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词鉴赏
—.诗歌阅读(共21小题)
1.(2024•长沙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九日寄秦觐
陈师道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①丛桐欲暮鸦。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②。
【注】①沙步:水边可以系船供入上下的地方。②落乌纱:晋孟嘉风流儒雅,素有声望。曾任桓温参军,
九月九日桓温与众僚佐在龙山饮宴,风吹孟嘉帽落,桓温命人作文以嘲弄他,孟嘉从容作文应答,文辞
优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当前所见的景物下笔,描绘舟行一天,泊船投宿时的景色。
B.颔联“九日”句忆往事,“十年”句写眼前,情感错综复杂,颇为沉郁。
C.颈联写自己虽已渐向老境,然逢此佳节,心中多感慨,仍兴致勃勃。
D.本诗以诗寄友,抒发自己万千感慨,笔触精练,意蕴深长令人回味。
(2)诗歌中,诗人对秦靓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2024•南通四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晚怀古
王安石
先生岁晚事田园,鲁叟①遗书废讨论。
问讯桑麻怜已长,按行松菊喜犹存。
农人调笑追寻壑,稚子欢呼出候门。
遥谢载醪袪惑②者,吾今欲辨已忘言。
【注】①鲁叟:孔子。②载醪袪惑:相传西汉扬雄常喜欢人带着酒肴向他请教释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称孔子为“鲁叟”,并不想再讨论儒家的思想,表明他潜心归隐之意。
B.颔联中一“怜”一“喜”,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流露出物是人非的伤感。
C.“调笑”“欢呼”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温馨快乐、富有情趣的农家生活场景。
D.这首怀古诗隐含诗人当时的人生际遇,同时表达诗人所追求的人生志趣。
(2)有评论说诗中的“先生”指陶渊明,请结合全诗谈谈这样说的依据。
3.(2024•武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夏夜
孔平仲
小雨初收深夜凉,杖藜徐步立回塘。
一天星月清人意,四面芙蕖遗我香。
大隐尝闻在朝市,昔人何必濯沧浪。
应官①粗了心无事,便是逍遥物外乡。
【注】①应官:当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诗歌标题,小雨初停的夏夜,诗人拄着藜杖缓慢行走在曲折的水塘旁。
B.颔联写夜晚的天空让心灵澄澈、清明,四面的荷花送来阵阵清香,令人愉悦。
C.颈联中“濯沧浪”,是指在清水中洗涤冠缨,此处比喻诗人超脱尘俗,操守高洁。
D.尾联直抒胸臆,道出诗人的心声,表明当官之人同样也可以超然物外,逍遥自在。
(2)本诗与黄庭坚的《登快阁》对“归隐”有不同的认识,请简要分析。
4.(2024•海南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方畴①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②更无瓶。
[注]①畴,泛指田野。②甑,盛物的瓦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落笔,直承“喜”字,以“溪流动地”的听觉描写来回应“惬情”,寓情于景,意境和谐。
B.颔联意境大展,视域开阔。以“风”和“云”起句,勾勒出辽阔田野的生机和高耸山峦的翠碧。
C.尾联笔法荡开,今昔对比。过去愁在少粮和少酒,如今联想粮食丰收缺少盛放容器,似愁实乐。
D.全诗虚实相生,构思巧妙。前两联实写雨后的景象,生动而鲜活,后两联虚笔想象,由景转情。
(2)结合全诗内容赏析第六句中“立鹭自惊”的艺术效果。
5.(2024•黑龙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叶梦得
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遍平沙。约回残影射明霞。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欹斜。
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一枝重插去年花。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日的春风带来了春的消息,但毕竟时令尚早,还不能看到盛春的美景。
B.题目明确词人是在傍晚到湖上游览,词中“残影”“明霞”对此也有照应。
C.湖中景色见于词人的顾盼之间,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暮色中的垂柳朦朦胧胧。
D.面对美景,词人找出去年佩戴过的花饰插到头上,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2024•鼓楼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途次华州陪钱大夫①登城北楼春望
刘禹锡
因睹李、崔、令狐三相国②唱和之什,翰林旧侣,继踵华城,山水清高,鸾凤翔集,皆忝夙眷,遂题是
诗。
城楼四望出风尘,见尽关西渭北春。
百二③山河雄上国,一双旌旅委名臣。
壁中今日题诗处,天上同时草诏人④。
莫怪老郎呈滥吹,宦途虽别旧情亲。
【注】①钱大夫:华州刺史钱徽。②李、崔、令狐三相国:李绛、崔群、令狐楚三人皆于元和年间入相。
③百二:以二敌百。一说百的一倍。后以喻山河险固之地。④同时草诏人:钱、李、崔、令狐四人元和
年间皆曾充翰林学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前小序交代题诗缘起,“翰林旧侣”与诗中“天上同时草诏人”一句相呼应,“夙眷”点明感情。
B.首联扣题,总写登楼眺望所见的高远阔大景象,“出”“尽”二字透露出超逸、欣悦之意。
C.颔联对仗工整,上句说京都山河拱卫,地势险固;下句说名臣得用,暗表怀才不遇的怨愤。
D.尾联用“滥竽充数”典故,说自己无作诗之才而强作诗同三相国唱和,这是作者自谦之词。
