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图版选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4年中图版选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4年中图版选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4年中图版选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4年中图版选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中图版选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44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据《元和郡县图志》载:“730年吴郡(江苏苏州)户6万8千,洪州(江西南昌)户5万5千。到810年,两地分别增加到10万户与9万户”。据此,可推知A.南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B.南方人口总量超过了北方C.江东地区经济发展最迅速D.藩镇割据威胁中央权力2、下列有关对“因信称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核心内容是“信仰耶稣即可得救”B.主张通过阅读《圣经》,虔诚地信仰C.《圣经》是人们惟一信仰的神圣权威D.主张由教士引导信仰上帝,从而获救3、元世祖至元年间;“家给人足”“民庶晏然,年谷丰衍,朝野中外,号称治平”,关中粟麦已“盛于天下”。元代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

①有效体制的建立。

②法规制度的形成。

③科学技术的推广。

④农桑立国的实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有一位君主在西方考察时,时而扮作水手,时而扮作木匠,总是在不停地做工。这位君主是A.彼得一世B.康熙大帝C.路易十四D.明治天皇5、下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宋初,“艺祖有天下,首置诸州通判,以朝官以上充,实使督察方镇”。北宋真宗以后,通判因“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南宋时期,更是每况愈下,通判对知州“知享平分之乐,而不能为关决之助”。这说明宋朝通判A.行政地位在逐渐降低B.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C.兼具监察和行政功能D.加强了宋朝中央集权7、华盛顿希望制宪大会抓住《邦联条例》的缺陷,“直中要害,并提供根治的办法,不管大家是否一致赞成,这种做法将给大会带上明智和尊严的印记”。美国l787年宪法为弥补“缺陷”所采取的主要办法是A.确立并不断完善民主共和制B.贯彻三权分立的原则C.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D.规定总统由选举产生8、伯利克里在演讲时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A.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B.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C.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D.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9、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发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纪,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0、(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由秦汉的郡县两级制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增加了中央到基层的中间环节,且州郡随意增设,地方官僚队伍膨胀,豪家大族把握地方大权。为了解决这一弊端,隋文帝加大了对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设计了以整顿地方为核心;以致治安民为主旨的整体改革方案,并很快付诸实践。

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又裁并一些州县,取消了地方官署选用属吏的权力,缩减行政支出。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州县官吏的选拔;考课、职权等有关制度。隋文帝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完全由中央任命,州县长官不得自行选用属吏,县佐也不得用本地人,避免其凭籍权势横行地方。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约束与考核,要求他们每年年终到中央政府汇报工作。隋文帝曾派出巡视使者,一次罢免贪官污吏200多人;隋文帝注意对地方官吏的教育和引导,提倡节俭政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指出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路德始写小册子;包括《致德意志贵族公开书》;《教会被掳巴比伦》和《基督徒的自由》这事之后,使得教皇大怒!教皇将路德事件在枢机会议上提出来,经过深长讨论之后,在1520年6月对路德颁布诏谕,正式宣判路德,并且限定他在六十天内悔过自新,否则就要遭到开除教籍的处分。

材料二路德在还没有得到罗马当局的这种决定之前;曾写信给朋友说:“我已经痛下决心,无论罗马当局如何处理,我都满不在乎了。”这段时间内,他所散布的著作和言论中,声明他的理论是:教友一律平等;人人可以当祭司;人人该以圣经为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皇帝和王侯比教宗更有召集大公会议的权力,等等。

材料三当教宗的诏谕送到了他手上时;他为了表示轻视,就在威丁堡大学的教堂内,当着全体学生的面,将诏谕烧毁。1521年1月,教会正式开除路德的教籍。

——以上材料均摘自《马丁·路德》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引起“教皇大怒”的原因有哪些?

