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晚清时期(2024年7月)_第1页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晚清时期(2024年7月)_第2页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晚清时期(2024年7月)_第3页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晚清时期(2024年7月)_第4页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晚清时期(2024年7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晚清时期(2024年7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如表是国民政府自成立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税率水准(1928﹣1936),国民政府修改税率这一行为()年份进口税率水准%山口税率水准%19283.92.719298.53.6193010.44.0193114.13.0193214.53.5193319.73.8193425.34.6193527.23.6193627.03.5来源: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北京,科学山版社.1995版,第61页。A.表明“改定新约”效果明显 B.使关税自主遭到进一步破坏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转型 D.废除了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2.严复评价近代某一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有学者对1913年以前我国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名人员构成进行统计,其中地主占55.9%,买办占24.8%,商人占18.3%,华侨占1%。这体现了当时我国()A.民族工业发展加快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D.多阶层推动近代化4.据统计,19世纪70年代中国平均每年进口洋针量为8.57亿枚,19世纪80年代升至19.58亿枚。1879年的一份报告中说:“由于价钱便宜品质优越,洋针已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用品。”这表明此时的中国()A.对外贸易入超情况严重 B.民众生活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5.1872年年底,通过“招商集股”方式兴办起来的轮船招商局开业运营。时人说:“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这反映出当时()A.经营方式与经营理念的变化 B.中国自办企业开始起步 C.民族经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金融体系实现转型升级6.“各国归来留学生,一经朝考上蓬瀛。可怜不及格人在,如要某差须自行。”这是一首20世纪初出现的竹枝词。从中可以看出()A.出国留学成为时尚 B.选官制度的变革 C.科举考试内容变化 D.洋务运动的开展7.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1860年以后,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增。上海洋布店的发展反映出()A.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B.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 C.内地棉纺织业发达 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8.清前期,各省督抚动用辖区内钱粮,必须上报户部审批。1852年,安徽巡抚截留全省地丁钱粮,以充军费,户部无奈默认。此后,各省纷纷效尤。各省督抚和领兵大员还擅自截留经过本辖区的京饷及过境钱粮。这反映出()A.各省督抚联合脱离中央控制 B.洋务运动使得财政开支激增 C.中央财政管理制度受到冲击 D.地方官府加强新式军队建设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鸦片战争后美国官员表示愿意提供制作枪炮蓝图,“被婉言谢绝”;《南京条约》的苛刻待遇“满汉官僚都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双方文书要用平等语气往来……反而使他们不安”。该材料()A.揭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本质 B.反映清统治者固守传统政治理念 C.说明清朝被迫从闭关走向开放 D.呈现出清廷的国家主权观念淡薄10.如图所示为1893—1920年生产资料进口在整个中国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变化。这一变化()A.说明我国民族工业技术能力依然薄弱 B.改变了我国轻重工业失衡局面 C.源于西方列强加紧对华的商品倾销 D.反映出我国贸易逆差越来越大11.据统计,1936年全国工业职工中,近代工厂工人170万,手工工场工人254万,个体手工业者7579万,后两项合计为前者的46倍。这表明当时中国()A.无产阶级力量亟待加强 B.经济结构地域分布失衡 C.近代化受制于内在因素 D.手工生产仍具传统优势12.同治十三年(1874),户部批准江西、湖北、湖南三省的税粮折银征收,并委托轮船招商局于安徽三河等地采买稻米,通过海运交付京师仓储,税粮征收和运送的成本大大降低。这种税粮征解的方式表明当时()A.地方督抚势力膨胀 B.太平天国影响官方仓储 C.民用企业发展艰难 D.国家赋税的市场化运作13.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谕令各省督抚召集义民以御外侮,“沿海沿江各省尤宜急办”而南方督抚相互联络,认为不必“拘泥”该谕,并与驻沪各国领事协商,谋划“东南互保”。由此可知,当时()A.中央政府权威大大削弱 B.清朝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C.义和团遭中外联合剿杀 D.南方督抚认同反清革命14.阅读如表,据此可知,表中反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发行股票1882年上海出现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A.晚清政府洋务运动的成果 B.上海是中国近代化中心 C.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D.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15.19世纪70年代,英、日等国一方面以廉价棉纱倾销中国,另一方面从中国大量进口棉花,致使中国市场棉贵纱贱。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棉纱进口量与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纱进棉出的“纱花对流”现象加剧,这表明当时中国()A.民族企业生产力迅速提高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C.卷入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D.传统家庭手工业日渐兴盛16.19世纪60年代,南京房产诉讼繁多,为此地方官员堪定房产产权并颁发执照,为遗失契据的房地产提供了全新的产权证明。勘定房地产权,带有鲜明城市规划性质,得到百姓的积极响应,时人产权意识日渐强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开展的需要 B.外来人口大量增多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D.太平天国战事影响17.