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真题(2022-2024)分类汇编 地理 专题02 宇宙中的地图 含解析_第1页
三年高考真题(2022-2024)分类汇编 地理 专题02 宇宙中的地图 含解析_第2页
三年高考真题(2022-2024)分类汇编 地理 专题02 宇宙中的地图 含解析_第3页
三年高考真题(2022-2024)分类汇编 地理 专题02 宇宙中的地图 含解析_第4页
三年高考真题(2022-2024)分类汇编 地理 专题02 宇宙中的地图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宇宙中的地球考点三年考情(2022-2024)命题趋势考点1宇宙中的地球(5年9考)2024安徽:日、地、月关系;2023浙江、2022上海:月相;2023江苏:太阳系中天体运动方向和周期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不算高频考点。且基本都是以新情景的方式侧重考察。考生尤其需要注意结合最新国内外的航天事件与本讲考点的结合。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结构的直接考察的内容相对较少。但新高考不排除,利用新的情境内容和生活现象,对地球历史和圈层结构进行考察。地球运动的相关计算是高考考查的高频考点。高考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其命题形式多是选择题,常以图文结合,图表结合的方式出现,并与实际紧密联系。从能力要求来看,侧重于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读图析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注重考查地理思维方式和基础知识的整合。从具体的考查内容来看,侧重于考查太阳视运动、影子变化、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及昼夜长短变化、太阳高度变化和各种图表之间信息的互相转化等。考点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5年18考)2024福建:日地相对位置;2023广东、2022上海: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022福建:太阳高度角。考点3地球的历史(5年12考)2024北京、广西、山东、上海;2023湖南;2022北京、天津:地质年代的考察,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考点4地球的运动(5年36考)2024北京、广西、广东、山东、浙江、上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视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2023天津、福建、海南、山东、北京、浙江、全国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视运动,太阳高度角,日影长度变化和影子方位变化。2022河北、江苏、天津、广东、福建、浙江、海南、湖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视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考点01宇宙中的地球(2024·安徽·高考真题)潮差是指潮水的一次涨落过程中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差。如图为2024年4月上海堡镇、苏州浒浦、南通天生港三地的月平均潮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月,堡镇月平均潮差明显大于天生港,主要原因是(

)A.天生港处河道较窄,涌浪堆积较高 B.堡镇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弱C.堡镇与天生港所受日月引潮力差异大 D.堡镇至天生港段潮水沿江上溯过程中能量消耗较大2.天生港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潮差为该月最大。该日的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关系可示意为(

)A.B.C.D.【答案】1.D2.C【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潮差是指潮水的一次涨落过程中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差,天生港河道较窄,涌浪堆积较高,潮差应该较大,而本题较小,A错误;该月为4月,两地均不受副高控制,受副高影响较小B错误;两地距离较近,受引潮力影响接近,C错误;堡镇位于长江口,天生港位于长江口内部,该段潮水沿江上溯过程中能量消耗较大,使得天生港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高差并不显著,D正确。故选D。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日点位于1月初,而本题时间为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故应在顺地球公转的近日点之后,AB位于近日点之前,排除AB;农历三月初三属于新月之后,月球绕地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C选项图中为新月之后,符合题意,D选项图中为新月之前,不符合题意,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主要指海水在天体(尤其是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运动。这种运动包括海面垂直方向的涨落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习惯上,把发生在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而发生在晚上的海水涨落则称为汐,两者合称为潮汐。潮汐的发生是地球上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在日、月引力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和变化的结果。(2023·浙江·高考真题)某中学地理社团组织成员开展月相观测。2021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八,有同学用肉眼在湛蓝的天空中观测到了日、月同天景象,并作记录。同时,部分同学还从网上查到,位于(0°,105°W)的地点可观测到月球正在地平线落下。完成下面小题。3.同学记录的日、月位置和月相正确的是()A.① B.② C.③D.④4.此时,赤道与晨、昏线交点的经度最接近的分别是(

)A.15°W、165°E B.105°W、75°E C.165°E、15°W D.75°E、105°W【答案】3.B4.A【解析】3.农历上半月的月相黄昏日落后可见,月面朝西,CD错误,2021年2月19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日落西南,太阳高度角小(日落时太阳高度角为0),B正确,A错误。故选B。4.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在105°W看到月球正在地平线落下,说明105°W地方时为24时(0时),赤道与晨、昏线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18时,与105°W相差90°(6*15)、270°(18*15),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分别向东90°、270°,赤道与晨、昏线交点的经度最接近的分别是15°W、165°E,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2023·江苏·高考真题)2022年4月27日黎明时分,某地出现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四星伴月”的天文现象。此时中国空间站过境该地上空,与“四星伴月”同框,形成壮美景观。下图为“某时刻中国空间站在轨位置上方俯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图示时刻中国空间站在轨位置相符的是(

)A.

B.

C.

D

6.“四星伴月”这一天文现象难得一见,主要是因为各天体(

)A.自转周期不同 B.体积大小不同 C.自转方向不同 D.公转周期不同【答案】5.C6.D【解析】5.由图中陆地轮廓形状可知图中极点为南极点,因此可知图中90°为东经度,图中每相邻两条经线经度相差30°,故中国空间站位于120°E以东附近,选项中A图中的中国空间站位于30°E以东附近,A错误;B图中中国空间站位于60°E以东附近,B错误;D图中中国空间站位于150°E以东附近,D错误;C图中中国空间站位于120°E以东附近,C正确。故选C。6.“四星伴月”这一天文现象难得一见,主要是因为各天体公转周期不同,难易同框,D正确;难以同框与自转周期不同、体积大小不同、自转方向不同无关,ABC错误。故选D。【点睛】金星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其余行星是自西向东。7.(2022·上海·高考真题)农历三月二十七产生了“金星合月”,此时金星和月球距离最近。此日金星能够被人观测到的时间和位置是(

)A.清晨的东方 B.清晨的西方 C.黄昏的东方 D.黄昏的西方【答案】A【详解】农历三月二十七,月相接近残月,残月凌晨升起,在东天空,金星与月球离得最近,二者时间位置也相近,此时月球和金星位于清晨东边天空,A正确,BCD错。故选A。【点睛】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考点0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024·福建·高考真题)每天的日照时长受太阳高度角,建筑物遮挡,树木遮挡影响极大。福建学者小明在美国波士顿访问,6月25日,垂直天空中心拍下来这张照片,虚线表示春分日的太阳移动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夏至日,最有可能日出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2.6月25日,最有可能在哪个时间段(地方时)看到太阳(

)A.8:30-9:00 B.10:30-11:00 C.13:00-13:30 D.15:00-15:303.图中行道树为地方树种,在晴朗无云的天气里,哪个日期看到的日照时期最长(

