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鲁教版选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163_第1页
2024年鲁教版选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163_第2页
2024年鲁教版选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163_第3页
2024年鲁教版选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163_第4页
2024年鲁教版选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16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鲁教版选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各项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②相地而衰征③制定俸禄制,整顿吏治④尽地力之教A.②④③①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2、北魏均田制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是A.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民族融合的加强C.政府掌握大量可供分配的土地D.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3、董仲舒认为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下列哪个皇帝设置了相关制度来缓解这个问题A.汉武帝B.北魏孝文帝C.宋太祖D.明太祖4、对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人认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有人认为是封建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下列能够为后者提供依据的是A.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B.在中央设立国务会议C.创办阿拉伯文报纸D.各部部长和各省省长由阿里亲自任免5、下列宗教改革的主张;属于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相同点的是。

①获得救赎无须天主教会中介。

②救赎或沉沦在人出生前已经预定。

③简化天主教繁琐的宗教仪式。

④禁止娱乐活动和穿着奇装异服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6、克里斯梯尼改革A.是建立在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的基础上的B.是对梭伦改革的继承和发展C.延缓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D.使雅典开始走上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7、《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不两适。”这反映当时的学者们A.相互竞争、百家争鸣B.重视规则和秩序C.维护君主专制统治D.强调变革和法律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8、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发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纪,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9、(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朝对漕政管理极为重视;建立了从朝廷到州县的管理机构,“行漕法规得到健全和完善,产生了支运;兑运和直达制度。明永乐十三年(1416年)以前,漕运由粮长和里长等民役完成。会通河重修之后,漕粮远距离运抵北京,“民解”难以完成,于是明朝采用了支运法,由民户和军队相结合运粮,规定各地农户将税粮就近运到运河沿岸的淮安、徐州、临清、德州等粮仓,再由编定的官军分段沿河接运到通州。明宣德年间,因民役运粮耽误农时,同时军队运粮又多空舟往返,宣德五年(1431年),又推行了兑运法。即规定各地农户将税粮各自运到所在的州县府,兑交给那里驻守卫所军队,由军队再沿运河直运到通州。兑运法的实施,使官运的路程南移,民运的路程相应缩短。明成化七年(1472年),又进一步推行直达法,规定由负责漕运的官军直到河南漕粮府州县码头领兑,直接运到通州,即由运军赴江南、南京附近的水次交兑,农民不必亲自赴淮、徐等仓交纳。但军运路程延长,农民需要付给运军的加耗运费亦有相应增加。从此漕运由民运转变为军运,官军运粮则成了南粮北运的主力。纵观明代漕运制度的演变,民运部分日益减少,而军运漕粮占主导地位,并最终取代了民运。

——整——编自百度《试述明代漕运制度的变革》(1)概括指出明代漕运改革的特点。

(2)概括明代漕运改革的历史作用。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游牧民族建立政权后;积极改革部落兵制。成吉思汗打破以氏族为纽带的部落联盟制度,将全蒙古的牧民统一编成数十个千户,分别授予功臣贵戚,任命其为千户那颜,划定其领地围,世袭管领。千户既是军事单位,又是地方行政单位,它将过去松散的部落联盟组织,改变成层层隶属;高度集中的军事体制。蒙古灭金之后,建立了更严格的军户制,实行兵民分治。军户在赋役方面有豁免和优待,但必须世代为兵,不得随便脱离军籍,保障了元朝有稳定的兵源;同时,军户承担部分军费,以减轻政府的负担。但是后来军户的负担过重,加上军官的盘剥,常令军户破产和速亡,到元朝晚期,军户制实际上已经崩溃。

