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 初中 语文 学考复习 第三部分 模拟练《江西省2025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练(二)》课件_第1页
2025版 初中 语文 学考复习 第三部分 模拟练《江西省2025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练(二)》课件_第2页
2025版 初中 语文 学考复习 第三部分 模拟练《江西省2025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练(二)》课件_第3页
2025版 初中 语文 学考复习 第三部分 模拟练《江西省2025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练(二)》课件_第4页
2025版 初中 语文 学考复习 第三部分 模拟练《江西省2025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练(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

模拟练江西省2025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练(二)(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已经有目共睹(

)带回月球背面土(rǎnɡ)________的探月工程、“八横八纵”的高铁网络、创造多项世界纪录的港珠澳大桥……星辰大海已经从梦想走入中国人民的现实。然而,中国式现代化最为重要的成果远不只是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方面,还在于中国领导人对于国际公平正义、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1.(2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1)(rǎnɡ)____(2)辰______壤chén2.(1分)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极端气候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全球极端气候仍将频繁出现。我国气候类型复杂,气候风险交织,应对极端气候的能力有待增强。因此,我们要重视对气候变化的________,推进相关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水平。3.(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BA.推进相关治理水平和治理体系建设B.推进相关治理体系建设和提高治理水平C.提高相关治理体系建设和推进治理水平D.推进相关治理体系建设和改善治理水平4.(2分)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A.实施

B.效果

C.研究

D.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题。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井冈山斗争始于革命低潮时期。__________,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大无畏的革命胆识,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独特道路,创造性地制定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组织制度和纪律,引领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5.(2分)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A.在这一历史关键时刻

B.如果在这一历史关键时刻C.因为在这一历史关键时刻

D.但是,在这一历史关键时刻6.(2分)某班开展《范进中举》课本剧表演活动。下列有关人物的台词及舞台说明节选自同学们改写的剧本,其中背离原作内容的一项是(

)DA.范

(散着头发,满脸污泥,拍着掌)“中了!中了!”B.胡屠户

(凶神似的,一个嘴巴打过去)“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C.张乡绅

(递过五十两银子)“弟有一所空房子,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送给世先生。”D.胡屠户

(倨傲,腆着肚子离开)“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4分)

7.(2分)下列对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A.此词描绘早春之景,上片写郊外之景,下片写院内之景。B.从上片前三句中的“稀”“遍”“见”这几个词,可以看出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动态;从“小径”“芳郊”“高台”的顺序看,也有移步换景之感。C.下片“翠叶藏莺,朱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转接自然。D.“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句中的“逐”“转”二字,表面上是写动态,实际上却反衬出整个室内的寂静。8.(2分)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

这首词通过描写暮春之景,表达了词人淡淡的哀愁。(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10分)

9.(3分)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已而(

)(2)是(

)(3)故(

)不久这所以10.(4分)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答案]

几乎应接不暇,于是就产生了不想要作诗的念头。(2)往来山南北十余日,以为胜绝不可胜谈。[答案]

在山中南来北往地游览了十多天,认为景色很优美,不能用语言描述完。11.(3分)苏轼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这两句富有哲理的诗句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答案]

示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要跳出狭小的天地,以客观的态度,从宏观上总体观察,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三)默写(6分)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诗人无限惆怅,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雎》中统摄全篇,表达君子对淑女无限爱慕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以学习为乐,才能进步得更快,正如《〈论语〉十二章》告诉我们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9分)说经典梁衡

①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

②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但经典的话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不但文字的经典是这样,就是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是这样。一首好歌,人们会不厌其烦地唱;一首好曲子会不厌其烦地听;一幅好字画挂在墙上,天天看不够。甚至像唐太宗那样,喜欢王羲之的字,一生看不够,临死又陪葬到棺材里。

③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手轻轻一拍就碎,它太轻太薄,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不经意间成了经典。莎士比亚有许多话,简直就是大白话,比如“是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还有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些话被人千百次地模仿。就是《兰亭序》也是在一次普通的文人聚会上,王羲之一挥而就。当然,经典也有呕心沥血、积久而成的。像米开朗琪罗的壁画《末日的宣判》,一画就是八年。不管是妙手偶成还是苦修所得,总之,它达到了那个水平,后人承认它,就常想起它,提起它,借用它。它如铜镜愈磨愈亮,要是一只纸糊灯笼呢?用三五次就破了。

④经典之所以经得起重复,原因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有绝后的效果;三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⑤经典不怕后人重复,但重复前人却造不成经典。

