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沪科版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脑干,使人产生渴觉B.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直接感受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变化C.下丘脑有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D.下丘脑在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分泌TSH作用于垂体2、甲地发生森林火灾导致原有植被消失,乙地森林因火山爆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关于两地之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与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乙地的演替速度通常要慢于甲地C.若无外力干扰,两地均可能重现森林D.草本会比乔木更早地出现在乙地上3、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④⑤C.③④之间可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⑤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①处4、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④表示抗利尿激素B.激素②既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活动,又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C.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D.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5、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导致上海等城市人口剧增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可按“S”型曲线增长C.群落中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个物种6、科研人员发现物种甲和物种乙在某一地区共同生活了上百万年,其中物种甲和物种乙是捕食关系且物种甲的主要食物来源是物种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甲的存在和进化会影响物种乙的生存和进化B.物种甲和物种乙的进化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没有关联C.若物种乙是植物,则物种甲可能属于第三营养级D.即使物种甲因某种外因灭绝,物种乙也不会快速灭绝7、我国的许多古诗词和农谚彰显着祖先的智慧,同时也透射着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草盛豆苗稀”和“鹬蚌相争”表明了竞争可以影响种群数量B.“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财货寡,事力劳而供养薄。”这句话反映出不节制的人口增长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C.“冷粪果木热粪菜,生粪上地连根坏”说明有机肥有很多种类,要根据作物的种类因地制宜,才有所功效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农田生态系统的唯美画面8、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酶体B.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浆细胞都能识别抗原C.皮肤对各种病原体的屏障作用、白细胞吞噬病菌、溶菌酶对病原菌的溶解作用以及有些人对花粉过敏身上出现红色丘疹等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能发挥作用,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9、淋巴细胞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抗体A.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起非特异性免疫作用C.是针对各种抗原的D.能在体内长期存留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研究发现;细胞能够将完整的囊泡直接分泌至细胞外,这种囊泡称为细胞外囊泡(EV),如图所示。EV能够与靶细胞发生融合,将其中的蛋白质;mRNA等生物大分子释放到靶细胞内。下列有关EV的叙述正确的是()
A.EV的内部环境相对稳定B.EV膜上的脂质可掺入至靶细胞膜的脂质中C.细胞间可通过EV进行信息交流D.突触小泡属于一种EV11、如果下图中方框表示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图中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①可能为神经递质,④为胰岛素B.若图中细胞为体细胞,①为胰岛素,则其会抑制该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C.若④为胰岛素,则③过程需要依赖②结构的流动性D.若④为胰岛素,则其形成过程需要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参与12、科学家研究了江苏北部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及栖息地分布动态变化,获得如图数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丹顶鹤的种群数量,标记物脱落会造成调查结果偏大B.2000年后,人为捕杀是影响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丹顶鹤最有效的措施D.2015年丹顶鹤的种群数量约为图中最大值的一半13、如图为某桑园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和暴猎蝽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b点时,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c点时,食物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D.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竞争关系14、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藏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用样方法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以估算其种群密度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衰退型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15、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如图1所示;某同学绘制的碳循环模型如图2,其中甲~戊表示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相关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的水稻、鸭分别属于图2中的甲、丁B.图1中的有机物碎屑为水稻提供肥料,提高了能量利用率C.田鱼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田鱼与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D.图2中①②③④⑦过程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⑤⑥过程碳以有机物形式存在16、陈巴尔虎草原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出生地,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素有“天堂草原”的美誉,下图为陈巴尔虎草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全部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C.狐的同化量的一部分以狐的粪便的形式流入分解者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产中通过圈养减少呼吸消耗,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7、_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8、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内部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迁出率;外部因素有气候、_______、天敌、_______等。19、根据高中生物学知识,用专业术语将表格补充完整:。生物学现象原理吃熟鸡蛋容易消化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_________①中耕松土中耕去除杂草,避免杂草与农作物_________②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促进根部_________③,从而促进无机盐吸收;促进土壤中分解者_________④,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棉花打顶解除_________⑤现象,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使棉花多开花、多结果。“果树一草菇”立体农业运用群落的_________⑥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20、请补充完成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填空。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概念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功能繁殖和____的基本单位____特征具有____和空间特征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开放性、自我调节性
