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无忧】高中语文课件选择性必修下册(2019)312《项脊轩志》_第1页
【教无忧】高中语文课件选择性必修下册(2019)312《项脊轩志》_第2页
【教无忧】高中语文课件选择性必修下册(2019)312《项脊轩志》_第3页
【教无忧】高中语文课件选择性必修下册(2019)312《项脊轩志》_第4页
【教无忧】高中语文课件选择性必修下册(2019)312《项脊轩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8岁时母亲周氏去世;17岁时奶奶夏氏去世;18岁时写成《项脊轩志》前四段;20岁时考中院试第一名,之后参加乡试五次落第;24岁时娶了母亲生前为他定亲的女子魏氏;29岁时发妻魏氏去世;32岁时,魏氏婢女寒花去世;33岁时重新拿出《项脊轩志》,补写最后两段;35岁时考中举人第二名,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43岁时长子去世;44岁时,继室王氏去世。48岁时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备守御,作《备倭事略》等;60岁时考中三甲进士;及第后历官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等职,故被称为“归太仆”;64岁时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65岁时因劳累过度而抱恨病逝。(1506—1571)文学成就归有光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又与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其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批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写作背景归家家族曾经一时兴旺,但是归有光的祖父和父亲都没有功名,做了一辈子平民百姓。母亲二十五岁时就丢下三子两女与世长辞,父亲是个穷县学生,家境急遽败落。也许就是这种困境,迫使年幼的归有光过早地懂得了人间忧难,开始奋发攻读。他追忆祖宗的荣耀,直面现实的惨淡,他不甘心家道中落,急切希望通过自己一人博取功名从而光宗耀祖,重振门庭。归有光久试不第,在家乡备受嘲讽与冷遇,使得他更加珍视家人的感情,但家族分崩离析。在这种隐痛之下,归有光创作了这篇散文。《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前三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当时归有光17岁,他通过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用法的知识。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文章的文脉,领会古代散文章法之妙。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款款深情,把握其中承载的文化理念,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理解特有的细节抒发情志产生的独特美感。志即记载事物的书籍和文章,如《醉翁亭记》。记即信函,如手书、家书,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书“记”,即记载事物的书籍和文章,如《醉翁亭记》。又为古时公文的一种,如奏记、笺记等。“书”,即信函,如手书、家书,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等。据《史记·礼书》司马贞索隐,“书”又为“五经六籍总名”。和“志”文体形式比较接近的还有“记”“书”等。为记事的书或文章如地方志、墓志、《三国志》等。疏通文言字词句,理解全文。课前学习活动设计KEQIANXUEXIHUODONGSHEJI思考:1)利用多媒体,课前查阅有关封建社会大家庭生活的伦理文化,了解大家族生活的基本情况。2)在前面文章学习的基础上,落实文言字词,进一步研读课文,在熟读文章的前提下思考以下三个问题:①归有光为何执着于科举考试,屡败屡战,直到60岁才中进士?②“情”有多种,文中作者写了哪些情感?③选出你认为最平淡却蕴含深情的语句,结合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感受,谈谈你的理解。文章详解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判名-状…的地方宾名-状名-状名-动少连,表目的才通透状光彩,美形-动名-状又加上(屋门)朝北,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了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我)在庭院又混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洞若观火,洞察分明高(独立)文章详解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状名-状兹事体大:这事关系重大这是等到伯父、叔父的统称烧火煮饭到处,处处越过状动,修筑开始总,共状判名,名也名-动先母如丧考妣介,引出对象常常“尔”此,这动作偏指一方,她文章详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名-动完,整(终)状少年15岁省“于”探望你像等到关没有成效表肯定(是)应当像,好像宾是经过凭借能够被(名)+动象笏,古臣僚上朝皆持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或记事。东汉刘熙《释名》中提到:“笏,忽也,备忽忘也。”可见笏的主要作用类似于今天会议上的备忘笔记,属于官场办公用品。传言其另一用意在于上奏时掩面以示对天子的尊敬。文章详解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名-状作,写状嫁到(我家),出嫁依,靠写字回娘家那么,表顺承就形制,规制伞盖名词性词组+也判魏孺人“少长富贵家”,嫁到归家后却并没有抱怨生活清贫,而是“甘淡薄,亲自操作”,更为难得的是,魏氏非常敬重归有光,与他感情甚笃。当别人奚落、嘲笑归有光时,她却劝慰归有光:“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归有光《请敕命事略》)鼓励他不要为眼前的处境所困扰,应该立志干出一番事业来。正是有了这位志同道合、毫无怨言的“贤内助”的默默支持,归有光才“屡败屡战”,不断坚持考下去。妻子是归有光人生道路上的巨大动力与精神慰藉。情景教学:分角色朗读梳理文脉文中叙事,有两条主线。一是沿叙写项脊轩展开,一是沿叙写故人展开。文中抒情,也可见两条主线。一是喜,一是悲。叙事抒情,抒情为本,叙事辅之。叙事平淡,为抒情而用;文辞无奇,仅以真挚是取。平常心语,感人至深。①

