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中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前3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礼》记载:“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如救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这一记载反映了()A.国家治理的民主理念 B.官员选拔严谨公正C.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 D.官职任命较为随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周礼》用九个等级的仪式品级,规范诸侯国的地位和待遇,表明官员等级秩序较为森严,C项正确。民主观念与材料强调的等级观念不一致,排除A项;据材料“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如救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可知,强调的是授官的仪式,未涉及官员选拔,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不同等级官员具有不同的等级仪式品级,官职任命较为随意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2.汉朝规定,地方长官每年要定期向中央汇报本地的户口、垦田、赋役等情况。同时,中央会派刺史到地方监察并对官员的政绩进行考核。据此可知,汉朝的这些做法()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增加了地方的财政负担C.降低了地方政府行政效率 D.导致了地方势力的膨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地方长官每年要定期向中央汇报本地的户口、垦田、赋役等情况。同时,中央会派刺史到地方监察并对官员的政绩进行考核。”可知,这一做法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这一做法是正常的地方监察和管理,不会增加地方财政负担,排除B项;这一做法是正常的地方监察和管理,不会降低地方政府行政效率,排除C项;这一做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A项。3.公元前5世纪,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经常讨论和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这种情况在希腊的其他城邦较为少见。可见,当时雅典()A.民主政治较为发达 B.经济实力远超其他城邦C.政权机构最为强大 D.民众权力引领希腊世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元前5世纪,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经常讨论和决定国家重大事务,这体现了雅典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参与度较高。公民大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机构,其频繁地发挥作用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体系较为成熟和活跃,民主政治较为发达,A项正确;材料中仅提及雅典公民大会在政治方面的情况,没有关于经济实力的内容,无法得出雅典经济实力远超其他城邦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了公民大会在雅典的活跃,不能由此推断出雅典的政权机构在整体上是希腊所有城邦中最为强大的,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证据表明雅典民众权力在整个希腊世界处于引领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极大限制,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核心。然而,国王仍在名义上保留着一定的权力,比如形式上的任免首相权和批准法案权等。这一状况()A.引发了政治的混乱 B.保证了权力的平衡C.阻碍了民主的发展 D.体现了制度的妥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国王仍在名义上保留一定权力,这体现了制度的妥协。资产阶级革命并不可能完全剥夺国王的所有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国王的名义权力,是各方利益和政治力量相互妥协的结果,D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形成的这种政治体制,并没有引发政治的混乱。因为在这种体制下,国王虽然名义上保留一定权力,但实际权力受到极大限制,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核心,有着明确的权力运行规则和机制,所以不会导致混乱,排除A项;国王名义上保留的权力非常有限,不能真正与议会的权力形成平衡。权力的平衡更多体现在议会内部不同政治力量之间,而不是国王与议会之间,B选项不符合实际情况,排除B项;这种状况并没有阻碍民主的发展。相反,正是通过对国王权力的限制和议会权力的提升,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5.学者张荫麟在谈到20世纪初的社会状况时说道:“今之论者,每言社会之变迁,风俗之移易,滔滔不绝。然观其行,旧习未除,新制未立,纷扰杂陈,莫衷一是。”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当时()A.社会变革阻力巨大 B.民众观念转变困难C.新旧思想冲突激烈 D.社会转型尚未完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的中国。根据材料“然观其行,旧习未除,新制未立,纷扰杂陈,莫衷一是”和所学可知,20世纪初,在社会变迁,移风易俗方面,出现改革困难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处于转型期,对移风易俗造成阻碍,D项正确;社会变革阻力大属于表象,非本质,排除A项;材料与民众思想转变困难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材料虽然体现新旧习俗之间的冲突,但是本质强调的是社会转型造成的习俗变迁困难,排除C项。故选D项。6.《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写道:“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权。……而人民则有用无论何种方式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之权利。”