①_____________②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21、_______,传递效率为_______。22、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等,通过_______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其来源可以是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23、某地经过开垦后;荒山变为树林,注地成为鱼塘。下图表示某鱼塘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山顶和山脚种植了不同的树木;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结构。树林中,A和B两种生物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互利共生通常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乙同化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
(3)若鱼塘的环境条件不变;经过捕捞后,某种鱼的环境容纳量将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鱼塘生态系统需要人工不断地添加饲料以维持其正常功能,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说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为______;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_______。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5、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4题,共16分)26、尿崩症是由抗利尿激素缺乏(中枢性尿崩症)或肾脏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缺乏(肾源性尿崩症)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出现障碍而引起的疾病。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机制如下左图所示。下右图表示正常人和尿崩症患者禁水后尿液渗透压的变化曲线;回答相关问题:
(1)抗利尿激素与P蛋白结合后;P蛋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激活G蛋白。
(2)P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后;该基因的结构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发生改变。
(3)上图中曲线___________代表中枢性尿崩症,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27、下图1表示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A、B表示物质,表示促进或抑制。图2表示人体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尿液量;汗液量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1)图1中结构甲表示___________,物质B表示____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通过___________运送到结构丙;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
(2)根据图1所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物质A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乙的分泌活动。
B.结构乙的不同部位能分泌不同的激素。
C.急性大出血促进肾脏的重吸收;有助于维持血压。
D.喝酒可通过影响物质B的分泌引起尿量减少。
(3)图2显示,在25—35℃时,人体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尿液量很低,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
(2)鹰的食物1/2来自兔;1/4来自鼠,1/4来自蛇。若鹰体重增加8克,至少需要间接消耗植物____克。
(3)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鹰和蛇的关系是_______;该食物网中的所有动植物是否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_______(是或否)
(4)为了调查该生态环境中学兔种群的密度;捕获了6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30个个体,其中有10个带有标记,雪兔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___个。
(5)蛇捕鼠主要依靠的信息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鹰所处的最营养级是第___________营养级。29、请回答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的问题:
(1)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常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害虫的密度,如用信息素诱杀某昆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其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_,导致出生率下降。信息素对于昆虫来讲属于化学信息,此外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还包括物理信息和____________。
(2)池塘中的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空气湿度;调节降水,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
(3)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秸秆做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将发酵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将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就能实现对能量的____________,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
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详解】
A;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A错误;
B;在水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错误;
C;下丘脑有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C正确;
D;下丘脑在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分泌TRH作用于垂体;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下丘脑在稳态调节过程中的生理功能,考生要能够识记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明确下丘脑的部分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同时识记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2、A【分析】【分析】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
裸岩上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详解】
A;由于起点不同;甲地发生的是次生演替,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
B;由分析可知:乙地的演替速度通常要慢于甲地;B正确;
C;若无外力干扰;由于最初两地都是森林,说明气候条件适宜,故两地均可能重现森林,C正确;
D;乙地上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由分析可知:草本会比乔木更早地出现在乙地上,D正确。
故选A。3、D【分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①⑤血浆;②细胞内液,③淋巴,④组织液。
组织细胞。
组织液。
血浆淋巴。
A.②细胞内液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错误。
B.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③淋巴和④组织液;错误。
C.①血浆;④组织液之间可进行双向的物质交换;错误。
D.若②为肝脏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则⑤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①处;正确。
考点: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4、D【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图示过程为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和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3;图中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④是抗利尿激素.
