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细胞代谢(2024年9月)一.选择题(共18小题)1.淀粉酶可以使面粉中的淀粉水解,保证了面团发酵时有足够的糖源,从而加快气体生成速度,使成品更加蓬松柔软。某实验小组用两种淀粉酶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通过检测淀粉剩余量来计算酶的相对活性 B.随温度的升高,两种淀粉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逐渐下降 C.在52℃左右分别使用两种淀粉酶,气体的产生速率相近 D.淀粉水解的产物可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形成砖红色沉淀2.酶A、酶B与酶C是科学家分别从菠菜叶、酵母菌与大肠杆菌中纯化出的ATP水解酶。研究人员分别测量三种酶对不同浓度ATP的水解反应速率,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代谢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分不开 B.在相同的ATP浓度下,酶A催化最终产生的ADP和Pi量最多 C.当反应速率的相对值达到400时,酶A所需要的ATP浓度最低 D.在相同的ATP浓度下,酶A降低活化能作用最显著3.相互对照也叫对比实验,即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而不另设对照组,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下列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A.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时,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 B.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光合作用中O2中的氧是来自H2O还是CO2 C.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对实验材料先后进行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处理 D.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4.菜粉蝶幼虫细胞中NADH脱氢酶(一种催化[H](NADH)与氧反应的酶)对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韧皮部中的鱼藤酮十分敏感。生产上常利用鱼藤酮来防治害虫。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NADH是还原性辅酶II,主要在菜粉蝶幼虫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产生 B.鱼藤酮主要抑制菜粉蝶幼虫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鱼藤酮作用机制是抑制ATP水解使菜粉蝶幼虫因为缺乏能量而死亡 D.长期使用鱼藤酮将导致菜粉蝶基因突变而使其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5.梨在储存过程中会发生褐变现象,其机理是梨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可在有氧条件下催化细胞中的酚类物质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化为褐色的多聚色素。细胞中的酚类物质可被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去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OD和PPO催化的机理是提高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B.为了抑制POD和PPO的作用,梨应该在无氧环境中储存 C.将梨置于4℃的冰箱中储存能减缓其褐变过程 D.PVPP可抑制PPO的活性,从而减缓多聚色素的形成6.鱼宰杀后鱼肉中的腺苷三磷酸降解生成肌苷酸,能极大地提升鱼肉鲜味。肌苷酸在酸性磷酸酶(ACP)作用下降解又导致鱼肉鲜味下降。在探究鱼类鲜味下降外因的系列实验中,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只有pH和温度,因变量是酸性磷酸酶(ACP)的相对活性 B.不同鱼的ACP的最适温度和pH有差异,根本原因在于不同鱼体内的ACP结构不同 C.pH低于3.8与温度超过60℃,对鳝鱼ACP活性影响的机理相同 D.放置相同时间,鮰鱼在pH=6.0、温度40℃条件下,ACP活性较高,鱼肉鲜味程度也较高7.在缺氧条件下,细胞中的丙酮酸可通过乙醇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的作用,分别生成乙醇和乳酸(如图)。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以酒精发酵的形式进行无氧呼吸,是因为细胞内含有乙醇脱氢酶 B.图中NADH为还原型辅酶I,缺氧条件下在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 C.消耗一分子葡萄糖酒精发酵比乳酸发酵多释放一分子二氧化碳,故可产生较多ATP D.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8.将小球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容器中,保持适宜的pH和温度,改变其它条件,测定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第4分钟前,葡萄糖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需要吸收悬浮液中的溶解氧 B.第4分钟后,CO2在叶绿体基质中可直接被光反应产生的NADPH还原 C.第6分钟时,限制小球藻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D.第7分钟时,小球藻叶绿体中NADP+和ADP含量会短时增加9.为研究物质增产胺对甜瓜光合作用的影响,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甜瓜幼苗均分为四组,分别测定了四组幼苗的光合速率、Rubisco(固定二氧化碳的酶)活性、丙二醛(膜脂过氧化产物,其含量与生物膜受损程度呈正相关)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注:①组为不遮光+清水,②组为不遮光+增产胺,③组为遮光+清水,④组为遮光+增产胺,其余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A.光合作用中,Rubisco催化的底物为五碳化合物和二氧化碳 B.与遮光相比,不遮光条件下增产胺对Rubisco活性影响更大 C.增产胺能降低丙二醛含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生物膜 D.阴雨天可以通过适当补充光照来提高温室中甜瓜的产量10.红豆杉细胞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能催化苯丙氨酸生成桂皮酸,进而促进紫杉醇的合成。低温条件下提取PAL酶液,测定PAL的活性,测定过程如表。步骤处理试管1试管2①苯丙氨酸1.0mL1.0mL②HCl溶液(6moL/L)—0.2mL③PAL酶液1.0mL1.0mL④试管1加0.2mLH2O,2支试管置30℃水浴1小时⑤HCl溶液(6moL/L)0.2mL—⑥试管2加0.2mLH2O,测定2支试管中的产物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低温提取以避免PAL失活 B.30℃水浴1小时使苯丙氨酸完全消耗 C.④加H2O补齐反应体系体积 D.⑤加入HCl溶液是为了终止酶促反应11.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如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细胞呼吸的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糖酵解只发生于真核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中,可以提供少量能量 B.在真核细胞中,丙酮酸只能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分解产生CO2 C.三羧酸循环存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该过程不需要水的参与 D.电子传递链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内膜,消耗O2并产生大量ATP12.小麦的穗发芽会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步骤红粒管白粒管对照管加样0.5mL提取液0.5mL提取液A加缓冲液(mL)111加淀粉溶液(mL)11B37℃保温适当时间后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观察显色结果+++++++++A.表中A和B分别是0.5mL淀粉酶和1mL淀粉溶液 B.研究表明白粒小麦中的淀粉酶活性比红粒小麦低 C.根据实验推测,一定范围内淀粉酶活性越低,小麦穗的发芽率越低 D.若减小淀粉溶液浓度,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延长13.一般的金鱼细胞呼吸与其他鱼类没有多大区别,可处于北极的一种金鱼能在极度缺氧的环境下生存很长一段时间,原因是金鱼肌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无氧代谢”机制——“分解葡萄糖产生乙醇(﹣80℃不结冰)”的奇异代谢过程,金鱼代谢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③只有在极度缺氧环境中才会发生 B.若给肌细胞提供18O标记的O2,在CO2中也会检测到18O C.过程①②③⑤均能生成ATP,其中过程②生成的ATP更多 D.向该金鱼培养液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可能会出现由蓝变绿再变黄的现象14.光系统是进行光吸收的功能单位,分为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Ⅱ(PSⅡ)。研究发现,PSⅡ上的蛋白质LHCⅡ通过与PSⅡ结合或分离来增强或减弱对光能的捕获(如图所示),且LHCⅡ与PSⅡ的分离依赖LHC蛋白激酶的催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LHC蛋白激酶活性下降,PSⅡ对光能的捕获减弱 B.弱光下LHCⅡ与PSⅡ结合,有利于对光能的捕获 C.镁离子含量减少会导致PSⅡ对光能的捕获减弱 D.