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
B66
CSF
团体标准
T/CSF000-2022
林业碳汇项目基线调查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investigationofbaselineinforestrycarbonsink
project
(公示稿)
2022-10-00发布2022-10-00实施
中国林学会发布
T/CSF000-2022
林业碳汇项目基线调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林业碳汇项目基线调查的基本程序、内容和方法。本文件可用于温室气体
自愿减排交易体系下,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在中国境内开展的林业碳汇项目碳库的基线
调查。
本文件包括正文与附录,其中正文包括8章,第1章,范围;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第3章,术语和定义;第4章,基线调查准备;第5章,基线调查内容和方法;第6章,样
地调查法;第7章,碳储量计算方法;第8章,质量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6424-201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LY/T2250森林土壤调查技术规程
LY/T2252碳汇造林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林业碳汇项目forestrycarbonsinkproject
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标,对一定时期内林木生长全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进行的造
林再造林、森林经营、植被恢复、减少毁林并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项目。
3.2基线情景baselinesscenario
没有林业碳汇项目活动情况下,能合理代表项目边界内各碳库碳储量的情景。
3.3基线调查baselinesinvestigation
对项目边界内基线情景下各碳库碳储量的调查。
3.4碳库carbonpool
指在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中碳储存的载体和场所,即碳的储存库。其中,森林生态
系统碳库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枯死木和土壤有机质碳库。
[引:LY/T2252《碳汇造林技术规程》,有修改]
6
T/CSF000-2022
3.4.1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biomass
土壤层以上以干重表示的乔、灌、草植被活体的生物量,包括干、茎、枝、皮、种子、
花、果和叶等。
[引:LY/T2252《碳汇造林技术规程》,有修改]
3.4.2地下生物量below-groundbiomass
所有乔、灌、草植被活根的生物量,但通常不包括难以从土壤有机成分或枯落物中区分
出来的细根(直径≤2.0mm)。
[引:LY/T2252《碳汇造林技术规程》,有修改]
3.4.3枯落物生物量litterbiomass
土壤层以上,直径小于≤5.0cm、处于不同分解状态的所有死生物量。包括凋落物、腐
殖质,以及难以从枯枝落叶中区分出来的细根。
[引:LY/T2252《碳汇造林技术规程》,有修改]
3.4.4枯死木生物量deadanddryingtreebiomass
枯落物以外的所有死生物量,包括枯立木、枯倒木以及直径≥5.0cm的枯枝、死根和树
桩。
[引:LY/T2252《碳汇造林技术规程》,有修改]
3.4.5土壤有机质碳soilorganiccarbon
一定深度内矿质土和有机土(包括泥炭土)中的有机质,包括难以从地下生物量中区分
出来的细根。
[引:LY/T2252《碳汇造林技术规程》,有修改]
3.4.6生物量扩展因子biomassexpansionfactor
林木地上生物量与树干部分材积的比值。
3.5项目边界projectboundary
是项目参与方实施林业碳汇项目的地理范围。一个项目可以在若干个不相邻的地块上进
行,每个地块都应有各自的地理边界。
[引:《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V01》,有修改]
4基线调查准备
基线调查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调查用工具的准备,调查用文件的准备,调
