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HHLW 135-2024 制冰机自动出冰装置技术规范_第1页
T-WHHLW 135-2024 制冰机自动出冰装置技术规范_第2页
T-WHHLW 135-2024 制冰机自动出冰装置技术规范_第3页
T-WHHLW 135-2024 制冰机自动出冰装置技术规范_第4页
T-WHHLW 135-2024 制冰机自动出冰装置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5.040CCSJ73WHHWL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utomaticicedispensingdevicefor1T/WHHLW135—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武汉高盛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本文件由武汉互联网产业商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武汉高盛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贵州中标技术研究院、云南中知标准技术研究院、四川中知汇创标准化技术研究院、山西中知标准管理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明卫,张立东、吴雪莲、程龙、李超、王霜1T/WHHLW135—2024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到本文件相关的专利的使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承诺,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己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获得:专利持有人姓名:邹利春、刘明卫。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岭工业园2号楼。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1T/WHHLW135—2024制冰机自动出冰装置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制冰机自动出冰装置的装置结构、工作原理、通用技术、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制冰机自动出冰装置的应用与测试。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SB/T10017-2008冷冻饮品食用冰SB/T10940-2012商用制冰机GB4706.13-201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制冷器具、冰淇淋机和制冰机的特殊要求GB/T5226.1-2019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5749-202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JB/T14567-2022直冷式块冰制冰机3术语和定义GB4706.13-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制冰机icemachine制冰机是一种将水通过制冷系统冷却后生成冰块的机械设备。3.2冷却液coolingliquid在制冰机自动出冰装置中,冷却液是用于降低制冰机内部温度,确保冰块顺利形成的液体介质。3.3传输带conveyorbelt在制冰机自动出冰装置中,传输带是用于将制成的冰块从制冰区域自动输送到存储或收集区域的重要部件。3.4凝露condensation在制冰机自动出冰装置中,凝露是指由于温差或湿度变化,在冷却表面或管道上形成的小水珠。3.5定量出冰容器quantitativeicecontainer定量出冰容器是用于精确计量并存放特定数量冰块的容器。3.6出冰滑道iceslide出冰滑道是指用于输送冰块的斜面滑道,通常用于冷饮机或制冰机等设备中,使冰块能够顺畅地沿斜坡下滑至指定位置。4装置结构2T/WHHLW135—2024制冰机自动出冰装置设于出冰仓上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包括冰块收集容器、出冰滑道、定量出冰容器和驱动装置,组成零部件有:——1、冰块收集容器;——2、出冰滑道;——3、定量出冰容器;——4、驱动装置;——5、出冰仓;——6、开口;——7、出冰口;——8、滑槽;——9、滑杆;——10、连接板。图1结构示意图5通用要求5.1外观5.1.1金属制件表面应进行防锈蚀处理,外观不应有明显的缺陷,无明显擦伤、毛刺、锐角和凹陷等缺5.1.2金属电镀件表面应光滑、色泽均匀,不得有剥落、露底、针孔,不应有明显的花斑和划伤等缺陷。5.1.3表面涂装件其涂层表面应平整、涂层均匀、色泽一致,不应有明显的气泡、流痕、漏涂等缺陷。5.1.4各零部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管路与零部件不应有相互摩擦和碰撞。5.1.5其制冷系统、水系统均应密封,溢水工作可靠。5.2材料5.2.1材料选择原则5.2.1.1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所有与冰或水直接接触的部件,如冰盘、水管、储冰容器等,应采用符合SB/T10017-2008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级材料,确保无毒、无异味、不易脱落微粒。5.2.1.2耐腐蚀与耐用性选用耐腐蚀性强的不锈钢或特殊涂层材料用于外壳、框架及关键部件,以延长使用寿命并易于清洁。5.2.1.3环保材料鼓励使用可回收或生物降解材料,减少环境污染,如在包装材料、非核心部件上的应用。3T/WHHLW135—20245.2.2具体材料要求5.2.2.1制冰部件制冰盘采用无毒、耐低温、高导热性的铝合金或不锈钢材质,表面处理应防止冰块粘连。5.2.2.2冷却液使用环保型冷却介质,如食品级丙二醇溶液,确保无毒且在泄露时不污染食品。5.2.2.3传动带采用食品级聚氨酯或硅胶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低噪音特性。5.3使用环境5.3.1温度应符合SB/T10940-2012的规定。5.3.2湿度系统应能在相对湿度不超过93%(非凝结状态)的环境中正常工作。5.3.3电源制冰机的电源应为额定电压220V(单相),额定频率50Hz。5.3.4压力制冰进水压力(表压)应小于0.4MPA。6技术要求6.1耐久性6.1.1结构耐久性设备主体结构应设计坚固,能承受长时间连续工作和频繁操作的考验,无明显磨损或变形,主体框架寿命预期不少于3年。6.1.2关键部件寿命制冷压缩机、电机、电磁阀等关键部件应选择高质量品牌,确保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低于450小时。