(2)本诗与杜甫《春望》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概述。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2024•锡林郭勒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定风波•赋杜鹃花
辛弃疾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却解啼教春小住,风雨,空山招得海棠魂3)
恰似蜀宫当日女,无数,猩猩血染赭罗巾。毕竟花开谁作主?记取,大都花属惜花人。
【注】海棠魂:此处指杜鹃花。海棠含苞未放之时特别红艳,与火红的杜鹃花很相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仲春时的景象,百草齐芳,花开正旺,为描写杜鹃花做了铺垫。
B.本词婉媚深沉,写杜鹃花开不着一“开”字,而用杜鹃鸟声声苦啼来暗示。
C.从表达方式上看,下片浓墨重彩写杜鹃花的姿色,从而引发词人的议论。
D.末句指出花属于惜花之人,这也提醒人们对于美好的事物要学会珍惜。
(2)词的下片是怎样描写杜鹃花的?请结合词句分析。
8.(2024•西城区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醉中作行草数纸⑴
陆游
还家痛饮洗尘土,醉帖淋漓寄豪举。石池墨沉如海宽,玄云下垂黑蛟舞。
太阴鬼神挟风雨,夜半马陵⑵飞万弩。堂堂笔阵从天下,气压唐人折钗股⑶。
丈夫本意陋千古,残虏何足膏砧斧。驿书驰报儿单于直用毛锥惊杀汝。
注释:【1】65岁的陆游多次上疏力主北伐,却因言论“不合时宜”被削职罢官,返乡后作此诗。【2】
马陵:地名,齐将孙膑曾在此设伏,射杀魏军,魏将庞涓兵败而死。【3】折钗股:一种书法中的转折笔
法,圆润且有力。【4】儿单于:此处指新即位的金章宗。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池”二句多用比喻,其中“黑蛟舞”表现了草书之形与势,极具力量和动感。
B.“太阴”句气氛沉郁,“夜半”句作者自比庞涓,表达了英雄末路的遗憾和悲凉。
C.“堂堂”句写笔阵自天而下,语意与“玄云”“风雨”“万弩”相承,气势连贯。
D.“陋”意为轻视,“丈夫”句表达了作者自视无人能比的气概,为后面三句蓄势。
(2)陆游钟情草书,也留下了大量关于草书的诗作。下列陆游诗中,其创作草书的意态与本诗不一致
的是_______
A.手挹冻醪秋露重,卷翻狂墨瘦蛟飞。
B.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D.有时寓意笔砚间,跌宕奔腾作诙诡。
(3)请结合全诗,分析“醉帖淋漓寄豪举”一句有何意蕴。
9.(2024•山东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
卢祖皋
彭传师于吴江三高堂①之前作钓雪亭,盖擅渔人之窟宅以供诗境也,赵子野约余赋之。
挽住风前柳,问鸣夷②当日扁舟,近曾来否?月落潮生无限事,零落茶烟③未久。谩留得茄妒依旧。可
是功名从来误,抚荒祠、谁继风流后?今古恨,一搔首。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万里乾坤清绝处,付与渔翁钓叟。又恰是、题诗时
候。猛拍阑干呼鸥鹭,道他年、我亦垂纶手。飞过我,共樽酒。
【注】①三高堂:位于江苏吴江。宋初为纪念范蠡、陆龟蒙和张翰三位高士而建。②鸥夷:皮制的口袋。
范蠡协助勾践灭吴后,弃官隐居,自号鸥夷子皮。③茶烟:陆龟蒙曾隐居在松江甫里,平时以笔床茶灶
自随。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词可知,本词是词人应友人赵子野邀请,来到钓雪亭,面对江天夜雪的精丽之景有感而作。
B.词人开篇“挽住风前柳”发问,构思奇特,“挽住”一词极富画面感,使情感表达形象生动。
C.“零落茶烟未久”一句,词人借陆龟蒙隐居时“嗜茗”的安适场景,反衬出自己对官场的怨恨。
D.全词以赋钓雪亭为主题,巧于用典,意境清新,语言秀丽,表现出词人清俊潇洒的创作风格。
(2)后人评价本词“有神余言外之妙”,即“象外见意”,请结合下阕简要分析这种妙处是如何体现的。
10.(2024•花溪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橘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诗人为视角描述燕子“衔泥”“暂语船”“穿花贴水”,赋予诗歌浓郁的个人情感。
B.颔联今昔对比,旧日家园中认识自己的燕子,现在却相遇不相识,只是远远地看着别人。
C.“处处巢居室”与“飘飘托此身”是诗人与燕子的相通之处,“何异”使人燕契合无间。
D.全诗体物缘情,浑然一体,使人分辨不清是人怜燕,还是燕怜人,凄楚悲怆,并感人肺腑。
(2)有人评价此诗“看似咏燕,实则慨叹诗人茫茫身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1.(2024•涪城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①寒食草青青。
寒食
孟云卿②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③。
[注]①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嫄上,韦应物的家乡。②孟云卿: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流寓荆州一
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③子推:相传春秋时晋国介子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重
耳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抱树被烧死。晋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介子推死的那一日生火煮食,要吃冷食,
这就是“寒食”(清明前一天或前两天)的来源。以后相沿成俗。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诗首句既写雨中炉火熄灭,空斋阴冷的景象,又写出诗人心情的清冷。
B.韦诗第二句“独”字既是上句“空”的延伸,又是下句“想”的伏笔。