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①边区政府维护爱国人士的权益②边区实行了严格的“三三制”③边区人民拥有广泛的权利④边区政府重视公务人员权益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包括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权及各种自由权,这充分体现了边区政府维护包括不同阶层抗日爱国人士的权益,①正确;材料明确列举了边区人民拥有的人权、政权、财权以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等自由权,还有控告任何公务人员非法行为之权利,这充分说明边区人民拥有广泛的权利,③正确;①③正确,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边区实行“三三制”的内容,无法从这段规定中得出边区实行了严格的“三三制”的结论,②错误;这段规定主要强调的是对边区人民权利的保障,而不是对公务人员权益的重视,公务人员的行为受到人民的监督,重点不在保障公务人员权益上,④错误;②④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7.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推行“废井田,开阡陌”的土地政策,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方便了经济交流;加强户籍管理,实行什伍连坐法;等等。这些举措()A.破坏了秦国小农经济结构 B.是对儒家治国理念的实践C.客观上瓦解了秦国分封制 D.使秦国迅速成为军事强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废除井田制”客观上瓦解了秦国分封制,C项正确;材料中“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承认土地私有”有利于秦国小农经济结构,排除A项;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因此材料内容也不是儒家治国理念的实践,排除B项;奖励军功使秦国迅速成为军事强国,材料没有军事方面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8.清朝末年,一些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却出现“今之士大夫,或谈洋务,则色变,或言西学,则鄙夷”的现象。这说明()A.改革面临巨大的阻力 B.洋务运动在清末未见成效C民众对改革态度冷漠 D.西学不符合清朝发展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末年(中国)。据题干“今之士大夫,或谈洋务,则色变,或言西学,则鄙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清朝学习西方技术,开展了洋务运动,甲午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因此出现士大夫“或谈洋务,则色变,或言西学,则鄙夷”的现象,说明当时主张学习西方进行改革面临巨大阻力,A项正确;洋务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B项表述太绝对,B项错误;题干反映了士大夫对洋务和西学得态度,不代表民众,C项错误;D项表述中“西学不符合清朝发展需要”太绝对,D项错误。故选A项。9.下表所示为宋代官员中通过恩荫入仕与科举入仕的占比情况。这可用于说明,宋代()入仕方式恩荫入仕科举入仕身份高级官员子弟中级官员子弟低级官员子弟进士诸科占比20%10%5%50%15%A.恩荫制度逐渐被废除 B.科举制度受到推崇C.选官的方式趋于单一 D.官员素质有所下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科举入仕的占比相比恩荫入仕的中低级官员子弟较高,说明宋代对科举制度较为推崇,B项正确;材料显示宋代恩荫入仕的比重还是较高,故不能得出恩荫制度逐渐被废除,排除A项;材料中显示宋代选官方式包括恩荫入仕和科举入仕,故不能说明选官方式趋于单一,排除C项;材料只说明了宋代选官入仕的占比,不能看出官员素质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0.晚清时期,社会处于剧烈变革之中,学堂选官制度实施后,一些由新式学堂培养的学生进入官场。这使得()A.传统士绅阶层地位提高 B.中国近代化进程加速C.新旧势力冲突趋于缓和 D.清政府财务支出增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学堂选官制度实施后,一些由新式学堂培养的学生进入官场”和所学可知,晚清时期,新式学堂培养的学生在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项正确;新式学堂培养的学生并非是传统士绅阶层的代表,排除A项;受社会转型影响,新旧势力冲突日益明显,排除C项;材料与政府财政支出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在1871—1918年这段时期,德国政府将“经济成就”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标准。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十几年间,德国政府中的众多高级官员,大多是因其在经济领域的成就而获得任命的。这反映了德国()A.官员选拔制度僵化 B.经济精英掌控政治权力C.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D.经济发展决定政治走向【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德国)。1871—1918年是德意志帝国时期,通过工业化进程迅速崛起为欧洲的工业强国,经济成就被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也因此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标准,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十几年间“因其在经济领域的成就而获得任命”,说明政府仍然重视经济发展,C项正确;德国的官员选拔制度结合了本国的实际,没有“僵化”,排除A项;二战后德国也建立了中立的文官制度,材料的主旨是政府重视经济发展,无法体现经济精英掌控政治权力,排除B项;“决定”一词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2.以下所示是民国初期《政府公报》发表的一则公示。这反映了当时的官员考核制度()普通文官甄别中,只有交通部传考不到之停职主事郑宝艺一人取消委任资格,其余各部未见有甄别不合格者……在任官则尽赐一榜及第。1914年11月4日《政府公报》A.相对公平 B.流于形式 C.封建性强 D.无法可依【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只有传考不到的人取消委任资格,其余没有甄别不合格的人,在任官则尽赐一榜及第,可知,普通文官甄别落实得不够到位,说明当时的官员考核制度流于形式,B项正确;普通文官甄别不严谨,不能体现公平,排除A项;只有“赐一榜及第”体现了封建性,对材料的理解不全面,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法律,排除D项。故选B项。