绿色植物的光反应依赖类囊体膜上PSⅠ和PSⅡ15.某兴趣小组对“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造,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注射器同时向试管内注入等量液体,可对比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B.由于酶降低活化能更显著,所以一开始时1号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C.过氧化氢的浓度及所加剂量均为该实验的无关变量 D.反应结束后,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为甲侧低于乙侧16.几丁质合成酶常分布在昆虫和真菌的细胞膜上,可将供体底物上的糖基转移到受体几丁质糖链上。多氧霉素是几丁质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会与底物竞争酶的结合位点,影响底物与酶的正常结合,从而抑制酶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昆虫和真菌的细胞核是几丁质合成的控制中心 B.几丁质合成酶可以为几丁质糖链的合成提供能量 C.几丁质是一种能与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结合的二糖 D.多氧霉素与高温抑制几丁质合成酶活性的机理相同17.图1表示左侧曝光右侧遮光的对称叶片(假设左右侧之间的物质不发生转移),适宜光照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记为ag和bg;图2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条件下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图3、4分别表示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O2释放量和CO2吸收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ag﹣bg所代表的是12小时内截取部分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B.图2中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3倍 C.图3中若白昼均为12小时,光强为5klx时植株一昼夜需从外界吸收CO212mmol D.图4中若随时间的延长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则0D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为S2﹣S118.襄阳已经举办了多届“襄马”,深受广大运动健身者的喜爱。在马拉松比赛中,骨骼肌利用O2的能力是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若只考虑以葡萄糖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马拉松比赛中,骨骼肌细胞产生的CO2量大于消耗的O2量 B.在马拉松比赛中,骨骼肌细胞内丙酮酸分解成CO2的过程会产生ATP和NADH C.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强,增加了对肌细胞的O2供应量 D.骨骼肌利用O2能力越强的运动员,比赛后肌肉酸胀的程度可能越轻二.解答题(共2小题)19.玉米是C4植物,其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紧密排列,两种细胞中都具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时,叶肉细胞中对CO2高亲和力的PEP羧化酶催化CO2固定产生四碳化合物(C4途径)然后运输到维管束鞘细胞中分解,释放出CO2用于卡尔文循环。而在C3植物(如大豆)中,CO2直接进入叶肉细胞进行卡尔文循环。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中能进行光反应的细胞是,依据结构决定功能的关系,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2)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O2和H+,H+、e﹣与结合,形成的产物参与暗反应。玉米细胞中参与CO2固定的底物有。(3)一般条件下,C4植物的CO2补偿点(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3植物。(4)农业生产上采用宽种花生窄种玉米的方式进行间作,为了获得最佳的间作方案,研究人员从开花至果实成熟,每天定时对花生植株进行遮阴处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处理光补偿点/lx叶绿素含量/(mg•dm﹣2)单株叶光合产量/(g干重)单株果实光合产量(g干重)不遮阴5502.0918.928.25遮阴2小时5152.6618.848.21遮阴4小时5003.0316.646.13①农业生产上采用花生和玉米间作,不仅能提高利用率,还能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遮阴可导致花生植株中的含量增高,吸收光的能力增强。光补偿点的变化趋势说明花生可通过降低,使其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积累有机物。③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若将花生与玉米进行间种,则玉米一天内对花生的遮阴时间应为(填“小于2小时”“2~4小时”或“大于4小时”)才能获得较高的花生产量,原因是。④农业生产上也常将玉米和大豆进行间作,这样可增强土壤肥效,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益,原因是。20.陆稻与水稻相比,陆稻具有叶面积大、叶片厚、气孔数目少、根系发达等多种适应干旱、坡地环境的特征。为提高陆稻的产量,某科研团队以陆稻为材料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实验Ⅰ:盐溶液的胁迫会抑制植物光合作用,现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对陆稻幼苗进行胁迫处理,实验结果如下表。参数叶绿素a含量(mg/g)叶绿素b含量(mg/g)净光合速率μmol/(m2•s)气孔导度mmol/(m2•s)胞间CO2浓度(mg/g)对照组0.90.730120220NaCl胁迫0.880.482896418(注:净光合速率是指总光合速率减去呼吸速率的值;气孔导度反映气孔的开放程度。)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色素除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b,还包括。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胁迫使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降低,导致陆稻植株吸收的(填“红光”、“蓝紫光”或“红光和蓝紫光”)减少,直接影响光反应阶段。(2)据表分析,在NaCl溶液的胁迫下,引起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因素为(填“气孔”或“非气孔”)因素,判断依据是。(3)浇水可缓解NaCl溶液胁迫,给植物浇O形成C6O6,此过程中18O的最短转移途径是(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加以描述,箭头上标注具体生理过程)。实验Ⅱ:研究人员推测,陆稻OST1基因表达受到光合作用产物(如蔗糖)的调控,蔗糖浓度升高能降低气孔开放程度。为验证上述推测,请完善实验设计,并预测结果。实验材料:传粉后第15天的陆稻若干株、蔗糖溶液、蒸馏水、注射器等。(4)实验思路:将传粉后第15天的陆稻均分为两组,实验组用注射处理,对照组注射等量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检测。(5)预测结果:。
2025年高考生物复习新题速递之细胞代谢(2024年9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8小题)1.淀粉酶可以使面粉中的淀粉水解,保证了面团发酵时有足够的糖源,从而加快气体生成速度,使成品更加蓬松柔软。某实验小组用两种淀粉酶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通过检测淀粉剩余量来计算酶的相对活性 B.随温度的升高,两种淀粉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逐渐下降 C.在52℃左右分别使用两种淀粉酶,气体的产生速率相近 D.淀粉水解的产物可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形成砖红色沉淀【考点】酶的特性及应用.【专题】坐标曲线图;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B【分析】由曲线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淀粉酶的种类,因变量是酶的相对活性,两种淀粉酶都是先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相对活性增强,超过一定温度后,酶的相对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两曲线比较可知,普通淀粉酶比耐热淀粉酶对温度更敏感。【解答】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淀粉酶的种类,因变量是酶的相对活性,一段时间后可通过检测淀粉剩余量来计算酶的活性,A正确;B、随温度的升高,两种淀粉酶的相对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即两种淀粉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先升高后降低,B错误;C、由图可知在52℃左右时,两条曲线出现了交点,因此在52℃左右分别使用两种淀粉酶,气体的产生速率相近,C正确;D、淀粉水解的产物是麦芽糖等,可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形成砖红色沉淀,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淀粉酶的相关实验等知识。考查考生的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落实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2.酶A、酶B与酶C是科学家分别从菠菜叶、酵母菌与大肠杆菌中纯化出的ATP水解酶。研究人员分别测量三种酶对不同浓度ATP的水解反应速率,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代谢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分不开 B.