C.孟诗首句描写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以乐景反衬诗人的悲苦之情。
D.两首诗诗句中的“寒食”,都指寒食节,孟诗中还暗含少食、无食意。
(2)古诗的结构大多讲究“起承转合”,“合”常有暗示题旨的作用。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最后一句
是如何体现“合”这一结构技巧的。
12.(2024•社旗县校级三模)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①
陆游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茄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②。人误
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
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注]①1172年陆游受四川宣抚使王炎之请,前往抗金前线宣抚使所在驻地陕西南郑出任宣抚使幕僚。不
久,王炎被召回,宣抚幕僚解散,陆游改任成都府安抚使参议。②蛮笺:指蜀地所产的彩色笺纸。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虚实结合,上片回忆自己在南郑时的军旅生活,下片则实写来到成都后的所见所感。
B.开篇“羽箭雕弓”三句,描写词人挽弓射箭、呼鹰截虎的场景,凸显出词人勇猛的形象。
C.“淋漓醉墨”两句,写词人笔走龙蛇,酣畅淋漓地痛斥入侵者,表现出词人超然的才气。
D.下片写成都人游乐闲散的生活,与“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中所抒发的情感相类似。
(2)南宋诗论家刘克庄在《后村诗话续集》中说:“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词人
的“激昂感慨”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3.(2024•黑龙江四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日暮时从终南山下来,又回头眺望,流露出了对征服高山的骄傲之情。
B.“随人归”不仅实写了人走月移的自然景象,还赋予了山月脉脉的人情味。
C.“绿竹”两句描绘了斛斯山人家中景致,展现了主人隐居山林的人生志趣。
D.“稀”字暗含了河星由密到疏的变化,表明诗人与主人畅饮高歌时间之久。
(2)《唐宋诗醇》评“此篇……逼真渊明遗韵”,请结合本诗及陶渊明《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
一)》,从内容、情感、艺术手法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14.(2024•藁城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擢第后入蜀经罗村路,见海棠盛开,偶有题咏
郑谷
上国休夸红杏艳,深溪自照绿苔矶。
一枝低带流莺睡,数片狂和舞蝶飞。
堪恨路长移不得,可无人与画将归。
手中已有新春桂,多谢烟香更入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点明写作缘起,诗人及第后入蜀,途中看到海棠盛开引发诗兴。
B.在长着绿色苔野的石矶旁,溪畔的海棠花如美人般临水自照,妩媚多姿。
C.黄莺睡在海棠枝头,蝴蝶与飘落的花瓣一起飞舞,动静结合,别具生趣。
D.既无法移栽、也无人能描画,甚至不能带走海棠一缕芳香,诗人很遗憾。
(2)诗中写到红杏和春桂,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5.(2024•咸阳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咏菊①
曹雪芹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嗡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②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释】①本诗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衡芜讽和螃蟹咏》,是林黛玉海棠诗
社夺魁的作品。②评章:品评,评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公沉浸在咏菊的创作冲动中,从早晨到黄昏,或绕篱,或倚石,独自沉思低吟。
B.“蕴秀”“噫香”既展现了主人公的飘逸才情,又流露出主人公在诗歌创作完成后的满足之情。
C.本诗前两联叙事,后两联抒情,起承转合,章法分明,是一首结构严谨的七言律诗。
D.尾联两句,写自从菊花得到了陶渊明的品评赞赏以后,陶渊明的高风亮节就一直被人们所传颂。
(2)在《红楼梦》中,海棠诗社成立后,薛宝钗、史湘云组织了一次题咏菊花诗的活动。社长李纨看
完众人作品,认为林黛玉的《咏菊》诗当为第一,理由是“构思新,角度新,手法新”。请结合全诗简
要分析李纨的评价。
16.(2024•盐都区校级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寄毗陵魏处士朴
皮日休
文籍先生①不肯官,絮巾冲雪把鱼竿。
一堆方册为侯印,三级幽岩是将坛。
醉少最因吟月冷,瘦多偏为卧云寒。
兔皮衾暖篷舟稳,欲共谁游七里滩②。
注:①文籍先生:皮日休赠给魏朴的号。②七里滩:相传东汉严光曾于此垂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一句,既是直接点明魏朴的处士身份,也为全诗情感的表达提供依据。
B.“方册”与“侯印”“幽岩”与“将坛”两组对比,突出魏朴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特点。
C.颈联“冷”“寒”两字倒装,既丰富了诗意,也带来表达陌生化的效果,读来趣味盎然。
D.尾联写诗人泛舟时,渴望与友人同游,借此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也照应诗歌标题。
(2)诗人是如何将自己渴望隐逸之情形象化的?
