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 初中 语文 学考复习《专题八 实 用性(说明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件_第1页
2025版 初中 语文 学考复习《专题八 实 用性(说明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件_第2页
2025版 初中 语文 学考复习《专题八 实 用性(说明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件_第3页
2025版 初中 语文 学考复习《专题八 实 用性(说明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件_第4页
2025版 初中 语文 学考复习《专题八 实 用性(说明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八

实用性(说明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63分)【说明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编钟——中国古代乐器之王王清雷

①编钟,是中国古代一种由青铜制成、成编使用、具有固定音高的旋律性打击乐器,依形制可分为镈、甬钟和钮钟3种。在众多古代乐器中,编钟规模最为庞大,铸造工艺极其复杂,音域十分宽广,尚没有乐器可与之媲美,因此被誉为“中国古代乐器之王”。3000年掠影

②古人将青铜称为“金”,因为刚铸造出的青铜器其实是金色的,它们变为我们现在常见的青绿色,是因为长期在土壤中经受了氧化、腐蚀等化学反应。商周时期,中原地区铜矿资源稀缺,编钟造价高昂,它与编磬(一种打击乐器,多由石灰岩制成)一起成了当时贵族身份等级的象征,并以此形成了乐悬制度(周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周礼》中有对其的具体规定)。

③例如,曾侯乙(战国早期诸侯国之一曾国的君主,名乙,等级为侯)墓中钟磬的摆放方式,便遵循了《周礼》中对诸侯“轩悬”的规定。曾侯乙编钟在被发现时,被摆列于椁室的西壁和南壁,而另一套编磬则被摆列于椁室的北面。

④编钟盛于东周时期,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编钟。秦汉时期,编钟的发展步入衰退期,虽在海昏侯墓、南越王墓等墓葬中发现了编钟,但出土的编钟数量骤减。接下来,各个朝代墓葬中,编钟已经变得罕见。到清代时,清统治者铸造出了奢侈、华丽的纯金编钟,但测音结果表明,绝大部分清代的编钟五音不调,已经成了单纯的礼仪乐器。精细的铸造

⑤周朝铸造编钟使用陶范法。简单来说,就是使用陶泥塑出编钟内、外两层泥模,称为内范和外范,将这两层合到一处后,向缝隙中灌入熔化的青铜液,待熔液冷却、凝固,敲碎外范,掏出内范,所铸编钟便成形了。

⑥编钟铸造工艺极其复杂,从陶范中取出编钟后,还要对其进行清沙、抛光、整形、调音等流程。从出土的编钟陶范来看,其工艺考究、纹饰繁缛细密。其中甬钟的铸型最为复杂,一件钟的铸型甚至需要136块范。

⑦编钟的铸造过程汇塑、雕、刻、镂、髹(指用漆涂在器物上)、画、嵌、错等多种技法于一堂,其制作工艺之精美,是其他古代乐器无法比拟的。一

⑧通过对大量出土的编钟进行研究后发现,先秦的乐师在编钟铸造方面已经掌握了专业的音乐知识与技术。其中,“一钟双音”是编钟最核心的音乐技术,也代表当时世界音乐领域科技的最高水平。

⑨所谓“一钟双音”,就是指可以在一件编钟上敲击出两个乐音,它们分别被称作正鼓音和侧鼓音。编钟通常为合瓦形,就像两个瓦片扣在一起,其侧面的结合处向外拱起。编钟可以发出“一钟双音”,正是因为这个形状对双音性能造成了影响。宽广的音域

⑩商代的镈,还没有成编。到了西周早期,开始出现一套5件的编钟,但其音列仅有宫—角—徵—羽4声(中国传统五声音阶名称)。西周晚期,出现了一套16件规模的编钟,但其音列仍然没有构成五声音阶。

⑪春秋时期,编钟高速发展,规模和性能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如曾侯乙编钟,其一套的规模已达到了65件,整架编钟重约4.5吨,除了可演奏七声音阶外,还可以演奏半音阶,音域横跨5个八度又1个大二度,其乐器性能的高度难以跨越。编钟的重响

