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鲁教版选修3历史下册月考试卷48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1953年8月,苏联政府宣布,它也掌握了氢弹的秘密。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由于苏联掌握氢弹这一事实有力地说明了战争已不再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可能方法,结果反而加强了和解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苏联氢弹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B.客观上有利于避免战争发生C.苏联氢弹让美苏竞赛形成均势D.客观上推动了欧洲走向联合2、1947年,英国发表《印度独立方案》,宣布将英属印度按居民的宗教信仰分为印度教徒聚居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聚居的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各土邦可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根据此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实行分治,成为英联邦中两个具有独立地位的自治领。英国的这一政策A.尊重了印度居民的民族自决权B.捍卫了英国在印度地区的影响力C.不利于印巴地区的稳定与发展D.反映了战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要求3、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840年。
1870年。
1900年。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2%
14.8%
8.4%
A.海外殖民活动的影响B.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C.资产阶级革命爆发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恶果4、凡尔赛体系的形成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A.战后需建立新的世界秩序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C.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D.和平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5、东汉班固著《汉书》,其中《沟洫志》记载:自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起,引泾增修六辅渠和白渠的由来与过程;黄河决口改道的历史及治理方策的多次论争等。这一记载A.反映汉代政府重农抑商B.推动了西汉农业发展C.说明江南水利重大发展D.为后世治水提供借鉴6、汉代画像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下图所示。这表明汉代。
A.外儒内法得到推行B.儒家学说影响广泛C.仁政观念深入人心D.儒家思想的官方化评卷人得分二、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7、阅读下列材料:
出兵中东;武力制止伊拉克的对外扩张,维护自己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美国以“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为名,组织由39个国家参加的联军,实施了海湾战争。
美国政府及军方进行了科学的战争指导;比较顺利地解决了控制战局;统一指挥和协调联军的作战行动、快速部署部队到战区、克服高温沙漠环境对作战的不利影响等几个难点问题,为取得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李成刚《海湾战争中美国如何把握制胜关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主导的海湾战争获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对美国及世界的影响。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结束后;欧洲经历了两个寒冷的冬天。煤炭开采几近停滞,粮食作物减产,牛奶;肉类以及谷物的产出下降了20%~30%。欧洲国家深受其害,德国的问题尤为严重。从1945~1947年间,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跌了70%。占领区经济和社会失序状况迅速蔓延,经济复苏步伐缓慢。美国人开始认识到,应该优先考虑德国的经济复苏而不是支付赔款。当时,整个欧洲的困境与德国的困境紧密相连,西欧国家资本输入的最主要来源是德国,而且德国也是欧洲非常重要的出口市场。因对外经济战略、大国关联利益与战后秩序,战后德国贸易停滞也成为当时欧洲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面临欧洲和德国持续的困境,为了恢复欧洲经济,美国的对外战略也开始逐步关照德国的利益,对德国的约束逐渐变得宽松。但要让德国和欧洲的经济尽快得到恢复,仅仅解除约束还不够,还需要美国的帮助,战后大规模援助欧洲的计划正在逐步酝酿。
——摘编自威廉·科勒主编《20世纪的世界:1900年以来的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对欧洲援助产生的影响。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人民的抗法战争;国际上又称为“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这场战争是法国企图重建殖民制度所引发的,它不仅是法国与越、老、柬之间的冲突,也是一场各种力量参与的国际斗争。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和《日内瓦协议》的签订,终于使美国好战集团把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延长和扩大成第二个“朝鲜战争”的图谋破了产,并且使他们敌视、包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遭到严重失败。《日内瓦协议》的签订标志着越、老、柬三国抗战的胜利结束和印支地区和平的恢复,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