⑥文化的发展总是一层一层,积累而成。在这个积累过程上要有个性,能占一席之地必得有新的创造。比如教师一遍一遍地讲数理化常识,如果他只教书而不从事科研,一生也不会造就数学或物理科学方面的经典。因为只有像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像伽利略发现了重力加速度,像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等,才算是科学发展史上的经典。唐诗、宋词、元曲,书法上的欧、颜、柳、赵,王羲之的行书、宋徽宗的瘦金书,都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经典。因为在这之前没有过,实现“空前”,有里程碑的效果。我们回望历史,就会看到这些高峰,它们是一个永远的参照点。

⑦经典又是绝后的,你可以重复它、超越它,但不能复制它。

⑧后人时时想起、品味、研究经典的目的是吸收借鉴它,以便去创造自己新的经典。就像爱因斯坦超越牛顿,爱翁和牛顿都不失为经典。齐白石谈到别人学他的画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因为每一个经典都有它那个时代、环境及创造者的个性烙印。比如我们现在写古诗词,无论如何也不会有李白、李商隐、李清照的神韵,岂止唐宋,就是郭小川、贺敬之也无法克隆。时势异也,条件不再。你只能创造你自己的高峰,唯其这种“绝后”性,才使它高标青史,成为永远的经典。

⑨我们对经典的重复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一次新挖掘。

⑩经典之所以总能让人重复、不忘,总要提起,是因为它对后人有启示和指导价值。“绣出鸳鸯凭君看,莫把金针度与人”,经典不只是一双锦绣鸳鸯,还是一根闪闪的金针。凡经典都超出了当时实践的范围而有了理性的意义,有观点、立场、方法、思想、哲理的内涵,唯理性才可以指导以后的实践。理性之树常绿。只有理性的东西才经得起一遍一遍地挖掘、印证,而它又总能在新的条件下释放出新能量。如天然放射性铀矿一样,有释放不完的能量。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都是永远的经典,早超出了当时的具体所指而有了哲理的永恒。就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朱自清《背影》中父亲饱经风霜的背影,小提琴曲《梁祝》中爱的旋律,还有毕加索油画中的哲理,张旭狂草中的张力,也都远远超出自身的艺术价值而有了生命的启示。

⑪总之,经典之所以经得起重复是因为它丰富的内涵,人们每重复一次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像一块糖,因为有甜味人才会去嚼。同样,一篇文章、一幅画或一个理论,能经得起人反复咀嚼而味终不淡,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一块黄土,风一吹雨一打就碎;一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有改动)13.(3分)下列对本文观点与材料间的联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A.第③段运用举例论证,以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为例,论证了经典是经得起重复的。B.作者认为,经典像一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C.第⑧段画线句子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齐白石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经典是绝后的,无法复制的。D.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范仲淹和司马迁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经典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14.(3分)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CA.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化用了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成为新的经典。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孔子的名言对后世具有永恒的指导意义。C.西汉时,有一个大学者叫匡衡,他读了很多书,学识非常渊博。他因为自己的执着与勤奋,最终获得成功。D.在文学领域,《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15.(3分)读了本文,你对经典是否有了理性的理解呢?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你从文中得出的有关“经典”的认识。[答案]

经典是内涵丰富、经得起重复的作品;经典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性(个性);经典具有无法复制的绝后性;经典具有永恒(理性)的指导性(生命启示)。(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6分)材料一:

有一部生态学纪录片《海洋》,开头向观众提出一个问题:“海洋是怎么样的?”

海洋覆盖地球表面70.8%的面积,占据了地球上99%的生存空间;它是一个巨大的生态宝库,拥有鱼类、珊瑚、海藻等丰赡(shàn)且珍贵的海洋生物;海底可能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地,它屏蔽着具有杀伤力的紫外线,庇护着原始生命体的演化发展;其中的海洋藻类又提供了地球上最初的大部分氧气,使各种生物得以生存;地球上已发现的百余种化学元素中,有90种以上都存在于海洋中;海底“沉睡”着大量浅海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化石燃料资源,以及深海的多金属结核、结壳、热液硫化物和稀土等矿产资源……

然而人类的行为——填海造地、近岸排污、围海养殖,导致珊瑚礁、盐沼、红树林等典型生态系统面积急剧缩小;人类活动产生的噪声,严重干扰了海洋生物的生存;微塑料等垃圾不仅正在戕害海洋生物,还可能进入人类的食物链中……

有人向海而“伐”,也有人知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向海图强。中华民族自古便知“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海洋也见证了一代代中国人赋予它的广阔意义。