)A.5月30日 B.7月1日 C.9月1日 D.11月30日【答案】1.A2.C3.D【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图中虚线为春分日太阳移动轨迹,该地位于波士顿,属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置位于正南,因此图中下面是南,上面是北;再结合材料“该照片是小明在美国波士顿访问,6月25日,垂直天空中心拍下来这张照片,”可知拍照的方向是垂直于天空中心,拍照方向是朝着上空拍照,结合图中下面是南,可判断左面是东,右面是西。则②④位于西侧,①③位于东侧,夏至日该地日出方位为东北,对应图中的①,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2.6月25日为北半球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该地位于波士顿,正午太阳方位位于正南,日落西北,根据材料信息“ 每天的日照时长受太阳高度角,建筑物遮挡,树木遮挡影响极大。”8:30-9:00太阳位于偏东方向,10:30-11:00太阳位于南偏东,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的方向,从图中可看出偏东以及偏南方向都会受到树叶遮挡而看不到太阳,AB错误;13:00-13:30太阳位于西南方,从图中可看出,西南方向最不容易受树叶和建筑物遮挡,因此能够看到太阳,C正确;6月25日接近夏至日,该地纬度为北纬42°,日落时太阳西偏北角度较大,15:00-15:30时太阳已在偏西方向,受建筑物遮挡看不到太阳,D错误。所以选C。3.该地位于波士顿,地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属于北半球温带,地方树种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树木落叶,树叶遮挡较少,11月30日日照时期最长,D正确;5月、7月、9月树叶茂盛,遮蔽率较高,日照时间较短,ABC错误。所以选D。【点睛】太阳一天的位置和方向: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偏北)。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偏南)。(2023·广东·高考真题)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5.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A.CO2量减少 B.空气温度降低C.大气越稀薄 D.人类干扰越小【答案】4.A5.C【解析】4.由图b可知,此时长沙位于晨线西侧,处于夜半球,而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夜半球处于背对太阳状态,近地面无法接收到太阳辐射,因此近地面太阳辐射接近于零,CD错误;此时长沙位于晨线附近,随着海拔的升高,接收到太阳辐射的区域逐渐增加,太阳辐射应呈现增加的趋势,B错误,A正确。故选A。5.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太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反射。白昼期间气球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海拔逐渐升高,大气变稀薄,空气中的尘埃分子减少,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变弱,故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多,C正确;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与CO2量减少、空气温度降低、人类干扰减小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辐射主要受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日照长短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天气状况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地点、同一时刻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单位面积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射也就越强。6.(2022·上海·高考真题)风光电互补是我国西北地区“绿色”发展的战略,该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季节分别是(

)A.冬春,秋季 B.夏秋,春季 C.夏秋,冬季 D.冬春,夏季【答案】D【详解】西北地区冬春季受亚洲高压影响,冬季风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富;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西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昼长较长,接受太阳辐射较多,太阳能资源丰富;综合上述分析,ABC错误,D正确,故选D。7.(2022·上海·高考真题)我国发射的“夸父号”太阳探测卫星,能抵近观测到光球层、色球层的太阳活动分别是(

)A.日珥和耀斑 B.太阳黑子和耀斑 C.日珥和太阳风 D.太阳黑子和太阳风【答案】B【详解】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三层,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对应的太阳活动是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日珥、日冕层的太阳风,故“夸父号”太阳探测卫星,能抵近观测到光球层、色球层的太阳活动分别是太阳黑子和耀斑,B正确;日珥和耀斑都发生在色球层,A错误;日珥和太阳风分别位于色球层、日冕层,C错误;太阳黑子和太阳风分别位于光球层、日冕层,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黑子是指光球层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它是磁场聚集的地方。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可以看到的最突出的现象,是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二、综合题8.(2022·福建·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为了提高贵州省高原峡谷喀斯特地貌区多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某科研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热水器(下图),新增了带有出水孔的反射镜面面板、雨水接水板和集水管等。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结合新型太阳能热水器的新增设计,分析其如何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答案】地处贵州省高原峡谷,日照时间较短,且阴雨天气较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该热水器反射镜面面板使太阳能集热管背光一侧获得更多太阳辐射,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喀斯特地貌区地面多裂隙,地表水易渗漏,该热水器反射镜面面板有出水孔,通过雨水接水板和集水管接收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本大题以新型太阳能热水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详解】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结合新型太阳能热水器的新增设计,着重分析当地自然环境如何影响太阳辐射和新设计有何作用。由材料可知,试验地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贵州省高原峡谷,虽然纬度较低,但是由于地形落差大,山高谷深,日照时间较短,且西南山区阴雨天气较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总量较少。西南地区多喀斯特地貌,虽然降水条件较丰富,但是地面多裂隙,地表水易渗漏,使得地表水存续较少,可利用水资源并不充足。同时,由图可得,新型太阳能热水器的新增设计有:反射镜面面板、反射镜面面板有出水孔、雨水接水板和集水管四个部件,作用于太阳辐射和大气降水两方面。反射镜面面板通过将缝隙处漏下的太阳辐射反射回太阳能集热管,使太阳能集热管背光一侧获得更多太阳辐射,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反射镜面面板有出水孔,通过雨水接水板和集水管接收雨水,充分利用屋顶空间,将大气降水储存起来,供日常生活生产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考点03地球的历史(2024·北京·高考真题)如图为某地野外地质剖面素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

