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3C/03/wKhkGWd5KTCAfewcAAMJPPxHJQU922.jpg)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3C/03/wKhkGWd5KTCAfewcAAMJPPxHJQU9222.jpg)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3C/03/wKhkGWd5KTCAfewcAAMJPPxHJQU9223.jpg)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3C/03/wKhkGWd5KTCAfewcAAMJPPxHJQU9224.jpg)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3C/03/wKhkGWd5KTCAfewcAAMJPPxHJQU92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课标要求:知道古代疫病的流行与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葛洪《肘后备急方》阿兹特克人笔下的天花患者时空坐标1古埃及唐明1928中华人民共和国《本草纲目》明末鼠疫牛痘接种法17世纪扁鹊四诊法战国6世纪欧洲黑死病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18C晚期屠呦呦团队分离出青蒿素“麻沸散”《伤寒杂病论》东汉14世纪《千金方》《唐本草》《心血运动论》费莱明发明青霉素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
历史存在具有必然性与偶然性,疫病的爆发就是人们不能忽视的偶然性事件。
但是人类并不是坐以待毙的,而是能够认识规律,对许多疫病进行防治。历史上的疫病一、疫病概况:
疫者,民皆病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明·吴有性《温疫论》疫病: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疾病:各种病的总称。“疫病”≠“疾病”
疫病对人类社会的第一次深入突破,始于农耕文明的诞生。考古学家认为,约1万-2万年前农耕文明产生时就出现了传染病,跟饲养动物有关。科学研究表明病毒出现在30亿年前,比人类出现早得多。(一)概念:
疫病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而存在。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自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过352次重大流行疫病。那中国两千多年时间,平均多久会爆发一次瘟疫呢,答案是六年一次。在古代医疗水平下,瘟疫爆发后,人们大都只能等死。(二)原因:
①政治:政府腐败,战乱动荡;
②疫病:瘟疫自身传染性强;
③社会:传播地区人口密集;
④灾害:气候导致的灾害;
⑤医学:公共卫生条件差;⑥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三)特点:
①频繁性、周期性;
②时空分布不均衡;
③突发性、持续性;
④危害大、范围广;
⑤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
天花鼠疫黄热病斑疹伤寒西班牙流感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罹患天花欧洲天花肆虐,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就死于天花康熙皇帝得过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古埃及时期18世纪中国清朝6世纪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人口死亡,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14世纪欧洲鼠疫大流行(黑死病)。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多地区严重饥荒17-19世纪墨西哥爆发,在美洲、非洲与欧洲国家流行,肆虐两个世纪20世纪早期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以上二、疫病的表现:
天花:古代的瘟疫之王
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强,病情重,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拉美西斯五世鼠疫(黑死病):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类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达30%-60%。“鸟嘴医生”:黑死病横行欧洲,当时的医生为“了杜绝感染,身穿泡过蜡的亚麻或帆布衫,头顶戴着黑帽,戴上可过滤空气、状如鸟嘴般的面具,眼睛由透明的玻璃护着,手着白手套,持一木棍,用来掀开病患的被单或衣物或指挥病人如何疗病。1347至1353年,鼠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黄热病
17世纪爆发于墨西哥,在美洲、非洲与欧洲国家流行,肆虐两个世纪。1937年南美微生物学家马克斯·泰勒获得黄热病疫苗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斑疹伤寒
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鼠蚤传播,患者会出现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主要表现,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20世纪早期,在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从未一败的拿皇在第6次反法联盟战争中失败了,败得非常惨,不是败给兵器或战术,倒在了病毒下。西班牙流感
1918—1919年全球大爆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人以上。一战提前结束的背后?戴口罩的美国士兵正前往法国当代流行病毒:人类疾病麻疹艾滋病肺结核禽流感流行性感冒埃博拉病毒病百日咳MERS疟疾2019-nCoVSARS…
(瘟疫)使教会失去了精神上的权威,失去了人们的支持。许多人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和变化,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许中转向了对现世的关注。……在这场瘟疫中,教会失去了大批的神职人员,元气大伤,改变了与王权之间的力量对比,使得王权得到了巩固,民族国家势力增强,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教会提出了挑战。
人力资源损失促成技术更新加速
经历黑死病的洗礼,医疗体系同样受到很大的冲击,开始走向一个全新的方向……医院的药物发生了变化,公共卫生和健康开始发展,这些公共机构报告流行病的情况,负责实施隔离,出现了专门对付瘟疫的医生。——赵立行《1348年黑死病与理性意识的觉醒》动摇了教会的绝对权威;推动了思想解放资本家们开始寻求先进的技术以降低工人减少带来的压力,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医疗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客观上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