——摘编自梁志明《第一次印支战争的国际背景和美国因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内瓦协议》签订的影响。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编排上看;越南战争的历史被安排在高中历史的选修部分中,从具体的课文内容来看,三套教科书均将越南战争与朝鲜战争并作一课内容。课文从导言中,便直接将越南战争定性为“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揭示了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非正义性。有关越南战争的起因,课文重点介绍美国出于敌视中国;“遏制”共产主义和称霸世界的目的。此外,课文中大量笔墨描写了美国对越南的轰炸、“橙剂”的使用,展现出美军在越南的侵略行径。最后,就越南战争的结束归结为中国对越南的大力支持和美国人民的反战运动,使美国政府在内外交困中不得不采取撤军。在美国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有关越南战争的内容叙述得比较详细,越南战争更多的是被视为本国史的一部分。美国教科书对越南战争的叙述,除了少数对越南境况战争场景的描写外,大篇幅的文字介绍落脚在美国国内状况的介绍,更重视越南战争对美国自身的影响。有关越南战争对越南的影响,将越南人民所受的苦难归咎于越共和美国的战争,而不应该指责其中的某一方。最后,对于战争的总结,指出美国虽然在技术上并没有失败,但在政治上在国家形象上,输掉了这场战争,同时也输掉了美国的自尊和骄傲。从教科书的整体立意来看,美国历史课对越南战争的学习,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反思美国的政治制度、对外政策等内容。
——摘编自叶希蓓《越南战争在中法美越四国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书写对比》(1)根据材料概括中美教科书对越南战争记载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教科书编写的因素。11、【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31-1941年的中日战争是在太平洋战争之前发生的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东亚局势的发展被德国的威胁、意大利的军事冒险以及西班牙的内战所掩盖。在远东,西方列强迎合另一个新兴强国的过程,则是原则逐步丧失的过程,中国多方面的利益被牺牲无余。欧洲史学家称之为“接近战争”的时期就中国而言,正是它在打一场流血最多、困难最大的战争时。对中国人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实际上不过是长期流血的中日战争这一链条中的一部今。对中国人而言,它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日本的狂妄自大与霸权主义的全面抗战1931-1941年的中日战争是在太平洋战争之前发生的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东亚局势的发展被德国的威胁、意大利的军事冒险以及西班牙的内战所掩盖。在远东,西方列强迎合另一个新兴强国的过程,则是原则逐步丧失的过程,中国多方面的利益被牺牲无余。欧洲史学家称之为“接近战争”的时期就中国而言,正是它在打一场流血最多、困难最大的战争时。对中国人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实际上不过是长期流血的中日战争这一链条中的一部今。对中国人而言,它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日本的狂妄自大与霸权主义的全面抗战——摘编自【以色列〕夏阿龙《中日战争和西方的远东绥靖政策——兼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与分期》(1994年)
(1)根据材料;概括以色列学者夏阿龙对中国抗日战争与二战关系的划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历史分期的认识1931年和1937年这两个年头可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开端和升级的标志,而1939年和1941年这两个年头,不过是走向大战的两大步。在这两大步中,欧洲的(还有美国的)最终与亚洲的军事活动相汇合。分期问题实际上不只是一个技术性的时间划分问题,它是思想、历史经验以及全球观点的体现。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沙群岛历来是中国领土。自西沙群岛历来是中国领土。自195610年起,越南南方政府(简称南越)侵占了中国南沙、西沙群岛1974多个岛屿。此后摩擦不断,南越得寸进尺。1年15月19日,毛泽东主席果断决策,要求海军做好西沙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前准备和兵力部署。5日4时,南越10艘军舰企图强行占领西沙群岛的琛航、广金两岛,同时向我军舰艇寻衅。22时4分,敌12艘军舰突然同时向我海军开火。我军奋力还击,海军官兵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勇猛顽强作风压倒了南越海军。30时20分,海上战斗结束。49日上午,我军在人员无一伤亡的情况下收复了被强占的珊瑚、甘泉、金银三岛,俘敌2人。至此,我国重新收复被侵占的岛屿,恢复行使对西沙群岛的主权。27月48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中国政府决定将自卫反击战中俘获的1名南越官兵和名美国联络官,全部遣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能够收复西沙群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沙海战对当今中国面临的海上争端的启示。——摘编自周德华《收复西沙扬国威一西沙海战》1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55年12月,美国、英国意欲资助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并提出一系列附加条件,但为埃及领导人纳赛尔拒绝。次年6月,苏联提出为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提供无附加条件的贷款。7月,在美英两国先后宣布撤销对阿斯旺水坝的援助后,纳赛尔也宣布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国和法国对埃及这一决定反应非常强烈,决定以军事手段维护两国的利益。8月10日,苏联发表声明,支持埃及将运河国有化的决定。10月29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在美国和苏联的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在11月6日宣布停火。此后,法国进一步走上寻求欧洲联合的道路,英国也加快了从殖民地撤离的步伐。1955年12月,美国、英国意欲资助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并提出一系列附加条件,但为埃及领导人纳赛尔拒绝。次年6月,苏联提出为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提供无附加条件的贷款。7月,在美英两国先后宣布撤销对阿斯旺水坝的援助后,纳赛尔也宣布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国和法国对埃及这一决定反应非常强烈,决定以军事手段维护两国的利益。8月10日,苏联发表声明,支持埃及将运河国有化的决定。10月29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在美国和苏联的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在11月6日宣布停火。