查队伍的组建,调查边界确定以及碳库选择等。
4.1基线调查流程
组建调查队伍→确定调查边界→确定碳库→划分碳层→分类抽样→准备调查工具及文
件→开展基线调查。
7
T/CSF000-2022
4.2调查队伍组建
基线调查任务可由具有丁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机构或项目参与单位自行组
织的专业调查队伍承担,明确技术负责人。
4.3确定调查边界
基线调查边界应覆盖拟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活动的地理范围,所以基线调查的边界即为林
业碳汇项目的边界。调查边界可采用下述方法之一确定:
a)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或其它卫星定位系统,直接测定项目地块边界的拐
点坐标,单点定位误差不超过5m。
b)利用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如卫星影像、航片),结合最新的森林资源管理“一张
图”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勾绘出项目地块的边界。
c)使用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的地形图进行现场勾绘,结合GPS或其它卫星定位系
统进行精度控制。
4.4碳库选择
无林地碳汇造林项目基线调查,枯死木、枯落物、土壤有机质碳库为可选,地上和地下
生物质碳库为必选项,而且只考虑乔木和灌木。
森林经营项目基线调查,地上、地下生物质碳库为必选项,枯死木、枯落物碳库为可选
项,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是否选择,土壤有机质碳库为非选。
表4-1碳库的选择
碳库造林/在造林森林经营植被恢复减少毁林
地上生物量乔木必选必选必选必选
灌木必选必选必选必选
草本可选必选必选必选
地下生物量乔木必选必选必选必选
灌木必选必选必选必选
草本可选必选必选必选
枯死木可选可选可选可选
枯落物可选可选可选可选
土壤有机质碳可选可选可选可选
5基线调查内容和方法
8
T/CSF000-2022
5.1调查内容
基线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地地表植被、土地利用状况、人为活动和碳库调查等,其
中碳库调查根据林业碳汇项目的类型确定,见4.4碳库选择。
开展基线调查的同时,应针对拟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地点的典型立地状况、基线调查作业
等拍摄照片或录像加以记录,以便与造林后进行对照。
5.2调查方法
5.2.1样地调查法
对于面积相对较小、小班(地块)较少、地形比较简单的基线测量区域,可选样地调查
法。在测量区域内抽取典型样地,基于野外实测估算样地内各碳库的碳储量,并进行汇总,
再推算整个项目地各碳库的碳储量。
5.2.2天空地结合调查法
对于面积相对较大、植被覆盖类型较为复杂、地形比较复杂的基线测量区域,可选天空
地结合调查法。首先在测量区域采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全域监测得出地表植被、土地利用现
状等内容,再根据卫星遥感提供结果抽取典型样地,实地校验并测定各碳库的碳储量,汇总
后,利用相关模型推算整个项目地各碳库的碳储量。
6样地调查法
按《GB/T26424-201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和《LY/T2250-2-14森林土壤调
查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进行调查。
6.1抽样设计
(1)抽样方式
在所要测算的项目边界内,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分类抽样、机械抽样等方法。所测算
的林分为统一林分时,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对于多种林分,要分别林分抽样,
即分类抽样,在每个类别(林分)内部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
(2)样地形状和面积的确定
可根据地形特征采用圆形或矩形样地。样地水平面积为0.04ha~0.06ha。在同一个林业
碳汇项目中,所有样地的面积应当相同。为了避免边际效应,样地边缘应离地块边界至少
10m以上。
(3)抽样框的确定
根据样地大小,将总体划分成面积形状相等的单元,将总体单元编号,从左上角到右下
角的方向顺序编号。全部完整单元编号后,形成抽样框。总体单元的编号为1-N。边缘不完
