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三农工作指南书_第1页
新时代三农工作指南书_第2页
新时代三农工作指南书_第3页
新时代三农工作指南书_第4页
新时代三农工作指南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代三农工作指南书TOC\o"1-2"\h\u13915第一章新时代三农工作概述 2115731.1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2306171.2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 312738第二章农业现代化建设 312082.1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3243692.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437552.3农业产业化经营 422721第三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5290223.1土地制度改革 54093.2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5180873.3农村金融改革 519054第四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6270604.1农村交通设施建设 6250294.2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6140394.3农村能源设施建设 6764第五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7294215.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7170685.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7242345.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727441第六章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8239496.1农村教育体系建设 8210776.2农村卫生体系建设 854626.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96516第七章农村扶贫开发 9210327.1农村扶贫政策与措施 950077.2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 1073617.3农村扶贫与社会保障 1010536第八章农村社会治理 1170218.1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创新 1140668.2农村法治建设 11234588.3农村社会治安 117224第九章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 11208369.1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11260539.1.1挖掘和保护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各级应加强对农村传统文化的调查、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对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整理和传承。 127399.1.2强化农村文化教育。将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培养青少年对农村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使其成为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 12314759.1.3推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在保持农村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将其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创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使之更具活力。 12189329.1.4发挥农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应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促进乡村治理、提升乡村品质等方面的作用。 1218099.2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1287799.2.1培育农村文化产业市场主体。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农村文化产业开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1297559.2.2优化农村文化产业布局。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农村文化产业布局,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12293529.2.3加强农村文化产业政策支持。落实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2152869.2.4提升农村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培育农村文化产业创新型人才,推动农村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12287619.3农村文化市场管理 1238969.3.1完善农村文化市场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法规,明确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职责和任务,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提供法制保障。 12306439.3.2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加大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农村文化市场秩序。 13155339.3.3培育农村文化市场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市场经营活动,提高农村文化市场经营水平。 13188039.3.4提升农村文化市场服务质量。优化农村文化产品供给,丰富农村文化市场服务内容,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1319250第十章新时代三农工作保障措施 132360110.1政策法规保障 133153410.2资金投入保障 131081610.3人才培养与引进保障 13第一章新时代三农工作概述1.1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背景与意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新时代三农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业现代化、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充分发挥农村经济的基石作用。(2)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发展差距较大,迫切需要推进农村改革,实现农村全面发展。(3)农民福祉的提升需求。农民是国家的基石,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障农民权益,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4)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2)有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3)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4)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1.2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3)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4)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激发农村发展活力。(5)保障农民权益。加强农民权益保护,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民全面发展。(6)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安全。(7)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通过以上任务的实施,新时代三农工作将有力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第二章农业现代化建设2.1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动力。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在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为了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研发能力。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技术创新链。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环境,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农业科技人才,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2.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主要表现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过大,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发展不足。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应采取以下措施: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合理调整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粮食生产。加大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发展力度,提高农业附加值。发展蔬菜、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以及中药材、花卉等特色农业,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农业产业链。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等产业,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份额。2.3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环节。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以下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措施: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带领农民增收。加强农民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提高农民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地位和收益。推进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解决农业融资难题。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助力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三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1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在新时代,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健全土地产权制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制度。保障农民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合理确定征收补偿标准,规范征收程序,保证农民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利益不受侵害。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证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摸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3.2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明确农村各类产权的权属关系,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明确资产权属,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制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流转、继承等权利,提高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水平。深化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推动农村各类产权流转交易,促进农村资源优化配置。3.3农村金融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旨在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强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服务能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针对农村特点和农民需求,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金融产品,如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产品期货等,降低农村金融服务门槛。加强农村金融监管。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监管体系,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通过以上措施,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将不断深化,为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四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4.1农村交通设施建设农村交通设施建设是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村地区交通便捷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交通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农村公路、桥梁、码头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与改善。农村公路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交通需求等因素,科学规划农村公路网络,提高农村公路密度和通行能力。桥梁建设要注重安全性和实用性,保证桥梁满足当地交通需求,同时兼顾景观与环境保护。码头建设应结合水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提高码头吞吐能力和服务水平。4.2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是保障农村水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的关键环节。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灌溉、排水、供水、防洪等工程。