——摘编自杭侃《辽夏金元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吉思汗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成吉思汗兵制改革的影响。11、材料周世宗柴荣的改革处在极为特殊复杂的背景下,政权更迭频繁,割据势力众多,互相征伐,致使百姓无以为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柴荣一即位就下诏招贤纳谏,搜罗人才,凡是“怀才抱器出众超群”的人就设法搜罗重用。下诏让军中年老多病愿归家务农者一律放免回家,这项措施使五代各朝把大批农民无休止地束缚军队中的现象有了改观,既有利于农业生产,更大大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周世宗鼓励开垦荒田,并把无主荒田分配给逃亡人耕种,并允许他们向政府请求承佃耕种,使农民乐意还乡,激发了生产积极性。周世宗针对日益发展的寺院势力给予了限制和打击,迫使大批僧侣还俗,从而大大抑制了寺院势力的发展。周世宗对刑法也进行了改革,他要求做到“狱讼无冤、刑戮不滥”,亲自裁决政事,执掌赏罚大权,并要求自己不因怒刑人,因喜赏人。此外周世宗还进行了扩建京城、订定历法、音乐以及改革科举弊端、搜访遗书的工作。周世宗在位不满六年,死后周朝只存在了几个月就为北宋取代,他的改革也由此结束。周世宗柴荣的改革处在极为特殊复杂的背景下,政权更迭频繁,割据势力众多,互相征伐,致使百姓无以为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柴荣一即位就下诏招贤纳谏,搜罗人才,凡是“怀才抱器出众超群”的人就设法搜罗重用。下诏让军中年老多病愿归家务农者一律放免回家,这项措施使五代各朝把大批农民无休止地束缚军队中的现象有了改观,既有利于农业生产,更大大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周世宗鼓励开垦荒田,并把无主荒田分配给逃亡人耕种,并允许他们向政府请求承佃耕种,使农民乐意还乡,激发了生产积极性。周世宗针对日益发展的寺院势力给予了限制和打击,迫使大批僧侣还俗,从而大大抑制了寺院势力的发展。周世宗对刑法也进行了改革,他要求做到“狱讼无冤、刑戮不滥”,亲自裁决政事,执掌赏罚大权,并要求自己不因怒刑人,因喜赏人。此外周世宗还进行了扩建京城、订定历法、音乐以及改革科举弊端、搜访遗书的工作。周世宗在位不满六年,死后周朝只存在了几个月就为北宋取代,他的改革也由此结束。——改编自柴达、刘晓光《浅谈周世宗改革的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周世宗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世宗改革的影响12、(22分)改革;变法会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贾谊《治安策》

材料三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4分)

(2)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导致社会风气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这与商鞅推行的哪些改革措施有关?(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孝文帝“全部接受”汉文化的实质是什么?(2分)

(4)据上述材料;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都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移风易俗”,分别指出这二次“移风易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4分)

(5)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移风易俗”的认识。(4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百姓不能随便搬迁,那么就会愚昧迟钝,愚昧迟钝就会安居生产,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发布有关卿大夫、贵族嫡长子以外弟子担负徭役赋税的法令,根据他们的辈分让他们服徭役,他们就不再四处游说或投靠权贵,就一定会去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那些博学多闻,能言巧辩者,不准到各郡县去居住游说。农民没有地方听到异端学说,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摘编自商鞅《商君书》(白话译文)材料二1928年的苏联小百科辞典说:“(沙皇俄国)身份证制度是所谓的‘警察国家’发挥警察作用和实行税收政策的极为重要的手段。苏联法律中没有规定身份证制度。”然而随着集体化的兴起,尤其是在数百万饥肠辘辘的农民涌进城市的饥荒年代,苏联决定重新在国内实行身份证制度。有权获得身份证的只是工人和职员,而不是农民。所以,农民的迁徙自由已被限制,对所有公民迁徙自由的控制也加强了。1930年,一篇评论称“难道无产阶级政权可以颁布一项强迫贫农和中农留在他们的集体农庄里的法律吗?”预言在1933年初成为了现实。——摘编自【俄】罗伊麦德韦杰夫《让历史来审判》材料三改革开放20年,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至20%。目前我国农村约有1.5亿的剩余劳动力,随时准备转移到生产率较高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部门。1978年到2000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市镇总人口由1.7亿人增加到4.5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7.9%提高到36.1%。户籍改革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保障公民迁徙和居住的自由,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逐步剥离其他各项附加制度,渐次消除户口的物质化因素,恢复其本来的人口统计管理功能。——摘编自王海光《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形成与沿革的宏观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创立户籍制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3年前后苏联(俄)对身份证制度的态度转变,并分析其转变背景。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评卷人得分四、简答题(共3题,共18分)1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其主要指令和内容如下:。人权指令