整的单元不编入抽样框,但计算总体总量时不能忽略。
(4)样地数量的确定
9
T/CSF000-2022
抽样样地数量应满足90%的可靠性和90%的抽样精度要求,根据公式(4)来确定样地
数量n。如果得到n≥30,则最终的样地数即为n值;如果n<30,则需要采用自由度为n-1
时的t值,运用公式(4)进行第二次迭代计算,得到的n值即为最终的样地数;
2
2
N**
tVALwi*si
i
n(4)
222·····································
N***
EtVALwisi
i
式中,
n=项目边界内估算生物质碳储量所需的监测样地数量;无量纲
N=项目边界内监测样地的抽样总体,N=A/Ap,其中A是项目总面积(ha),Ap是样
地面积(一般为0.06ha);无量纲
tVAL=可靠性指标。在一定的可靠性水平下,自由度为无穷(∞)时查t分布双侧t
分位数表的t值;无量纲
wi=项目边界内第i项目碳层的面积权重,wi=Ai/A,其中A是项目总面积(ha),
Ai是第i项目碳层的面积(ha);无量纲
-1
si=项目边界内第i项目碳层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的标准差;tC·ha
E=项目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允许的误差范围(即置信区间的一半),在每一碳层内用
-1
si表示;tC·ha
i=1,2,3……项目碳层
①当抽样面积较大时(抽样面积大于项目面积的5%),按公式(4)进行计算获得样
地数n之后,按公式(5)对n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最终的样地数(na):
1
푛=n∗··································································(5)
푎1+푛⁄푁
式中:
na=调整后项目边界内估算生物质碳储量所需的监测样地数量;无量纲
n=项目边界内估算生物质碳储量所需的监测样地数量;无量纲
N=项目边界内监测样地的抽样总体;无量纲
②当抽样面积较小时(抽样面积小于项目面积的5%),可以采用简化公式(6)计算:
푡2
n=(푉퐴퐿)∗(∑푤∗푠)2·············································(6)
퐸𝑖𝑖𝑖
式中:
n=项目边界内估算生物质碳储量所需的监测样地数量;无量纲
tVAL=可靠性指标。在一定的可靠性水平下,自由度为无穷(∞)时查t分布双侧t分
位数表的t值;无量纲
wi=项目边界内第i项目碳层的面积权重;无量纲
-1
si=项目边界内第i项目碳层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的标准差;tC·ha
10
T/CSF000-2022
E=项目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允许的误差范围(即置信区间的一半),在每一碳层内用
-1
si表示;tC·ha
i=1,2,3……项目碳层
③分配到各层的监测样地数量,采用最优分配法按公式(7)进行计算:
푤푖∗푠푖
푛𝑖=n∗······················································(7)
∑푖푤푖∗푠푖
式中:
ni=项目边界内第i项目碳层估算生物质碳储量所需的监测样地数量;无量纲
n=项目边界内估算生物质碳储量所需的监测样地数量;无量纲
wi=项目边界内第i项目碳层的面积权重;无量纲
-1
si=项目边界内第i项目碳层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的标准差;tC·ha
i=1,2,3……项目碳层
6.2碳储量调查
6.2.1地上、地下生物质碳库
6.2.1.1乔木层
已公布林业行业标准《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的树种,测定样地内所有林木(包
括枯立木)的胸径、树高(一元模型只测定胸径)(分别活立木和枯立木纪录),将测定数
值代入相应树种的生物量模型,计算生物量。
尚未公布林业行业标准的树种,可采用标准木法和生物量扩展因子法完成生物量的测定。
(1)标准木法
——对样地内所有林木(包括枯立木)的胸径(D)进行每木检尺,并测量树高(H)。
分别活立木和枯立木记录。计算平均胸径和平均高。
——根据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选取标准木1-3株,伐倒后分别干、枝、叶、根称取各组
分的鲜重;
——采集标准木各组分新鲜样品100-500g,各3个重复,称其鲜重,并在80℃的恒温
下烘干至恒重,测定其干重,计算干鲜比,根茎比;
——根据样品的干重与样品干鲜比,确定标准木的生物量;
——根据林分密度,推算单位面积乔木的生物量。
