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种植技术提升手册TOC\o"1-2"\h\u1867第一章农业种植基础理论 2164541.1农业种植概述 2161631.2土壤与植物生长 386541.3种植制度与布局 31529第二章种子处理与播种技术 4305032.1种子质量与处理方法 4174052.2播种方式与时间选择 4204882.3播种深度与密度控制 56450第三章肥料施用技术 5263723.1肥料种类与作用 5281723.1.1有机肥料 55523.1.2无机肥料 566993.2施肥方法与原则 695503.2.1施肥方法 6229893.2.2施肥原则 631423.3肥料施用量与时期 6204593.3.1肥料施用量 6212503.3.2施肥时期 6537第四章灌溉与排水技术 693214.1灌溉制度与方式 6257724.1.1地面灌溉 7195824.1.2喷灌 71684.1.3滴灌 7125384.2灌溉水量与时间 7190764.2.1灌溉水量 729634.2.2灌溉时间 7142914.3排水方法与措施 7234174.3.1排水方法 7213164.3.2排水措施 828635第五章病虫害防治技术 8188465.1病虫害识别与诊断 8152155.1.1病害识别 8326735.1.2虫害识别 8249095.2防治方法与策略 9327575.2.1农业防治 9116845.2.2物理防治 9188335.2.3生物防治 92705.2.4化学防治 926145.3药剂使用与安全 10111535.3.1药剂选用 10281525.3.2药剂使用技术 10236905.3.3药剂安全使用 1013296第六章农业种植环境调控 10141046.1温湿度控制 10311086.1.1温度控制 10222126.1.2湿度控制 11309556.2光照与通风管理 11118916.2.1光照管理 1173816.2.2通风管理 11153386.3土壤管理与改良 1167606.3.1土壤管理 1172756.3.2土壤改良 113042第七章农业种植机械化 12131017.1农业机械化概述 1265697.2农业机械选择与使用 12227307.2.1农业机械选择原则 12278007.2.2农业机械使用要点 127207.3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12152847.3.1智能化 1233467.3.2信息化 1363407.3.3绿色环保 13231667.3.4个性化 13313177.3.5跨界融合 1329039第八章农业种植信息化 13141308.1农业信息技术概述 1361128.2农业信息采集与处理 1316348.2.1农业信息采集 13219958.2.2农业信息处理 14286948.3农业信息服务与应用 14147038.3.1农业信息服务 14161948.3.2农业信息应用 1419425第九章农业种植可持续发展 15165569.1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15295759.2生态农业建设 15173289.3农业种植资源保护与利用 16948第十章农业种植管理与实践 161282810.1农业种植计划与管理 16710110.2农业种植技术与推广 163270110.3农业种植效益与评价 17第一章农业种植基础理论1.1农业种植概述农业种植是指人类利用土地资源,通过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等科学原理,对植物进行人工种植、管理和养护,以获取农产品的生产活动。农业种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种植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蔬菜等四大类。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用于满足人类食用需求;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糖料等,主要用于工业原料和出口;饲料作物主要包括苜蓿、黑麦草等,用于饲养家畜;蔬菜则主要包括叶菜、根菜、果菜等,用于满足人们对蔬菜的需求。1.2土壤与植物生长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它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必要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等条件。土壤中的养分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钙、镁、硫等中量元素,以及铁、锰、锌等微量元素。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以满足生长需求。植物生长过程中,土壤中的水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植物根部缺氧,影响植物生长;而水分不足则会导致植物干旱,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土壤温度对植物生长也有很大影响。适宜的土壤温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高或过低的土壤温度都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1.3种植制度与布局种植制度是指在一定地区内,根据自然条件、土壤特性、作物需求等因素,合理配置作物种类、品种、种植结构和轮作方式等,以达到高效、稳定、持续的生产目的。种植布局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作物生长特性、市场需求、资源条件等因素,合理安排作物种植空间和时间,实现作物生产的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种植制度与布局的合理性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种植制度与布局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减轻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种植制度与布局方面,我国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南方稻作区采用双季稻种植制度,北方麦作区采用小麦玉米轮作制度等。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种植制度与布局仍需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新的生产需求。第二章种子处理与播种技术2.1种子质量与处理方法种子质量是保证农业种植成功的基础。在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包括种子纯度、水分、发芽率等指标的检测。合格的种子应具备以下特点:外观整齐一致,无病虫害,发芽率高,遗传性状稳定。种子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清选:通过筛选、风选、比重选等方法,去除种子中的杂质、破损种子和病虫害种子,提高种子纯度和质量。(2)消毒:采用化学药剂或物理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常用的消毒剂有福尔马林、多菌灵等。(3)浸种:将种子浸泡在水中,以促进种子吸水膨胀,提高发芽率。浸种时间根据种子类型和气温而定,一般为46小时。(4)催芽: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促使种子发芽。催芽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种子的透气性和水分,避免发芽过长或发霉。2.2播种方式与时间选择播种方式主要有条播、穴播、撒播等。选择合适的播种方式,有利于提高种子发芽率、生长速度和产量。(1)条播:将种子均匀地播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覆土。适用于大面积种植,便于机械化操作。(2)穴播:在土壤表面挖穴,将种子放入穴中,然后覆土。适用于小面积种植,有利于种子的生长和分布。(3)撒播: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覆土。适用于蔬菜、花卉等植物。播种时间的选择应根据作物种类、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来说,播种时间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宜的气温:种子发芽和生长需要一定的气温范围。在适宜的气温条件下播种,有利于种子发芽和生长。(2)充足的降水:播种后,需保持土壤湿润,以满足种子发芽和生长的水分需求。(3)光照条件:根据作物对光照的需求,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以保证作物生长的光照条件。