释放政治犯;废除治安维持会;修改宪法

社会改革指令

解放妇女;支持工人运动;教育自由化、民主化;废

除压制性制度;经济机构民主化

经济改革指令

将财阀企业分割;限制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神道指令

国家与神道分离

开除公职指令

禁止旧议员参与选举

——摘编自《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日本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动日本改革的目的。15、请从下面表格列举的改革措施中选择三项;

(1)说明它属于哪项改革(3分);简单解释该项改革措施的内容(3分)。

(2)说明三项改革分别代表的历史发展趋势。(6分)

。序号。

改革措施。

1

军功爵制。

2

因信称义。

3

解负令。

4

废除包税制。

5

易服装;讲汉话。

6

先定论。

7

设京师大学堂。

8

青苗法。

9

土地赎买。

10

殖产兴业。

16、19世纪6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展了旨在“富国强兵”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然而甲午一战表明,两国的“富国强兵”结局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自梁启超著《论李鸿章》

材料二(日本)该国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俩,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

──摘自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给同治帝奏折。

(1)分析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举办“洋务”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洋务派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变革”举措?

(2)材料二反映出李鸿章对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认识?

(3)试结合材料及相关历史背景,简要评析中日两国“富国强兵”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D【分析】试题分析:②相地而衰征是指春秋时期齐国改革;④尽地力之教是指战国时代李悝在魏国改革;①为田开阡陌封疆是指战国后期商鞅在秦国变法;③制定俸禄制;整顿吏治是指北魏孝文帝改革;因此D符合题意。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点评:排序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

解题方法:巧解此类题可以获得事半功倍之效。采用首尾结合法,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2、C【分析】北魏均田制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是政府掌握大量可供分配的土地,方可受田,C正确;A、B和D错误。3、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均田制来抑制土地兼并问题。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B。4、D【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部部长和各省省长都由阿里亲自任免的行为与古代的专制君主类似,故其能为第二种看法提供依据,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是为第一种看法提供依据,排除。

【点睛】

将选项中的举措与古代君主的行为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治理国家的行为模式进行类比即可作出判断。5、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宗教改革都主张“因信称义”,认为个人通过《圣经》就能够与上帝直接联系,不需要教会的中介,①项符合题意;救赎或沉沦在人出生前已经预定是罗马天主教会宣扬的理论,②项不符合题意;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宗教改革都主张简化天主教繁琐的宗教仪式,③项符合题意;禁止娱乐活动和穿着奇装异服是罗马天主教会宣扬的理论,④项不符合题意。因此符合题意的项为①③,A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6、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梯尼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克里斯梯尼改革是对梭伦改革的继承和发展。故B正确;克里斯梯尼改革没有建立僭主政治,故A错误;克里斯梯尼改革进一步打击了氏族贵族的特权,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C错误;梭伦改革使雅典开始走上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D错误。7、B【分析】【详解】

依旧材料;《礼记》强调序,《孟子》强调规矩,《道德经》和《韩非子》强调的是“法道”“法自然”和“无二”,共同反映了当时学者重视规则和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中学者的观点趋向一致,不是相互竞争,排除A项。材料是春秋战国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尚未建立,故C项错误。法家强调变革和法律,道家崇尚自然,故排除D项。

【点睛】

材料式选择题要把握住材料的中心,这是解题的关键。对材料的理解要注意几个原则:一是全面性,不要断章取义,也不能以偏代全,二是准确性,不要曲解材料的原意。对选项的理解要注意说法是否符合史实;要注意说法与材料是否相关;还要注意说法是否体现材料的中心。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8、略