⑫“让文物活起来”,一直是文博考古界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们完全可以用那些音列完整、音高准确的编钟演奏古今中外的乐曲,让这些静态的文物“活”起来。

⑬世界上有如此之多的国家和族群,目前,却只有中国能聆听属于自己的、2000多年前的礼乐重器的乐音,在阵阵旋律声中,中国辉煌的古代音乐文化正熠熠生辉。

⑭编钟,中国一项非常重要的音乐文化遗产。进入21世纪,编钟正成为传播华夏音乐文化、弘扬中国礼乐文明的光荣使者,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舞台上散发出璀璨的光芒!(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4年第7期,有改动)1.(3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A.编钟之所以被誉为“中国古代乐器之王”,是因为在众多古代乐器中,其规模最为庞大,铸造工艺极其复杂,音域十分宽广,尚没有乐器可与之媲美。B.从秦汉时期的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编钟的事实中,可见编钟盛于秦汉时期。C.曾侯乙编钟,其一套的规模已达到了65件,乐器性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D.进入21世纪,编钟正成为传播华夏音乐文化、弘扬中国礼乐文明的光荣使者。2.(3分)下列对文本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A.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中国古代编钟。B.第③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意在说明编钟是当时贵族身份等级的象征,并以此形成了乐悬制度。C.第⑪段中,“整架编钟重约4.5吨”中的“约”字体现了本文用语的准确与严谨。D.本文是介绍中国古代编钟的,在介绍了编钟的历史发展、铸造工艺、音乐技术特点后内容已经完备,所以第五部分《编钟的重响》完全可以删除。3.(3分)某博物馆征集“让编钟‘活’起来”的建议,请结合本文内容和生活实际提出你的建议。[答案]

示例:①举办编钟音乐会,邀请专业的音乐家使用复原的编钟演奏古典音乐作品,甚至尝试改编一些现代音乐,以展示编钟的独特魅力。②在博物馆设立编钟互动体验区,让参观者可以通过模拟软件或小型复制品体验敲击编钟的乐趣,了解其发声原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蛋白质也有“寿命”吗?杨

①蛋白质的重要性决定了它的“生”与“死”都是细胞不可或缺的生理过程。

②【甲】在细胞中,蛋白质是由核糖体根据编码它们的信使RNA序列合成的。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个氨基酸都由三个碱基组成的密码子来编码。例如,赖氨酸的密码子可以是三个腺嘌呤,用缩写表示就是AAA。不过,蛋白质并不只是氨基酸序列的线性连接,它们还会经历折叠过程,形成具有复杂结构和功能的三维最终产物。人体是一个动态系统,细胞中总有一些蛋白质处于被降解的过程,即“死去”的过程。被降解的蛋白质会变为其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随后,这些氨基酸会被重新使用,再次合成新的蛋白质。

③为什么蛋白质一定要经历“生死轮回”呢?合成一个蛋白质后,就让细胞“用一辈子”,不是更好吗?【乙】比如,只要细胞活着就一直用这个蛋白质,如果细胞分裂成两个,蛋白质的浓度降低了一半,就合成新的蛋白质来补充这个缺口。显然,这种方法更节约能量,为什么要将合成好的蛋白质又降解掉呢?

④蛋白质必须经历“生死轮回”,其实背后有多种原因。首先,蛋白质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例如,在细胞中,蛋白质可能会经历氧化或其他化学反应,导致其氨基酸侧链受损。其次,蛋白质虽然经过折叠形成特定的三维结构(即构象),但其构象并非一成不变。然而,构象发生改变的蛋白质可能不具备正常功能,甚至会发生聚集,导致细胞损伤。总之,随着时间的流逝,蛋白质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细胞必须适时降解它们,以便合成新的蛋白质。