在相同的ATP浓度下,酶A催化最终产生的ADP和Pi量最多 C.当反应速率的相对值达到400时,酶A所需要的ATP浓度最低 D.在相同的ATP浓度下,酶A降低活化能作用最显著【考点】酶的特性及应用;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酶促反应的原理.【专题】正推法;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B【分析】分析曲线图:实验探究的是三种酶在不同浓度的ATP中的水解反应速率。由图可知,一定浓度范围内,ATP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相同ATP浓度时,反应速率酶A>酶B>酶C。【解答】解:A、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主要由酶的专一性决定,A正确;BD、酶催化的本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由图可知,在相同的ATP浓度下,三种酶催化最终产生的ADP和Pi量一样多,酶A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反应速率更快,B错误,D正确;C、当反应速率的相对值达到400时,酶A所需要的ATP浓度小于10,酶B所需要的ATP浓度为10,酶C所需要的ATP浓度为50,所以酶A所需要的ATP浓度最低,C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3.相互对照也叫对比实验,即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而不另设对照组,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下列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A.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时,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 B.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光合作用中O2中的氧是来自H2O还是CO2 C.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对实验材料先后进行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处理 D.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专题】实验设计原则;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遗传物质的探索.【答案】C【分析】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呼吸方式的区别,这两组实验都作了一定的人为因素处理。【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时,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即有氧呼吸组和无氧呼吸组,属于对比实验,A错误;B、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光合作用中O2中氧的来源时,设置了给小球藻分别供应O、CO2和H2O、C18O2两组,属于对比实验,B错误;C、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对实验材料先后进行滴加蔗糖溶液和清水处理,构成了自身前后对照,不属于对比实验,C正确;D、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设置了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构成对比实验,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光合作用发现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等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和经典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4.菜粉蝶幼虫细胞中NADH脱氢酶(一种催化[H](NADH)与氧反应的酶)对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韧皮部中的鱼藤酮十分敏感。生产上常利用鱼藤酮来防治害虫。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NADH是还原性辅酶II,主要在菜粉蝶幼虫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产生 B.鱼藤酮主要抑制菜粉蝶幼虫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鱼藤酮作用机制是抑制ATP水解使菜粉蝶幼虫因为缺乏能量而死亡 D.长期使用鱼藤酮将导致菜粉蝶基因突变而使其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专题】正推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生物的进化.【答案】B【分析】根据题干分析,NADH脱氢酶是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酶,说明催化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而对植物的根皮部中的鱼藤酮十分敏感,说明可利用鱼藤酮来防治害虫。【解答】解:A、NADH是还原性辅酶Ⅰ,主要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即主要在菜粉蝶幼虫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产生,A错误;B、NADH脱氢酶对鱼藤酮十分敏感,NADH脱氢酶是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酶,主要作用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故说明鱼藤酮主要抑制菜粉蝶幼虫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正确;C、鱼藤酮作用机制是抑制ATP合成使菜粉蝶幼虫因为缺乏能量而死亡,C错误;D、鱼藤酮不会导致菜粉蝶基因突变,鱼藤酮起选择作用,改变了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梨在储存过程中会发生褐变现象,其机理是梨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可在有氧条件下催化细胞中的酚类物质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化为褐色的多聚色素。细胞中的酚类物质可被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去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OD和PPO催化的机理是提高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B.为了抑制POD和PPO的作用,梨应该在无氧环境中储存 C.将梨置于4℃的冰箱中储存能减缓其褐变过程 D.PVPP可抑制PPO的活性,从而减缓多聚色素的形成【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特性及应用;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专题】正推法;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C【分析】酶的作用较温和,温度较低,酶的活性减弱,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会被破坏从而失活。【解答】解:A、POD和PPO均为酶,酶催化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化学能,A错误;B、梨若置于无氧环境中储存,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梨会烂,B错误;C、酶的作用较温和,温度较低,酶的活性减弱,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会被破坏从而失活,将梨置于4℃的冰箱中储存,通过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从而能减缓其褐变过程,C正确;D、结合题干可知PVPP的作用是去除细胞中的酚类物质而非抑制PPO的活性,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酶的作用机理和酶的特性,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难度适中。6.鱼宰杀后鱼肉中的腺苷三磷酸降解生成肌苷酸,能极大地提升鱼肉鲜味。肌苷酸在酸性磷酸酶(ACP)作用下降解又导致鱼肉鲜味下降。在探究鱼类鲜味下降外因的系列实验中,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的自变量只有pH和温度,因变量是酸性磷酸酶(ACP)的相对活性 B.不同鱼的ACP的最适温度和pH有差异,根本原因在于不同鱼体内的ACP结构不同 C.pH低于3.8与温度超过60℃,对鳝鱼ACP活性影响的机理相同 D.放置相同时间,鮰鱼在pH=6.0、温度40℃条件下,ACP活性较高,鱼肉鲜味程度也较高【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专题】坐标曲线图;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C【分析】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至最适温度,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解答】解:A、由图示曲线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H、温度和鱼的种类,因变量是酸性磷酸酶(ACP)的相对活性,A错误;B、ACP是一种酶,其本质是蛋白质,基因决定蛋白质的合成,不同鱼的ACP的最适温度和pH有差异,根本原因在于控制合成ACP的基因不同,B错误;C、反应温度超过60℃与pH低于3.8,鳝鱼肌肉ACP都会因为空间结构的改变失去活性,影响机理是相同的,C正确;D、由图示曲线可知,放置相同的时间,鮰鱼在pH6.0、温度40℃条件下酸性磷酸酶(ACP)相对活性最高,导致鱼肉鲜味下降最快,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四个主要因素(温度、pH、酶浓度和底物浓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曲线图,特别是温度和pH两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7.