)A.①岩石晚于安山岩形成 B.②处谷地的形成受向斜影响C.③岩石早于侵蚀面形成 D.断层在水平张力作用下形成2.在石灰岩中发掘出完整的三叶虫化石,可推测(

)A.①岩石形成于古生代海洋环境 B.②处石灰岩中有被子植物化石C.③岩石中可以发掘出恐龙化石 D.④岩石形成于新生代陆地环境【答案】1.C2.A【解析】1.由图可知,①岩石所在岩层为石灰岩,其上覆岩层包括泥岩、砂岩等沉积岩,而安山岩位于侵蚀面之上的地表,故可推测①岩石早于安山岩形成,①错误;②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B错误;③岩石为花岗岩,且被断层错断,说明花岗岩早于断层形成,断层线两侧侵蚀面连续,说明断层发生之后地表受侵蚀形成了侵蚀面,故③岩石早于侵蚀面形成,C正确;断层两侧石灰岩、泥岩、砂岩等沉积岩层均倾斜,说明岩层受挤压发生了弯曲变形,局部岩层断裂错开形成了断层,且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为逆断层,是水平挤压形成的,故断层是在挤压作用下形成,D错误。故选C。2.由所学知识可知,三叶虫生长于古生代温暖的海水中,①岩石为石灰岩,故A正确;②处石灰岩与①岩石是同一地质年代,为古生代,而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B错误;③岩石为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不可能含有化石,沉积岩中才可能发现化石,C错误;④岩石所在岩层位于①岩石所在岩层之下,新生代处于古生代之后,故④岩石不可能形成于新生代陆地环境,D错误。故选A。【点睛】古生物化石,指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化石及其遗迹化石。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2024·广西·高考真题)分布于皖南地区的上溪群地层,其岩石是砂岩受侵入岩浆高温的影响,在固态下发生弱重结晶形成的,保留了原岩的部分结构。早期研究认为该地层是元古宙古老大陆的一部分;后来有地质学者在该地层中发现了寒武—奥陶纪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为认识该地层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证据。下图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上溪群地层岩石的形成先后经历了()A.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成岩作用 B.成岩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C.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变质作用 D.变质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4.根据所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推测上溪群地层区()A.属于太古宙时期形成的古老大陆 B.由寒武纪早期板块碰撞隆升而成C.属于元古宙时期形成的古老大陆 D.由古生代中晚期板块碰撞隆升而成【答案】3.C4.D【解析】3.根据材料信息“其岩石是砂岩受侵入岩浆高温的影响,在固态下发生弱重结晶形成的,保留了原岩的部分结构。”可知,上溪群地层岩石先是砂砾沉积,形成沉积物,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然后岩浆侵入,发生变质作用形成该岩石,其形成过程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变质作用,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4.根据材料信息“后来有地质学者在该地层中发现了寒武—奥陶纪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可知,上溪群地层区中有寒武—奥陶纪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说明其在寒武—奥陶纪为海洋环境,推测古生代中晚期板块碰撞隆升地层出露形成陆地,D正确;太古宙、元古宙、寒武纪早期均早于奥陶纪,演化为陆地环境不会有寒武—奥陶纪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ABC错误。所以选D。【点睛】古生物化石,指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化石及其遗迹化石。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2022·天津·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地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沉积地层在地表出露情况的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5.从奥陶纪到二叠纪,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为(

)A.下降沉积、抬升侵蚀、下降沉积 B.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水平挤压C.下降沉积、水平挤压、抬升侵蚀 D.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抬升侵蚀6.该地区三叠纪地层中发育有落水洞、天坑等地貌。关于该地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找到被子植物化石 B.岩石受到水的溶蚀作用C.明显受到过风力侵蚀 D.位于背斜构造中心部位【答案】5.A6.B【解析】5.奥陶纪时,该区开始接受沉积,到泥盆纪,该区一直接受沉积,泥盆纪之后,该区地壳整体抬升,缺失石炭系地层,到二叠纪,该区地壳整体下降接受沉积,沉积了二叠纪地层、三叠纪地层,之后该区地壳发生水平运动,地层褶皱并隆起,遭受剥蚀,再之后该区地壳又整体下沉,接受沉积物的沉积,A正确,BCD错误。故选A。6.被子植物繁盛的地质时代是新生代,并不在三叠纪,所以不可能找到被子植物化石,A错误;落水洞、天坑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地貌,B正确;喀斯特地貌发育在较湿润地区,风力侵蚀作用相对较弱,C错误;三叠纪岩层是图中最新的岩层,而背斜中心岩层相对最老,D错误。故选B。【点睛】科学家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7.(2022·北京·高考真题)图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完成图中(

)A.寒武纪比奥陶纪生物种类更加丰富 B.侏罗纪是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C.第三次物种大灭绝与地表升温有关 D.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的内能【答案】C【详解】从生物多样性来看,奥陶纪比寒武纪生物物种更加丰富,A选项错误。从所学知识可知,侏罗纪是大型爬行类生物恐龙所在的时代,并非哺乳类动物的繁盛时期,B选项错误。从图中资料可以看到第3次物种大灭绝时期,其地表温度相较之前有很大上升,故第3次物种大灭绝可能与地表升温有关,C选项正确。生物的演化其影响因素较多,其形成过程较为复杂,D选项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8.(2024·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埃尔湖(如图)是澳大利亚海拔最低的地方湖水深度较浅。某研学小组对埃尔湖流域开展了研究。活动一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埃尔湖碳储量大,是巨大的碳库。(1)分析埃尔湖入湖碳量大的自然原因。活动二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和野外考察,发现埃尔湖沉积物中有多层泥炭层,有的厚度巨大。埃尔湖泥炭中的碳不易释放。旱季,强烈蒸发使湖泊水面缩小,有的地方泥沙裸露,有的地方“变成”盐壳,最厚处可达数米;雨季,若大量河水汇入,湖泊水面扩大,最大可超过15000km2。(2)从湖泊水面变化的角度,分析埃尔湖泥炭中的碳不易释放的主要原因。活动三

水生软体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水环境变化敏感。软体动物死亡后,其碳酸钙壳体保留在沉积物中成为化石,对古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为研究埃尔湖不同时期湖水盐度的变化,同学们采集了各地层中的软体动物化石。(3)指出如何利用采集的生物化石研究埃尔湖不同时期湖水盐度的变化。【答案】(1)多条入湖河流流经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区,生物量大,提供大量枯落物等含碳物质;入湖河流流程长,数量众多,搬运大量含碳物质入湖。(2)雨季,湖泊水面扩大,湖中泥炭处于渍水、缺氧环境,微生物不活跃,碳不易释放;旱季,湖泊水面缩小,湖床裸露,泥炭层受强烈的太阳辐射影响,蒸发旺盛,缺少水分,微生物不活跃,碳不易释放;湖泊水面的定期扩大,使得湖底泥炭不断被深埋,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碳不易分解。(3)按地层顺序,将采集的化石排序;查询所采集化石对应的生物对盐度的需求;统计不同地层生物化石的种类和数量。【分析】

本题以澳大利亚埃尔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碳循环、湖泊水文特征、探索研究等相关知识和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详解】【小问1】根据教材知识可知,澳大利亚东北部分布有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景观,生物量较大,埃尔湖的入湖河流流经,会搬运大量的枯落物入湖,为埃尔湖提供碳源;图中可看到,多条河流入湖,且流程较长,向埃尔湖输送的含碳物质较多。【小问2】由材料可知,埃尔湖雨季,湖泊水面扩大,可推测湖中泥炭处于渍水、缺氧环境,不利于微生物活动,泥碳不易被分解,碳不易释放;埃尔湖旱季,湖泊水面缩小,可推测大片湖床裸露,在强烈的太阳辐射作用下,泥炭层蒸发旺盛,缺少水分,也不利于微生物活动,泥炭不易被分解,碳不易释放;雨季旱季的交替使得湖底泥炭不断积累、深埋,受外界环境影响小,泥炭得以保存,碳不易释放。【小问3】研究不同时期湖水盐度的变化,首先应按地层顺序,将采集的化石排序,根据化石种类推测湖水盐度变化;查询所采集化石对应的生物对盐度的需求,从而根据化石生物的变化推测盐度的变化;统计不同地层生物化石的种类,对比分析,通过生物种类变化推测盐度的变化。9.(2024·上海·高考真题)“聚宝盆”再开发。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隆升而逐渐成为一个高原盆地,在其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油气和盐类等矿产资源,被誉为我国的“聚宝盆”。近年来,当地加强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太阳能。太阳能清洁可再生但不稳定,目前格尔木地区采取水(能)光(能)互补,保障绿电稳定供应。(1)柴达木盐地年降水不足100毫米,造成其气候干旱的原因(

