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九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86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错误的是()A.

高锰酸钾制氧气B.

取用粉末状药品C.

收集氧气D.

检查装置气密性2、今年严重的雾霾天气使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火山灰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不能再分的粒子B.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不能直接构成物质D.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4、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如图)的主体结构是用国产Q460钢制成的.下列有关Q460钢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强度高。

B.能导电。

C.耐腐蚀。

D.抗震性好。

5、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合金B.塑料C.合成纤维D.合成橡胶6、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rm{(}rm{)}A.湿衣服晾干rm{-}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分子间有间隙C.食物腐败rm{-}分子本身发生变化D.热胀冷缩rm{-}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7、(2002•兰州)下列各组微粒中,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是()A.F-,O2-B.Na+,NH+C.S2-,Cl-D.NH3,Na+8、2016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九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16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就业”(WaterandJobs).经研究确定,我国纪念2016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农药、化肥的使用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B.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C.水的电解实验不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铜陵市紧靠长江,水资源丰富,大家没必要节约用水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自来水收费项目有自来水水费、____、____.10、(2009秋•山东期中)如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随着温度的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

(2)曲线a和b的交叉点M表示的含义是____.

(3)37℃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g,80℃时40ga物质溶于5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4)要使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5)若b中含少量a,应用____方法提纯b.11、市售的“脑黄金”(DHA)是从深海鱼油中提取的,主要成分为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其化学式为C25H50COOH,它是由____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有____个原子.12、乙醇是以高梁、玉米、薯类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而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C2H5OH)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如果氧气不充足;乙醇燃烧可能还有CO生成.

(1)制得乙醇的过程属于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乙醇要燃烧起来,除了与氧气接触外,还必须满足的一个条件是____;

(3)乙醇可做酒精灯里的燃料,若在实验的过程中,酒精灯不慎打翻燃烧起来,应采取的灭火措施是____;

(4)现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确证乙醇燃烧产物中有CO、CO2和H2O,正确的连接顺序为燃烧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尾气处理(注意:有些装置可不选用,有些可重复选用).13、A、rm{B}rm{C}rm{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等质量的水,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rm{20}rm{g}rm{15}rm{g}rm{10}rm{g}rm{5}rm{g}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rm{.}请完成下列问题:

rm{(1)}在rm{A}rm{B}rm{C}rm{D}四个烧杯中;______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______中盛的一定不是饱和溶液;__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rm{(2)}若固体是rm{KNO_{3}}对盛有一定是饱和溶液的烧杯加热,随着温度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

rm{(3)}在一定温度下,往rm{A}rm{B}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水,rm{B}中固体刚好溶解,rm{A}中固体能否全部溶解?______.1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____.

①水+氧化钙→氢氧化钙;②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③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④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15、有以下四种装置:

从图中选择适当的仪器组装成符合要求的成套装置.

(1)用____和____组合成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用该装置制氧气,待实验结束时应先将____,然后再____.

(2)用____和____组合成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若需要在实验过程中随时加入盐酸,需要在装置中添加____(填仪器名称).16、“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2].请回答:.

(1)次氯酸钙中钙、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

(2)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

(3)若灾区饮用水需要5%漂白粉溶液250g来消毒,则需要20%的漂白粉溶液____g.17、周末;楚楚和同学们带上牛奶;面包、牛肉、水果等食品,到寒山水库景区进行烧烤、野炊活动.请回答:

(1)牛奶除了富含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____外(填基本营养素的名称),还富含能给青少年和老年人补充的____元素(填元素名称);避免发育不良或发生骨质疏松症.

(2)他们装食品的塑料保鲜袋属于____(填“天然”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它们大部分在自然环境中____(填“难”或“易”)降解;易造成“白色污染”.

(3)野炊结束后,楚楚用沙土将炭火盖灭,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8、焚烧废旧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____(判断对错)19、钠原子和钠离子有不一样的化学性质____.(判断对错)20、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____(判断对错)21、溶液和浊液都是混和物,它们本质的区别在于溶液是无色透明的.____(判断对错)22、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原子核内质子质量和中子质量之和____.(判断对错)23、原子中一定含有中子.____.(判断对错)2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____填写“∨”或“╳”表示正确与错误.

(1)铁的导电能力比铜强____.

(2)铝能制成很薄的铝箔是由于铝具有良好的展性____.

