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领域扶贫工作案例分享TOC\o"1-2"\h\u29908第一章:扶贫工作概述 2270941.1 215855第二章:扶贫政策制定 3156111.1.1背景分析 3204151.1.2调研内容 386821.1.3调研方法 475441.1.4政策制定原则 4246561.1.5政策制定过程 451681.1.6政策宣传与培训 4277811.1.7政策落实 530911.1.8政策评估与调整 526227第三章:农业产业扶贫 5215441.1.9产业发展背景 5237401.1.10产业发展目标 5136561.1.11产业发展措施 5241111.1.12农业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6283101.1.13农业技术培训内容 6296441.1.14农业技术培训方式 6315761.1.15农业技术培训效果评估 6122521.1.16农产品市场开拓的意义 6160651.1.17农产品市场开拓策略 689491.1.18农产品市场开拓措施 716678第四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7199271.1.19规划原则 7232691.1.20规划内容 780751.1.21施工准备 8160231.1.22施工过程 8187351.1.23维护原则 897611.1.24维护内容 815690第五章:农村教育扶贫 816709第六章:农村医疗扶贫 107841第七章:农村电商扶贫 11147361.1.25政策扶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电商扶贫,为农村电商项目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11171301.1.26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完善农村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电商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1324741.1.27人才培训。组织开展农村电商培训,提高农民电商意识和技能,培养一批农村电商人才。 11204231.1.28政策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电商扶贫政策,提高社会对电商扶贫的认识和支持。 11268071.1.29平台选择。根据农村特点和扶贫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 12278911.1.30平台入驻。与电商平台合作,为农村企业提供入驻绿色通道,降低入驻门槛。 12236911.1.31产品策划。针对农村特色产品,进行包装、策划,提高产品竞争力。 1273081.1.32营销推广。利用电商平台资源,开展营销推广活动,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销量。 12258871.1.33售后服务。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保证消费者权益。 1248191.1.34拓宽销售渠道。电商平台为农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市场,降低了销售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 12204501.1.35促进产业升级。电商扶贫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 12288991.1.36增加就业机会。电商扶贫带动了农村电商产业链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助力脱贫攻坚。 12177301.1.37提升品牌影响力。电商平台推广农村特色产品,提升了产品品牌影响力,为贫困地区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1287491.1.38助力乡村振兴。电商扶贫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1215553第八章:生态扶贫 1223225第九章:扶贫资金管理 1429356第十章:扶贫工作总结与展望 15第一章:扶贫工作概述1.1我国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旨在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三农领域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在我国,扶贫工作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贫困问题仍然突出。尽管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贫困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贫困发生率较高,扶贫任务仍然艰巨。(2)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等问题日益凸显,导致部分农民陷入贫困。(3)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4)国家政策支持。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扶贫政策,为扶贫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二节:扶贫工作目标扶贫工作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贫困人口。通过扶贫政策的实施,保证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发展产业、增加就业等途径,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3)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4)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互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第三节:扶贫工作策略为实现扶贫工作目标,以下策略:(1)实施精准扶贫。以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发展特色产业。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3)加强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促进转移就业,拓宽增收渠道。(4)改善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5)完善政策体系。制定一系列扶贫政策,为扶贫工作提供有力支持。(6)创新扶贫方式。积极摸索市场、社会协同参与的扶贫模式,提高扶贫工作实效。第二章:扶贫政策制定第一节:政策调研1.1.1背景分析在开展三农领域扶贫工作过程中,政策调研是政策制定的基础。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我国高度重视扶贫政策的研究与实施。政策调研主要包括对贫困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贫困人口特征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1.1.2调研内容(1)自然环境调查:分析贫困地区的气候、地形、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2)社会经济状况调查:了解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劳动力状况、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3)贫困人口特征调查:研究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生活状况等,为政策制定提供针对性的建议。1.1.3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法:收集国内外关于扶贫政策的研究成果,总结经验教训。(2)实地考察法:深入贫困地区,实地了解贫困状况,与当地村民进行沟通交流。(3)数据分析法:利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揭示贫困地区的现状和问题。第二节:政策制定1.1.4政策制定原则(1)针对性原则: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需求的政策。(2)可行性原则:保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操作性强,达到预期效果。(3)整体性原则:将政策与国家宏观政策、地方政策相结合,形成统一的扶贫政策体系。1.1.5政策制定过程(1)政策需求分析:根据政策调研结果,分析贫困地区的发展需求和存在问题。