局限性:
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导致大量人口死亡;
政治:社会秩序混乱,政局动荡,国家衰落,影响政治走向;
经济: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经济衰退;
思想:带来精神冲击,出现信仰危机;
军事:削弱军队战斗力,影响战争局势。三、疫病的影响:四、古代对疫病的防治:举措古代罗马、近代西方古代中国重视公共卫生建立救治机构探索防疫方法地方官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采取各种方法预防疫病。古罗马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作为重要工程古罗马时期的医院也收治疫病患者。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隋唐时期,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18世纪晚期:英詹纳牛痘接种法19世纪:法巴斯德的巴氏消毒法在医学领域应用1928年:英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疟疾治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天花防治:人痘接种在明朝中期广泛使用,后传到欧洲
古罗马曾发生过多次瘟疫。但当时罗马人把瘟疫的发生与神罚联系起来,于是大量修建神庙,定期向神献祭,而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医疗条件的限制使罗马人相信对疫病的预防胜于治疗,他们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厕所,修建了许多输水和排污管道,成立了水务委员会作为维护城市用水的机构,并催生出与之配套的公共卫生法。
——《古罗马城输水道、排水道的建设及其对公共卫生的意义》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祈福禳灾。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杨等《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概括古罗马和明朝在疫病防治方式上各有何特点:古罗马:
政府主导;立法保障;
注重疾病预防;
注重修建大量公共卫生设施。
重神学,轻科学。明政府:
政府消极应对;防疫重点主要在灾后赈济救助方面;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浓厚。一、古代中国的中医药成就:(一)中医学成就1、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时间成就战国战国至西汉东汉晚期唐朝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望: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闻: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病人的气味;问: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切: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黄帝内经》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华佗“麻沸散”“五禽戏”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中医药的成就(一)中医学成就:1、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2、方法:针灸针灸铜人是宋代医学教学模型。天圣五年(1027),在尚药奉御官、针灸专家王惟一主持下制作完成。与真人生理结构一致,四肢及内脏均可拼拆。外表刻有三百五十四个穴位,旁用金字标明穴位名称。(二)中药学成就:时间成就唐朝明朝《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李时珍原因:(1)经济:农耕文明的影响(2)政治:政府的鼓励与支持(3)文化:传统天人观念的影响;儒家经世致用、明德修身以及仁政民本思想的影响(4)历代医者的潜心钻研。特征: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重视经验积累与总结,临床经验丰富
(3)强调整体观,辨证施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
(4)在用药上以草药为主,讲究药食同源,注重养生
(5)人才辈出,成果显著,影响深远。中国古代中医药学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中医药事业焕发新的生机1、在中西医结合方针指导下,中医药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2、广设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掀起研究中医的高潮。3、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4、21世纪以来,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二、现代中国的中医药成就:屠呦呦出席诺贝尔颁奖典礼在德国中医院体验推拿的人第十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匈牙利召开时期人物成就意义战国望闻问切战国至西汉《黄帝内经》总结秦汉经验,以阴阳五行解释,阐明人与自然关系,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东汉晚期提出辩证施治原则,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唐朝《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北宋使用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建立在经络学基础上,效果显著,简便经济,受中外欢迎明朝《本草纲目》“东方药学巨典”清朝西医传入并逐渐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新中国成立后中西结合,中医药焕发新生机青蒿素中医诊断的四种基本方法扁鹊不详华佗张仲景“麻沸散”、“五禽戏”《伤寒杂病论》孙思邈《千金方》政府尊称“药王”、临床百科全书屠呦呦李时珍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总结:中医药的成就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一、西医的发展(一)背景:
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二)成就:17世纪英国威廉·哈维著《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规律17-18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实验药理学
