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教版选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686_第1页
2024年浙教版选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686_第2页
2024年浙教版选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686_第3页
2024年浙教版选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686_第4页
2024年浙教版选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68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4年浙教版选修1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在梭伦改革前;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要求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的派别依次是。

①平原派。

②山地派。

③海岸派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2、梭伦改革的第一项措施就是颁布“解负令”,有关这一措施说法正确的是A.它解除了平民沦为债务奴隶的危险B.遗嘱法是解负令的重要内容C.债务奴隶制废除后,奴隶制在雅典废除D.为了有效实行“解负令”,梭伦对贵族丝毫不让3、下图所示内容为南朝梁元帝所作的《职贡图》(局部);记录了前来南梁朝贡的各国有关人物状态,有金发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浑身只披一块白布的黑人。该图。

A.将西方的写实与中国传统写意有机结合B.说明南朝时期的绘画以写实人物画为主C.可作为中原王朝与非洲国家交往的史证D.是研究中国古代外交史的重要图文史料4、日本明治维新推行了诸多改革举措。下图寓意的改革举措是。

A.“四民平等”B.“文明开化”C.“废藩置县”D.“殖产兴业”5、欧洲宗教改革赢得民族独立的是A.德意志宗教改革B.瑞士宗教改革C.英国宗教改革D.尼德兰宗教改革6、16世纪,英国断绝了与罗马天主教会的联系。发生在英国的这次宗教改革实质上反映了A.新兴资产阶级与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B.专制王权与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C.新兴地主与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D.英国社会各界与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7、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B.明、清C.隋、唐D.宋、元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8、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

(1)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发展和完善:公元前5世纪,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十九世纪中叶前;清政府的财政基本上承袭了唐宋元明以来大一统的“王朝财政”架构。太平天国起事后,各省当局军费支出庞大。庚子以后,面对筹款的压力和各省财政紊乱的局面,传统开源节流的做法难以显效。宣统元年开始,度支部督责各省清查财政,并在此基础上试办西式预算。自宣统三年上半年起,实行按国家收支分类编制法,“入款则以田赋;盐务等为纲,出款则以外交、民政、财政、军政等为纲,眉目厘然,渐合绳尺。”与此同时,特别预算制度、预备金制度等预算制度也已经建立起来。

早期移植西式预算制度实践;均系解决财政困境的一种权宜之计。与欧洲诸国相比,这些“预算制度”尚停留在雏形阶段。这些新举措尚不能充分发挥理财新制的成效。

——摘编自刘增合《财与政:清季财政改制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晚清财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财政改革。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按照改革方案,宏观调控部门,主要是将国家计委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改为国务院高层次的议事机构,不再列入国务院组成部门序列;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组建信息产业部,组建新的国防科工委,将煤炭;冶金、机械等9个工业部先改成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2000年全部撤销);将国家科委更名为科技部,国家教委更名为教育部,组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土资源部。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提出了机关行政编制要精简50%的要求,是历次机构改革人员精简力度最大的一次。

按照国务院部署;各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规定。在3个月内,国务院51个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和19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的“三定”规定先后审议批准、陆续下达并组织实施。经过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0个精简为29个。移交给企业、社会中介机构和地方的职能100多项;部门内设机构减少200多个,精简了四分之一,改革后行政编制由原来的3.23万名减至1.67万名,精简了47.5%,分流干部的安置工作顺利进行。

——摘自中国机构编制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影响。1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国以降;州一郡一县三级政区成为正式制度。南北朝时期,州郡增置日多,全国一度出现275州统领663郡;1500县的局面。北齐文宣帝一举裁减一半以上的郡县,开精简之先河。隋初,“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寮(僚)以众,资费日多”隋文帝接受大臣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将行之三百年的州一郡一县三级制改为州一县二级制。隋文帝还“悉废汉以来州郡辟署佐僚之制”罢废州县乡官,“大小之官,悉由吏部”吏部在选用地方官佐时全都使用外地人。刺史、县令皆每年考核政绩,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不得重复任用。这为日后推行的选举(官)制度奠定了基础。