《南京条约》签订后,钦差大臣耆英按照道光帝的旨意向英方提出照会:英国商民在通商口岸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英商归英国管理,内人由内地惩处,俾免衅端。英国除广州外,“多得四处通商口岸,系大皇帝逾格天恩”,若他国要求去福州等四处口岸通商,“应由英国与之讲解,俾仍在粤通商,无致生事”。这一交涉()A.体现清廷努力挽救国家主权 B.标志着清朝外交走向国际化 C.凸显清政府维护和约的诚意 D.反映清政府对国际法的无知18.如表是1929﹣1935年华商纱厂工人人均占有纱锭数和劳动生产率变化统计。这表明当时()时间1929年1935年华商纱厂工人人均占有纱锭数15.33枚19.19枚华商纱厂工人人均劳动生产率8.86件15.07件A.中国棉纺织业规模领先世界 B.列强缩小对华资本输出额度 C.中国纺纱技术实现根本突破 D.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一定发展19.如图为1931年国民政府部分进口商品税率统计图。烟酒的税率提高到50%,丝绸的税率提高到45%,火柴和陶瓷制品为40%,毛织品则为35%。这表明当时()A.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B.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取得了成效 C.列强扩大商品输出以抢占中国市场 D.关税自主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20.鸦片战争后,国内流通的货物主要有“洋货”和“土货”之分,商民群众在抵制“洋货”的同时,提倡“土货”改良。辛亥革命后,人们又用“国货”一词来指称国产机器制品,于是“国货”渐成为与“洋货”相对应的词汇。这一变化体现了()A.西方列强侵略改变了国内的商品结构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提倡国货运动大大削弱洋货的竞争力 D.民族国家意识和工业文明的双重影响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晚清时期(2024年7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如表是国民政府自成立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税率水准(1928﹣1936),国民政府修改税率这一行为()年份进口税率水准%山口税率水准%19283.92.719298.53.6193010.44.0193114.13.0193214.53.5193319.73.8193425.34.6193527.23.6193627.03.5来源: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北京,科学山版社.1995版,第61页。A.表明“改定新约”效果明显 B.使关税自主遭到进一步破坏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转型 D.废除了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修改税率,提高了进口税率,出口税率稍许增加,保护了民族经济。结合所学可知,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改订新约运动,收回了部分关税自主权,因此改订新约运动的效果明显,A项正确;改订新约运动使关税自主权得到部分的维护,排除B项;材料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没有转型,排除C项;材料是关税问题,与领事裁判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严复评价近代某一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威海之海军大替矣”。【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威海之海军大替矣”可知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威海战役。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3.有学者对1913年以前我国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名人员构成进行统计,其中地主占55.9%,买办占24.8%,商人占18.3%,华侨占1%。这体现了当时我国()A.民族工业发展加快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D.多阶层推动近代化【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根据材料可知,1913年以前我国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名人员包括地主、商人、买办和华侨,体现了当时我国多阶层推动近代化,D项正确;材料仅体现1913年以前我国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名人员构成情况,没有体现民族工业的具体发展情况,无法得出“民族工业发展加快”的结论,排除A项;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与民族工业的投资者身份无关,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以发展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手段的一种思想,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4.据统计,19世纪70年代中国平均每年进口洋针量为8.57亿枚,19世纪80年代升至19.58亿枚。1879年的一份报告中说:“由于价钱便宜品质优越,洋针已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用品。”这表明此时的中国()A.对外贸易入超情况严重 B.民众生活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结合材料中“19世纪80年代升至19.58亿枚”“由于价钱便宜品质优越,洋针已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用品”等信息可知,造成洋针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在于洋针的性价比高,说明当时中国人的生活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B项正确;材料并未对比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比重,无法得知入朝情况严重,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近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无法得知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近代自然经济解体与农产品商品化和耕织分离相关,材料并不涉及,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1872年年底,通过“招商集股”方式兴办起来的轮船招商局开业运营。时人说:“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这反映出当时()A.经营方式与经营理念的变化 B.中国自办企业开始起步 C.民族经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金融体系实现转型升级【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结合洋务运动的影响解答。【解答】依据材料“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可知,轮招商局的创办,带动了公司的发展,改变了经营方式与经营理念,故A项正确;“开始”的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民族经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金融体系实现转型升级,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6.