特点:
①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验证药物与医疗手段
②通过精密仪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推动医学进步(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第一间西医医院1、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2、近代以来:鸦片战争后迅速传播。①西式医院建立,凭借医疗设备进行诊断、治疗。②医疗技术传入(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等)③西医院校建立,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④公共卫生知识及措施,有助于人们的健康。⑤借鉴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处理垃圾与粪便等,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进步澳门白马行医院1914年湘雅医学院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和影响:背景:①列强侵略,西方文明的传入;
②外国教会、传教士的推动;
③西医在实验医学及医学分科上的优势;
④洋务运动的兴起;
⑤受到日本的影响。影响:
①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
②动摇了中医的地位,促使中医自我改良;
③促进国人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的变化;④为西方殖民入侵服务(文化侵略)。伍连德比较中西医的理念:起源与理论基础中医:理论起源于阴阳五行等,发展取决于前人的总结经验。西医:形成发展依赖于药物化学、生物学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研究疾病的观念中医: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治疗,治疗疾病注重经验。西医:注重对症治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诊断方法的不同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西医:借助医疗器械诊断。治疗方法的不同中医:通过中药和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手段治疗。西医:通过手术等化学药物对疾病治疗。优势不同中医:优势在于治疗慢性病、疑难杂症及功能性疾病。西医:优势在于治疗急性病和器质性疾病。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药思想蕴含的中华文化《黄帝内经》:(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天人合一《同仁堂堂训》:同修仁德,亲和敬业;同修仁术,济世养生。讲究仁德,以人为本(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张仲景《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大一统整体观华佗《华氏中藏经》:
阴阳平,则天地和而人气宁;阴阳逆,则天地否而人气厥。阴阳五行孙思邈《千金方》: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居安思危,思患预防,忧患意识程杏轩《医述·审证》:内伤发热,时发时止;外感发热,热盛无休。内伤则手心热,外感则手背热。辨证思维,整体观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习近平在2019年对中医药工作作出指示①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扩大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③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课堂小结: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疫病的含义和重大疫病历史上的疫病中医药的成就应对措施中国古代中医药成就西医在中国的传播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新生西医的发展西医在中国的传播疫病的影响
14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俗称“黑死病”的大瘟疫,整个欧洲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贵族、教士,甚至连一些国王和天主教的大主教都未能幸免。面对死亡,很多人祈求上帝庇佑,但无济于事。后来,民众尝试采取改善卫生条件等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这场灾难(
)A.冲击了教会的权威和等级制度
B.使得人们更加向往来世的享受C.直接导致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D.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复兴A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甲(某人)有完城旦(筑城)罪,未断,今甲疠(麻风病),问甲何以论?当迁疠所处之。”西汉平帝曾下诏“民疾疫者,空舍邸第,为置医药”。东汉延熹五年(162年),军队出现疾病,名将皇甫规“亲入庵庐巡视”。这表明,秦汉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化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 现代企业如何依赖云平台优化数据审核流程
- 游戏类直播平台的用户行为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 现代舞台背景屏技术革新与发展
- 环保材料在办公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 生产过程中的危机应对与风险化解
- 未来十年电动汽车市场预测与展望
- 生态系统服务在商业地产开发中的应用
- 现代网络技术企业管理的重要支撑
- 18《书湖阴先生壁》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养老护理员培训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 各种抽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幻灯片
- 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主题班会PPT雷锋精神我传承争当时代好少年PPT课件(带内容)
-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护理查房
- 体育赛事策划与管理第八章体育赛事的利益相关者管理课件
- 专题7阅读理解之文化艺术类-备战205高考英语6年真题分项版精解精析原卷
- 《生物资源评估》剩余产量模型
- 2022年广东省10月自考艺术概论00504试题及答案
- 隧道二衬承包合同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