向海图强,是建设海洋牧场、培育“蓝色粮仓”,是向海水索取氢、锂、碘等元素和淡水,是对深海平原、海山、深渊、热液、冷泉、鲸落等多种生境的探究与资源开发……

(摘编自《知识就是力量》2024年第6期《海洋的呼唤

我们的未来》)

材料二:海洋对人类的作用生命起源地

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海洋为生命的进化提供了理想环境,还推动了从植物到动物这一复杂生态链的形成。

进化的链条绵延至今,地球上所有生物,包括我们人类,都仰赖于海洋所提供的生命支持。物种资源库

海洋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海洋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丰富的生物种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编织成一个精密而复杂的生态网络。这个网络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共同维护着海洋生态的平衡与稳定。气候调节器

作为地球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与气候系统各圈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海洋可以吸收大部分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成为地球能量平衡的关键调节者;海洋表面的温度变化比陆地小得多,对大气温度有缓冲、调节作用;海洋还能够吸收大气中40%的二氧化碳,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知识就是力量》2024年第6期《深度唤醒

经略海洋》)材料三:

古人云“以蠡(lí)测海”,意为用贝壳做瓢来衡量大海的容量,比喻以浅陋之见揣度事物。其实,大海里真的有一群极其微小的“贝壳”,不但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海容量的变化,还可以告诉我们大海的“健康状况”和“前世今生”。这就是大海里的“小巨人”——有孔虫。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过程中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而空气中过剩的大部分二氧化碳都会被海洋所吸收,导致海洋酸化发生,严重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尤其是会威胁有孔虫。

研究表明,在偏酸性的水体中,有孔虫更难形成壳体,即便形成,壳体也会更薄更脆更轻。因此,可以通过称量有孔虫壳体化石的质量来反映海洋的酸化强度。还有一些研究表明,有孔虫壳体表面孔径和密度可以用来反映水体含氧量的变化,壳体的畸形率还可以指示河口区的污染状况。

从地层记录来看,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往往与海洋酸化、缺氧等现象相关,反演过去的海洋环境变化也可以让我们预见未来将要面临的挑战,未雨绸缪。

有孔虫虽然体形微小,但在地球生态系统和地质研究中却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正是生命的魅力和智慧,也是我们需要尊重和保护每一种生物的原因。

(摘编自《知识就是力量》2024年第6期《大海里的“小巨人”》)16.(3分)下列对材料主要信息的提取、归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A.上述材料介绍了海洋的相关知识,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和人类保护海洋的必要性。B.材料一介绍了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生态宝库,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化石燃料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C.材料二介绍了海洋是气候调节器,可以完全吸收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成为地球能量平衡的关键调节者。D.材料三介绍了大海里的“小巨人”有孔虫,它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海容量的变化,还可以告诉我们大海的“健康状况”和“前世今生”。17.(3分)海洋对人类如此重要,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它。中学生应该如何保护海洋?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和生活实际提出建议。[答案]

①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②积极参与海滩清洁活动;③选择购买可持续捕捞的海鲜产品;④在海滩玩耍或者潜水时,不破坏珊瑚,不随意丢弃垃圾。(建议合理、写到三点即可,每点1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5分)永远的雪域高原乔正芳

①那天下午,天气好得出奇。夹杂着黑丝的绯红色云朵,似乎要把西天点燃。看得久了,便感觉目迷神摇。

②连长站在山坡上。马上就要转业了,这雪原、边界、哨卡,他有太多的留恋和不舍。战士小洪默默地站在他身边。

③连长注视着前方,似自言自语:“我来和老班长告个别。”小洪知道老班长是连长心里永远的痛。那是连长刚来雪原不久,一次和老班长巡逻,不慎摔下悬崖,又恰逢雪崩,老班长为了救他被永远地埋在了雪原……

④小洪想起他刚来雪原时,由于水土不服病倒了。那天,连长偷偷塞给他一个苹果,要知道,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雪原上,一个新鲜的苹果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小洪吃完,顿觉神清气爽,病似好了大半。这时,听到门外巍巍的哭声:“我的苹果呢?谁偷了我的苹果?”原来,连长家嫂子带着六岁的儿子巍巍来雪原探亲,嫂子历经千辛万苦带来一袋苹果,给见到的战士每人一个,最后一个留给了巍巍。

⑤连长看起来有些低落。小洪抬起头,忽见大团的红云已变成灰云,滚动着汹汹而来。眨眼工夫,狂风裹挟着暴雪似千万条巨鞭狠狠抽来。连长一把搂住小洪,猛一侧身,靠在了一块巨石上。只觉耳边山呼海啸、地动天摇,世界正被一只看不见的巨手疯狂撕扯、摇撼……