(2)生物量扩展因子法
——测定样地内所有林木胸径和树高;
——利用适用于本地区的一元材积或二元材积表查找样地中全部林木的材积,求和得到
样地蓄积。
6.2.1.2灌木层
(1)在每个乔木样地的四个角和中心位置分别设置一个面积为5m*5m的灌木样方,
11
T/CSF000-2022
共5个;
(2)测定样方内的每丛(株)灌木地径(D)、冠幅(L)、丛(株)高(H),并计算相应
的平均值;
(3)根据平均值,选出标准丛(株),采用收割法分别测定丛(株)干、枝、叶及根
的鲜重;
(4)采集标准丛(株)的各组分样品,各3个重复,称其鲜重,并在80℃的恒温下烘
干至恒重,测定其干重和干鲜比、根茎比,并估算标准丛的生物量;
(5)根据样地面积及灌木丛数(株数),推算单位面积的灌木生物量。
6.2.1.3草本层
(1)在每个灌木样方的左下角设置面积1m*1m的草本样方,共5个;
(2)收获样方中所有草本植物,测定总鲜重,按重量等比例取鲜样100g~500g,3个
重复,称鲜重;
(3)在80℃的恒温下烘干至恒重,测定草本植物的干重和干鲜比,估算样方内草本的
生物量,并根据样方面积推算单位面积草本的生物量。
6.2.2枯落物碳库
(1)在每个灌木样方的右上角设置面积1m*1m的枯落物样方,共5个;
(2)收集所有样方内的枯落物,并称重得到总鲜重;
(3)将5个样方的枯落物混合均匀后抽取样品100g~500g,3个重复,称鲜重,将样
品带回实验室在80℃恒温下烘干至恒重,称其干重,确定干鲜比;
(4)按照干鲜比把所有样方内收集到的枯落物的总鲜重转换成干重,并推算出单位面
积枯落物的平均生物量。
6.2.3枯死木碳库
6.2.3.1枯倒木
(1)在乔木样地对角线或中心线布设2m宽的样带;
(2)对样带上所有枯死倒木数量进行统计,并对其分解等级进行分类,参考表2;
表2枯倒木分解等级
分级特征
一级新鲜倒木,枝条完整,与活立木状态相同。
二级部分枝条脱落,树皮完整,木材无腐烂。
粗大枝条尚存,树皮部分脱落,边材变色松软,树干能支撑自身
三级
重量,木材尚可利用。
树干木材松软、不能支撑自身重量而断裂成木段,木材无商用价
四级
值,植物根系可深入树干内部。
12
T/CSF000-2022
五级木材完全粉碎,失去基本组织形态。
(3)沿着样带,将每株枯死倒木按分解等级按1m的段长分成若干段,测量每段中央
的直径,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该段倒木体积的直径,累计每段的体积作为单株枯死倒木的体
积。跨样带边界线的枯倒木,只测定位于样带内的那部分,按分解等级测定密度;
(4)按分解等级,根据体积和密度,计算样带内的枯倒木生物量,最后换算为单位面
积生物量。
6.2.3.2枯立木
(1)根据6.2.1.1中对枯立木进行每木检尺的结果,测量出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
(2)记录枯立木的枝条存在状况;
(3)利用当地的材积表估算单株枯立木的材积;
(4)根据枯立木木材密度和材积估算枯立木的单株生物量,并根据枝条存在状况对单
株生物量结果进行调整;
注:如果要减去其叶的生物量,一般可采用地上生物量的2-3%作为默认值;如果只有
大枝,没有小枝,可在单株生物量的基础上减少20%。如果枯立木没有枝条,只有树干时,
可根据对其基径、树高以及顶部的直径的测量结果和木材密度对其生物量进行估计。
(5)根据枯立木单株生物量和样地中枯立木株数估算林分单位面积枯立木的生物量。
6.2.4土壤碳库
土壤碳库的调查,可按《LY/T2250-2-14森林土壤调查技术规程》的规定执行。
(1)土壤样品采集和处理
在每个灌木样方的中心处分别布设1个点,用土钻分别0m-10cm、10m-30cm、30m-50cm、
50m-70m、70m-100m、≥100m土层取土,各3个重复,然后分土层充分混合后,用二分法
分别取200-300克土壤样品,去除全部根系和其他死残体,带回实验室风干,用于测定土壤
有机碳含量。
(2)土壤容重的测定
在乔木样地内一条对角线上等距离选择三个点,挖土壤剖面,用环刀分别0m-10cm、
10m-30cm、30m-50cm、50m-70m、70m-100m、≥100m每层取一个土柱,去除石砾称重,
用直接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率,计算环刀内土壤的干重和容重。三个点的相同土层求平均。
7碳储量计算方法
7.1地上生物质碳库碳储量计算
地上生物质碳库碳储量可通过7.1.1、7.1.2和7.1.3获得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地
上部分碳储量之和获得:
∁퐴퐵=∁퐴퐵−푡푟푒푒+∁퐴퐵−푠ℎ푟푢푏+∁퐴퐵−𝑔푟푎푠푠···································(8)
13
T/CSF000-2022
7.1.1乔木层