(2)面对来自天主教会的压力;概括材料二中路德的态度与主张。(不得抄袭原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支撑马丁路德敢于轻视教宗诏谕的力量是什么?路德的举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雅典公民沦为债奴者一律解放那些因负债而押出土地变为“六一汉”的人重新成为自己土地的主人然而,“解负令”并不是平分土地,所以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归贵族所有,贵族阶级的优越经济地位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第二项重大改革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等之分第一等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等级与第一等级同,唯不得任司库;第三等级可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则依旧不得担任一切官职,但可以和其他等级一样出庭担任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材料二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梭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消除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的主要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梭伦针对贵族与大众之间的矛盾采取了怎样的处理原则?(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有何借鉴意义?(6分)13、材料19世纪末,金本位制已成为各大商业国的唯一本位货币制度。国际金本位制的确立及随之而来的国际银价的跌落,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实行银本位制的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要求中国将赔款折算成各国货币支付。根据当时国际货币汇率,清政府每年在支付赔款本息之外,还要支付300万两左右的“镑亏”。1902年底,清政府正式请求美国政府出面帮助稳定金本位国家与银本位国家之间的货币比价。美国试图通过普及金本位制稳定国际汇率,便利其贸易和投资;同时,推进美元国际化,与长期主宰国际贸易的英镑展开竞争。1903年9月美国政府任命精琪为赴华“会议货币专使”,他提出17条建议,大致可分三方面:一是划一国内货币,实行金汇兑制度;二是推行新币制和维持金银比价之法;三是中国币制改革应接受外国列强的指导和监督,并聘请外国人全权主持中国币制改革。此外,他认为新货币制度有可能损害地方督抚官员、钱庄甚至外国银行的利益,普通百姓对新币制缺乏了解,以及新币制须获得列强和外商的同情与支持等。1905年11月19日,清廷颁布上谕,公开宣布采用银本位制《19世纪末,金本位制已成为各大商业国的唯一本位货币制度。国际金本位制的确立及随之而来的国际银价的跌落,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实行银本位制的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要求中国将赔款折算成各国货币支付。根据当时国际货币汇率,清政府每年在支付赔款本息之外,还要支付300万两左右的“镑亏”。1902年底,清政府正式请求美国政府出面帮助稳定金本位国家与银本位国家之间的货币比价。美国试图通过普及金本位制稳定国际汇率,便利其贸易和投资;同时,推进美元国际化,与长期主宰国际贸易的英镑展开竞争。1903年9月美国政府任命精琪为赴华“会议货币专使”,他提出17条建议,大致可分三方面:一是划一国内货币,实行金汇兑制度;二是推行新币制和维持金银比价之法;三是中国币制改革应接受外国列强的指导和监督,并聘请外国人全权主持中国币制改革。此外,他认为新货币制度有可能损害地方督抚官员、钱庄甚至外国银行的利益,普通百姓对新币制缺乏了解,以及新币制须获得列强和外商的同情与支持等。1905年11月19日,清廷颁布上谕,公开宣布采用银本位制《——摘编自崔志海《精琪访华与清末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精琪来华主导清末币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精琪货币改革方案。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世纪以前,英国警察事务长期由地方教区和城镇管辖。1829年,当时任内务大臣的皮尔提出《都市警察法》,建立都市警察。由内阁大臣负责管理主管全国治安的内务部。1838年王室委员会开始调查在各郡如何建立一支有效的警察力量。1839年在宪章运动高潮时,内务部授权四季法庭法官在郡以下的各区建立一支临时警察,但是临时警察的首领需要内务大臣任命,从各郡征收的地方税中支付临时警察的开支。1869年到1870年,部分选区把警察力量和郡的警察力量统一起来。在在工人阶级的运动威胁政权时,当局甚至曾运用刚刚出现铁路网、无线电报等方式毫不留情地加以镇压。——摘编自沈汉、刘新成《英国议会政治史》