⑥也不知过了多久,他们睁开眼睛,茫茫雪海中,二人渺小如蚁。

⑦“连长,我们还能回去吗?”小洪快哭了。

⑧“能!当然能!”连长笑着说,“我当兵二十三年了,什么危险没见过!等天亮了,部队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⑨看着连长胸有成竹的样子,小洪点点头。

⑩时间在慢慢熬着,也不知几点几分了。

⑪棉大衣被冷气穿透了,裹在身上像层铁皮。小洪手脚麻木,茫然四望,看着因长期在高原生活而心脏早已出问题的连长,心一点点沉下去……

⑫连长掏出一支烟,哆嗦着手点燃,递给小洪。平时,连长是不允许他们抽烟的。过了会儿,连长又掏出一颗糖,想塞到小洪嘴里。小洪摇摇头,他知道连长患有低血糖,更需补充能量。

⑬连长咳嗽了几声,问:“小洪,你父母最近来信了吗?”见小洪不回答,他又说:“你是家里的独子,父母是不是特盼着你早点娶个媳妇?”

⑭小洪的眼泪哗地流了下来。连长拍拍小洪的肩:“我有个侄女,在我们县医院当护士,人长得蛮漂亮。我嫂子托我在部队里给物色个对象,我观察了很久,觉得你最合适!本想过几天再告诉你的……”

⑮小洪抬起头,眼里闪烁着星光。连长狡黠地问:“小洪,如果你俩成了的话,你该称呼我什么?”

⑯小洪红着脸说:“叔叔。”

⑰连长说:“不对,是叔丈。”

⑱小洪笑了。连长一鼓作气,说:“来!打起精神,先给叔丈捶捶后背揉揉肩。”

⑲……

⑳天终于亮了!搜救的直升机出现了!小洪激动地挥手,跳着喊着,可皑皑雪原里,他的声音和身影实在太渺小了。

㉑连长嘴唇青紫,喘息着说:“小洪,咱分头行动。两个目标,更好。”

㉒小洪手脚并用拼力朝东爬去。过了一会儿,他惊喜地发现,直升机朝着他们越飞越近。

㉓“连长!”小洪猛一回头,惊呆了:只见一团熊熊烈火,燃烧,舞动,似一只浴火的凤,似一条腾空的龙!

——是连长!他把自己的大衣、棉裤、内衣全都点燃了……

㉔第二年,小洪陪着嫂子和巍巍来给连长扫墓。巍巍将一个苹果放在爸爸墓前,他说要让爸爸尝尝家乡的新苹果。

㉕嫂子要回去了。小洪鼓足勇气提起连长的侄女,嫂子很诧异:“他们家三代单传,只有他这一个儿子,哪有什么侄女?”

㉖小洪的眼泪瞬间决堤。他抬头挺胸,朝着连长的墓碑,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2024年第2期,有删改)18.(6分)小说在“连长救小洪”这一故事中,写了连长为救小洪所做的事以及小洪的心理变化,请梳理并概括出来。时间连长的举动小洪的心理变化突遇狂风暴雪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惧、害怕时间在慢慢熬着连长说要将侄女介绍给小洪当对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亮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惊呆了连长一把搂住小洪侧身靠在巨石上

从绝望到重新燃起希望

连长把自己的大衣、棉裤、内衣全都点燃以便让救援飞机看到他们19.(3分)小说中常有一些值得玩味的物象,比如本文在第④段和第㉔段都写到了苹果,这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答案]

内容上:第一处写苹果,体现连长对小洪的关爱;第二处写苹果,体现巍巍对父亲的怀念。(2分)结构上: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圆融。(1分)20.(3分)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A.小说写连长和小洪两人被困雪原、连长用生命发出求救信号,救了小洪,体现了超越生死的战友情。B.文章开头描写天气,“夹杂着黑丝的绯红色云朵”,为下文天气突变埋下伏笔。C.文章写连长曾经被救和现在救人的动人故事,体现了军人舍己为人、不怕牺牲这一崇高精神的传承。D.小洪最后得知连长并没有侄女,情节发生突转,塑造了一个爱开玩笑、不讲诚信的生活化的连长形象。21.(3分)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富有表现力,请赏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答案]

示例:此处景物描写,用“忽”“眨眼工夫”写出了暴风雪来势之迅猛;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暴风雪力量之大,突出了天气的恶劣。这样的环境描写揭示了连长和小洪面临的危险处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