(3)铁栏杆外层涂料的“银粉”大多是金属银的粉末____.

(4)人们佩带的金银首饰、金属纽扣等是利用金属具有美丽的色彩和光泽____.

(5)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____.

(6)我国古代选用金、银、铜作为钱币,从化学角度来看,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____.25、判断题。

(1)化学变化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____;

(2)有热量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____;

(3)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____.评卷人得分四、计算题(共2题,共12分)26、小红同学夏天去海边旅游;捡了许多美丽的贝壳(如图所示,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测定这些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红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贝壳研成粉末,称取一定质量的贝壳粉末放在洁净的烧杯中;②向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过滤;③将滤渣烘干,称得质量为1g;④将滤液蒸干,称得固体质量为21.09g.请计算:这些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假设贝壳中除碳酸钙外;其他成分不含钙元素,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27、学习中和反应时;老师和同学们展开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探究实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用胶头滴管将10%的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变化.

小军发现: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对此合理的解释是______

______;

【探究二】:探究反应发生及反应终点问题。

实验中;除了温度有变化外,没有任何现象能证明反应是否发生及反应是否已至终点,小雯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滴加试剂时同时搅拌).

①通过实验现象;小雯排除了实验B,你认为她的理由是______;

②实验C中溶液的颜色最终变成了红色;但也被排除,原因是______;

③实验时;老师告诉小雯:相对于实验A,实验D也有不足.通过下面的资料,你认为理由是______;

【资料卡片】:

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

。紫色石蕊试液pH<5.0:红色5.0<pH<8.0:紫色pH>8.0:蓝色无色酚酞试液pH<8.2:无色8.2<pH<10.0:红色pH>10.0:无色④小杰认为:将NaOH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的溶液蒸干;若得到白色固体,则说明反应生成NaCl,从而确认反应已发生,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______.

【探究三】:探究实验过程中的意外情况。

(1)为了提高实验的趣味性,老师演示了如下图所示的连贯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1所得溶液沸腾时的温度______100℃(填“>”;“<”或“=”);

②实验后溶液一定显碱性的试管有______支;实验3后溶液中NaOH质量分数______(填“>”;“<”或“=”)实验2后溶液中NaOH质量分数;

③通过上述探究;你对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有何新的认识?______;

(2)小岳在他的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______.

【探究四】:从部分变质的NaOH样品中回收较为纯净的NaOH

小江同学查阅了不同温度下NaOH的溶解度(见资料卡片);并按如下步骤进行了实验(其中Ⅰ;Ⅱ、Ⅲ为实验操作):

【资料卡片】:

。温度/°C1020406080100溶解度/g6485138203285376

①试剂A是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②操作名称:Ⅰ______;Ⅱ______、Ⅲ______;

③为获得纯度较高的NaOH固体;小江同学应在干燥前将其用______进行淋洗.

【探究五】:测定NaOH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小海取13.5g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样品加适量的水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使其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g(假设生成的CO2被完全吸收).

求:①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②在图中画出以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质量,横坐标表示盐酸质量的关系图(不要求精确);解题过程:______;

【反思】: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小海方法有误,求出的NaOH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值大,造成错误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_____;

【拓展提高】:欲使实验结果准确可靠;你对小海的实验会做怎样的改进?______.

评卷人得分五、推断题(共2题,共10分)28、(2012•甘州区校级模拟)如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红色固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

(2)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

(3)写出反应③的方程式____.29、(2013•江岸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B、C、D、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已知:E是最清洁的燃料,D是目前产量最高的金属,丁是黑色固体,丁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的化学式为____;

(2)乙与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A与B反应时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4题,共8分)30、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模拟工业炼铁.

(1)写出C0与Fe3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过程中;常在装置图末端的导气管口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灯焰处于导气管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为检验反应后有铁生成,可以将反应后的固体取少量放入稀盐酸中,那么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3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个步骤1中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可能含有____;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____,过滤;再向滤液中加____,观察现象.32、某二氧化锰样品中含有杂质炭,为测定该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一定量的样品中通入干燥纯净的氧气,使杂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来进行分析测定.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如果该实验选择图(一)装置来制取氧气,则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用图(二)装置可用于干燥氧气,应在烧瓶中装入____(填试剂名称)进行干燥气体,气体应从____(“a”或“b”)端通入.