乔木层碳储量的计量可通过6.2.1.1所获得的组成乔木层各树种地上生物量(BAB-tree)
或蓄积量和生物量扩展因子(BEF)、树种含碳率(CF)等,采用以下公式获得:
∁퐴퐵−푡푟푒푒=∑푘=1(퐵퐴퐵−푡푟푒푒,푘×퐶퐹푡푟푒푒,푘×푁푡푟푒푒,푘)………………公式(9)
式中:
∁AB−tree——林分乔木层地上生物质碳库碳储量(tC);
k=1,2,3...——现成林分中的树种;
−1
BAB−tree.k——树种k的单株地上生物量(t.d.m·株);
CFtree,k——树种k的含碳率;
Ntree,k——树种k的株树(株)。
式中的BAB−tree,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
(1)已公布林业行业标准《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的树种可采用以下公式(10):
BAB−tree,k=fk(x1k,x2k,x3k,…)··························公式(10)
(2)未建立立木生物量模型的树种可采用以下公式(11):
BAB−tree,k=Vtree,k×ρtree,k×BEFtree,k·························公式(11)
式中:
3
Vtree,k——树种k的材积(m);
ρtree,k——树种k的茎干木材密度;
BEFtree,k——树种k的生物量扩展因子。
7.1.2灌木层
灌木层地上部分的碳储量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AB−shrub=BAB−shrub×CFshrub×S·······················公式(12)
式中:
∁AB−shrub——灌木层地上部分碳储量(tC);
−2
BAB−shrub——灌木层地上部分单位面积生物量(t.d.m·hm);
S——项目地的面积(hm2);
CFshrub——灌木含碳率。
其中,灌木层地上部分单位面积生物量可通过6.2.1.2测定获得的灌木标准株的地上生
物量()、灌木密度和样地面积的乘积获得。
BAB−shrub,kNshrub,kA
7.1.3草本层
草本层地上部分碳储量可通过6.2.1.3测定获得的单位面积生物量(BAB−grass)、灌木
含碳率的缺省值及林分面积采用以下公式获得:
∁퐴퐵−𝑔푟푎푠푠=퐵퐴퐵−𝑔푟푎푠푠×퐶퐹grass×푆···························(13)
14
T/CSF000-2022
式中:
∁AB−grass——林分中草本层地上部分碳储量(tC);
−1
BAB−grass——林分中草本层地上部分单位面积生物量t.d.m·ha;
퐶퐹grass——草本含碳率,采用我国LULUCF温室气体清单中给出的缺省值0.4;
S——项目地的面积(hm2)。
7.2地下生物质碳库碳储量计算
地下生物质碳库碳储量可通过7.2.1、7.2.27.2.3获得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地下
部分碳储量之和获得:
퐶퐵퐵=퐶퐵퐵−푡푟푒푒+퐶퐵퐵−푠ℎ푟푢푏+퐶퐵퐵−𝑔푟푎푠푠··························(14)
7.2.1乔木层
乔木地下部分碳储量可通过6.2.1.1获得的乔木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根茎比采用以下公式
获得:
∁퐵퐵−푡푟푒푒=∑푘=1(퐵퐴퐵−푡푟푒푒,푘×푅푡푟푒푒,푘×퐶퐹푡푟푒푒,푘×푁푡푟푒푒,푘)···················(15)
式中:
∁BB−tree——乔木层地下生物量碳储量(tC);
−1
BAB−tree.k——树种k的单株地上生物量(t.d.m·株);
푅푡푟푒푒,푘——树种k的根茎比;
CFtree,k——树种k的含碳率;
Ntree,k——树种k的株树(株)。
−1
BBB−tree,k——树种k的单株地下生物量(t.d.m·株)。
7.2.2灌木层
灌木层地下部分碳储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获得:
퐶퐵퐵−푠ℎ푟푢푏=퐵퐴퐵−푠ℎ푟푢푏×푅×CFshrub×푆·······················(16)
式中:
∁BB−shrub——灌木层地下部分碳储量(tC);
−2
BAB−shrub——灌木层地上部分单位面积生物量(t.d.m·hm);
S——项目地的面积(hm2);
R——灌木根茎比;
CFshrub——灌木含碳率。
其中,灌木层地上部分单位面积生物量可通过6.2.1.2测定获得的灌木标准株的地上生
物量()、灌木密度和样地面积的乘积获得。
BBB−shrub,kNshrub,kA
7.2.3草本层
15
T/CSF000-2022
草本层地下部分碳储量可通过6.2.1.3获得的草本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根茎比采用以下公
