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中外历史纲要》上(一)教学重点1.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特点2.认识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二)教学难点十六国与北朝东汉三国(220-280)魏吴蜀西晋东晋(317-420)十六国(前秦统一北方)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齐梁陈北朝(439-581)北魏隋朝统一南朝(420-589)(266-316)灭灭383年淝水之战本课时空轴材料:秦、汉的大一统,到东汉末而解体。从此中国分崩离析,走上衰运,历史称此时期为魏晋南北朝。此长时期之分裂,前后凡三百九十四年。起自建安,三百九十四年中,统一政府之存在,严格言之,不到十五年。放宽言之,亦只有三十余年,不到全时期十分之一。将本期历史与前期秦、汉相较,前期以中央统一为常态,以分崩割据为变态;本期则以中央统一为变态,而以分崩割据为常态。——钱穆《国史大纲》分裂为主,但是有过统一;北方战乱不休,南方相对稳定;北方政权更迭过程中有不少少数民族政权,南方政权以汉族政权为主。结合时空轴及地图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从历史发展的时空演进角度而言,有什么特点?220年三国鼎立户数人口兵力魏103万443万60万蜀28万94万10.2万吴52.3万230万23万材料一三国实力比较表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

——魏帝曹髦路人皆知。司马昭之心220年三国鼎立探究二:既然魏国国力占据优势,为何政权结束时间是265年?请结合材料二的地图,简要说明西晋发展始末。西晋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263年,司马昭派兵灭蜀汉。280年,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西晋统一。探究三:结合右边的地图(《中外历史纲要》p30页),理解西晋灭亡的原因。266-316年西晋内: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外:少数民族内迁最终被匈奴贵族所灭(《中外历史纲要》p30)八王之乱

西晋时期,八个受封为王的皇室成员先后起兵,为争夺统治权,以河南洛阳为中心,相互冲杀,历时16年(

291

306)之久。16年中,参战诸王大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五胡乱华

是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内迁并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而造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五胡乱华破坏了中原的政权和经济架构,但也使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族产生文化经济交往。220年三国鼎立266-316年西晋

316年,匈奴攻破长安,西晋灭亡。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历史上称为“十六国”。304-439年/十六国东晋探究一:东晋政权是否跟西晋政权一样实现了统一?东晋政权主要在哪个区域?政权主体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什么?东晋政权的特点是?317-420年东晋十六国东晋(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王敦传》1.士族专权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晋政治怎样的特点?士族专权含义: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名声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220年三国鼎立266-316年西晋317-420年304-439年)东晋/十六国宋齐梁陈南朝公元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灭东晋,建立刘宋政权。(今南京)南朝东晋(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亩……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2、江南开发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阅读材料并观察地图: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东晋人口: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

社会: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社会秩序相对安定。地理: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政府: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阅读教材思考: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材料三:对南方开发的过程也是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的过程。

——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四: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共同开发南方的过程,使江南的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应有所发展,为隋唐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白翠琴《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的迁徙与融合》影响:1.带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并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江南的开发过程中许多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步交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文化重心的南移,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交融,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魏晋南北朝唐安史之乱后两宋

开始南移(南方开始大规模发展)

继续南移(南方逐渐超过北方)完成南移(南方成为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220年三国鼎立266-316年西晋304-439年东晋/十六国探究二:十六国政权主要在哪个区域?结合左边的表格思考十六国的政权主体主要是?东晋十六国形势图(《中外历史纲要》p33)317-420年北方十六国在统治中心和地域大体一致的前提下,继承前代中原王朝的国号。思考:比较两张地图,分析十六国国号设置的特点。北方十六国220年三国鼎立266-316年西晋304-439年东晋/十六国探究二:之后北方是否有统一过?这种统一是否长期延续?317-420年220年三国鼎立266-316年西晋317-420年304-439年东晋/十六国南朝北魏宋齐梁陈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灭北朝隋581年589年灭陈,实现统一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了北齐。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北魏孝文帝改革他首先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以便实现统一全国的目标,接着就开始了全方位的汉化改制,如:改鲜卑服为汉服,改鲜卑语为汉语,以实现鲜卑与汉人融为一体;他又定姓族,建门阀,扶植重用汉族士族门阀势力,使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合流;同时,还修定律令,实行法治,以及尊儒崇经,恢复礼乐,兴办学校,选贤任能等。这样,就从政治经济体制到社会生活习俗,乃至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把本民族完全融入了汉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管芙蓉《胡服骑射与孝文改制》迁都洛阳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结汉亲根据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少数民族统治推行的封建化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刘知幾促进民族交流和民族融合,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洛阳伽蓝记》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北朝的强盛来自……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为分裂走向统一,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李唐一族之所以崛起,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民族交融的含义民族交融就是不同民族杂居一处的现象不断增多,族际之间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频率不断增加,心理上的亲近感不断增强,共同命运和共同利益的联系逐渐紧密,共同心理认同逐渐产生。其结果就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共同性因素增加。——杨须爱《“民族交融”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意义》魏晋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前秦统一北方时,北方各族尚未充分交融,故统治基础脆弱。1.怎么交融?2.为什么交融?3.交融的影响.东汉——过程东汉: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活动在长城一带的鲜卑。十六国时期,北方出现众多少数民族政权,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动民族交融。随着人口南迁和江南的开发,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原因——原因:少数民族内迁;北方汉族南迁;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战争;民族交融的含义影响:缓和了民族矛盾,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习近平在全国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讲话历史智慧1.据资料统计,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这表明()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B.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C.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开发的主观原因是()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