解:A;图中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
B;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②③不是同一生理过程,B错误。
C;寒冷环境中激素①②③增多;由于寒冷时出汗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低,体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即④减少,C错误;
D;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体现了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
故选D.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5、C【分析】【分析】
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
生殖隔离是产生新物种的标志。
【详解】
A;导致上海等城市人口剧增的主要原因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A错误;
B;理想条件下;种群按“J”型曲线增长,B错误;
C;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分布有不同的生物种群;呈分层现象,C正确;
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三倍体西瓜不育;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不同物种,D错误。
故选C。6、B【分析】【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B;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活了上百万年;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共同进化的结果,而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其选择作用的是特定的环境条件,因此物种甲的存在与进化会促进物种乙的进化,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A正确、B错误;
C;物种甲捕食物种乙;但物种乙并非物种甲的唯一食物来源,因此,若物种乙是植物,即可能属于第三营养级,C正确;
D;就物种乙而言;天敌的灭绝,会导致物种乙的数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结合生态系统中各组分进行理解,能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7、A【分析】【分析】
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如杂草和种植的庄稼。
【详解】
A;“草盛豆苗稀”体现了不同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而“鹬蚌相争”是鹬鸟吃蚌肉,体现的是捕食关系,A错误;
B;人口增长对粮食、自然资源和生存空间等的需求就会增多;若不控制人口增长,势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B正确;
C;果木要施冷粪;蔬菜要施热粪,地里直接施加生粪会导致植物根部腐烂,说明了不同的作物需要的粪肥不同,按种类施加适宜的有机肥,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
D;这句诗词中包含了无机环境、水稻(生产者)、青蛙(消费者);稻田里生存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在这片稻田里,生物与环境形成了统一的整体,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A。8、D【分析】【分析】
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如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如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以及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等,其中吞噬细胞识别抗原不具有特异性;皮肤对各种病原体的屏障作用、白细胞吞噬病菌、溶菌酶对病原菌的溶解作用,都是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因此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有些人对花粉过敏,身上出现红色丘疹,这由于特异性免疫失调引起;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在特异性免疫中,大多数病原体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因此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能发挥作用;体液免疫中,B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在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
【详解】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溶酶体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
B.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
C.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
D.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用,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D正确。9、A【分析】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
抗体参与特异性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作用,B错误。
抗体只能与特定抗原结合;C错误。
有的能在体内长期留存,D错误。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10、A:B:C【分析】【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细胞能够将完整的囊泡直接分泌至细胞外;这种囊泡称为细胞外囊泡(EV)。EV能够与靶细胞发生融合,将其中的蛋白质;mRNA等生物大分子释放到靶细胞内。”可知,此过程中涉及到膜的融合,须借助膜的流动性来完成,该过程也涉及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
A;EV具有膜结构;生物膜可维持膜内部环境相对稳定,A正确;
B;EV能够与靶细胞发生融合;故EV膜上的脂质可掺入至靶细胞膜的脂质中,B正确;
C;细胞能够将完整的囊泡直接分泌至细胞外;EV能够与靶细胞发生融合,将其中的蛋白质、mRNA等生物大分子释放到靶细胞内细胞间,可知细胞间可通过EV进行信息交流,C正确;
D;突触小泡在细胞内;不能被突触前膜直接分泌到细胞外,故不属于一种EV,D错误。
故选ABC。11、A:C【分析】【分析】
血糖平衡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神经调节就是指副交感神经控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增多,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胰岛B细胞也能直接感知血糖浓度变化,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使血糖降低。
【详解】
A、胰岛素的分泌不仅受血糖浓度的影响,还受来自下丘脑的神经调节,若图中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①可能为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④为胰岛素,A正确;
B、胰岛素可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B错误;
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化合物,其③分泌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需要依赖②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但不需要溶酶体的参与,D错误。
故选AC。12、A:C:D【分析】【分析】
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详解】