式获得:
퐶퐵퐵−𝑔푟푎푠푠=퐵퐴퐵−𝑔푟푎푠푠×푅×퐶퐹grass×푆·························(17)
式中:
∁BB−grass——林分中草本层地下部分碳储量(tC);
−1
BAB−grass——林分中草本层地上部分单位面积生物量(t.d.m·ha)。
R——草本根茎比;
S——项目地的面积(hm2);
퐶퐹grass——草本含碳率,采用我国LULUCF温室气体清单中给出的缺省值0.4。
7.3枯落物碳库碳储量计算
枯落物碳储量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퐶퐿=퐵푙𝑖푡푡푒푟×퐶퐹litter×푆·······································(18)
式中:
CL——枯落物碳库碳储量(tC);
−1
Blitter——枯落物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t.d.m·ha);
퐶퐹litter——枯落物生物量含碳率,采用我国LULUCF温室气体清单的缺省值0.37;
S——项目地的面积(hm2);
其中,枯落物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可通过6.2.2测量获得。
7.4枯死木碳库碳储量计算
枯死木碳库碳储量可通过林分内枯倒木、枯立木碳储量采用下列公式获得:
퐶枯死木=퐶枯倒木+퐶枯立木································(19)
7.4.1枯倒木
枯倒木的碳储量可通过6.2.3.1调查获得的样地内枯倒木的株数、样地面积、分段的长
度、分段的平均直径、分解等级等数据采用以下公式获得:
퐶枯倒木=퐵枯倒木×퐶퐹枯倒木×푆·································(20)
B=V1000()
枯倒木ii····································21
i
1NnD2
i()
ViL···································22
AI1i14
式中:
C枯倒木——枯倒木碳储量(tC);
−1
B枯倒木——枯倒木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t.d.m·ha);
16
T/CSF000-2022
S——项目地的面积(hm2);
32
Vi——单位面积枯倒木的材积(m/hm);
Di——样地内每棵枯倒木上第i个区分段的平均直径(cm);
N——样地中枯倒木的株树;
A——样地的面积(hm2);
L——区分段的长度(m);
퐶퐹枯倒木——枯倒木含碳率,采用我国LULUCF温室气体清单缺省值0.37。
7.4.2枯立木
枯立木碳储量可通过6.2.3.2中获得的枯立木平均直径和平均树高,利用当地的材积表
估算单株枯立木的材积,再根据枯立木木材密度、单株材积、单位面积枯立木株数、含碳率、
林分面积等计算林分枯立木的碳储量。
1
퐶=∑(퐵×푁×퐶퐹)×푆················(23)
枯立木퐴푘枯立木,k枯立木,푘tree,푘
()
퐵枯立木,푘=푉枯立木,푘×휌枯立木,푘×퐵퐸퐹푡푟푒푒,푘·······················24
式中:
∁枯立木——林分枯立木碳储量(tC);
−1
林分树种枯立木单株生物量(株);
B枯立木,k——kt.d.m·
k=1,2,3...——林分中的树种;
CFtree,k——树种k的含碳率;
样地内树种枯立木的株数;
N枯立木,k——k
A——样地的面积(hm2);
S——项目地的面积(hm2);
树种枯立木的材积;
V枯立木,k——k
树种枯立木的密度;
ρ枯立木,k——k
BEFtree,k——树种k的生物量扩展因子。
注:单株生物量应根据6.2.3.2中枝条存在状况的调查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如果要减去其叶的生物量,一般
可采用地上生物量的2-3%作为默认值;如果只有大枝,没有小枝,可在单株生物量的基础上减少20%。如
果枯立木没有枝条,只有树干时,可根据对其基径、树高以及顶部的直径的测量结果和木材密度对其生物
量进行估计。
7.5土壤有机碳库碳储量计算
17
T/CSF000-2022
土壤有机碳库碳储量可根据6.2.4调查结果获得的数据,采用以下公式获得:
3
CSOCCBD1FDepthS()
SOMll····················25
l1
式中,
C
SOM——为林分土壤碳库土壤有机碳储量(tC);
SOCC——为样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或(gC·kg-1);
BD
l——为样地内土层L的土壤容重(Mg/m3);
Depth
l——为获取土样的深度或土层的厚度(cm);
F
——样地内土层L的砾石含量的体积百分比;