)(不定项选择)A.沙漠广布 B.地处中纬 C.高山环抱 D.身居内陆(2)柴达木盆地本是湿润的陆地地理环境,下列哪些化石可以提供证据(

)(不定项选择)A.珊瑚 B.常绿阔叶林 C.大象和犀牛 D.沙葱(3)石油储存在(单选: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岩石里面,右图中大型的油田应该存储在(单选:A甲

B乙

C丙)区域,该地油气生成在(单选:A泥岩

B砂岩)。(4)右图区域中上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的白垩纪地层缺少,请分析其地质过程。(5)2023年8月19日,柴达木盆地格尔木市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建成后主要服务当地可再生能源基地开发,并兼顾青海电网的调峰、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分析气候变化对该水电站抽水蓄能的影响。(6)柴达木盆地太阳能丰富,但是不稳定,分析其原因,并说明水光互补的必要性。【答案】(1)CD(2)BC(3)CBA(4)该地在白垩纪之前,在内力作用下,地壳下沉,各地质年代的沉积物依次沉积于此;后随青藏高原隆升,在风力、流水等侵蚀作用下,地表白垩纪期间形成的沉积物被剥蚀殆尽;但该地于古近纪开始,在内力作用下,地壳又发生下沉运动,后续各地质年代依次沉积,形成现有的地层分布。(5)该水电站的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冰雪融水,随着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速,带来水量的增加,从而可能在短期内提升发电量;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冰川体积进一步减少,来水量减少,水电站可能面临无水发电的状况。(6)柴达木盆地海拔高,大气稀薄,气候干旱、多晴天,光照强,因此太阳能丰富。但受天气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太阳能不稳定。水能相对于太阳能而言,比较稳定,水光互补,不仅可以保障绿电稳定供应,还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的电力供应体系。【分析】本题以柴达木盆地为材料,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地质演化、岩石圈、地质过程以及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沙漠广布是气候干旱导致的,不是气候干旱的成因,故A错。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不是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故B不正确。中纬度大陆东岸和西岸,均受来自海洋气流(迎岸风)的影响,故自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高海拔的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不受海洋气流影响,降水少;盆地地形,周围高山环抱,不仅阻碍湿润气流深入,而且盆地内都为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更少,故C、D正确。所以选CD。(2)化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化石及其遗迹化石。生物是在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综合作用下的产物,故也指示其生存环境特征。研究化石,亦可以推测该地地质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状况。湿润的陆地地理环境,需要生活在陆地、湿润环境下生物化石提供证据。珊瑚,属于海洋生物,不符合题意,A错误。常绿阔叶林、大象和犀牛出现在温暖湿润的陆地环境,符合题意,B、C正确。沙葱是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适合在干旱的陆地环境生长,不符合题意,D错误。所以选BC。(3)有机成因认为石油是由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这种学说认为,古代的动植物遗体和残骸在沉积物中经过长时间的高温高压作用,发生了热解反应,产生了石油和天然气等碳氢化合物。这种过程主要发生在沉积岩中,因此,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田几乎全部分布在沉积岩中,故C正确。背斜构造表现为岩层向上拱起,这种结构使得油气能够聚集在其中。油气密度较小,自然分布在位置较高的地方,而背斜的拱起形态正好满足了这一条件,使得油气能够储存在背斜的顶部和中部。背斜具有闭合的特点,上覆岩层能够有效地与外界隔绝,防止油气逸出。图2中只有甲地地下岩层为背斜构造,故B正确。生成石油的岩层(如泥岩等)叫作生油层。石油生成后呈微滴状分散在生油层里。由于生油层岩性致密,不能储藏大量的石油。在地层压力和毛细管作用下,生油层的石油被挤到有较大孔隙的岩层(如砂岩)中聚集起来,这种孔隙较大可聚集石油的岩层,叫作储油层。另外,图2中泥岩层位于砂岩层下方,受重力作用时间更长,岩石质地密度也应该更大,故该地油气生成在泥岩,A正确。(4)图2显示岩层有明显的层状构造,为沉积岩,是在外力(风力、流水等)作用下,尤其是沉积作用下形成的沉积物被深埋到地下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沉积作用,发生在地壳下沉运动时期。某一地质时期岩层缺失,是该时期该岩层(堆积物)在地表被外力(风力、流水等)侵蚀、搬离的结果。侵蚀作用,则发生在地壳停止或上升运动时期。即:按“地壳下沉→地表物质沉积→岩层存在;地壳停止下沉、地壳上升→地表物质被侵蚀→岩层缺失”的思路,进行逻辑分析。在白垩纪之前,该地在受内力作用影响,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各个年代的沉积物依次沉积于此,形成完成的沉积序列;侏罗纪地层形成之后,地壳抬升,青藏高原地壳隆升,遭受风力、流水等外力作用侵蚀,白垩纪期间形成的地层被侵蚀掉;古近纪时期,该地受内力作用影响,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各个年代沉积物依次沉积于此,形成古近纪地层分布。(5)河流水量越大、越稳定,水电站发电能力越强。该地气候干旱,河水主要依靠冰雪融水补给,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加速,河流径流量增加,短期内对水库发电有利,可以提高短时间发电的量。但长期来看,随着冰川进一步融化,冰川体积减小,冰川融水补给量的减少,水电站径流量减小,水电站面临无水发电的局面,可能会废弃掉。(6)柴达木盆地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柴达木盆地地处内陆高原,降水稀少,大气稀薄,以晴朗天气为主,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不稳定的原因:太阳能资源受天气影响较大,使其发电不稳定;该地为盆地地形,四周环山,冬季昼长较短,受山地阻挡作用较强,日照时间较短,光照不足。水光互补的必要性:与太阳能相比,水电比较稳定,能够对不稳定的太阳能发电进行调节,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用电的稳定;能够提高区域太阳能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增加能源供给,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的电力供应。10.(2023·湖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锆是一种战略性稀有重金属。锆资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非洲,绝大多数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三大供应商开发,消费集中在中国、欧洲和北美。莫桑比克锆砂矿资源丰富,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1~3月在高潮线以上也有大量沉积。“一带一路”背景下,某中资企业与莫桑比克合作开发锆砂矿。下图示意采矿区及所在区域。