在缺氧条件下,细胞中的丙酮酸可通过乙醇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的作用,分别生成乙醇和乳酸(如图)。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以酒精发酵的形式进行无氧呼吸,是因为细胞内含有乙醇脱氢酶 B.图中NADH为还原型辅酶I,缺氧条件下在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 C.消耗一分子葡萄糖酒精发酵比乳酸发酵多释放一分子二氧化碳,故可产生较多ATP D.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专题】模式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C【分析】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能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解答】解:A、据图可知,丙酮酸形成乙醇需要乙醇脱氢酶,酵母菌在缺氧条件下以酒精发酵的形式进行无氧呼吸,是因为细胞内含有乙醇脱氢酶,A正确;B、图中NADH为还原型辅酶Ⅰ,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NADH的消耗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C、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都只有第一阶段产生少量的ATP,但消耗一分子葡萄糖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产生的ATP含量无法比较,C错误;D、细胞呼吸中产生的丙酮酸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及产物,能正确分析图形获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答题。8.将小球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容器中,保持适宜的pH和温度,改变其它条件,测定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第4分钟前,葡萄糖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需要吸收悬浮液中的溶解氧 B.第4分钟后,CO2在叶绿体基质中可直接被光反应产生的NADPH还原 C.第6分钟时,限制小球藻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D.第7分钟时,小球藻叶绿体中NADP+和ADP含量会短时增加【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专题】坐标曲线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D【分析】在密闭容器中,溶解氧先因无光照先下降,后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溶解氧逐渐增加,添加NaHCO3后,光合速率继续增大,溶解氧继续增加,最后趋于稳定。【解答】解:A、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氧化分解,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A错误;B、CO2在叶绿体基质中先被C5固定成C3然后被光反应产生的NADPH还原,B错误;C、第6分钟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之后添加NaHCO3后,光合速率加快,故限制小球藻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是CO2浓度,C错误;D、第7分钟时,添加NaHCO3后,暗反应加快,光反应暂时不变,NADP+和ADP产生速率加快,而消耗速率暂时不变,故小球藻叶绿体中NADP+和ADP含量会短时增加,D正确。故选:D。【点评】解题本题的关键是对图形的分析,溶解氧的含量降低,说明只有呼吸作用或者呼吸作用小于光合作用,而溶解氧的含量升高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9.为研究物质增产胺对甜瓜光合作用的影响,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甜瓜幼苗均分为四组,分别测定了四组幼苗的光合速率、Rubisco(固定二氧化碳的酶)活性、丙二醛(膜脂过氧化产物,其含量与生物膜受损程度呈正相关)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注:①组为不遮光+清水,②组为不遮光+增产胺,③组为遮光+清水,④组为遮光+增产胺,其余实验条件相同且适宜。A.光合作用中,Rubisco催化的底物为五碳化合物和二氧化碳 B.与遮光相比,不遮光条件下增产胺对Rubisco活性影响更大 C.增产胺能降低丙二醛含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生物膜 D.阴雨天可以通过适当补充光照来提高温室中甜瓜的产量【考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专题】图像坐标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B【分析】由题意可知,Rubisco是固定CO2的酶,C5固定CO2,则Rubisco催化作用的底物为五碳化合物和CO2。由图可知,在不遮光条件下(①③对比,②④对比),植物的光合速率相对较高,说明阴雨天适当补充光照是温室栽种甜瓜提高产量的措施。【解答】解:A、Rubisco是固定CO2的酶,C5固定CO2,则Rubisco催化作用的底物为五碳化合物和CO2,A正确;B、对比图乙①②组(不遮光条件下)和③④组(遮光条件下)Rubisco活性的差异,可发现③④组差异更大,即增产胺对Rubisco活性的影响在遮光条件下影响更大,B错误;C、比较图丙①②组或③④组可知,增产胺降低了丙二醛含量,降低了生物膜受损程度,从而具有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生物膜的作用,C正确;D、通过对本实验中自变量的研究进行分析可知,阴雨天适当补充光照是温室栽种甜瓜提高产量的措施,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难度适中。10.红豆杉细胞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能催化苯丙氨酸生成桂皮酸,进而促进紫杉醇的合成。低温条件下提取PAL酶液,测定PAL的活性,测定过程如表。步骤处理试管1试管2①苯丙氨酸1.0mL1.0mL②HCl溶液(6moL/L)—0.2mL③PAL酶液1.0mL1.0mL④试管1加0.2mLH2O,2支试管置30℃水浴1小时⑤HCl溶液(6moL/L)0.2mL—⑥试管2加0.2mLH2O,测定2支试管中的产物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低温提取以避免PAL失活 B.30℃水浴1小时使苯丙氨酸完全消耗 C.④加H2O补齐反应体系体积 D.⑤加入HCl溶液是为了终止酶促反应【考点】酶的特性及应用.【专题】正推法;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B【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解答】解:A、温度过高,酶失活,因此本实验采用低温提取,以避免PAL失活,A正确;B、因为试管2在②中加入了HCl,酶已经变性失活,故不会消耗底物苯丙氨酸,B错误;C、④加H2O,补齐了②试管1没有加入的液体的体积,即补齐反应体系体积,保证无关变量相同,C正确;D、pH过低或过高酶均会失活,⑤加入HCl溶液是为了终止酶促反应,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特性以及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1.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如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细胞呼吸的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糖酵解只发生于真核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中,可以提供少量能量 B.在真核细胞中,丙酮酸只能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分解产生CO2 C.三羧酸循环存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该过程不需要水的参与 D.电子传递链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内膜,消耗O2并产生大量ATP【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专题】模式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D【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解答】解:A、糖酵解为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可以生成少量ATP,既可以发生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有氧呼吸过程中,A错误;B、在很多植物细胞中,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即丙酮酸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当中被分解成酒精和CO2,B错误;C、三羧酸循环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过程需要水的参与,C错误;D、电子传递链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内膜,需要消耗O2并产生大量ATP,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小麦的穗发芽会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步骤红粒管白粒管对照管加样0.5mL提取液0.5mL提取液A加缓冲液(mL)111加淀粉溶液(mL)11B37℃保温适当时间后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观察显色结果+++++++++A.