(1)根据材料及所学;概括英国警察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试评价英国警察制度改革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了全面武装叛乱。为了巩固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中央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愿望,决定“彻底平息叛乱,充分发动群众,实行民主改革”。经过两年多的斗争,取得了平息武装叛乱的全面胜利,为西藏民主改革铺平了道路。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了全面武装叛乱。为了巩固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中央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愿望,决定“彻底平息叛乱,充分发动群众,实行民主改革”。经过两年多的斗争,取得了平息武装叛乱的全面胜利,为西藏民主改革铺平了道路。当时的民主改革把自下而上的充分发动群众同自上而下的协商结合起来,这一措施得到了西藏各阶层人民,首先是贫困农奴和奴隶的欢迎,也受到很多的上层人士的理解和合作,保证了西藏民主改革顺利进行.第二步是进行土地改革。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全部财产、土地、牲畜和其他生产资料采取没收政策,时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牲畜和其它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并把这些财产、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全部分给了农奴和奴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藏民主改革方式的特点及历史作用。材料二当时的民主改革把自下而上的充分发动群众同自上而下的协商结合起来,这一措施得到了西藏各阶层人民,首先是贫困农奴和奴隶的欢迎,也受到很多的上层人士的理解和合作,保证了西藏民主改革顺利进行.第二步是进行土地改革。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全部财产、土地、牲畜和其他生产资料采取没收政策,时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牲畜和其它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并把这些财产、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全部分给了农奴和奴隶。16、(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北宋学校教育在兵连祸结中早已破坏殆尽,朝廷此时又无力兴学设教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政府必须广泛开设学校,改变官学衰败局面。北宋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取得了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也要求教育既培养精通儒学的文官,又要求培养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灿烂而丰富的文化成就为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养料,而汉唐以来的官学教育基本上都是满门经文的太学教育,这与蓬勃发展的宋代社会不相匹配。北宋太学内容改革改变了汉唐以来满门经文的单一格局,形成了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文史、治事等内容的新格局。北宋太学采用宋代著名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讲学时的“苏湖教法”,使学生由索然无味到耳目一新。北宋太学改革后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唐代太学限招五品以下子弟入学,而北宋太学只要是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之俊异者就可以入学,较广泛地向中小官僚和一般平民子弟敞开了求学的大门。——摘编自周路宽《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学教育改革的影响。1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辽朝幅员辽阔,民族成分复杂,既有“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渔猎部族,又有“宫室以居,城郭以治”的汉人和渤海人。为了有效地治理被征服地区和被统治民族,契丹统治者在建立政权和开拓疆域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各族上层人士参与治理,吸取他们的治国经验,学习各族的文化和制度,使他们的统治方式与各地区人民的社会文化背景相适应。辽朝从朝廷到地方都有两套平行的政权机构——北面官和南面官。“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处理契丹各部和其他游牧、渔猎部族事宜,长官由契丹贵族担任,办事机构在皇帝御帐的北面;“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管理汉人、渤海人事务,长官由契丹贵族、汉人和渤海人中的上层担任,办事机构在皇帝御帐的南面。——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辽朝官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辽朝官制改革的意义。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租庸调制(北魏到初唐的赋役制度)之推行,全靠帐籍之整顿。唐初的帐籍是极完密的。自小孩出生,到他成丁,以至老死,都登载上。政府的租调,全都以户籍为根据。每岁一造帐(人口册),三岁一造籍(户口册),用来和上期的帐籍相比对。地方政府对户口壮丁变动,可以查对到十五年,户部可以查核到九年。户口有异动,田亩有还授(丁年十八授田,六十为老还官),普遍经常地调查登记改动校对。古代交通不便,政府组织简单,纸张亦贵,书写不便。在这种情形下,户口登记逐渐错乱,此制即无法推行。租庸调制(北魏到初唐的赋役制度)之推行,全靠帐籍之整顿。唐初的帐籍是极完密的。自小孩出生,到他成丁,以至老死,都登载上。政府的租调,全都以户籍为根据。每岁一造帐(人口册),三岁一造籍(户口册),用来和上期的帐籍相比对。地方政府对户口壮丁变动,可以查对到十五年,户部可以查核到九年。户口有异动,田亩有还授(丁年十八授田,六十为老还官),普遍经常地调查登记改动校对。古代交通不便,政府组织简单,纸张亦贵,书写不便。在这种情形下,户口登记逐渐错乱,此制即无法推行。唐代租庸调制,务使大家有田地,自可向国家完粮;抽出余暇,为国家义务服役;农业社会里的家庭工业,最要的是织丝织麻,国家征收他一部分的赢余,也不为病。租庸调项目分明,有田始有租,有身始有庸,有家始有调。此制的最高用意,在为民制产,在使有身者同时必有田有家,于是对政府征收此轻微的税额,将会觉得易于负担,不感痛苦。——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帐籍制度的特点及其崩溃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别说明“租”、“庸”、“调”的内容,并评价租庸调制。材料二唐代租庸调制,务使大家有田地,自可向国家完粮;抽出余暇,为国家义务服役;农业社会里的家庭工业,最要的是织丝织麻,国家征收他一部分的赢余,也不为病。租庸调项目分明,有田始有租,有身始有庸,有家始有调。此制的最高用意,在为民制产,在使有身者同时必有田有家,于是对政府征收此轻微的税额,将会觉得易于负担,不感痛苦。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3题,共21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造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由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并论证材料阐述的观点。(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思路清晰、表达通顺)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造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由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并论证材料阐述的观点。(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思路清晰、表达通顺)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表是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比较。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730年吴郡(江苏苏州)户6万8千,洪州(江西南昌)户5万5千。到810年,两地分别增加到10万户与9万户”可知洪州(江西南昌)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户的增加无法得出人口总量的对比,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出江东地区经济发展最迅速且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藩镇割据威胁中央权力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2、D【分析】【详解】