13.2018年12月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条基本原则增加“贯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第十二条第三款公务员应具备条件增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第十三条第一款公务员义务增加“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等。由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修订()A.旨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B.确立了党管干部原则C.增强了行政机关的活力 D.强化了党的领导监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8年的中国。据题意可知,在201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增加了拥护中国共产党、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容,这实际上是强调了党的领导地位,有利于党的领导和监督,D项正确;这些修订内容是强化了党的领导监督,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党管干部原则的确立是在2018年之前,排除B项;修订的内容和增强行政机关的活力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14.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吕氏乡约》开始实施,其宗旨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据此可知,该乡约()A.利于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 B.凸显了乡村自治的理念C.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D.是基层管理制度的创新【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项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吕氏乡约》的宗旨“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德业相劝”意味着鼓励人们在道德和事业上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过失相规”能够让村民之间相互监督、纠正错误,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从而维护乡村秩序。“礼俗相交”强调了遵循礼仪和习俗进行交往,有助于规范人们的社交行为,增强乡村社会的凝聚力。“患难相恤”则体现了村民之间在遇到困难时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增强了乡村社会的互助精神和应对困难的能力。综合以上分析,《吕氏乡约》的这些宗旨和规定有利于规范村民的行为,促进村民之间的和谐相处、互助合作,从而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A项正确;虽然乡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乡村的自我管理,但“凸显了乡村自治的理念”这种表述在当时还不够准确和突出,排除B项;《吕氏乡约》的宗旨主要是对传统儒家思想中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观念的实践和应用,不能直接反映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排除C项;《吕氏乡约》不能简单地被视为基层管理制度的创新,它更多的是一种基于传统道德和习俗的规范约定,排除D项。故选A项。15.2012年以来,全国人大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颁布民法典,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实现有法可依。截至2024年6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303件、行政法规598件、地方性法规1.4万余件。这说明()A.党对法治建设领导更加有力 B.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已经基本形成C.法治服务保障大局的作用彰显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题干中提到的通过宪法修正案、颁布民法典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表明我国在努力完善法律体系。现行有效法律303件、行政法规598件、地方性法规1.4万余件,显示出法律体系的广泛性和纵深化发展,说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排除A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中共二十大的召开宣告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非强调法律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16.据如表可知,我国()11980年邓小平在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努力使我们的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使他们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从小养成守纪律、讲礼貌、维护公共利益的良好习惯”。21981年1月,共青团中央有关部门总结归纳提炼出“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的“五讲”,但考虑到青年人不愿意老听“讲”,就又归纳提炼出“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环境美”的“五美”。31981年2月召开的团省(区、市)委书记会议上,参会人员对“五讲五美”中的“仪表美”有了争议。会议决定取消“五美”中的“仪表美”。这样,“五讲五美”改成了“五讲四美”。A.改革开放决定道德发展 B.政府倡导精神文明建设C.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D.“五讲四美”难以明确定义【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五讲四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共青团中央有关部门关注“五讲四美”,体现政府倡导精神文明建设,B项正确;改革开放影响而非决定道德发展,排除A项;材料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历程,而非精神文明建设存在问题,不能得出“任重道远”,排除C项;“五讲四美”的内容到1981年已经固定下来,而非难以明确定义,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源远流长。