17.(2023•宜章县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陈季张求竹竿引水入厨
黄庭坚
井边分水过寒厅,斩竹南溪仗友生。
来酿百壶春酒味,怒流三峡夜泉声。
能令官舍庖厨洁,未减君家风月清。
挥斧直须轻放手,却愁食实凤凰四惊。
【注】据《庄子》记载,凤凰不同于凡鸟,它只吃竹子果实,只饮甘甜泉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向朋友交代了自己求取竹竿的原因,“仗”字体现了诗人的恳切之意。
B.诗人一边感受春酒的芬芳,一边聆听三峡的泉声,日常生活十分轻松惬意。
C.引来的井水能让庖厨保持洁净,诗人借此含蓄表达自己对高洁品性的追求。
D.尾联巧用凤凰的典故,化俗为雅,将求取竹竿这件平常小事写得高雅别致。
(2)诗人“求竹竿”时充分考虑友人的心理感受以说服友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18.(2023•琼山区校级二模)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新柳
杨万里①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注】①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自创平易自然、清新活泼的诗体,时人号为“诚斋体”。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诗前两联直接描写柳之颜色、情态,目的在于为后两句阐发主旨“蓄势”。
B.杨诗写柳由远而近,由上而下,从岸上的柳条,写到水中的柳影,富有情趣。
C.杨诗描摹细腻,清新自然,妙手天成,生面别开,颇能代表其“诚斋体”的诗风。
D.两首诗都写初春之柳,语言表达各有特色,曾诗婉曲有味,咏柳而讽世。杨诗含蓄典雅,直抒胸臆。
(2)两首诗都是写柳之作,但曾诗状物而寓理,杨诗状物以寄情。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
19.(2023•历城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洞庭玩月
韩保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
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
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
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点明了地点和描写对象,“玩”字活泼灵动,增添了人与月的亲近之感。
B.首联中的“万顷”在表现洞庭湖湖面广阔的同时,也写出了月光普照的情景。
C.第五句写乌鹊因天气寒冷而受惊离巢,与“明月别枝惊鹊”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人由眼前月写到瑶台月,使现实与想象交相辉映,拓展了诗歌的表现空间。
(2)本诗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题材相同,但写景的侧重与用意却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
分析。
20.(2022•武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渊明像
艾可翁
漉酒不孤头上巾©,醉来万事等浮尘。
谁家三径无松竹,肯说昨非能几人。
仕晋何心更仕刘,知几闻早去来休。
多君不肯腰轻折,非为区区县督邮。
【注】①头上巾:这里特指陶渊明自己所戴的漉(lu,过滤)酒巾。《宋书•隐逸传》载,渊明“值其酒
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着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采用白描手法,抓住画像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照应题目。
B.第二句中“万事等浮尘”,表现了陶渊明视“万事”如“浮尘”的潇洒达观。
C.第五句的“何心”表达的是陶渊明既不“仕晋”也不“仕刘”的归隐决心。
D.尾联感慨不止陶渊明不向督邮低头,还有许多君子也不肯向权势折腰。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到“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这与本诗相比,两者在表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1.(2022•沈北新区校级一模)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拔河俗戏
李隆基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噪齐山岌集①,气作水腾波。
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奉和圣制观拔河俗戏应制
张说
今岁好拖钩②,横街敞御楼。
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
斗力频催鼓,争都更上筹。
春来百种戏,天意在宜秋。
[注]①岌粢:高峻。②拖钩:拔河。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分析,唐朝时期拔河是流传于官方与民间场面浩大的比赛游戏。
B.第一首诗第五句以形写声,用山高来形容喊声,表现拔河场面震撼人心。
C.第二首三四句写角力时长绳拉住太阳、让河水奔流,夸张奇特有表现力。
D.两首诗题材相同,思想感情相近,诗意彼此照应,这是唱和诗特点之一。
(2)这两首唐诗蕴含丰富的体育精神,请简要分析。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诗词鉴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诗歌阅读(共21小题)
1.(2024•长沙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九日寄秦靓
陈师道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①丛桐欲暮鸦。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②。
【注】①沙步:水边可以系船供入上下的地方。②落乌纱:晋孟嘉风流儒雅,素有声望。曾任桓温参军,
九月九日桓温与众僚佐在龙山饮宴,风吹孟嘉帽落,桓温命人作文以嘲弄他,孟嘉从容作文应答,文辞
优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首联从当前所见的景物下笔,描绘舟行一天,泊船投宿时的景色。
B.颔联“九日”句忆往事,“十年”句写眼前,情感错综复杂,颇为沉郁。
C.颈联写自己虽已渐向老境,然逢此佳节,心中多感慨,仍兴致勃勃。
D.本诗以诗寄友,抒发自己万千感慨,笔触精练,意蕴深长令人回味。
(2)诗歌中,诗人对秦靓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考点】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情感.