(3)图(三)是用干燥纯净的O2与样品反应来测定二氧化锰质量分数的装置,装置③中装有碱石灰,其作用是____.

(4)为验证图(三)中装置②已将CO2吸收完全,可在装置②与③之间加入图(四)装置进行证明,则图(四)装置中加入的试剂为____(填字母).

A.NaOH溶液B.澄清石灰水C.浓硫酸.33、2011年5月食品塑化剂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常用塑化剂的学名“邻苯二甲酸而(2-乙基己)酯”,化学式为C24H38O4;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有毒.常用作各种塑料制品的工业添加剂,不可食用.可是黑心业者为了牟取暴利竟然将其添加到多种饮料;果冻、果酱和方便面等食品中.若长期食用此类食品可能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造成危害,大量摄入还可能致癌.

请分析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对于C24H38O4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

①该物质是有机化合物。

②该物质中含有24个碳原子。

③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④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

(2)写出该塑化剂的两条物理性质____;

(3)下列做法,可以使我们远离塑化剂的是____;

①少喝各种饮料;日常饮水以白开水为主。

②经常吃方便面;面包等速食食品以适应我们快节奏的生活。

③尽量少用塑料制品直接接触热的;含油脂的食物。

④呼吁政府完善食品安全监督检验机制;严惩不法黑心业者。

(4)请你再写出一条远离塑化剂的做法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分析】A;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的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为防止加热使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为向下排空气法,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2、A【分析】【分析】根据空气污染途径来考虑空气污染物,并且熟记这些污染物.【解析】【解答】解:空气的污染途径是工厂废气的任意排放;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汽车尾气的排放,可总结为:有害气体和烟尘,主要的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火山灰属于烟尘也属于污染物,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选A.3、D【分析】【分析】可以根据原子的概念、结构、特征及其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能再分,但是用其他的方法仍然可以将原子分成更小的质子、中子和电子,故叙述错误;

B;有的原子没有中子;如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叙述错误;

C;原子、分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如金刚石就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叙述错误;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叙述正确.

故选D.4、C【分析】

A;钢的强度高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钢的物理性质.

B;钢能够导电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钢的物理性质.

C;钢的耐腐蚀性强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钢的化学性质.

D;钢的抗震性好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钢的物理性质.

故选C.

【解析】【答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5、A【分析】【分析】根据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金属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解答】A;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不是有机合成材料,故A正确;

B;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B错误;

C;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C错误;

D;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材料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6、D【分析】解:rm{A}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C;食物腐败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

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rm{(}而不是大小rm{)}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rm{D}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析】rm{D}7、B【分析】

A;不同的元素质子数一定不同;故错误.

B、Na+,NH+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质子数是11;电子数是10,故正确;

C;不同元素质子数一定不同;故错误;

D、NH3,Na+质子数不同分别是10;11;故错误.

故选B

【解析】【答案】可以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的原子组成及其原子个数来分析;判断.

8、B【分析】【分析】A;根据农药、化肥的使用的危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判断.【解析】【解答】解:A;农药、化肥的使用会对水体造成污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的电解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铜陵市紧靠长江;水资源丰富,但总体上我国属于缺水国家,应该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9、略

【分析】【分析】根据生活用水水费单,目前自来水的收费项目,除了自来水水费外,还有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醒人们淡水资源短缺,并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们应该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生活用水水费单;目前自来水的收费项目,除了自来水水费外,还有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醒人们淡水资源短缺,并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们应该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

故填: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10、略

【分析】【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观察即可;

(2)根据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考虑;

(3)根据溶解度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和80℃时a物质的溶解度回答本题;

(4)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并结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分析解答;

(5)据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解析】【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升高;a物质的溶解度明显增大;

(2)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曲线a和b的交叉点M表示的含义是6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52g;

(3)从37℃向上作垂线与a物质的曲线的交点;再向纵坐标作垂线,所以溶解度为30g;8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85g,即100g水中最多溶85g,50g水中最多溶42.5g,所以80℃时40ga物质溶于50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4)由图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a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的方法;

(5)由于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若b中含少量a,应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b;

故答案为:(1)逐渐增大;

(2)6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都是52g;

(3)30;不饱和;

(4)降低温度;增加a;蒸发溶剂;

(5)蒸发溶剂.11、略

【分析】

由脑黄金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C25H50COOH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每个分子中含有79个原子.