(2)政策方案设计:结合国家政策和地方实际,设计具体的政策方案。(3)政策论证:组织专家对政策方案进行论证,保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4)政策制定:在论证的基础上,形成政策文件,报上级审批。第三节:政策实施1.1.6政策宣传与培训(1)政策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使贫困地区群众充分了解政策内容和要求。(2)培训工作:对基层干部、扶贫工作人员进行政策培训,提高政策执行能力。1.1.7政策落实(1)资金保障:保证扶贫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保障政策实施的需要。(2)项目实施:根据政策要求,实施扶贫项目,保证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得到有效改善。(3)监督检查:加强对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政策落到实处。1.1.8政策评估与调整(1)政策评估: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分析政策优缺点,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2)政策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政策内容,使之更加符合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第三章:农业产业扶贫第一节:产业发展规划1.1.9产业发展背景我国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扶贫逐渐成为农村扶贫的重要途径。产业发展规划是农业产业扶贫的基础,旨在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益,助力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1.1.10产业发展目标(1)优化产业结构:依据地区资源条件,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益、低污染的农业产业。(2)提升产业附加值:通过科技创新、产业链延伸,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3)促进农民增收:通过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4)实现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1.1.11产业发展措施(1)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地区实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任务。(2)加强政策扶持:完善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产业发展。(3)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推广绿色、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品质。(4)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产业集聚度,形成产业链条。第二节:农业技术培训1.1.12农业技术培训的重要性农业技术培训是农业产业扶贫的关键环节,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升农业产业技术水平,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1.1.13农业技术培训内容(1)基础技能培训: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基本技能。(2)高级技能培训:包括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信息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等。(3)农业政策法规培训:使农民了解国家农业政策、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1.1.14农业技术培训方式(1)现场教学:组织农民到田间地头、养殖场等地进行现场教学,直观传授技术。(2)集中授课:邀请农业专家进行集中授课,系统传授农业技术知识。(3)网络培训:利用互联网、手机等平台,开展线上农业技术培训。1.1.15农业技术培训效果评估(1)培训满意度:调查农民对培训内容的满意度,了解培训效果。(2)技术掌握程度:评估农民在培训后对农业技术的掌握程度。(3)产业发展效果:观察培训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评价培训成果。第三节:农产品市场开拓1.1.16农产品市场开拓的意义农产品市场开拓是农业产业扶贫的重要任务,旨在帮助贫困地区农产品走出地域限制,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农民收入。1.1.17农产品市场开拓策略(1)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知名度。(2)电商平台:利用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3)产业链延伸: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4)营销推广:加强农产品营销推广,提高市场占有率。1.1.18农产品市场开拓措施(1)政策扶持:完善农产品市场开拓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农产品市场开拓。(2)信息技术应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产品市场信息透明度。(3)产业链整合:加强农产品产业链整合,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4)市场营销培训:提升农民市场营销能力,助力农产品市场开拓。第四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节:基础设施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扶贫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规划合理性直接关系到项目实施的效果。在基础设施规划阶段,首先应充分了解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人口结构等,以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1.1.19规划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规划,保证项目实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2)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保证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3)整体布局原则:统筹考虑农村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1.1.20规划内容(1)道路交通规划:根据农村地形地貌、人口分布等因素,规划合理的道路网络,提高农村交通便捷性。(2)供水供电规划: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规划合理的供水供电设施,提高农村生活品质。(3)排水排污规划:加强农村排水排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4)信息化建设规划: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信息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第二节:基础设施施工基础设施施工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项目效果。在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规划要求,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1.1.21施工准备(1)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施工技能和安全意识。(2)设备选型:根据施工需求,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提高施工效率。(3)材料采购:严把材料质量关,保证施工所需材料符合国家标准。1.1.22施工过程(1)施工方案: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顺利进行。(2)施工进度:严格控制施工进度,保证项目按时完成。(3)质量控制:加强施工质量监管,保证项目质量符合要求。