【答案】(1)B
(2)①思念之情:诗人在重阳节之际,面对秋风秋雨和暮色中的沙步丛桐,不禁思念起远方的朋友奏
觐。
②劝慰与鼓励:虽然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愁苦,但他仍鼓励秦靓保持乐观,积极进取。他称
赞秦靓为“淮海少年天下士”,意味着秦靓年轻有为,才华出众,必定能在世间找到施展才华的地方。
③共同的节令之感:重阳节是登高的节日,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节日的
感怀。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
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1)B.“颔联'九日'句忆往事,‘十年‘句写眼前”错误。“九日”句写他眼前所见,“十年”
句忆往事。
故选B。
(2)诗歌中,诗人对秦靓表达的情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思念之情:诗人在重阳节之际,面对秋风秋雨和暮色中的沙步丛桐,不禁思念起远方的朋友奏靓。这
种情感在“九日”与“登高怀远”的描写中尤为明显,透露出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思念。
②劝慰与鼓励:虽然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愁苦(如“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但他仍鼓励秦觐保持乐观,积极进取。他称赞秦觐为“淮海少年天下士”,意味着秦觐年轻有为,才华
出众,必定能在世间找到施展才华的地方(如“可能无地落乌纱”)。
③共同的节令之感:重阳节是登高的节日,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节日的
感怀。他感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但心中的思念和祝愿却从未改变。
答案:
(1)B
(2)①思念之情:诗人在重阳节之际,面对秋风秋雨和暮色中的沙步丛桐,不禁思念起远方的朋友奏
靓。
②劝慰与鼓励:虽然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愁苦,但他仍鼓励秦靓保持乐观,积极进取。他称
赞秦靓为“淮海少年天下士”,意味着秦靓年轻有为,才华出众,必定能在世间找到施展才华的地方。
③共同的节令之感:重阳节是登高的节日,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节日的
感怀。
译文:
一阵疾风把雨云吹垮,明净的江面上飘着绚丽的晚霞。我舟泊岸边,系好了船缆,只见树丛中的祠庙周
围,飞旋著一群群求栖的乌鸦。唉,今天是九九重阳节,我举杯想畅饮可又不堪酒力,自己早已愁白了
头发!
我曾十年飘泊,寄人篱下,佳节里哪有心思赏花观景,真是白白辜负了故乡的菊花。登高望远,我的心
与你同在,永难忘却年轻的风流,年轻的潇洒。今天,我虽然老了,但逢此良辰,怀想你的绵绵情意越
发增加。呵,像你秦靓这样的少年豪俊之士步此时岂能不结伴登高、饮酒戏耍?狂写风吹落帽那样的诗
篇,定能胜过那孙盛、孟嘉!