“因信称义”主张人人只要信仰上帝便可得救,《圣经》是惟一的神圣权威,人人可以对《圣经》的含义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不必尊崇教皇和教会,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排除。3、D【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忽必烈统一中国后,确立“农桑立国”方针,将汉族的生产方式作为基本国策,大大加速了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各少数民族从游牧经济转化到农耕经济的进程。忽必烈不仅在中央和各地设立了专门负责农业生产的机构,而且专门派出了督促农业生产的官员,并把农业生产的好坏作为官吏升降的主要标准。其次,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农耕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促进了元代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故D.①②③④正确。4、A【分析】【详解】

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落后局面,曾经亲自到西欧一些国家学习,材料所描绘的君主应该是彼得一世。5、C【分析】【详解】

注意题中的时间1938年;正好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前后;画中漫画的寓意是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国持续抗战的泥潭中,这正③④两项的影响;①项在1940年,②项是1945年,与题中时间不符。

【考点定位】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配合抗战。6、B【分析】据材料“诸州通判实使督察方镇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不能为关决之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通判督察地方的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故B项正确;监察职能与行政地位是两个概念,材料不能体现通判的行政地位逐渐降低,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通判有行政功能,故C项错误;通判督察地方的监察职能减弱,这说明中央集权的逐渐削弱,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诸州通判实使督察方镇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学生可以结合通判的相关知识,对材料进行仔细解读,得出“通判督察地方的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的结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7、C【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美国的1787年宪法。根据“华盛顿希望制宪大会抓住《邦联条例》的缺陷”可知,华盛顿首先希望要克服的是邦联体制的缺陷。所以针对邦联体制下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的问题,美国1787年宪法是将美国的邦联体制转变为联邦制,对中央与地方的权力进行了合理划分。民主共和制属于政体形式,与国家组成形式无关,故排除A项;三权分立是权力构建的原则,不能解决邦联制的缺陷,故排除B项;总统的产生方式与国家组成形式无关,故排除D项。故选C。8、D【分析】【分析】

由题干中的“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跟特权是两码事”可以排除A而选择D;B与题干无关,故排除;题干中的“公民”与C中的“雅典人”不一致,故C也错误。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9、略

【分析】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这些措施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使各级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为贫苦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这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故答案为“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解析】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10、略

【分析】【详解】

(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又裁并一些州县”,可以看出减少地方区划层级和行政区的数量;根据材料“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州县官吏的选拔、考课、职权等有关制度”,可以看出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州县官吏制度;根据材料“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约束与考核,要求他们每年年终到中央政府汇报工作。隋文帝曾派出巡视使者,一次罢免贪官污吏200多人;隋文帝注意对地方官吏的教育和引导,提倡节俭政治”,可以看出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督和教育。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从当时角度来看,减少地方区划层级和行政区的数量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安定;长远来看,则为唐及以后各朝提供了借鉴,影响深远。

整体分析:本题引用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材料,设置两个问题,涉及改革“内容”“历史意义”的考查,难度相对简单。一般来说,关于改革史的内容,常见题型是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比较不同、说明特点、指出原因、评述/评析观点、思考启示等等。对策:熟悉考点是基础;多记诵,滚瓜烂熟;阅读材料有技巧;首尾句、标点符号;组织答案须谨慎;审清题、简单草稿;要点序号不能忘。序号化、书写清楚。【解析】(1)内容:减少地方区划层级和行政区的数量;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州县官吏制度;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督和教育。

