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科技推广指南_第1页
三农科技推广指南_第2页
三农科技推广指南_第3页
三农科技推广指南_第4页
三农科技推广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科技推广指南TOC\o"1-2"\h\u5452第一章:绪论 276101.1三农科技推广的意义 2153791.2三农科技推广的原则与方法 3102541.2.1三农科技推广的原则 313341.2.2三农科技推广的方法 326596第二章:农业种植技术 4310002.1耕作制度改革 4252682.2高效种植模式 4131622.3抗病虫害技术 410523第三章:农业养殖技术 579953.1畜牧养殖新技术 5192473.1.1饲料配制技术 583313.1.2畜牧养殖环境控制技术 5184993.1.3畜牧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 5326093.2水产养殖技术 577163.2.1养殖模式创新 5186173.2.2饲料与添加剂研发 6314363.2.3疫病防控技术 6153063.3养殖环境与疫病防控 6279343.3.1养殖环境监测与调控 6200703.3.2疫病防控体系构建 651713.3.3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627020第四章:农业机械化 626094.1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6182774.2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 7283644.3农业机械化政策与法规 726176第五章:农业信息技术 8222385.1农业信息化概述 8246445.1.1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8209265.1.2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8138195.2农业物联网技术 8312875.2.1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构成 8189085.2.2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9307995.3农业大数据应用 9321285.3.1农业大数据的来源 9169635.3.2农业大数据应用的关键技术 995105.3.3农业大数据应用案例 97778第六章:农业环保技术 10278276.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0134766.1.1生态环境现状 10249136.1.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0138856.2农业废弃物处理 10116016.2.1农业废弃物种类及危害 1047276.2.2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 10164016.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11111526.3.1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11107196.3.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 1121372第七章:农业科技创新 11297537.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11224517.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2166087.3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1223671第八章:农民培训与教育 1337248.1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1328648.1.1培训机构的设立与管理 13144118.1.2培训内容的制定与实施 13299108.1.3培训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13114728.2农业技能培训 13206098.2.1种植业技能培训 1313408.2.2养殖业技能培训 13162758.2.3农业机械化技能培训 1379738.3农村人才培养 13194838.3.1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政策体系 14153388.3.2加强农村职业教育 14151968.3.3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 14306138.3.4推进农村人才创新创业 1423979第九章:农业政策与法规 14153219.1农业政策概述 1435709.2农业法律法规 15143169.3农业政策与法规实施 1526271第十章: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162772910.1农业国际合作现状 16788710.2农业国际合作机制 16455410.3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案例 16第一章:绪论1.1三农科技推广的意义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三农科技推广在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三农科技推广是指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农民增收的各个环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其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业竞争力。(2)保障粮食安全。推广高效、安全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3)促进农民增收。通过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拓宽增收渠道,改善农民生活水平。(4)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广先进科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5)保护生态环境。推广绿色、环保的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1.2三农科技推广的原则与方法1.2.1三农科技推广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开展科技推广,保证推广的技术先进、实用、可靠。(2)实用性原则。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需求,推广适合当地条件的先进技术。(3)效益性原则。注重科技推广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4)参与性原则。充分调动农民、科技人员、部门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科技推广。(5)创新性原则。在科技推广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推广模式和方法,提高推广效果。1.2.2三农科技推广的方法(1)培训与示范。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等形式,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技术指导与咨询。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咨询和服务。(3)政策引导与激励。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采用先进技术,推动科技推广。(4)项目带动。实施农业科技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推动科技推广。(5)信息化手段。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科技推广的时效性和覆盖面。(6)社会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科技推广,形成企业、社会共同推进的格局。第二章:农业种植技术2.1耕作制度改革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耕作制度改革成为提高农业产量、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耕作制度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作物布局: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效率。(2)改进耕作方式:推广保护性耕作、免耕、浅耕等技术,减少土壤扰动,降低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3)调整耕作制度:实施轮作、间作、套作等耕作制度,提高作物产量,减轻病虫害发生。(4)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2.2高效种植模式高效种植模式是指以增加产量、提高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采用先进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种植方式。以下几种高效种植模式值得推广:(1)立体种植模式:充分利用空间资源,采用多种作物搭配种植,提高土地产出率。(2)设施农业种植模式:通过建设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实现农业生产的全天候、周年化生产。(3)绿色生态种植模式: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4)订单农业种植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2.3抗病虫害技术病虫害是影响农业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抗病虫害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2)物理防治技术: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物理方法,降低病虫害的发生。(3)化学防治技术:合理使用农药,科学防治病虫害,保证农产品安全。(4)综合防治技术: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通过以上抗病虫害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风险,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第三章:农业养殖技术3.1畜牧养殖新技术3.1.1饲料配制技术畜牧业的发展,饲料配制技术已成为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新型饲料配制技术主要包括精准配方、饲料添加剂应用和饲料加工工艺。精准配方根据不同畜种、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科学搭配饲料原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可增强动物的生长功能、免疫力及抗病力。饲料加工工艺的改进有助于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和利用率。3.1.2畜牧养殖环境控制技术畜牧养殖环境控制技术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方面的调控。新型环境控制技术采用智能化、自动化设备,保证养殖环境稳定,提高动物生长速度和抗病力。环境控制技术还能有效降低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3.1.3畜牧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新型畜牧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粪便处理、尿液处理和病死动物处理等。