A;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重捕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少,最终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A正确;
B;结合图示可知;2000年后,丹顶鹤的种群数量和栖息地的变化基本同步,说明影响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栖息地面积不断减小或增加,B错误;
C;就地保护是保护丹顶鹤最有效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就地保护的实例,C正确;
D;结合图示可知;2015年丹顶鹤的种群数量约为图中最大值的一半,D正确。
故选ACD。13、A:B:C【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引入暴猎蝽后,桑毛虫种群数量下降,随着桑毛虫种群数量下降,暴猎蝽种群数量也下降,因此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捕食关系;b点时;种群数量为K/2,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点为暴猎蝽种群数量K值。
【详解】
A;分析题图可知;桑毛虫与暴猎蝽之间是捕食关系,两种生物的数量相互抑制,桑毛虫的环境容纳量减少,A正确;
B、b点时,种群数量为暴猎蝽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
C;c点种群数量为K值;食物等因素限制了暴猎蝽的数量增长,C正确;
D;暴猎蝽与桑毛虫之间为捕食关系;D错误。
故选:ABC。
14、B:C:D【分析】【分析】
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取样的方法有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
2;群落演替的概念: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
【详解】
A;在利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A错误;
B;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B正确;
C;由题干信息“无瓣海桑幼苗在隐蔽环境中成活率低”可知逐渐被本地植物代替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正确;
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没有天敌抑制其快速繁殖,导致本地物种缺乏资源而灭绝,D正确。
故选BCD。15、A:B:C【分析】【分析】
图2为碳循环模型图,其中甲~戊表示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相关过程,故甲为生产者,戊为大气中的CO2;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①为光合作用,②③④⑦均为呼吸作用,⑤⑥为捕食。
【详解】
A;图1中的水稻为生产者;鸭为消费者,2为碳循环模型图,其中甲~戊表示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相关过程,故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故图1中的水稻、鸭分别属于图2中的甲、乙(丙),A错误;
B;图1中的有机物碎屑可以被土壤中的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无机盐);故图1中的有机物碎屑为水稻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实现了物质循环,但不能提高能量利用率,B错误;
C;结合图1中的食物关系;构建部分与鱼有关的食物链,水生杂草→田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田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动物→田鱼,田鱼分别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C错误;
D、图2中,①为光合作用,②③④⑦均为呼吸作用,故图2中①②③④⑦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存在;⑤⑥为捕食;在生物之间的摄食过程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D正确。
故选ABC。16、A:B:C【分析】【分析】
图示表示陈巴尔虎草原上几种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其中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捕食食物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该食物网中含有5条捕食食物链,即草→兔→狐;草→兔→鹰、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
【详解】
A;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地域中所有生物的总和;图中生物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
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而不是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B错误;
C;狐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不属于狐同化的能量,C错误;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产中通过圈养减少呼吸消耗,可以提高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进而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正确。
故选ABC。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7、略
【分析】【分析】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点睛】【解析】内环境稳态1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食物传染病19、略
【分析】【详解】
高温使鸡蛋中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中耕松土能去除杂草;避免杂草与农作物竞争阳光;水分和无机盐等,还能增加土壤的含氧量,促进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根细胞对无机盐的吸收,也可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增加无机盐的含量。
棉花打顶为解除顶端优势;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使棉花多开花;多结果。
果树和草菇表现出的分层现象属于该群落的垂直结构,立体农业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解析】被蛋白酶水解竞争有氧呼吸分解作用顶端优势空间结构20、略
【分析】【详解】
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具有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其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解析】进化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数量物种组成21、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逐级递减10-20%22、略
【解析】①.光、声、温度、湿度、磁力②.物理过程③.无机环境④.生物。23、略
【分析】【分析】
通过图中能量流动的方向示意图和不同营养级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来回答相应的生态学习题。生物群落中不同的生物分布在不同的位置的现象称作群落的结构,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群落中不同生物之间形成不同的种间关系: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等关系;能量的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呈现相对平衡时,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