——据岑仲勉《隋唐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代地方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代地方制度改革的影响。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钱币投入钱柜叮当作响时;增加的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材料二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路德选集》材料三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1)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恩格斯说:“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中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材料二希罗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指出:“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他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第二个不同点是公共权力的设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恩格斯是对雅典谁的哪一改革措施在进行分析评论并指出他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哪一次改革能够体现材料二中希罗多德的观点并结合改革措施扼要说明。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场改革主张在目的上的共同点及在效果上的异同。14、材料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的柴荣即后周世宗(954年~959年在位),虽在位只有六年,却做出了许多超越前人、启迪后世的非凡之举:下诏(令赵匡胤)选武艺超绝者,署为殿前诸班;老弱赢小者去之,诸军士伍,无不精当;由是兵甲之盛,近代无比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虚心听纳,用人不疑即位之明年,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僧尼系(编入)籍者六万一千二百人,是时中国乏钱,乃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禁天下铜器,始议立监铸钱”尝夜读书,见唐元稹《均田图》,慨然叹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诏颁其图法,使吏民先习知之,期以一岁,大均天下之田!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的柴荣即后周世宗(954年~959年在位),虽在位只有六年,却做出了许多超越前人、启迪后世的非凡之举:下诏(令赵匡胤)选武艺超绝者,署为殿前诸班;老弱赢小者去之,诸军士伍,无不精当;由是兵甲之盛,近代无比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虚心听纳,用人不疑即位之明年,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僧尼系(编入)籍者六万一千二百人,是时中国乏钱,乃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禁天下铜器,始议立监铸钱”尝夜读书,见唐元稹《均田图》,慨然叹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诏颁其图法,使吏民先习知之,期以一岁,大均天下之田!——摘编自《五代史》、《旧五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世宗非凡之举的内容。(不准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世宗非凡之举的作用。(不准摘抄原文)15、【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末政改大事记清末政改大事记1898年6月,光绪皇帝宣布变法,任命康有为参赞新政,颁发了提倡官民上书议事,裁汰不必要的官员等。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1901年初,清廷正式颁布新政上谕。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改革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清末实行新政改革的原因。1911年,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制,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16、材料:1901至1911年,为实现王朝“自救”,清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改革,其中包括农业政策调整。1903年,清廷专门设立了与农业有关的平均司,1906年又改平均司为农务司,以前由户部、工部负责的农业事物都划归农务司管理。1907年,须布《农会简明章程》,开始在全国各地建立各级农会组织,开办农业学堂和农事试验场,将“新理新法及新种植法皆交试验场依学理先为试验”然后将“确有成效”之结果通告分会加以推广。倡导农学、开启民智是清末农会着力从事的一项工作,主要方式是译印农书、出版农报。这些活动传播和推广了西方资本主义农业的经营方式促进了中国农业近代化的发展对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清政府还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农业技术,同时解除了“禁垦令”,大规模出售以前禁止开垦的土地,鼓励农垦、设立农垦公司及大量认购荒地。——何旭艳《论清末新政农业政策对中国近代农业的影响》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调整农业的措施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新政调整农业的影响。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战国时期登记户口的木牍户版仅放在乡一级。秦时期,材质较为轻便的简册户籍取代了户版,乡制作的户籍副本呈报至县,以适应国家强化统治的需要。魏晋之际,户籍开始以纸质代替简册,户籍上移至县廷制作,造好的户籍需要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户部,户部进行查勘核实。这一系列户籍制度变化的背后,反映的是统治集团因应技术进步,强化中央集权所做的不懈努力。秦汉时期,乡级机构编造并掌握了包括户籍在内的一系列基础帐薄,因此就具有了征发赋役、管控民众的基本行政职能。魏晋之际纸简更替后,这些基础帐簿的编造权逐渐收归到县,帝国的基层统治重心亦随之由乡司上移县廷,中国古代基层统治方式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由此架构了此后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战国时期登记户口的木牍户版仅放在乡一级。秦时期,材质较为轻便的简册户籍取代了户版,乡制作的户籍副本呈报至县,以适应国家强化统治的需要。魏晋之际,户籍开始以纸质代替简册,户籍上移至县廷制作,造好的户籍需要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户部,户部进行查勘核实。这一系列户籍制度变化的背后,反映的是统治集团因应技术进步,强化中央集权所做的不懈努力。秦汉时期,乡级机构编造并掌握了包括户籍在内的一系列基础帐薄,因此就具有了征发赋役、管控民众的基本行政职能。魏晋之际纸简更替后,这些基础帐簿的编造权逐渐收归到县,帝国的基层统治重心亦随之由乡司上移县廷,中国古代基层统治方式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由此架构了此后1500多年的基本格局。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秦;魏晋时期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魏晋时期户籍改革的历史意义。——摘编自张荣强《中国古代书写载体与户籍制度的演变》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3题,共24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造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由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并论证材料阐述的观点。(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思路清晰、表达通顺)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人物的个性作用的发挥要以既定社会条件为舞台;不能造背经济必然性的客观规律,社会总趋势不会因此改变,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不可替代的人物及其个性作用:在承认这些的前提下,由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人物个性作用又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试论历史人物的个性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并论证材料阐述的观点。(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思路清晰、表达通顺)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表是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比较。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1题,共8分)21、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海外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请回答:

(1)根据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怎样的政治权利?(3分)

(2)如何评价梭伦确立的财产等级制度?(6分)

(3)除此之外,梭伦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又进行了哪些改革?(6)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当时雅典是贵族政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平原派”自然希望加强贵族专制,故是①。“海岸派”虽然经济实力雄厚,却苦于缺少政治特权,而希望温和地改革社会,这样既不会危及他们的经济利益,又能提高政治地位,故是③。生活在社会下层;贫困无助的“山地派”则希望彻底改变自己经济上贫困、政治上无权的地位而要求彻底改革,故是②。所以答案选择B。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内容2、A【分析】试题分析:“解负令”的颁布;一方面有效地防止了贵族兼并土地,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另一方面,雅典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的债务奴隶;平民、贵族都成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的雅典公民。但雅典并未废除奴隶制,来源于奴隶市场、海外掠夺或战争俘获的非债务奴隶仍然大量存在。故选A。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解负令3、D【分析】【详解】

本题对史料价值的判断。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前来朝贡的各国”;“金发碧眼的波斯人和黑人”体现了中外交流,可以当作研究中国古代外交史的重要图文史料,故D正确;材料未体现艺术手法,故A错误;材料并未强调绘画主题是写实,故B错误;“中原和非洲交往”只是其中一部分,故C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对史料价值的判断。材料中“有金发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浑身只披一块白布的黑人”说明南朝时中国与外国已经有交流,可以作为中外交流的研究资料。4、C【分析】从图片中可以看出:通过“缝补”把日本连为一个整体。明治政府推翻幕府统治之后,各地藩国依然存在,并且拥有很大势力,威胁着中央集权,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871年明治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废除藩国,设立府县,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这样日本封建割据局面彻底结束,真正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明治政府各项措施顺利施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故答案选择C项。5、D【分析】【详解】

德意志面临的是民族统一问题,排除A;瑞士和英国已经实现民族独立,排除BC;尼德兰通过宗教改革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荷兰共和国,D正确。6、B【分析】【详解】

中世纪是教会统治社会一切,王权受制于教会。英国的宗教改革实质是专制王权与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故B正确。此时资产阶级还没有参与教会反对斗争,A错误。宗教改革主要是王权和教权的斗争,新兴地主和社会各界均不符合宗教改革实质,故C和D项错误。7、B【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秦汉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元代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因此秦汉;隋唐、宋元时期君权、相权,互为节制,故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君权战胜相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的具体措施和影响,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与之相背离的朝代”。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8、略

【分析】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这些措施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改革使各级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为贫苦公民参加政权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证,这使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故答案为“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解析】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9、略