第三节:基础设施维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维护工作。基础设施维护不仅关系到使用寿命,还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1.1.23维护原则(1)预防为主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维护,预防设施损坏。(2)及时维修原则:发觉设施损坏,及时进行维修,保证设施正常运行。(3)持续改进原则: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基础设施维护方案。1.1.24维护内容(1)道路维护:定期检查道路状况,及时修补路面破损,保障道路畅通。(2)供水供电维护:定期检查供水供电设施,保证设施正常运行。(3)排水排污维护:定期清理排水排污管道,防止堵塞,保障农村环境卫生。(4)信息化建设维护:加强信息化设施维护,保证信息传播畅通无阻。通过以上措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有效保障,为农村扶贫工作提供坚实基础。第五章:农村教育扶贫第一节:教育扶贫政策教育扶贫政策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打破贫困代际传递,助力贫困地区早日脱贫。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扶贫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前教育阶段:实施农村学前教育营养改善计划,保障农村适龄儿童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2)义务教育阶段: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3)高中阶段: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实施资助政策,保证他们能够顺利完成高中教育。(4)高等教育阶段: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政策,降低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门槛。(5)职业教育: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投入,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助力农村产业升级。第二节: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整合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农村教育资源整合:(1)优化农村学校布局,提高学校规模和效益。(2)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3)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通过网络、图书、教学设备等手段,促进城乡教育资源互动。(4)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5)开展农村教育扶贫项目,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第三节:教育扶贫成果评估教育扶贫成果评估是检验农村教育扶贫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对农村教育扶贫成果的评估指标:(1)学前教育普及率:评估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反映教育扶贫政策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实施效果。(2)义务教育巩固率:评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巩固情况,反映教育扶贫政策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实施效果。(3)高中阶段教育升学率:评估农村高中阶段学生升学情况,反映教育扶贫政策在高中阶段的实施效果。(4)大学生就业率:评估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情况,反映教育扶贫政策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实施效果。(5)职业教育培训覆盖率:评估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反映教育扶贫政策在职业教育阶段的实施效果。通过对以上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农村教育扶贫工作的成效,为政策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第六章:农村医疗扶贫第一节:农村医疗现状我国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村医疗问题逐渐成为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当前,农村医疗现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在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分布相对较少,医疗设施和医疗人才主要集中在乡镇卫生院,而村卫生室的条件相对简陋。(2)医疗服务能力有限:由于医疗资源匮乏,农村医疗服务能力有限,尤其是在专业技术人员、医疗设备和药品等方面存在较大缺口。(3)农村居民健康意识有待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相对较低,对预防保健的认识不足,导致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4)因病致贫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农村居民医疗负担较重,一旦家庭成员患上重大疾病,很容易导致家庭陷入贫困。(5)政策支持逐步加强: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医疗的投入,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农村医疗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第二节:农村医疗服务提升为了改善农村医疗服务状况,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卫生室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医疗服务条件。(2)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通过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农村医疗服务能力。(3)推广远程医疗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让农村居民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4)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完善农村药品供应体系,保证农村居民用药安全、有效、便捷。(5)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三节:农村医疗保障农村医疗保障是农村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保证农村居民得到基本医疗保障。(2)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减轻农村居民医疗负担。(3)强化政策衔接:加强农村医疗保障政策与其他扶贫政策的衔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村扶贫工作。(4)创新医疗保障模式:积极摸索适合农村特点的医疗保障模式,如互助合作医疗、商业保险等。(5)加强监管和服务: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监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农村居民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第七章:农村电商扶贫第一节:电商扶贫政策我国高度重视农村电商扶贫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电商扶贫政策。这些政策旨在发挥电子商务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助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以下是电商扶贫政策的主要内容:1.1.25政策扶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电商扶贫,为农村电商项目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1.1.26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完善农村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电商发展创造有利条件。