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科新版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41_第1页
2024年沪科新版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41_第2页
2024年沪科新版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41_第3页
2024年沪科新版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41_第4页
2024年沪科新版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4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新版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对希腊城邦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的是()A.希腊的一种民族意识B.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C.希腊的一种国家组织D.小国寡民是其突出特征2、十月革命爆发的主观历史条件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②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③俄国在当时已具备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制;④无产阶级的组织性、革命性和战斗性很高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北魏李安世就均田问题上疏:“臣闻量地画野,经国大式;邑地相参,致治之本。井税之兴,其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这表明他主张A.平均分配土地以缓和阶级矛盾B.维护私有制前提下限制土地兼并C.增加土地租税以保证财政收入D.恢复井田制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4、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的到来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中国科技成就是A.地动仪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指南针5、1924年,黄埔军校的招生报考者一般要经过3次考试,入学后还需再进行一次考核,通过上述4关才能最终获得一期生的资格。这反映了当时A.军事教育制度成熟B.注重人才的严格选拔C.革命军队纪律严明D.提高军人的文化素质6、下图反映了不同年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的大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对图中比例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美国遭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B.计划经济对苏联工业的作用巨大C.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已丧失D.两种社会制度的冲突较为激烈7、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乡绅何玉成在其一诗中写道“下以保家室,上以纤国忧”。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A.具有爱国主义观念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饱读儒家经典著作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8、________年曹丕称帝,定都________,国号________,东汉灭亡。刘备定都________,史称________,简称蜀。孙权定都建业,国号________9、东汉的衰落。

(1)东汉后期统治。

①东汉中期以后,出现________的局面。

②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________”。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________”。

(2)黄巾起义。

①原因: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②概况:184年,________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________”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

③结果:起义军虽然相继被官兵各个击破,但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________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10、开眼看世界。

(1)背景:《南京条约》签订后,______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反映了清朝统治阶级高层的封闭;愚昧与腐朽。

(2)表现。

。人物。

代表作。

内容。

评价。

林则徐。

《______》

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

供对外交涉时参考。

魏源。

《______》

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以及军事、科技等。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最早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的书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徐继畲。

《瀛寰志略》

介绍世界上80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

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3)特点:从地理和历史方面了解西方。

(4)影响: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______的主张。11、春秋。

(1)时间:公元________-________。

(2)开始标志:周平王东迁。

(3)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这些诸侯国的君主统称为“________”。(一般认为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12、概况:875年________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

13、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______________运动。其中,被称为_______或_______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其代表人物是北宋后期的_______、_______兄弟和南宋的_______,因此这一学派也被称为“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4、中国统治集团的不统一为中国革命首先在农村得到发展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最大的缝隙。A.正确B.错误15、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建段的标志。A.正确B.错误16、分封制的对象主要有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A.正确B.错误17、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中国共产党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赢得胜利,创建新中国。A.正确B.错误18、1953年底,周恩来在访问印度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A.正确B.错误19、1979年,为了解决香港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于1997年得到成功运用。A.正确B.错误20、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表现为: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经济的手段管理经济。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1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一般引自宋代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李焘在对此的记述后说明:“此事最大,而《正史》《实录》皆略之,甚可惜也,今追书。王曾《笔录》皆得其实,今从之。文辞则多取《记闻》,稍增益以丁谓《谈录》。”

。《丁晋公谈录》(宋真宗时宰相丁谓所著琐谈小说)

(赵普)忽一日奏太祖曰:“石守信;王审琦皆不可令主兵”。上曰:“此二人岂肯作罪过。”赵曰:“然此二人必不肯为过;臣熟观其非才,但虑其不能制伏于下。”太祖又谓曰:“此户人受国家如此擢用,岂负得朕?”赵曰:“只如陛下岂负得世宗?”太祖方悟而从之,罢了两人的兵权。

《王文正公笔录》(北宋仁宗时宰相王曾所著笔记)

石守信;王审琦等犹分典禁兵如故;相国赵普屡以为言,上力保庇之。普又密启请授以他任,于是不得已,召守信等曲宴,道旧相乐,因谕之曰:“朕与公等,义同骨肉而言事者进说不已,今莫若自择善地,各守外藩,勿议除替。”守信等咸顿首称谢。由是石、王之族俱蒙选尚,寻各归镇。

《涑水纪闻》(北宋神宗;哲宗时改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所著笔记集)