⑤细胞要降解蛋白质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些蛋白质的功能是暂时的。【丙】比如,细胞目前的生长阶段需要合成某种化学物质,所以需要一种酶(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来负责这一化学物质的合成;一旦该生长阶段结束,细胞就不再需要这种酶,它就会被降解掉。此外,有些蛋白质被降解还与细胞增殖调控密切相关——机体会通过降解蛋白质防止细胞过度增殖。因此,细胞通过不断降解蛋白质,同时合成新的蛋白质,一方面能保证蛋白质都处在“保质期”内,另一方面可以时刻维持当前所需的蛋白质种类。尽管这种做法看起来很浪费,但实际上是维持蛋白质动态平衡的有效手段。

⑥由于蛋白质的“死”对于细胞的“生”非常重要,细胞演化出了多种方法来处理掉它不需要的蛋白质。然而,如果这些途径受阻,细胞的生存就可能受到威胁。【丁】例如,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堆积可能导致蛋白质聚集,进而导致细胞损伤。这类细胞损伤与多种疾病有关,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此外,如果与调控细胞增殖相关的蛋白质没有根据需要被及时降解,有可能给细胞过多的增殖信号,从而导致癌症。因此,通过药物干预蛋白质降解过程,抑制或诱导细胞降解特定蛋白质,都可以为医学界提供治疗疾病的新思路。(选自《百科知识》2024年第2期,有改动)4.(3分)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说明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A.文题“蛋白质也有‘寿命’吗?”既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蛋白质的寿命”,又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B.本文的说明顺序与《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类似,都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理。C.人体细胞中总有一些蛋白质处于被降解的过程,被降解后的蛋白质会变成氨基酸排出体外。D.文章的语言兼严谨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如第④段加点词“可能”体现严谨性特点,第⑤段加点词“保质期”体现生动性特点。5.(3分)某同学就说明方法和作用的角度对文中四处画线句子作了批注,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BA.甲——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介绍细胞中的蛋白质的构成特点。B.乙——运用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如”是打比方,“两个”“一半”等具体数字用来说明假设情形。C.丙——运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举用细胞生长合成前后的情况并进行比较,说明有些蛋白质的功能是暂时的特点。D.丁——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细胞处理不需要的蛋白质受阻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6.(3分)蛋白质要经历“生死轮回”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答案]

①蛋白质有一定的“使用寿命”;②构象发生改变的蛋白质可能不具备正常功能,甚至会发生聚集,导致细胞损伤;③有些蛋白质的功能是暂时的。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星舰”第五次试飞!SpaceX为何要用“筷子夹火箭”?

北京时间10月13日晚上8时25分,“星舰”火箭第五次试飞发射。约7分钟后,其超重型助推器成功穿越大气层、返回发射塔,被两个机械臂牢牢夹住。星舰飞船则成功入轨并在印度洋溅落。“筷子”怎样夹住火箭?

在名为Mechazilla的巨大“星舰”发射塔上,有三个机械臂。一个是“快速断开臂”,主要用于给“星舰”加注燃料并在发射前保持火箭稳定。另外两个长达36米的机械臂则被用于捕捉火箭,被比作一双“筷子”,它们被安装在超重型绞车上,绞车由巨型电机驱动,可以在发射塔上下移动。

根据此次试飞的记录,“星舰”助推器在着陆的最后阶段、距离地面约2000米时,同时启动13台发动机制动减速,这些发动机具备“万向推力”能力,即喷嘴可以旋转调节方向,以控制助推器姿态和飞行轨迹。待降落到一定高度后,外围发动机关闭,中心位置的3台继续工作使助推器进一步减速并几乎垂直落在两根“筷子”中间。在距离地面几十米高度时,助推器在发射塔前垂直悬停。几秒钟内,“筷子”微微移动并牢牢抓住助推器栅格翼下方的销钉,发动机关机。

事实上,与其称该过程为“筷子夹火箭”,不如将其叫作“把火箭停在筷子上”。其技术难度并不在于机械臂的灵巧或强大,而是在于如何将庞大的助推器精确悬停在两根“筷子”之间,稍有偏差就会砸在“筷子”上。“筷子夹火箭”旨在“快速重复利用”