【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十九世纪中叶前;清政府的财政基本上承袭了唐宋元明以降大一统的“王朝财政”架构”“传统开源节流的做法难以显效”得出:传统财政制度无法解决困境;根据材料“太平天国起事后,各省当局军费支出庞大。庚子以后,面对筹款的压力和各省财政紊乱的局面,”得出清政府的处境:内忧外患。根据材料:“宣统元年开始”时间:1909年;“自宣统三年上半年起”时间是1911年:正处于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后继清朝的中华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晚清改革,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满清政府进行改革得出:清政府自上而下进行改革,实施新政,根据材料“早期移植西式预算制度实践”得出:西方财政制度影响。

(2)在评价需要从积极消极两个角度:积极方面;根据材料“早期移植西式预算制度实践,均系解决财政困境的一种权宜之计”得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根据材料“与此同时,特别预算制度;预备金制度等预算制度也已经建立起来得出:效仿西方的财政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近代财政管理制度,促进了晚清财政制度的近代化;根据材料“与欧洲诸国相比,这些“预算制度”尚停留在雏形阶段。这些新举措尚不能充分发挥理财新制的成效。”得出:晚清财政改革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财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境。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晚清财政改革·背景和影响。

【名师点睛】这一题是对选修一中改革知识的考查,关键在于解读信息要完整和准确。考生只有对晚清财政改革的背景、影响等有总体的把握,再结合具体的材料进行准确解读才可以做对。所以提醒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对关键的概念的准确把握。这一题与我们今天改革开放深入进行密切相关,以史为鉴功能明显。【解析】(1)清政府内忧外患;统治危机严重(财政开支庞大);传统财政制度无法解决困境;清政府自上而下进行改革,实施新政;西方财政制度影响。

(2)效仿西方的财政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近代财政管理制度,促进了晚清财政制度的近代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晚清财政改革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财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境。10、略

【分析】【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根据材料“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提出了机关行政编制要精简50%的要求”可以看出精简机构,减轻财政负担,提高行政效率,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并且此时知识经济兴起也要求我们更好的融入其中。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务院机构改革后会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专业化和素质,并且能更好的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使我国能更好的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解析】(1)必要性: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精简机构,减轻财政负担,提高行政效率,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兴起的时代要求。

(2)影响:建立了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了中国经济更好的融入全球化。11、略

【分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隋代地方制度改革的原因要分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两个方面综合分析;例如,历史原因主要突出原来的朝代地方管理混乱而不得不对地方制度进行改革。

(2)隋代地方制度改革的影响要分对政治的影响、对经济的影响等分别解释,例如,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这为日后推行的选举(官)制度奠定了基础”就是为科举制的推行奠定了基础的意思,这是属于政治方面的影响。【解析】(1)前代地方治理混乱;弊端日益显现;国家政权初步统一,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者善于采纳大臣建议,励精图治。

(2)结束了士族豪强垄断地方政权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减轻了政府和民众的负担,提高了行政效率;为科举制的推行奠定了基础;影响了后世的行政区划及基层社会的治理。(四点以下每点,答出四点12、略

【分析】【详解】

(1)根据“当钱币投入钱柜叮当作响时;增加的是贪婪爱财的欲望”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问题:根据“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并联系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内容可知,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说明:根据“罗马教廷该死!”得出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根据“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可知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各阶层的支持。【解析】(1)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问题: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说明: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各阶层的支持。13、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可以看出评述的是梭伦财产等级制;第二问由“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可以概括出财产等级制打击了贵族特权和氏族制度。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由“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他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结合克里斯提尼改革的用地域组织取代血缘组织和陶片放逐法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相同目的是打击氏族贵族势力;维护平民利益。效果相同点可以从对贵族专权的打击和赋予平民参政的机会。不同点从两次改革对平民参展的范围来比较。

【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梭伦改革·内容及意义【解析】(1)梭伦改革;按照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社会等级。主要观点:财产等级制打击了贵族特权和氏族制度。

(2)克里斯提尼改革。以地域组织取代血缘组织;削弱了贵族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创立“陶片放逐法”,加强了公共权力。

(3)目的:相同点是打击氏族贵族势力;维护平民利益。

效果:相同点: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局面,赋予平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机会。不同点:梭伦改革不是公民的普遍平等,中下级平民不能充分参与民主政治;克里斯提尼改革给予中下级平民以平等的政治权力。14、略