(1)甲、乙、丙、丁四地中,哪一处最有可能是该采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地,并说明理由。(2)含锆重砂矿物1~3月在高潮线以上有大量沉积,请作出合理解释。(3)根据材料,简述我国锆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答案】(1)丙地。丙地有太古宙侵入岩(火成岩),太古宙属前寒武纪,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临近河流。(2)1~3月为当地雨季,成矿物质的来源地侵蚀作用强,河流对重砂搬运能力强,含锆重砂矿物多;飓风(旋风)、风暴潮多发,波浪向岸搬运能力强,含锆重砂矿物容易被搬运至高潮线以上。(3)国内供应能力低:对外依赖程度高;全球锆资源被国外供应商垄断;进口来源集中。【分析】本题以锆资源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试题,主要涉及矿产资源形成、流水作用、资源安全等方面内容,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1)利用材料信息中“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这一关键信息,排除乙(中生代变质岩)、丁(中生代沉积岩);图中显示,采矿区位于沿海,应远离成矿物质的来源地,表明需要外力侵蚀搬运沉积才能形成采矿区的锆砂矿,与甲相比,丙地临近河流,有河流与采矿区相连,具有流水侵蚀搬运沉积的可能性,因此丙地最有可能是该采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地。(2)材料信息表明,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说明锆砂矿主要直接由海水沉积作用富集形成,一般高潮线以下是海水运动(波浪等)最频繁的地带,含锆重砂矿物1~3月在高潮线以上有大量沉积,表明此时海水运动(波浪等)频繁越过高潮线之上,应是飓风(旋风)、风暴潮多发,大的波浪越过高潮线向上搬运含锆重砂矿物,并在之上沉积;同时,当地位于南半球10°~20°之间,属于热带草原气候,1~3月为当地的湿季,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流速快,对成矿物质的侵蚀作用和砂搬运作用强,使得进入沿岸海水的含锆重砂矿物多,容易被波浪带入高潮线之上沉积。(3)注意审题:简述我国锆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回答是应注重“供应”安全问题。材料信息表明,锆资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非洲,绝大多数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三大供应商开发。因此国内锆资源储量、产量应都不高,应以进口为主,因此“国内供应能力低:对外依赖程度高”;而锆资源的开发和供应主要把持在发达国家少数供应商手中,垄断性强,我国进口的来源集中,从而构成严重的供应安全问题。考点04宇宙中的地球(2024·北京·高考真题)某中学以本地红花生长与应用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系列活动。图1为活动方案略图,图2示意不同地区的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红色染料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2.采摘红花时,临近(

)A.雨水 B.小满 C.小暑 D.处暑3.红花生长期间,同学们可观察的现象是(

)A.白昼时间先变长后变短 B.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C.日落方位先南移后北移 D.正午旗杆影长逐渐变长【答案】1.D2.C3.A【解析】1.读图可知,图①为高寒山地地区,图②为草原地区,图③为沙漠地区,图④为山地森林区,图④所示地区水热条件好,组合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红色染料植物资源应最丰富,D正确,故选D。2.采摘红花的时间在7月初,雨水的时间是在2月18日-20日,A错误;小满的时间是在5.20日-22日,B错误;小暑的时间是7月6日-7月8日,C正确;处暑的时间是8月22日-24日,D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故选C。3.红花的生长期间是4月初到7月初,从4月初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不断北移,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日至7月初太阳直射点不断南移。其中夏至日那一天白昼时间最长,太阳辐射最强,日落方位最偏北,正午影长最短。4月初到夏至日北半球白昼时间变长,而夏至日到7月初时段内北半球白昼时间变短,红花的生长期间白昼时间先变长后变短,A正确;太阳辐射先变强后变弱,B错误;日落方位先北移后南移,C错误;正午旗杆影长先变短后变长,D错误。综上所述,BCD错误,故选A。【点睛】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2024·广西·高考真题)极北之城———朗伊尔城(78°12'N,15°30'E)常住居民仅约2000人。在极夜期间,城里居民会举办很多团体活动以应对漫长黑夜与严寒的考验。在阳光重返小城后的3月8日,当地会迎来全年最重要的、持续一周的太阳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当地居民在极夜期间举办很多团体活动,主要是为了()A.增加旅游收入 B.增进身心健康 C.减少能源消耗 D.减少户外活动5.太阳节首日,当地居民看到太阳升起的方位是()A.正南 B.东南 C.正东 D.东北【答案】4.B5.BB【解析】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城里居民会举办很多团体活动应对漫长黑夜与黑夜的考验,是为了通过团体活动增加身心健康,B正确;极夜期间当地旅游的人数较少,旅游收入较少,A错误;举办团体活动会增加能源消耗,C错误;举办团体活动会增加户外活动,D错误。所以选B。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太阳节首日为3月8日,此日直射点在5°S附近,正好出现极夜的纬度约为85°,该地纬度为78°12'N,因此此日当地有昼夜更替现象,应日出东南,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点睛】太阳一天的位置和方向:1、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偏南)。4、恰好出现极昼极夜的点位,正北或正南日出(日落)。(2024·广东·高考真题)距今约3000年前的金沙遗址(30°41'N,104°01'E)是古蜀国时期的一处大型聚落遗址。在该遗址祭祀区的东部,有一处九柱建筑基址,其9个柱洞呈“田”字形分布。研究发现,这些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属性。左图为九柱建筑的复原示意图;右图示意该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当时冬至日的日出方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如果当时祭祀人员站在右图中的D5处,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出方位位于(

)A.D5→D6连线方向 B.D6和D9之间C.D5→D9连线方向 D.D8和D9之间7.已知3000年前的黄赤交角比现今大,与现在遗址地居民相比,则当时金沙先民在(

)A.春分日看到日出时间更早 B.夏至日经历更长的夜长C.秋分日看到日落时间更晚 D.冬至日经历更短的昼长【答案】6.B7.D【解析】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正北方向与D5→D6连线方向有27.17°的夹角,冬至日日出方位位于D5→D8连线方向,该地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日出方位位于东南,则图中D5→D9连线方向大致为正东方向,该地位于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当地日出方向位于东北,应位于D6和D9之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7.黄赤交角变大后,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大,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更短、夜更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更长、夜更短,B错误,D正确;春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该地日出日落时间不会变化,A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一天的位置和方向: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偏北)。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偏南)。(2024·山东·高考真题)小明暑假乘船到F岛旅游。下船后,小明发现太阳当空,周围的人却“没有”影子,他记录了当时的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21日00:04。当地时间下午,小明从F岛乘船去往某岛屿观光,途中发现游船甲板中心处旗杆的影子多数时间指向船行进的方向。如图示意F岛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F岛的位置可能是(

)A.12°N,61°W B.12°N,121°W C.20°N,61°W D.20°N,121°W9.当地时间下午,小明去往的岛屿最可能是(

)A.甲岛 B.乙岛 C.丙岛 D.丁岛【答案】8.A9.C【解析】8.太阳当空,人却没有影子,说明当地为太阳直射点,且地方时为12时,根据北京时间为00:04,计算可得当地经度是61°W,BD错误;8月21日,太阳直射点接近12°N,故该地纬度位12°N,C错误,A正确。综上所述,BCD错误,故选A。9.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出方位东北,日落方位西北,正午太阳直射,故一天中该地太阳一直在偏北侧。当地时间的下午,太阳位于西北方位,旗杆的影子位于东南方位,所以船的行进方向是东南,位于F岛东南方位的岛屿是丙岛,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2024·浙江·高考真题)我国K、Q两地中学生进行日出方位观测,下图为同学们测得的两地日出时直立杆影年变化图,阴影部分为杆影变化的范围,张角两边分别为甲、乙日的杆影(测量时间为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10.K地位于Q地的(