故填:3;79.

【解析】【答案】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同时也可以判断构成物质的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12、略

【分析】

(1)乙醇属于生成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

(2)乙醇燃烧除与氧气接触外;温度需要达到乙醇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乙醇的着火点.

(3)酒精灯不慎打翻燃烧起来;可以用隔绝氧气的方法.故填:用湿抹布盖灭.

(4)确证乙醇燃烧产物中有CO、CO2和H2O;应该先验证水,需要通过E,因为经过D装置后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所以需要再验证二氧化碳,再经过B装置除去二氧化碳,以便验证一氧化碳的存在.再经过D和C验证一氧化碳的存在.故连接顺序为:ECBDC.

【解析】【答案】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的方法有:隔离可燃物,与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13、ABDCB不能【分析】解:rm{(1)}依据饱和溶液的概念可知,rm{A}rm{B}中有固体出现,一定是饱和溶液,rm{C}中的溶质质量比rm{D}多,而比rm{C}的少,可能是恰好溶解,则可能饱和,rm{D}一定不饱和.

rm{(2)}因rm{KNO_{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rm{A}和rm{B}一定是饱和溶液,rm{B}中的溶质比rm{C}中多一点,则升温rm{B}先变为不饱和.

rm{(3)}在一定温度下,往rm{A}rm{B}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水,因rm{A}中溶质比rm{B}中的多,rm{B}中固体刚好溶解时,rm{A}中肯定还有固体剩余.

故答案是:rm{(1)AB}rm{D}rm{C}rm{(2)B}rm{(3)}不能rm{(}或否rm{)}.

rm{(1)}在一定温度和溶剂中;有溶质析出的溶液中,溶质达到最大溶解能力,溶质不会溶解,则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没有固体析出的溶液可能是恰好饱和或不是饱和溶液.

rm{(2)KNO_{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饱和溶液升温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rm{(3)}在有固体析出的饱和溶液中增加溶剂;将会有固体继续溶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饱和溶液的判断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应注意条件的变化来分析解答.【解析】rm{AB}rm{D}rm{C}rm{B}不能14、略

【分析】【分析】根据氧化反应是物质和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①水+氧化钙→氢氧化钙;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②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该反应即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③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

④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①②;②③;②.15、略

【分析】【分析】(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利用加热的方法制取气体,并且用排水法收集时,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特别是要注意集满气体后的操作顺序,以防发生安全事故;

(2)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通常情况下,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通过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可以随时加入盐酸.【解析】【解答】解:(1)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C装置收集;

用该装置制氧气;待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故填:B;C;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

若需要在实验过程中随时加入盐酸;需要在装置中添加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

故填:A;D;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16、略

【分析】【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解析】【解答】解:(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次氯酸钙中钙;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40:(35.5×2):(16×2)=40:71:32.

(2)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9.7%.

(3)设需要20%的漂白粉溶液的质量为x;则250g×5%=20%xx=62.5g

故答案为:(1)40:71:32;(2)49.7%;(3)62.5g.17、略

【分析】

(1)牛奶除了富含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外;还富含能给青少年和老年人补充的钙元素,避免发育不良或发生骨质疏松症.

故填:蛋白质;钙.

(2)装食品的塑料保鲜袋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不容易分解,易造成“白色污染”.

故填:合成;难.

(3)用沙土将炭火盖灭;其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故填:与氧气隔绝.

【解析】【答案】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钙元素是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

材料包括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

灭火的方法有: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撤走可燃物.

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8、×【分析】【分析】根据焚烧废旧塑料会加重空气污染分析.【解析】【解答】解:塑料焚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加重了空气的污染.所以焚烧废旧塑料,会减少“白色污染”,但加重了空气污染,所以做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9、√【分析】【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由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和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同.

故答案为:√.20、×【分析】【分析】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也能结合成分子.【解析】【解答】解: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也能结合成分子,例如氢原子和氧原子可以结合成水分子,碳原子和氧原子可以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等.