通过发酵、干燥、厌氧消化等方法,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生物燃料等资源,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3.2水产养殖技术3.2.1养殖模式创新水产养殖模式的创新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新型养殖模式包括稻渔综合种养、池塘循环水养殖、设施渔业等。这些模式在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还能有效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3.2.2饲料与添加剂研发水产养殖饲料与添加剂的研发是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新型饲料添加剂包括微生物制剂、酶制剂、植物提取物等,可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生长、增强免疫力。3.2.3疫病防控技术水产养殖疫病防控技术主要包括病原检测、疫苗接种、药物治疗和生物安全措施等。通过实施综合防控措施,降低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疫病风险。3.3养殖环境与疫病防控3.3.1养殖环境监测与调控养殖环境监测与调控是保证养殖动物健康生长的关键环节。新型监测技术包括水质、土壤、气象等参数的实时监测,为养殖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调控技术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的自动调控,以提高养殖效益。3.3.2疫病防控体系构建疫病防控体系构建包括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等方面。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疫苗接种、药物预防和生物安全措施。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治疗和消毒等。应急处理主要包括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和应急响应等。3.3.3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新型废弃物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生物燃料等资源,降低环境污染。第四章:农业机械化4.1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1)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升,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已达到较高水平,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机械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2)农业机械化结构不断优化。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动力机械、种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等类型逐渐丰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业机械化体系。(3)农业机械化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内陆省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4.2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几个主要应用方面:(1)种植机械化技术。包括播种、施肥、灌溉、植保等环节,通过机械化种植技术,可以提高种植效率,减轻农民劳动负担。(2)收获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收割、脱粒、清选、烘干等环节,机械化收获技术可以缩短收获周期,降低粮食损失率。(3)养殖机械化技术。针对养殖业,推广饲料制备、喂养、清粪、防疫等机械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4)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包括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加工机械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4.3农业机械化政策与法规为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支持政策。通过补贴、奖励等方式,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2)税收优惠政策。对农业机械生产和销售企业实施税收减免,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3)科技创新政策。鼓励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支持农业机械化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发投入。(4)人才培养政策。加强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人才素质。(5)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法规体系,规范农业机械化市场秩序,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通过以上政策与法规的实施,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需不断完善和加强,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求。第五章:农业信息技术5.1农业信息化概述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处理和资源整合,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5.1.1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数字农业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计算机技术,90年代开始发展农业信息系统,进入21世纪,我国农业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5.1.2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农业市场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和预测,促进农产品流通。(3)农业管理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管理部门的决策水平和服务能力。(4)农业服务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信息服务。5.2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精细化和服务个性化。5.2.1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构成农业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1)感知层: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收集农业环境、生物体等信息。(2)传输层: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将感知层收集到的信息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3)应用层: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智能处理,为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提供决策支持。5.2.2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精准农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精确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农业环境监测: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农业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3)农业病虫害防治: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实现病虫害的及时发觉和防治。(4)农产品质量追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追溯,提高农产品质量。5.3农业大数据应用农业大数据是指在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农业大数据应用是指利用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对农业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5.3.1农业大数据的来源农业大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数据: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环节的数据。(2)农业市场数据:包括农产品价格、供需、市场动态等数据。(3)农业管理数据:包括政策、法规、农业统计数据等。(4)农业服务数据:包括农业技术、市场信息、农民需求等。5.3.2农业大数据应用的关键技术农业大数据应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5.3.3农业大数据应用案例以下是一些农业大数据应用案例:(1)农业生产决策支持: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决策支持。(2)农业市场预测: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预测农产品价格、供需变化等市场动态。(3)农业灾害预警: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农业灾害风险,提前发出预警。(4)农业产业链优化: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化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提高产业链效益。,第六章:农业环保技术6.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6.1.1生态环境现状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因此,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6.1.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等措施,降低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合理规划农田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3)实施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补偿,鼓励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4)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对受损的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生态功能。