6.2安全性6.2.1机械安全6.2.1.1装置设计应保证其在正常使用时具备可靠的稳定性,符合JB/T14567--2022的要求。6.2.1.2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人员有可能触及的运行部分和高温零部件,应设置适当的防护罩或防护网,对人员安全提供防护,试验时不应触及危险的运行部分和高温零部件。6.2.1.3设备应配备明显的紧急停机按钮,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断开电源,防止事故扩大。6.2.2电气安全设备电气安全防护应包括接地保护、漏电保护、过载保护等措施。6.2.3食品安全与冰直接接触的材料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无毒无害,不释放有害物质,确保冰块的食用安全。6.3性能要求4T/WHHLW135—20246.3.1噪音运行噪声应控制在符合国家或地区规定的安全与健康标准范围内,不超过70dB(A),确保作业环境的舒适与安全。6.3.2水源要求出冰用水应符合GB5749-2022的规定。6.3.3冰块质量冰块质量的要求如下:a)尺寸:冰块的尺寸应符合产品设计要求,并在标准范围内保持一致性。b)形状:冰块形状应规则,无明显变形或缺陷。c)硬度:冰块应具有足够的硬度,以满足使用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保持其硬度。d)清洁度:冰块应无杂质、无异味,并在制冰过程中经过有效的消毒处理。6.3.4凝露运行中的装置保温层外表面、敷设有保温材料的制冷设备及管路外表面不应出现珠状级或流水级凝6.4出冰效率出冰效率的要求如下:a)出冰速度:制冰机应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制冰并自动出冰,出冰速度应满足产品设计要求。b)出冰量:制冰机在连续工作状态下,应能稳定地输出符合要求的冰块,出冰量应满足产品设计要求。c)冰块连续性:制冰机应能连续稳定地输出冰块,不应出现长时间无冰或冰块大小不均的情况。6.5自动化程度自动化程度的要求如下:a)自动出冰:制冰机应能在冰块完成后自动出冰,并具备冰块储存或输送功能。b)故障自诊断:出冰装置应能自动检测并诊断常见故障,并给出相应的提示或报警信息。c)远程控制:出冰装置应支持远程控制功能,方便用户进行远程监控和操作。6.6出冰装置6.6.1出冰仓出冰仓内壁应光滑,无锐角,易于清洁,避免冰块粘连。结构设计应合理,易于冰块的堆积、收集和取出。6.6.2出冰滑道6.6.2.1结构与设计出冰滑道的结构与设计要求如下:a)出冰滑道应设计合理,能够确保冰块在重力作用下顺利滑出,且不易造成冰块破碎或堵塞。b)滑道内壁应光滑,无明显凸起或凹陷,以减小冰块在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以促进冰块快速、顺畅地滑出。6.6.2.2安装与固定a)出冰滑道应安装牢固,与出冰仓连接紧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松动或脱落。b)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滑道的水平度,以确保冰块能够均匀、稳定地滑出。6.6.3定量出冰容器5T/WHHLW135—2024容器的计量精度应满足以下要求:当预设出冰量在500克至1000克之间时,误差应不超过±5%;当预设出冰量小于500克或大于1000克时,误差应不超过±10%。7试验方法7.1试验条件试验条件如表2所示。表2试验条件允许偏差表项目进行试验所允许的条件偏差环境温度±0.6℃水温±0.3℃频率7.2外观试验采用目视法对装置外观、各部件进行检查,外观应整洁、无划痕、无锈蚀、无明显变形等缺陷,各部件应安装牢固,无松动现象。7.3性能试验7.3.1出冰量出冰量的试验方法如下:a)在8.1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开启制冰机自动出冰装置,记录一定时间内(如2小时)的出冰量。b)在6小时内,每间隔2小时取冰一次,连续取冰三次,如三次的出冰量变化不超过±2.0%,则认为制冰机运转达到稳定,读取出冰量。c)出冰量应满足产品说明书或合同约定的要求,且误差应在允许范围内。7.3.2耗电量在8.1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根据8.3.1进行出冰量试验的同时,记录制冰机自动出冰装置在出冰过程中消耗的电量。7.4安全试验应符合GB/T5226.1-2019的要求。7.5耐力试验完成至少1000次出冰循环的疲劳测试,验证出冰机构的可靠性和耐用性,确保在设计寿命内性能稳8检验规则8.1检验项目制冰机自动出冰装置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型式检验以及抽样检验,检验项目、试验方法按表3中的规定。表3检验项目表序号检验项目检验类别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抽样检验1外观试验√√√7.22性能试验√√√7.36T/WHHLW135—20243安全试验√√√7.44耐力试验√√√7.58.2出厂检验出厂检验的规定如下:a)出厂检验为逐台检验。b)出厂检验项目应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测试等。c)出厂检验完成后,应给出检验报告,内容包括产品编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及检验结论等。8.3型式检验型式检验为周期检验,周期为一年,当产品设计、工艺或材料有重大改变时,也应进行型式检验。8.4抽样检验抽样检验应遵循随机性、代表性和合理性的原则,确保样本能够真实反映整批产品的质量状况;如抽样检验结果存在不合格样本,则应对该批产品进行加倍抽样检验。8.5结果判定结果判定如下:a)合格:装置完全符合相关的技术规格、标准和要求,可以投入生产或使用。b)部分条件合格:装置在某些方面存在轻微不符合项,但不影响整体性能和安全性,经过整改后可以投入生产或使用。c)不合格:装置存在严重不符合项,需要进行重大改进或重新设计,并重新进行检验。9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9.1标志9.1.1产品标志每台制冰机自动出冰装置上应清晰、牢固地标注产品名称、型号、生产日期、制造商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9.1.2警示标志对于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的部件或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以提醒用户注意安全。9.1.3认证标志如产品已通过相关认证,应在产品上标注相应的认证标志。9.2包装包装材料应选用防潮、防震、防腐蚀的材料,确保产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受损坏,并附有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相关文件。9.3运输9.3.1运输方式产品应选择合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