S——项目地的面积(hm2)。
8质量控制
基线调查详细原始技术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调查的文件、影响资料等应整理、编目、归档、
保存。保存期限不低于项目计入期。
18
T/CSF000-202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调查表表格式样
A1地表植被和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表
调查机构:(盖章)调查时间:年月日
地理位置省县乡村林班小班
(一)地表植被状况
调查项目及结果
时段乔木(含竹子)灌木草本
优势树种平均年龄公顷株树优势种盖度%高/cm盖度%高/cm
历史
现状
(二)土地利用状况
土地所有权人土地使用权人
获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土地性质
林权登记情况土地期权权属纠纷
土地面积
目前利用
可能利用方式预测利用方式
方式
19
T/CSF000-2022
A2样地调查记录表
样地编号调查时间调查人员
地理位置县(市)乡镇(林场)村(林班)小组、小地名
纵坐标横坐标
样地形状样地面积m2
地貌类型海拔m坡向
坡位坡度土壤名称
母岩/母质小地形森林类别
乔木层特征
树种组成优势树种
林木年龄范围-年平均年龄年林木密度株/ha
林分郁闭度树木高度范围-m平均树高m
树木胸径范围-cm平均胸径cm冠幅范围-m
平均冠幅m林分起源林层结构
灌木特征
灌木覆盖度%灌木种数主要灌木种类
草本特征
草本覆盖度%草本高度cm主要草本种类
枯落物层特征
枯落物盖度%枯落物厚度cm
枯倒木特征
数量一级直径二级直径
三级直径四级直径五级直径
土壤层特征
植被总盖度%土层厚度cm砾石含量
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
备注:
20
T/CSF000-2022
A3样地每木调查表
样地号:调查人员:调查时间:年月日
树号树种状态胸径树高枝下高(m)冠幅(m)坐标(m)
(cm)(m)死枝活枝东西南北X轴Y轴
21
T/CSF000-2022
A4灌木层样方(5m×5m)调查记录表
调查地点:样地编号:调查人员:调查时间:年月日
灌木层覆盖度:%;平均高:m;平均密度:株/ha;
样方编数量平均高平均地径湿重*干重*备注
种名盖度
号(株)度(m)(cm)(g)(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单元检测卷带答案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三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
- 学校校长事迹及现实表现材料
- 充电桩短路、故障自燃应急预案
- 高一化学达标训练: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 2024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讲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规范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4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含解析新人教版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生态工程项目采购树木合同范本3篇
- 焦作市中佰宜佳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煅后焦项目环评报告
- 2023年健康管理师(一级)《基础知识》考试题库资料(300多题)
- 硬件研发产品规格书mbox106gs
- GB/T 6913-2023锅炉用水和冷却水分析方法磷酸盐的测定
- 项目部布置图方案
- 珠海某啤酒厂拆除工程施工方案
- 专业技术报告鉴定意见专业技术报告鉴定意见八篇
-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表(2017年版) 人才引进 居转户 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 技师 上海户口
- 人教PEP版三年级上册英语 Unit 2 教案 课时一
- GB/T 21835-2008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
- 消防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