赏析:
1087年(宋哲宗元祐二年),诗人由苏轼、傅尧俞等人推荐,以布衣充任徐州教授。徐州是诗人的家
乡。还乡赴任道中,恰逢重阳佳节,想到那数载“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流离生活即将结束,诗人心中充满
欣慰。但同时又想到那与他“潦倒略相同”(《除夜对酒赠少章》)的好友秦靓仍旅寓京师,心中又感到惆
怅。于是他以诗寄友,抒发自己的万千感慨,并勉励朋友奋发有为。
作者首先从所见的景物下笔。“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两句描绘的是诗人舟行一天,泊
船投宿时的景色。傍晚时分,一阵急风将雨吹散,晚霞映照的水面泛着粼粼波光。从系在水边的船上,可
以看到茂盛草木包围着的土地庙中,已有暮鸦来集。见到祠庙,才使诗人想起这一天是九月九日重阳节。
人逢佳节,不能少了吟诗喝酒赏菊花,何况诗人此刻心情颇佳,是“一杯一杯复一杯”,大有不喝到酒酣
耳热、颓然醉倒而不罢休之势。但他“九日清尊欺白发”,尚未尽兴却已不堪酒力。这年诗人才三十五岁,
却说“白发”,这是因为“发短愁催白”(《除夜对酒赠少章》),在“十年为客负黄花”的窘迫潦倒生涯之
中,诗人为前途渺茫而发愁,为生活无着而发愁,早就愁白了头。眼前欢乐的节日气氛,使他回忆起不久
前的流离生活。那时,为了生计而奔走他乡,寄人篱下,重阳佳节没有心思赏花喝酒,白白辜负了黄花。
这一联,“九日”句写他眼前所见,“十年”句忆往事。诗人眼前略有兴致,开怀畅饮;而往事却不堪回首。
一喜一怨,感情复杂,往复百折,极其沉郁。
接着,诗人抒发自己对秦靓的怀念之情和慰勉之意。九日登高是当时的风俗,一般写重阳节的诗中都
要提到,并非一定是实指。“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两句是写对秦靓的怀念。垂老之年,逢
此佳辰,多所感慨,因此更加怀念在远方的朋友,他的心仿佛仍然留在朋友身边。这样一位天下闻名的“淮
海少年”,逢此佳节不可能无所创作。方回以为,“无地落乌纱刀”,用典极佳。这一句是用东晋孟嘉事,
孟嘉是大将军桓温的参军,重阳节与桓温同游龙山,风吹落帽,桓温命孙盛写文章嘲弄他,孟嘉又写一文
回敬,都写得很好。从比,“九日脱帽”就成了重阳登高的典故。作者巧妙地用此典故,说明自己虽已渐
向老境,然而逢此佳节,仍兴致勃勃,何况有秦靓这样的少年豪俊之士;他要结伴登高,写出优秀的诗篇
来。对朋友的赞美之情、慰勉之意、期望之心,全都凝聚在此联之中了。
这首诗颇有特色。既是“九日”,那么吟诗、饮酒、赏花、登高皆是题中应有之义,作者巧妙地将它
们揉合在诗中,既有实景,又有虚构。既然是寄友,那么他当时的处境、心情和对朋友的问候、祝愿等也
有所交代。作者用精炼的笔触,巧妙剪裁安排。全诗风格沉郁含蓄,意蕴深长,令人回味。
【点评】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
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
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
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2.(2024•南通四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晚怀古
王安石
先生岁晚事田园,鲁叟①遗书废讨论。
问讯桑麻怜已长,按行松菊喜犹存。
农人调笑追寻壑,稚子欢呼出候门。
遥谢载醪袪惑②者,吾今欲辨已忘言。
【注】①鲁叟:孔子。②载醪袪惑:相传西汉扬雄常喜欢人带着酒肴向他请教释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诗人称孔子为“鲁叟”,并不想再讨论儒家的思想,表明他潜心归隐之意。
B.颔联中一“怜”一“喜”,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流露出物是人非的伤感。
C.“调笑”“欢呼”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温馨快乐、富有情趣的农家生活场景。
D.这首怀古诗隐含诗人当时的人生际遇,同时表达诗人所追求的人生志趣。
(2)有评论说诗中的“先生”指陶渊明,请结合全诗谈谈这样说的依据。
【考点】咏史怀古;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情感;分析诗词主旨;鉴赏诗词意境.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
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及题干的提示,
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1)B.“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流露出物是人非的伤感”错误。“怜”为可爱,怜爱的意思,
并非与“喜”构成对比,颔联表达了“先生”为桑麻、松菊茁壮成长、凌寒挺立欣喜的感情。
故选B。
(2)首联中,诗人描写了在田园中忙忙碌碌,以至于废书不观,不再纠疑质难、唇枪舌剑的情景。“事
田园”“废讨论”的动作描写与情景勾勒与陶渊明远离纷扰离儒入道、安心田园、悠游安闲的追求吻合。
诗中先生、田园、鲁叟、问讯桑麻、已长、松菊、犹存、农人、寻壑、稚子、候门、载醪祛惑、欲辨已
忘言等词或词组化用或引用了《归去来兮辞》《饮酒(其五)》中的诗句。
这首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与陶醉,与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相契合O
答案:
(1)B
(2)①“晚事田园”符合陶渊明晚年归隐的生平经历。②诗中“桑麻”“松菊”“稚子候门”“载醪祛惑”
“欲辨已忘言”等都出自陶渊明的诗句。③诗中表达的思想与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相契合。
【点评】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
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
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
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3.(2024•武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夏夜
孔平仲
小雨初收深夜凉,杖藜徐步立回塘。
一天星月清人意,四面芙蕖遗我香。
大隐尝闻在朝市,昔人何必濯沧浪。
应官①粗了心无事,便是逍遥物外乡。
【注】①应官:当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首联照应诗歌标题,小雨初停的夏夜,诗人拄着藜杖缓慢行走在曲折的水塘旁。
B.颔联写夜晚的天空让心灵澄澈、清明,四面的荷花送来阵阵清香,令人愉悦。
