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知识精研】统编版高二语文 课件(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第三单元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知识精研】统编版高二语文 课件(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第三单元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知识精研】统编版高二语文 课件(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第三单元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知识精研】统编版高二语文 课件(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第三单元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知识精研】统编版高二语文 课件(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代史伶官传序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五代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山河破碎,百姓在战火中呻吟。后梁时,有一位二十三岁的英雄临危受命,从此厉兵秣马,东征西讨,平定中原,终结后梁,建立后唐,百姓得到暂时的安宁。

然而这位英雄后来跻身文艺舞台,粉墨登场,日歌夜舞,不思安邦治国。和他长期厮混的戏子,趁机掌握了权柄,结党营私乱朝纲,使这位英雄的生命永远终结在四十二岁,黎民百姓又陷入水火之中。课堂导入这个英雄就是——后唐庄宗李存勖(xù)了解作者以及《新五代史》的相关知识,积累文化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各种文言现象,疏通文言大意。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了解史论的一般写法。品味作者的语言艺术,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素养目标目录知人论世壹初读感悟贰文本探究叁探究拓展肆壹·知人论世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作者简介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书。“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八大家”。欧阳修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是我国唐宋以后唯一的私修正史,记载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后人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了解《新五代史》解题五代史伶官传序五代: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五代史——《新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欧阳修编撰的纪传体史书。他认为旧史不宜“垂劝诫,示后世”,于是重新编写五代史。伶官:古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伶人”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史载,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后称乐官为伶官,后来也将以演戏为生的艺人包括进来,将他们统称为伶人。伶人的社会地位卑下,我国自古就有“乐户”制度,也就是说伶人都必须列入专门的户籍,且他们的后代世世代代不得为良。清朝的时候,还有专门的规定禁止伶人参加科举。

序,文体的一种,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面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词的缘起与过程。

本文和《六国论》一样,通过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从中归纳出道理,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序说: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从内容上看,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这种“说”,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初中阶段所学的有《马说》《爱莲说》《黄生借书说》等。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我们初中课本所选诸葛亮的《出师表》即“表”中范例。拓展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我们学过的如刘禹锡的《陋室铭》。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文言文标题中的“……记”,相当于现代文“记……”的形式。如“小石潭记”,就是“记小石潭”,即记述游小石潭的行踪以及小石潭的景物。这类文章当中,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包括如《桃花源记》这样的诗前序文)。除以上两篇,我们学到的还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核舟记》等。拓展传: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迹。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惯用于史书。一般为他人所写,如《张衡传》等,也有写自己的传记,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形成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拓展五代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后唐---庄宗庄宗李存勖庄宗李存勖小名亚子,善于骑射,文武双全。骁勇善战,长于谋略,唐朝末年,随父李克用征战四方,颇有功勋,后袭封晋王。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日益强盛。公元923年,于魏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称帝,建立后唐。带兵灭亡后梁,定都于洛阳。在位期间,吞并岐国,灭亡前蜀,取得凤翔、汉中及两川,震动南方割据诸国。后期沉湎声色,用人无方,纵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猜忌杀戮功臣,横征暴敛,吝惜钱财,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李存勖自幼便喜欢唱戏,“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早在称帝之前,便曾因任用伶人杨婆儿为刺史,而贻误战事。他还常常用戏子名字自称,叫自己为李天下。庄宗李存勖

伶人周匝zā在胡柳陂之战中被梁军俘虏,因伶人陈俊、储德源的保护而免死。后唐灭梁后,李存勖竟然要授陈俊二人为刺史,以报答二人对周匝的救命之恩,结果被郭崇韬劝阻。他承认郭崇韬所言乃是公正之论,但最终还是任命陈俊二人为刺史,原因竟然是言而无信,愧见周匝。而当时,亲军中很多百战将士都没得到刺史之职,对此无不愤慨。

正是因为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益败坏。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李存勖决定亲征反击却告败北。这时担任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乘机率部士兵作乱,火烧兴教门,庄宗被乱箭射死,一名伶人拣丢弃的乐器放在存勖尸体上,点火焚尸。李嗣源入洛阳杀尽叛臣,葬存勖尸骨于雍陵,在西宫称帝,是为后唐明宗。背景资料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力求振作,对不断进犯的契丹、西夏妥协退让、屈辱求和。每年都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贰·初读体会诵读解意1、听范读,把握节拍,读准字音,理解大意。2、找出文章的论点和论据和结论,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盛衰之理(shèng)

盛以锦囊(chéng)以三矢赐庄宗(shǐ

系燕父子以组(xì)仇雠(chóu)

燕王,吾所立(yān)岂独伶人也哉(líng)2.找出文章的论点和论据和结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论点:

论据:

结论:

总—分—总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论据: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叁·文本探究解读第一段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①哉!原②庄宗之所以③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活动1:解释加点的词语翻译:唉!国家盛衰兴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去天下的根本原因,就可以知道了。①人事:

②原:

③所以:

①人事:人的作为

②原:推其根本

③所以:……的原因活动2:文本探究

思考1:第一段有何作用?①开篇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引发思考;②总领式点出拿庄宗兴亡的历史进行说理,引起下文,为下文的叙事说理做铺垫。解读第一段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①也。与②尔三矢,尔其③无④忘乃⑤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⑥,及凯旋而纳⑦之。活动1:解释加点的词语解读第二段①遗恨:

②与:

③其:

④无:

⑤乃:

⑥驱:

⑦纳:

①遗恨:遗憾②与:赐给③其:副词,表示祈使语气④无:同“毋”,不要⑤乃:你的⑥驱:奔驰,快跑⑦纳:收藏翻译:世人传说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立他为王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可是他们都背叛我归顺了梁。这三个人是我到死还感到悔恨的事情。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愿!”庄宗领了箭,将其收藏在祖庙中。其后庄宗出兵的时候,便派属官用羊、猪各一头祭告祖庙,恭敬地取出他父亲留下的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在军前开路,等凯旋时再把箭收藏在祖庙里。活动2:文本探究思考1:试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作用。①内容:

详述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例。②作用:

承上叙事,为第三段的议论做铺垫。解读第二段思考2:晋王赐给庄宗的三支箭有什么含义?

代指晋王的三个遗憾,分别代指对梁、燕王和契丹的仇恨,并借此来激励庄宗要励精图强。写受箭时,作者用了一系列动词:受、藏、请、盛、负、纳,从这些动词可以看出庄宗李存勖怎样的形象?

刻画出庄宗一心执行父命决绝复仇的形象。

正是他的这种决心和意志,才使他得到了天下。

他将箭藏在供奉祖宗的宗庙之中,并且每次出兵都要以少牢祭奠,得胜后,请下箭,还要用锦囊盛起来,告慰父亲。

每次作战都要带着这三支箭,矢志不渝,誓死报仇。解读第二段他对复仇极为重视:他对复仇极为决绝:用原文的话来说就是“”。忧劳可以兴国史料补充建立后唐——杰出的军事将领

唐朝灭亡后,中国北方有三股互相敌对的势力,晋王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仁恭(刘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李存勖将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务。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打败了朱全忠亲自统率得50万大军。接着,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十多年的交战,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亲遗命,于公元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四月称帝,国号为唐,史称后唐。方①其系②燕父子以组③,函④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⑤,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⑥本⑦其成败之迹⑧,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⑨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活动1:解释加点的词语解读第三段①方:

②系:

③组:

④函:

⑤顾:

⑥抑:

⑦本:

⑧迹:

⑨逸豫:

①方:当……时②系:缚③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④函:匣子,这里用作动词,用匣子装⑤顾:看⑥抑:或者,还是

⑦本:考察,探究

⑧迹:踪迹⑨逸豫:安乐翻译:

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刘仁恭、刘守光父子,用木匣子装着后梁皇帝、大臣的头,进人祖庙,把箭交还到先王的灵位前,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骄气盛,可以说豪壮极了!等到仇人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人在夜里呼喊,作乱的人四方响应,他匆忙往东逃,还没见到乱贼,手下的士卒就溃散了,君臣面面相觑,不知道到哪里去,最后剩下的那些将领只落得截断头发,对天发誓愿以死相报,大家的泪水浸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是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都出自人的原因吗?《尚书》上说:“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啊。史实回溯一夫夜呼

乱者四应

庄宗听信伶官谗言,监视战功卓著的大将李嗣源。李嗣源忍无可忍发动兵变。

伶官郭从谦首先响应,率众兵攻皇城,纵火焚烧兴教门,闯入内宫。

乱兵在宫楼上用箭射死了仓皇东出的庄宗。

兵士皇甫晖当时奉命戍瓦桥关,戍期已满,却被留下守贝州,心怀不满,便趁机在夜间发动兵变。何其衰也!23岁908年“与尔三矢”28岁913年“系燕父子以组”(灭燕)38岁923年“函梁君臣之首”(灭后梁,建后唐)41岁926年“一夫夜呼,乱者四应”李存勖自主思考作者是如何来写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

提示:在李存勖身上分别发生了什么事?(找课文中的话来概括)文本解读得天下15年为什么?失天下3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文本解读活动2:文本探究思考1:试概括第三段的内容

评论庄宗的盛衰,阐明论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思考2:第三段和第二段综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具体说明。