2.3播种深度与密度控制播种深度和密度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播种深度和密度,有利于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播种深度应根据种子大小、土壤质地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来说,播种深度应为种子直径的23倍。播种过深,种子发芽困难;播种过浅,种子易受干旱和病虫害的影响。播种密度应根据作物种类、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播种密度有利于作物充分利用光、水、肥资源,提高产量。播种过密,易导致作物生长不良、病虫害加重;播种过稀,则浪费土地资源,降低产量。在播种过程中,要注意调整播种深度和密度,保证作物生长的合理性。同时加强田间管理,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第三章肥料施用技术3.1肥料种类与作用肥料是提供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重要物质,可分为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两大类。3.1.1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主要包括动物粪便、农作物秸秆、绿肥、城市污泥等。有机肥料的作用如下:(1)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2)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3)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4)减少化肥用量,减轻环境污染。3.1.2无机肥料无机肥料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无机肥料的作用如下:(1)快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2)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3)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环境;(4)部分无机肥料具有改良土壤结构的作用。3.2施肥方法与原则3.2.1施肥方法施肥方法主要有基肥、追肥、叶面喷施等。(1)基肥:在播种或移栽前,将肥料施入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基础养分;(2)追肥: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根据植物生长需求,适时施入肥料;(3)叶面喷施:将肥料溶液喷施在植物叶面上,迅速补充植物所需养分。3.2.2施肥原则(1)因土施肥:根据土壤类型、肥力状况和植物需求,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用量;(2)因作物施肥:根据作物种类和生育期,确定施肥时期和施肥量;(3)因季节施肥: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施肥时期和施肥量;(4)科学施肥:遵循施肥技术规范,保证肥料有效利用,减轻环境污染。3.3肥料施用量与时期3.3.1肥料施用量肥料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求、肥料种类和作物生育期等因素确定。一般来说,氮肥施用量占作物总吸收量的60%左右,磷肥施用量占30%左右,钾肥施用量占10%左右。3.3.2施肥时期施肥时期应根据作物生育期和肥料特性来确定。一般来说,基肥应在播种或移栽前施入,追肥应在作物生长关键期施入,叶面喷施则可视作物需求适时进行。具体施肥时期还需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作物生长状况进行调整。第四章灌溉与排水技术4.1灌溉制度与方式灌溉制度是指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特性、气象条件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灌溉方案,以实现作物高产高效的目标。灌溉方式主要包括地面灌溉、喷灌和滴灌等。4.1.1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是传统的灌溉方式,包括沟灌、畦灌和淹灌等。这种方式适用于平原地区和土壤渗透性较差的地区。其优点是设备简单、投资较低,缺点是灌水均匀性较差,易造成土壤侵蚀和盐碱化。4.1.2喷灌喷灌是将水通过喷头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均匀地洒在作物上的灌溉方式。喷灌适用于山地、丘陵和坡地等地区。其优点是灌水均匀,减少土壤侵蚀,缺点是设备投资较高,受风影响较大。4.1.3滴灌滴灌是通过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以点滴形式供给水分的灌溉方式。滴灌适用于经济作物、蔬菜和花卉等。其优点是灌水均匀,节省水资源,缺点是设备投资较高,对水质要求较高。4.2灌溉水量与时间4.2.1灌溉水量灌溉水量的确定应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储水量、降水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来说,灌溉水量应满足以下条件:(1)保证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2)避免土壤盐碱化和土壤侵蚀;(3)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益。4.2.2灌溉时间灌溉时间的确定应根据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土壤湿度、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安排。一般来说,以下阶段是灌溉的关键时期:(1)播种前灌水,以保证种子发芽和出苗;(2)苗期灌水,以促进作物生长;(3)开花结果期灌水,以保证产量和品质;(4)收获前灌水,以减轻收获难度。4.3排水方法与措施4.3.1排水方法排水方法主要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两种。(1)地表排水:通过沟渠、畦沟等设施,将土壤表层积水排除。适用于平原地区和土壤渗透性较好的地区。(2)地下排水:通过暗管、渗井等设施,将地下水位降至适宜范围。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渗透性较差的地区。4.3.2排水措施(1)改善土壤结构:通过深翻、客土改良、施用有机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渗透性,促进水分下渗。(2)合理调整作物布局:根据土壤类型和水分条件,合理调整作物布局,避免重茬、连作。(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土壤蒸发;适时中耕,提高土壤透气性。(4)完善排水设施:定期检查、维修排水设施,保证排水畅通。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灌溉与排水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水分条件。第五章病虫害防治技术5.1病虫害识别与诊断5.1.1病害识别病害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识别病害是防治工作的第一步。病害识别主要包括症状观察、病原体检测和病害诊断三个环节。(1)症状观察:通过对植株的形态、颜色、生长状况等方面的观察,发觉异常情况,为病害识别提供初步依据。(2)病原体检测:采用实验室检测方法,如显微镜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确定病原体的种类。(3)病害诊断:结合症状观察和病原体检测结果,对病害进行确诊。5.1.2虫害识别虫害识别主要包括害虫种类鉴定、危害程度评估和防治指标制定三个方面。(1)害虫种类鉴定: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确定害虫种类。(2)危害程度评估:根据害虫发生数量、危害范围、危害程度等因素,评估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3)防治指标制定:根据害虫危害程度和防治成本,制定合理的防治指标。5.2防治方法与策略5.2.