)A.东北 B.东南C.西南 D.西北11.K、Q两地相比(

)A.甲日日落地方时,K地比Q地大 B.甲日晨线与经线夹角,K地比Q地大C.乙日白昼的时间,K地比Q地长 D.乙日正午太阳高度角,K地比Q地小【答案】10.C11.C【解析】10.由所学太阳视运动知识可知,夏至日,日出东北,且最偏北,影子朝向西南;冬至日,日出东南,且最偏南,影子朝向西北;其余日期的日出方位和影子均位于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故张角两边的甲、乙分别为夏至日或冬至日;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乙两日K地日出变化时间为1小时56分,Q地日出变化时间为3小时14分,Q地昼长年变化幅度大于K地,说明Q纬度位置更高,两地都位于北半球,说明Q更靠北,K更靠南。甲日日出早,为夏至日;乙日日出晚,为冬至日。冬至日和夏至日日出时间关于地方时6时对称。由图中可计算出,K地冬至日和夏至日日出关于北京时间(120°E经线地方时)6时18分对称,可计算K地经度为115.5°E;Q地冬至日和夏至日日出关于北京时间5时33分对称,可计算Q地经度约为127°E;可知K位于Q地的西侧。综合上述分析可知,K地位于Q地的西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图示为日出杆影年变化,甲日日出地方时更早,两地都位于我国,所以甲日应为夏至日,根据上题分析可知,Q纬度位置更高,所以甲日的日落地方时Q地更大,A错误;同一日期的晨线与经线夹角相同,B错误;乙日为冬至日,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位置越高,昼越短,Q纬度位置更高,昼长更短,C正确;乙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两地都位于北半球,纬度位置更低的K地太阳高度角更大,D错误。所以选C。【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2023·天津·高考真题)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冬至日、夏至日及L日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及方位示意图。据此完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据图可以推知该城市可能为(

)A.成都 B.上海 C.昆明 D.广州13.L日可能处于(

)A.1月上旬 B.4月中旬 C.7月上旬 D.10月中旬【答案】12.D13.B【解析】12.读图,该城市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达90°,位于23°26′N;京时间12:30时太阳高度最大,此时地方时为12时,由此计算该地地120°E以西7.5°即112.5°E,综上,该地的坐标为(23°26′N,112.5°E),最有可能是广州,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读图可知,L日当地北京时间约6时日出,约19时日落,昼长约为13时,此时直射点有北半球,AD错误;读图可以看出,夏至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而L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不到80°,表明L日太阳直射纬度与北回归线的纬度相差10°以上,由此推算,4月中旬的可能性大,7月上旬的可能性小,B正确,C错误。故选B。【点睛】有昼夜交替现象的地区,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直射点朝哪个半球方向移动,哪个半球就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移到纬度最高时,该半球昼最长夜最短。(2023·辽宁·高考真题)中学地理小组到某综合试验区开展研学活动,在科研人员指导下,运用基本农田地面监测系统对区域内气象要素、空气质量、土壤、水质、病虫害等进行监测和数据采集,了解该系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北京时间18:14研学活动结束时日落正西。完成下面小题。14.基本农田地面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主要应用于(

)①预报天气②灌溉施肥③改变熟制④防灾减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该试验区位于(

)A.黄淮海平原 B.三江平原 C.吐鲁番盆地 D.河套平原【答案】14.C15.A【解析】14.预报天气主要依靠云层的遥感数据,①错误;基本农田地面监测系统能够获取土壤、水质、农作物的长势信息,可以为灌溉施肥提供依据,②正确;基本农田地面监测系统不能改变热量条件,不会改变熟制,③错误;基本农田地面监测系统可以了解病虫害信息,能够防灾减灾,④正确。所以选C。15.根据材料信息“北京时间18:14研学活动结束时日落正西”可知,此时日落正西,说明为春分或者秋分,此时当地日落地方时应为18点,北京时间为18:14,说明当地与120°E经度差为3.5°,黄淮海平原符合,A正确;三江平原、吐鲁番盆地、河套平原不符合,BCD错误。所以选A。【点睛】农田监测系统是一种用于农业生产管理和监测的智能化设备,主要用于对农田土壤、作物生长状况、气象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测,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和应用,提供农业决策支持和生产管理服务。(2023·福建·高考真题)局部强降雨后,太阳光线以一定的角度投射在雨幕上可能形成彩虹。图3示意彩虹最高视点与太阳高度角(h)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华南是我国出现彩虹概率最大的地区之一,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锋面活动频繁 B.强对流天气多 C.地形较复杂 D.日照时数长17.暑假某日,小明同学在武夷山旅游,雨后邂逅一轮美丽的彩虹。此时的时间和他的朝向最可能是(

)A.07:30-08:30,面向太阳 B.10:30-11:30,背向太阳C.14:30-15:30,面向太阳 D.16:30-17:30,背向太阳18.从冬季到夏季,我国北方的彩虹可见概率的增幅较南方更大,主要是因为夏季北方较南方(

)A.白昼更长 B.降水更多 C.大气能见度更高 D.太阳高度角更大【答案】17.B17.D18.C【解析】16.由材料可知,彩虹是在局部性强降雨后形成的,锋面雨涉及范围较大,难以形成局部降水,A错误;强对流天气一般发生在午后,此时太阳高度角较小,且空气中水汽多,适合彩虹的形成,B正确;地形复杂不一定会形成区域性强降水,C错误;日照时数长与彩虹形成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17.由图可知,要观测到彩虹必须背对太阳,AC错误;10:30-11:30接近正午,武夷山纬度较低,夏季太阳高度角大于42°,不能形成彩虹,B错误;16:30~17:30太阳高度角较小,可能会形成彩虹,D正确。故选D。18.夏季北方昼长较南方长,但昼长与彩虹形成关系不大,A错误;北方降雨少于南方,B错误;北方太阳高度角更小,D错误;北方夏季降水较少,大气能见度更高,太阳光线的投射角度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干扰少,C正确。故选C。【点睛】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组成的,当照射到水滴上时会出现第一次折射,由于这7种颜色光的波长不同,它们的偏向角度也会不同,这时太阳光就会分解为7种单色光;折射后的单色光到达水滴的背面后,会按照反射规律发生反射;反射后的单色光将回到入射水滴的这一面,这时将发生第二次折射,并仍然以单色光的形式射出水滴。(2023·海南·高考真题)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左图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右图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观测当日(

