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 初中 语文 学考复习《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课件_第1页
2025版 初中 语文 学考复习《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课件_第2页
2025版 初中 语文 学考复习《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课件_第3页
2025版 初中 语文 学考复习《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课件_第4页
2025版 初中 语文 学考复习《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共60分)【山水田园类】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每小题2分,共4分)

【注】①张辑:字宗瑞,江西鄱阳人。②匡庐:庐山的别称。③香炉、五老:庐山的两座山峰。④陵:侵犯,这里可译为润泽。⑤魂梦觅瀛洲:李白写有《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其中“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表达了仙境难寻之意。瀛洲,传说中的仙山。⑥卜:卜居,择地而居。⑦谪仙:指李白。⑧俦:同伴,同类。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A.本词写词人乘船过九江、停船望庐山的见闻感受,上片重在叙事写景,下片重在写景抒情。B.词人游遍名山大川,对于一般的山水已不觉新奇,望庐山却有“如画”的感觉,先抑而后扬。C.词人写香炉峰上瀑布溅起的水花与五老峰齐平,并以庐山秋意衰飒反衬了登山的高昂兴致。D.词人想在神奇秀美的庐山择地而居,表明词人对庐山的赞美、热爱之情。2.“何须魂梦觅瀛洲。云松终可卜,我与谪仙俦”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答案]

用典。“谪仙”指曾经游览并题诗称赞过庐山的诗人李白,“何须魂梦觅瀛洲”指不须苦苦寻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提及的胜地仙境,含蓄表明庐山的神奇秀丽之美,表达了词人对庐山的热爱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每小题2分,共4分)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A.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在夏日里去拜访深山谷中的农家。B.颈联说采桑要有梯子,足以说明桑树的丰茂、叶子的肥硕,也预示蚕茧的丰收。C.尾联两句,是田舍主人与诗人的谈话,语言朴素而有情趣。D.这首诗让我们看了一幅优美的农村风景画,也让我们读了一页开元盛世的农村经济发展史。4.简要赏析颔联中“入”“穿”两个词的运用。[答案]

“入”写出了春天里此处茂林修竹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穿”写出了春天此处野花遍地的美好淳朴的田园风光。一“入”一“穿”两个动词,把静态的农村风光写得富有生气。【咏物抒怀类】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每小题2分,共4分)卜算子·兰[宋]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A.上片起首一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环境的清幽着笔。B.“幽径无人”,兰花的芳馨无人领略,既有孤芳自赏的意味,也表达了怡然自乐的心情。C.“似共梅花语”,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语,词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赞美幽兰的高洁品质。D.“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写幽兰的香气无心方能领略,不可有意强求。6.这首词主旨是咏兰,为何写松、竹、梅?说说你的看法。[答案]

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洁的节操。词中写松、竹、翠萝和梅花,一是为了衬托兰花生长环境的清幽,二是以“岁寒三友”映衬幽兰坚守自我、独绽芬芳的操守。四、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7~8题。(每小题2分,共4分)

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A.李诗首联描写了野菊的生长环境、香味、形态,暗含了野菊的幸运。B.李诗的尾联,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暗示了诗人的怀才不遇。C.两诗的颈联都通过诗人的行为表达了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D.杨诗的尾联中,诗人借野菊花之口吻,抒发了对献媚的东篱菊花的蔑视之情。8.概述两诗颔联的相同之处。[答案]

两诗的颔联都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野菊花(诗人)不肯屈尊委屈、不流市俗的品格。【即景抒怀类】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每小题2分,共4分)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A.“袖剑飞吟”写的是“登楼之壮志”。词人仗剑远游,去国离乡,渴望建立功名,并期待能遇到志同道合的知己。B.“洞庭青草,秋水深深”,“深深”二字,点出深秋时节,亦表露出情意深深的意蕴。C.“不须携酒”的真正原因是词人不想与人共饮,无人能与之对饮。D.虽然词中词人的情绪一再变化,但意脉始终不断,语句流畅奔放,措辞天真自然,形成了豪健轻快的风格。10.这首词是词人登临遣怀之作,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词人情感变化的过程。[答案]

这首词一开始情调昂扬,词人颇有为眼前景所陶醉的意思,展露了登楼的豪情。进入下片以后,词人先用无人共斟道出自己的孤独和苦闷,后以人间变尽点破忧国主题。词人由湖光山色联想到国家民族,进而感物伤怀,表达了深广的忧虑。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每小题2分,共4分)

【注】①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时已出家的汪元量送被俘的南宋皇帝赵

到甘州(治今甘肃张掖)出家后,归途路经潼关写了这首诗。②邮亭:驿站。③桃林:在今潼关以东。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A.首联用“昏昏”二字强化了诗人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和诗人的家国之愁。B.颔联中的“人千里”和“酒一杯”真切表现了诗人怀念家乡、欲归不得的惆怅心情。C.颈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有家难回的惆怅和无国可归的孤寂之情。D.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情真意切,全诗语调高亢,给人以愁绪无边之感。12.本诗尾联在抒情方面颇具特色,请简要分析。[答案]