表中A和B分别是0.5mL淀粉酶和1mL淀粉溶液 B.研究表明白粒小麦中的淀粉酶活性比红粒小麦低 C.根据实验推测,一定范围内淀粉酶活性越低,小麦穗的发芽率越低 D.若减小淀粉溶液浓度,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延长【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专题】数据表格;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C【分析】本实验目的是: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红、白粒小麦种子中的淀粉酶,因变量是淀粉酶活性,观测指标是:淀粉剩余量(用碘液鉴定),实验结果显示:红粒小麦的淀粉酶活性较低,由“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可以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低,据此答题。【解答】解:A、本实验目的是: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实验自变量为红、白粒小麦种子中的淀粉酶,作为对照组,表中A和B分别是0.5mL蒸馏水和1mL淀粉溶液,A错误;B、红粒管显色结果比白粒管深,这说明白粒小麦中的淀粉酶活性比红粒小麦高,B错误;C、红粒小麦的淀粉酶活性较低,由“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可以推测一定范围内淀粉酶活性越低,小麦穗的发芽率越低,C正确;D、若减小淀粉溶液浓度,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剩余淀粉量不变),则保温时间应缩短,使分解量减少,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一般的金鱼细胞呼吸与其他鱼类没有多大区别,可处于北极的一种金鱼能在极度缺氧的环境下生存很长一段时间,原因是金鱼肌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无氧代谢”机制——“分解葡萄糖产生乙醇(﹣80℃不结冰)”的奇异代谢过程,金鱼代谢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③只有在极度缺氧环境中才会发生 B.若给肌细胞提供18O标记的O2,在CO2中也会检测到18O C.过程①②③⑤均能生成ATP,其中过程②生成的ATP更多 D.向该金鱼培养液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可能会出现由蓝变绿再变黄的现象【考点】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专题】模式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B【分析】分析题图,①③过程均为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过程,场所为细胞质基质,②过程产生的乳酸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到肌细胞中,转化为丙酮酸后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解答】解:A、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因而在有氧条件下过程③也会发生,A错误;B、18O标记的O2进行有氧呼吸产生O,之后进入肌细胞的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生成C18O2,B正确;C、①③过程均为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过程,①③过程能产生ATP,②⑤过程不能生成ATP,C错误;D、向该金鱼培养液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可能会出现由橙色变为灰绿色的现象,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14.光系统是进行光吸收的功能单位,分为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Ⅱ(PSⅡ)。研究发现,PSⅡ上的蛋白质LHCⅡ通过与PSⅡ结合或分离来增强或减弱对光能的捕获(如图所示),且LHCⅡ与PSⅡ的分离依赖LHC蛋白激酶的催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LHC蛋白激酶活性下降,PSⅡ对光能的捕获减弱 B.弱光下LHCⅡ与PSⅡ结合,有利于对光能的捕获 C.镁离子含量减少会导致PSⅡ对光能的捕获减弱 D.绿色植物的光反应依赖类囊体膜上PSⅠ和PSⅡ【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专题】正推法;分子与细胞.【答案】A【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强光下LHC蛋白激酶的催化LHCⅡ与PSⅡ的分离,弱光下LHCⅡ与PSⅡ结合,来改变对光能的捕获强度。【解答】解:A、叶肉细胞内LHC蛋白激酶活性下降,LHCⅡ与PSⅡ分离减少,PSⅡ光复合体对光能的捕获增强,A错误;B、PSⅡ的蛋白质LHCⅡ通过与PSⅡ结合或分离来增强或减弱对光能的捕获,弱光下LHCⅡ与PSⅡ结合,增强对光能的捕获,B正确;C、镁离子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其含量减少会导致PSⅡ光复合体上的叶绿素含量减少,导致对光能的捕获减弱,C正确;D、PSⅡ光复合体能吸收光能,并分解水,绿色植物的光反应依赖类囊体膜上PSⅠ和PSⅡ,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某兴趣小组对“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造,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注射器同时向试管内注入等量液体,可对比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B.由于酶降低活化能更显著,所以一开始时1号试管产生的气泡多 C.过氧化氢的浓度及所加剂量均为该实验的无关变量 D.反应结束后,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为甲侧低于乙侧【考点】酶的特性及应用.【专题】模式图;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D【分析】酶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进而对相应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解答】解:A、据图可知,肝脏研磨液中含有H2O2酶,注射器同时向试管内注入等量液体(H2O2酶和FeCl3溶液),可对比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加入的液体量相等是为了排除剂量不同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A正确;B、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就是降低反应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更显著且效果更好,能更快的使过氧化氢分解,快速产生大量气泡,所以一开始时1号试管产生的气泡多,B正确;C、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过氧化氢的浓度及所加剂量均为该实验的无关变量,C正确;D、反应加入的过氧化氢的浓度和剂量都一致,反应结束后,产生的气体总量是一样多的,所以U形管左右两侧的压强相同,液面高度应该一致,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及探究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6.几丁质合成酶常分布在昆虫和真菌的细胞膜上,可将供体底物上的糖基转移到受体几丁质糖链上。多氧霉素是几丁质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会与底物竞争酶的结合位点,影响底物与酶的正常结合,从而抑制酶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昆虫和真菌的细胞核是几丁质合成的控制中心 B.几丁质合成酶可以为几丁质糖链的合成提供能量 C.几丁质是一种能与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结合的二糖 D.多氧霉素与高温抑制几丁质合成酶活性的机理相同【考点】酶的特性及应用.【专题】正推法;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答案】A【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解答】解:A、昆虫和真菌都属于真核生物,都有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昆虫和真菌的细胞核是几丁质合成的控制中心,A正确;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B错误;C、几丁质属于多糖,C错误;D、多氧霉素是几丁质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会与底物竞争酶的结合位点,影响底物与酶的正常结合,从而抑制酶活性,而高温是通过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影响其活性,两者机理不同,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17.图1表示左侧曝光右侧遮光的对称叶片(假设左右侧之间的物质不发生转移),适宜光照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记为ag和bg;图2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条件下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图3、4分别表示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O2释放量和CO2吸收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ag﹣bg所代表的是12小时内截取部分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B.图2中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3倍 C.