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酒酣;上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之力,不得至此,念尔之德,无有穷已,然为天子亦大艰难,珠不若为郡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敢安寝而卧也。”守信等皆曰:“何故?”上曰:“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于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守信等皆再拜谢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而骨肉也。”上许之,皆以散就第,所以慰抚赐责之甚厚,与结婚姻。

从史料运用的角度,谈一谈你对李焘记述这一典故的认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建立新中国以前就多次声明,新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并不只是发展与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关系,而是发展与一切国家的贸易关系。在这一背景下,新中国以苏联和东欧国家为对象的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以中苏贸易为例,1950年中国与苏联的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仅为26%,1951年上升到61%,1953年更上升到70%。与此同时,新中国大力发展同亚非国家、地区的贸易关系,从1951年起,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亚非国家所占的比重已超过了西方国家。1952年至1954年,新中国通过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和日内瓦外长会议两次重大的国际活动,在对西方国家的贸易关系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朝鲜停战后,周恩来在接见外国代表团来访时反复强调发展双边贸易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新中国还注意积极发挥私商的作用,组建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大力拓展民间贸易。至1952年底,与中国签订贸易协定、协议合同的有英国、日本、法国、智利、联邦德国等13个国家,总值达2亿美元以上。1955年,中国对西欧国家的贸易额比1952年增长了3倍,其中对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瑞士的贸易额增长幅度尤为显著。——摘编自李文《新中国成立初期涉外经济领域的主要思想和政策主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对外贸易的意义。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1题,共6分)23、某同学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特性”的主题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材料:。材料出处中国传统文化一贯主张“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在文化价值观方面,提倡在主导思想的规范下,不同派别、不同类型、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的交相渗透,兼容并包,多样统一。李宗桂:《优秀文化传统与民族凝聚力》中国古代社会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中国传统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华原典强调“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和“以华变夷”,但是“华夏”本身所具有的自信和大气魄,使她能够如大海之收纳百川,吸收、融合甚至同化各种外来文化而不失自我。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提取一项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特性”的信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表述成文。)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1题,共2分)24、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诞生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A【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城邦是一种国家形态和国家组织,小国寡民是城邦的突出特点,故BCD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城邦不是民族,故A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2、B【分析】【详解】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①③两项均为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客观条件,②④两项均为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主观条件。由设问要求“主观历史条件”即可选出B项。3、B【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均田制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井税之兴,其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可以知道其主张在保持原来的税收政策的前提下抑制过分的土地兼并,故选B;材料不是强调要平分土地,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要增加税收,排除C;恢复井田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4、D【分析】【详解】

根据“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的到来产生了重大影响”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的指南针传入欧洲,在欧洲新航路开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新航路开辟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故选D;地动仪、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都与“对‘近代世界’的到来产生重大影响”的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ABC。5、B【分析】【详解】

黄埔军校招生要进行多轮次的考核,说明当时注重人才的严格选拔,故选B项;严格选拔人才并不能说明军事教育制度成熟和革命军队纪律严明,排除AC项;材料反映的是人才选拔的严格,与提高军人的文化素质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B。6、B【分析】【详解】

由图中比例的变化可知,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比重有了明显的大幅提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这一时期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这体现了计划经济对苏联工业的作用巨大,故选A;图中比例仅反映了工业产值比重的变化,并不足以说明美国遭受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更不能说明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排除AC;从工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中不能看出两种社会制度的冲突,排除D。7、A【分析】【详解】

据题意可知,三元里抗英中以何玉成为代表的中国民众秉持的是保家卫国的传统理念,这是爱国主义观念的体现,故选A;何玉成没有指挥鸦片战争,排除B;材料内容不能说明他报读儒家经典著作和走在近代化前列,排除CD。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8、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刘备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