在灌溉方面,要优化灌溉布局,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排水工程要注重解决农田积水和内涝问题,保障农作物生长。供水工程要保证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提高供水质量。防洪工程要结合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加强江河治理,提高防洪能力。4.3农村能源设施建设农村能源设施建设是推进农村能源革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农村能源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供应网络优化等方面。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要加大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提高农村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能源供应网络优化方面,要完善农村电网,提高农村电力供应能力和稳定性,同时推进农村能源互联网建设,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配置。农村能源设施建设还要注重能源节约和环保,推广绿色建筑和低碳生活,提高农村居民能源利用效率,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五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5.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我国一直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保证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2)政策规划。国家层面制定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3)政策引导。各级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农民和企业积极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5.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废弃物处理。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技术,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保障农村水环境质量。(4)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水平。(5)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等生态修复工程,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5.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生活质量;另,农村经济发展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资金、技术支持。为了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低碳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2)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推广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4)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网络,加大对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保证农村生态环境安全。第六章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6.1农村教育体系建设农村教育体系建设是新时代三农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教育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保障农村教育经费稳定增长。(2)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教育条件。(3)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创新农村教育模式,提高农村教育质量。(4)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具体措施包括:(1)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提升计划,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和质量。(2)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3)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助力农村产业发展。(4)促进农村成人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终身学习能力,助力乡村振兴。6.2农村卫生体系建设农村卫生体系建设是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其目标在于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农村卫生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2)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3)推进农村卫生改革,创新农村卫生服务模式,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质量。(4)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覆盖率。(2)推进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效率。(3)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4)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6.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其目标在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社会保障公平,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3)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4)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宣传,提高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意识。具体措施包括:(1)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待遇。(2)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3)推进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待遇。(4)加强农村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提高农村居民社会福利水平。第七章农村扶贫开发7.1农村扶贫政策与措施农村扶贫工作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制定了一系列扶贫政策与措施,旨在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完善扶贫政策体系。我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制定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包括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这些政策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扶贫体系,为农村扶贫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实施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农村扶贫工作的核心,要求精确识别贫困人口,精确制定扶贫措施,精确跟踪扶贫效果。通过建立扶贫大数据平台,实现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保证扶贫政策精准发力。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我国持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保证扶贫工作的资金需求。同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扶贫资金真正用到贫困人口身上。7.2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是新时代我国农村扶贫工作的总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相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产业兴旺,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鼓励贫困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绿色、生态、可持续的产业,助力贫困人口脱贫。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攻坚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贫困地区提供发展条件。人才培育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人才培育,通过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实施农村教育扶贫工程,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持。7.3农村扶贫与社会保障农村扶贫与社会保障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有利于减轻贫困程度,促进脱贫攻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保障投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保证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加强农村扶贫与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将农村扶贫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相结合,实现贫困人口的全面保障。如对贫困家庭实施医疗救助,保证贫困人口就医有保障。发挥社会组织在扶贫与社会保障中的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扶贫与社会保障工作,通过公益项目、志愿服务等形式,为贫困人口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助力脱贫攻坚。第八章农村社会治理8.1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是新时代农村工作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农村人口流失、农村空心化、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等。为应对这些问题,必须推进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创新。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组织的领导作用,保证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全面贯彻。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保障农民民主权利。要推动农村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发挥其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8.2农村法治建设农村法治建设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村法治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法治观念尚未深入人心,法治体系尚不完善。为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治意识,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二是完善农村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农村法治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法治工作水平。四是深化农村法治领域改革,推进农村法治化进程。8.3农村社会治安农村社会治安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活安宁和社会稳定。当前,农村社会治安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农村犯罪案件增多、农村黑恶势力滋生等。为加强农村社会治安,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社会治安网络,提高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二是严厉打击农村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农村黑恶势力,维护农村社会秩序。三是加强农村治安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治安工作水平。四是深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安格局。第九章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9.1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承载着民族的精神血脉。在新时代三农工作中,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9.1.1挖掘和保护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各级应加强对农村传统文化的调查、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对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整理和传承。9.1.2强化农村文化教育。将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培养青少年对农村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使其成为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9.1.3推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在保持农村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将其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创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使之更具活力。9.1.4发挥农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应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促进乡村治理、提升乡村品质等方面的作用。9.2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是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9.2.1培育农村文化产业市场主体。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农村文化产业开发,发挥市场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