自夏朝起,世袭制登上历史舞台,这种家族传承权力的方式影响深远。周朝构建了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将土地和人口分给诸侯,以拱卫周王室;宗法制则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秦朝一扫旧制,开创性地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赋予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三公九卿则协助皇帝处理政务,郡县制则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控。在此后的历史长河中,各朝代持续对政治制度加以调整和完善。汉朝通过察举制选拔人才为官。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应运而生,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广大读书人提供了入仕的途径,也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不断演进,适应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古代雅典实行城邦民主制度,公民能够直接参与政治决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罗马共和国时期,设有元老院等机构,对国家事务发挥着重要作用。中世纪的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盛行,土地和权力层层分封。步入近代,西方国家纷纷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议会成为权力中心。美国则实行总统共和制,总统拥有较大权力。这些不同的政治制度反映了各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方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因素。【答案】(1)主要变化:中国:从君主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早期政治制度,到秦朝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此后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加以调整和完善;从采取世袭、推举等方式,以血缘、品德为标准选官,到实行科举制,采取考试方式、以才学为标准选官;趋势是专制集权不断强化。西方:从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古罗马的贵族共和制,发展为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再发展为近现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2)主要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巩固统治的现实需要;历史文化背景;自然地理环境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古代至现代西方。主要变化:中国:据材料“夏朝……世袭制……周朝构建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朝……开创性地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后的历史长河中,各朝代持续对政治制度加以调整和完善”得出从君主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早期政治制度,到秦朝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此后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加以调整和完善;据材料“汉朝通过察举制选拔人才为官。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应运而生,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广大读书人提供了入仕的途径”得出从采取世袭、推举等方式,以血缘、品德为标准选官,到实行科举制,采取考试方式、以才学为标准选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专制集权不断强化。西方:据材料“古代雅典实行城邦民主制度,……罗马共和国时期,设有元老院等机构……中世纪的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盛行,……步入近代,西方国家纷纷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得出从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古罗马的贵族共和制,发展为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再发展为近现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古代至现代西方。主要因素:结合所学从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现实需要等方面分析得出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巩固统治的现实需要;历史文化背景;自然地理环境等。18.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诚然,对中国古代文官影响比较深刻的是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中国古代文官的考核制度囊括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代文官考核制度,萌于舜,创于秦,成于汉,善于唐”。历代王朝对于文官的考核选拔都非常重视,尤其越来越突出对道德品行方面的考核,并且逐步从考核机构、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结果的使用等方面加以发展和完善,“修已安人,为政以德”的选拔科考制度总体代表了这个时期的文官考核制度的基本特点。材料二: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在19世纪诞生之初就注重对文官的考核。世界上其他国家对国家公务人员的考核也极为重视,尤其是在对德行的考核中,特别注重对职业道德的考核。经过几百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西方已初步形成科学完备的职业道德考量体系。尽管西方各国对考核的称呼不尽相同,如法国称为“鉴定”,英美等国称为“考绩”,日本则称为“勤务鉴定”但从考核的内容和方法来看,各国都非常重视在职业道德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权重设置。