(2)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安定;为唐及以后各朝提供了借鉴。11、略

【分析】【详解】

(1)原因:依据材料一中“路德始写小册子”信息结合所学可从路德的活动对教会在政治;经济和信仰上的影响等方面说明“教皇大怒”的原因。

(2)态度:依据材料二中“无论罗马当局如何处理;我都满不在乎了”信息可概括得出路德的态度。

主张:依据材料二中“教友一律平等;人人可以当祭司;人人该以圣经为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皇帝和王侯比教宗更有召集大公会议的权力”信息可概括得出路德的主张。

(3)力量:依据材料二中“人人可以当祭司;人人该以圣经为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及材料三中“当着全体学生的面;将诏谕烧毁”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从内心对上帝的虔诚信仰;世俗力量的支持等方面说明支撑的力量。

影响:依据材料二中“教友一律平等;人人可以当祭司;人人该以圣经为独一无二的真理来源;皇帝和王侯比教宗更有召集大公会议的权力”信息结合所学从掀起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推动新教的大量出现等方面说明其影响。【解析】(1)路德的活动在政治上挑战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在经济上损害了教会在德意志的盘剥;在信仰上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

(2)态度:不在乎天主教会的处罚;反对教会的态度更加坚决;主张:教会成员一律平等;人人可以读圣经;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3)力量:一是来自内心对上帝的虔诚信仰(或者他依据因信称义,感到自己得到上帝的支持);二是有来自世俗力量(或诸侯、学生、民众)的支持;影响:在欧洲信仰领域掀起来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欧洲开始了广泛的宗教改革运动,推动新教的大量出现。12、略

【分析】试题分析:(1)措施: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概括”;由材料一中的“‘解负令’并不是平分土地,所以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归贵族所有,贵族阶级的优越经济地位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可知是指经济上,废除债务奴隶,因债务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归原主所有,允许贵族保留祖传土地;由“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等之分但可以和其他等级一样出庭担任陪审法庭的陪审员”可知是指政治上,实行按财产划分等级参与政权的制度。

(2)处理原则:材料一的举措和材料二中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都可以看出其原则是折中或中庸;调和。

(3)借鉴意义:从梭伦改革所面临的背景和采取的措施及其主观愿望几个角度考虑即可得出相关的意义;如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背景和内容及其原则【解析】(1)措施:经济上;废除债务奴隶,因债务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归原主所有,允许贵族保留祖传土地;政治上,实行按财产划分等级参与政权的制度。(4分)

(2)处理原则:折中或中庸;调和。(2分)

(3)借鉴意义:追求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防止贫富差距拉大;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言之有理即可,6分)13、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包括中国在内的实行银本位制的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来看;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依据材料“清政府每年在支付赔款本息之外,还要支付300万两左右的镑亏”来看,清政府为了减轻财政负担;依据材料“美国试图通过普及金本位制稳定国际汇率,便利其贸易和投资;同时,推进美元国际化,与长期主宰国际贸易的英镑展开竞争”来看,美国为了促进其贸易和投资以及推进美元国际化,与英镑竞争,因此美国政府派遣精琪来华主导清末币制改革。

(2)依据材料“统一国内货币,实行金汇兑制度”来看,方案顺应了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依据材料“国币制改革应接受外国列强的指导和监督,可能损害地方督抚官员、钱庄甚至外国银行的利益”来看,由外国人对中国的改革进行监督,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此外该改革还损害部分列强在中国的利益。【解析】(1)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清政府为了减轻财政负担;促进美国贸易和投资;推进美元国际化;与英镑竞争。

