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2017级4月份历史检测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陈利明命题时间:2018.4一、选择题。(80分)1.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做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 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 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2.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A.曲辕犁B.耧车C.二牛一人耕作法D.铁犁冠3.宋元时期,江苏吴郡“地沃而物移,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这证明该地区在推行()A.垄作法 B.套作制 C.稻麦复种制 D.一年三熟制4.“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是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评价()A.隋唐时期的大运河 B.西汉的白渠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战国时期的郑国渠5.“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汉书·景帝纪》记载的这则诏令,反映了古代大河文明国家的()A.中央集权制度 B.以农为本思想C.重农抑商思想 D.聚族而居习俗6.《吕氏春秋》载“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汉书·食货志》载“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有关这两段话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这两段话是矛盾的 ②它们说明男耕女织相辅相成③家庭手工业在小农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 ④封建剥削造成一些人不劳而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高超,咏“瓷”诗句众多。如:“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的“越窑”和“大邑”分别以生产什么瓷器出名()A.青瓷、粉彩瓷器 B.粉彩瓷器、白瓷C.青瓷、白瓷 D.白瓷、青瓷8.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装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9.《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10.王世贞《四部稿》中记载:“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反映了徽商()A.注重扩大经商范围 B.注重买田置地C.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 D.注重多样化经营11.《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反映了()A.实行抑商政策 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C.农业的重要地位 D.对“市”严格管理12.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末状元张謇愤而辞官从商,投资创办了南通大生纱厂。该企业属于A.洋务企业B.外资企业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13.二十世纪初,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政治条件是A.维新变法运动B.辛亥革命的推动C.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14.荣氏家族在一战期间创办申新等几个纱厂,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业资本家,荣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起到的经济作用有:①促进面粉业、纺织业的发展②发展了民族工业③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经济侵略④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提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5.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这客观上反映出A.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B.外资和洋务派企业的刺激作用C.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D.受西方入侵最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序较深16.假设你是一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投资企业的人,从投资收益角度考虑,最好的投资选择是A.重工业B.军事工业C.农业D.轻工业17.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其体现上述思想的活动是A.创办发昌机器厂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C.创办北洋海军D.创办开平煤矿1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措施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这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根本目的是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实行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9.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措施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这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根本目的是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实行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0.“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遭受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A.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C.封建官府D.买办资本2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A.是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B.在各个生产行业同时产生C.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人侵的刺激下产生的D.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22.有人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先天不足”指的是A.中国处于封建社会B.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C.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D.工商皆末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23.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慈禧生活俭朴B.中国不需要汽车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24.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A.深圳珠海的大发展B.海南建省C.上海浦东的开发D.西部的开发25.1983年12月l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使用近30年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说明我国()A.棉布生产供过于求B.完全通过市场手段调配资源C.全面迈向小康社会D.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26.邓小平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看做是一次成功“飞跃”,其主要依据是()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C.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D.改变了管理集中、单一的方式27.“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B.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C.实行全面公私合营D.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28.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立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29.“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发表诗篇。”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所指的“诗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哪一篇历史文献()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30.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31.在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一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箱,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当时人们这样做()A.表达了渴望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愿望B.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C.是片面追求公有化的体现D.有利于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3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强调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D.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33.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以上材料说明()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C.有利于节约资源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4.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5.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36.“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37.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看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38.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39.20世纪初,中国偏远乡村出现了“穿洋装谒孔子”的现象。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B.启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频临崩溃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0.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B.影视是音像媒介,在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D.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次替代的过程二、非选择题(20分)4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9分)图一图二《墨子》记载:“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绡,此其分事也。”(1)图一反映的牛耕方式叫耦犁,它是何时出现的?(2分)铁犁牛耕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2分)(2)汉代牛耕还有哪些进步?(1分)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2分)(3)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2分)4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