C.颈联中“濯沧浪”,是指在清水中洗涤冠缨,此处比喻诗人超脱尘俗,操守高洁。
D.尾联直抒胸臆,道出诗人的心声,表明当官之人同样也可以超然物外,逍遥自在。
(2)本诗与黄庭坚的《登快阁》对“归隐”有不同的认识,请简要分析。
【考点】写景咏物;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分析诗词主旨;鉴赏诗词意境;鉴赏诗词技巧.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前,既要对诗歌内容做出整体把握,又
要对诗歌局部做出具体分析。
(2)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
把握作者的内心感受。
【解答】(1)C.“此处比喻诗人超脱尘俗,操守高洁”错。“濯沧浪”在这里不是用来比喻诗人超脱尘
俗,操守高洁,而是指隐居山林。整句诗表达的观点是隐居不必到山林。
故选:Co
(2)孔诗颈联是“大隐尝闻在朝市,昔人何必濯沧浪”,意思是:那些真正有能力和智慧的人,他们并
不需要像古人那样去隐居山林,远离尘嚣,而是能够在大城市或朝廷中保持自己的清高和独立,保持内
心的宁静和超脱。诗人连用两个典故,表明大隐不必隐居山林,不必超脱尘世,可以隐于朝堂闹市,即
使在朝廷当官,也可以有归隐之趣。尾联''应官粗了心无事,便是逍遥物外乡”,写当官不陷于琐事,
便心中无事,同样可以逍遥自由。
黄诗尾联是“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诗人是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
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心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
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
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通过“归船”“白鸥”之想,表达回乡归隐之情。
答案:
(1)C
(2)①孔诗颈联连用两个典故,表明大隐可隐于朝堂闹市,不必超脱尘世。尾联写当官不陷于琐事,
便心中无事,同样可以逍遥自由。
②黄诗尾联通过“归船”“白鸥”之想,表达回乡归隐之情。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
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
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关注注释隐含义。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
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
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
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4.(2024•海南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方畴①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②更无瓶。
[注]①畴,泛指田野。②甑,盛物的瓦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首联落笔,直承“喜”字,以“溪流动地”的听觉描写来回应“惬情”,寓情于景,意境和谐。
B.颔联意境大展,视域开阔。以“风”和“云”起句,勾勒出辽阔田野的生机和高耸山峦的翠碧。
C.尾联笔法荡开,今昔对比。过去愁在少粮和少酒,如今联想粮食丰收缺少盛放容器,似愁实乐。
D.全诗虚实相生,构思巧妙。前两联实写雨后的景象,生动而鲜活,后两联虚笔想象,由景转情。
(2)结合全诗内容赏析第六句中“立鹭自惊”的艺术效果。
【考点】写景咏物;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鉴赏诗词意境.
【答案】(1)D
(2)①作者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鹭以人的情态,使白鹭形象更加生动活泼,增强了诗歌灵动性。②关
联前一句中一行人相语”以形成视听结合,使雨后的形象被表现得更加立体鲜活。
③照应题目,不写雨而有雨,雨后树枝积水易断,白鹭立其上而惊飞,使全诗结构更加严谨。④作者借
“白鹭惊飞”的描写,寓情于景,借景趣来写情趣,暗含春雨带来的欣喜。
【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前,既要对诗歌内容做出整体把握,又
要对诗歌局部做出具体分析。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时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
角度赏析。
【解答】(1)D.“后两联虚笔想象”理解有误。颈联仍是实写,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写,表现行人和白
鹭在雨后的行为。
故选:Do
(2)①作者用“自惊”描写白鹭,赋予其人的情态,为拟人手法,使白鹭形象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情
趣,增强了诗歌灵动性。
②颈联写行人隔河而语,溪水流动之声,为听觉,溪水流动,立鹭摧枝惊飞,为视觉,视听结合,描绘
雨后之景,蕴含喜悦之情,使雨后的形象被表现得更加立体鲜活。
③题目是“喜雨”,本句不写雨而有雨,雨后树枝积水易断,白鹭立其上而惊飞,照应了题目,使全诗
结构更加严谨。
④“白鹭惊飞”,描写风雨中白鹭受惊而展翅飞起的生动画面,寓情于景,启人想象白鹭不知树枝经雨
易折而受惊的状态,景趣蕴含情趣,深含喜雨之意。
答案:
(1)D
(2)①作者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鹭以人的情态,使白鹭形象更加生动活泼,增强了诗歌灵动性。②关
联前一句中一行人相语”以形成视听结合,使雨后的形象被表现得更加立体鲜活。
③照应题目,不写雨而有雨,雨后树枝积水易断,白鹭立其上而惊飞,使全诗结构更加严谨。④作者借
“白鹭惊飞”的描写,寓情于景,借景趣来写情趣,暗含春雨带来的欣喜。
参考译文:
要知道这场春雨让万物多么欣喜,请听那河水流动震天动地的声音。
大风吹过,万亩禾苗如同青色锦被,绿浪翻滚。山峰层层叠翠直插云霄似千座玉屏。
行人隔着河水遥遥地对话,枝条忽然折断,让站在其上的白鹭受了惊。
年年只为没粮做饭和酿酒而愁苦,今年愁的是没有更多的炊具和酒瓶。
赏析:
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雨水节气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紧紧围绕一个“喜”字展开。万物喜、溪水喜、禾苗喜、山峰喜、行人喜、丰