偃仰啸歌②悲情景教学:分角色朗读情境设置为了深入阅读,提升素养,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生活,学校文学社打算举办“循古迹,探古物,究古人”微视频阅读分享比赛活动。请你以个人或者组队(2-3人)的形式,探究文本,选择素材,拍摄一段微视频。0101细读全文,明确作者情感,为微视频定调——选“意境”。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情感明确由喜而悲,转为怀旧。这句从文章结构上说,承上启下,是文眼,统领着全文。一、可喜项脊轩,旧南阁子也。——百年承继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无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读书自在余稍为修葺,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橘,亦遂增胜。——环境幽美二、可悲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於厅。——家庭败落,人情淡薄……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幼年丧母,痛失母爱……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祖母亡故,有负寄望……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夫妻隔世,恩爱成忆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怕睹物思人,愁绪难排三、探讨:文章“悲”与“喜”两种情感具有内在关联吗?怎么理解?感情的浓淡对比的背后合乎逻辑的理解应该是:大母持象笏之行为及所言“他日汝当用之”之语,触到了归有光作为一个于求取功名的读书人内心的最痛处才会下意识地说出“长号不自禁”这样的与前文明显矛盾的话语。作为一个没落地主家庭的子弟对家道中落的身世发出了惋惜和哀鸣,同时也在沉痛地凭吊个人遭际的不幸,作者以一间破旧的书房为线索写出了母亲祖母和妻子三代人对自己的爱怜期望和依恋,从而流露出一个失意的读书士人生不逢时的抑郁和悲哀。悲是立志博取功名却无望之悲喜是追求功名心无杂念精神境界自由自在无羁无束之喜0102细读全文,跟随作者目光回到项脊轩,为微视频定景——拍“细节”。一、家庭生活小事、平凡之事有人说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睹物怀人,此意境人人所有”,然而,以“极淡之笔”写“极至之情”,“此妙笔人人所无”,能做到“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1)小轩的变迁——家族命运的变化,暗示家道的衰败“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这一篱一墙,道尽家道中落,家族分崩离析的悲哀。2)小轩的修葺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橘,亦遂增胜。”——反映自己学业上的勤奋,暗示并反衬自己的不得志3)老妪叙述、祖母探望、妻子归宁——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深深思念亲人多用白描手法,不着任何色彩,本文中作者对一物一人一事尽皆平实说来,“不事雕饰”,用语极为清新淡雅。二、生动的细节描写这一扣一问,把母亲生前对儿女难以言状的关怀、疼爱,描绘得淋漓尽致,催人肝肠。“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二、生动的细节描写这里描绘出一个完整的过程和动人的场面。先写祖母的话,在赞许中含着牵挂,责备中含有疼爱,颇具老人风趣。然后以手阖门、喃喃自语、送象笏等三个情节,把老祖母对孙子的爱惜、期待具体化了。通过三两句话、三两个动作,老祖母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心理状态,慈爱之情,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作者因仕途蹭蹬而深感有负祖母厚望的愧疚之情,也充分表现出来。大母过余曰:……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顷之,持一象笏至……一个场面,一个细节,一句朴实无华的话语,万般深情,尽在其中。无疑,在细节的刻画中渗入浓挚的情感是本文的显著特色,也是本文能拨动读者心弦的原因所在。0103思辨阅读,探究艺术——选“终场”思考《项脊轩志》原文还有一段,但教材编者将其删去。沿用的是后补两段。你认为这一段该不该删去?依据是什么?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传递一种对自身获取功名执著的信念,虽然前文表达了某种读书无望可能会愧对先祖的悲伤,但行文之结尾归有光还是要表达出一种不屈服的信念,这在古代读书士人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教材编者应该保留这一段文字,这是对创作者的尊重,对文本的尊重;也能让读者看到一个完整的《项脊轩志》与归有光。原结尾:画外音,明信念01MINGQUE以树长人亡抒物是人非之感。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这个结尾是画龙点睛之笔,作者睹物思人,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产生了“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换补记,如课文:以景结情,贵有余味,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02MINGQUE拓展阅读阅读《明史·归有光传》节选思考: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归有光“行己意”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1.对加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

听讼:听取诉讼B.

断讫遣去,不具狱

具狱:抓进监狱C.

有光力相抵排

抵排:分庭抗礼D.目为妄庸巨子

目为:眼睛看见2.下列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大吏多恶之

/

他日汝当用之B.

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C.

引为南京大仆丞

/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D.

久而自伤

/

某所,而母立于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通晓了“五经”“三史”等书,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B.

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一意按自己的见解处事,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后来把他调作顺德通判,专管马政,实际上是贬谪。C.

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尽管归有光曾公开攻击他,把他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