得出:①220年②洛阳③魏④成都⑤蜀汉⑥吴【解析】220年洛阳魏成都蜀汉吴9、略

【分析】【详解】

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起义军虽然相继被官兵各个击破,但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解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清议党锢之祸张角太平道军阀割据10、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皇帝仍不知道英国位于何方,林则徐编著的代表作是《四洲志》,魏源编著的代表作是《海国图志》,此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所以①是道光,②是《四洲志》,③是《海国图志》,④是自强。【解析】道光四洲志海国图志自强11、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1)时间:公元前770年-前476年。(2)开始标志:周平王东迁(3)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这些诸侯国的君主统称为“春秋五霸”。(一般认为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解析】前770年前476年春秋五霸1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黄巢13、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其中,被称为理学或道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其代表人物是北宋后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这一学派也被称为“程朱理学”。所以①是理学复兴,②是理学,③是道学,④是程颢,⑤是程颐,⑥是朱熹,⑦是程朱理学。【解析】儒学复兴理学道学程颢程颐朱熹程朱理学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14、A【分析】【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反革命营垒内部不统一并充满矛盾,即中国统治集团的不统一为中国革命首先在农村得到发展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最大的缝隙。故正确。15、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建段的标志,主要依据是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故题干表述正确。16、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周朝实行分封制,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所以该说法正确。17、A【分析】【详解】

1946年,国民党撕毁了重庆政协的决议,向中原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标志着解放战争的开始,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中共于1949年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故题干所述正确,故选A。18、B【分析】【分析】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在与两国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都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故材料说法错误。19、B【分析】【详解】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于1997年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故答案为:错误。20、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并非经济手段。因此,材料表述是错误的。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10分)21、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对李焘记述这一典故的认识可从史料的类型、史料的内容、记述的历史影响和史料研究的原则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如从其选取的史料类型看,《丁晋公谈录》《王文正公笔录》《涑水纪闻》都属于私人笔记或谈话集,其记载带有主观色彩,可信度存疑。从其选取的史料内容看,三部笔记对这一事件具体过程的叙述存在差异和矛盾之处,李焘记述时并未对这些细节加以考究。从其记述的历史影响看,李焘不严谨的记述使之从民间私谈变为录入史书的历史事件,使其在后世的广为流传成为可能。因此,在选取和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既要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去伪存真,也要注重史料间的互证。【解析】李焘对这一历史典故的记述存在不严谨之处。

从其选取的史料类型看;《丁晋公谈录》《王文正公笔录》《涑水纪闻》都属于私人笔记或谈话集,其记载带有主观色彩,可信度存疑。

从其选取的史料内容看;三部笔记对这一事件具体过程的叙述存在差异和矛盾之处,李焘记述时并未对这些细节加以考究。

从其记述的历史影响看;李焘不严谨的记述使之从民间私谈变为录入史书的历史事件,使其在后世的广为流传成为可能。

因此;在选取和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既要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去伪存真,也要注重史料间的互证。

其他认识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22、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中的“新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并不只是发展与苏联东欧国家的贸易关系,而是发展与一切国家的贸易关系。”可得出全方位对外贸易;根据材料中的“以中苏贸易为例,1950年中国与苏联的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仅为26%,1951年上升到61%,1953年更上升到70%。”可得出与苏联的贸易占据主要地位;根据材料中的“朝鲜停战后,周恩来在接见外国代表团来访时反复强调发展双边贸易的重要意义。”可得出适时调整政策;根据材料中的“新中国还注意积极发挥私商的作用,组建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大力拓展民间贸易。”可得出官方贸易与民间贸易都有发展。

(2)意义:根据材料中的“至1952年底,与中国签订贸易协定、协议合同的有英国、日本、法国、智利、联邦德国等13个国家,总值达2亿美元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新中国成立至1952年底,我国处于经济恢复时期,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根据材料中的“1955年,中国对西欧国家的贸易额比1952年增长了3倍,其中对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瑞士的贸易额增长幅度尤为显著。”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我国在1953年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赚取外汇,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根据材料中的“1952年至1954年,新中国通过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和日内瓦外长会议两次重大的国际活动,在对西方国家的贸易关系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通过经济交往改善国际环境。【解析】(1)特点:全方位对外贸易;与苏联的贸易占据主要地位;适时调整政策;官方贸易与民间贸易都有发展。

(2)意义: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赚取外汇;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有利于通过经济交往改善国际环境。五、论述题(共1题,共6分)23、略

【分析】【详解】

阐释:首先,阅读表格文字,提取、整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特性”相关的信息,提出具体观点,如根据材料中“提倡在主导思想的规范下,不同派别、不同类型、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的交相渗透,兼容并包,多样统一”“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能够如大海之收纳百川,吸收、融合甚至同化各种外来文化而不失自我”等,可得出观点——中国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确定观点后,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选取两到三个史实加以阐释,如用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明清之际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等,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创新的原因和表现,及其对国家统一、文明延续、传统文化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