示例:①虚实结合。既有对眼前“塞外秋风”“大漠天寒”的真切感受,又有“鬼哭哀”的大胆想象,表达诗人的家国之恨。②借景抒情。描写“塞外”“大漠”苦寒的景致,意在表现诗人忠君不能、有家难回的无奈之情。(写出一个方面,言之成理即可)【边塞征战类】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A.“戚戚”二字写出了征夫的面色愁苦,表明征夫不愿离开故乡去前线报效国家。B.颔联点明征夫的艰难处境和悲惨命运,公家限定了期限,如果逃跑就会招致灾祸。C.“开边”是征夫此行的目的,“富土境”和“一何多”揭示出这是穷兵黩武的不义战争。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从一名征夫的角度出发,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14.“吞声行负戈”一句意味深长,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

表达了征夫对战争不休的无奈,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A.王诗前两句写天色将晚之时唐军兵士扛着红旗,挺出辕门杀敌。B.王诗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战事的激烈、唐军将士的英勇善战。C.李诗第二句中的“取”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D.李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内心情感,两个问句顿挫激越,把诗人内心的情感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出来。16.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所表达出的情感的异同点。[答案]

相同点:表达诗人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不同点:王诗赞美将士的英勇善战;李诗表达诗人自身对战场杀敌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痛)。【咏史怀古类】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A.首联点明题意,记述诗人在秋高气爽的九月登临襄阳城楼之事。B.颔联中,“出”“回”与“横地”“接天”分别组合起来,产生了奇异的传神写照效果,表现出山川的静态美。C.颈联转入了怀古抒情,想当年那修筑章华台的楚灵王,云集冠盖里的汉代达官贵人,如今也不过只留下这古迹罢了。D.尾联承接上文的沧桑之意,以写景作结,表达了诗人无所归属的悲哀之情。18.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颔联中的画面。[答案]

楚山横亘,耸出地面,汉水深广,水势浩渺,仿佛与云天相连,转折迂回而去。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A.本诗是一首怀古咏史诗,诗歌颈联对仗工整,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B.首联两句诗人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篇,说过去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章,今天在飘流蓬转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陈琳的坟墓。C.尾联写到诗人也想要效仿先贤携带书剑去从军,一改怀古诗含蓄沉郁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的态度。D.全诗贯穿着诗人和陈琳之间不同时代不同际遇的对比,陈琳青史垂名和诗人辗转飘零的对比,寄托遥深。20.品读诗歌,完成下面的表格。诗句手法意象和意境情感颔联对比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颈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境:④___________________对明主识才的时代不再的叹息

对陈琳受曹操重用的羡慕,以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之悲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用典(三选一)

石麟、春草、铜雀台、暮云荒凉寥落/萧条凄凉【送别怀人类】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每小题2分,共4分)

2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A.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下片写月夜送别友人。B.“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运用了比喻、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C.“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送行时温暖热闹的氛围,表现了词人与友人分别时轻松愉悦的心情。D.全词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词人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22.关于词中“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表达的情感,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并说明理由。[答案]

示例一:表达的是豪放达观的情感。词人意在劝慰他人。词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示例二:表达的是失意惆怅的情感。词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十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23~24题。(每小题2分,共4分)

23.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A.王诗前两句词浅意深,“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凉”字写出诗人受风吹雨打身体上的凉意。B.王诗后两句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C.黄诗前两句承题写离家,诗人组合了各种离别时的意象,深沉地表达离别时的情感。D.黄诗后两句将无情之物说成有情,而把有情的人,偏说成是无情,艺术上颇为新奇。24.两首诗后两句都使用了间接抒情的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

示例:王诗后两句通过想象友人在潇湘之地的情景,间接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黄诗后两句诗人以自己表面的旷达与满川风月的多情作对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羁旅思乡类】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5~26题。(每小题2分,共4分)

2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A.词中多呼应,如“浦”“棹”呼应了“画船”,“一年灯火”呼应了“岁不尽”。B.“雁怯”表面上写雁,实则以雁喻词人自己,此句与“近乡情更怯”有异曲同工之妙。C.“小梅”一句写词人在乘船途中看到了河边的小梅已经长出了长长的枝条。D.最后一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意思是家中春节至元宵节的灯笼、焰火都在催促自己赶快回家。26.北京大学教授林力在《宋词鉴赏大典》中评价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一是以哀景写欢乐,二是以淡笔写浓情。结合词作,试选择其中一点进行分析。[答案]

示例一:上片以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等惨淡景象反衬归家之欢欣,这是“以哀景写欢乐”。示例二:下片的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清新温馨的景象突出了词人归心似箭的浓情,这是“以淡笔写浓情”。十四、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27~28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①胡天:这里指西北地区。②梅花:指乐曲《梅花落》。③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2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A.《塞上听吹笛》中“牧马还”三字含有胡马北还,边烽暂息的意味。B.《塞上听吹笛》后两句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C.《十五夜望月》前两句主要描写了诗人在十五夜(中秋)时的所见所闻。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