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通过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优化栽培技术等手段,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具体措施包括:(1)轮作倒茬:合理轮作,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累积。(2)种子处理:选用抗病、抗虫品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3)合理施肥:保持土壤养分平衡,增强植株抗病虫害能力。(4)水分管理:合理灌溉,避免田间积水,降低病害发生风险。5.2.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具体方法包括:(1)高温灭虫:利用高温杀死害虫。(2)阻隔法:设置防虫网、遮阳网等,阻止害虫侵入。(3)诱杀法: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等特性,诱杀害虫。5.2.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因子,如天敌、病原微生物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具体方法包括:(1)以菌治虫: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2)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3)植物源农药:利用植物提取物防治病虫害。5.2.4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在化学防治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2)合理用药,避免盲目用药。(3)轮换用药,延缓害虫抗药性发展。(4)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5.3药剂使用与安全5.3.1药剂选用药剂选用应根据病虫害种类、防治对象、防治时期等因素进行。具体要求如下:(1)针对性强:选择对防治对象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2)安全环保:选择对环境友好、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的药剂。(3)经济合理:根据防治成本和防治效果,选择经济合理的药剂。5.3.2药剂使用技术药剂使用技术包括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式等。具体要求如下:(1)用药量:按照药剂推荐用量使用,避免过量或不足。(2)用药次数:根据防治对象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效果,确定合理的用药次数。(3)用药方式:选择合适的施药方法,如喷雾、喷粉、灌根等。5.3.3药剂安全使用药剂安全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遵守农药使用操作规程,保证人身安全。(2)避免农药污染环境,减少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3)加强药剂储存和管理,防止误食、误用等发生。(4)药剂废弃物应妥善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第六章农业种植环境调控6.1温湿度控制在农业种植过程中,温湿度的控制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合理调控温湿度,可以优化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品质。6.1.1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各异,因此,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合理调整温度。(1)保温措施:在低温季节,采取保温措施,如搭建保温棚、覆盖地膜等,以保持作物生长所需的温度。(2)降温措施:在高温季节,采取降温措施,如喷水、遮阳等,以避免高温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6.1.2湿度控制湿度对于作物的生长也具有重要意义。适宜的湿度有利于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但过高的湿度会导致病害的发生。(1)增湿措施:在干燥季节,采取增湿措施,如喷水、湿帘等,以提高空气湿度。(2)降湿措施:在潮湿季节,采取降湿措施,如通风、排水等,以降低空气湿度。6.2光照与通风管理光照和通风是影响作物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合理调控光照和通风,可以促进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6.2.1光照管理(1)光照强度:不同作物对光照强度的需求不同,应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调整光照强度。(2)光照时间: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以促进作物生长。但过长的光照时间会导致作物生长过旺,影响产量和品质。6.2.2通风管理通风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环境,降低空气湿度,防止病害的发生。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天气状况,合理调整通风时间和次数。(1)自然通风: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的开口,实现自然通风。(2)强制通风:采用风机等设备,实现强制通风。6.3土壤管理与改良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土壤管理与改良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6.3.1土壤管理(1)土壤水分管理:合理控制土壤水分,保持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2)土壤养分管理:合理施用肥料,保持土壤养分平衡。6.3.2土壤改良(1)土壤结构改良:采用深翻、旋耕等方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2)土壤酸碱度改良:通过施用石灰、石膏等物质,调整土壤酸碱度,使之适应作物生长需求。(3)土壤污染治理:采取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措施,治理土壤污染,保障作物生长安全。第七章农业种植机械化7.1农业机械化概述农业机械化是指利用各种农业机械代替人力、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机械化包括种植、施肥、灌溉、收割、运输等各个环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农业机械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2农业机械选择与使用7.2.1农业机械选择原则(1)适应性: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条件、作物种类、土壤类型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农业机械。(2)高效性:优先选择效率高、作业质量好的农业机械。(3)可靠性:选择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的农业机械。(4)经济性: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较低的农业机械。7.2.2农业机械使用要点(1)操作规范:严格按照农业机械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保证作业质量。(2)维护保养:定期对农业机械进行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3)安全防护:在使用农业机械过程中,注意人身安全,防止发生。(4)技术培训:对农业机械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7.3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7.3.1智能化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化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农业机械能够实现自动导航、故障诊断、作业数据采集等功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7.3.2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对农业机械的实时监控、调度和管理。