)A.甲地昼长夜短 B.乙地昼短夜长C.甲地昼长大于乙地 D.甲乙两地昼夜等长20.甲地位于乙地(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答案】19.D20.A【解析】19.读图可知,甲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昼夜平分;甲地正午日影朝北,说明太阳直射点没有直射甲地。据此可知,该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甲乙两地昼夜等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根据上题可知,此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甲地北京时间5:40日影朝正西,正值日出,因此可推知甲地位于125°E;乙地日影朝正北方向时为正午12:00,对应北京时间12:20,可知乙地位于115°E,因此甲地位于乙地偏东方。甲乙两地该日正午日影均朝北,说明两地位于北半球。甲地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说明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5°,而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0°,小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因此甲地纬度更低,位于乙地偏南方。综上所述,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2023·山东·高考真题)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完成下面小题。

21.该地夏至日地方时16:00时,杆影指向(

)A.生肖虎 B.生肖虎与兔之间 C.生肖兔 D.生肖兔与龙之间22.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最多为(

)A.5个 B.6个 C.7个 D.8个【答案】21.D22.A【解析】21.图中信息可知,北京时间9:20杆影指向正西,当地经度为105°E,此时当地地方时应为8:20,太阳位于正东,一天之中太阳方位关于地方时正午(正南)对称,此日当地地方时15:40太阳应位于正西,则地方时16:00太阳应位于西北方向,杆影应指向东南,读图可知,生肖虎、生肖虎与兔之间均在东北方向,生肖兔在正东,只有生肖兔与龙之间在东南,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22.11月至次年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当地太阳东南升、正午在正南、西南落,杆影日出指向西北、正午指向正北、日落指向东北,因此一日内被杆影转过的角度小于180°,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少于6个,最多为5个,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春秋时分,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太阳光线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太阳光线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2023·北京·高考真题)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为北京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最可能在钓鱼岛见到日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4.①中的洋流(

)A.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高 B.扰动海水导致渔业资源种类少C.促使厦门至高雄的轮船航速加快 D.降低台湾岛西侧沿海空气湿度【答案】23.B24.A【解析】23.钓鱼岛位于123°E,其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不大。图①为6月8日08:00,钓鱼岛昼长夜短,6点前就已日出,A错误;图②为7月8日05:00,钓鱼岛昼长夜短,6点前日出,05:00可能在钓鱼岛见到日出,B正确;图③为9月4日05:00,接近秋分日,钓鱼岛昼长略长于12小时,应此略早于6点日出,05:00距离6:00相差1小时,此时还未日出,C错误;图④为4月8日08:00,钓鱼岛昼长夜短,6点前就已日出,D错误。故选B。24.①中的洋流为台湾暖流,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正确,D错误;扰动海水有利于海底营养物质上泛,渔业资源种类应较多,B错误;高雄位于台湾西南部,该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厦门至高雄的轮船逆洋流航行,航速减慢,C错误。故选A。【点睛】洋流对沿岸气候产生影响,表现在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2023·北京·高考真题)某校开展“时空智能,因融至慧”跨学科主题学习系列活动。结合2023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同学们展示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作品。图是学生设计创作的网页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观天察地、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客观反映了(

)①太阳活动②四季变化③降水总量④物候现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6.据图推断(

)A.甲地种冬小麦正值梅雨时节 B.可以通过遥感监测乙地涝灾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比乙地大 D.昼长周年变化甲地小于乙地【答案】25.C26.B【解析】25.二十四节气,它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故②④正确;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与二十四节气无关,①错误;二十四节气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日照、降雨、气温等的变化规律,但无法直接反映降水总量,③错误。故②④正确,故选C。26.根据图示可知,甲为山西省,乙为湖南省。梅雨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我国的江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到韩国、日本列岛一带,甲地位于山西省,不是梅雨分布区,A错误;通过对遥感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可以为灾情信息获取、救灾决策和灾区重建提供重要支撑,B正确;甲地纬度高于乙地,且两地纬度都在北回归线以北,故正午太阳高度角甲地小于乙地,C错误;纬度越高,昼长周年变化幅度越大(有极昼极夜地区变化幅度为24小时),甲地纬度高于乙地,故甲地昼长周年变化幅度大于乙地,D错误。故选B。【点睛】遥感技术具有在不接触目标情况下获取信息的能力。在遭遇灾害的情况下,遥感影像是我们能够方便立刻获取的地理信息。在地图缺乏的地区,遥感影像甚至是我们能够获取的唯一信息。(2023·浙江·高考真题)一天内电力网络的供电量应与实际需求相匹配。下图为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一周每日不同时刻,平均发电量按来源划分的统计图,其中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完成下面小题。

27.该国为平衡日内供电量与需求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增加原子能发电量B.调整能源消费结构C.拓宽电能进口渠道 D.调节燃气火力发电28.当太阳能发电量在7日达到最大值时,北京时间约为(

)A.7日1-2时左右B.7日7-8时左右 C.8日3-4时左右 D.8日8-9时左右【答案】27.D28.C【解析】27.由图可知,该区域主要以天然气、核电及火电为主要电力来源,核电较稳定,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风能不稳定,且一日之内电力需求也不同,所以该国为平衡日内供电量与需求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用燃气火力发电来平衡日内供电量与需求量,图中也可以看出天然气发电量有明显的变化,D正确;由图可知核能发电量比较稳定,也就是原子能发电量最稳定,A错误;材料图表信息是能源供给结构,不能显示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图示信息没有涉及电能进口,BC错误。故答案选D。28.由图可知,②③能源一天24小时都有,应该不是太阳能发电量,①发电量时间段较短应该代表太阳能发电,7日当太阳能发电量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时间大约为14点,结合材料也就是西五区为14点,北京时间为东8区时间,比西五区早13个小时,即8日3点左右,结合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各时区同一使用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就叫区时.时刻为东早西晚.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2023·全国·高考真题)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如表)。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气象台站经度纬度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1月偏离天数/天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7月偏离天数/天珲春130.35°E42.86°N约14时00分20.8约14时40分19.6辽源125.15°E42.90°N约13时20分14.4约13时50分17.229.珲春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约(

)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00分钟 C.2小时40分钟 D.3小时20分钟30.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

)A.降水多 B.受海洋影响强 C.风力强 D.受山地影响强31.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

)A.雨雪天气 B.温带气旋 C.晴朗天气 D.冷锋过境【答案】29.D30.B31.C【解析】29.根据珲春的经度可知,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早约40分钟,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11时20分。7月该地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约为14时40分,滞后当地正午约3小时20分钟,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30.本题考查海陆位置及热力性质对气温的影响,与珲春相比,辽源更靠近内陆,海陆位置不同,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水体比热容大,升温较慢,珲春受海洋影响较强,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晚于辽源,B正确,D错误;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与该地降水、风力关系不大,排除AC选项。故选B。31.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辽源冬季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偏离较少,说明此时段大气较稳定,多晴天,故C正确;受雨雪天气、温带气旋、冷锋过境影响下,天气变化较大,气温不稳定,偏离的天数较多,排除A、B、D选项。故选C。【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很多,如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地形、天气等。晴天时,太阳辐射最强在正午12点,地面温度最高在中午后13点,气温最高值在午后14时左右,阴雨天气时,偏离会较大。(2023·浙江·高考真题)某中学地理社团组织成员开展月相观测。2021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八,有同学用肉眼在湛蓝的天空中观测到了日、月同天景象,并作记录。同时,部分同学还从网上查到,位于(0°,105°W)的地点可观测到月球正在地平线落下。完成下面小题。32.同学记录的日、月位置和月相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D.④33.此时,赤道与晨、昏线交点的经度最接近的分别是(