(1)在不同水平位置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称作群落的水平结构,山顶和山脚是不同的水平位置,因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获利,彼此对对方有利的生物关系。
(2)根据能量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分析;对于一个生物的同化量(乙)而言,其能量的流动方向有: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流向丙和丁),还有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除此以外部分的能量未被利用。
(3)种群S型增长的K值称作环境容纳量;影响S型增长的因素是环境因素(包括食物;水、天敌、栖息地空间等),与此时种群的种群密度无关,因此若环境不变捕捞前后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
(4)鱼塘生态系统中因捕捞造成大量鱼类生物输出;因此对于输入的能量和物质都要增大,持续不断地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点睛】
本题是生物的生态学知识点的考察,通过能量金字塔来完成生态系统,种群、群落的相关问题,难度适中,多为一般性的概念考察,在做题时需要通过题干与知识点结合来处理具体的问题。【解析】水平(空间)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传递给丙和丁、用于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不变环境条件不变,该种鱼的环境容纳量不变由于捕捞造成池塘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的输出大于输入,所以要不断添加饲料为鱼塘提供能量和物质以维持生态系统正常功能24、略
【解析】①.抵抗力稳定性②.恢复力稳定性四、判断题(共1题,共2分)25、A【分析】【分析】
【详解】
某些植物的花期受光周期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长短来控制花期,正确。
【点睛】五、非选择题(共4题,共16分)26、略
【分析】【分析】
分析图:由左图知抗利尿激素与P蛋白结合后;空间结构改变,激活G蛋白,作用于靶蛋白,抗利尿激素发挥生理作用。分析右图:图中曲线Ⅰ尿液渗透压较高,代表正常人;曲线Ⅱ和Ⅲ尿液渗透压较低,代表尿崩症患者,曲线Ⅱ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渗透压升高,说明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的,原因是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量不足,故为中枢性尿崩症。曲线Ⅲ为肾性尿崩症,因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渗透压并未改变,说明不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的,病因可能是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抗利尿激素受体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
【详解】
(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抗利尿激素与P蛋白结合后;P蛋白空间结构改变,激活G蛋白,作用于靶蛋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态。
(2)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因此基因发生突变后,基因结构一定发生了改变。
(3)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液渗透压升高。中枢性尿崩症形成的原因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其尿液渗透压较低,若注射抗利尿激素会导致其尿液的渗透压升高。因此,图中曲线II代表中枢性尿崩症。
【点睛】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结构一定改变,但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
2、抗利尿激素有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解析】空间结构一定II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尿液渗透压升高,中枢性尿崩症因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其尿液渗透压较低,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其尿液渗透压升高27、略
【分析】【分析】
水平衡调节的过程为:当机体缺水或进食过咸食物时;血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引起主动饮水,同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垂体后叶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进入血浆,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加强,最终使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平衡。
【详解】
(1)由左图可知;甲表示垂体,乙表示肾上腺,丙表示肾。物质B(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的细胞分泌,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叶后释放出来,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丙(肾),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
(2)A;物质A是腺垂体释放的激素;作用于肾上腺,故物质A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错误;
B;结构乙是肾上腺;由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组成。肾上腺的髓质细胞主要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的皮质细胞主要分泌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B正确;
C;急性大出血导致体液流失;促进肾脏的重吸收,有助于维持血压,C正确;
D;喝酒后;酒精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导致尿量增加,D错误。
故选BC。
(3)25~35℃时;人体大量出汗,使血浆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分泌到血液中的抗泌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使尿量减少。
【点睛】
识记和理解人体水平衡的调节过程和体温的调节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垂体抗利尿激素(或ADH)下丘脑血液循环(或体液)BC25—35℃时,人体大量出汗,使血浆渗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实习报告合集9篇
- 工程造价专业实习报告
- 毕业高中生自我鉴定7篇
- 《小公主》读书笔记
-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10篇
- 大学生的自我鉴定15篇
- 2024年底站务员练习试题
- 保险公司实习报告
- 五年级上册太阳教学设计
- 育儿心得体会(15篇)
- 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审计工作述职报告
- 《机电概念设计基础》课件-运行时行为
- 2024-2030年中国奶粉行业营销策略及未来5发展趋势报告
- 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4年秋华侨大学
- 2024年度危化品安全管理员聘用合同2篇
- 2025届杭州第二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广东省广州海珠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开题报告:新业态下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实现路径研究-基于双边匹配的视角
- 江苏南京市栖霞区八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册历史调研试卷(含答案)
- 医院满意度调查系统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