收喜、饮酒喜,一切都因雨水到来,而喜开颜笑,充满生机与希望。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首联是说,想知道这一场春雨,让万物究竟有多么欣喜,请
听那溪水流动发出的震天响声。这是写“万物之欣喜”。一个“惬”字,道出了万物惬意享受雨水滋润的
样子。“溪流动地声”,说明冰雪消融,大地回春,一切都欢快起来了。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颔联是说,大风吹过,万亩禾苗如同青色锦被,绿浪翻滚。
山峰层层叠翠直插云霄似千座玉屏。这是写“禾苗之欣喜”。
一个“青锦褥”,将万亩禾苗比喻成青色锦被;一个“翠瑶屏”,将层层叠翠比喻成千座玉屏。两个比
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雨水到来时,禾苗与山峰的欣喜惬意之情。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颈联是说,行人隔着溪水,远远地说着话,枝条忽然折断,
站立其上的白鹭受了一惊。这是写“人们之欣喜”。“春雨贵如油”,人们相互交谈着今年的收成,期盼着
一个丰收年。站在树枝上的白鹭,也因为枝条折断了,受了一惊飞走了。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尾联是说,年年只为没粮做饭和酿酒而愁苦,今年愁的是没
有更多的炊具和酒瓶。这是写“丰收之欣喜”。通过反写没有更多的炊具和酒瓶,来衬托今年的收成比往
年都好,从而呼应雨水时节的美好。
纵览全诗,围绕一个“喜”字展开,颇有《春夜喜雨》的氛围与心境,语言清丽,意境绝美,是为咏
雨水节气诗中的绝妙佳作。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
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
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义。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
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
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
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5.(2024•黑龙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
叶梦得
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遍平沙。约回残影射明霞。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欹斜。
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一枝重插去年花。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连日的春风带来了春的消息,但毕竟时令尚早,还不能看到盛春的美景。
B.题目明确词人是在傍晚到湖上游览,词中“残影”“明霞”对此也有照应。
C.湖中景色见于词人的顾盼之间,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暮色中的垂柳朦朦胧胧。
D.面对美景,词人找出去年佩戴过的花饰插到头上,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考点】理解作者情感;鉴赏诗词技巧;写景咏物;理解诗词内容.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
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
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
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解答】(1)D.“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错误。根据下片内容,作者用“霜鬓不堪春点检”来形容自己
的年华已逝,他的鬓发已经不堪春天清点、检核,表示时光的流逝无法阻挡。他重新插上去年的花枝,
文中并没有表明是为了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而是对逝去的美好年华的怀念。
故选D。
(2)词的上片通过浩荡的春风、初生的绿草、灿烂的云霞、粼粼的水光、如烟的垂柳等景色的描写,
描绘了一幅湖上早春图,词的下片写作者面对初春美景,叹惜自己如今已是两鬓斑白,回忆起自己的青
春年华,不由得插上曾经戴过的花饰,借细节描写来抒情,表达对时光流转、生命流逝的感慨,对美好
时光的怀念。
“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意为人生如同在江海中的梦境,不知何处才是安身的家园,何处才是真正
的归宿。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行驶一致性检查协议
- 安全牢记心间班队会
- 广场服务礼仪培训
- 关于知识沟的探讨
- 阿克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科学领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陇东学院《人体发育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场景灯光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国际人才英语初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理工大学《中医健康理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2024-2025学年小升初素养数学检测卷含解析
- 颈部断面与影像解剖ppt课件精选
- 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建设方案
- 供配电系统毕业设计
- 《艺术学概论考研》课件艺概绪论
- 中职一年级数学课外活动趣味数学基础知识竞赛课件(必答+选答+风险题含倒计时PPT)
- 班级共读《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 》班级读书会(课堂PPT)
- 启闭机房脚手架工程施工专项方案
- 防毒面具使用说明
- 工艺评审记录表
- 浦东改革开放30周年(课堂PPT)
- 移动式操作平台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