在“星舰”火箭研制之初,SpaceX就提出了“快速重复使用”的概念,即对助推器实现快速回收、加注和再发射。该公司曾提出在一天之内,使用同一个助推器发射三次的目标,而在2019年,埃隆·马斯克曾表示,一个“星舰”助推器一天可以发射20次,也就是一个小时左右发射一次。

要实现这一目标,使助推器落回发射塔,就地检修、加注和再发射几乎是唯一的选择。即使是在发射塔附近的着陆台降落,如此巨大的火箭助推器,必然需要更为庞大的起重机、运输车等设备进行吊装和运输,才能将其送到发射塔等待发射。这一过程耗时恐怕都要以小时计。降落在海里的打捞、清洗和运输则更为复杂。

那么,为何不能直接在发射台地面上着陆,而是要采用看起来更复杂的“筷子夹火箭”模式?答案就是呈细长圆柱状的火箭助推器要在地面上着陆必须安装着陆支架,以防止助推器在着陆时因振动倾倒。而支架会增加火箭重量,消耗更多燃料,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曾解释说,不用支架可以减少“星舰”重量和成本。

同样关键的是,SpaceX现有技术,也就是“猎鹰9”助推器上的着陆支架是“一次性”的,每次着陆后都要检修和翻新。对“猎鹰9”来说,由于其以液氧煤油为燃料,两次发射间需要彻底清洗发动机,同时换一个着陆支架不会消耗额外时间。“星舰”则以液氧甲烷为燃料,简单维护即再发射,更换支架会导致时间浪费。

总之,即使在世界范围内,“筷子夹火箭”也堪称一种航天工程技术上的突破。无论是对SpaceX还是对马斯克来说,他们都朝着理想又迈出了重要一步。试飞成功后,马斯克又在社交媒体上回复说:“如果未来30年人类文明保持相对稳定,火星上将建成一座自给自足、拥有100万人口的新城市。”(选自《科技日报》,有改动)7.(3分)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A.“筷子夹火箭”指星舰飞船成功穿越大气层、返回发射塔,被两个机械臂牢牢夹住。B.“筷子”是“星舰”发射塔上两个用于捕捉火箭的长达36米的机械臂的形象说法。C.“筷子夹火箭”的技术难度在于如何将庞大的助推器精确悬停在两根“筷子”之间。D.“筷子夹火箭”实现了航天工程技术上的突破,意义重大。8.(3分)下列对文本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A.文章标题、小标题及文中多处使用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同时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B.文中加点的“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严谨。C.文章拿“猎鹰9”使用一次性着陆支架和“星舰”重复使用支架作比较,说明了“星舰”在技术上的突破。D.本文使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有说服力。9.(3分)“星舰”第五次试飞,其“筷子夹火箭”的突破,体现了哪些科学精神或科学思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

示例:①创新精神。SpaceX通过“筷子夹火箭”的方式,创造性地解决了传统火箭着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现了在航天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②求实精神。“筷子夹火箭”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实际应用中的各种细节,如精确控制助推器的姿态和飞行轨迹,确保其能够安全地悬停在机械臂之间。这种注重实际应用效果的精神体现了科学研究中的求实态度。③系统思维。“筷子夹火箭”不仅包括机械臂的设计,还包括了助推器的设计、着陆程序的编写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在复杂系统设计中的整体思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6分)材料一:

作为东方文明的代表,中华民族的体育传统源远流长。据学者考证,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反映出来的体育活动至少有9项,分别是摔跤、射箭、骑马、登山、赛跑、划船、弹射、乐舞、游泳。这些体育活动至今仍是体育比赛的热门项目。可见早在距今3000多年,中华大地上就已活跃着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了。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热爱体育的民族,具有热爱生活、富有活力、勇于创新的民族性格。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大量体育形式,展现了勤劳勇敢和聪明智慧,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于培养健全人格、健康体魄和君子风度的重要性。孔子以射箭为喻:“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我们应该深入挖掘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从中汲取精华,为发展体育事业、增进人民健康提供宝贵滋养。