图3中若白昼均为12小时,光强为5klx时植株一昼夜需从外界吸收CO212mmol D.图4中若随时间的延长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则0D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为S2﹣S1【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专题】坐标曲线图;模式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B【分析】叶片遮光后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单位时间内的质量变化可表示呼吸强度,叶片曝光时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单位时间内的质量变化可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图2中a点时只进行无氧呼吸,b、c点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大于吸收的氧气量,故既存在有氧呼吸,又存在无氧呼吸,d点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一样多,说明只进行有氧呼吸。【解答】解:A、设截取部分的起始质量为x,则左侧叶片在光下测得净光合作用=ag﹣x,右侧叶片在暗处测得呼吸作用=x﹣bg,则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ag﹣x+(x﹣bg)=ag﹣bg。A正确;B、当外界氧浓度为c时,该器官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4,说明有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为4,无氧呼吸CO2的释放量为2,根据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反应可计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分别是、1,故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1.5倍,B错误;C、图3中光照强度为5klx时,呼吸速率为2,净光合速率为3,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2+3=5,每天12小时光照,产生的氧气量为5×12=60,经过一昼夜氧气的净释放量为60﹣24×2=12,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知,此时植物一昼夜需从周围环境中吸收CO212mmol,C正确;D、图4中S代表有机物量,0﹣D间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为S1+S3,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S2+S3)﹣(S1+S3)=S2﹣S1,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模式图和曲线图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以及其中的物质、能量变化,明确其影响因素及影响原理,明确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在准确分析题干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18.襄阳已经举办了多届“襄马”,深受广大运动健身者的喜爱。在马拉松比赛中,骨骼肌利用O2的能力是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若只考虑以葡萄糖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马拉松比赛中,骨骼肌细胞产生的CO2量大于消耗的O2量 B.在马拉松比赛中,骨骼肌细胞内丙酮酸分解成CO2的过程会产生ATP和NADH C.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交感神经兴奋性加强,增加了对肌细胞的O2供应量 D.骨骼肌利用O2能力越强的运动员,比赛后肌肉酸胀的程度可能越轻【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专题】正推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A【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解答】解:A、由于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没有CO2,所以骨骼肌细胞产生的CO2量等于消耗的O2量,A错误;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合成少量ATP,故在马拉松比赛中,骨骼肌细胞内丙酮酸分解成CO2的过程会产生ATP和NADH,B正确;C、在最后冲刺阶段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对肌细胞的供O2量,产生更多的能量用于运动,C正确;D、骨骼肌利用O2能力更强的运动员,无氧呼吸较弱,产生的乳酸少,则比赛后肌肉酸胀的程度更轻,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二.解答题(共2小题)19.玉米是C4植物,其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紧密排列,两种细胞中都具有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时,叶肉细胞中对CO2高亲和力的PEP羧化酶催化CO2固定产生四碳化合物(C4途径)然后运输到维管束鞘细胞中分解,释放出CO2用于卡尔文循环。而在C3植物(如大豆)中,CO2直接进入叶肉细胞进行卡尔文循环。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玉米中能进行光反应的细胞是叶肉细胞,依据结构决定功能的关系,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玉米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具有类囊体薄膜,可以进行光反应,玉米的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没有类囊体薄膜,不可以进行光反应。(2)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O2和H+,H+、e﹣与NADP+结合,形成的产物参与暗反应。玉米细胞中参与CO2固定的底物有PEP、四碳酸。(3)一般条件下,C4植物的CO2补偿点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3植物。(4)农业生产上采用宽种花生窄种玉米的方式进行间作,为了获得最佳的间作方案,研究人员从开花至果实成熟,每天定时对花生植株进行遮阴处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处理光补偿点/lx叶绿素含量/(mg•dm﹣2)单株叶光合产量/(g干重)单株果实光合产量(g干重)不遮阴5502.0918.928.25遮阴2小时5152.6618.848.21遮阴4小时5003.0316.646.13①农业生产上采用花生和玉米间作,不仅能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率,还能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遮阴可导致花生植株中的叶绿素含量增高,吸收光的能力增强。光补偿点的变化趋势说明花生可通过降低呼吸作用强度,使其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积累有机物。③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若将花生与玉米进行间种,则玉米一天内对花生的遮阴时间应为小于2小时(填“小于2小时”“2~4小时”或“大于4小时”)才能获得较高的花生产量,原因是遮阴条件下,花生单株叶光合产量降低,且遮阴时间越长,降低的幅度越大。④农业生产上也常将玉米和大豆进行间作,这样可增强土壤肥效,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益,原因是大豆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1)叶肉细胞玉米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具有类囊体薄膜,可以进行光反应,玉米的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没有类囊体薄膜,不可以进行光反应(2)NADP+PEP、四碳酸(3)小于(4)光能和土地叶绿素呼吸作用强度小于2小时遮阴条件下,花生单株叶光合产量降低,且遮阴时间越长,降低的幅度越大大豆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分析】光合作用:(1)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产生[H]和氧气,ADP和Pi结合形成ATP。(2)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在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成五碳化合物,同时ATP水解成ADP和Pi。【解答】解:(1)分析题图可知,玉米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具有类囊体薄膜,可以进行光反应,玉米的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没有类囊体薄膜,不可以进行光反应。(2)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H+与e﹣、NADP+结合可形成NADPH,该物质可用于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分析题图可知,玉米细胞中参与CO2固定的底物有PEP、四碳酸。(3)在一般条件下,C4植物能利用较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因此,其CO2补偿点小于C3植物。(4)农业生产上采用花生和玉米间作,不仅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还能增加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效益。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遮阴一段时间后,花生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增加,说明植物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对光的吸收能力以适应弱光环境。