西方现代文官制度中德的考核主要特点是注重职业道德立法和保持政治中立。——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金祥《古今中外视阈下官德考核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文官考核与西方近现代文官考核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西方文官考核对你的启示。【答案】(1)特点:中国:注重道德品行;多方面进行考核。西方:注重职业道德考核;注重职业道德立法和保持政治中立(2)启示:都重视道德方面的考核,且考核体系相对科学。【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近代西方。特点:中国:根据材料“历代王朝对于文官的考核选拔都非常重视,尤其越来越突出对道德品行方面的考核”可知,注重道德品行;根据材料“逐步从考核机构、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结果的使用等方面加以发展和完善”可知,多方面进行考核。西方:根据材料“世界上其他国家对国家公务人员的考核也极为重视,尤其是在对德行的考核中,特别注重对职业道德的考核”可知,注重职业道德考核;根据材料“西方现代文官制度中德的考核主要特点是注重职业道德立法和保持政治中立”可知,注重职业道德立法和保持政治中立。【小问2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近代西方。启示:根据材料“修已安人,为政以德”“西方现代文官制度中德的考核主要特点是注重职业道德立法和保持政治中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重视道德方面的考核,且考核体系相对科学。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令到例,从律令法体系转变为律例法体系是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一个重要的转变,而明代则是这一转变的中心地带。明初令例并不杂糅,令有令典和单行令,其在明太祖的法律谱系中应当属于与律并称的“常经”,是祖宗成法的一部分。而明初的例则属于“一时之法”,其基本特征就在于可以根据时势而变化,无论是例典还是单行例都有权宜之法的可变性特征。明太祖之后,由于受祖宗成法不可改易的限制,历代君主都多以例来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和统治政策,加之贵存中道成为立法的原则,大量作为一时之法的例被多朝沿用,推动了例与令的合流。——摘编自李贵连、程晶《从令到例:论明代律例法律体系的生成》材料二《法国民法典》自颁布以来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作为当初民法典基本结构的主要部分仍未有根本改变。这种形式保持本身就显示了法律对传统的尊重,显示了法律稳定性的重要性,哪怕是形式上的稳定。《法国民法典》起初有三卷,共2281条,由篇、章、节、条构成。其篇章结构近200年来始终保持未变,仅条文数目在1975年时增加了2条,即第2282和2283条。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条文的内容会不断因修订而变化。但是,即使必要的条文增加,也都努力采取某种技术处理方法,使原条文尽量保持不变。——摘编自耿林《论法国民法典的演变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说明明代例与令合流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国民法典》演变所遵循的基本原则。(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法律体系变化与《法国民法典》体例演化的差异。【答案】(1)原因:明太祖之后,由于受祖宗成法不可改易的限制,历代君主都多以例来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和统治政策,加之贵存中道成为立法的原则,大量作为一时之法的例被多朝沿用,推动了例与令的合流。(2)基本原则:法律对传统的尊重,保持法律稳定性,哪怕是形式上的稳定。(3)差异:明代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可以根据时势而变化,无论是例典还是单行例都有权宜之法的可变性特征;而《法国民法典》体例演化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以保持法律的稳定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明朝时期。原因:据材料“明太祖之后,由于受祖宗成法不可改易的限制,历代君主都多以例来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和统治政策,加之贵存中道成为立法的原则,大量作为一时之法的例被多朝沿用,推动了例与令的合流”可知,明太祖之后,由于受祖宗成法不可改易的限制,历代君主都多以例来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和统治政策,加之贵存中道(贵和谐,尚中道)成为立法的原则,大量作为一时之法的例被多朝沿用,推动了例与令的合流。【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法国民法典》颁布的200多年间的演变。基本原则:据材料“这种形式保持本身就显示了法律对传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共享经济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灵活运用合同3篇
- 2024年货物预定押金协议版B版
- 2025版智能建筑电气系统安装服务合同3篇
- 2025电器预防性试验检测、调试项目承揽合同
- 2025版酒店客房用品定制销售合同模板3篇
- 2025医疗器材购销合同范本
- 2025灯具购买合同
- 2024年版物联网技术研发与合作协议
- 2025版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合作协议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跨国连锁餐饮加盟合同
- 市场营销试题(含参考答案)
- 铁路桥梁墩身施工专项方案
- 贝雷片-潮白新河钢栈桥及钢平台计算说明书
- VF程序设计知识要点
-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详介
-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 计价格[1999]1283号_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
-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
- 展厅展馆中控系统解决方案
- 儿童福利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 《夜宿山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