体育事业的兴旺发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今天的中国,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性体育活动实力强大,奥运健儿在赛场上摘金夺银,展现出顽强拼搏的意志、追求卓越的精神和爱国奉献的品质,也向全世界展现着可亲可敬的中国形象。

(摘编自张贺《漫谈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人民日报》2024年8月18日)材料二:

开票2分钟售罄,越剧《新龙门客栈》自首演以来吸引全国各地观众慕名而来,几乎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的场景一次次上演。该剧在社交媒体的二次传播,更是成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

传统戏曲可以结合时代特点来创新。经过创新,传统戏曲的“魂”不变,但魅力会更强。越剧《新龙门客栈》改编自1992年上映的同名电影。在保留电影版剧情的基础上,越剧加入了当代人对于武侠故事中责任与胆识的思考,让传统戏曲和当下观众共鸣。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故事、蕴含文学意境的唱词,加上旋律悠扬的音乐、制作精良的舞美,越剧《新龙门客栈》给观众提供了融合传统和现代的戏曲体验。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当下,很多传统戏曲面临着后继乏人的情况。面对社会和市场的发展、观众接受方式的变化,传统戏曲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如何培养年轻戏曲工作者?如何吸引年轻观众?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越剧《新龙门客栈》成功背后,离不开老一辈越剧演员对年轻演员的言传身授。可以说,《新龙门客栈》的成功,也是戏曲人才培养的成功。这也启示我们,要以作品立人,通过以老带新,让年轻演员积累更多的经验,拥有更多的机会和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轻的戏曲演员在面对名利时,保持着难得的定力和专注,对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尽管有许多活动的邀约,她们从不耽误戏曲演员的本职工作。“我知道自己是谁,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我希望大家更多关注越剧。”年轻演员的谦虚,让越剧这门戏曲艺术,一次次赢得大众的关注。

(摘编自王珏《推进传统戏曲守正创新》,《人民日报》2024年8月25日)材料三:

我穿过了上海现代化的西医学院,走进杭州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文化,看着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之间的交替,感受着世界各国与中国的变化,宛若十里洋场的繁华与千年宋韵的交织。

传统医学也是医学史上的一座旧石桥——西湖十景之一的“断桥残雪”。这座石桥会在残雪消融后,看似“断”了一般,但她经历了千百年来的风寒热邪,同时也经过了无数医者的修葺,仍然驮载着白娘子与许仙在此相会的美好传说。如今我与中国在这座桥上再次相会,感慨着断桥未断的平静美好,摩挲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一部部经典古籍,这些古籍如同雕栏玉砌般拱卫在旁。恍惚间,我抬头望向西湖朦胧的雾气,仿佛看见这座石桥从中国通向了世界、迎向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是从“西”到“中”转变的奇妙缘分,是炎黄子孙回到华夏母亲怀抱的喜悦心情,是不断求索医笈、东土取经的感恩心理。我站在马来西亚与中国的交界处,周围是文化与习俗的传承演变,是文学与医学的交汇沟通,是现代科技与传统医术的迭代更新,更是西医与中医的碰撞。

(摘编自颜嘉宏《走进中医文化》,《人民周刊》2024年8月14日)10.(3分)下列对材料主要信息的提取、归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A.上述材料展现了中国体育、戏曲、医学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及在当今社会的新发展。B.材料一表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可以为发展体育事业、增进人民健康提供宝贵滋养。C.材料二表明只要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传统戏曲的魅力就会更强。D.材料三表明传统医学从中国通向了世界、迎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这是现代科技与传统医术的迭代更新,更是西医与中医的碰撞。11.(3分)中学生应如何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体育、戏曲、医学传统文化上有所作为?请你选择其中一个结合材料内容和生活实际提出建议。[答案]