7.3.3绿色环保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农业机械化成为发展趋势。新型环保农业机械具有低排放、低噪音、节能等特点,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7.3.4个性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正逐步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的需求,个性化农业机械应运而生。如定制化、多功能化等,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种植的需求。7.3.5跨界融合农业机械化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如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将为农业机械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例如,无人驾驶农业机械、太阳能农业机械等。第八章农业种植信息化8.1农业信息技术概述农业信息技术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采集、处理、传递和利用的过程。农业信息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主要包括农业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储、分析和应用等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农业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持。8.2农业信息采集与处理8.2.1农业信息采集农业信息采集是农业信息技术的基础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资源信息采集:包括土壤、气候、水资源、植被等自然资源的调查与监测。(2)农业生产信息采集:包括种植面积、产量、品质、病虫害、农技推广等信息。(3)农业市场信息采集:包括农产品价格、市场供需、贸易状况等。(4)农业政策信息采集:包括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农业法律法规等。8.2.2农业信息处理农业信息处理是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挖掘和利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去噪、去重、缺失值处理等,保证信息的准确性。(2)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数据挖掘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发觉规律和趋势。(3)模型构建:根据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4)结果展示:将处理后的信息以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便于用户理解和应用。8.3农业信息服务与应用8.3.1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服务是指将处理后的农业信息传递给用户,以满足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的需求。农业信息服务的主要形式包括:(1)农业信息网站:提供在线查询、发布、交流等服务。(2)农业信息APP: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移动端信息服务。(3)农业信息推送:根据用户需求,定期推送相关农业信息。(4)农业专家咨询:提供在线专家咨询服务,解答用户疑问。8.3.2农业信息应用农业信息应用是将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过程。农业信息应用的主要领域包括:(1)农业生产管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2)农业病虫害防治:利用信息技术,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制定防治措施。(3)农业市场预测:通过分析市场信息,预测农产品价格走势,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4)农业政策宣传:利用信息技术,宣传农业政策,提高农民政策知晓度。(5)农业科技推广:运用信息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民科技水平。第九章农业种植可持续发展9.1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障农业生产稳定、提高农产品质量与产量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农业可持续发展旨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资源利用高效: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土地、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投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2)生态环境保护: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3)农村经济繁荣:通过发展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4)社会公平与稳定:保障农民利益,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9.2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建设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区域资源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宜的种植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采用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等绿色生产技术,降低化学物质投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3)农田保护与改良:加强农田保护,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生产力。(4)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钙锌热稳定剂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市场十三五规划及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 2025年投标员实习报告撰写与实习评估反馈合同3篇
- 2025年新年健身中心场地租赁合同3篇
- 2025年抖音内容创作与推广合同2篇
- 2025年度版权共同开发合同权益分配补充协议2篇
- 2024版灌装合同书参考
- 2024版运输货物委托合同书
- 2025年探矿权转让及矿产勘查成果分享合同样本3篇
- 2024甲级写字楼保洁服务承包合同
- 2024年日语培训机构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年公安机关理论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基础题)
- 历史-广东省大湾区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卷和答案
- 2024年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
- 2023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设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 考级代理合同范文大全
- 2024解析:第三章物态变化-讲核心(原卷版)
- DB32T 1590-2010 钢管塑料大棚(单体)通 用技术要求
- 安全行车知识培训
- 2024年安徽省高校分类对口招生考试数学试卷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