【分析】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这些措施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使各级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为贫苦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这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故答案为“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解析】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9、略

【分析】(1)根据材料“明朝对漕政管理极为重视;建立了从朝廷到州县的管理机构”得出政府重视,“行漕法规”也得到健全和完善;根据材料“会通河重修之后,漕粮远距离运抵北京,农民不必亲自赴淮;徐等仓交纳但军运路程延长农民需要付给运军的加耗运费亦有相应增加。”得出漕运专业化,由熟悉水情的漕军就近兑运;产生了支运、兑运和直达制度,制度渐趋完备;与理财安民紧密联系的;多次改革,组织管理逐渐完善;根据材料“从此漕运由民运转变为军运,而军运漕粮占主导地位,并最终取代了民运。”得出根据材料“”得出民运减少,军运占主导地位并最终取代了民运。

(2)根据材料“由民户和军队相结合运粮再南编定的官军分段沿河接运到通州。”“即规定各地农户将税粮各自运到所在的州县府;农民不必亲自赴淮;徐等仓交纳但军运路程延长农民需要付给运军的加耗运费亦有相应增加。”“从此漕运由民运转变为军运并最终取代了民运。”可以从对京师和北方军民的粮食供应、农民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对商品经济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农时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

点睛: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过程解题。高考大纲与去年相比考试范围并没有做调整,只是在考试说明中替换了几道例题。从更换的例题来看,2016年高考将继续加强对考生整理材料,完整、准确、合理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略读材料主要是粗略地阅读材料,了解材料的大致内容,特别是试题如有导语应给予关注。分析题干主要是对问题进行分析,分析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提问项、限制项等要求。细读材料就是带着问题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在细读材料过程中还应注意材料与教科书所学知识的联系(既可以是时代背景,也可以是相似事件的联系),这样我们可以利用教科书所学的知识结构和分析角度分析材料、组织答案。【解析】(1)特点:政府重视;“行漕法规”也得到健全和完善;漕运专业化,由熟悉水情的漕军就近兑运;产生了支运;兑运和直达制度,制度渐趋完备;与理财安民紧密联系的;多次改革,组织管理逐渐完善;民运减少,军运占主导地位并最终取代了民运。

(2)作用:南粮北运保障了京师和北方军民的粮食供应,有利于国家稳定;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漕运的畅通,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兑运法的实施保证了农时,促进经济发展但增加了人民负担。10、略

【分析】(1)据材料“划定其领地范围;世袭管领”;“千户既是军事单位,又是地方行政单位”、“改变成层层隶属、高度集中的军事体制”、“建立了更严格的军户制,实行兵民分治。”加以归纳概括即可得出。

(2)据材料“保障了元朝有稳定的兵源”、“军户承担部分军费,以减轻政府的负担”、“但是后来军户的负担过重,加上军官的盘剥,常令军户破产和逃亡”加以归纳概括即可的出相关信息。【解析】(1)特点:按照地域来划分牧民;地方行政;军事密切相连;等级森严和权力高度集中;兵民合一与分治相结合。

(2)作用:积极作用:稳定了军队数量;巩固了边疆;减轻了政府财政支出;消极影响:增加了军户负担,易激化社会矛盾。(一点,2点,三点及三点以上11、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中的“周世宗柴荣的改革处在极为特殊复杂的背景下”可知;战乱纷争的割据背景下进行了改革;根据材料“此外周世宗还进行了扩建京城;订定历法、音乐以及改革科举弊端、搜访遗书的工作”可知,改革领域广,涉及面宽;“周世宗在位不满六年,死后周朝只存在了几个月就为北宋取代,他的改革也由此结束”可知,改革时间短。

