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诗经·七月》()_第1页
第3讲《诗经·七月》()_第2页
第3讲《诗经·七月》()_第3页
第3讲《诗经·七月》()_第4页
第3讲《诗经·七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经·七月》2021/6/271《诗经》书影2021/6/272《诗经》的来源:采诗、献诗、删诗一、采诗: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1.“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班固《汉书·食货志》)2.“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2021/6/273《诗经》的来源二

二、献诗说: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国语·召公谏弭谤》)!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有采集来的作品。2021/6/274《诗经》来源三三:删诗说(孔子删定)1.“古者《诗》三千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2.“《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东汉王充《论衡·正说》)2021/6/275《诗经》总体介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集(孔子删定;汉武帝始叫《诗经》)(作品年代: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历时五六百年;产生地域:有王朝都城;诸侯国领地,包括今天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湖北等地)三家诗:齐、韩、鲁(今文经学,汉代通行隶书)(齐:齐人辕固;韩是燕人韩婴;鲁是鲁人申培。齐、鲁两家在魏晋时期相继亡佚;韩诗亡于南宋。)毛诗: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共传。(古文经学)(主要是用先秦古文字写成的;古文经学东汉郑玄《毛诗笺》,唐代孔颖达《五经正义》。)2021/6/276《诗经》的内容共305篇。主要记载关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朝廷祭祀、宴飨、民间的人事风情等等。风:为15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卫》、《郑》、《秦》、《豳》等。(160;主为民风)雅:《大雅》(贵族)、《小雅》(贵族为主,民风为辅)。《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颂: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它本身是一种乐歌,是供祭祀宗庙时所用。2021/6/277十五国风:五大区东:《齐风》南:《周南》、《召南》、《陈风》西:《秦风》、《豳风》北:《魏风》、《唐风》中:《郑风》、《卫风》、《邶风》、《鄘风》、《王风》、《桧风》、《曹风》2021/6/2782021/6/279《诗经》的表现形式一、赋1.郑玄《周礼·大师注》:“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善恶。”2.朱熹《诗集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意思是说:赋就是铺陈直叙,就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来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创作方法。本文《豳风·七月》就是如此,他通过对农民一年的辛勤劳作的真实描述,表达了统治者剥削与压迫的不满。二、比朱熹《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意思是说:就如我们常说的比喻,在《诗经》中最为普遍。如《魏风·硕鼠》,将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三、兴朱熹《诗集传》:“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意思是说:先描述其他事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兴中多含比喻。如《诗经·周南·桃夭》。2021/6/2710兴:《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2021/6/2711豳风·七月2021/6/2712豳:陕西旬邑县迁到豳周人祖先原在邰(今陕西武功)豳2021/6/2713《豳风 ·七月》之特点、价值

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鸟语虫鸣,革荣木实,似《月令》;妇子入室,茅綯升屋,似《风俗书》;流火寒风,似《五行志》;养老慈幼,跻堂称觥,似庠序礼;田官染职,狩猎藏冰,祭献执宫,似国家典制书。其中又有似采桑图、田家乐图、食谱、谷谱、酒经:一诗之中,无不具备,洵天下之至文也!”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无体不备,有美必臻,晋唐后陶、谢、王、孟、韦、柳田家诸诗,从未臻此境界”

2021/6/2714第一章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bì)发(bá),二之日栗(lǐn)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yè)彼南亩。田畯(jùn)至喜(xī)。主要内容:冬天到早春的生活状态。2021/6/2715夏、商、周历法简表夏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十一一一二一商345678910111212周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①②③农历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十一一一二一三阳历3456789101112122021/6/2716第二章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主要内容:妇女们的采桑劳动。2021/6/27172021/6/27182021/6/2719《诗经·七月》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2021/6/2720“执”: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2021/6/2721“执”的本义《说文解字》:“执,捕罪人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左传·僖公五年》:“遂袭虞,灭之,执虞公。”《新唐书·逆臣传下·黄巢》:“是时柳彦璋又取江州,执刺史陶祥。”

2021/6/2722执:近引申义——远引申义一、近引申义(握着)《诗·邶风·简兮》:“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荀子·哀公》:“上车执辔。”

二、远引申义(主管、控制、从事等)“主持”、“主管”等义,如“执牢狱者”,意思是主管牢狱的官吏。“执政”就是指主管政权的人。继续引申为:“控制”、“统御”、“从事”、“执行”、“坚持”,等等。2021/6/2723【问题】“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毛)《传》:“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郑)《笺》:“春,女感阳气而思男;秋,士感阳(字误,应作‘阴’)气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悲则始有与公子同归之志,欲嫁焉”。钱锺书《管锥篇》:“苟从毛、郑之解,则吾国咏‘伤春’之词章者,莫古于斯……女子求桑采蘩,而感春伤怀,颇征上古质厚之风。”

2021/6/2724

公子,豳公之子也。治蚕之女,感时而伤悲,盖是时,公子犹娶于国中,而贵家大族联姻公室者,亦无不力于蚕桑之务,故其许嫁之女,预以将及公子同归而远其父母为悲也。

——朱熹《诗集传》2021/6/2725“媵妾婚”