1.1.27人才培训。组织开展农村电商培训,提高农民电商意识和技能,培养一批农村电商人才。1.1.28政策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电商扶贫政策,提高社会对电商扶贫的认识和支持。第二节:电商平台搭建电商平台搭建是农村电商扶贫的关键环节。以下是电商平台搭建的主要步骤:1.1.29平台选择。根据农村特点和扶贫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1.1.30平台入驻。与电商平台合作,为农村企业提供入驻绿色通道,降低入驻门槛。1.1.31产品策划。针对农村特色产品,进行包装、策划,提高产品竞争力。1.1.32营销推广。利用电商平台资源,开展营销推广活动,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销量。1.1.33售后服务。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保证消费者权益。第三节:电商扶贫成效电商扶贫在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1.34拓宽销售渠道。电商平台为农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市场,降低了销售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1.1.35促进产业升级。电商扶贫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1.1.36增加就业机会。电商扶贫带动了农村电商产业链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助力脱贫攻坚。1.1.37提升品牌影响力。电商平台推广农村特色产品,提升了产品品牌影响力,为贫困地区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1.1.38助力乡村振兴。电商扶贫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第八章:生态扶贫第一节:生态扶贫理念生态扶贫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一种扶贫方式。生态扶贫理念强调以下几点:(1)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在扶贫工作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保证扶贫项目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2)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助力贫困人口增收。(3)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在扶贫产业发展中,注重生态建设,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4)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在生态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生态扶贫项目落地生根。第二节:生态扶贫措施(1)生态补偿政策。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对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给予资金支持,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态保护意识。(2)生态产业发展。鼓励贫困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3)生态就业扶贫。组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保护项目,如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4)生态移民。对于生态环境恶劣、不具备生存条件的贫困地区,实施生态移民政策,将贫困人口转移到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5)生态科技扶贫。推广先进适用的生态技术,提高贫困地区的生态建设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第三节:生态扶贫成果(1)生态环境改善。通过生态扶贫项目的实施,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贫困人口收入增加。生态扶贫项目为贫困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助力脱贫致富。(3)产业发展壮大。生态扶贫推动了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特别是绿色产业的发展,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4)生态意识提高。生态扶贫工作的开展,使贫困地区的生态意识得到提高,为生态环境保护奠定了基础。(5)社会效益显著。生态扶贫项目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贫困地区的社会效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贡献。第九章:扶贫资金管理第一节:扶贫资金来源扶贫资金的来源是多渠道、多层次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扶贫资金:这是我国扶贫资金的主要来源,主要用于支持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2)地方财政扶贫资金:地方财政根据的扶贫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扶贫工作。(3)国际援助:国际组织、外国及民间组织提供的扶贫援助资金,也是我国扶贫资金的重要来源。(4)社会捐赠: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捐赠方式,为扶贫事业提供资金支持。(5)金融机构扶贫贷款:金融机构根据国家政策,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优惠贷款。(6)政策性扶贫债券:通过发行政策性扶贫债券,筹集资金用于扶贫项目。第二节:扶贫资金分配扶贫资金的分配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贫困程度:根据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和贫困人口数量,合理分配扶贫资金。(2)扶贫项目:根据扶贫项目的性质、规模、效益和资金需求,合理分配扶贫资金。(3)地区差异: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等因素,合理分配扶贫资金。(4)政策导向:根据国家扶贫政策和战略,有针对性地分配扶贫资金。(5)绩效评价:根据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论与创新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产品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2024年体育自评结果
- 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生产运作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安大学兴华学院《瑜伽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餐饮文化与创新模板
- 双十一医保新品发布
- 专业基础-房地产经纪人《专业基础》模拟试卷5
- 三年级学习导向模板
- 气候变迁与寒露模板
-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技术
- 污水处理厂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 春节值班安全教育培训
- 舌咽神经痛演示课件
- 子宫内膜癌业务查房课件
- 社会学概论课件
- 华为经营管理-华为的研发管理(6版)
- C及C++程序设计课件
-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随机选点记录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申请书样本
- 湖南省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部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