正反对比论证。第二段正面叙说兴盛的原因,第三段反面叙说灭亡的原因。解读第三段故方其盛也,举①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③,岂独④伶人也哉?活动1:解释加点的词语解读第四段翻译:因此当庄宗强盛时,全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与他相争;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伶人把他困住,落得个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小的事上积累而成,而智勇之人往往被自己所溺爱的人或物困住,难道只有伶人才如此吗?①举:

②忽微:

③溺:

④独:

①举:全,整个②忽微:极小的事

③溺:沉湎,无节制④独:只是解读第四段1、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引出教训总结全文盛: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经验教训——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推广一层,为后世戒——岂独伶人也哉总结全文,强调中心主旨,引人深思。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历史史实中警诫世人: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衰: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思考2:

在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强调“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因为本文是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所写的序。

这样强调既可以扣住题目,又可以使事理推而广之,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普遍性: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深长。解读第四段拓展延伸仁政则兴暴政则亡秦抗秦则兴赂秦则亡六国忧劳则兴逸豫则亡庄宗重贤则兴寡谋则亡项羽思危则兴苟安则亡北宋勤学则兴懒惰则亡我

欧阳修说国家盛衰兴亡之理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末尾又意味深长地点出“岂独伶人也哉”。请同学们在古今历史、现实生活中再寻找一些事例来加以补充说明。商纣王“好酒淫乐,嬖(bì宠爱)于妇人妲已”——葬身火海楚怀王贪婪成性,闭目塞听,弃屈子诤言于不顾——客死他乡夫差纵情声色犬马,耽于酒池肉林,不思国事——自刎而死隋炀帝杨广骄奢好战,任性妄为——导致农民大起义,国破家亡,身死部将之手。南唐后主沉迷于诗画歌舞中,不理朝政——亡国奴。亡唐玄宗重色误国,宠幸奸佞——天宝危机,安史之乱。宋徽宗沉迷艺术、酷爱蹴鞠、不理朝政——靖康之变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吴,报仇雪恨。唐太宗李世民:吸取前人教训,励精图治,换来了“贞观之治”,名垂青史。齐威王: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兴利除弊,换来了诸侯“皆朝于齐”的盛世局面。兴内容总结提出论点: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总起反面:分说后唐庄宗失天下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正面:分说后唐庄宗得天下忧劳可以兴国得出结论:总起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做事要居安思危,谨小慎微,防微杜渐小心玩物丧志,不要满足于表面的虚荣启示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肆·探究拓展

1.辞气委婉,言语恳切。

文章作为一篇旨在以史为鉴的史论文,依据史实,妮娓道来,仿佛与预想中的读者谈古论道,辞气委婉,言语恳切。

2.抑扬顿挫,错落有致。

文章以散体写史论,间以对仗工整的骈句,骈散结合,错综有致;适当运用长句,调节语势,张弛有度。读起来抑扬顿挫,感情饱满,气势旺盛。

3.语言平实,言简意丰。

与《过秦论》相比,这篇文章并没有华丽的辞藻,基本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事例,阐发道理,平易近人,自然晓畅。总结语言特色思考1:作者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伶官们的事,是否显得有些文不对题?

不是,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

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题意,突出了中心。探究拓展试比较《过秦论》与《五代史伶官传序》在写作方法和论述风格上的异同。《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相同点评述秦的过失,揭示其顷刻覆亡的原因论说后唐的错谬,指出其迅速败灭的根由都评说历史,推究原因,总结经验,引为鉴戒①运用衬托、对比,极力渲染秦的强大,反衬它的易亡;以九国合纵的声威,反衬秦人的善攻;备言陈涉的卑微弱小,与九国的煊赫强盛形成鲜明对;②通过叙事来说理。通篇铺叙史实。①运用对比手法,先写庄宗极盛的史实,再写其极衰的场面,后面总言兴亡。通过盛衰之比,昭示了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历史教训;②叙议结合。叙事、议论不枝不蔓,有机结合。都运用对比,突出盛衰兴亡的巨大反差;都是叙议结合,记叙为议论服务。比较阅读陈述历史的角度陈述历史的方法试比较《过秦论》与《五代史伶官传序》在写作方法和论述风格上的异同。《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相同点比较阅读得出结论的方式文字风格卒章显志。先极写秦统一天下的威势,可谓盛极一时。接着童写陈涉起事反秦,天下云集响应,秦朝迅速灭亡。最后据题立意,因叙而议,点明缘由,得出结论。以赋写文。铺陈夸张,文笔酣畅,感情充沛,气势磅礴,带有战国纵横之风。开篇立论,确立全篇的总纲。继而叙写庄宗接受其父遗命和执行遗命的过程,以具体的历史事实作为论述盛衰之理的例证,通过记述后唐的兴盛破亡,进一步阐明成败由人的道理。篇末生发议论,探究因由,总结教训。以散体写史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