此后,法国进一步走上寻求欧洲联合的道路,英国也加快了从殖民地撤离的步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前后美国对英国的态度变化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伊士运河战争对当时西方阵营的影响。——摘编自王缉思、牛军主编《缔造霸权:冷战时期的美国战略与决策》等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海湾地区因其地缘政治和石油资源的重要性而成为现代世界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之一。美苏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都试图利用该地区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战争的爆发、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及阿拉伯的变化等国际事件引发了地区持续动荡。为了应对复杂的区域和国际形势变化,海湾地区因其地缘政治和石油资源的重要性而成为现代世界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之一。美苏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都试图利用该地区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战争的爆发、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及阿拉伯的变化等国际事件引发了地区持续动荡。为了应对复杂的区域和国际形势变化,1981年,由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和沙特六国联合成立了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旨在推进经济一体化、加强地区防务和安全合作。在两伊战争中,支持国际组织开展调解,积极呼吁和平解决争端。在海湾战争中,敦促伊拉克军队无条件地撤出科威特。在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后,支持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行动,有力保护了科威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合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合会成立的意义。——摘编自安阳《海湾合作委员会处理地区危机的方式与作用》15、材料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埃及西奈半岛和叙利亚戈兰高地,并修筑防御工事,还拒绝埃及和叙利亚归还土地的要求,引发阿拉伯世界的强烈不满。失败后的叙利亚阿萨德政府忍辱负重,积极扩军备战,希望收回失地,并渴望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霸主。埃及经济一直低迷不振,总统萨达特认为在进行任何国内改革之前必须先克服上次战争战败带来的耻辱。美苏两超级大国的介入也使得该地区局势更趋复杂。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战争较量后,最终阿以双方以平局收场。阿拉伯国家通过这场战争获得了一些成果,扭转了之前三次中东战争接连失败的状态,使双方在战略上恢复了平衡。战后埃及率先开启了与以色列的和谈,签署和平协议,成功收回西奈半岛。而叙利亚并没有收回戈兰高地,叙以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战时,阿拉伯国家为了报复美国支援以色列,纷纷拿起石油武器,宣布对美国等西方家实行石油禁运,引发西方1973年石油危机。--陈光文《中东乱局之谜》(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四次中东战争战争的影响。评卷人得分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6、阅读如下图示。
史料展示了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两种发展状况,结合所学,任选一种发展状况进行论证。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条约或会议。
。时间。
会议或条约。
简介。
1648年。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原则;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1919年。
《凡尔赛和约》
共15部分;包括440个条款和一项议定书,第一部分为国际联盟盟约。条约围绕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协调了列强在欧洲;近东和非洲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
1945年4月。
《联合国宪章》
共分19章111条。宪章规定;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应遵循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以及联合国不得干涉各国内政等原则。
1968年7月。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截至2002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共有187个。
2019年5月。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共商文明发展;合作大计,达成广泛共识并发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北京共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材料列举了人类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会议和条约,其中蕴含着全球治理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2题,共8分)1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展,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1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我想;如果您真的关心世界人民的幸福的话,那么您就会正确地理解我的意思:人人都需要和平,无论是还没有丧失理智的资本家,还是不仅能够珍惜自己个人的生命而且更能珍惜人民生命的共产党人,都是如此,我们共产党人从问世之日起,一般来说是反对国家间的任何战争和捍卫和平事业的,我们始终把战争视为灾难,而不是把它当成儿戏,当成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更不是把它当做目的本身。我们的目的是明确的,而达到目的的手段就是劳动。战争是我们的敌人,对各国人民来说是灾难。
如果您真的关心和平和本国人民的幸福;那么这也只能算是您作为总统应尽的义务,而我作为部长会议生席也应对自己的人民表示关怀。此外,维护全球和平应是我们其同美心的事业,如果在现代条件下爆发战争,那么这就不仅仅是美苏之间的战争,因为美;苏之间其实并不互相谋求什么,但战争将是全球性的,残酷的、毁灭性的。