示例:发扬中华体育道德风尚,充分展现中国新一代形象。赛场上,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保持良好的赛风赛纪和文明礼仪,胜不骄、败不馁,在竞技上、道德上、风格上都拿到金牌。(更多示例见参考答案)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3题。(6分)材料一: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与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标志性象征,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多样性,“江河互济”构建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充分激活长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系统阐发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丰富完善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标识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向世界呈现绚烂多彩的中华文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建好用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人民网2024年5月3日)材料二:

江苏省构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1+N”规划体系,启动编制长江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特别是创新编制长江文化价值阐释弘扬、长江非遗保护传承利用等专项规划,历时两年开展全省文旅资源普查,建立长江文化专项资源数据库,实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江苏完成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前期筹备工作,推进草鞋山遗址、东山村遗址考古与保护工作,兴化垛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江苏立体式塑造标识,策划推出江苏“长江百景”,集中打造南京长江大桥、人民海军诞生地、郑和下西洋起锚地等一批极具象征意义的长江文化地标,为展示新时代长江形象提供重要支撑。

2023年,江西省开展长江流域文物资源调查,完成了对省域内与长江有关文旅资源的全面摸底。目前,江西有5个项目列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国家级项目名单,其中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已部分完成,计划在2024年完工。

(摘编自《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人民网2024年5月3日)材料三:

“我们先后赴江苏、湖北、湖南、重庆等重点建设区,开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题调研,把基本情况摸清、把困难问题找准、把解决对策提实,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支持。”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介绍,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被放在首要位置,健全系统保护、协同保护的体制机制。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文物局,组织沿线13省份开展文物资源调查;全面加强长江流域文物考古研究,健全长江文物保护名录制度,加强长江文物本体保护,统筹推进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统筹兼顾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各地在项目谋划中,把准建设方向,严防大拆大建违规开发、千篇一律同质开发、政绩工程盲目举债开发等不良倾向。建好用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各地各有关部门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化为引领,把握好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关系,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生态治理充分结合、与社会发展充分结合,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展现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展现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人民网2024年5月3日)12.(3分)下列对材料主要信息的提取、归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A.上述材料围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这一话题展开阐释和介绍,既阐释了建设这一公园的重要意义,又介绍了有关方面的一些举措。B.长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标志性象征,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C.各地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化为引领,把握好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关系,建好用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D.材料三介绍了江苏、湖北、湖南、重庆等地开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题调研的相关情况。13.(3分)我们该怎样通过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来弘扬长江文化?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和生活实际提出建议。[答案]

示例:加强整体规划,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情景再现等方式展示长江文化的魅力;加强宣传,引导广大市民和学生走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实地感受长江文化。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6分)材料一:

随着南极秦岭站建成,我国第40次南极考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极地科考能力不断提升。

在南极罗斯海的恩克斯堡岛,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已经开站。眼下,考察队员们正在进行内部设施的安装。

目前,我国已成功构建了以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秦岭站和北极黄河站、中冰北极联合考察站、“雪龙”号船、“雪龙2”号船、“雪鹰601”固定翼飞机为主体的极地陆海空全方位立体考察体系。

除了科考硬件水平的持续提升,正在进行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在极地冰川学、海洋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摘编自《我国第40次南极考察取得阶段性成果》,央视网2024年2月21日)材料二:

“雪龙2”号是我国第四艘极地科考船,总长122.5米,排水量近1.4万吨,是全球第一艘实现船艏、船艉双向破冰的极地考察破冰船。它的破冰能力比“雪龙”号更强,这让科考队可以更早地出发并到达南极,为科考队在海洋的调研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及保障。

坐落于船舶最顶层的,是“雪龙2”号的“大脑”——驾驶室。驾驶台上,平铺着一本航海日志和一张崭新的香港航图,记录着“雪龙2”号访港的航迹。船上几乎所有重要设备都配备了传感器,可以实现全船信息的全方位感知、获取、交换和展示。