随遮阴时间延长,光补偿点也在降低,即低光照强度下,降低的光合作用强度仍可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说明呼吸作用强度也降低了,这样可以实现在较低光照强度下净光合速率大于零,积累有机物。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遮阴条件下,花生单株叶光合产量降低,且遮阴时间越长,降低的幅度越大。因此若花生与玉米进行间种,为获得较高的花生产量,应尽量减少玉米对花生的遮阴时间,即玉米一天内对花生的遮阴时间应小于2小时才能获得较高的花生产量。玉米和大豆的间行种植利用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即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增加土壤中氮的含量,从而增强土壤肥效,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益。故答案为:(1)叶肉细胞玉米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具有类囊体薄膜,可以进行光反应,玉米的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没有类囊体薄膜,不可以进行光反应(2)NADP+PEP、四碳酸(3)小于(4)光能和土地叶绿素呼吸作用强度小于2小时遮阴条件下,花生单株叶光合产量降低,且遮阴时间越长,降低的幅度越大大豆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的能力,难度适中。20.陆稻与水稻相比,陆稻具有叶面积大、叶片厚、气孔数目少、根系发达等多种适应干旱、坡地环境的特征。为提高陆稻的产量,某科研团队以陆稻为材料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实验Ⅰ:盐溶液的胁迫会抑制植物光合作用,现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对陆稻幼苗进行胁迫处理,实验结果如下表。参数叶绿素a含量(mg/g)叶绿素b含量(mg/g)净光合速率μmol/(m2•s)气孔导度mmol/(m2•s)胞间CO2浓度(mg/g)对照组0.90.730120220NaCl胁迫0.880.482896418(注:净光合速率是指总光合速率减去呼吸速率的值;气孔导度反映气孔的开放程度。)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色素除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b,还包括类胡萝卜素(或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胁迫使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降低,导致陆稻植株吸收的红光和蓝紫光(填“红光”、“蓝紫光”或“红光和蓝紫光”)减少,直接影响光反应阶段。(2)据表分析,在NaCl溶液的胁迫下,引起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因素为非气孔(填“气孔”或“非气孔”)因素,判断依据是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CO2浓度上升。(3)浇水可缓解NaCl溶液胁迫,给植物浇O形成C6O6,此过程中18O的最短转移途径是18O2→C18O2→(O)(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加以描述,箭头上标注具体生理过程)。实验Ⅱ:研究人员推测,陆稻OST1基因表达受到光合作用产物(如蔗糖)的调控,蔗糖浓度升高能降低气孔开放程度。为验证上述推测,请完善实验设计,并预测结果。实验材料:传粉后第15天的陆稻若干株、蔗糖溶液、蒸馏水、注射器等。(4)实验思路:将传粉后第15天的陆稻均分为两组,实验组用一定量的蔗糖溶液(适量的蔗糖溶液)注射处理,对照组注射等量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的气孔开放程度(或气孔导度)。(5)预测结果:相对对照组而言,实验组气孔开放程度明显降低。【考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光合作用原理——光反应、暗反应及其区别与联系.【专题】数据表格;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①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②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解答】解:(1)光合色素除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b,还包括类胡萝卜素。结合图示可知,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胁迫使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降低,导致陆稻植株吸收的红光和蓝紫光减少,直接影响光反应阶段,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进而表现为光合速率下降。(2)据表分析,在NaCl溶液的胁迫下,引起保卫细胞失水,进而引起气孔导度下降,但此时胞间CO2浓度反而上升,可见,此时引起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因素为非“气孔”因素。(3)浇水可缓解NaCl溶液胁迫,给植物浇O则会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进而使二氧化碳中含有18O2,此后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使得产生C6O6,此过程中18O的最短转移途径可表示为18O2→C18O2→(O)。(4)本实验的目的使验证蔗糖浓度升高能降低气孔开放程度,则该实验的自变量使蔗糖浓度升高,因变量使气孔开放程度的变化,实验材料选择的是长势相同的传粉后第15天的陆稻,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用一定量的蔗糖溶液(适量的蔗糖溶液)注射处理,对照组注射等量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的气孔开放程度的变化。(5)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支持该实验结论的结果应该为相对对照组而言,实验组气孔开放程度明显降低。故答案为:(1)类胡萝卜素(或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红光和蓝紫光(2)非气孔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CO2浓度上升(3)18O2→C18O2→(O)(4)一定量的蔗糖溶液(适量的蔗糖溶液)叶片的气孔开放程度(或气孔导度)(5)相对对照组而言,实验组气孔开放程度明显降低【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考点卡片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知识点的认识】(1)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及原因:条件:(1)具有大液泡(2)具有细胞壁质壁分离产生的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质壁分离产生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2)细胞能否发生质壁分离及其复原:A、从细胞角度分析①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②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③盐酸、酒精、醋酸等溶液能杀死细胞,不适于作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B、从溶液角度分析①在一定浓度的溶质不能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②在一定浓度的溶质可透膜的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如甘油、尿素、乙二醇、KNO3等。③在高浓度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3)质壁分离实验的具体应用:①证明细胞的死活②测定细胞液的浓度③验证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大小④鉴定不同种类的溶液⑤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⑥比较未知浓度溶液的浓度大小【命题方向】如图为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①过程表示细胞吸水B.图中②过程表示细胞失水C.①过程是因为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D.②过程是因为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分析: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解答:AC、图中①过程,细胞液泡充盈增大,表示细胞吸水;因为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所以细胞吸水。AC正确。BD、图中②过程,液泡缩小,细胞质和细胞壁分离,表示细胞失水;因为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所以细胞失水。B正确,D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思路点拨】发生渗透作用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与细胞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2.酶促反应的原理【知识点的认识】1、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底物:酶催化作用中的反应物叫做底物.2、酶的作用机理:(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3、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温度和pH:①低温时,酶分子活性受到抑制,但并未失活,若恢复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升至最高;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失活;②温度或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③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也不改变酶作用的最适pH.