——1962年10月26日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摘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对现代条件下的战争所持的态度及其积极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可知,掌握氢弹说明了战争不再是解决国际争端的可能,反而加强了和解的可能,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缓解国际紧张局势,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苏竞争均势和欧洲走向联合,故CD项排除。所以选B。2、C【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实行印巴分治,这一政策人为导致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矛盾产生,不利于印巴地区的稳定和发展,C正确;印巴分治并未尊重印度居民的自决权,排除A;印巴分治实英国在印度地区影响力下降的结果,排除B;印巴分治体现了英国殖民者不尊重印度地区的体现,排除D。3、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中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可以发现从1840年到1900年,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下降,依据教材内容以及所学知识,到1840年前后英国已经基本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970年开始英国开始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到1900年前后已经基本完成,因此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业革命的开展,带动城市化进程加快,故选B;ACD三项的内容都无法导致英国农村人口比例大幅度的下降,故排除ACD三项。4、B【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故B项正确;ACD项不是实质,排除。5、D【分析】兴修水利固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但材料没有抑商的信息,排除A;材料的主旨是关于水利工程由来与过程及治理方策,没有体现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排除B,选D;材料没有提到江南水利工程,排除C。6、B【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画像砖“长袖乐舞”此为礼乐制度的展示;“讲学传经”是儒学传播;“养老图”是儒学尊老爱老思想的体现,故选项B符合题意;法家思想强调严刑酷法,材料中无法体现,A选项排除;仁政是统治者的治国思想,材料中无法体现,C选项排除;画像砖展示的是民间情景而非官方,D选项排除。二、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7、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组织由39个国家参加的联军”来看;美国获取了联合国的授权,组建了多国部队;依据材料“进行了科学的战争指导”来看,美国进行了科学的战争指导;依据材料“伊拉克的对外扩张”来看,伊拉克出兵科威特违背了国际法,受到国际谴责;结合当时的国际局势来看,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而且此时苏东巨变,为美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2)对美国:依据当时国际局势来看,美国在海湾战争的胜利让其在军事上摆脱“越南战争综合症”,重新恢复了信心;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对世界:依据战争的手段和结果来看,海湾战争宣告了信息化战争的来;打破原有世界格局,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解析】(1)美国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强大;美国进行了科学的战争指导;苏东巨变;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伊拉克出兵科威特违背国际法,国际社会谴责;联合国授权,组建多国部队。
(2)对美国:在军事上摆脱“越南战争综合症”;重新恢复了信心;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
对世界:宣告了信息化战争的来;它打破原有世界格局,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8、略
【分析】(1)由材料“二战结束后”“两个寒冷的冬天”“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跌了70%”“占领区经济和社会失序状况”“战后德国贸易停滞”;可以归纳出原因,可以答为:世界大战的破坏;寒冷的天气;社会秩序混乱;德国贸易停滞。
(2)由材料“德国和欧洲的经济尽快得到恢复”,可见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由“还需要美国的帮助,战后大规模援助欧洲的计划正在逐步酝酿”,可见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道路。而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1)原因:世界大战的破坏;寒冷的天气;社会秩序混乱;德国贸易停滞。
(2)影响:恢复了欧洲的社会秩序;有助于西欧经济复苏;巩固了西欧各国的资本主义秩序;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道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9、略
【分析】【详解】
(1)背景:根据材料中所涉及的内容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两极格局形成中;法国企图重建殖民制度等方面概括。
(2)影响:根据“《日内瓦协议》的签订标志着越、老、柬三国抗战的胜利结束和印支地区和平的恢复,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和所学可得出打破了美国扩大战争的企图、维护了地区和平、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解析】(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两极格局形成中;法国企图重建殖民制度。
(2)影响:打破了美国扩大战争的企图;维护了地区和平;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0、略
【分析】【详解】