“各国归来留学生,一经朝考上蓬瀛。可怜不及格人在,如要某差须自行。”这是一首20世纪初出现的竹枝词。从中可以看出()A.出国留学成为时尚 B.选官制度的变革 C.科举考试内容变化 D.洋务运动的开展【分析】本题考查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材料“各国归来留学生,一经朝考上蓬瀛”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初,清政府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根据考试结果分别赐予进士、举人身份,再分配相应官职,这反映了选官领域的变革,故选B项;材料无法看出出国留学成为时尚,排除A项;材料并问说明科举内容的变化,排除C项;20世纪初,洋务运动已经失败,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学生需掌握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的背景和内容。7.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1860年以后,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增。上海洋布店的发展反映出()A.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B.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 C.内地棉纺织业发达 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1850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到1858年这类洋布店已有十五六家,以门市零售为主。1860年以后,内地商人纷纷到上海采购,上海洋布店转向以批发为主,实力大增”可知,由于上海出现第一家专营进口棉布的商店,推动内地商人到上海采购,从而推动上海洋布店实力大增,由此可见,外来经济因素逐渐渗入中国经济,B正确;从材料中不能看出政府对实业的态度,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上海洋布店的发展,没有体现内地棉纺织业发达,排除C;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才刚刚诞生,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8.清前期,各省督抚动用辖区内钱粮,必须上报户部审批。1852年,安徽巡抚截留全省地丁钱粮,以充军费,户部无奈默认。此后,各省纷纷效尤。各省督抚和领兵大员还擅自截留经过本辖区的京饷及过境钱粮。这反映出()A.各省督抚联合脱离中央控制 B.洋务运动使得财政开支激增 C.中央财政管理制度受到冲击 D.地方官府加强新式军队建设【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852年,当时正好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中央政府为确保经费运行,将税后各省报部候拨的京饷改为税前指拨,承认了地方督抚自行攫取财权的合法性,实质上表明晚清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C项正确;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不能得出各省督抚联合脱离中央控制,排除A项;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新式军队建设,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学生需正确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鸦片战争后美国官员表示愿意提供制作枪炮蓝图,“被婉言谢绝”;《南京条约》的苛刻待遇“满汉官僚都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双方文书要用平等语气往来……反而使他们不安”。该材料()A.揭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本质 B.反映清统治者固守传统政治理念 C.说明清朝被迫从闭关走向开放 D.呈现出清廷的国家主权观念淡薄【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要求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回答。【解答】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拒绝美国官员提供制作枪炮蓝图,满汉官僚接受《南京条约》的苛刻待遇,却对双方文书要用平等语气往来而不安,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固守天朝上国,华夷有别的传统政治理念进行对外交往,B项正确;据所学,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本质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据材料“提及今后双方文书要用平等语气往来……反而使他们不安”可知,清统治者固守传统政治理念,没有走向开放,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清统治者固守传统政治理念进行对外交往,未体现清廷的国家主权观念淡薄,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0.如图所示为1893—1920年生产资料进口在整个中国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变化。这一变化()A.说明我国民族工业技术能力依然薄弱 B.改变了我国轻重工业失衡局面 C.源于西方列强加紧对华的商品倾销 D.反映出我国贸易逆差越来越大【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据材料信息可知,1893—1920年生产资料进口在整个中国进口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艰难发展,生产资料进口比重的增加反映了民族工业的技术能力相对薄弱,需要大量进口生产资料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生产资料进口在进口总值中的比重变化,没有涉及这些生产资料用于轻工业还是重工业,且B项不符合基本史实,排除B项;材料现象源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列强对华倾销,主要是倾销工业制成品,而非生产资料,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了生产资料在整个中国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不能全面反映中国进口和出口总量的变化,不能得知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据统计,1936年全国工业职工中,近代工厂工人170万,手工工场工人254万,个体手工业者7579万,后两项合计为前者的46倍。这表明当时中国()A.无产阶级力量亟待加强 B.经济结构地域分布失衡 C.近代化受制于内在因素 D.手工生产仍具传统优势【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结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把握题干主旨分析作答。【解答】根据材料“近代工厂工人170万,手工工场工人254万,个体手工业者7579万,后两项合计为前者的46倍”可知,手工工场工人和个体手工业者仍然占据主体,反映当时近代工业仍然不够发达,传统手工工场和个体手工业仍然占据重要地位,表明中国近代化发展仍受制于传统经济影响,C项正确;材料主旨在于强调近代工业发展受阻,并非阶级力量问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地域差异,排除B项;1936年全国传统的工业职工仍占主体,这反映了中国工业生产的落后,说明近代化的艰难,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2.