(2)影响:根据材料“使五代各朝把大批农民无休止地束缚军队中的现象有了改观,既有利于农业生产,更大大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和“使农民乐意还乡,激发了生产积极性”可知,改革增加了劳动力,扩大了耕地面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军事力量;根据材料“亲自裁决政事,执掌赏罚大权,并要求自己不因怒刑人,因喜赏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增强了后周的综合国力,缓和了社会矛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分裂、统一中原奠定物质基础。【解析】(1)特点:战乱纷争的割据背景;改革领域广;涉及面宽;改革时间短。

(2)增加了劳动力,扩大了耕地面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军事力量;增强了后周的综合国力;缓和了社会矛盾;为北宋结束分裂、统一中原奠定基础。12、略

【分析】试题分析:(1)共同原因:材料一所揭示的现象是指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之前与反对势力进行辩论的场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态度:任何改革都会触动既得利益者,所以要想改革成功,改革者必须要将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2)变化:题目要求“据材料二分析”;所以由材料二中的“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可以概括出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措施:应该根据材料所提供的现象出发,找到有关私有制和分家之类的措施即可,如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

(3)实质:材料三体现的是“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表面看是汉化,实质上,鲜卑文化代表的是旧文化,而汉文化代表的是封建文化,所以实质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4)题目要求“分别指出”所以要分别叙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商鞅变法通过移风易俗,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孝文帝改革则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加速了民族融合进程。

(5)认识:两者都在讲移风易俗;从移风易俗的实质来讲,实际上是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但是由于移风易俗过程比较艰难,所以往往把旧的习俗全部废除,这对传统文化是不利的,所以要做到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比较;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比较【解析】(1)共同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2分)态度: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2分)

(2)变化: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每点2分,共4分)

措施: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每点2分,共4分)

(3)实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2分)

(4)商鞅变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社会的封建化;加速民族融合进程。(每点2分,共4分)

(5)认识:移风易俗,接受先进文化,对于促进本民族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学习外来文明要结合本国实际,不应全盘照搬,同时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等。(共4分)13、略

【分析】【详解】

(1)由材料“百姓不能随使搬迁;那么就会愚昧迟钝,愚昧迟钝就会安居生产,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从而归纳出商鞅创立户籍制度的目的。

(2)由材料“苏联法律中没有规定身份证制度”“苏联决定重新在国内实行身份证制度”;可见苏联由否定身份证制度到事实上的利用与肯定。结合所学,十月革命后。新政权的主要任务由民主革命转为管理建设;斯大林领导下权力高度集中,建立官僚管理体系,讲究阶级划分;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农业哺育工业,牺牲农村发展城市;农业集体化引发饥荒,大批农民进入城市求生。

(3)由材料“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至20%。目前我国农村约有1.5亿的剩余劳动力随时准备转移到生产率较高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部门。”“户籍改革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保障公民迁徙和居住的自由。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逐步剥离其他各项附加制度。渐次消除户口的物质化因素。恢复其本来的人口统计管理功能。”,可以从政治、经济和城市化等方面归纳出改革开放后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作用。【解析】(1)目的:限制人口迁徙;实行愚民政策;发展农业增强实力或鼓励垦荒便于计口征收赋税。

(2)变化:由否定身份证制度到事实上的利用与肯定。

背景:十月革命后。新政权的主要任务由民主革命转为管理建设;斯大林领导下权力高度集中;建立官僚管理体系,讲究阶级划分;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农业哺育工业,牺牲农村发展城市;农业集体化引发饥荒,大批农民进入城市求生。

(3)促进了人口的自由流动。保障人民迁徙自由权利;推动了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推进城镇化、城市化;加速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四、简答题(共3题,共18分)14、略

【分析】【详解】

(1)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军国主义体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本侵略战争失败以及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管制日本。

(2)依据所学可知美国推动日本改革的目的是促进日本非军事化,民主化以及使之符合美国的要求和利益。【解析】(1)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军国主义体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本侵略战争失败;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管制日本。(5分)

(2)促进日本非军事化,民主化;使之符合美国的要求和利益。(3分)15、略

【分析】试题分析:(1)1项属于商鞅变法;2项属于宗教改革的内容;3项属于梭伦改革的内容。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宗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