周代,诸侯娶一国之女为夫人,女方须以侄(兄弟之女)娣(妹妹)随嫁,同时还须从另两个与女方同姓之国各请一位女子陪嫁,亦各以侄、娣相从,一共九人,只有夫人处于正妻地位,其余都属于贵妾。媵,相送,引申指陪嫁。诸侯和正妻如亡故或被休径,不可再娶,应由众妾中依次递补,此种制度称为媵妾或媵婚制度。2021/6/2726【“殆及公子同归”正确解说应为:“开始想到要陪公侯的女儿一同出嫁”。理由如下:一、“公子”是指公侯的女儿;如《诗•硕人》“齐侯之子,卫侯之妻”,说庄姜是齐侯的女儿,卫侯的妻子。春秋战国时代,公侯的女儿出嫁,都有众多陪嫁女;《诗•硕人》描写庄姜嫁到卫国,“庶姜孽孽”,陪嫁的姜姓众女都盛妆打扮。二、《诗经》这句的“归”,应和其它篇的“之子于归”等句一样,是指女子出嫁。《说文解字》释“归”字,就只有“女嫁也”一个义项。按段玉裁注解,“归”的其他义项都是从“女嫁”这个意义引申的。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民间所谓“女生外向”,女子出嫁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三、若把“归”讲为“回家”,把“公子”讲为现代汉语中的“公子哥儿”;那么,采桑女和贵族“公子”不是从一个家出来的,怎么能“同归”,“一同回家”呢?】

2021/6/2727《国风·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2021/6/2728历史文选的学习方法(1)针对一篇文章查文章的出处,比如《七月》、陆贾《新语》、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了解作者、历史背景、特点、思想性(钱穆、克罗齐、科林伍德)疏通文章大意,遇到歧义,查资料,越原始的资料越好。如“殆及公子同归”,要查最早,如汉代的解释。最好是先秦的,即同时代。找出解释不同的原因:求本义本意(2)4.分析本文的内容特点、思想意谓、价值与意义5.提出问题(如农业生产、社会关系、价值观念)2021/6/2729历史文选的学习方法(2)如果是一本书,如新旧《五代史》这部书的作者、时代背景、作者创作的目的(钱穆《中国史学名著》、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科林伍德《历史的观念》)仔细阅读这部书,疏通字词大义,从本义——本意分析这部书的编纂思想、内容特点、蕴涵深意(为什么强调这?儒士阶层、身份意识)(《臣传》、《杂传》、《死节传》、《死事传》)。

分析这部书的价值与意义(《杂传·冯道》),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对我们的启示(风气、史观、史意)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两部异同,为何?需要)2021/6/2730历史文选的学习思想(3)1.目的:通过文献学的方法,追求史学的本相,从而探究历史的的本质。要明确文献、历史(死、活)、史学之间的区别。比如:《史记》、《论语》中的孔子、学者理解的孔子与真孔子,解释孔子及其思想的本质所在(汉、宋、今人)又如:秦始皇、隋炀帝:史书记载的、真实的历史、史学本质。(胜利者)意义:文献是历史、历史学的根本所在,最接近历史、史学的本真,即:文献≥历史(死、活)≥史学≥史学理论3.根本而言:一切史学都是文献学(或记载、或梳理、或解释、或利用。如尚书、正史、史学)五千年的中国史就是一部思想史。(尊王、教化)2021/6/2731“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目的是为了证明:当时证明社会关系(原始民风?井田制下简单的农民?奴隶社会奴役关系?)1、考证: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胡渭《易图明辨》、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2、《狐臭与狐臭》:“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大禹是条虫”,(顾颉刚);尧舜禹身世;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孙悟空的师傅、唐僧的家学2021/6/2732尧—舜—禹系谱1、黃帝----玄囂----蟜極----高辛(帝嚳)----放勳(堯)2、黃帝----昌意----高陽(帝顓頊)----窮蟬----敬康----句望----橋牛----瞽叟----重華(舜)

3、黃帝----昌意----高陽(帝顓頊)-—--鯀----(禹)

——据《史记·五帝本纪》2021/6/2733怎么做呢?1、通读《诗经》,找出同类型的诗歌。(农民生活、“公子”类、采摘类、幽怨类、矛盾类、反映生产关系类的)2、看毛诗郑笺、许慎《说文解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孔颖达《诗经正义》、陆德明《经典诗文》、欧阳修《诗本义》、朱熹《诗集传》、王先谦《三家诗义疏》、方玉润《诗经原始》、陈奂《诗毛氏传疏》……3、看今人的研究情况(以此索引处二手资料;包括中国期刊网搜索研究),如……4、分析异同、分析原因、作出自己的解释2021/6/2734第三章七月流火,八月萑(huán)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qīang)。以伐远扬,猗(yī)彼女桑。七月鸣鵙(jú),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主要内容:讲三月里养蚕、纺织、染布等方面的劳动情形。

2021/6/27352021/6/27362021/6/27372021/6/27382021/6/2739第四章四月秀葽(yāo),五月鸣蜩(tiáo)。八月其获,十月陨蘀(yǔntuò)。一之日于貉(hè),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zuǎn武功。言私其豵(zōng),献豜于公。

主要内容:农忙完毕,为统治者猎取野兽。2021/6/27402021/6/2741第五章五月斯螽(zhōng)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jǐn)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主要内容:讲农奴们为自己收拾屋子准备过冬。2021/6/27422021/6/2743第六章“六月食郁及薁(yù),七月亨(pēng,通“烹”)葵及菽(shū)。八月剥(pū)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jū)。采荼(tú)薪樗(shū),食我农夫。”

主要内容:讲一年四季的饮食情况。2021/6/2744荼:苦菜2021/6/2745“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2021/6/2746毛主席:《七律·到韶山》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2021/6/2747西瓜的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产地,但关于西瓜的由来,说法不一。有介绍说西瓜在神农尝百草时发现,原名叫稀瓜,意思是水多肉稀的瓜,但后来传着传着就变成了西瓜。另一种说法是并非源于中国,于西域传来,故名西瓜。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