故填:×.21、×【分析】【分析】根据已有的溶液和浊液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析】【解答】解:溶液和浊液的区别在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浊液不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故说法错误,故填:×.22、√【分析】【分析】根据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析】【解答】解: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同时也约等于原子核内质子质量和中子质量之和;

故答案为:√.23、×【分析】【分析】根据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进行解答.【解析】【解答】解: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例如氢原子中就不含有中子,所以原子中一定含有中子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24、×【分析】【分析】(1)银的导电性最强其次是铜;

(2)铝具有良好的展性;

(3)铝通常用作金属外面的涂料;俗称“银粉”;

(4)金属具有美丽的色彩和光泽;

(5)人体中各种元素前几位的排序为:氮;碳、氢、氮、钙、磷、钾;

(6)金、银、铜由于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锈蚀.【解析】【解答】解:(1)银的导电性最强其次是铜;所以铁的导电能力比铜弱;故错.

(2)铝具有良好的展性所以铝能制成很薄的铝箔;故对.

(3)用于铁栏杆外层涂料的“银粉”;主要成分是铝粉,铝可以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有利于保护内部金属;故错.

(4)金属具有美丽的色彩和光泽所以人们佩带的金银首饰;金属纽扣等;故对.

(5)人体中各种元素前几位的排序为:氮;碳、氢、氮、钙、磷、钾;所以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故错.

(6)金;银、铜由于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锈蚀所以我国古代选用金、银、铜作为钱币;故对.

故答案为:×、√、×、√、×、√.25、√【分析】【分析】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伴随着发光、发热等现象,但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解析】【解答】解:(1)化学变化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故答案为:√.

(2)凝华;液化都会有放热现象;但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答案为:×.

(3)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但化学变化中不一定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故答案为:×.四、计算题(共2题,共12分)26、略

【分析】

由题意可知;贝壳中杂质的质量为1g,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21.09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111

X21.09g

解得:X=19g

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95%

答: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95%.

【解析】【答案】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不反应的是贝壳中的杂质.将滤液蒸干,得到的固体是氯化钙,质量为21.09g.由氯化钙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钙的质量,贝壳的总质量就是杂质和碳酸钙的质量之和,即可求出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7、略

【分析】

【探究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要放出热量;等反应完全后不再放热,而加入的盐酸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探究二】①石蕊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变紫,而这两种颜色比较接近,现象不明显;

②溶液变为红色;表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但是滴加的氢氧化钠过量,不容易判断终点,所以该方案不合适;

③根据资料可以知道溶液只有达到弱碱性时石蕊才会变成紫色;而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所以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依然过量,所以该方案不合适;

④氢氧化钠也为白色固体;故该方法不可行;

【探究三】(1)①溶液的沸点大于水的沸点;所以溶液的温度要大于100℃;

②根据图中实验现象可以知道前四支是试管中的溶液都呈碱性;根据实验过程可以知道在实验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没有改变;但是在由于滴加了酚酞所以实验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略大于试管③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③通过实验②中的现象可以知道酚酞在温度较高的时候在碱性溶液中变红后会消失;

(2)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碳酸钠;而碳酸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探究四】要从甲装置的混合溶液中回收得到较纯净的NaOH固体,要先除去其中的Na2CO3杂质,用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过滤出沉淀,得到氢氧化钠溶液,由资料可得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加热后再降温结晶,所以:

①试剂A为氢氧化钙溶液;

②操作Ⅰ为过滤;操作Ⅱ为蒸发;将溶液变为饱和溶液,Ⅲ根据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较大可以将溶液进行降温结晶;

③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氢氧化钠可以用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洗涤所得晶体;然后再干燥;

【探究五】①设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消耗盐酸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7344

xy•7.3%2.2g

解得:x=5.3g;y=50g

所以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60.7%

②根据①的解答可以知道;生成2.2g二氧化碳需要盐酸的质量为50g

故可以作图如下:

【反思】根据氢氧化钠变质的过程可以知道;氢氧化钠要先吸收水分潮解后然后才会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13.5g样品中包含了水的质量,而计算时没有考虑到吸收的水的质量,故会使求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拓展应用】要使实验结果准确则必须排除水的干扰;所以可以将氢氧化钠样品烘干后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探究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要放出热量;等反应完全后不再放热,而加入的盐酸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探究二】①石蕊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变紫,而这两种颜色比较接近,现象不明显;

②溶液变为红色;表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但是滴加的氢氧化钠过量,不容易判断终点,所以该方案不合适;

③根据资料可以知道溶液只有达到弱碱性时石蕊才会变成紫色;而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所以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依然过量,所以该方案不合适;

④不正确;氢氧化钠也为白色固体;

【探究三】(1)①>;