同治十三年(1874),户部批准江西、湖北、湖南三省的税粮折银征收,并委托轮船招商局于安徽三河等地采买稻米,通过海运交付京师仓储,税粮征收和运送的成本大大降低。这种税粮征解的方式表明当时()A.地方督抚势力膨胀 B.太平天国影响官方仓储 C.民用企业发展艰难 D.国家赋税的市场化运作【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材料可知,户部批准税粮折银征收,并委托轮船招商局采买稻米,通过海运交付京师仓储,这种税粮征解的方式表明当时国家赋税的市场化运作,D项正确;这种税粮征解的方式表明当时国家赋税的市场化运作,未体现地方督抚势力膨胀,排除A项;此时太平天国早已覆灭,排除B项;这种税粮征解的方式表明当时国家赋税的市场化运作,未涉及民用企业发展状况,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3.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谕令各省督抚召集义民以御外侮,“沿海沿江各省尤宜急办”而南方督抚相互联络,认为不必“拘泥”该谕,并与驻沪各国领事协商,谋划“东南互保”。由此可知,当时()A.中央政府权威大大削弱 B.清朝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C.义和团遭中外联合剿杀 D.南方督抚认同反清革命【分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据题意可知,清政府谕令各省督抚召集义民以御外侮,但南方督抚却谋划了“东南互保”,没有执行清政府的要求,这是清政府对地方控制力下降的表现,说明中央政府权威大大削弱,A项正确;清朝统治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才土崩瓦解,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朝中央政府权威的下降,和义和团无关,排除C项;南方督抚是不执行清政府的命令,但不代表他们认同反清革命,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阅读如表,据此可知,表中反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发行股票1882年上海出现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A.晚清政府洋务运动的成果 B.上海是中国近代化中心 C.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D.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发行股,上海出现第一家政权机构、中国通商银行的建立和香港成立第一家百货公司,都体现了的商业经营方式在中国的出现,D项正确;洋务新政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后就已经产,中国通商银行的成立晚于甲午中日战争,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上海是中国近代化中心,排除B项;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在一战期间,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学生需了解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的历程。15.19世纪70年代,英、日等国一方面以廉价棉纱倾销中国,另一方面从中国大量进口棉花,致使中国市场棉贵纱贱。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棉纱进口量与棉花出口量都大幅增加。纱进棉出的“纱花对流”现象加剧,这表明当时中国()A.民族企业生产力迅速提高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C.卷入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D.传统家庭手工业日渐兴盛【分析】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大量出口原料棉花,进口棉纱,且这种情况还在加剧,说明中国卷入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沦为列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C正确;大量出口原料棉花导致其价格昂贵,并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且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刚刚产生,迅速提高的说法并不符合史实,排除A;整个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排除B;进口棉纱体现的是纺织分离,这是传统家庭手工业日益衰败的表现,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6.19世纪60年代,南京房产诉讼繁多,为此地方官员堪定房产产权并颁发执照,为遗失契据的房地产提供了全新的产权证明。勘定房地产权,带有鲜明城市规划性质,得到百姓的积极响应,时人产权意识日渐强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开展的需要 B.外来人口大量增多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D.太平天国战事影响【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清政府与太平天国之间的战争损毁了南京城内许多房屋,官府档案和房地契据也在战争中大量遗失。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南京地方官员堪定房产产权并颁发执照,为遗失契据的房地产提供了全新的产权证明,D项正确;A、B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项;材料与西方民主思想无关,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南京条约》签订后,钦差大臣耆英按照道光帝的旨意向英方提出照会:英国商民在通商口岸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英商归英国管理,内人由内地惩处,俾免衅端。英国除广州外,“多得四处通商口岸,系大皇帝逾格天恩”,若他国要求去福州等四处口岸通商,“应由英国与之讲解,俾仍在粤通商,无致生事”。这一交涉()A.体现清廷努力挽救国家主权 B.标志着清朝外交走向国际化 C.凸显清政府维护和约的诚意 D.反映清政府对国际法的无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解答】根据材料“英国商民在通商口岸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英商归英国管理,内人由内地惩处,俾免衅端”“应由英国与之讲解,俾仍在粤通商,无致生事”可知,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英国让渡了司法裁判权,并允许英国处理其他列强要求去福州等四处通商口岸的请求,可见清政府一味追求平息事端,缺乏国家主权意识,这反映了清政府对国际法的无知,D项正确;清政府的国家主权意识淡薄,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对近代外交一无所知,排除B项;清政府在交涉中凸显的是天朝上国的观念,而非维护和约的诚意,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8.如表是1929﹣1935年华商纱厂工人人均占有纱锭数和劳动生产率变化统计。这表明当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