(1)中国:根据“从中国历史教科书的编排上看;越南战争的历史被安排在高中历史的选修部分中”可得出不重视越南战争,内容简略;美国:根据“美国教科书对越南战争的叙述,除了少数对越南境况战争场景的描写外,大篇幅的文字介绍落脚在美国国内状况的介绍”得出越南战争作为本国历史的一部分,内容详细。中国:根据“揭示了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非正义性”得出注重战争的性质(定性)非正义性;美国:根据“有关越南战争对越南的影响,将越南人民所受的苦难归咎于越共和美国的战争,而不应该指责其中的某一方。”得出认为战争是美国和越共之间共同导致的。中国:根据“此外,课文中大量笔墨描写了美国对越南的轰炸;“橙剂”的使用,展现出美军在越南的侵略行径。”可得出强调美国侵略对越南造成重大伤害。美国:根据“从教科书的整体立意来看,美国历史课对越南战争的学习,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反思美国的政治制度、对外政策等内容。”可得出注重对美国国内的影响和引发的反思。
(2)结合当时冷战的背景可从国家利益;编写者的阶级立场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史观的差异;编写者的知识与时代环境等角度概括。【解析】(1)中国:不重视越南战争;内容简略;美国:越南战争作为本国历史的一部分,内容详细。
中国:注重战争的性质(定性)非正义性;美国:认为战争是美国和越共之间共同导致的。
中国:强调美国侵略对越南造成重大伤害。美国:注重对美国国内的影响和引发的反思。
(2)国家利益;编写者的阶级立场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史观的差异;编写者的知识与时代环境。11、略
【分析】【详解】
(1)划分:概括材料“1931年和1937年这两个年头可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开端和升级的标志;而1939年和1941年这两个年头,不过是走向大战的两大步。在这两大步中,欧洲的(还有美国的)最终与亚洲的军事活动相汇合”可知,1931年和1937年是二战在亚洲的开端和升级;1939年和1941年是欧洲与亚洲在军事活动相汇合。
(2)认识:概括材料“分期问题实际上不只是一个技术性的时间划分问题,它是思想、历史经验以及全球观点的体现”可知,历史分期要以历史事实和揭露事实本质为前提,在基础作出正确的分期。【解析】(1)划分:1931年和1937年是二战在亚洲的开端和升级;1939年和1941年是欧洲与亚洲在军事活动相汇合。
(2)认知:历史分期要以历史事实和揭露事实本质为前提,在基础作出正确的分期。12、略
【分析】【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1974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果断决策,要求海军做好西沙自卫还击作战的战前准备和兵力部署”可知,中央的正确决策与妥善部署;根据材料“我军奋力还击,海军官兵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勇猛顽强作风压倒了南越海军”可知,海军官兵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和英勇奋战;根据材料“至此,我国重新收复被侵占的岛屿,恢复行使对西沙群岛的主权”可知,收复领土的举措具有正义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越政权遭受内外危机。
(2)启示:开放性试题。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战略时机、灵活外交、海防意识等角度回答。具体而言,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反对地区霸权;保持信息、战略优势,把握反击先机;保持国力增长与实行灵活外交相结合;加强国民的海洋意识教育。【解析】(1)原因:中央的正确决策与妥善部署;海军官兵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和英勇奋战;收复领土的举措具有正义性;南越政权遭受内外危机。
(2)启示: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反对地区霸权;保持信息、战略优势,把握反击先机;保持国力增长与实行灵活外交相结合;加强国民的海洋意识教育。13、略
【分析】【详解】
(1)变化:根据材料“1955年12月;美国;英国意欲资助埃及修建阿斯旺水坝,并提出一系列附加条件”“在美国和苏联的压力下,英法两国和以色列在11月6日宣布停火”可知,从支持英国打压埃及到联合苏联反对并制止苏伊士战争。目的:战争爆发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借助英国,想要介入中东地区,增强美国对埃及的影响力;埃及战略位置重要,美国想要遏制苏联。战争爆发后:苏联支持埃及,美国为了避免和苏联发生直接冲突;美国制止苏伊士运河战争,乘机拉拢埃及,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2)影响:苏伊士运动战争中,英法被迫停火,进一步打击了英法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根据材料“法国进一步走上寻求欧洲联合的道路,英国也加快了从殖民地撤离的步伐。”可知,加速了西方阵营的内部分裂,尤其是美国和法国、客观上推动了欧洲进一步联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扩大了美国对中东的影响力。【解析】(1)变化:从支持英国打压埃及到联合苏联反对并制止苏伊士战争。目的:战争爆发前:美国想要介入中东地区;增强美国对埃及的影响力;遏制苏联。战争爆发后:避免和苏联发生直接冲突;乘机拉拢埃及,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2)影响:进一步打击了英法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加速了西方阵营的内部分裂,尤其是美国和法国;客观上推动了欧洲进一步联合;扩大了美国对中东的影响力。14、略
【分析】【详解】
(1)背景:根据材料“海湾地区因其地缘政治和石油资源的重要性而成为现代世界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之一。”可推出海湾地区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根据材料“美苏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都试图利用该地区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可推出冷战时期美苏对海湾地区的争夺;根据材料“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战争的爆发、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及阿拉伯的变化等国际事件引发了地区持续动荡。”可推出地区局势持续动荡。
(2)意义:根据材料“为了应对复杂的区域和国际形势变化”“旨在推进经济一体化、加强地区防务和安全合作。”可推出有利于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根据材料“在两伊战争中,支持国际组织开展调解,积极呼吁和平解决争端。”可推出推动了地区争端的和平解决;根据材料“在海湾战争中,敦促伊拉克军队无条件地撤出科威特。在伊拉克占领科威特后,支持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行动,有力保护了科威特。”可推出维护了海湾地区国家的利益。【解析】(1)背景:海湾地区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冷战时期美苏对海湾地区的争夺;地区局势持续动荡。