②4;>;

③酚酞在温度较高的时候在碱性溶液中变红后会消失;

(2)氢氧化钠变质;

【探究四】①Ca(OH)2;

②过滤;蒸发;降温结晶;

③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来洗涤所得晶体;

【探究五】①设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消耗盐酸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7344

xy•7.3%2.2g

解得:x=5.3g;y=50g

所以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0%=60.7%

②根据①的解答可以知道;生成2.2g二氧化碳需要盐酸的质量为50g

故可以作图如下:

【反思】根据氢氧化钠变质的过程可以知道;氢氧化钠要先吸收水分潮解后然后才会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13.5g样品中包含了水的质量,而计算时没有考虑到吸收的水的质量,故会使求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拓展应用】将氢氧化钠样品烘干后进行实验.

【解析】【答案】【探究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要放出热量;等反应完全后不再放热,而加入的盐酸会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可以据此解答;

【探究二】①石蕊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变紫,而这两种盐酸比较接近,现象不明显,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②溶液变为红色;表明滴加的氢氧化钠过量,不容易判断终点;

③根据资料可以知道溶液只有达到碱性时石蕊才会变成紫色;所以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依然过量;

④氢氧化钠也为白色固体;故该方法不可行,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探究三】(1)①溶液的沸点大于水的沸点;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②根据实验过程可以知道在实验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没有改变;但是在由于滴加了酚酞所以试管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略大于试管③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据此解答;

③通过实验②中的现象可以知道酚酞在温度较高的时候在碱性溶液中变红后会消失;可以据此解答;

(2)根据氢氧化钠变质后会生成碳酸钠;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探究四】要从甲装置的混合溶液中回收得到较纯净的NaOH固体,要先除去其中的Na2CO3杂质,用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过滤出沉淀,得到氢氧化钠溶液,由资料可得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加热后再降温结晶,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探究五】①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求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算出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②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求算出消耗的盐酸的质量;然后作图即可.

【反思】根据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来解答即可.

【拓展应用】要使实验结果准确则必须排除水的干扰;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五、推断题(共2题,共10分)28、略

【分析】【分析】(1)铁在氧气中燃烧后会生成四氧化三铁;由于B是最轻的气体所以B是氢气.

(2)由于B是氢气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金属的冶炼.

(3)由于C是红色固体单质所以可能是铜,则该过程是由铁变成铜,因此该过程是铁与硫酸铜的反应.【解析】【解答】解:(1)从关系图上看,反应条件是“点燃”,铁在氧气中发生燃烧,生成黑色固体Fe3O4,所以A是Fe3O4;

(2)密度最小的气体为氢气;则气体B为氢气,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可用做燃料;另外氢气具有还原性,所以可用于冶炼金属;由于密度最小,所以可充填探空气球;

(3)铜是红色固体单质;故C是铜,即反应③是由铁而转化为铜,所以可通过把铁放入可溶性的铜盐溶液(如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等)中就能置换出铜完成该转化,(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故答案为:(1)Fe3O4;(2)冶炼金属(答案不唯一);(3)Fe+CuSO4=FeSO4+Cu;29、略

【分析】【分析】依据E是最清洁的燃料,D是目前产量最高的金属,则可知E是氢气,D是铁,同时可猜想A是氧气,以此为突破口分析解答即可;【解析】【解答】解:依据E是最清洁的燃料,D是目前产量最高的金属,则可知E是氢气,D是铁,同时可猜想A是氧气,氢气和氧气反应可以生成水,故丙是水(H2O),氧气和铁反应可以生产成四氧化三铁,故丁是四氧化三铁,丁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且乙是氧化物,则可知乙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的反应方程式为:Fe3O4+4CO3Fe+4CO2;则C是碳,A与B反应时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则B是硫,甲是二氧化硫,硫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S+O2SO2;

故答案为:(1)H2O;(2)Fe3O4+4CO3Fe+4CO2;(3)SO2;六、简答题(共4题,共8分)30、略

【分析】【分析】(1)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种类及反应的条件,然后再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即可.(2)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分析.(3)根据铁与盐酸反应来分析.【解析】【解答】解:(1)利用CO在高温的条件下还原Fe3O4时会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2)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因此要在装置图末端的导气管口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将一氧化碳燃烧除去,防止污染空气;

(3)根据铁与盐酸反应来分析;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