用编程规范
- 搞笑诗朗诵《生活》4人
- 团建活动满意度调查问卷
- 数独题目难度系数3级共100题后附参考答案
- 漂亮的可编辑颜色鱼骨图PPT模板
- 齐鲁医学数字疼痛评分表
- GB∕T 7588.1-2020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第1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
- 植物种植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 空调工程竣工验收单(共1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