6.2农业废弃物处理6.2.1农业废弃物种类及危害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膜等。这些废弃物若处理不当,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如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空气污染等。6.2.2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1)秸秆综合利用。通过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能源化利用等方式,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2)畜禽粪便处理。采用生物发酵、有机肥生产等技术,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减少环境污染。(3)农膜回收利用。推广农膜回收技术,减少农膜对土壤的污染。6.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6.3.1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地表径流、渗透等途径进入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污染等。6.3.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2)推广生态农业技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3)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对农业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4)实施农田水利措施。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5)推广农业环保型肥料。研发推广具有环保功能的肥料,减少化肥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通过以上措施,我国农业环保技术将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废弃物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七章:农业科技创新7.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政策法规层面:制定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明确科技创新方向和目标,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2)技术创新层面: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开展农业关键技术研究,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业科技水平。(3)产业协同层面:加强产学研用衔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产业链中的应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4)国际合作层面:积极参与国际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7.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农业产值和效益。以下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1)政策引导:通过制定政策,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2)技术交易: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交易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供需对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3)产业孵化:培育农业科技企业,搭建产业孵化平台,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产业链中的应用。(4)示范推广: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让农民群众直观感受到科技成果带来的实惠,提高农民应用科技成果的积极性。7.3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以下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1)教育培养:加强农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2)继续教育:开展农业科技人才继续教育,提高现有农业科技人才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3)人才引进:吸引国内外优秀农业科技人才,充实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队伍。(4)激励机制:建立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才投身农业科技创新事业。通过以上措施,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第八章:农民培训与教育8.1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旨在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文化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1.1培训机构的设立与管理为保证农民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各级应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负责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培训机构应具备完善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和培训设施,保证培训质量。8.1.2培训内容的制定与实施培训内容应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涵盖农业科技、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经营管理等方面。培训方式应灵活多样,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操作、现场观摩等。8.1.3培训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各级应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建立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培训质量。8.2农业技能培训农业技能培训是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核心内容,旨在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促进农业增产增收。8.2.1种植业技能培训针对不同作物,开展针对性的种植技术培训,包括良种推广、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8.2.2养殖业技能培训开展养殖业技能培训,包括饲料配方、疫病防治、养殖管理等方面,提高农民的养殖效益。8.2.3农业机械化技能培训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展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操作与维护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8.3农村人才培养农村人才培养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以下是从几个方面加强农村人才培养的举措:8.3.1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政策体系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农村人才培养的政策,如人才引进、职称评定、待遇保障等,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村建设。8.3.2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8.3.3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选拔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发挥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助力乡村振兴。8.3.4推进农村人才创新创业鼓励农村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服务,助力农村人才实现人生价值。第九章:农业政策与法规9.1农业政策概述农业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和规划。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1)粮食政策: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质量,调整粮食种植结构。(2)农村经济政策: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3)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4)农业产业化政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链。(5)农业生态保护政策: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防治农业污染,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9.2农业法律法规农业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为了规范农业领域的行为,保障农业权益,维护农业市场秩序,促进农业发展而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农业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农业基本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为农业发展提供基本法律依据。(2)农业行政管理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等,规范农业行政管理工作。(3)农业市场管理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办法》等,维护农业市场秩序。(4)农业资源保护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保护农业资源。(5)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条例》等,促进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9.3农业政策与法规实施农业政策与法规的实施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保证农业政策与法规的有效实施,以下措施应予以采取:(1)完善农业政策体系:加强农业政策研究,完善农业政策体系,保证政策目标明确、措施有力。(2)强化法律法规实施:加强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提高农业行政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律意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