(2)方案顺应了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损害中国权益;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损害列强在华权益。14、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1839年在宪章运动高潮时;内务部授权四季法庭法官在郡以下的各区建立一支临时警察”可知,警察制度改革与工人阶级斗争密切相关;根据材料“829年,当时任内务大臣的皮尔提出《都市警察法》,建立都市警察”可知,通过立法的方式推进;根据材料“在在工人阶级的运动威胁政权时,当局甚至曾运用刚刚出现铁路网;无线电报等方式毫不留情地加以镇压”可知,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根据材料“但是临时警察的首领需要内务大臣任命,从各郡征收的地方税中支付临时警察的开支”可知,权力由地方逐渐收归中央;根据材料“1838年王室委员会开始调查在各郡如何建立一支有效的警察力量”和警察制度改革进程可知,改革建立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逐步推进。

(2)评价:根据警察的职能分析,警察制度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社会治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警察制度的改革有助于工业化的纵深发展;根据材料可知,警察制度改革主要是为了镇压工人运动,因此本质上强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镇压工人运动,具有一定的反动性。【解析】(1)特点:与工人阶级斗争密切相关;通过立法的方式推进;运用了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权力由地方逐渐收归中央;充分调研;逐步推进。

(2)评价: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社会治安;有助于工业化的纵深发展;本质上强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镇压工人运动,具有一定的反动性。15、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央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愿望平息武装叛乱的全面胜利;为西藏民主改革铺平了道路。”结合所学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平息叛乱及人民愿望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2)一问特点根据材料二“民主改革把自下而上的充分发动群众同自上而下的协商结合起来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采取没收政策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牲畜和其它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从改革手段、形式进行分析概括;二问结合所学从推动民主改革及西藏社会制度的转变进行回答。【解析】(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确立;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的武装叛乱被平息;西藏人民强烈要求进行民主改革。

(2)特点:自下而上发动群众同自上而下的协商相结合;没收和赎买手段相结合;对农奴主区别对待。

作用:减少了民主改革阻力,推动了民主改革的迅速进行,使西藏通过改革直接步人社会主义阶段。16、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北宋教育改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学校教育在兵连祸结中早已破坏殆尽要解决人才匮乏问题要求培养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满门经文的太学教育,这与蓬勃发展的宋代社会不相匹配。”,可归纳为:北宋时,官学因战祸而衰败,造成国家建设人才的匮乏;北宋经济发展也对实用型人才提出了要求;浓厚的文化底蕴与以经文为主的太学教育矛盾突出,这一现实不能适应北宋社会的发展。

(2)本题主要考查北宋教育改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培养各种职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苏湖教法”,使学生由索然无味到耳目一新”和“较广泛地向中小官僚和一般平民子弟敞开了求学的大门”,可归纳为: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实用型人才,推动了社会进步;革新教法、严格聘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为后世教育提供了示范和借鉴;放宽入学条件,扩大了受教育面,相对保障了社会公平。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宋太学改革·北宋太学改革的背景和影响【解析】(1)背景:北宋时官学因战祸而衰败;造成国家建设人才的匮乏;北宋经济发展也对实用型人才提出了要求;浓厚的文化底蕴与以经文为主的太学教育矛盾突出,这一现实不能适应北宋社会的发展。

(2)影响: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实用型人才,推动了社会进步;革新教法、严格聘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为后世教育提供了示范和借鉴;放宽入学条件,扩大了受教育面,相对保障了社会公平。17、略

【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从材料“使他们的统治方式与各地区人民的社会文化背景相适应”可见特点是因俗而治理;从材料“辽朝从朝廷到地方都有两套平行的政权机构——北面官和南面官”可见特点是实施北面官和南面官双轨制。第二小问,从材料“辽朝幅员辽阔,民族成分复杂”;“为了有效地治理被征服地区和被统治民族”、“不断吸收各族上层人士参与治理,吸取他们的治国经验,学习各族的文化和制度”等角度分析原因即可。

(2)结合所学知识,从对政权的巩固,民族融合等角度分析意义。【解析】(1)特点:因俗而治理;实施北面官和南面官双轨制。

原因:辽朝统治区域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关系复杂;辽朝为了有效治理被征服地区和被统治民族;吸收不同民族人士的建议;学习其他民族文明,等等。

(2)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辽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学习。18、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唐初的帐籍是极完密的。自小孩出生;到他成丁,以至老死,都登载上。”得出极其完备;根据“政府的租调,全都以户籍为根据”得出是租庸调制的依据;根据“普遍经常地调查登记改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