)A.15°W、165°E B.105°W、75°E C.165°E、15°W D.75°E、105°W【答案】32.B33.A【解析】32.农历上半月的月相黄昏日落后可见,月面朝西,CD错误,2021年2月19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日落西南,太阳高度角小(日落时太阳高度角为0),B正确,A错误。故选B。33.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在105°W看到月球正在地平线落下,说明105°W地方时为24时(0时),赤道与晨、昏线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18时,与105°W相差90°(6*15)、270°(18*15),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分别向东90°、270°,赤道与晨、昏线交点的经度最接近的分别是15°W、165°E,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2022·河北·高考真题)北京时间2022年4月25~26日,欧洲西部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天气变化过程,下图示意这两日该区域的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期间,一艘驶向甲地的货轮正途经乙地(图b),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甲地这两日的天气变化是(

)A.暖锋过境,雨过天晴 B.气压上升,气温降低C.风速减弱,云量增加 D.阴雨连绵,湿度增大35.此时,乙地货轮航行状况为(

)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顺风逆水36.该货轮以40km/h的速度由乙地航行约660km到达甲地,届时甲地正值(

)A.夕阳西下 B.深夜时分 C.太阳初升 D.日近正午【答案】34.B35.C36.B【解析】34.读图可知,甲处由低压槽的位置,转到高压脊的位置,说明冷锋过境,天气转晴,云量减少,气压上升,气温降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35.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欧洲西部的大西洋中,位于40°~60°N的盛行西风带,此时受高压系统影响,乙处盛行风向是偏东风,从乙地驶往甲地的货轮逆风航行,AD错误;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从乙地驶往甲地的货轮顺水航行,C正确,B错误。故选C。36.据题干信息“该货轮以40km/h的速度由乙地航行约660km到达甲地”可知,乙地航行到甲地需要16.5小时,读图可知,此时北京时间是26日17时,甲地位于0°附近,时间是26日9时,再加上航线时间,甲地时间大约27日1时30分,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冷锋过境时,多会出现积雨云,发生雷暴及强降水。若冷锋移动快,则积雨云分布在锋前狭窄的区域中,锋后会迅速转少云到晴;如冷锋移动慢,则会形成范围较大的高层云和雨层云。(2022·天津·高考真题)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山拍摄日出照片,下图是他在不同时间拍摄的两幅照片。回答下列小题。37.该地这两天的昼长大约是(

)A.12小时和8小时 B.13小时和11小时C.14小时和10小时 D.16小时和8小时38.推测该山可能是(

)A.山东泰山 B.海南五指山 C.安徽黄山 D.四川峨眉山【答案】37.C38.D【解析】37.由图中时刻可知,该地6月22日(夏至日)6:06日出,12月23日(冬至日)7:57分日出,而这两天分别为该地昼长最长和昼长最短的日期,故设最长昼长和最短昼长分别为X和Y,两者关系为X+Y=24h,由夏至日日出比冬至日早7:57-6:06=1小时51分钟,可得出X-Y=2×1h51m,由此计算出X=13h51m,Y=10h9m。据此,C答案最接近,故C正确,排除ABD。故选C。38.由上题结论可知,夏至日该地昼长大约为14小时,据此可以计算出该地日出地方时=12-½×14h=5时,结合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6:06,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该地经度大约为105°E,据此可知,四川峨眉山经度范围符合,其它三地经度范围不符合,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可以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地方时来求算昼长,方法是:昼长=2×(12-日出地方时)或昼长=2×(日落地方时-12)。(2022·福建·高考真题)非对称结构保温大棚的保温被通常白天收卷至顶部,以便棚内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收卷的保温被在棚内地面形成遮阴带(下图)。陕西省某地理研学小组观测当地大棚正午地面遮阴带的年内变化(忽略收卷的保温被厚度影响),发现棚内地面遮阴带在2月26日出现,3月29日面积最大,一段时间后变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9.棚内正午地面遮阴带面积开始变小的日期出现在(

)A.6月29日前后 B.9月15日前后C.10月16日前后 D.12月14日前后40.仅支撑柱高度增加1米,则棚内正午地面最大遮阴带(

)A.出现日期提前,面积减小 B.出现日期提前,面积不变C.出现日期推迟,面积增大 D.出现日期推迟,面积不变【答案】39.B40.D【解析】39.根据所学知识,同一地区,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的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根据材料2月26日棚内出现遮阴带,此后遮阴带面积逐渐增大,3月29日面积最大,此日后遮阴带面积不变,6月22日(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由于3月29日为春分日后8天左右,与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日期为秋分日前8天左右,因此9月15日前后遮阴带面积最大,之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继续降低,遮阴带移至棚外,棚内遮阴带开始变小,故B正确,ACD错误。该题选B。40.根据材料棚内最大遮阴带的面积和南北屋面保温被的宽度有关,南北保温被,宽度范围越大,最大遮阴带面积最大,和支撑柱的高度无关,支撑柱变高时,最大遮阴带面积不变,但遮阴带全部移动到保温棚底部(此时面积最大)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出现的日期应比之前推迟,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空间分布规律(同时间但不同纬度)(近大远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2)季节变化规律(同纬度但不同时间)(来增去减),当太阳直射点远离某地时,其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当太阳直射点靠近某地时,其正午太阳高度变大。(2022·海南·高考真题)1909年5月,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水师官兵乘伏波舰、琛航舰巡查南海诸岛。在今三沙市西沙区测绘地图,勘察岛屿,勒石竖旗,逐一命名,其中琛航岛(16°27′N,111°42′E)以琛航舰命名。李准滩(7°48′N,110°28′E)位于三沙市南沙区,是为了纪念李准当年巡查南海诸岛而命名(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1.一年内李准滩的正午太阳高度与琛航岛相比,正确的是(

)A.夏至日都达到最大值 B.始终大于琛航岛C.冬至日都达到最小值 D.达到90°的次数多42.依据所学地理知识推断(

)A.琛航岛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比李准滩大 B.琛航岛与李准滩的直线距离约1200千米C.李准滩较琛航岛更易受台风影响 D.李准滩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较琛航岛高【答案】41.C42.A【解析】41.两地处于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太阳直射当地纬线的时候,并不是夏至日,A错误。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由于李准滩的纬度较低,李准滩的正午太阳高度比琛航岛要低,B错误。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两地都属于北半球,所以冬至日都达到最小值,C正确。两地每年都有两次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