(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①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如图甲.②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如图乙.【命题方向】题型一:酶促反应的原理典例1:如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分析:分析题图可知,ca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c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由此可以看出,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的影响,最适宜条件下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最好,酶活性最高.解答: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从活化状态到生成物质P释放的能量,A错误;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B错误;C、如果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D、如果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酶的活性降低,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减弱,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酶催化作用的机理,分析题图曲线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酶促反应机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题型二:酶作用机理和酶特点的结合典例2: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B.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的环境的改变无关C.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分析: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酶所处的环境改变可能引起酶活性的变化;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酶的结构改变会影响其功能.解答:A、酶具有催化作用的机理是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不是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A错误;B、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酶的活性变化与酶所处的环境的改变有关,B错误;C、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酶的结构改变其活性会部分或全部丧失,C正确;D、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一样,在反应前后本身不会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本质,作用机理和作用特点,对于酶知识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思路点拨】误区: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而不是提供了反应过程所需要的活化能.3.酶的特性及应用【知识点的认识】(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2)酶的生理作用、作用实质、特性:生理作用:催化作用。实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3)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4)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不能恢复;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5)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底物浓度,酶浓度;pH,温度等。【命题方向】某兴趣小组将若干等大的滤纸片均分为多组,滤纸片上可附着反应试剂,利用如下装置探究酶的特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两组滤纸片分别固定过氧化氢酶、FeCl3,可用于探究酶的高效性B.用两组滤纸片分别固定过氧化氢酶、淀粉酶,可用于探究酶的专一性C.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滤纸片上的试剂类型,因变量为气体产生量D.图示实验材料不适宜用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分析:1、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解答:A、酶的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不同滤纸上分别附有等量过氧化氢酶、Fe3+,可用于探究酶的高效性,A正确;B、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用两组滤纸片分别固定过氧化氢酶、淀粉酶,底物为过氧化氢,可用于探究酶的专一性,B正确;C、由于底物数量一定,故最终气体产生量相同,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滤纸片上的试剂类型,因变量为气体产生速率,C错误;D、由于过氧化氢不稳定,加热会分解,因此不适宜用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知识,考生识记酶的特性和外界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通过分析实验装置图理解实验的原理,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思路点拨】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4.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知识点的认识】一、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酶的抑制剂等.二、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1、实验原理(1)2H2O22H2O+O2↑.(2)比较H2O2在常温、高温、过氧化氢酶、Fe3+等条件下产生气泡的数量多少或卫生香燃烧的剧烈程度,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2、实验流程:1)实验设计及现象分析试管号实验过程观察指标实验结果结果分析3%的过氧化氢(mL)控制变量H2O2分解速率(气泡多少)无火焰的卫生香检测12室温无无助燃性H2O2自然分解缓慢2290℃水浴加热很少有助燃性加热能促进H2O2分解32滴3.5%FeCl3溶液2滴较多助燃性较强Fe3+能催化H2O2分解42滴加20%过氧化氢酶2滴很多助燃性更强过氧化氢酶有催化H2O2分解的作用,且效率高2)实验过程中变量及对照分析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组实验组2号90℃水浴加热3号加3.5%FeCl3溶液4号加20%肝脏研磨液H2O2分解速度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目多少表示加入H2O2的量;实验室的温度;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的新鲜程度1号试管2、3、4号试管3)实验结论:①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一样都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②酶具有高效性,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3、基本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经营企业员工食堂协议模板
- 2024版电商企业财务外包协议3篇
- 2024版共享工作人员协议范本
-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化学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建筑制图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物流仓储联合投资合同3篇
- 2024版出租车车辆买卖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北碚集资房产权转让合同(含房屋鉴定)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集装箱板房租赁及体育赛事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房企论坛承办与合作伙伴资源共享合同3篇
- 新能源汽车课件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3.2代数式(压轴题综合测试卷)专题特训(学生版+解析)
- 17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
- 骨科特殊检查-肩部特殊检查(康复评定技术)
- 医疗器械设备采购项目实施方案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学设计
- MATLAB与电力系统仿真
- 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干燥设备行业研发创新状况及发展行情监测研究报告
- 网络安全保障服务方案(网络安全运维、重保服务)
-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专题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