【分析】【详解】

(1)据材料“下诏(令赵匡胤)选武艺超绝者;署为殿前诸班;老弱赢小者去之,诸军士伍”;“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虚心听纳,用人不疑”、“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禁天下铜器,始议立监铸钱”、“使吏民先习知之,期以一岁,大均天下之田”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2)结合第一问的举措分别回答,政治上的举措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经济军事上的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实力的增强;后周的改革,促成了自身的强大,为后来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解析】(1)内容:整顿军队;重用人才;建立各种制度;统一铸钱;均定田赋;倡导儒学;裁汰僧尼;打击佛教。

(2)作用:缓和社会矛盾,巩固了统治;增强了后周经济与军事实力;为后来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15、略

【分析】【详解】

(1)本题根据材料“清廷正式颁布新政上谕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颁布《仿行立宪上谕》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设立责任内阁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自上而下推行;渐进地推进、尝试建立君主立宪政治、具有一定的近代化色彩等方面概括清末新政改革的突出特点。

(2)本题根据材料“1898年190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部分汉族地主官僚的推动等方面简要归纳清末实行新政改革的原因。【解析】(1)特点: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渐进地推进;尝试建立君主立宪政治;具有一定的近代化色彩等。

(2)原因: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或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部分汉族地主官僚(或立宪派)的推动。16、略

【分析】【详解】

(1)第一小问农业政策调整措施;由材料关键信息“专门设立了与农业有关的平均司,改平均司为农务司,以前由户部;工部负责的农业事物都划归农务司管理”可概括为调整农业管理机构;“1907年,须布《农会简明章程》,开始在全国各地建立各级农会组织”可概括为兴办农会组织;“开办农业学堂和农事试验场将‘确有成效’之结果,通告分会加以推广”可概括为发展近代农业教育,重视技术指导;“译印农书、出版农报”“清政府还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农业技术”可概括为学习和研究西方农业技术;“解除了‘禁垦令’鼓励农垦、设立农垦公司及大量认购荒地”可概括为鼓励垦荒。第二小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作答即可。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威胁清政府的统治。经济上,小农经济逐渐解体,西方资本主义农业经营方式传入中国;民主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思想文化上,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2)由材料关键信息“这些活动传播和推广了西方资本主义农业的经营方式,促进了中国农业近代化的发展,对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大规模出售以前禁止开垦的土地”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有利于推动中国农业近代化;促进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垦荒过度,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实施效果有限,未能解决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解析】(1)措施:调整农业管理机构:兴办农会组织;学习和研究西方农业技术;发展近代农业教育;鼓励垦荒。

背景:列强侵略使中华民族危机目益加深;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西方资本主义农业的经营方式和农业技术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2)影响:有利于推动中国农业近代化:促进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实施效果有限,未能解决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垦荒过度,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17、略

【分析】【详解】

(1)秦:根据“材质较为轻便的简册户籍取代了户版;乡制作的户籍副本呈报至县,以适应国家强化统治的需要”得出简册户籍取代木牍户版;乡制作户籍,县一级实现掌控;魏晋:根据“户籍开始以纸质代替简册,户籍上移至县廷制作,造好的户籍需要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户部,户部进行查勘核实”得出纸质代替简册;县制作户籍,中央进行掌控和核实。

(2)根据“具有了征发赋役、管控民众的基本行政职能。这些基础帐簿的编造权逐渐收归到县,帝国的基层统治重心亦随之由乡司上移县廷”等信息可知,户籍改革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政府征发赋役、管控民众;提高了地方基层治理的能力与水平;强化了中央集权;对后世的国家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1)秦:简册户籍取代木牍户版;乡制作户籍;县一级实现掌控;

魏晋:纸质代替简册;县制作户籍;中央进行掌控和核实。

(2)有利于政府征发赋役;管控民众;提高了地方基层治理的能力与水平;

强化了中央集权;对后世的国家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四、论述题(共3题,共24分)18、略

【分析】【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依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于提出的观点进行阐释。本小问,首先依据材料“承认具有不同个性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确实是不同甚至极其不相同的”的信息可以概括出观点是历史人物的个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