顺着楼梯下行,来到“雪龙2”号的“心脏”——智能机舱。其中,贯穿甲板的“月池系统”与海水相通,可大大提升科考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当船舶驶入密集浮冰区,我们打开月池车间闸门,直接下放设备至海中采样,整个过程都不会受到周围冰层影响。”工作人员边演示边介绍。

船舱外的飞行甲板上,动力强劲的“雪鹰301”直升机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据了解,该直升机承担着寻找冰区航道、应急救援等任务,其主起落架上配备的防陷雪橇,可满足在极地特殊冰面起降的要求。

(摘编自《“雪龙2”号魅力耀香江》,人民网2024年4月11日)材料三:

历经5个多月的南极科学考察后,“雪龙2”号告别冰脊丛生的极地大陆,返航回国。4月8日,这艘巨轮一路犁海破冰,顺利抵达回航首站:香港。

9日起,成功报名登记的香港市民可登上“雪龙2”号参观。从学校师生到退休老人,从文职人员到科研工作者,人们满怀期待地从各区赶来,争相了解国家在极地探索领域的最新进展。此前,“雪龙2”号访港筹备委员会开放公众预约,全部参观名额几小时内即告爆满。

一所中学的老师正组织多名学生有序下船,短短半小时的参观令这队师生惊叹于大国重器的宏伟和极地科考的魅力,“同学们热情高涨,相信这次参观活动会大大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如何成为科考队的一员?”“怎样应对漫漫极夜?”“科考队员会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作业吗?”……

10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天·地·人”对话在香港科学馆演讲厅上演,逾200名香港中学生向“雪龙2”号科学家热情发问,并与南极中山站的队员们直播连线。

(摘编自《“雪龙2”号魅力耀香江》,人民网2024年4月11日)14.(3分)下列对材料主要信息的提取、归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A.上述三则材料围绕南极科学考察,介绍了我国极地考察的发展情况及面临的挑战。B.材料一主要介绍了我国第40次南极考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包括秦岭站的建成以及极地科考能力的提升。C.材料二详细描述了“雪龙2”号的构造及其在极地科考中的重要作用。D.材料三报道了“雪龙2”号访港的情况以及与香港市民的互动。15.(3分)香港老师带领学生登上船进行参观,拍摄了一段vloɡ短视频介绍“雪龙2”号,请你根据材料二内容为这段vloɡ短视频配上一段说明性文字,要求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答案]

示例:“雪龙2”号总长122.5米,排水量近1.4万吨,是全球第一艘实现船艏、船艉双向破冰的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总共有10层,其中1~3层为智能机舱,它是整个“雪龙2”号的“心脏”;4层为餐厅、登船大厅、实验室区域和作业区;5~9层是生活区域;位于船舶最顶层10层的,是“雪龙2”号的“大脑”——驾驶室,这里能够查看“雪龙2”号访港的航迹。此外,船舱外的飞行甲板上还停放着“雪鹰301”直升机,它承担着寻找冰区航道、应急救援等任务。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9分)材料一: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的“关键一环”,嫦娥六号将完成月背采样返回等重要任务。自5月3日顺利升空以来,嫦娥六号的探月之旅吸引全球关注。嫦娥六号各部分是一个怎样的形态?下面就是嫦娥六号各部分示意图。材料二:

与之前的嫦娥五号探月任务不同,嫦娥六号采用的是月球逆行轨道,其飞行方向与月球的自转方向相反。专家介绍,采用逆行轨道能够提升探测器与月球之间的相对速度,让环绕器更好地稳定在环月轨道上,并避免改动探测器太阳翼、敏感器等器件的安装位置。

嫦娥六号从发射到返回地面,整个过程需要53天,比嫦娥五号多花1个月时间。这些多出的时间,主要用于“等待”合适的落月时机。

由于嫦娥六号探测器将在月背着陆,降落前,其轨道面需调整到与着陆点共面的位置,这一过程需多等待20多天。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嫦娥六号将调整环月轨道高度和倾角,择机实施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与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分离。随后,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将实施月球背面着陆,按计划开展月球背面采样以及返回任务。材料三:

嫦娥六号的预选着陆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该盆地是整个太阳系中已知的最大撞击坑之一,被认为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和最深的盆地,是月壳演化3个独立的地体之一,可能保存了月球上古老的岩石,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有望助力人类进一步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等,并深化对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月球背面不如月球正面那样平坦,着陆区的选择及精准着陆是任务的难题之一。为此,嫦娥六号在落月过程中将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调整到理想的着陆区域。

月背采样的“挖土”过程同样具有不确定性。对于着陆器下方的月球浅表层结构,必须等到嫦娥六号探测器抵达月球后,借助探测仪才能知道具体情况。

嫦娥六号着陆后,着陆上升组合体将采用钻取和表取两种采样方式,完成月壤的取样和封装。同时,有效载荷、国际载荷开展就位探测。

所谓表取,是用类似于人手的“铲子”采集月壤,钻取则可深入月球内部钻取月壤岩芯。虽然嫦娥六号会在月球上工作两天,但由于身处月背,受限于中继星覆盖时长问题,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工作时间将缩短至36到40个小时,这对地面人员以及探测器的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完成月面工作后,上升器将携带月球样品在月面起飞,通过实施4次轨道机动,采用多圈多脉冲共面椭圆轨道交会策略,导引至高度为21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上,与轨返组合体实施交会对接。

(以上材料均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5月16日,有删改)16.(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A.上述材料围绕嫦娥六号介绍和说明,突出中国在探月方面的新进展和成就。B.材料一主要运用图片的形式对嫦娥六号各部分进行示意,有“一图了然”之功效。C.材料二主要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嫦娥六号在飞行方向、飞行时间以及探测任务等方面的特点。D.材料三主要介绍嫦娥六号要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采样“挖土”的情况。17.(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A.嫦娥六号主要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等部分组成。B.嫦娥六号采用月球逆行轨道,可以避免改动探测器太阳翼、敏感器等器件的安装位置。C.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撞击坑,也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和最深的盆地。D.表取主要用于采集月球表面的月壤,钻取主要是深入月球内部钻取月壤岩芯。18.(3分)学校开展嫦娥六号图片展览活动。假如你是图片展览的讲解员,请你写一则开场白,激发同学们的参观兴趣。[答案]

示例:月球与地球撞击过吗?月球是空心的吗?为了揭开月球的奥秘,“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肩负使命,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地飞赴月球。这次,嫦娥六号探测器踏着前辈嫦娥五号的足迹前往月球背面,探测月球遗迹,采集古老撞击坑的样本。此次图片展览,对嫦娥六号的探测工作有着比较详细的记录。就让我们带着一颗探究的心,走进嫦娥六号图片展,一同探究科学的奥秘吧!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9分)材料一:

脑机接口是一种在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连接的通信渠道。其信号来自中枢神经系统,传播中不依赖于外周的神经与肌肉系统。常用于辅助、增强、修复人体的感觉—运动功能或提升人机交互能力。

对脑机接口的研究已持续了超过40年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从实验中获得的此类知识显著增长。在多年来动物实验的实践基础上,应用于人体的早期植入设备被设计及制造出来,用于恢复损伤的听觉、视觉和肢体运动能力。研究的主线是大脑不同寻常的皮层可塑性,它与脑机接口相适应,可以像自然肢体那样控制植入的假肢。在当前所取得的技术与知识的进展之下,脑机接口研究的先驱者们可令人信服地尝试制造出增强人体功能的脑机接口,而不仅仅止于恢复人体的功能。这种技术在以前还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之中。(摘编自网络)材料二:

从医院借用一副“手环”或者“胸带”给患儿佩戴,不需要留院观察,家长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儿进行居家睡眠监测。之后,医生可参考AI软件分析的监测数据,做出判断并出具诊疗方案。

近日,依托浙江大学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由杭州神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踪科技”)团队研发的高精度睡眠监测设备已经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等200多家医院投入使用。在这一成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