(2)意义:有利于地区安全与稳定;推动了地区争端的和平解决;维护了海湾地区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15、略
【分析】【详解】
(1)根据材料“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埃及西奈半岛和叙利亚戈兰高地,并修筑防御工事,还拒绝埃及和叙利亚归还土地的要求,引发阿拉伯世界的强烈不满”,可得出,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是:埃叙两国对第三次中东战争失败的不满;根据材料“失败后的叙利亚阿萨德政府忍辱负重,积极扩军备战,希望收回失地,并渴望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霸主”,可得出,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是:叙利亚称霸中东的野心;根据材料“埃及经济一直低迷不振,总统萨达特认为在进行任何国内改革之前必须先克服上次战争战败带来的耻辱”,可得出,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是:埃及国内的经济低迷,希望借战争转移国内视线,洗刷耻辱;根据材料“美苏两超级大国的介入也使得该地区局势更趋复杂”,可得出,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是:美苏的争夺;结合所学可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还有:阿以矛盾由来已久,难以调和;以色列对埃叙两国的突然进攻预判不足,缺乏充分准备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阿以实现战略平衡、埃以关系走向正常化、以色列与叙利亚等国家的矛盾更加尖锐、石油危机引发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美苏对中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等方面分析第四次中东战争战争的影响。【解析】(1)背景:阿以矛盾由来已久;难以调和;埃叙两国对第三次中东战争失败的不满;以色列对埃叙两国的突然进攻预判不足,缺乏充分准备;叙利亚称霸中东的野心;埃及国内的经济低迷,希望借战争转移国内视线,洗刷耻辱;美苏的争夺。
(2)影响:阿拉伯国家扭转了前几次中东战争的不利局势,与以色列实现了战略平衡;促使埃以关系走向正常化;以色列与叙利亚等国家的矛盾更加尖锐,为后来的地区冲突埋下祸根;石油危机出现,引发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美苏对中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三、论述题(共2题,共4分)16、略
【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中“经济全球化历程的三次浪潮和挫折”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两种发展状况分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和经济全球化的三次挫折。首先,提出观点是经济全球化的三次高潮。然后论证,根据材料中“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6世纪”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是推动第一次经济全球化高潮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中“第二波浪潮发生在1815—1913年期间”,而这一时间段刚好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因而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成为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全球化出现第二次高潮。材料中提到“第三波浪潮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初期”,而这一时间段则正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因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第三波全球化浪潮。最后得出结论: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冷战”对峙等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之出现波动。【解析】观点: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次挫折。
论证:17—18世纪;殖民战争频繁,从三次英荷战争到英法战争,国际贸易受挫,全球化一度陷入停顿。1914—1945年,爆发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食品产业园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随车起重机市场前景趋势及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防火门行业发展策略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钻机电控系统市场十三五规划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训练健身器材行业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组合电器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调研分析报告
- 武汉体育学院《机制设计理论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功能表面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性学习指导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社会企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茶叶的起源与发展
-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 剪窗花丨赣美版
- 人保理赔员试题车险查勘定损
- 罗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 发展经济学 马工程课件 1.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 GB/T 25775-2010焊接材料供货技术条件产品类型、尺寸、公差和标志
- 房屋建筑学-01概论
- 2023年大唐集团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新编
- 班前安全活动记录(防水工)
- 《干部履历表》(1999版电子版)
- 带状疱疹的针灸治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